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材编写市场调查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教材的编写要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根据该校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可以克服现有教材的缺点;ASP.NET动态网站开发需要HTML、数据库等课程提供的服务,课程之间存在课程链关系,将相关课程知识融入到教材中,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掌握新知识并巩固相关知识,对于增强学生技能有现实指导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项目教材编写市场调查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项目教材编写市场调查论文 篇1:

加强院级教材编写立项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摘 要: 高职院校的教材编写立项应遵循补缺性、特色性、高规性、首版性等原则,从定期、定量、定向,资助、帮助,评选优秀院级教材和形成管理规范、服务保障的教材管理制度等方面,切实提高高职院级教材编写质量。

关键词: 院级教材 编写立项 建设与管理

教材建设是一项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展示学术和教学研究成果的标志性工作。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及对未来教育教学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材编写立项的建设与管理,鼓励教师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编著更多具有本校特色且满足高职教学需要的高水平、高质量教材,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高职院校院级教材编写立项原则

高职院校编写立项的教材,必须是经过论证与学校培养各层次人才的规格要求相匹配,且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使用效果好,具有内容创新、富有特色的通识必修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教师在编写立项院级教材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补缺性原则

高职院校需立项编写的教材,应是目前市场上尚无同类书籍,且能考虑教学急需,填补学科专业建设空白,弥补原有教材不足的新教材。

(二)特色性原则

高职院校需立项编写的教材,应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时反映学科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彰显学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教改思路,在相关领域具有引领作用的教材。

(三)高规性原则

高职院校需立项编写的教材,应考虑由本校高级及以上技术职务,或者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均具有一定成就的教师担任主编。若选取讲义作为教材,要求讲义至少经过一个周期的使用,且学生反映良好。

(四)首版性原则

高職院校需立项编写的教材,应是符合补缺性、特色性、高规性原则,且首次出版的教材。

二、高职院校院级教材编写立项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申报教材立项的积极性不高

1.预计出版字数较少。教材主编填写的《教材立项资助出版申报书》“预计编写字数”约为10万字,有的甚至只有7万字,这样少的字数无法承载职业教育的文化信息,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性。

2.教材主编人员职称、教研水平较低。从申报书基本数据填报中发现,高职称教师申报教材编写立项的主动性不高,中级职称或从事教学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他们为增添晋升职称的支撑材料,申报的热情异常高涨,但反观他们近三年来取得的教学成果(任教课程、教研成果),实在难以担当主编的重任。

(二)教材呈现形式比较单一

申报编写立项教材介质大多是单一的纸张,没有摆脱“一本书”就是教材的传统观念[1],没有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实训指导书和案例分析等教辅资料,且没有“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设计,不便于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不能强化教材的“能学”功能,不能发挥教材的“辅教”功能。

(三)市面上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规划教材

有教师申报编写的立项教材,是市面上非常成熟的规划教材,倘若把编写提纲与市场上已出版教材进行对比,则不难发现大同小异。教材主编迫于评职称和学校硬性规定的需要,勉为其难参与教材编写,只简单地将市场上已有教材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简单剪裁和拼凑,这样无疑会导致高职教材编写与出版的低水平和重复现象。

(四)与人才培养层次的规格匹配程度不高

教师申报编写立项教材,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中无法找到与之相匹配、所适用的课程,或者虽有匹配课程但匹配程度极低。

(五)教材编写缺少行业、企业参与

教材编写人员来源单一,全部来自高职学院的在职教师,没有行业和企业人员参与,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在内容上难以同步于行业、企业的发展,教材内容也会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三、加强院级教材编写立项建设与管理思考

为加强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各校应认真审核《教材资助立项出版申报书》,确认预立项教材是已经列入当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需课程,并确定该课程在教学中一定会开设。学校应成立院级教材编写委员会,以提高教材质量为出发点,开发与学科专业建设相适应、课程体系相配套的精品教材;编委会组织教师与企业、行业人员一同进行市场调研,一同完成教材提纲的编写。教材提纲要能充分体现校本特色,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内容的主体元素要来源于生产实际,充分体现岗位技能的需要。书稿编写过程要充分征求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

立项编写需采用过程管理,从定期、定量、定向,资助、帮助,评选优秀院级教材和形成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实施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措施,及时把学科前沿知识带进课堂,让最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材。

(一)“三定”

