民用建筑火灾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分析民用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消防安全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民用建筑火灾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民用建筑火灾管理论文 篇1:

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研究

摘要:民用建筑火灾一经发生必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防火技术一直是关键环节。作为建筑安全技术手段的核心部分,建筑防火技术一方面能排除火灾隐患、保证建筑完整性;另一方面便于疏散与救援活动的开展,降低火灾破坏性,具有极为现实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建筑防火技术;控制要点

1导言

当前人们对民用建筑的防火安全考虑逐步提升,对安全指数的考量不断提高。切实提高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不断加强与保障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尊重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障人们的财产利益,运用合理的防火技术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在火灾来临时能以房屋建筑技术来保障和减免人员伤亡,是非常重要的。

2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火灾对人民群众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当火灾来临时,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导致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在房屋建筑中,火势借助可燃物、易燃物以及电梯内部线路向上蔓延,对楼房建筑造成严重损害,同时火灾对人民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将防火技术运用在民用建筑设计中,能保障火灾来临时,人民群众有安全避险的场所和紧急的防火措施,尽量减少人员伤亡,控制火灾蔓延,加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现代社会,人民居住密度日益提升,同一小区入住人数不断增多,导致在火灾来临时,由于楼房住户过多,人员逃亡不及时,火灾将人们困在建筑中,导致更严重的人员伤亡。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有效利用,能提升人们在火灾发生时应急逃生的速率,减轻火灾对人民群众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3民用建筑火灾形成的原因简析

现阶段,民用建筑为满足越加多样的功能性需求,内部结构往往较为复杂。电气系统、供暖设备、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在建筑内的设计相互覆盖交错,缺乏成体系的设计标准,这无疑带来了一定的火灾安全隐患。同时,因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对民用建筑美观性的需求也在提高,在装修过程中常使用多种材料,并更改建筑结构,使得同一建筑内的建筑材料存在较大差异性,这会导致火灾一旦发生,蔓延速度极快、建筑物会大面积焚毁,为火灾发生后的后续救援与疏散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4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控制要点

4.1良好建筑材料的选择

对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应该尽可能地选择不燃难燃的材料才能具有较高的防火性。在火灾发生时,能通过不燃难燃的建筑材料降低火灾蔓延的速度。因此,建筑材料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管控。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与防火性能的测评必须达到相关标准,才能在民用建筑中投入使用,以建筑材料为基础进行相应的防火设计。

4.2分隔防火技术

首先,在采取防火分区设计措施时,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结合工程情况,合理设定防火分区数量、分布范围和面积值,尽可能将防火分区和民用建筑功能区域保持相同布局结构,在防火分隔间隔处布置耐火极限超过3h的防火墙,并要求民用建筑结构中的框架柱、梁等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与防火墙保持一致或是超过防火墙。同时,保持相邻防火分区的连通状态,设置防火卷帘、穿越防火墙管道洞口以及防火门,在未出现建筑火灾事故时开启具备自动关闭功能的防火门和悬起防火卷帘,避免影响到民用建筑的正常使用。此外,禁止内部流通介質为可燃气体的管道穿过防火墙、禁止设置不可开启的防火门窗、禁止在防火墙内敷设排气道、要求设置甲级防火门窗。其次,在采取防烟分区设计措施时,重点控制防烟分区面积,在一般情况下,禁止民用建筑中的单个防烟分区面积超过500平,禁止防烟分区跨过防火分区,并在民用建筑结构中的各处房间和设有排烟设备走道区域中设置挡烟垂壁,以挡烟垂壁作为相邻防烟分区的界限。随后,在走道、地下车库、地上房间等区域中设置机械排风设备,或是对疏散走道采取自然通风方式,并在特殊部位设置基于烟感器直接控制的隔烟防火卷帘。如此,当出现建筑火灾事故时,既可以阻隔所产生有毒烟气向外扩散路径,还可以快速将建筑室内有毒烟气排至室外,控制室内空气环境的烟雾浓度,避免受灾人员因吸入过量烟气而出现昏厥、头晕、行动迟缓等反应。

