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初中英语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对农村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对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支持策略进行信息分析,以期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实现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教师队伍初中英语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教师队伍初中英语论文 篇1: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43.82万人,其中农村教师514.73万人,占49.3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农村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43%、94.80%、75.86%。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53.6l%,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29.97%,农村高中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0.66%。随着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教师的工资得到了有效保障,教师地位明显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但是,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仍然是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等问题仍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教师队伍的长远建设和农村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

(一)农村学校合格教师缺乏,难以满足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需要

从国家核定的编制标准看,全国农村小学教师还略微超编,初中教师基本持平。但实际上,即使是在不考虑教师素质水平情况,仅仅从数量上来看,农村学校合格教师数量难以满足农村学校教学需要,若考虑推进素质教育小班化教学,则农村学校合格教师缺口就更大。尤其是部分学科,如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短缺严重。据九江市调查,22个乡的138处村小和教学点仅有4处开设了英语、音乐、体育课程,没有一处开设美术、信息技术课程。

目前农村学校严重存在的不缺编但缺人现象,主要原因有:①国家出台的指导性编制标准偏紧。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学校分散、规模较小的实际情况,农村学校编制标准比城镇标准低。而各省制定的具体编制标准大多数比国家指导性编制标准更低,另外加上生源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科目的调整等因素,则按现有编制标准配备教师难以满足开齐各类课程的基本需要。②农村教师编制被占严重。县、乡政府机关尤其是机构改革后常常以借调等形式,长期借用教师,或者是把学校作为机关人员分流的渠道。大多数县教研室、电大工作站等单位使用中小学编制,统计在中小学教职工人数之中,这些都变相占用了教师编制。③农村教师向城市、县镇大量流动。由于城乡差距原因,农村教师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据抽样调查,一些地方农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流失率平均约10%,有的地方高达20%。④合格教师补充困难。一些地方县级财政困难,教师工资占当地财政供养人口的基数较大,支付教师工资的财政压力较重,保障现有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农村教师的补充。不少困难地区长期不补充正式公办教师。另外,农村学校用人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学校在用人上缺乏自主性,农村学校沉淀了大批顶编不顶岗、顶岗不顶用而又动不了、流不出的人员。

(二)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偏低。尽管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不断提升,但到2006年,农村教师中仍有16.41万名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全国42.75万名代课人员中有29.34万人(占68.63%)分布在农村学校。同时,相当比例的农村小学教师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还有农村教师拔高使用现象严重,初中从小学选拔,高中从初中选拔,层层拔高使用。据调查,在农村地区拔高使用的教师约占30%左右。另外,农村教师学非所教,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严重。据对湖南省农村教师的调查,44名初中地理教师中,原来所学专业是地理专业的只有3人。56名初中英语教师中,原来学英语专业的只有12人。

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不少农村地区学校出现“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农村学校51岁以上教师比例接近20%。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初中尤为突出。2006年,农村小学中高级教师所占比例为42.70%,农村初中中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39.8%,分别比城市低10.31和20.98个百分点。全国县以下普通中小学特级教师仅5000多人,平均每县仅2人。

(三)教师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统筹管理教师职能难以落实到位

2001年,国务院确定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总体上看,各地已基本把教师的管理权限从乡镇一级上收到县一级,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体制的运行仍处在磨合之中,教师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发挥。一是县级相关部门在教师管理工作中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职责不清,新体制的合力尚未有效形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教师的职责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教师管理体制总体相对滞后。二是有些地方,教师工资虽然由县里统发,但经费还是来自乡镇,各乡镇的发放标准也不相同。这使得难以在不同乡镇之间、超编学校与缺编学校之间统筹调配教师资源。三是县级政府统筹教师管理的工作较为粗放。缺乏合理规划,又常常囿于编制问题、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部门局部利益等因素,影响新体制优势的发挥。

(四)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尽管在国家政策规定上,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与城镇地区教师执行相同的工资标准,但实际上城乡之间教师待遇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些地区,地方出台的津贴补贴没有统一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地方津贴补贴难以落实。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农村教师津贴补贴筹措途径上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据税费改革前三年各地实际收取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和集资的平均数计算,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显性缺口约为183.82亿元。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也是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师实际待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有90%以上的县已经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真正建立农村教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仍限于少数地方。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是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衍变,在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逐步积淀形成的。

