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文化分析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管理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最持久的因素,管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典型的、直接的体现。本文针对企业管理文化的特征做出分析,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企业管理文化的生成路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管理文化分析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管理文化分析论文 篇1:

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我国企业管理文化分析

[摘要]根据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基本思想及其包含的文化内涵,结合我国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现状,分析了我国的儒家传统文化在现代商业管理中的价值和局限,提出在借鉴西方先进管理文化的同时,应加强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建卓越的国际性企业。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协同;企业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面对变化无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必须通过供应链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认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协同被认为是最现实的供应链实践,在国外广受重视,但是我国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除企业发展历史不长及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不足外,还受制于中国传统企业管理文化的深层影响。为此,特针对我国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现状,结合儒家文化与现代商业,分析我国企业管理文化的局限,并提出今后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应注意的文化方面的问题。

一、供应链协同管理基本思想及其文化内涵

供应链协同(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SCC)是供应链相关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作出的彼此协调和相互努力,是供应链管理的崭新的和最为现实的模式,同时也是供应链业务流程顺畅连续的一种连接方式,更有效地利用和管理资源的一种手段。

(一)供应链协同管理基本思想

与传统的企业管理对比,现代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思想:

1.系统观念:在组织层面,超越了以往的“合作一竞争”状态,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体即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把整个供应链视作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以共同目标作为各个企业的目标,将产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当作供应链中所有参与者共同的绩效目标。

2.新型的企业合作关系:企业仔细地选择业务伙伴,减少供应商数目,变过去企业间的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的业务伙伴,这种新型关系主要体现在共同解决问题与信息共享等方面,前者比如供应商和顾客参与产品设计和质量改进,后者意味着有关库存水平、长期计划、进度计划及设计调整等关键数据在供应链中保持透明。

3.信息共享:在信息层面,将伙伴成员间的信息系统紧密地集成在一起,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流通和信息共享,使伙伴间能更快、更好地彼此开展协作,响应对方的需求和变化。

4.同步决策:在业务层面,整合了企业间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合作环节的业务对接更加紧密,流程更加通畅,资源利用更加有效。

(二)供应链协同管理包含的文化内涵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以文化为转移,并且受社会、传统与习俗的支配。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其次是行为规范、制度、企业形象和品牌等。供应链协同管理有三个支撑体系,组织结构支撑体系(实现组织转型,建立面向流程的供应链管理组织)、人力资源支撑体系(人力资源知识化,群体互补)以及文化支撑体系(文化定位及文化整合),其中文化支撑体系深深地影响了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它要求企业之间的信任、诚信和规则。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成功地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需要具备以下的文化内涵:

1.整体观念:传统的企业都是以自我中心,以单一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供应链协同环境下的企业,强调的是整个供应链上的效率最大化,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相互之间的消耗与浪费。从局部最优到整体最优的文化转变过程,导致的最终结果是所有节点企业实现共赢。

2.信任观念:合作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成本和获取竞争优势,因此企业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以维持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主要的信任关系有合同信任关系,在供应商管理库存及信息的共享机制方面非常重要。

3.文化相容和整合:供应链由多个企业组成,存在文化差异,因此首先要承认、尊重彼此的差异,同时发挥核心企业的企业文化对非核心企业的辐射作用和品牌效应,实施文化重构,即通过不同的企业文化理念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逐步实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供应链企业之间、管理人员之间文化的融合,进而形成各节点企业都认同的并且具有该供应链鲜明特色的供应链文化。

二、儒家文化与现代商业

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背景,主要以儒家文化为主,近年借鉴了一些西方的管理文化。自从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思想吸收“法”、“墨”、“道”诸家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主干传统文化,如我们所熟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取向,从而影响人们的市场行为和消费行为,并推动现代商业发展的商业文化的构建。因此,儒家思想的精髓对于现代商业的发展及企业管理文化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仁者爱人:以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为核心。儒家文化是一套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主义哲学,在孔子看来,“仁”是一切道德关系的根源和发端,它涵盖了忠、恕、礼、恭、敬、勇等世俗道德的全部内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传统的满足客户需求的理念。