1.定期。教材编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过程。教材立项工作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建设周期至少为两年。教材编写团队要广泛听取已使用过该教材师生的意见,并定期与行业、企业进行市场调查与可行性研究,会同有关专家对修订的模块进行可行性研究和修正,并付诸实践。对已立项的教材,教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书稿交付出版社进行出版,否则学校可取消对该教材的资助。

2.定量。高职院校在教材编写立项时,需考虑各教学院(系、部)内部重点与非重点专业之间的均衡。对已有的规划教材、市面上已经非常成熟的教材及本校在各类重项目期间(包括骨干校、普惠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等)已立项资助过的教材,立项审批时需严格审核教材编写提纲,尽可能不重复资助。

3.定向。院级教材编写立项要有所侧重,重点资助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且具有推广价值的专业课教材。对确实有需要立项的教材项目,要优先满足那些有较高编写水平的教师。

(二)“二助”

1.资助。学校可投入专款或通过其他各种途径筹集资金资助教师出版教材。对于一些新上专业或者特色专业教材紧缺的状况,更要增大资助力度,根据学校建设需要制定资助标准,重要教材重点资助,紧缺教材增加资助[2]。

2.帮助。为确保教材编写进度,保证编写质量,教师在完成初稿后,应先交教学院(系、部)组织初审。学校教务处根据初审意见,组织行业、企业及同行专家对书稿进行评审检查。对评审合格的,学校将编写经费直接拨付至编写者所在教学单位,并帮助教材主编落实教材出版事宜。

(三)“一评优”即评选出优秀院级教材

为促进高职院校院级教材编写,可把教材立项、编写与评优结合起来,建立教材立项编写评价标准,即时对教材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价。教材介质不能仅限于单一的文本素材,应当把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媒体技术、动画媒体技术等多种素材有机结合[3],实现教材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并积极开发具有补充性、更新性、延伸性的教辅资料[4],形成名师空间、工作过程模拟等多种形式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库。

(四)形成管理规范、服务保障的教材管理制度

教材出版成本大、发行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等多方面原因影响教师编写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应及时制定、调整相应政策,充分调动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的积极性。

1.加强教材建设组织领导。教材编写立项建设实行学校、教学院(系、部)两级管理,校教材建设委员会审议教材建设规划,研究决定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对教材编写和评价进行指导和监督,教務处负责实施教材建设的规划,各教学院(系、部)按其承担的任务做好具体落实工作。

2.加强教材编写团队建设。教材编写由主编负责,主编应从事该课程教学工作,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兼备,且具有创新意识,教材主编要保证书稿质量。通过教材编写实践,培育高质量的教学团队,保证教材建设的可持续性。

3.实行教材编写中期检查制。为确保教材立项负责人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立项项目,教务处、各教学院(系、部)对立项编写的教材要进行中期检查。具体检查教材的编写进展情况,了解未完成教材建设项目存在的困难、解决办法,以及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等。

4.实行教材编写质量信息反馈制。教务处会同所在教学院(系、部)对新编教材进行质量追踪调查,收集教师和学生使用后的评价信息,作为以后教材选用、修订的依据。

5.建立教材编写激励机制。为调动高职教师编写教材的主观能动性,可建立一整套关于教材立项、编写的制度和政策。对能按期完成教材编写的教师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优秀院级教材要积极推荐出版和推广,并优先推荐参加国家、省部级优秀教材评选。教材编写质量实行“目标”管理,与奖惩严格挂钩。

参考文献:

[1]易洁.高职教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6):147.

[2]许春英,尹红,王祥辉.当前高校教材选用编写现状与教材建设的现状分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4(2):4.

[3]张慧芳.E-learning时代互动型教材的设计与应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李术蕊.教材建设:服务职业教育内涵提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5.

作者:易洁

项目教材编写市场调查论文 篇2:

基于课程链ASP.NET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研究

摘要:教材的编写要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根据该校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可以克服现有教材的缺点;ASP.NET动态网站开发需要HTML、数据库等课程提供的服务,课程之间存在课程链关系,将相关课程知识融入到教材中,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掌握新知识并巩固相关知识,对于增强学生技能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课程链;ASP.NET;校本教材

Key words: curriculum chain; asp.net; school-based teaching textbooks

1 研究背景

Asp.net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目前市场上相关的教材有很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内容相对不足等诸多问题。同时作为软件技术专业中重要的一环,这门课程与其他的课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HTML+CSS界面设计、JavaScript脚本编写、SQL Server数据库操作等都是这门课程的先导课程,asp.net项目开发及毕业设计等课程也这门课程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形成了完整的课程链,市场上的已有的asp.net教材没有体现出课程链的关系,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时存在知识点孤立,不具有宏观的视野,把握课程体系的整体效果。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以课程链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对原有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与处理,开发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系统性的、实用性的asp.net校本教材。