二、推进制度创新,用制度保障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急需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加强和改进。从长远和根本上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待遇合适、保障有力,同时又要求较高、管理规范、相对稳定而又合理流动的农村教师管理体制。具体举措上,提高入职门槛,优化现有人员,提高福利待遇,加强在岗培训。

(一)改革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

我国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但是,这种投入体制的落脚点是县级财政,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但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来说,不仅相当多的县级财政难以承担,即使一些地(市)级财政也不能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建议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实行义务教育以省级财政负担为主,省级政府承担均衡省内县级间财政能力的责任,中央政府承担均衡省级间财政能力的责任。同时,加大中央财政投入义务教育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变目前只存在单一的救急性质的一次性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状态。

(二)加强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改革教师管理包括理顺部门间职能分工和加强内部自身管理,外部主要是进一步理顺教育与人事、编制等部门间管理教育事业的职责分工;内部主要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借鉴国际经验,把中小学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定为大学本科学历、具有学士学位。二是推行教师聘任制和校长聘任制,逐步全面在中小学校推行教师聘任制。另外,当前把实施教师聘任工作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相结合,逐步清退代课人员和各类“占编不在岗”人员,分流退养一批年龄偏大“民转公”教师,辞退不合格教师。三是完善工资福利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根据实际情况,在工资上实行农村教师津贴、补贴政策;在职称评定上适当增加农村教师高级职称的名额,改善农村教师的职称结构;逐步建立农村教师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教师农村服务年限累计制度,将教师在农村服务的年限换算成一定的补贴系数,等到教师退休时,依据教师在农村工作的补贴系数确定教师的退休工资,以此吸引教师在农村任教。

(三)建立有效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大力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在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在所有省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免费教育师范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其中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

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制度。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公办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定期跨校流动。教师定期流动对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教师素质,保持教育均衡发展等能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对改善农村偏远薄弱学校状况,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水平的作用更为显著。

建立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加大农村教师的补助力度。完善农村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对在农村学校工作满40年(女教师35年)的优秀教师颁发”人民教师”勋章,发放一次性奖励,同时享受国家级劳动模范待遇,鼓励优秀人才长期服务农村教育工作。

(四)建立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提高能力和水平

多渠道建构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农村教师培训由学历提高向业务提升转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通农村教师远程教育(下转第39页)(上接第37页)培训途径。建构和完善农村教师培训网络,提高农村县、乡两级教师培训机构运作能力建设,服务于农村教师就地培训学习。支持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部门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建立合理的农村教师培训成本负担机制。加大培训经费投入,把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范围。

(宋时春摘自《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2期,有删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供稿。)

作者:邬 跃 樊 颖

农村教师队伍初中英语论文 篇2: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支持策略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对农村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对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支持策略进行信息分析,以期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实现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建;支持策略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建设一支专业能力过硬、能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已然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紧迫任务。依托农远工程建设成果构建网络支持下集中培训、区域培训共同体与跟进式支持相融合的培训模式,可以有效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集中区域资源优势,为农村地区骨干教师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

一、 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工作压力大,工学矛盾突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而农村英语骨干教师作为农村学校核心力量,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在培训的同时还要面临教学问题,给农村英语骨干教师造成严重心理压力,使得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无法落实到实处。

(二) 培训中难以提供理论与农村教育实践融合的机会

现阶段,我国在对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经常是理论培训内容多,培训时间短,且在培训中难以提供理论与农村教育实践融合的机会,使得培训内容无法发挥到农村教育中,骨干教师也难以对培训的东西做到及时消化吸收,进一步降低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效率。

二、 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分析

农村英语教师虽对新课程培训持认同态度,但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对英语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培训需求明显;现有新课程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实效。针对这些问题,亟需构建适合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体系,即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取向,并据此优化培训内容;强调参培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参与——分享”式培训为主导;整合优质资源,强化全过程指导,构建有效的培训支持体系。

(一) 对农村英语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是最常见的一种培训方式,在农村英语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在集中培训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培训中激发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学习动力。其次,在集中培训中需要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既需要培养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时间能力,从而提高农村英语骨干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培训效果。再次,需要在培训过程中采用专家报告、专题研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让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真正融入到培训课堂中,进一步提高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效率。

