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体制管理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农业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做好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农业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鉴于这种情况,构建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非常必要。因此,本文对如何健全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体制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业体制管理论文 篇1: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探究

摘 要 为此,针对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农业园区管理新体制,以促使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进而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问题;创新措施

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但现阶段,我国农业园区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园区起到的示范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不少学者开始对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并不断创新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促使管理体制与我国国情发展相适应,以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落后问题普遍存在,开发区和工业园管理模式被农业园区广泛采用。其中,管委会体制可以为入区企业提供服务,但是在人口较多、相对开放的大型园区却不适于采用此种管理体制。园区和行政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尽管可以解决管委会体制存在的不足,但是以公司为主体的园区开发中此种管理体制还未普及,影响了其有效性[1]。

1.2 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我国目前农业园区存在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农业园区现行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行政化管理体制下,政府和企业区分不明显。目前我国农业园区在管理体制上普遍带有行政管理的特征,政府对园区内组织活动有较多干预,不利于发挥园区管理体制的自主性。此外,单一的管理主体影响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管理体制的社会协同性,具体表现为园区管理人员办公效率低下,管理等级化、复杂化。此外,一些地方的农业园区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招商引资上,将农业园区发展的希望寄托在迁入企业上,忽视了本区经济建设,难以开展本区孵化性服务[2]。

1.3 管理体制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如果与发达国家一样完全由市场来主导是不现实的。我国民间资本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力量不断壮大,尽管单一性的行政主体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但是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全面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基于此,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政府统管的格局打破,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积极向多元共管的公司治理模式转变[3]。

2 创新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

2.1 构建政府区域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指导委员会

政府区域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指导委员会是指在承办园区的政府主体召集下,由科技园区核心区所在地政府与示范区、辐射区内农业科技示范区所在地政府的主要领导组成,并吸纳金融部门负责人、大学及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相关人士参加的共同管理指导机构。该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作用是商谈制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和政策方针,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确保园区在统一领导下协调发展。委员会下面可以设置办公部门,以执行委员会提出的具体方针政策。此外,在吸引先进技术入园和对外招商问题上也需要指导委员会的支持。同时,要强化指导委员会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园投資[4]。

2.2 实施事业公司管理模式

事业公司管理模式是现代农业园区主要管理形式,科技园区的示范区、核心区以及辐射区内都可以自主成立事业管理开发公司。事业管理开发公司适合于非盈利性质的园区,此种管理模式的主要功能如下:1)负责园区的基础性设施建设;2)优化并开发园区的后期环境;3)对外宣传吸引企业投资;4)对企业集群进行扶持;5)与其他行业协会一起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标准体系,并监督农业园区的执行落实情况;6)维护好现代农业园区自身品牌形象;7)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文化,构建园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8)提高对入园企业的资格审查力度,定期开展项目环境的监督和评价工作。事业公司管理体系中董事会可以由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来担任,如金融机构有关人员、政府大学或者研究机构的有关人员,园区内重大事项决策和政策落实情况可以由董事会负责。事业公司管理的经理层主要负责园区的日常经营业务。政府是园区事业公司管理治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政府的引导下可以有效规划区域内土地使用情况,为园区建设提供基础性设施,保障园区建设中有足够的资金。此外,在政府的引导下,可指导园区内企业明确投资方向,切实维护好投资方的利益,对稳定社会市场秩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协调内外关系上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参与,构建良好的内外关系可对创新主体起到积极作用,对现代农业园区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机构和大学可以为事业公司管理提供人才以及科研成果上的支持,可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平台的方式,尽可能满足园区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技术、人才和知识需求[5]。

2.3 借助民间组织协会的力量

民间组织协会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依靠民间组织的力量可以对园区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园区协会和同业协会是民间组织协会的主要类型,该协会的作用是与区内企业或者农民进行沟通,对其提供帮助。在同业协会的协调下可以制定行业发展标准,能提高行业内部的自律性,对树立和维护良好的行业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同业协会的参与下,可进行技术培训,加快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对加快成员技术转让,开展行业资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政府是发起园区协会的主要部门,各个科技园区的管理公司和域外科技园区是构成园区协会的主要群体,园区协会对外影响力非常大,可以吸引本地区龙头企业参与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来,能壮大社会群体的力量。此外,园区协会可以促使社会各界与园区企业、内外部企业之间沟通联系,促使双方积极开展协作,在协作的过程中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园区协会也可以促进园区内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在促使园区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求[6]。

2.4 实施项目企业化运作模式

项目企业化运作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运行模式之一,主要是按照“运行公司制、科技承包制、投资业主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的模式运作。现代农业园区政策方面的支持主要依靠政府和管理公司提供,如房地产租赁优惠政策、种子资金等,在现代农业园区的管理经营上,政府部门和管理公司不需要参与。经营服务市场化是指企业和创业者所需的专业性很强的服务,由社会专门中介机构和各类专业技术研发服务机构提供。现代农业园区的孵化器可以借助社会专门中介机构和各类专业技术研发服务机构,租赁到最佳的经营场所,健全办公室通讯设备。社会专门中介机构可以为创业者引进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能满足专业人员个性化的需求。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在项目企业化运作的过程中,要将服务作为需求导向,警惕出现过渡竞争和低效率运行的问题,促使现代农业园区适度发展[7]。

3 结语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以创新,以促使其更能适应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及创新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促使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石振平.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研究——以石河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A].中国农学会.第十六届中国农业园区研讨会论文集[C].2016:54-62.

