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

2022-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

综合医院做好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工作的体会

工作体会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是一所建院近百年的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总结我院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如下做法和体会。

(1)明确“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治方针和综合医院职责。

医疗机构是发现疫情和疫情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检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成立感染管理办公室,实行感染管理制度化表格化。

2006年1月我院专门成立了感染管理办公室,配置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主任1人、消毒隔离1人、本人由原作消毒隔离工作转做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原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由电脑室人员兼职)。

结合我院实际,感染管理办公室重新修订下发实施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与流程、传染病诊断标准、突发公卫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了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等。

(3)注重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组织全体临床医生针对传染病报告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考试。对新上岗的责任报告人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上岗前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有关条款、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各专门病种的报告要求等。例如: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禽流感、艾滋病、急性迟缓性麻痹知识的专项培训。并且组织全体参培人员考试答卷,将考试成绩作为每人本季度继续教育的考试成绩存档。

(4)形成疫情报告网络,将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头。为了全面动态掌握疫情,我院将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等作为疫情监测点,通过总值班室和门诊大厅的两个报卡箱,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网络。

(5)狠抓检查考核,强化疫情报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了确保医院传染病疫情完整、及时、准确上报,我们坚持对各种相关科室进行日检和周检。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门诊、病房、化验室各环节的检查和核对,做好检查及处理记录。并且将检查结果作为各科室及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和奖惩依据;坚持实行了临床医生的首诊负责和报告责任制,化验室人员传染病检验结果报告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的核查制。

(6)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疫情报告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无化验室阳性结果记录,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为防止漏报也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对新入院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先报未痰检(每日跟踪检查感染科住院患者一览表,排查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待痰检结果出来后,如是“涂阳”再报订正卡片。二是对儿科常见的风疹、水痘、猩红热等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一方面向医生讲明漏报的后果与责任;另方面对就诊人数、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等进行跟踪检查。

针对传染病报卡中住址栏不愿填写的病例,在摸清患者怕填写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关系带来影响的心理,向其说明填写住址是为跟踪了解病情和通知使用新药特药。同时我们也会履行为患者保密的责任。

讨 论

从事专职疫情管理直报工作的体会,可以归纳为八句话:一个目标,二个绝不,三个勤字,四个知道,五个有心,六个了解,七个必去,八个不放。

一个目标: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个绝不:绝不让医院发生传染病漏报和迟报。

三个勤字:一定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

四个知道:一定要让每位医生知道报卡的病种、方法、时限、地点。

五个“心”字:即对工作要有进取心、责任心,还要有热心和耐心,最主要一条就是细心。

六个了解:了解国内外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动态;了解传染病报告网上公告栏内发布的最新消息;了解网传的基本知识;了解网上住址栏内区、街道的划分;了解死亡报告卡中死因ICD10疾病代码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卫生部每月公布的传染病疫情通报。

七个必去:凡是有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的部位必去:检验科的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的X光室、CT室。

八个不放:①每天发生的传染病人流向不放过;(门诊病人尽量动员住院治疗;普通病房的要转诊到感染科;不具备转诊条件的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②传染病登记簿登记不好不放过。③门诊日志记录不好不放过。④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⑥节假日急诊医生往诊;外科医生手术不放过(一定做到在传染病规定时限内报告)。⑦报告卡内容填写不清不放过。⑧报卡中的先进典型不放过。

应建立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间的密切协作的运转机制:①忠实履行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职责,争做专业管理的明白人、传授人、把关人,完整、及时、准确地做好疫情信息直报工作。②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院,为促进两个体系间的密切合作和高效运转提供依据。③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一步落实职责范围内的傳染病疫情报告、密切接触者现场控制、院内感染控制等各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④进一步加强对医院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其早期诊断和处理传染病的能力。⑤完善院内传染病筛查的专门机构,建立及时检查出传染病患者的高效、长效机制。

作者:李 英

第2篇: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将感染管理应用于医院传染病防控中的干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选择2020.01-2020.12,以数字盲选法均分2组,将2020.01-2020.06作为实施前(常规组),将2020.07-2020.12作为实施后(观察组),各自选取病历资料100例,分析感染管理实施前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内传染病感染总发生率比常规组低(x2=5.838,P<0.05)。结论:通过实施感染管理,可有效降低院内传染病感染发生风险,对提升医院传染病防控质量起着积极意义,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关键词:传染病;感染管理;防控效果;感染发生率