(二) 对农村英语骨干教师进行区域培训

区域培训基地是指依托农村中心学校,对区域优势资源进行集中,从而让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对基地进行参观,充分实现学习共同体的功能,使得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培训质量。与此同时,在区域培训过程后,还需要对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定期进行专题研讨,让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介绍,相互学习,从而实现培训目标。

三、 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支持策略设计分析

(一) 开展基于典型案例的学习

在对农村英语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过程中需要开展基于典型案例的教学法,让培训教师根据培训的主题内容,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农村英语骨干教师进入案例情境中,让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说出自身的看法,从而提高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目标。

(二) “农远工程”支持下的网络教研协作

受到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农村学校普遍规模小、教师缺乏,在此种情况下,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很难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基于此,就需要在“农远工程”支持下进行网络教研协作,让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在网络上进行跨区域、跨学科、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共享,让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一同学习,从而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学习质量。

(三) 课题研究中培养骨干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

现阶段,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由于缺少培训,造成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还处于最低水平。因此要想实现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在课题研究中培养骨干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教学理念培养、教学方法培养等方面内容的培养,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

四、 总结语

总而言之,对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提升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各个高校需要加强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培养,并构建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各个高校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唐章蔚.农村骨干教師培训模式构建与支持策略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0.

[2]张敏霞,王陆.远程校本研修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

[3]郭春燕.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

[4]于洁,张玲.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2.

[5]苏星.“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湖北大学,2012.

作者简介:

赵佳倩,辽宁市朝阳市,辽宁省朝阳县实验中学。

作者:赵佳倩

农村教师队伍初中英语论文 篇3: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摘 要: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仍不理想,应从稳定英语教师队伍入手,逐步完善其专业化发展的内容、方法,并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以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

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在特定环境中组成的,他们职前、职后的教育不均衡,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偏低、队伍不稳定。具体表现如下:

(一)专业化水平偏低

由于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所需,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大都是转岗教师。他们的专业角色不够清晰,英语教师资格准入的随意性强。尽管近年来加入了一些特岗教师,教育行政部门也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但仍然解决不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根本问题。笔者于2011年5月对石家庄市农村学校现岗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过调查,其中英语专业的教师约占13%,非英语专业的教师约占87%;专任英语教师约占20%,非专任英语教师约占80%。队伍的专业化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学英语教学发展和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角色不够清晰,特别是大量存在非专任英语教师,他们任教的课程变动快,随机性强,甚至有些学校还存在包班授课的情况。更为令人不解的是,在省、市、县级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出现了受训者不是英语教师或受训后不教英语的现象。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不稳定还表现在小学培养的优秀教师很快被中学挖走或主动到条件更优越地区任教,这使得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越发不稳与贫弱。

(三)教师专业知识薄弱

由于大量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是转岗教师,他们职前大多只有初中英语的基础,在教材培训中许多教师对小学英语课本中的语言内容理解有困难。在2007年石家庄市以小学课本内容为命题基础的教师专业考试中,从抽样分析看出,60分以下占25.68%,其多为农村教师;尤其是一道写作题和一道教学设计题的作答更不理想,写作题的及格率为34.97%,教学设计题的及格率为28.41%。部分教师专业知识薄弱,不具备从事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难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四)教师专业发展乏力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乏力,首先表现在他们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均不理想,使他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其次,他们职后专业教育发展更是乏力。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后专业教育的机会少、培训时间短等。再者,农村教师因繁重的工作任务无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或教学研究活动。

(五)难以适应新课程教学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的水平直接制约着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明确了英语教育改革的指向,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模式,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较弱,加之目前农村地区发展存在的差异,阻挡了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这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由此,研究探索适合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关系到农村少年儿童英语学习成效及发展的问题。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首先从构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队伍入手,然后逐步完善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方法,并建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体现多维性、发展性和评价性。多维性是指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理论、教学策略等同时发展;发展性是指依据现有教师的基础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及进程;评价性是指对教师的发展应及时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以促进每一位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一)明确专业角色,稳定专业队伍