[2] 梁丹辉,江晶.基于农业生产要素变化:探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问题[J].农业经济,2014(8):3-5.

[3] 申秀清,修长柏.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园区[J].现代经济探讨,2012(11):78-81.

[4] 王菲.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5.

[5] 殷立.苏州现代农业园区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6] 乔强.泰安市岱岳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7] 申秀清.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机制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李庆魁

农业体制管理论文 篇2:

健全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 切实提高农业经济收益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农业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做好农业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农业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鉴于这种情况,构建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非常必要。因此,本文对如何健全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档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此部分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农业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鉴于农业档案的重要性,对其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促使农业档案能够与时俱进是非常必要的。

1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1.1可以快速的提供农业信息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正逐渐被淘汰,农业发展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因为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所以我国农业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对农业档案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可以促使档案管理部门更加快速的获取信息,然后管理部门可以将这些信息提供给需要的对象,这样各对象就可以根據信息来对自己的农业行为进行调整,进而提高农业经济收益[1]。

1.2可以对农业市场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农业市场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而市场风险的出现是因为相关企业的滞后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农业档案实现信息化之后,相关企业就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充分地利用,这样企业就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

1.3可以加快农业技术传播

在现代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传统的农业技术正在逐渐被淘汰,新型的农业技术应运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技术的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做好农业技术传播工作,对农业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化的农业档案传播速度更快,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农业技术传播出去,实现农业技术的价值,推动农业的发展。

2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构建的有效措施

2.1对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想要推动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就应从制度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体制可以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还可以对管理工作的实施进行规范,在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将为农民服务的理念贯彻其中,应该以这一服务理念为基础来开展服务工作,然后对档案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首先,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在档案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模式正在逐渐被淘汰,新型的管理模式构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契合社会发展要求来创新管理模式,对管理的职责等进行明确划分,让各部门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各部门协同合作,进而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应该对档案管理形式进行创新。在开展档案管理过程中,以往的形式是其他部门将档案资料送来,这样的管理方式就使管理部门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及时转变管理形式,走出档案管理部门,深入到其他部门中,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宣传,然后让其他部门能够认识到档案管理的法律、工作规范以及标准等,以此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更多部門的支持;最后对部门协作机制进行创新。档案管理是开展管理工作的主体,但为了将管理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还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因此,管理部门应对协作机制进行创新,农业档案管理不仅应该在市馆中有效地开展,还应该由县、区档案部门及其他部门分级分散负责农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2.2做好农业档案信息收集工作

在农业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信息是基础部分,若想要对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做好档案信息收集工作,这样才能为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各区域应该对自身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从内容、载体等方面入手对农业档案信息范围进行拓展,以此来促使收集到的农业档案信息更加全面;其次,将档案信息收集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档案管理信息的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将此项工作更好地落实到位,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小组,将这一项工作提上议程,然后对信息收集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明确信息移交等工作的要求,以此促使信息收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2.3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在农业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想要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配置,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采购更多的设备,然后对档案进行电子化构建,以此来为资源共享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2];其次,加强此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农业档案管理在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培养此方面的人才,这样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信息开发等方面的培养,促使档案管理人员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最后,应该构建农业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通过这一数据库的构建,新媒体的应用来促使农业档案和社会发展相融合,信息化的农业档案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3结语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档案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其重要性,应该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农业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应该对农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设措施,将农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严格落在实处,只有这样农业发展才能更快、更稳,我国农业经济才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舒琦艳.论农业科研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13,(06):52-54.

[2]郭丽波,常建伟,王艳梅,等.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5,(04):87.

作者简介:罗县伟,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作者:罗县伟

农业体制管理论文 篇3:

农业部成立农药管理局 农药管理体制作出新调整

近期,经中央编办批准,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加挂“农药管理局”牌子,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抓好农药管理各项工作。农业部农药管理局将主要承担农药产业规划、行业指导、行政许可、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等工作。

据介绍,经国务院批准,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规定,将工信部、质检总局承担的農药生产企业定点核准、生产批准证书、生产许可的职能划归农业部门,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及市场监管统一由农业部门负责。

农业部有关负责同志指出,中央编办批准成立农业部农药管理局,这体现了中央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农药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新修订的《条例》赋予农业部门重要的职责,成立农药管理局,这是形势的需要、任务的使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有利于强化农药行政管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健全农药管理体系。同时,也便于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农药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

据了解,农业部农药管理局的职能任务主要是八个方面:一是拟订农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二是起草有关农药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并监督执行。三是指导农药管理体系建设,负责农药生产、经营及质量的监督管理,指导地方农业部门核发农药生产、经营等许可证。四是负责农药登记、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认定、新农药登记试验审批等工作。五是收集分析农药产业信息、承担农药行业统计、指导农药市场调控。六是组织开展农药使用风险监测与评价,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和农药药害事故鉴定。七是组织拟定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八是开展农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斯德哥尔摩公约》《鹿特丹公约》等与农药相关的国际公约的履约工作。

农业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成立农药管理局,这是农业部门职能的加强、任务的加重、责任的加大。下一步,各级农业部门要勇于担当、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完善农药管理配套规章,严格履行行政许可审批职责,加强农药指导服务,强化农药市场监管,健全农药管理体系,推进农药管理信息化。

上一篇:党建医院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银行个人述职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