4.3消防安全通道设计

消防安全通道多用于火灾发生后的人员疏散与救援,是建筑消防安全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但大量民用建筑出于经营与防盗考虑,在日常活动中常将安全通道的疏散用门封闭上锁,这就直接导致火灾发生后建筑内部人员无法及时疏散,而建筑外部的消防队伍无法及时开展救援,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从建筑设计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应重视建筑内部消防通道及其配套设备的设计工作,确保指示标语、防火隔烟措施、应急电源等设备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则应综合建筑整体架构与体量,根据各层级容纳的人数对建筑外部疏散通道的宽度进行调整,避免与建筑内疏散通道不匹配,进而保障火灾发生时建筑内外疏散通道的全面应用。

4.4灭火装置设计

灭火装置的设计作为建筑防火设计的重中之重,企业在进行布设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注意对于小型火势控制和消除的装置,例如在居民厨房间中,预设喷淋装置,在烟气饱和或温度急速升高时,利用该装置实现源头上的灭火工作,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二,要注意完善高层建筑中的小型灭火设备,在楼道中和楼梯间里充分安排设置小型的消防栓和灭火器,并且在灭火器周围粘贴火源辨识指示和使用操作指南,便于居民在灭火时通过图示的了解采取最为高效的方式;三,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燃烧物出现的可能对于火源进行预测分析,在不同的位置合理设置不一样功效的灭火器,确保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刻就能将其扑灭。同时,企业还要持续监督后续的物业管理,定期检查灭火器的存放和维护工作。

4.5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关键环节就是处理火灾发生时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在进行疏散通道的设计时,一方面应保证建筑内有针对疏散通道的指示信息,并保证通道内没有门槛等凸出物体;另一方面则应确保墙体与地面材料的防火性能与结构强度。考虑到电梯为封闭空间,且其供能系统易受火灾影响,因此,通常将楼梯选择为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间的设计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按照建筑人数限定楼梯的逃生宽度;安全出口则应至少设置两处,并将两出口间距离控制在5m以上,从而确保人群分流,避免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4.6智能防火技术

在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体系得到深度融合,提出了智能建筑的全新理念,建筑自身具有较高智能化程度,在无人工干预条件下,可以自动分析建筑功能使用需求、下达控制指令,这对保障建筑使用安全、强化防火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民用建筑中开发设计楼宇自控系统,在系统中接入火灾预警、应急照明、空调通风、广播通信等子系统,并在建筑室内环境中安装一定数量的信息传感与现场控制装置,如现场控制器、感温探头、烟雾检测器等。

结束语

总之,在民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引发火灾的原因具有多元化特点,因此设计人员需从整体上把控相关进程,综合防火设计应用成本与建筑工程标准要求,针对可能引发火灾的环节应用建筑防火技术,从而根除民用建筑的火灾隐患。从材料、结构、布局与灾后救援等角度有效预防控制民用建筑火灾的发生,以此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卓越.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今日消防,2021,6(04):42-43.

[2]何宗慧.探讨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J].房地产世界,2021(14):72-73.

[3]农智.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S1):199-201.

[4]赵彬.试分析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27):111-112.

作者:许立云

民用建筑火灾管理论文 篇2:

民用建筑防火问题的思考

【摘要】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分析民用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消防安全对策。

【关键词】民用建筑;火灾特点;原因;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建筑业也跟随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又因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新建筑功能产品的应用,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各类功能的建筑物也大量的竣工、投产使用,这也大大的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近年来,民用建筑火灾事故屡见不鲜,给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带来了重大的影响,2011年,8月23日佛山陶瓷厂火灾造成15人死亡,1人重伤,其中12人在火灾中死亡,2人跳楼死亡,1人医治无效身亡,而造成该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起火厂房内的装修材料为易燃材料。这样的事故更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对民用建筑物整改火灾隐患,减少和预防火灾发生,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1.民用建筑火灾的特征

(1)发生频率高。由于民用建筑功能设计结构的复杂多样,使用单位多,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各种可燃物质品种存在、引火源极为复杂,诱发火灾的因素多,一旦人员意识薄弱、操作不当火灾隐患和漏洞就容易出现。