2 相关内容

2.1 课程链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位,课程体系是同一专业中不同课程按照门类顺序排列,使各课程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在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是有关联关系的,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是一个有优质关联关系的课程组合,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直接体现了这个质量。后续课程是先修课程的顾客,先修课程为后续课程提供服务,课程体系中这种“顾客供应链”的形式就是课程链。在课程链中,各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明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根据课程之间的供求关系安排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

2.2 asp.net

Asp.net是微软公司提供的一种强大的创建动态web页的服务器端技术,可以使用C#等多种高级及脚本语言、HTML、XML等来创建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在微软的VS开发平台中,实现了拖放控件等便捷功能,使asp.net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得到较大提高,目前asp.net已成为网站开发的主流技术之一。Asp.net是软件技术专业中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基于asp.net的Web开发技术,并能独立开发简单的网站。

2.3 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以本校教师为主体,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编写、审定的教学文本。其目的是以专业为依托,服务于专业,更好地体现专业特色;以学生学习情况为基础,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充分利用各课程教师的优质资源,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研究能力。

3 基于课程链asp.net校本教材开发内容与流程

3.1 现状调查与分析

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以教学目标、市场需求、学习情况及教材现状态等四个方面为基础,深入调查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开发工作。从近几年学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情况来看,asp.net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基础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学习,可以了解asp.net开发基本流程,掌握asp.net开发主要技术,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型网站的开发,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前学后忘、不能系统掌握所学知识的问题。从历年学生毕业就业情况来看,学生从事asp.net网站开发工作在经历一至两年的岗位锻炼后,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从毕业生反馈信息中,教学团队每年都根据学生反馈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选择上市场上asp.net的各类教材有很多,有些教材内容太复杂,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太过枯燥乏味,不适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材以项目展开,缺乏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相关练习,学生只会照着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不能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有些教材知识点过于零碎,章节相互之间的关联不大,学生在学习各章知识后不会将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综合应用进行网站开发。我校开发的asp.net校本教材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同时Asp.net的学习还与HTML、数据库等内容息息相关,它们之间有“服务”和“顾客”的关系,虽然这些课程作为先修课程已经学习过,从往届学生学习情况来看,经过半年或一年的间隔,已经遗忘得差不多,因此在教材中还要进一步将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在有关章节中进行介绍。

3.2 整合教师资源

教师是通过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应该是教材建设的参与者与开发者,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将自身的教学经验融入其中,也可以通过编写教材总结和反思教学,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根据近几年的教学情况,我们组建了校本教材开发团队,共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划分工作任务,一起完成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Asp.net应用程序中结合了HTML、Javascript、数据库、C#等课程的知识,每个任务都分解为界面设计和代码设计两个方面,其中界面设计涉及HTML、Javascript知识,代码设计涉及C#、数据库等知识,教材编写时需要这些课程教师的共同参与,将需要解决的项目分解到各门课程中进行讲解,同时某门课程的教材编写中也将这些内容分解到各位老师。

3.3 课程标准的制定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asp.net课程以我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组织近几年在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进行多次研究和讨论,确定asp.net课程的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技能考试要求、教学评价、实施建议等内容,体现职业性、学习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和规范性,而后经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审议,并经过多次修改后实施。

3.4 提出项目并分解工作任务

在开发校本教材时,组织和安排教学任务既要考虑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素材,又要扣紧教学大纲,将所授知识要点融入到学习任务中。asp.net校本教材基于上述要求,结合学生在创业园中多肉推广的经历,选择了当前比较流行的多肉植物为项目主题,将网站分为文章、论坛、图鉴、美图、商城、个人中心等模块。在各任务中又结合课程链中的供求关系,将HTML+CSS、JavaScript、SQL Server数据库操作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其中。

3.5 确定教材结构并编写教材

确定项目和模块后,对各模块进行分析,列出各模块中着重解决的问题以及涉及的知识点,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并将其转换为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确定教材各章节目录和单元任务。单元任务还需要根据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子任务,让学生在不断递进式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各知识要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将项目中类似模块作为拓展任务,学生自己设计解决,再由老师点评加以改进。教材的编写由asp.net教师主编,其他相关课程教师辅助,主编教师负责基础知识、主体模块代码编写,辅助教师负责相关知识的编写。

