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初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课题背景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 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 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师风, 教师的师德师风决定了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 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 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我国部分省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核测结果表明, 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竞高达48%。研究表明: (1)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不如小学教师; (2) 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教师差; (3) 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有差异; (4) 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比没有担任班主任的教师亚健康程度大; (5)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现实如此。从理论上讲, 对教师个人而言, 心理健康与否, 跟和谐人际关系, 完善个人事业, 健康人格的发展, 高质量的生活, 有效提高生命的质量等都息息相关;对教育全局而言,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

更值得一提的是,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理论上探索农村初中师德师风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地位、作用, 形成一定理论体系, 并落实到学校的管理之中, 这是没有前例可以借鉴的。

2 课题界定

师德指教师个体的思想品德、素质、行为;师风指教师群体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具体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心理健康:一般而言, 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 即认知正常, 情感协调, 意志健全, 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 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 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建设和教育属学校管理范畴。本课题研究的是在我市率先进行诚乡统筹教育发展前提下农村初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3 理论假说

一是研究“学校有效管理的理论”是符合学校领导管理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及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研究“学校有效管理的理论”将有利于学校管理者依法、依章和科学行政;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三是研究“学校有效管理的理论”就是研究人本管理的核心——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管理, 确切地说就是研究学校管理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四是研究“学校有效管理的理论”将会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跃进全县前列, 科学管理方面走在全县的前头。

4 理论依据

(1) 刘芳等主编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 (2) 学明书著的《教师心理学》; (3)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4) 郑全全、俞国良等的《人际关系心理学》; (5) 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论》; (6) 艾里斯和贝克为代表的《认知论》。

5 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 (1) 为提高学校有效管理的能力提供方法、措施、途经, 以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 (2) 为找准教师角色定位、强化心理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3) 构建学习型、科研型、和谐型、心健体强型的教师队伍, 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4) 实现学校管理的三大转变:一是由粗犷型管理向精细化型管理转变;二是师德师风建设由一般形式化的管理向具体的定量定性管理转变;三是做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和常态化。

6 课题研究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搜集、鉴别、整理文献, 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的认识方法。 (2) 调查研究法。在研究开始前, 实施前期调查, 在研究的过程中, 实施过程调查, 在结题前实施效果调查。 (3) 教育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研究对象, 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4) 个案跟踪法。本课题研究将个案跟踪法作为辅助研究方法, 与上述三种研究方法相配合。根据研究发展情况, 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适当的书面问卷, 汇总分析研究, 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师个案进行跟踪。

7 研究步骤

7.1 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为课题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有: (1) 制定《课题方案》; (2) 开题报告、简报宣传; (3) 《课题方案》培训及分工; (4) 培训课题教师; (5) 研究课题的研究模式和实施策略; (6) 课题前期学校师德师风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数据统计, 撰写调查报告; (7) 全县教师典型师德师风和心理健康调查, 数据统计, 撰写调查报告; (8)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成果的收集、归纳。

7.2 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为课题研究第一阶段

主要工作有: (1) 培训课题教师; (2) 明确课题研究的基本模式; (3) 班主任和德育主任等参与研究, 研究全面铺开; (4) 课题中期问卷调查和课题反馈评估, 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5) 数据和资料统计整理; (6) 县内校际间交流, 组织召开有关课题研讨会。

7.3 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为课题研究第二阶段

主要工作有: (1) 调整研究方案; (2) 培训课题教师; (3) 评价研究效益和总结研究成果; (4) 总结研究成果。主要征集调查报告、论文、案例分析等材料并归档。

7.4 2011年2月至2011年5月为第三阶段

主要工作有: (1) 撰写论文、个人反思、经验总结等; (2) 进一步总结研究成果; (3) 撰写《结题报告》; (4) 提炼和总结先进管理经验, 召开结题大会; (5) 收集所有研究成果, 组织编辑《课题材料汇编》; (6) 推广研究成果。

8 课题成果

(1) 预期成果:课题报告3篇 (开题报告、中期评估报告、结题报告) , 论文10篇, 调查报告3篇, 经验总结5篇。 (2) 成果呈现:我们将汇集课题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成《课题材料汇编》出版, 为我市初中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学校共享。

摘要:本课题为2009年我市市级课题。本文从课题的背景、界定、理论假说, 研究目标、方法、措施、步骤及课题成果的使用等方面加以论证、概括、说明。旨在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关系、地位、作用, 为我市率先统筹诚乡教育改革、发展和各农村初中学校的管理提供决策上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村,师德师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上一篇: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探究下一篇:油田污水处理中油田化学剂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