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从工程哲学视野看大科学工程的演化 ——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

摘要:在哲学的视野下人类依靠对自然的认识,利用、改造和创建人工自然并直接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集成构建活动及其结果。演化是事物的一种存在形态向另一种存在形态转变的过程。工程活动即是人类的生产力体现,工程演化即生产力的演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会带来社会制度的变革。本文以“科学”为基准区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将人类社会的历史时期划分为“小科学”、“中科学”、“大科学”三个时期,认识不同时期的工程活动、工程主体、工程组织。自进入“大科学”时期,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综合性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世界科学研究正在走向大交叉、大科学和大工程时代。大科学工程的内在属性具体表现为大科学属性与工程属性作用的集群特性、社会属性、风险属性。本文通过对大科学工程的内在属性探析大科学工程未来可能的演化模式。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沉浸社会综合因素的当代大科学工程。在笔者看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是中国对于现代大科学工程演化路径的一次重要探索。从“两弹一星”工程之后,中国的大科学工程进入了一个发展较慢的状态,我国急需要改善现有情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运而生,通过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实证分析确立其具体地位和发展形式,从工程演化的视角提出对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一些建议,是工程演化理论在中国科技化发展进程中的实证应用。

关键词:工程哲学;工程演化论;科学中心;工程活动

学科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工程演化的历史阶段性分析

1.1 “小科学”时期的工程

1.1.1 “小科学”时期的工程概括

1.1.2 “小科学”时期的工程特征

1.2 “中科学”时期的工程

1.2.1 “中科学”时期的工程概括

1.2.2 “中科学”时期的工程特征

1.3 “大科学”时期的工程

1.3.1 “大科学”时期的工程概括

1.3.2 “大科学”时期的工程特征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大科学工程的历史与逻辑分析

2.1 大科学工程的近代发展情况及特征

2.1.1 近代大科学工程的发展情况

2.1.1-1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大科学工程发展情况

2.1.1-2 近代中国的大科学工程发展情况

2.1.2 大科学工程的特征

2.2 大科学工程的内在属性

2.2.1 大科学工程的集群属性

2.2.2 大科学工程的社会属性

2.2.3 大科学工程的风险属性

2.3 科学工程的发展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3.1 经济社会环境

2.3.2 科学技术环境

2.3.3 历史文化环境

2.3.4 自然生态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国当代大科学工程

3.1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内涵与外延

3.2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在需求

3.2.1 科技前沿突破的强烈需要

3.2.2 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需要

3.3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功能

3.3.1 从知识创新功能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大科学工程群

3.3.2 从技术创新功能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高技术创新之源

3.3.3 从管理创新功能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科技管理创新体制

3.3.4 从文化引领功能看,综合性科学中心是大国地位的集中体现

3.3.5 从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催生新兴企业的孵化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

4.1 优化顶层设计,建立政产学研多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

4.2 激发创新活力,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4.3 加强制度建设,改善现有约束创新发展问题

4.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资金预算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公益林规范化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