近年来,基于医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背景下,医务人员逐渐开始重视院内感染情况,在医院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中,预防感染已成为首要工作目标,而感染管理属于传染病防控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强化传染病管理工作,开展预防、管控、统计、检测等,对防治传染病起着重要意义[1]。本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应用感染管理的防控效果,现展开具体分析与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择200例来院就医的患者,组间分组选择数字盲选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常规组(实施前):年龄在35~75岁,均龄55.7±10.6岁,男55例,女45例;观察组(实施后):年龄为37~72岁,平均55.4±10.3岁,男女各50例。综合分析2组资料数据(P>0.05),可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未实施感染管理;观察组提供感染管理,内容为:(1)成立一个传染病防控科室,由领导率领组内成员制定感染防控相关措施,对院内感染与病原传播进行全面检测,以此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定期对组内成员展开知识讲座,对于防治感染措施内不合理缓解及时进行纠正,充分落实监管行为,并逐步完善监管机制,以此来规范工作人员操作流程;(2)组织院内工作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定期以例会方式组织医护人员反馈医疗质量,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并做好院内防感染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防治感染相关操作流程,提升其感染风险防范意识;(3)对于一次性用品强化审查工作,由专人采购并制定严格审查流程,以此来确保质量稳定性及器械安全性;(4)对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理,需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来处理;对医护人员展开专业知识培训,完善相关分类要求,由处理废弃物的工作人员集中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5)由感染科工作人员强化对微生物与消毒情况的管理,定期对医生手部、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灭菌与消毒,对于超标情况需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紫外线灯来杀菌,若情况较为严重,可及时对用品进行更换;(6)按照情况将传染病分类,通常可分作三种类型,即甲类、乙类与丙类;按照病症的危害程度与传染性,可予针对性隔离与防治处理,对于存在甲类与乙类情况,需及时上报至卫生部,并严格落实隔离与护理;对于隔离方式的分类,可分作体液隔离、血液隔离、消化道隔离、呼吸道隔离、严密隔离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隔离方式。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统计院内传染病感染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以t值表示计量资料,以(x±s)检验,若P<0.05,则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传染病是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其中流感、艾滋病以及乙肝等疾病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各个等级的卫生机构与疾控中心联合对传染病展开相关预防工作,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或者是手工方式對传染病进行报道,然而常规管理效果较差,无法达到理想的疾病预防效果[2]。医院感染管理可作为检验医院医疗质量的一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易影响到医院服务体系,只有强化传染病管控工作,才能起到有效预防及控制传染病发生的作用,对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起着重要意义[3]。本研究中,经比较感染管理实施前后干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3.0%,低于常规组12.0%,可见强化传染病管理与宣教工作,可有效降低传染病病原体超标现象发生,对传播途径进行有效抑制的同时,还能起到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进一步提升医院传染病防控质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医院在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时,以感染管理实施干预,可得到确切管控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姚素英.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护理管理的作用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1):28+27.

[2]魏莲.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2):141-142.

[3]谷名琴,杨勤勤.医院感染管理科在传染病监控中的作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0):1556-1557.

作者:吴平

第3篇:鳜暴发性传染病防控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鳜暴发性传染病病原及流行特点,分析了鳜暴发性传染病的症状及病理特征,详细阐述了该病的防控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亲鱼、鱼苗鱼种检疫、水质调控、科学投喂及养殖环境卫生健康管理,对鳜暴发性传染病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鳜暴发性传染病;苗种检疫;养殖环境卫生健康管理

鳜鱼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养殖产量逐年增加的名特优品种,随着鳜鱼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鳜鱼的病害问题尤其是鳜鱼的病毒性疾病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鳜暴发性传染病又叫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是以脾肾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可引起淡水养殖鳜暴发性死亡,严重危害鳜养殖业发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1 鳜暴发性传染病病原及流行特点

鳜暴发性传染病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淡水养殖的鳜中,具有很高死亡率,对鳜养殖业造成很大的威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SKNV在鳜体内可长期潜伏,流行高峰期鱖在10d内死亡率高达90%左右。在水温25℃~34℃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温度为28℃~30℃,20℃以下呈隐性感染;气候突变和气温升高、水环境恶化是诱发该病大规模流行的重要因素。

该病毒水平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水体经体表感染,另一种是通过饵料鱼感染。如果一个池塘的鳜发病,水体相通的相邻池塘的鳜会接着发病。一旦养殖池塘暴发该病而导致鳜死亡,如果将饵料鱼收集起来卖给其他养殖户,则会导致其他养殖户的鳜接着感染死亡。ISKNV可在亲鱼的精巢和卵巢中检测到,提示该病毒可能存在垂直传播途径。