(2)破坏性大。民用建筑是提供人们生活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火灾的发生不仅给国家财产和公民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残害人们的生命,严重时还会导致社会经济正常秩序的混乱。因此可以看出火灾的破坏性及其大。

(3)场面混乱。建筑内居住的人员比较多而且人员结构复杂,楼层高,楼群密集、防火间距小,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垂直疏散距离长,电梯不能作为逃生之选,唯一的疏散设施就只有楼梯,因此,火灾一旦发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在慌乱中还难免会出现踩踏、摔死、摔伤、跳楼等惨剧。

(4)灾害复杂。由于民用建筑的多样性、人员复杂性、消防条件和气候不同,使得灾害发生的过程极为复杂。如高层民用建筑,由于烟囱效应使火灾蔓延速度非常快;砖木结构、砖混结构的民用建筑,由于其自身材料的耐火极限低,一旦出现火源同可燃物助燃物的作用就可以引发火灾;此外,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及逃生自救能力、场所的消防设施和扑救条件等对火灾的发生、发展和扑救工作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灾后事故处理艰巨。火灾发生后,对于事故的调查处理、人员责任追究、人员伤亡处理、生产生活恢复等许多工作的处理都有很大的难度。

2.民用建筑火灾隐患存在的原因

(1)人員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不管是领导角度还是居民角度对消防意识都说比较薄弱的。家用电器、电线的乱摆放,消防通道常年关闭,装修及建造时没有按要求使用相应的防火等级的材料,没有专职消防员或未经过培训上岗、素质低,消防设备的老化或者过期仍在使用等对防火工作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这是最大的隐患。

(2)施工质量差。一些施工单位隐瞒工程量、采用低价投标,换用建筑材料、采用耐火极限较差的防火材料以降低造价从而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未按规范设计图纸施工;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认为只要基础、结构主体等重要部位不出问题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其他建筑安装工程的标准,故在安装方面未按照防火规范进行施工,或因对标准、规范不熟悉,甚至完全不了解,不按规程、规范施工,造成安装的技术性错误。比如建筑内应急照明灯亮度不够,疏散指示标志标识方向错误;防排烟系统线路安装错接,造成排风阀送风,送风阀排风;防火卷帘无联动功能和应急操作装置,不能远程控制和应急操作;未按要求设置防火间距,热辐射大、热对流强、处于风口地带等的民用建筑物相距太近等这些施工质量问题都会给消防扑救工作带来严重问题。

(3)消防安全管理空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经营模式,一些单位或者个人对民用建筑里的商业建筑实行了承包制或租赁经营,产生了使用权和产权分离的形式,这样就会造成了因消防安全职责不明确、而相互推诿,出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空白。其次,近几年来,个体、私营、家庭作坊式企业以及个人租赁经营的歌厅、舞厅、游戏厅、网吧等大量涌现,特别是城乡交接处及校园周边的网吧、娱乐场所,不少都是非常简陋甚至未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以及部分经营户仓储、经营和住宿三位一体的经营、生活方式,不但易导致火灾发生,而且在火灾发生后会迅速蔓延扩大并导致救援困难重重。还有一些冒险非法生产经营,增加了火灾危险性,加大了火灾荷载。

(4)监督不力,源头把关不严。一些消防监督人员责任心较差或因相关专业知识较短缺、业务素质较低而未按要求严格把好建设审批、检查、竣工验收关口。如在施工检查中,有的消防监督人员业务不熟悉,对被检查的场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甚至对一些明显的、常出现的问题查不出来;有的消防监督人员未能及时地发现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准确地提出审核意见,甚至对比较简单的诸如设计图纸中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严重不足,内部防火分区过大,安全疏散楼梯设计宽度不够,消防水源供给不到位、灭火器的摆放间距、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室内消火栓安装位置等出现问题也未发现,对缺乏主要的消防设施设计图的设计图纸,也草率地下发同意设计的审核意见书;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自动消防设施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技能,业务不熟练,造成检查中发现不了要害问题;还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产品、消防设施不熟悉,不会使用。还有个别消防监督人员政治素质不高,经不住各种利益的诱惑,出现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甚至袒护隐患单位,使火灾隐患迟迟得不到整改。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了建筑消防监督的力度和作用,进而加大的火灾出现的危险。

