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教育与德育工作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职能与教育形象也正处在不断转型与优化的过程当中,班主任教师的教育任务与教育目标相比以往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高中班主任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等很多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同时也给高中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生德育教育与德育工作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生德育教育与德育工作论文 篇1: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我国教育部出台了有关小学生德育教育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学生应具备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品德和关键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结合科学课的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的品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德育教学

德育教育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目的,通过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现阶段很多学校会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有学校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教育机制、管理不到位、教师教育理念落后等。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和学校都要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比较小,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如果在这个阶段,学校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合管理,就可能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影响一生。因此学校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本文对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分析。

1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原理

小学科学教材是以大单元为结构,以大概念的形式去编写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遵循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恰当的融入一些德育知识,丰富学生的见解,让学生的思想水平得以提高,让学生正确理解德育与科学课的联系,将德育有机融入到科学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全方位的干预和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

2.1实践性

小学科学课作为一门探索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教材本身也包含了很多探究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提高学生对简单科学知识的理解,并尝试使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丰富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1]。

2.2基础性

小学科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在教育中要通过科学课程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为学生的日后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小学科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3.1缺乏与学生家庭协同

小学科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缺乏与学生家庭的紧密联系,主要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干预和指导。尤其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很多教师不爱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从而使得对学生的教育只能依靠学生来完成。在实际教育中,很多学校忽略了将德育公教育与社会和学生家庭联系,往往采取的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手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没有很好的落实培养学生的三观[2]。长此以往,一些学生可能在学校会中规中矩,但是在学校之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例如乱闯红灯,乱丢垃圾,随意在马路上追逐,破坏公共物品等。

3.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针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为教学目标,这也导致学校教育工作重心不在德育教育尚,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重视,缺乏对教师的监督,导致在科学课堂上,教师缺乏相应的教育意识,无法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没有充分发挥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使得小学课堂教育主要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理论教育[3]。另外,学校也缺少对教师有关德育工作评价,使得教师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也无从改进。

3.3德育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生生活经历不够丰富,对很多事情理解不足,也缺乏相应的认识。而且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无法与学生特点进行匹配,没有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依据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德育教育活动脱离学生日常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枯燥繁琐,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4小学科学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4.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在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前准备相应的资料,以丰富课堂教育内容。通过通过收集有关科学和德育的材料,这样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优化课程资源、完善教学结构的作用。从科学教材中提炼德育教育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保证两种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种子变成了幼苗》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并结合德育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精神品质的教育,要求学生保护环境,鼓励学生学习种子破土而出的顽强精神。通过渗透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个人思想,使他们能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挑战困难,避免学生出现懈怠情绪,遇到问题退缩的现象。

4.2采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为了更好的落实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目标,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电路设计。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在完学生完成讨论之后,并制定出电路方案,教师需要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其进行科学点评,指出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4.3结合教育内容,传授德育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合理渗透德育知识。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重教学方法,注意不能完全按照教材对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否则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压抑,阻碍学生思考,影响学习效果。而是要结合理论与实践,加强德育辅助教育,通过将德育知识与科学知识进行结合,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例如,在教學《热是怎么传递的》的时候,教师需要科学处理德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要积极导入相关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的设计,让学生积极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明白,相邻物体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多接触比我们更好的人,提高自己的精神面貌。对于行为不检点或者屡教不改的人要予以疏远。

4.4合理拓展,引入德育知识

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育内容,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拓展,引入相应的德育知识,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多的去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各种各样的花》的时候,为了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利用课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花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对植物的关爱意识,让学生爱护植物,避免对植物进行踩踏,从而提高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4.5加强与学生家庭和社会联系

在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同时还需要观察学生的言行。在科学教育中融入德育知识,教师需要与学生家庭进行互动,要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习方面的情况,更好的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让学生在家能够帮助父母做一些事情,在学校能够遵从纪律,帮助同学,以此提高学生的良好品德。另外,在课堂教育教育中,教师也需要与社会进行结合,挖掘社会热点和新闻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延伸,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要求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在教育之前要准备相应的学习物品,课桌上除了放置科学书、记录本、文具盒等必要物品之外,不能放其他物品。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坐姿端正,不能随便开玩笑或讲脏话,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声音响亮,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学会倾听,不能随意插话。在课堂教育中,更不能出现喧闹、起哄等现象。在课后,要加强整理和复习。对于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向教师和同学询问。

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在课堂教育中融入德育知识,并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落实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胜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德育教学研究[J]. 神州,2019(21):96.

[2] 杨昌亮. 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思考与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0(6):301.

[3] 郑日芳. 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解读[J]. 读与写,2021,18(23):35.

[4] 陳莉.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德育教学研究[J]. 科学咨询,2020(16):268-269.