2 症状和病理特征

2.1 症状

患病鳜头部充血,嘴部四周也出血,眼出血。病鳜嘴张大,呼吸加快加深,失去平衡;部分病鱼鱼体变黑,有时有抽筋样颤动。200g以下的鳜解剖,常见有腹水。脾脏肿大、糜烂、充血,呈紫黑色;肾脏肿大、充血、溃烂,呈暗红色。脾脏、肾脏组织器官表现的特征比较明显而均一性较好,可作为临床检测指标。大部分鱼鳃贫血,呈苍白色,而有时伴有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呈现出血、腐烂等现象;肝脏有缺血状、土黄色或有淤血点等多种症状;肠内有时充满黄色粘稠物,胆囊肿胀。

2.2 病理特征

受感染的细胞肿大,直径为没有感染细胞的3倍~4倍,细胞核萎缩。该病毒可以感染鳜脾、肾、鳃、心脏、脑、肝、消化道等组织,主要感染脾和肾,导致脾脏和肾脏肿大坏死,出现空洞,并有大量白细胞侵润;在脾脏和头肾组织的细胞质内可观测到大量的病毒颗粒。肾小管和肾小囊的血管球萎缩。其他受感染的组织细胞虽然有少量病毒感染,但病变不明显。受感染鳜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数量升高、白细胞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3 防控技术措施

目前,该病的疫苗处于试验阶段,可行的预防方法是避免鳜鱼接触病毒、科学调控水质及养殖环境卫生健康管理。

3.1 亲鱼、鱼苗鱼种检疫

鱼种场应定期对亲鱼进行检疫,杜绝亲鱼带毒繁殖;对外销鱼苗、鱼种要实施检疫。养殖户在购买鳜鱼种时,应对购买的鳜鱼种进行检疫或询问苗种产地发病历史等,避免购买携带病毒的鳜鱼种。

3.2 采取疫情上报措施

一旦养殖生产中发现疑似鳜暴发性传染病发生,应立即向当地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报告,并送样品到有资质实验室进行诊断。同时要采取以下紧急控制措施:(1)立即对养殖场相关鱼池采取隔离措施,限制养殖场病鱼的移动和运输,及时捞出病死鱼并用深埋法或化尸法进行无害化处理。(2)对养殖场内所有工具器皿、池塘尾水进行彻底消毒。(3)彻底清塘,对塘底进行翻塘曝晒,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3.3 水质调控与科学投喂

进行水质调控、底质改良,消除或降低水体中有毒有害因子,保持水环境健康与稳定,减少鱼体应激。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以及底质改良剂,有效保持养殖水体水环境的稳定。要保持池塘一定的水深,增加水体的自循环和外循环。在疾病高发季节,切忌过度投喂,避免高温条件下长时间投喂,确保鱼体内代谢健康。

3.4 外用药物防治

鳜暴发性传染病发生时,切忌滥用药,滥用药可能导致死亡数量急剧上升。可使用碘制剂,碘制剂包括聚维酮碘、季铵盐络合碘等,其使用浓度为0.3mg/L~0.5mg/L。在鳜暴发性传染病发生时,可以连续泼洒2次~3次,隔天1次。

3.5 养殖期间水体消毒

一些消毒剂可杀死水体中的病毒,养殖期间可以采用水体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尤其养殖用水在进入鱼池前应进行消毒处理,最好设立储水池,先在储水池中进行消毒处理,待水质稳定后,再用此水进行鳜鱼养殖。

3.6 养殖环境卫生健康管理

对所有因患鳜暴发性传染病而死亡的鳜鱼应采用深埋、集中消毒、焚烧等方法进行无公害化处理,避免病原进一步传播。对所有涉及疫病池塘水体、患病鱼体的操作工具应采用高浓度高锰酸钾、碘制剂消毒处理。切忌将患病池塘水体排入进水沟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年修正)

[2]《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08年 第1125号)

[3]《染疫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SC/T 7015-2011

[4]《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2010年 第6号)

[5]《水生动物防疫系列宣传图册(一)基本概念和相关法规等》第2版。

(责任编辑:孔令杰)

作者:施录禄

第4篇: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

北京市六一中学

2008-2009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

(一)学校校长和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健康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学校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和预案,明确岗位职责,并认真落实。

学校要配备一员专职或兼职人员(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学校疫情报告人工作职责:

⑴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⑵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⑶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⑷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⑴晨检: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在传染病高发季节,还要增加午检。晨检要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对于年幼的学生应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就医。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⑵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做好因病缺课缺勤网络直报。

(三)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⑴报告内容及时限

①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②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③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④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⑵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霸州市卫生防疫站(各乡镇向所在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报告,同时,向教育局文体办(各乡乡镇向所在乡镇文教室报告)报告。