2.义利合一:强调现代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义利两全”,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道德秩序,以保证供应链顺利持续地发展。如果企业或供应链只顾追求私利而谋害消费者、社会的利益,那么市场经济将成为一团乱麻,秩序混乱,供应链运行就没有一个和谐的经营交换环境,也就无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3.和为贵:现代商业的协调与合作。儒家文化中的“和为贵”体现了现代商业协调与合作的思想,正如《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现代商业领域的供应链管理来说,“和而不同”意味着商业企业与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不是无目的、无原则的随意联合,而是基于各自不同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之上的分工与合作,建立伙伴关系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通过积极寻求彼此双方在产品开发、制造、销售渠道上的互补性,优势相长,风险共担,共创协同效应,达到供应链整体效益最优的目的。

4.“人治”与法制结合:重视商业规制政策。儒家文化十分重视礼治与法治,在商业领域,发展现代商业必须有完善的商业规制政策作依托,

健全和完善商业法规与商业政策,同时又有人性化管理,符合商业管理中在柔性管理范畴内引入硬性管理理念的趋势,是现代商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国内供应链协同管理现状及实施障碍

(一)我国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已逐渐认识到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应用协同管理思想对其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很多企业比以往更加重视供应链合作关系。但与跨国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真正在一些地区已经起步并快速发展的,一是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企业,他们在中国建立的企业只不过是全球企业的一部分,他们有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与运作模式,二是一些较早跨入现代物流领域的生产与商贸企业,如家电行业中的海尔、海外运输行业中的中远物流、连锁行业中的百联、IT行业中的联想、汽车生产行业中的上海大众等。

美国埃森哲著名供应链专家罗伯特·伊斯顿曾在2003年发表了“中国供应链的现状与发展”一文,他指出:“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直受到这样一些问题的困扰:基础设施薄弱、分销体系零散混乱、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缺乏第三方能力、现金流与应收账款方面存在问题、法规落后过时或限制性太大。这些情况意味着,中国现在还缺乏有效的供应链。要改善,需要时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供应链协同的许多方面并没有明显进展。

何明珂教授在《2004年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报告》中的调查结果表明,国内制造业总体供应链管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订单完成率比较令人满意,但按时交货率尚需提高,只有89.6%;供应链反应能力良莠不齐,整体水平较低,从收到订单到组织生产平均需要14天;产成品存货比例偏高,目前的平均产成品库存占销售量的比例为20%,这一方面造成了较高的供应链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高比例的库存规模意味着低效率的资金周转,从而使得供应链的整体成本较高;供应链衔接不畅,物流停滞时间长,世界级的供应链要求达到无缝化链结,但是我国现在的供应链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

(二)我国实施协同管理的主要障碍

从协同管理实施现状来看,虽然有一定进展,而且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一定的供应链协同观念,但用于现代商业中,还是存在不少困难。主要的障碍体现在:

1.企业的观念问题:国内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脱根于计划经济体制,有深层次的小农经济意识,强调自耕自足,所以现在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基本没有改变,大都还是热衷于纵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而不愿意将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外包,不能快速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协作障碍:企业之间的协作问题主要归结于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不同观念、意识所形成的不同的群体风格,实际上中国的企业文化常常表现为一种领导者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往往各不相同,没有行业公认的文化,这增添了许多相互协调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

3.成员间的信任危机:我国供应链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从而阻碍了合作关系的良性发展。如没有与对方长期合作的打算,迫使多个供应商相互竞争,泄露供应商机密信息,不严格履行合同,对合作企业封锁信息,以及不愿意顾客化以满足制造商的要求,没有生产与服务的柔性等。如中国汽车供应链成员间接受权力距离的程度相当高,相互信任度很低,而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又会使供应链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信息不充分、法律体系不严格、缺乏社会制度环境以及企业文化建设落后等,其后果是造成合作双方的心理损失、经济损失、效率损失,从而降低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4.国际化视野不够:国内企业成立时间大多较短,比起国外的百年老店来,视野非常局限,很少具有国际化的眼界,因此难以走出国门,或以全球化的眼光来布局自己的供应链,因此大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但面临全球化、市场快速变化的今天,走出国门是必然的趋势。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联想收购IBM的电脑业务,以及最近的吉利收购Volvo,虽然其成功的可能性尚存疑虑,但无疑是跨出了一大步。

四、对我国企业文化的综合分析及改进策略

从以上几方面来看,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包含了许多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如满足顾客需求、强调商业协调,以及重视商业规制政策等,但实际上,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现代商业运作中尚需要修正和补充,特别是结合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予以完善。