3.民用建筑火灾隐患整改建议

(1)提高全民消防意识。人人参与消防,共创平安和谐。对家用电器、消防出口、装饰装修材料等日常生活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提高广大民众的消防意识,大力加强消防宣传,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广大住户和业主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强物业管理,落实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措施。设置专职消防员,并需持证上岗。定期检查消防设备,对老化、损坏、过期的设备及时更换。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全面提高单位、个人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完善有效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2)重视施工质量,加强施工阶段的消防监督检查。建筑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及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设计规范,不得随意降低防火设计标准,特别是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有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方面的消防专编。建筑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防火构造、技术措施和消防措施等,必须严格按照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加大对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建设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等人员的消防培训,提高消防素质,把消防意思融入工作业务当中,让施工从业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在日常施工工作中对防火结构的保护层、设置于吊顶或管井内防火分隔物、以及暗敷的消防电源线路等,认真做好施工和监督检查记录。严格按照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禁止随意动火、动电。

(3)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严查消防漏洞、空白。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遵循企业单位内部“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思想,彻底清剿火患,并实行重大火灾隐患和整改工作由有关法人代表负责的责任制度。组织公安消防机构對各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对于没有按期整改,(下转第92页)(上接第94页)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对拒不接受处罚的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依法履行火灾隐患整改职责,落实整改责任。

(4)加大消防监督力度,把好源头关。提高消防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交流,避免在检查中出现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申报、设计、施工审核阶段就要严格把关,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及相关法规进行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审核。对于审核通过的建筑工程项目,应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和工程的验收工作,定期对在建的大、中型工程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凡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不得通过验收。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火灾隐患及违章行为,应当场或责令限期改正,经复查后仍未改正的火灾隐患,对施工单位及其负责人,按消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关条款处理。建立健全监督整改工作档案,为彻底整改火灾隐患作好基础工作,把好消防安全源头关。

4.结语

建筑功能、设计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还在继续。“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加大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消防施工、消防管理工作,以保障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定繁荣。 [科]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邓渠明.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N].中华建筑报,2011.3.17(第07版).

[3]赵青.北京某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体会[J].山西建筑,2008,34(15):168-169.

作者:潘培艳 雷俊康

民用建筑火灾管理论文 篇3: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特点包括火灾持续时间长、火灾隐患多、救援难度大等。为了有效避免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需要充分重视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工作,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性能进行优化,可以全面提升高层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能,从而为居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对策;问题分析;防火设计;高层民用建筑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迅速发展,同时我国不断扩大了高层建筑规模以及逐年增长的高层民用建筑数量。对于高层民用建筑来讲,楼层比较高,存在着复杂的结构,如果产生火灾现象,直接加大了救援工作难度,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和生命。为了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需要充分意识到优化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意义,有效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发展。

1 分析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的相关特征

1.1 火灾扩散速度快

高层建筑存在着复杂的结构特征,有很多管井结构,例如排气道以及电梯井等建筑相关位置,在高层建筑每个楼层中都有相应设置。如果产生火灾现象,会出现烟囱效应,使火灾加快扩散。高层建筑内有大量可燃性保温材料和装修,沿着管井结构会出现极快的火势蔓延情况,同时加快了火烟烟雾的迅速扩散,直接加剧高层建筑火灾整体危害程度[1]。

1.2 高层民用建筑人员比较密集,加大了疏散和救援难度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为办公建筑或住宅,呈现出人员高度密集的特征,高层民用建筑中上下楼层间具备竖井相通特征,如果产生火灾,那么火情会迅速扩散,给救援人员的时间较短。当前登高消防车辆广泛运用在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工作中,对一些高层建筑来讲相对有限,例如,发生火灾的楼层超出消防车的可救援高度,在城市中存在着很大的消防隐患。有的高层建筑高度达上百米,大大超出外部救援的高度极限。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合理运用建筑内部配置消防设施开展火灾救援活动。有一些高层建筑,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没有完善的配备消防设施,管理人员没有定期开展消防检查工作,导致消防设施出现不足,这些都加大了高层民用建筑整体救援难度。此外,很多高层建筑应用玻璃幕墙围护结构,当遇到火灾情况时,会有破损的风险,这些给高层民用建筑现场的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2]。