3.6 修改完善

在开发出校本教材之后,使用过程中要及时根据教学实际中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出调整和修订。在一轮教学结束后,要针对课程改革研究初期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做出全面、细致的评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一步改进教材内容。同时还要不断调查市场需求,与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反馈信息相结合,对教材中不符合现有工作的内容进行删减,增加目前新出现的新技术。这些内容也要分解到各门课程中,例如在最初学习asp.net时,多使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经过对目前市场调查发现,市场主流的页面布局技术是使用DIV+CSS,所以在校本教材开发中新增加了这部分内容,并且由HTML课程教师一起参与;再如数据库操作中毕业学生反馈多表复杂操作以及存储过程的内容需要在课程中加强,我们除了在数据库课程中进行了改进,在asp.net课程中也添加了相应内容和相关操作。

4 总结与思考

校本教材开发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在教材开发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项目的选择和内容的安排都要以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础,并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课程链的校本教材开发,就是在知识的层次结构上,将不同课程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巩固和强化相关的其他课程知识,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为以后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邱珊,李朝纯.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链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6):71-73.

[2] 巩建闽,巩天啸.课程链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90-92.

[3] 丁春明.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0(8):65-67.

[4] 罗桂莲.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校本教材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22-23.

作者:袁江琛

项目教材编写市场调查论文 篇3:

上海市浦东新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上海市浦东新区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针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围绕专业调研、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实训中心建设、课堂教学、教科研成果撰写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上海浦东新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上海市浦东新区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一直致力于推进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新区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是在遵循上海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总体思路的基础上,坚持以适应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等四种核心理念为指导,抓住企业参与、团队合作、注重创新三个要素,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新区职校专业建设的理念

职业教育具有教育与经济的双重属性,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就业导向性特征。因此,与普通教育单纯强调课程相比,职业教育强调专业建设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浦东新区的专业建设,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理念。

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适应浦东新区日益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是要适应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三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近年来,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大,现代化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新区将大力发展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文化、汽车及造船成套设备制造、石化及精细化工、房地产业等七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旅游会展、专业中介服务、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产业,以陆家嘴、张江、金桥、外高桥、三林世博、川沙等六大功能区域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还要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也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大的方面说,是指专业建设是一个以课程开发为核心,包括教材编写、师资培养与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专业建设都不会成功。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实训基地建设属于“硬环境”建设,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课程、教材与师资建设属于“软环境”建设,也是专业建设的重点,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两方面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是指要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学科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整合,做到实训课程与理论知识课程融合并举。扎实的文化基础与广泛的职业能力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仅仅重视其中一个方面,职业教育不可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新区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渗透人文精神,以深层的文化素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敬业精神,使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得以实现。

动态性是指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推进与完善的过程,而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职业岗位不断出现,职业学校需要不断地推出新专业,调整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专业。其次,企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不仅是不同的企业,就是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再次,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决定了专业建设必须不断调整,以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多年来,新区的6所职校在地方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和协调下,专业建设一直强调动态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可持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建设本身要有可持续性,要在专业建设的人员组织、制度程序、资金供给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保证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近三年来,新区职校在软件建设方面累计投入135万元,专业实训中心建设经费超过6300万元,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建设运行与保障机制。新区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宗旨,一直关注文化基础课的教育和教学,促进了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与专业化课程的相互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区职校专业建设的要素

新区职校在专业建设中,主要渗透和凸现了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注重企业参与,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与企业沟通,促进校企合作。二是注重团队合作,形成了由政府、学校、企业、科研单位共同组建的专业建设研究团队,并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三是注重优化创新,在上海市专业建设要求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职校实际情况,创新了若干专业的教学文件和标准,按照工程进度,截止到2008年,新区将完成4个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任务。

企业参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都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方位参与职校的专业建设,是新区职校专业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和保障。首先,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的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和借鉴。其次,企业派出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与学校教师合作开展学生技能培养与教材编写工作。再次,企业与学校主管部门合作,设立企业奖学金,奖励相关专业品学兼优的职校学生。最后,由企业提供赞助,在浦东新区职校中开展学生技能大赛,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感、道德认知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另外,企业还为学校提供相关专业的学生实训基地和岗位,派遣优秀员工作为学生实训指导教师,这些都为职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浦东新区专业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在专业建设中,新区注重吸收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的力量,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由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浦东分会的专家、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企业相关领域专家、科研单位的课程专家等组成了专业建设研究团队,共同致力于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在2006学年度实验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中,各职校在吸取2005学年度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研,采取职教专家、企业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相结合的方法,对与实验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与课程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从而确定了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同时,在具体的课程建设中,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从而使整个专业建设更具有实践性与发展性。