作者:陆洪娟

学生德育教育与德育工作论文 篇2:

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解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职能与教育形象也正处在不断转型与优化的过程当中,班主任教师的教育任务与教育目标相比以往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高中班主任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等很多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同时也给高中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国家教育部门对学生德育教育重视程度日益加深的形势下,高中班主任如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成为摆在高中班主任面前的一道难题。高中班主任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以促进高中生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教育 班主任 德育教育 管理实践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终极目标,因此,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成为高中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教育中形成了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现象,不利于高中生的成长成才。良好的道德素养不仅是教育的基础目标,更是社会上对人才的基本定位,只有拥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是高中班主任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该文首先针对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的现存问题展开阐述,进而进一步探讨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法策略。

1 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存问题

1.1 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

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往往没有确立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应该首先确立明确的目标,通过具体的德育教育形式,以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结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往往更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却没有具体的实践规划。高中班主任普遍利用班会时间开展德育教育,其教育内容就是总结学生对课堂纪律与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并作出相应奖罚,或者以“爱国主义教育”“奉献精神教育”等等口号展开主题班会,通过学生自由发言的形式阐述观点态度,最后班主任往往还会要求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写出班会感想,使很多高中生认为德育课堂与作文课堂没有本质性区别,因此常常导致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教育计划,没有在日常管理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使高中德育教育工作长期收获甚微。

1.2 德育教育理念过于陈旧

德育教育理念必须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但是由于高中教育阶段对德育教育的长期忽视,导致了德育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及时的转型与发展,当前仍然有大量陈旧的德育教育理念正在限制着高中德育教育质量的提高。比如,高中班主任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没有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当前最新的思想政治内容展开学习,领悟时代精神,端正自身态度,丰富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而往往以开展“爱国主义”文体活动的形式居多,通过千篇一律的合唱爱国歌曲或其他相对陈旧的教育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利于高中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学生在强烈的情感熏陶过后,思想道德素养并没有实质上的提升,导致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普遍没有落到实处。

1.3 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

德育教育的自身特殊性要求德育教育必须通过情感启发的方式开展工作,因此高中班主任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及时发现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使学生愿意接受高中班主任的批评指导,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德育教育的效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中班主任往往没有以身作则,更没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关心爱护学生的程度不够,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错误采取的教育方法往往过于激烈,没有认真耐心地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心理和现实原因,没有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而仅仅是对学生展开严厉的批评说教,常常激起学生的内在叛逆心理,不利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養。

2 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法策略

2.1 高中班主任要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在日常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理念

高中班主任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制定明确可行的教育目标,从而促进高中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首先,高中班主任要制定长期的规划目标,比如在一个学期内,计划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诚信教育”“挫折教育”“成长教育”“意志教育”以及“情绪管理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高中班主任应注意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国家教育部门的最新教育宗旨,符合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具有时代特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现实价值,而不要选择过于陈旧或者假大空的教育主题。其次,高中班主任要根据主题目标设置具体的教育环节,以“自我管理教育”为例,高中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规划个性化的成长目标,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展开具体教育,从课堂纪律、学习态度、课间表现、早操表现、值日情况、卫生情况等多个环节为学生布置具体任务,使学生能够快速定位自己的缺点,并改正自己的毛病,养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1]。

2.2 高中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在教学环节中确立,而且应该体现在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因为德育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理论说教的方法并不能实现德育教育结果,只有启发学生的内在认同感,使学生产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内驱力,才能真正实现高中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首先要做到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关怀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经常以学生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烦恼、明确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困惑,高中班主任首先要使学生信任自己并热爱自己,从而愿意接受自己的建议,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其次,高中班主任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又在学生面前树立教师的威信,使高中班主任做出的每一项决策,实施的每一项教育都能得到学生的信服,从而从本质上提高高中德育教育的水平。最后,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终极价值标准,对存在于学生中的不良问题,高中班主任应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定位学生犯错的原因,谅解学生偶尔的过失,采取鼓励的方式引导高中生展开自我批评与自我教育,使高中生自觉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养[2]。

2.3 高中班主任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高中生思想道德素养

首先,高中班主任应运用“生活化”德育教育方法,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在一点一滴中积累班级正能量,树立良好班风,培养良好习惯,使高中德育教育能够在长期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开展,从本质上提高高中生思想道德素养。其次,高中班主任要运用“实践性”德育教育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成就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养[3]。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重视德育教育的价值,规划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教育目标与德育教育环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循序渐进地渗透德育教育思想。高中班主任还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如芳.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从思想品德教学入手强化德育功能[J].未来英才,2016(13):140.

[2] 董珊均.现阶段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实施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36.

[3] 付专胜.多管齐下始见成效——浅谈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10):142.