(一)对我国企业管理文化的综合分析

1.没有完整的企业管理理念:中国古代思想过于博大精深,但总体上并不重视商业发展,所以没有系统的企业管理文化,只有后人进行演绎、归纳,并向西方管理思想靠拢。对一般人来说,这些思想难于消化和吸收,也难以实际操作,很难看到其优势。这无疑与儒家文化发展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如果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商业管理思想已发展成熟,用于现代管理理念无所不能,而且人人都已深受其影响,那就未免太牵强了。

2.注重私人关系: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Gordon Redding教授认为,华人不善于建立非私人的、基于契约的、平等的、正式的合作关系。因此内部管理上不擅于进行职业化管理,外部交易中不擅于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这都是妨碍华人建立世界一流卓越企业的精神障碍。

3.龙虫之争与伪集体主义:“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这是典型的中国人的“合作障碍症”,体现在所谓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实际是伪集体主义,即表面上讲集体主义,骨子里行利己主义,这极大地制约了供应链协同管理中要求的战略协作伙伴精神。

4.依附感与归属感:一般认为,中国人只有依附感,没有普遍性的归属感,这使得企业决策缺乏民主和制度,政策缺乏延续性,也不利于供应链的组建和运行,往往使得供应链核心企业忽视其他参与企业的利益,让参与企业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

5.阴阳文化:中国人认同阴阳调和,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国人的包容性,表现在求大同的同时尊重并包容少数的小异,但其方式上采取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包容一切并在包容中同化一切。因此,对于外来的新管理思想,中国文化主观上不会采取积极开放的方式去接纳和深刻地吸收。同时,中国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力求因道结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方能够同心协力。

(二)推动供应链协同管理实施的文化方略

1.通过供应链文化,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供应链管理思想体现了一种战略规划和战术运作的最有效模式,而且无论处于供应链上哪一个环节的企业,在发挥自己特定的角色时,都会接触到供应商、中间商的文化,这对企业之间相互学习是很难得的机会。只有对供应链企业间的各种文化进行系统融合,增强彼此之间的亲和度,才能有效消除各种文化的摩擦及由此导致的系统内耗,提高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效率。

2.通过质量文化,促进供应链管理:质量文化是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与质量相关的意识、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水平、行为规则等的综合,它有助于在企业中培养人员及组织的质量意识,而且也是各个企业必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制造企业通过有效的质量文化沟通,对于消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上下游企业的文化差异,融合企业文化,促进合作关系,提高合作效率,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3.加强科学、合作型的企业文化建设:信任型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处于委托地位的企业谨慎地选择可信任的对象,也需要代理人自觉地树立与宣传可信任形象,建立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种树立和传播可信任形象的重要措施。

五、展望

2009年lO月28日,《在平的世界中竞争》和《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第二版)》在北京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在平的世界中竞争》由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利丰集团董事总经理冯国纶以及沃顿商学院教授耶尔曼·杰瑞·温德所著,《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第二版)》由利丰研究中心所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利丰集团主席、香港国际商会主席、冯国经博士介绍了他们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如何使一家历史悠久的华资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世界顶尖商贸集团的经验。

利丰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经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核心业务,其每一个步骤的价值链都是为满足顾客特定需要而定制的,其供应链管理方面有四个案例进入了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这在中国企业中是非常少见的。

利丰集团所在的香港处在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较早接触到国际分工和管理经验,但同样置身于儒家思想的大文化中,可以取得如此成就,说明我国企业今后在供应链协同管理方面还是能与时俱进、取得骄人成就的。当国内企业发展到相当程度后,古代传统管理思想和文化的精髓将会逐步显现出来,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最终将决定国人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最终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丹郁

作者:曾文杰

企业管理文化分析论文 篇2:

企业管理文化的生成路径分析

【摘要】管理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最持久的因素,管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典型的、直接的体现。本文针对企业管理文化的特征做出分析,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企业管理文化的生成路径。

【关键词】企业管理文化 特征 生成路径

企业管理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一项分支,包括管理标准、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内容,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文化更加强调从管理角度来引导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管理文化也会呈现出相应的特点。

