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经济形势的构建影响了传统经济企业在自身经济运营方面的特点,在当前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更促使传统会计体系统筹的能力衰退,并导致实际企业功能在市场环境中丧失了应有的竞争力条件。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论文 篇1: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与实现路径探究

摘 要:管理会计能够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职能与企业内部控制紧密联系,其重点是提供科学有效的经济信息,从而为企业领导层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保障,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企业整体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通过管理会计理念的应用提升其效率,而且也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而且也是企业管理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表现。希望本文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启迪。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实现路径

1 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

1.1 基于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职能定位

基于信息系统管理会计,许多专家学者都做了详细的定义。管理会计仅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能够提供企业经营的核算信息,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而言具有核算功能。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按照各个步骤在企业经营中实施有效的措施。企业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管理会计不但体现传统会计监督和核算功能,也体现组织和规划功能,同时还具备评价和控制功能。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是企业管理者根据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数据信息开展计划、控制和评价,从而高效利用已有的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通过归纳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可以得出,管理会计职能应包括决策、控制和评价。管理会计可以控制企业运营,实现既定的规划,考核企业运行成效,从财务核算拓宽到对企业过去反映、对现在控制以及对将来规划,形成了完整的时间轴来管理企业运行。

1.2 企业价值视角下的管理会计职能定位

企业通常的目标就是为了利润空间最大化,为股东争取最大的利益,最后逐渐的演变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自然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根据当前我国成熟的市场环境,可以将管理会计的职能划分为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以及评价等职能,而上述职能又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通过管理会计来创造企业价值,使得企业的运营活动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能够展开对企业研究、市场化、售后保障管理等各个流程的管理,同时还形成了管理会计下企业独特的价值链管理模式。而通过企业管理会计下价值链,能够挖掘出企业各个环节的最大价值,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1.3 管理会计在业财融合中的职能定位

目前在很多公司里面,财务部门的工作注重合规,注重制度遵循,业务部门重视绩效结果的完成,制度流程意识较为欠缺,业务人员在与财务人员的对接过程中,因不了解财务会计工作的性质,往往会对财务人员产生误解,形成了业务与财务的矛盾。其实,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业务和财务人员都应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目的,进行适度融合。在业务人员拓展业务的时候,适当考虑财务人员的意见。财务人员也不能太呆板,为了制度而制度,但是财务原则是必须要遵守的。在业务与财务讨论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财务人员不懂产品,不懂业务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双方沟通不畅。因此,要想做好工作,管理会计需要了解产品,了解业务,能够说一些专业的业务术语,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管理会计人员应充分利用专业分析能力,发现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其他部门沟通,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解决之,并且形成固化措施以防范类似问题的发生,如修订制度流程、形成定期讨论机制等。长此以往,业务对财务的严格要求必然能够理解,当出现问题时也会想到咨询财务人员的意见,真正使业务流程效率提升,为公司创造效益。

2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实现途径

2.1 管理会计预测与决策职能的实现途径

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的关键就是企业将来的运营目标以及管理模式,另外就是通过经济规律,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将问题进行模型量化,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销售情况、利润空间、成本费用等的变动情况进行预测,同时根据这些预测资料,企业决策层能够进行更加科学的决策,而且制定出的方案将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以此作为基础,通过管理会计工具所形成的多样化方案同样也是帮助企业决策的有效方式。通过该过程实现管理会计的预测与决策职能,整个环节中其关键环节就是根据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料展开可操作性论证,全面的考虑各种因素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再利用管理会计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职能的实现都需要对企业的成本、利润等数据进行收集,必须要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才能够保证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实现。

2.2 组织管理会计培训,及时把握专业动态

管理会计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因此,在提升管理会计参与人员包括财务人员的管理会计应用能力时,必须发挥企业的组织职能,通过对财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思维、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和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整体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思维能力。作为财务人员应该从自身出发,首先,积极从专业角度学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强化管理会计理论思维,梳理管理会计逻辑框架 ;其次,结合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提升计算机水平和科技素质,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管理会计信息处理速度和质量,降低人为失误造成的决策偏差,积极掌握电子化表格、数据透视及现代数学方法 ;最后,结合时代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积极参与二次教育扩充知识储备,坚持学习,把握专业的动态发展,学会利用互联网及专业知识分享平台提升专业能力。