1.3 火灾隐患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当前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很多企业在建筑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少部分高层建筑设计时,对防火设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没有综合考虑消防救援以及火灾疏散等问题。一些高层建筑在开展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并没有严格遵循制定的消防规范开展作业活动,缺乏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消防有关需求,导致高层建筑留下很多火灾隐患。对室内装修材料进行分析,很多地方应用了可燃性材料,并没有注重室内的消防工作,具有很大的火灾隐患[3]。

2 分析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存在的不足

我国有关部门针对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耐火等级、消防给水等多个方面有着明确的要求,在进行建筑单位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经济成本控制、防火安全要求等多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避免,然而当前在进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2.1 高层民用建筑主体结构中的耐火稳定性问题

当前很多新兴建筑体通常采用钢结构,对于钢结构的防火技术来讲,在指导上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标准。很多钢结构新型建筑逐渐涌现,这也给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虽然钢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整体性逐渐提高,然而耐火效果却比较差。承重、抗拉效果在高温状态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450℃温度时,会存在失效的情况,丧失承重性能,并出现弯曲、变形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功能。如果发生火灾,钢结构逐渐升温从而出现塌落情况,给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企业的自身利益等都带来非常大的威胁[4]。

2.2 装饰以及保温节能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广泛应用节能环保理念,在处理外墙保温节能过程时,建筑企业通常应用外墙装饰以及外墙保温的方式,同时合理运用防火隔离带。装饰装修施工时,为了确保高层民用建筑能够具有美观性特征,施工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没有严格遵循我国高层民用建筑技术规范的情况,同时也没有开展科学的阻燃处理,直接加大了高层民用建筑整体的火灾隐患。对于装饰装修團队来讲,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中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造成构件耐火级别以及装修材料质量出现下降的情况,直接降低了建筑结构抵抗火灾能力。针对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报告进行分析,应用大量的装修材料时存在着不当情况进而引发火灾问题,因此在开展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时需要加强重视,确保高层民用建筑整体的安全性[5]。

2.3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的火灾案例时,毒气、烟气作为引起人们伤亡的重要因素。设计人员在开展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处理工作时,常常没有重视正压送风系统以及设置排烟系统等,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变更情况,这也直接影响了高层民用建筑原防排烟系统自身功能。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会引起电梯井、楼梯间等出现纵向的通道烟气积聚问题,直接加大了消防救援难度[6]。

3 探究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相关对策

3.1 做好完善的防火设计准备工作

为了有效提高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第一,应要求防火设计人员具备职业资格,充分重视设计人员的聘任工作。对缺乏资质的工作人员应禁止其开展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工作。防火设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加强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专业知识,并严格遵循消防规定,有序进行防火设计活动。第二,应对高层民用建筑相关资料做好收集工作,应对高层民用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结构特征等进行全面掌握,并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有序进行防火设计工作,从而符合当前我国高层民用建筑的相关防火需求。第三,工作人员在进行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交流,与各个部门做好协同合作,有效协调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工作,防止施工中与防火设计存在的冲突问题。第四,有序进行防火设计相关培训工作,在发展高层民用建筑时,应逐渐完善施工制度以及消防设施等工作,注重学习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知识,有利于对新型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施以及材料等进行全面掌握,同时应不断提升工作人员防火设计水平,才能有效确保高层民用建筑整体消防安全[7]。

3.2 充分重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工作

在进行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规范和完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工作,严格控制建筑设计内容,设计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开展防火设计工作,有利于给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安全提供可靠保障。第二,设计人员在开展防火设计工作时,需要根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充分分析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需求以及建筑特征,逐渐优化防火设计方案,确保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合理性,合理设置防火间距。第三,优化人车分流,并对消防车道设计工作进行充分考虑,能够顺利进行建筑消防救援相关工作。第四,优化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工作。在进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充分意识到防火设计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意义,可以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开展防火设计时应加强开展预防火灾活动,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保障高层民用建筑整体防火质量。防火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遵循房屋建筑防火建设相关需求,合理设置楼层间距,优化水源以及消防等工作。确保规划的合理性,优化电气线路,完善高层民用建筑管道设计,有效防止建筑中产生大规模火灾问题。在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时,應完善消防设备设计工作,当发生火灾问题时,阻止火势出现快速蔓延的情况,确保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性[8]。