优化创新优化创新是新区职校专业建设取得成效的又一重要因素。新区在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构建新区职校课程模式时,尽可能地参考、借鉴CBE、“双元制”、MES、多元整合课程、工作过程导向等模式的优势和特色,融合各种课程模式的长处和优势,不断充实完善新区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目前,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新区特色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即由文化基础课(宽基础)、专业核心课(大模块)和专门化方向课(小模块)组成的优化了的课程模式。同时,新区还注意建立适应职教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的国际化内容、师生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实行跨国技术援助与教育合作计划等。通过职教国际化课程的构建,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使学生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从而使新区职教更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区经济和社会状况,更能满足不同企业与学生的需求。

新区职校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

围绕专业建设这一整体概念,新区职校主要以课程开发为核心,在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具体探索。

在课程开发方面,通过市场调研和反复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目标和模式2004~2007年,新区职校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教材研发》内涵发展项目研究,通过市场调研,确立了一批专业进行专业建设的深入实践。2004年以来,新区先后选择了东辉职校、振华职校等6所学校的“现代物流”、“动漫”等9个专业进行了专业建设的深入研究与探索。三年中,新区的6所职业学校根据市场调查与专业教学实践,较细致地进行了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制定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实训大纲。这些教学文件力图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注重对学生基础学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贴近职业岗位要求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形成了更具专业特色的课程目标和模式。振华职校根据市场调研与专业教学实践,完善了“报检报关”教学大纲、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计划说明书,同时采用任务引领的方法,分析确定了“报检报关”实训项目、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编写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国际商务企业实际操作规程为依据的“报检报关”实训课程标准,这些标准可操作性强,较好地体现了实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在教材方面,编写某些专业的校本教材,使专业建设更加贴近专业教学与学生发展实际专业教学标准初步形成后,选用合适的专业教材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新区3所职校遵循专业建设的适应性原则,在2006学年度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教材研发》研究项目中,除暂选定现有相关教材作为专业教学用书外,都下大力气着手编写适用的校本教材,使专业教材更加贴近专业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群星职校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开发编写了《游戏动漫广告设计》、《游戏动漫flash》、《游戏动漫3D》、《游戏动漫色彩与素描》等四种专业教材。校本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在难度上注意循序渐进,阶梯式提高,既适应了游戏动漫活动的过程性,又注意了教学的细节性,使教材更贴近学生、贴近职业岗位。

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实施多渠道培训,造就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为保证专业建设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在项目实施期间,新区项目组聘请市教委及市职教所有关专家,对各学校的项目组成员和专业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开发研究”、“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等。通过培训,项目组成员和专业教师对职校专业建设的课程改革理念、目标要求、工作方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新区项目组联络市创业教育实训机构,为新区职业学校三十多名教师专门开设了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为学校深入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活动提供了师资保障。同时,聘请企业、社区、大学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为教师开设讲座,进行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各职校对相关专业的专业教师有计划地进行了分批培训。群星职校动漫专业先后派出16人次参加各种游戏动漫师资培训;选派了2名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青年教师参加市专业机构培训,获得了游戏动漫师证书;另选派2名教师参加游戏动漫师资班培训,获培训师证书;还选派12名教师参加CIA影视动漫行业培训,同时外聘了部分行业专家,初步形成了一支年轻并富有创造力的动漫专业师资队伍。

在实训中心建设方面,拓宽校企合作办学渠道,使实训设备设施基本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专业建设项目的启动,使各职校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根据本校实际,建设与实践性教学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实训中心,保障专业教学的实训环节。振华职校国际商务实训中心被列为市级开放式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在市、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实训中心业已建成使用。实训中心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设备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外贸业务实训室、国际货代实训室、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区等。实训区域构建了独立的局域网,辅之以无线AP,可与因特网连接。实训中心的建成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和社区国际商务类专业教学与实训的需要。

浦东新区职校专业建设的过程,是密切关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受众需求的过程,也是专业的外部建设与内部建设交叉融合的过程。专业建设作为职校办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与教育制度、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遵循专业建设的动态性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今后的浦东新区专业建设必将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专业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陈子昂.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全书[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3]雷正光.职教专业实务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成永林,黄克孝.职教模式实验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5]雷正光,郭扬,周亚弟.职业教育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陈国富(1954—),上海市人,任职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

作者:陈国富

上一篇:供排水公司工会工作总结下一篇:村两委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