2.3 提升人员执行力,确保管理职能的实现

管理会计职能的实现必须从财务人员的执行出发,财务人员要保证管理职能的实现,必须将管理会计和企业管理要求相结合,提高财务人员管理会计的内在执行力。首先,财务人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提升决策信息的收集能力,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对企业成本和利润进行预测,结合全面预算,建立成本控制和风险防控预警体系 ;其次,财务人员要提高组织和沟通能力,在全面管理参与的思维下,加强各部门信息沟通,及时反馈相关决策和管理信息,通过内部信息系统持续沟通,动态调整 ;最后,财务人员应结合管理会计的创新提升实践能力,在原来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经营决策、投资决策、责任会计等管理会计方法的基础上,将新的符合经济趋势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内容积极应用到企业管理过程,如战略管理会计、作业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积极应用到日常经营需要中,跟随实践变动和理论创新的大趋势。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管理会计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根本,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自适应综合信息发展系统,将企业重要的管理信息内容委任给管理会计系统,通过对管理会计的合理应用实现自身不断发展。以上内容就浅谈了我国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理论实践问题,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管理会计有效应用措施。

参考文献:

[1]魏鹏超.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初探[J].商业会计,2016(24):72-74.

[2]金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职能转变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6(17):135-136.

[3]阚文华,丁志勇.科学运用管理会计职能创新企业管理[J].时代经贸,2016(13):42-43.

[4]祁保华.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和职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8):271.

[5]初靜.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职能创新和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166.

作者:张祎博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论文 篇2:

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

【摘 要】新经济形势的构建影响了传统经济企业在自身经济运营方面的特点,在当前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更促使传统会计体系统筹的能力衰退,并导致实际企业功能在市场环境中丧失了应有的竞争力条件。故而,有效论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的融合条件,能够确保实际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工作效率得到优化,同时更能够依据信息化技术条件,为后续企业功能和经济环境提供完善的数据统筹空间,通过完善的职能条件为后续企业经济发展埋下扎实基础。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发展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概述

基于现有城市经济建设环境的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有效将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职能相互融合已经成为现有企业环境必须着重分析的新型经济管理模式,其不但能够有效确保财务和管理职能具备全面统筹的条件,更能够基于新经济形势的特点提供有效的经济发展策略条件,不但丰富了会计行业自身的统筹职能,更有效体现了会计行业后续发展的方向。首先,针对财务会计的职能应当明确是以财务信息和企业经济情况进行统筹分析的职业,通常工作形式采用财务报表和市场数据展开职能条件,不但能够确保企业了解自身经济环境中的特性,更能够确定企业后续发展的倾向,为整体财务功能提供完善的决策环境。其次,管理会计的职能是基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职能统筹落实的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通过提供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同时,更能够将详细的决策条件进行比对,从而确保业务开展具备积极性,更能够完善财务会计在数据方面的思维贯彻优势,从而真正实现财务会计职能条件。

二、财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关系

1.数据关联性

在实际工作环境落实过程中,财务与管理会计工作均属于同一科目内,所以二者在知识体系方面具备一定关联互通性同时,更能够基于有效的数据决定企业经济发展方向。首先,会计是基于财务会计资料展开工作履行职能的体系,不但能够确保财务会计工作审核信息的准确定,而且能够确保管理会计自身的管制权利。其次,管理会计职能是否能够将管理条件落实到位,也影响了财务会计理念的正确性。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职能方面是相互影响的,若要有效贯彻企业自身职能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2.职能差异性

财务与管理会计之所以职能分开,可以明确其中仍旧存在职能差异性。首先,财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服务对象存在一定差异。例如,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是为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外部人员提供财务信息数据获取的途径,以便整体财务数据能够被有效审核。而管理会计自身职能则更加偏向于内部环境的整体调控,依据实际数据倾向和决策条件确定相应落实意义,从而为企业领导等利益相关人员提供完善的功能协调环境。其次,财务和管理工作对员工素质要求有一定差异性。例如,财务会计在选择人才时,需要必须具备业务和会计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法律法规有所了解,以便会计职能延伸开展。而管理会计在此方面要求较低,需要管理人员自身具备有效的专业知识和统计理念便可以满足实际功能需求。最后,财务会计对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有一定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实际信息数据分析条件有效,并能够为后续法律条件提供渗透渠道。但管理会计方面则更多是处于信息数据的处理工作,针对相应工作特性和规范性较为灵活,只要满足管理者知晓其中意义便可。