(四)储备常用的消毒器械和消毒药品

学校要做好常用的消毒器械和消毒药品储备工作,做好日常消毒和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宿舍等相关环境消毒工作,并有记录。

(五)建立健全学校各种卫生制度,做到常抓不懈 ⑴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⑵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⑶晨检和学生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⑷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⑸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⑹消毒制度

北京市六一中学

医务室

第5篇: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三盛玉中心小学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组织机构 工作小组 组长:卫树怀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发展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水平,抓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作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2、统一领导,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5、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五、组织管理

1、为严防传染病在校内传播流行,本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2、在校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人,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并按照以下要求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卫生院)报告,同时向教育分局报告。

六、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是,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玩忽职守造成学校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追究法律责任。

七、协助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课,不得来校。学生因传染病休学,痊愈好要出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八、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坚持开窗通风和定期消毒制度。

第6篇: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上品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了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保健医和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负责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二、宣传教育

根据“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师生宣传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班级每学期给幼儿上传染病预防为内容的健康教育课,各班健康课教师为主讲教师。

2、每月更换保健之窗宣传栏内容,向广大家长和幼儿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3、通过发放资料、手机APP、家长及保教讲座、培训等宣传防病知识。从根本上了解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三、预防接种

1、开学前完成新生、插班生接种平台信息录入工作,及时查漏并督促补种。

2、每学期查阅接种系统,对全园幼儿进行查漏。向相关家长发放预防补种通知单,要求家长带孩子到指定医院进行补种。

四、健康检查

实行健康检查制度,建立幼儿和教师健康体检档案。

1、每学年初完成新生入园体检工作,体检合格方可入园。

2、按要求全园职工每年组织全身体检一次。坚持持证上岗。有传染病的治愈后方可上岗,必要时调离教师岗位。

五、严格晨午检与报告制度

1、早晨入园时做好晨午检工作,不漏查一位幼儿。班级做好二次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处理。

2、每天至少2次到班级巡视,了解老师、幼儿情况。对发烧、长期咳嗽等幼儿,必须经医院治疗痊愈方可入园。高烧幼儿,痊愈后两天方可入园。

3、确诊手足口、水痘等传染病的的患儿严格隔离3周,凭复课证明入园,做好登记。

4、门卫做好来访人员询问与登记。

六、环境卫生

个人与环境卫生是影响人感染疫情发生、蔓延的关键。

1、做好饮用水卫生。不吃生水,做好保温桶、开水器的保洁工作。

2、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营养员、师生、保育员均规范操作。

3、做好班级与校园公共环境卫生,正确配置与使用消毒液。

4、做好 “除四害”工作。

七、做好传染病应急预案

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园内一旦发现疫情,必须第一时间向疾控、教育局等部门报告,报告内容详细不隐瞒。并协助相关部门收集疫情信息,积极落实措施,防止传染病蔓延。

2018.10.09

第7篇: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新港镇中心小学防控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廷模

副 组 长:王家春

疫情报告员:王文豹 联系电话:15255301987

组 员:刘芳余 何元玉 叶天胜 桂建树 张雪梅 李世珍 吴明波

三、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发展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水平,抓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作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2、统一领导,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5、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五、组织管理

1、为严防传染病在校内传播流行,本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克山小学疫情报告员:操咏娟 联系电话:158****1290

强圩小学疫情报告员:李明胜 联系电话:133****4869

新港幼儿园疫情报告员:施开云 联系电话:138****3028

新新幼儿园疫情报告员:熊春兰 联系电话:733***

代代红幼儿园疫情报告员:严子英 联系电话:733***0 137****6477

2、在校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人,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并按照以下要求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六、疫情报告制度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1天内同班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镇卫生院)报告,同时向新港镇中心小学疫情报告员报告。

3、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玩忽职守造成学校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追究法律责任。

七、协助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课,不得来校。学生因传染病休学,痊愈好要出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八、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坚持开窗通风和定期消毒制度。

第8篇: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结

一、传染病报告与处理:

规范传染病报告与处理程序,根据各项规章制度,在5月6日举办了大冶开发区罗桥街

办全体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控全员培训,提高了大家的责任意识和综合防控能力,门诊登记后另有了明显提高,没有传染病迟报、漏报发生,到现在为止我区共报告乙类传染病例。丙类传染病例。得到了规范的处置。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对发热病人进行规范管理,

实行首诊医生责任制,责任到查制。上级医院共报告我区手足口病例,规范处置例。传染病报告率、准确率和、及时率都达到上级规定标准。

二、传染病防控方面:

开展了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春季传染病防治培训一次,宣传栏40个,发放宣传资料

10000份;手足口病防治培训二次,手足口病宣传栏40个,大冶开发区政府开了手足口病防控专题会议,印刷宣传资料40000份,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指挥部,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共计报告和处置手足口病例。在2月份开展麻疹防控会议工作,开了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在4月份开展了2次的防控工作,并进行了乙脑疫苗的查漏补种。在4月份下旬开展了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对我区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印刷发放宣传资料40000份,做宣传栏400个。以上这些防控工作,为我区控制传染病的大流行打好了基础。

三、传染病监测:

每日有一名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查我区传染监测工作;各村(中心)村卫生室、社区服

务站各有一名疫情管理人员,村(中心)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如有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按规定的时限向我院疫情管理人员报告。我院疫情管理人员,每日4次对门诊日志登记、入院登记进行审核,由主诊医生签字。有传染病按规定时限进行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对传染病报告信息进行查复。对疑似传染病病人确诊后,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四、传染病自查:

制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半年结束后,对传染病进行自查,做好自查记录,传染病漏

报小结。

五、存在问题:

由于公共卫生科人员较少,没有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工作,责任不好落实,工作完成不能及时。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把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一个新的台阶。

第9篇: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市有关规定。

1.3工作原则

1.3.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1.3.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1.3.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2指挥机构及职责

2.1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 永

副组长:吴昌飞 张青松 王其营 袁召波 成员:校委会其他成员及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人检查,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卫生院(室)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2.2后勤保障组

(1)组长根据校长通知启动本组工作。

(2)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3)根据应急反应的等级,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

(4)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听候调度。

(5)学校后勤人员对教室、阅览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2.3学校教学秩序的维护与管理组

(1)学长办公室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学校领导请假,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教科室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按照县疾病控制中心防控要求,必要时学校报请县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心理辅导,稳定学生情绪。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学生家长来访时各班班主任做好接待和解释工作。

(4)应急处置完成后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2.4事件善后恢复与调查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同时做好事件的调查工作。

(1)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

(2)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4)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 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5)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应于上级工作要求或流行性传染病爆发期间,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4危险分析

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学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学校人员流动大,将社会上的传染疾病带入学

校,对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安全带来隐患,不及时进行有效防控可能造成大面积传染。

5信息报告 5.1信息报告与通知

设立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83844046 信息接报程序:疫情第一发现人→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指挥组下达启动应急预案

5.2信息上报

传染病防控期间,每天8电向教育局及当地政府进行疫情“0”报告;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学校负责人1小时内以电话形式上报教育局及相关部门,报告发生时间、地点、人员症状及处理等情况。

6应急处理程序

6.1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6.1.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宿舍、 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6.1.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学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学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实行学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6.1.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对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 6.1.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 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6.2应急响应过程与措施 6.2.1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师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和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周围地区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6.2.2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了解和分析传染病疫情进展情况。突发事件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向学校值班领导报告,学校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向教育局报告,并同时向镇卫生院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6.2.3应急预案的启动

(1)疫情出现后,责任报告人必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长,校长掌握情况后通知各职能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由责任报告人将有关情况上报教育局和镇卫生院,报告内容包括以下信息:学校名称和地址、报告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时间与地点、患病学生人数、患病学生的临床表现、已采取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必要时请求县教育局和县疾病控制中心技术指导。

(2)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相应反应。如需要送医院救治,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患病师生较多时,由领导小组成员通知本校教师动用教师私人小车运送学生,确保患病师生得到及时的治疗。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等工作。

(3)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发生什么事故和学生被送往的医院地址,请家长到医院。

(4)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有关疫情进展情况由领导小组发布,其它部门及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准发布。

6.3应急结束

所属地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或学校不明传染并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学校传染病防控小组下达应急预案结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7.培训与演练

学校每年初派人参加上级组织的传染病防控培训,并根据工作计划编制传染病应急演练计划及,并实施演练,演练要符合实际,全员参与。

8责任与奖罚

学校实行责任追究制,在疫情暴发期或学校突发传染病例期间工作玩忽职守,不按工作要求履职的,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在疫情爆发期或学校突发传染病例期间表现突出,对防控工作起到积极推进的予以表彰奖励。

9附则

本预案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解释,视情况进行修订。 本预案于2015年3月2日制定实施,并于2016年10月10修订。

相关电话:

齐万军 13504396036 侯德刚 13894795818 张国凤 15944187459 王少青 18844006877 学校值班电话:83844046 教育局值班电话:83618015-8001 刘家镇派出所:83844110 刘家卫生院:83844045

上一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下一篇:中国科学院外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