明确专业角色,稳定专业队伍,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近年来,虽然补充了一些专业教师,但由于农村小学英语专业教师缺口较大,还有大量的转岗英语教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非专任英语教师,尤其还有部分是常“流动”的英语教师。因此,明确专业角色,稳定专业队伍应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并作出规范。首先,明确小学英语教师的任职考核标准,即先培训、后考核,以达到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要求;其次,确保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才能谈得上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学习专业知识,适应教学需求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教学建议第八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中指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学习专业知识,适应教学需求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即系统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一些农村教师带有明显地域方言,不能运用基本的课堂用语。因此,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尤为重要。首先,根据教师的原有基础,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应分层次安排语言知识的学习内容,通过集体面授、网络授课、自学等多种学习途径促进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还应建立有效评价机制,运用自评、同伴互评、阶段性评价及分层、分级考核检验教师的学习效果。其次,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提高应有紧迫感,要增强自我意识,坚定信心,努力适应学科要求,达到学科专业标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艰苦努力的过程,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三)运用教学理论,提升实践能力

运用教学理论,提升实践能力,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转岗教师需学习一定的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课堂教学实践需要一定的外语教学理论的支撑,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如全身反映法、情境法、直接法、视听法、浸入法等方法应有理解和应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词汇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策略、语法教学策略等也应有理解和应用。教师只有学习、运用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拓展教学技能。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唱、画、玩、演的技能。唱、画、玩、演等教学方式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还需学习教学设计。例如,如何确定合理、具体、全面并具有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如何设计体现或兼顾趣味性、交际性、目的性、全体性、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自主性、有效性等多样性的活动,如何设计合理、连贯、清晰的教学过程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才能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考察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反思

考察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反思,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需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认识、自主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课堂上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按照预先计划进行的,也并非所有计划都能得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用心观察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后将自己的教学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根据教学实际条件,记录可以是符号的、文字的、也可以录音、录像的。教师应学会倾听并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总是停留在经验层面上解决问题。如词汇学习,小学生认读、记忆词汇困难,是英语教学中一个普遍性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拼读、抄写单词,而没有运用词汇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词汇学习方法,使得教与学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在调整中应注重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拿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反思中得到提高。

(五)同伴合作互助,促进交流分享

同伴合作互助,促进交流分享,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同伴合作的形式有多种,如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区域协作等。校本教研是本校教师团队的合作,联片教研是较少且相距较近校际间学科教师开展的教研活动,区域协作是区县、城乡的合作。这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平台,也是发挥团队的智慧、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教研机制。常态的活动形式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研究,观摩课堂教学、课后分析等,教师在活动中沟通、交流、讨论,探索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形成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即教学目标合理、教学内容适当、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效果明显,富有创意、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这不仅有利于教学中的合作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是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整体专业化发展非常有效的途径。

(六)加强专业引领,深入专题研究

加强专业引领,深入专题研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脚手架。在考察教学过程,开展教学反思,同伴合作互助,促进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开展“专题性”教研。所谓“专题性”,是指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共性的教学问题。一般围绕一个教学专题而展开。在研究中,可请本区域中的骨干教师、名师、教研员、大学教授等作引领,加强研究中的指导,体现出研究的规范性。这种研究也表现为一种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研究团队是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形成一个不断提高的教师团队。通过对“专题”的研究,进行理性思考,提高认识,调整做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合理,达到重建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活动方式以合作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呈现可以为教学设计案例、课例展示、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这种专题性研究可为教师搭建起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桥梁,从理论的高度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提高。

(七)落实教学评价,记录专业成长

落实教学评价,记录专业成长,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档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运用评价机制检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效,最好的教学评价应该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给自己建个专业发展档案夹,可以是文字的、声音的或电子的形式,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如专业理论的学习笔记、教学反思的点点滴滴、同伴合作的教学案例、专题研究的累累成果等等。专业化发展档案夹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最直接的情景。它可以帮助教师反观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历程,可以使教师获得成长的快乐,并能看到自己在一段时间里付出的艰辛及取得的进步。教师专业化发展档案夹的内容,为教师本人提供专业成长的画卷,记录着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历程。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规范并建立具有英语教学能力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强化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目标培养,完善有益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及评价机制。近年来,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离新课程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英语教师的培养及其专业化发展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对教育发展的期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Kathleen M. Bailey(美), Andy Curtis(美)&David Nunan(澳).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追求专业发展 以自己为资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2001.

[4]张国强.中小学外语教师的资格、能力和专业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探索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李萍

上一篇:上半年科技局工作总结下一篇:度考核教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