三、财务与管理会计工作融合分析

1.具体实施意义

针对城市经济建设环境特点而言,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针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职能要求,同时基于现有功能环境的有效构建,更需要双方条件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工作环境的质量,并为后续会计行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功能平台。首先,若是企业职能环境仅贯彻会计條件,则会导致实际经济效益受到损害,而管理会计亦然。所以,只有将双方进行有效统筹,才能够确保实际工作环境具备思维环境的稳定性发展条件。其次,此种融合条件更能够避免会计人员出现谋私情况,为后续企业信息环境的发展与渗透提供的良好的互相监督基础。

2.职能融合原则

在落实融合工作过程中,基于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应当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才能够确保实际工作开展完善。

首先,应当明确双方工作在科学领域中的关联地位,在确定融合的前提条件同时,更应当针对其中差异性进行准确定位,确保实际工作具备优势互补的前提同时,更提供各自工作职能独立环境,以便工作群体不会受到影响,并有效提升了数据工作效率。其次,基于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财务和管理会计工作应当确定融合中可能会出现的理念分歧。对于此种问题情况应当明确解决需要的探索空间与时间必须性,并且在坚持理念相互渗透的原则下,提供有效的职能处理平台,这样才能够确保实际工作环境在职能统筹方面处于稳定。

四、新经济形势下融合优化策略

1.会计制度的渗透

财务会计工作职能与管理会计的不同,促使双方实际落实制度也初选一定差异性。故而,在落实职能融合过程中,应当确保企业自身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为核心,将双方制度进行有效划分,这样才能够满足后续功能环境的开展。其次,在落实制度融合工作过程中,应当确保管理会计职能在资源方面具备信息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应当将双方理念进行渗透,在融合中体现积极发展的优势,这才是二者有效融合的关键。

2.融合体系理念的构建

首先,在融合过程中,应当明确双方职能冲突条件,从而确保双方体系框架能够有效构建同时,更应当针对双方融合理念进行有效贯彻,这样才能够确保会计职能在现有企业中的地位条件,同时在新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具备有效的观念转变优势。其次,在二者融合过程中,应当以财务信息审核作为基础,确保工作环境能够有效细化和采集准确定条件的同时,有效落实二者在工作体系中的匹配性,这样才能够确保实际融合工作顺利,并为企业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经济选择条件。

3.会计素质观念构建

只有企业建立了正确的会计观念,才能有效推动两项工作的融合,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企业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仅局限于经济业务层面,而没有将职能拓展到企业管理上。因此企业当前必须转变会计观念,并促使企业内部人员都能够形成正确的会计理念,确保其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会计人才培养策略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服务对象、信息质量等多方面差异性较大,并且前者更倾向于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而后者则更加注重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但在两项工作实现融合之后,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力度,确保人员能够同时胜任管理与财务两方面的会计工作;理论知识足够扎实且对各项业务熟练度较高,同时还要具备较为突出的管理能力。第二,企业应当与高等院校建立联系,根据企业及市场的需求增加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这样高校就可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第三,企业在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知识技能及业务熟练度等各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培训。第四,除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之外,还应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部分人员因为个人利益可能会做出泄露信息等违法行为,因此需要通过培训提升人员的责任意识。

五、结语

城市经济环境的积极构建转变了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在企业功能延续环境中,应当有效贴合市场发展进行理念渗透,这样才能够确保实际企业经济发展环境稳定,并在后续城市功能建设中具备可持续延伸的优势。故而,有效将财务和管理会計职能理念进行有效融合,应当从各自规章制度和职业特性进行分析,并将会计人员素质培训落实,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企业发展环境稳定,并为后续企业功能延伸打造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叶红霞, 苗金秋. 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J]. 特区经济, 2017(2):120-121.

[2]范婷婷. 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J].丝路视野, 2017(16):6-6.

[3]焦丽鹃. 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J].当代经济, 2017(29):132-133.

[4]胡春林. 试论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版, 2017(18):63-63.

[5]姜玮. 新经济形势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 商情, 2017(49).

