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临床医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应激行为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医务人员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尤其是临床医生担负着救死扶伤和预防疾病的重任。在新的医疗环境下,不仅要求临床医生具有夯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精湛的操作技术,甚至对患者的理解与同情,对临床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临床医生能否达到患者的超高预期,以及患者能否理解医学基本知识以及理解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这两方面关系到医患之间的关系,可能正是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所在。随着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临床医生已被公认是一个压力非常大的群体,不仅要面对较强的工作负荷以及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期望,而且还要承担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临床医生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服务对象,其高技术、高投入的特征,以及服务目的特殊性和严肃性,决定了临床医生是工作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临床医生职业群体在精神上时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至于影响其工作完成质量及其医疗行为。此外,当下社会中医患纠纷事件出现频繁,但很少有人关心医疗纠纷过程中当事医生的内心感受以及其所承担的巨大心理压力。医生的心理状况很可能对他们的职业倦怠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社会各界对医生的过高期望,报酬与所承受压力、付出的不匹配,医患关系不和谐以及社会支持不够等都可能是医生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源,然而这些因素也影响医生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以及应激行为。在临床的工作中,探讨临床医生心理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有很重大的意义,可以随时通过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去引导和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减少不当的或危害性的应激行为。医务工作,本身是一项复杂而且人际关系敏感的工作,临床医生面对着患者、同事以及整个社会,他们每天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医患关系备受关注,医生在面对各种情况会表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同时会产生不同的应对方式,反应出不同的应激行为。由于临床医生对于不同状态的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也存在着众多影响因素,对于此方向的国内外研究较少,对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临床医生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和应激反应的研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影响因素,以找到有效手段改善临床医生工作状态,提升工作效率,缓解医生与患者间的矛盾。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辽宁省的14个医院,包括鞍山总医院、鞍山附属医院、鞍山双山医院、本钢总医院、本溪市中心医院、朝阳市中心医院、丹东市第一医院、电力中心医院、抚顺市中心医院、矿务局总医院、辽阳市二院、辽阳市中心医院、铁岭市中心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临床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共发放1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51份,有效率为95.55%。本次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GHQ20、TCSQ、SRQ量表作为工具,对研究对象的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应激(压力)反应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构建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对应激压力反应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1.一般心理健康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应激反应量表的信效度评价。一般心理健康量表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777,另外三个维度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在0.665~0.826范围内;该量表结构效度较好,提取的三个公因子的因子载荷与量表的结构基本一致,集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成功率在83.33%~100%。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794,另外两个维度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别为0.880、0.853;该量表结构效度较好,提取的两个公因子的因子载荷与量表的结构基本一致,集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成功率均为100%。应激(压力)反应量表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972,另外三个维度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范围在0.859~0.956之间,该量表的信度非常好;该量表结构效度较好,提取的三个公因子的因子载荷与量表的结构基本一致,集合效度成功率均为100%,区分效度的成功率在83.33%~100%之间。2.临床医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次研究临床医生的一般健康现状为:自我肯定得分为11.79±2.23,忧郁得分为10.11±1.45,焦虑得分为8.48±1.77。自我肯定的影响因素有家庭成员关系、家庭负担、月收入、是否有想离开单位的想法、同事关系、一年内是否有重大变故、体育锻炼频率、是否患有慢性病、不同情绪变化。忧郁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家庭负担、职称、工龄、同事关系、情绪变化。焦虑的影响因素有家庭成员关系、家庭负担、月收入、是否有想离开单位的想法、同事关系、一年内是否有重大变故、体育锻炼频率、是否患有慢病、情绪变化。3.临床医生应对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次研究临床医生的特质应对方式现状为:积极应对得分为32.47±8.68,消极应对得分为24.86±7.93。影响积极应对的因素有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家庭成员关系、家庭负担、不同科室、不同职称、是否有想离开单位的想法、同事关系、体育锻炼频率、是否患有慢病、情绪变化。影响消极应对的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家庭负担、职称、工龄、是否有想离开单位的想法、同事关系、体育锻炼频率、情绪变化。4.临床医生应激(压力)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次研究临床医生的应激(压力)反应现状为:情绪反应得分为16.46±8.44,躯体反应得分为17.17±8.08,行为反应得分为12.32±5.63,总分为49.60±22.44。影响情绪反应的因素有教育水平、家庭成员关系、家庭负担、职称、工龄、月收入、是否有想离开单位的想法、同事关系、体育锻炼频率、是否患有慢病、情绪变化。影响躯体反应的因素有年龄、教育水平、家庭成员关系、家庭负担、职称、月收入、是否有想离开单位的想法、同事关系、是否一年内有重大变故、体育锻炼频率、是否患有慢病、情绪变化。影响行为反应得分的因素有家庭成员关系、家庭负担、职称、月收入、是否有想离开单位的想法、同事关系、是否一年内有重大变故、体育锻炼频率、是否患有慢病、情绪变化。影响应激反应总得分的因素有教育水平、家庭成员关系、家庭负担、职称、工龄、月收入、是否有想离开单位的想法、同事关系、是否一年内有重大变故、体育锻炼频率、是否患有慢病、情绪变化。5.临床医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应激(压力)反应的关系。应激(压力)反应的三个维度和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均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应激(压力)反应总分、情绪反应得分、躯体反应得分、行为反应得分均与一般心理健康中的自我肯定得分呈正相关,与忧郁得分、焦虑得分呈负相关;与特质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消极应对得分成正相关。特质应对方式的两个维度和一般心理健康也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积极应对得分、消极应对得分均与一般心理健康中的自我肯定得分呈负相关,与忧郁得分、焦虑得分呈正相关。6.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对应激(压力)反应的预测作用。一般心理健康的三个维度(自我肯定、忧郁、焦虑)得分、特质应对方式的两个维度(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对应激(压力)反应的躯体反应均有预测作用;一般心理健康中的两个维度(自我肯定、焦虑)得分、特质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得分对应激(压力)反应的情绪反应均有预测作用;一般心理健康中的三个维度(自我肯定、忧郁、焦虑)得分、特质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得分对应激(压力)反应的行为反应均有预测作用;一般心理健康中的三个维度(自我肯定、忧郁、焦虑)得分、特质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得分对应激(压力)反应总分均有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心理健康和应激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临床医生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家庭负担、月收入、与家庭成员关系、是否有想离开单位的想法、与同事关系、体育锻炼频率、以及情绪变化。2.临床医生的特质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人数高于消极应对人数。影响其应对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与家庭成员关系、家庭负担、是否有想离开单位的想法、同事关系、体育锻炼频率、情绪变化。3.临床医生的应激(压力)反应水平较好。影响其应激(压力)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与家庭成员关系、家庭负担、月收入、是否有想离开单位的想法、与同事关系、体育锻炼频率、是否患有慢性病以及情绪变化。4.应激(压力)反应和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均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特质应对方式和一般心理健康也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对应激(压力)反应的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心理健康和应激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临床医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应激(压力)反应