作者:莫亚娟

学生德育教育与德育工作论文 篇3:

基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的开展现状及问题阐述

摘要:随着如今社会水平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在教育上面的工作。在现阶段相关教育部门对技工学校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逐步深入。在對学生德育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遇上一些德育教育上的问题,本文是基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及问题的阐述,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进而提高现在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教育 现状及问题阐述

1.目前技工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现状

在现如今社会中,技工学校普遍都是以重视技术为主,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尽管学生们的教材之中有德育教育的教材,但是老师并不会重视这门课程,学生也从而不会重视。由于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忽视,从而导致如今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不明显。一些技校的老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通常不会切合学生的感受,以教师自我为中心,教导学生的内容千篇一律,从而导致学生的道德素养无明显提升。古语有云:“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问题去分析学生,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老师们应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对教育本身进行深刻理解。

2.导致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现阶段,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层面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的不重视、学校的忽略以及学生对此学科的不太了解。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残酷,院校之间的竞争也非常的激烈,技工学校主要是以技术立足于教育界,所以技能教学是学校也是老师眼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众多技工院校在竞争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老师眼中,技术是每一个学生最主要的课程,只有把最主要的课程学好了,出了社会才可以出人头地,才有立足的机会,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进行了忽略。

3.如何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

当今社会,教育资源种类很多,老师可以从中挑选一个适合德育教育的资源,并利用这种资源来教导学生,从而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得到升华。学校的老师可以在文字的方面加入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可以在文字中体验到教学的快乐。现代多媒体设备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已经有好多学校在用,老师可以做一些PPT放在教学中,再配上一些有趣的动画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以游戏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德育的乐趣和意义。为了不让教学方式单一,我们可以选取多种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技工学院的老师的备课是最重要的,好的备课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老师也要告诫学生要抓住机会学习,将来才会有更好的人生,如果以警戒的方式来劝说,虽然有些强迫,但也是告诉了他们未来是需要今天的努力。因为理论课比较枯燥,所以在德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外界的工具来辅导学生上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为是德育教育,理论性强、道理比较空泛,许多老师出于职业倦怠,加之学生课堂懒惰,教学不是特别的认真,也有一些聘请的老师能力不强,所以导致学生们学习的东西较少。其实主要原因在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不符合学生们的认知和兴趣,所以会导致学生们缺少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课堂的听课率下降。学校对此可以开展一个讲师培训的课程,培养老师的敬业心和教学水平。 只有老师不断提高,爱岗敬业,才是身教胜于言传的最好例证,因此,思政课老师们也要积极地搞好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良好学习环境。

学生在这个阶段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正是年少轻狂。往往会以自己为中心而忽视了老师的教育。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往往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样的学生的思想就非常的危险,需要老师及时的教授正确良好的德育知识来教导这个学生将思想步入正途。同时老师也要和学生们的父母进行交流,孩子们良好的思想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在技工学校,老师想要改变学生,就要在提升他们的德育素养的同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笃学勤技的校园氛围。在学生学好技术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优秀的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教养,使这些孩子们在社会上能够走得更远。

学生与老师是个体的,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应该让老师与学生成为一体,更好地辅导学生学习。老师们应该带着学生的思想去教导学生,能够多位思考,这样才能与学生的思想融为一体,更好地找到方法来教导学生们学习。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目标,才能更明确的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来学习,所以老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提高课堂质量。良好的课堂质量更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考核内容不仅要有技术,也要有与德育相关的知识,因为德育教育可以塑造一个良好的三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看待这个世界。如今社会上技工人才大量缺失,技工人才不仅仅要技术好,人品和德育教育更是要过关,所以学校老师对此不可忽视。

有关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教材也必须要重视,此类的教育教材不可千篇一律的与其他院校的教育教材一样,必须要根据自己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特色。选择更适合此学生的内容,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也可以慢慢的塑造学生的观念。过往的教材里面具有许多的老旧思想,此类思想是学生脑子之中诞生新兴思想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教材的内容要贴近现实和新颖。要让学生有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被迫学习。教材之中可以加上最近新发生的事情,留出让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可进一步观察学生是否品德上面有所进步。所以德育教育的素材可以实时更新类似于市面上的月刊杂志,这样学生每个月都会期待,也让学生的学习很主动,这是非常好的一类现象。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是教育界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技工院校向社会输送了许许多多的技工人才。如今技工学校不仅仅要加强学生的技术,也要重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体现,也彰显了这个学校的教育水平。社会如今非常缺乏既具备技术高超也具备德智体美劳俱佳的人才。这种教育有利于学校未来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长远。

所以说技工学校背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要输送技术与德育教育同样优秀的人才,提高校领导和专业课教师对德育与技能教育融合的重视力度遵循德育融入职业和融入实践的基本原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技能教育的始终,加强师资培训,为技工学校德育与技能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打好基础,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综合性人才,更好的迎合社会对素质人才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杜赫.我国技工院校学生德育的开展现状及问题[J].教学与管理(德育设),2008(30):66-67.

[2]卢正天.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开展状况的原因分析与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德育视点),2015(04):80-81.

[3]李君.技工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22.

作者简介:王兵(1982.10-),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本科学历,铁人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德育教育。

(铁人学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作者:王兵

上一篇:情景模拟教学法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市司法行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