作者:邓涛

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论文 篇3:

浅析管理会计在商业零售业新开网点风险管控中的运作

【摘 要】商业零售企业外部竞争压力与内部规范管理促使现代财务必须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变,對新开网点进行风险评估与管控。因为新开网点是商业零售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市场资源、疏通营销渠道、摊薄竞争成本的必要途径之一。投资新网点作为一项重大决策,其成败甚至已关系到企业整体的成败。现代财务行使管理会计职能构建新开网点财务关键指标系统、从成本习性角度细分各项费用、从属地市场的特征和趋势找准调节因素,从而搭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新开网点风险控制系统。为公司外拓市场,确保新开网点可控、健康、有序、良性、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商业零售;新开网点;管理会计;风险控制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商业零售业已不分区域、不分业态、不限门店数量向外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加剧,国有大型商业零售业在流通领域规模扩张的主导性商业形态地位逐步弱化,零售行业已全面进入高度竞争的微利时代。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持续下行,电商的强烈冲击,新兴业态与网上购物持续分流传统百货消费客群的严峻形势下,已造成一大批知名国内外资零售巨头步履维艰甚至惨遭淘汰。百货业面临重塑供应链、转变经营模式、寻找新盈利点等多重课题。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本轮百货行业残酷的洗牌期中能坚强存活,逆流而上。在某种程度上得利于公司根植重庆,辐射西部,加密扎堆三、四线商圈市场,而非盲目进入高成本、高风险一、二线市场的长期战略方针,从而较大程度地规避了一、二线商圈市场过度的同质化竞争风险。新开网点是公司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市场资源、疏通营销渠道、摊薄竞争成本的必要途径之一。投资新网点作为公司的一项重大决策,其成败甚至已关系到公司整体的成败。一个投资失败的亏损门店会吞噬多个成熟期盈利门店的利润空间。一个不准确的新开网点可行性报告,会导致领导层做出不正确的决策,从而大大延长培育期、投资回收期,降低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当前公司对亏损网点全力收缩,新任店总必须带着考核指标上任的背景下,现代财务迅速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变,全面参与新开网点的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公司对新开零售网点建立了财务预算管理,并对资源进行分配、考核与控制,以期最终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财务预算在对新开网点的规范、指引、控制、约束作用日益彰显的同时,公司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的商圈、新的定位、新的消费群体、新的竞争态势、新的供应链条,如果仅仅依靠国有商业零售企业总部对新开网点传统的“一年亏损、两年平过、三年盈利”思路分派销售、毛利、利润任务,较为粗放的可行性分析,就加以执行,则势必导致实际经营效果与预算相距甚远,预算表格成为数字游戏,预算数据流于形式,预算职能丧失,乃至影响公司整体任务目标实现的严重后果。如何控制上述风险,现代财务行使管理会计职能,构建新开网点财务关键指标系统、从成本习性的角度细分各项费用并选择正确的预测方法、从属地市场的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找准调节指标因素,实现精准预算,充分发挥管理会计风险管控的职能,已成为现代财务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及不可推卸的职责。

一、管理会计构建新开网点财务关键指标系统

公司对新开网店一般依据上级领导机关要求、投审会通过意见、公司投资回报率指标等因素下达新开网点主要目标值,网店围绕下达的主要指标值编制各项明细指标,这种预算编制仅仅是财务数据的简单平衡,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与预算期望值差距甚远,通过考核和绩效挂钩会大幅降低网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失去预算“跳一跳,摘桃子”的激励作用。鉴于此,公司应该从管理会计人员参与市场调研、建立存量门店指标数据库、重新理顺新开网点预算编制的流程三个方面来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1.管理会计人员直接参与新开网点市场调研

管理会计人员应从选址起就全面参与新开网点的市场调研及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深入实际收集新开网点属地经济指标、财税政策、竞争态势、人口分布等数据,为可行性报告的编制与修订打好基础。

2.管理会计人员建立公司存量门店财务数据库

管理会计人员应全面收集公司现有53家存量门店的各项数据指标,建立对比数据库,为投资费用总额、毛利率指标、预期销售、预计毛利、平均增幅、盈亏平衡点、投资回收期的确定做好数据支撑。