学科专业:卫生事业管理学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临床医生一般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与指标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指标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2.4.1 一般心理健康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2.4.2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及自我评价的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2.4.3 研究对象的一般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2.5 变量赋值表

3 结果

3.1 一般心理健康问卷信效度检验

3.1.1 信度检验

3.1.2 效度检验

3.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1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

3.2.2 研究对象自评基本情况

3.3 临床医生的一般健康现状

3.4 临床医生一般健康现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临床医生自我肯定得分的差异

3.4.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临床医生忧郁得分的差异

3.4.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临床医生焦虑得分的差异

3.5 临床医生一般健康现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5.1 自我肯定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2 忧郁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3 焦虑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第二部分:临床医生应对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与指标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指标

2.2.3 研究对象特质应对方式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2.4.1 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2.4.2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及自我评价的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2.4.3 研究对象的特质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5 变量赋值表

3 结果

3.1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信效度检验

3.1.1 信度检验

3.1.2 效度检验

3.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1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

3.2.2 研究对象自评基本情况

3.3 临床医生的特质应对方式现状

3.4 临床医生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临床医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差异

3.4.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临床医生消极应对方式的差异

3.5 临床医生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5.1 积极应对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2 消极应对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第三部分:临床医生应激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与指标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指标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2.4.1 应激行为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2.4.2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及自我评价的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2.4.3 研究对象的应激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5 变量赋值表

3 结果

3.1 应激(压力)反应问卷信效度检验

3.1.1 信度检验

3.1.2 效度检验

3.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1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

3.2.2 研究对象自评基本情况

3.3 临床医生的应激(压力)反应现状

3.4 临床医生的应激(压力)反应的单因素分析

3.4.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临床医生情绪反应得分的差异

3.4.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临床医生躯体反应得分的差异

3.4.3 不同人口学特征临床医生行为反应得分的差异

3.4.4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临床医生应激反应总得分的差异

3.5 临床医生应激(压力)反应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5.1 情绪反应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2 躯体反应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3 行为反应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4 应激反应总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第四部分:临床医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以及应激行为的关系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内容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与指标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指标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应激(压力)反应、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3.2 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对应激(压力)反应的预测模型

3.2.1 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对躯体反应的预测模型

3.2.2 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对情绪反应的预测模型

3.2.3 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对行为反应的预测模型

3.2.4 一般心理健康、特质应对方式对应激(压力)反应总分的预测模型

3.3 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4 讨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探讨论文提纲下一篇:点线面历史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