一、企业管理文化的特征

企业管理文化属于企业内涵的表现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企业管理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面的引导,通过管理目标的设置与调整来协调执行者、决策者的联系,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连贯。同时,企业管理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为了构建有序的企业结构,不能一味坚持常规的传统企业文化,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外部发展需求拓展文化内涵,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二、企业管理文化的生成条件分析

1.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后,企业之间的经营权、资产所有权逐步分离,企业成为了独立的生产者,能够以经营者、生产者的资格来参与市场竞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企业生产量、销售量、产品质量,都需要以市场发作为导向,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需要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文化。

2.新型管理理论的引入

在改革开放后,“三资”类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不仅实现了在技术、设备与管理上的创新,也逐步引入境外管理思想与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受到了企业界的关注与认可。西方企业经营观念、管理哲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养料,成为了企业管理文化产生的催化剂。

3.企业竞争的催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设置出具有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发挥出文化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化,都具有实践态与逻辑态的特征。

三、企业管理文化的生成路径

1.企业管理文化生成路径的逻辑分析

企业管理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在企业中的投射与融合,反馈出了企业与社会、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联,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的重要构成,是约定俗成的一致性活动。随着社会习惯与企业之间的融合,开始对企业微观主体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不需要强制即可辅助行动的意识与管理,两者的结合便生成了企业管理文化。

2.企业管理文化生成路径的模式

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管理文化的生成路径模式包括两个方面:

领导风格的影响:企业领导的风格、观念、思想等,对于企业管理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领导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在逐渐被员工接受之后,就会成为独特的企业管理文化,带有深刻的个体特点,此类领导一般以強势领导为主。他们有着独具特色的风格,会通过自己的思想、特点来启发员工,逐步在员工群体中扩散,对他们的行动产生影响,在企业大多数员工都开始自觉遵循这种理念时,便生成了独特的企业管理文化。一个企业的领导人素质(智慧、性格、气质、健康状况)好,很有战略头脑就可能逐渐把一个素质不好的企业变为一个素质好的企业,并使该企业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西方国家都将领导素质作为企业的重要素养,美国企业非常关注领导人的培养,在领导的选拔标准上,要有活跃的思想、坚定的信念、灵活的应变能力、预见能力、高效的问题处理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长年累月的积累: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需要长期的时间,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需要具备良好的外部与内部条件,需要企业领导、员工的共同推动。

3.制度化角度下企业管理文化的生成

从类型来看,企业的管理制度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部分,是企业的一种特殊规则。而企业管理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运行的价值体系,是被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尽管企业领导的个人魅力能够推动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但是依然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组织化的规章制度,方可提高企业管理文化的稳定性。在生成路径构建方面,包括内核性生成、保证性生成两种类型。在内核性生成方面,管理人员不仅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核心灵活,也是企业的制度标准,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生产的,因此,管理文化必须要体现出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推行规章制度;在保障性生成方面,企业管理文化属于无限制空间的范畴,为此,必须要对企业管理文化的推行提供有益的外部保障,将其内化为企业共同认可的管理文化。同时,要构建科学的绩效文化管理氛围,发挥出绩效管理的引导作用,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模式来构建绩效管理制度,在员工超额完成绩效目标后,予以绩效奖励,若未达到标准,则要予以相应的处罚,协助员工找出工作中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

四、结语

企业管理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既是企业的名牌,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都需要拥有企业管理文化,为企业后续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并发挥出制度体系的推动与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琪.儒道思想与管理文化——论企业管理者如何运用儒道思想管理企业[J].东方企业文化,2011(14):43-44.

[2]宋怡璇,褚广源,雷雨.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路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3):1-1.

[3]鲍军.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探讨[J].科技资讯,2005(27):173-173.

[4]李伟毅.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关系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36)

作者简介:

郭金萍(1991-),女,吉林敦化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作者:郭金萍

企业管理文化分析论文 篇3:

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定位分析

摘 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科学的直接产物,对于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营养。对企业领导者而言,企业文化具有重大的价值,在给予了其最为适当的定位,方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加深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及理解的基础之上,确定了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定位,并对加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建设提供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日后的企业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定位;内涵

引言

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一种日益激烈的趋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著名研究学者科特曾经讲过,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下一个十年的企业文化也直接决定了其未来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新局面。当今社会,我国企业大部分都在进行了有传统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型,这一阶段也作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企业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套与时俱进的优秀企业文化,才能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集体凝聚力和精神,它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同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也是企业的道德风尚和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的内涵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质文化:由企业员工所创造出的具体产品或其他各项物质设施所构成的一种器物文化;具体包括了企业环境、企业广告、企业建筑、企业产品及产品的包装设计等多项内容;