3.明确新开网点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

新开网店财务预算的编制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新开网点应结合属地经济形势、网点定位、目标客群、竞争态势以及预算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财务预算方案上报公司投审会,投审会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事项进行论证、调整与修订。公司内部经过分阶段、多层级、多轮次的调查、论证、调整与修订,最终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并下达执行。

二、管理会计人员从成本习性的角度细分各项费用并选择正确的编制方法

新开网点属于从无到有,前期各项费用纷繁复杂,不能粗放地依据企业已开网点费用预算标准做简单的复制,而是需要管理会计人员从成本习性的角度对各项费用进行罗列、归集、分析,实现对各项费用的精准预算。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应结合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法律法规,并根据费用性态对应选择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定期预算、滚动预算等编制方法(见下表)。

三、管理会计从属地市场的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找准调节指标因素

管理会计在准确预算各项成本费用,计算盈亏平衡点的基础上,还应从新开网点属地市场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物价指数及增速、周边常驻人口、竞争对手分布及态势、网点规模、网点定位、公司战略规划、市场生命周期等特征和发展变化趋势中找准指标因素,对销售、毛利、利润等预算关键指标进行调节,从而形成精确的新开网点财务预算。

1.新开网点属地市场调节指标因素

(1)属地市场GDP、CPI、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主要反映新开网点所处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商业市场繁荣程度及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和劳务的物价变动。建议根据属地市场经济、商业的繁荣程度区分:发达、一般、欠发达分别对应1.2、1、0.8调节系数。

(2)属地市场物价指数及增速对新开网点客单价及销售总额影响明显。建议根据属地市场物价指数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五个档次分别对应1.2、1.1、1、0.9、0.8调节系数。

(3)新开网点周边常驻人口规模大小对商场人流量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明显。建议根据常驻人口规模分为大、较大、中等、较小、小五个档次分别对应1.2、1.1、1、0.9、0.8调节系数。

(4)周边竞争对手分布及态势对新开网点生存发展空间,投资回收期长短影响明显。建议根据属地市场竞争态势分为饱和、激烈、一般、较小、小五个档次分别对应0.8、0.9、1、1.1、1.2调节系数。

2.新开网点自身调节指标因素

(1)新开网点规模大小直接影响整体销售能力及提升空间。建议根据平效指标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五个档次分别对应0.8、0.9、1、1.1、1.2调节系数。

(2)新开网点定位决定了消费档次,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毛利空间大小,建议根据网点定位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五个档次分别对应0.8、0.9、1、1.1、1.2调节系数。

(3)公司战略规划决定新开网点是追求抢占市场份额实现销售最大化,还是盈利为目的实现利润最大化。管理会计人员应视公司对新开网点的战略规划合理调整销售、毛利、利润指标的权重。

(4)市场生命周期决定对新开网点各项指标的财务预算不能仅仅根据公司已开商场的各项指标进行简单的复制,而应采取“顺周期”策略进行各项预算指标的调节。

管理会计人员通过上述财务对比数据库的建立、成本费用的确定、调节指标的选择,則可实现对销售、费用、毛利、毛利率等关键数据的确定,辅以增长速度等指标,能够完成新开网点在投资期内的精准预算,从而便于公司领导层对新开网点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风险控制之目的。

综上所述,在当今经济持续下行,新兴业态与网上购物持续分流传统百货消费客群的严峻形势下,现代财务充分行使管理会计职能,全面参与新开网点重大决策,通过对新开网点整体经营活动一系列量化的预先安排,合理分配资源,强化内部控制,降低营运成本,增进新开网点全体员工对经营预算目标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使绩效管理与考核有章可循,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实现精准预测之目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已成为关系到公司兴衰成败的关键。现代财务人员应充分行使管理会计的职能,构建新开网点关键指标系统,区分成本习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并辅以属地市场调节因素,分阶段、多层级、多轮次地参与公司新开网点重大决策行为,已达到风险控制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星月.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探讨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61-62.

[2]李占国,黄逸洲.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J].劳动保障世界,2015,(21):32-33.DOI:10.3969/j.issn.1007-7243.2015.21.026.

[3]张振燕.财务如何在企业发展中规避财务风险 [J].消费电子,2014,(8) 1674-7712.2014.08.106.

作者:余波

上一篇:企业办公室年度工作报告下一篇:水务局双联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