3.3 提高防火设计意识

针对防火设计工作,避免只是停留在消火栓领域,需要深入到高层民用建设设计多个方面。在开展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消火栓作为唯一的建筑消防屏障。在建筑空间分布和消防楼梯等消防通道设置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对防火性能的影响,针对建筑构件,特别是墙柱性能防火设计和建筑材料防火设计工作。通过综合考虑建筑物中的防火相关需求,有利于避免火灾快速出现蔓延的情况,给火灾救援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有效降低火灾危害。通过完善防火设计工作,才能保障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工作人员在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时,应做好完善的预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断提升高层民用建筑施工材料整体防火质量。设计人员应全面分析城市的发展需求以及规划内容,科学规划高层建筑的楼层间距、建筑位置以及消防水源等多方面内容,并对较高的耐火性建筑材料进行科学使用。建筑施工时,工作人员应合理使用以及布置电气的管道、线路等,加强开展防火设计工作,有效防止高层建筑中产生火灾的问题。在进行设计以及建筑楼层过程中,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避难场所以及安全逃生通道进行科学的设置。竣工时,设计人员应严格校订和审核施工图纸,有利于确保施工图纸设计的科学性,并对消防设备和防火隔离材料进行科学的运用。

3.4 确保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通道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应对楼梯加强设计。由于楼梯作为常用疏散形式,可以帮助居民进行逃生,同时防止受到烟气的影响,应对独立防烟楼梯间进行合理的设置。其次,做好电梯的疏散工作。电梯疏散的优势在于便利性以及快捷性。同时,做好屋顶的疏散工作。在进行高层建筑楼顶设计过程中,要合理设置直升机停机场,可以保障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进行运送和疏散人员。最后,做好完善的避难层,当遇到火灾问题时,能够合理安置和疏散人员,使居民能够在相对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在设置避难层时,需要确保设备的齐全,并具有足够的面积。对于水平疏散设计工作,第一应优化设计走道。走道上应合理设置消防安全设备以及设计照明。第二,优化楼梯设计,设计楼梯过程中,应保障楼梯的合理性,防火楼梯间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被困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在高层民用建筑中合理设置安全出口[9]。

3.5 完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在进行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我国制定的消防标准、电气线路安装要求,有效保障线路的安全性,并避免在施工中出现电气线路随意更改的情况。针对高层建筑供气管道中对紧急切断装置的安装,需要保障用气的安全性。其次,应禁止出现火源现象,明确禁止出现明火以及吸烟等情况。避免在楼梯间或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的情况,确保楼梯整体畅通性,更好地帮助居民在发生火灾时安全逃生。针对高层建筑设施,工作人员应做好完善的维护以及保养等工作,定期对设备做好检查,及时检修设备的故障问题,不断提升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整体管理工作。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中高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有效避免高层民用建筑中产生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保障高层居民自身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建筑人员在设计高层楼房时,应对建筑楼房防火设计进行充分考虑,应对消防通道以及紧急疏散通道进行合理设置,可以避免居民遇到火灾问题,不仅有效保障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同时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林.论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山西建筑,2020,46(20):195-196.

[2]白佳程,尚琳.关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建筑与文化,2020,(05):212-213.

[3]张庆伟.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0,5(03):95-96.

[4]孟庆涛,郭晓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35):94-95.

[5]李东旭,张彤,张建友.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居舍,2019(32):109-110.

[6]陈少友.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19,5(14):26-27.

[7]段巍.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7):54.

[8]徐晶.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06):14-16.

[9]袁晓东.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17(11):113.

Analysis of fire prevention design problems

of high-rise civil building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Huang Zhongming

(Xiangcheng District Fire and Rescue Section of Suzhou Municipal,Jiangsu Suzhou 215000)

作者:黄忠明

上一篇:职工申请书三篇下一篇:大众健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