2. 行为文化:首先是一种活动文化,是在由员工参与下的企业生产经营及文化娱乐等活动得以形成。

3. 制度文化:指企业为了确保生产经营的规范化而制定的一套行为规范;

4. 精神文化:主要指企业的一种文化理念和精神成果,同时也是员工所共有的一种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得以形成。

二.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分析

(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基础

不管一家企业成立时间的长短,必有自身的一套企业文化,只有在企业文化的支撑下,才能促使企业形成自身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所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就需要重视自身企业文化建设。首先需要企业成立一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围绕企业的发展史及企业制度、价值观等,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总结和创新,从而确保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性;另外,人才建设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只有企业文化能够真正的感染到企业员工,方能发挥出企业的最高价值,进而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关键的支柱性作用。现举例说明:在海尔集团兼并企业的时候,首先是让自己你集团的文化部门去做好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的铺垫工作,而并不是直接派财务部门去接收,这样一来就有效地减少了被兼并企业之间的抵触心理,完成了对兼并企业的柔性整合,最终实现了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从海尔集团兼并企业的事例中总结发现,一家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要狠抓企业文化管理工作,要学会并善于使用企业文化来有效地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目前的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企业要承借厚德载物的思想去包容人,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员工,从而激发出广大员工的共鸣,同时要以企业制度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以具体的行为方式来磨练员工的战斗能力,以企业精神来不断的提高员工道德品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不断的发展、壮大。

(三) 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的重要载体

企业实力及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品牌的两大关键因素。李宁公司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这简简单单的一句广告语恰是李宁公司文化精髓之所在,同时也是李宁品牌的重要载体,虽然短短的几个字,却将李宁公司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完美的展现,最终也成就了李宁公司的成功。作为品牌的企业软件设施-企业文化,品牌价值在企业经营中的不断积累,并在企业文化中不断升华,并伴随着每一个企业品牌的升华,也都势必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发展。只有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品牌载体,才能促使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变得更加深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导航灯塔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目标导向作用。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都在紧张的进行着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这一转型过程,企业文化也发挥出了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企业的长期发展实践铸就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过来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企业发展的导航灯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务必要突出企业的战略目标;待企业的目标明确之后,再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精神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实现企业目标、企业价值以及企业精神和企业精神等方面的高度一致。只有在企业目标明确之后,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充分的发挥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导向功能。

三. 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创新建设的思考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现代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再单纯的只是存在于企业生产技术、产品等方面,同时还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企业文化方面,呈现出现代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竞争态势。新时期,在企业发展实践中,企业文化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不衰的重要基石。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也成为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永恒主题。

为实现企业文化创新发展,具体可通过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 坚持以人为本基本思想,充分发挥出每个员工的最大工作潜力,进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将以人文本基本思想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人力的影响和作用。2. 坚持企业文化四维度内容的有效统一:企业文化的四个维度,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内容就会造成企业文化的片面性,只有实现了四者的高度统一,方能实现企业自身特质文化的不断创新;3. 积极弘扬和培养企业精神,只有形成了完善的企业精神,才能促使员工形成一种强大的战斗力和进取精神,进而推动企业各方面的不断创新。4. 积极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当今最为前言的一种管理理念,通过共同学习及改变心智的模式实现企业学习能力的不断加强,进而推动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

四. 结语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的概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并对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定位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最后对现代企业文化创新建设工作的更好实施提供了几点建议,以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康信恩. 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定位思考[J]. 品牌,2014,12:89.

[2] 王延彬.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定位及其构建[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1:48-49.

[3] 戈明亮. 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浅谈[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1:108.

[4] 李斌. 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定位研究[J]. 智富时代,2014,12:79.

[5] 马国玲. 论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创建与定位[J]. 山西青年,2013,10:54-55.

[6] 郑丹凌. 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J]. 战略决策研究,2010,05:40-46.

[7] 江育光.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定位与思考[J]. 市场论坛,2011,02:37-39.

[8] 尹恒飞. 企业文化战略实施研究[D].四川大学,2005.

作者:郭爽

上一篇:网站推广计划书下一篇:油田企业网络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