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例谈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目标是指由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

曾看过一个调查, “您备课时是依据什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占71.5%, 学校阶段性教育重点占21.83%;考试范围占45.24%, 《教学参考书》、《教师用书》占73.81%;学生现状占82.86%, 教学辅导资料占33.33%。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存在很多干扰因素, 但课程目标和学生现状, 应当是最基本的依据。

下面是一次课例研究之教学目标的改进经过:

执教课文《在桥边》, 教材编排所在位置:情节 (其前分别:叙述、场景、主题、人物) 单元内位置与地位:第二篇, 略读 (第一篇:《清兵卫与葫芦》、精读) 单元教学要求: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 认识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3.体会情节与细节的关系, 增强在阅读和写作中对细节的敏感。4.考察小说运行的基本模式。理解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课文训练要求:试概括《在桥边》的情节发展过程, 并画出相应的曲线图。

第一次教学目标:1.体会小说的情节模式, 理解情节的作用。2.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3.从人物着手, 挖掘人物的精神和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学走势:阅读课文3分钟;故事内容和情节概括7分钟;人物形象分析21分钟, 语言与情节鉴赏7分钟;主旨概括6分, 拓展5分钟。效果及原因分析:突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设置错误。教学点乱而多, 没有达到教学预设目标。教学目标设置重点外移, 设置的点过多。.教学目标设置笼统, 文本特质 (尤其是教材编排意图) 没有顾及。另外评估标准模糊 (体会、领会、挖掘) 。

第二次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2.了解情节中的摇摆, 并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在桥边》的摇摆情节。3.通过情节的分析, 能比较正确地个性化表达《在桥边》这篇小说的情节与主旨的关系。课堂教学走势:边阅读课文边概括故事内容和情节8分钟;师生讨论情节的矛盾焦点及情节的基本结构并画出情节的曲线图15分钟;结合文本讲析摇摆情节及人物性格展现、情节与主旨的关系16分钟, 小结与作业布置7分钟。教学效果与原因分析:从后测分析来看, 比较好地落实了单元教学要求, 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设置的要求;降低了教学难度, 明确了评估要求 (初步掌握、比较正确、个性化表达学生观) ;设置的点较集中, 重点比较突出, 扣文本特质 (教材观) ;设置重在欣赏分析上 (课程观) 。

第三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 初步掌握《在桥边》这篇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 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了解情节中摇摆技巧的运用, 并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在桥边》的摇摆技巧。3.通过情节的分析, 能比较正确地个性化表达《在桥边》这篇小说的情节与主旨的关系。4.能准确地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并能比较正确地分析细节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目标分析:更具体, 更明确。

样本分析《鸟啼》。

教学目标:1.欣赏劳伦斯笔下的鸟啼。2.形成对“向死而生“较为完整和成熟的思考。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主干问题:1.鸟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啼鸣的?作者为什么将鸟鸣至于冬天的严寒中?2.鸟儿为我们啼出了一个怎样的春天呢?3.这里的春天总是从冬天走来, 是脱胎换骨于冬天。用意何在?4.结合就如“向生而死”的鸟儿一样这句话, 通过还原鸟儿的情态, 感知鸟儿是怎样对待生和死的。

梳理作者所设计四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分成感知文章内容和探究文章主旨两大类, 问题几乎是围绕作品主旨而设的, 即使有个别问题与赏析语言有关, 但也还是为理解文章主旨而设的。就以上分析可知, 选择这样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当然有执教者的思考, 但问题是确定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 是否符合文本的特质, 是否符合语文课的特征。从整堂课的教学活动及结果的观察来看, 以“对课文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哲理意义的深刻认识”作为教学内容似有不妥, 至少不应是最好的。

目标陈述的规范必须符合一些要求:第一, 目标指向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第二, 目标的陈述的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第三, 目标指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体学生。而现今教学目标陈述存在比较明显的下列问题。

问题1:目标错位。目标的错位, 甚至目标的错误, 在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语文教学目标从重字词句语法的分析转到对文章内容、思想内涵的挖掘, 而轻视文本特征指导, 以及新的教学内容的开发。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学的小说教学中, 知识的含量相当贫乏, 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几乎没有多少知识可言了。“语文教学大都在文本”讲了什么“上兜圈子。如:将审美鉴赏目标代替认知目标《想北平》教学目标的陈述:学习课文, 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故乡家园的真挚的情感。 (审美目标) 学习课文通过类比、比较、描摹景物等表现手法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领会作者善于选择事物特点为读者所构建的散文意境美。 (认知目标) 。

问题2:教学目标大而空如陈述目标大都用“掌握”、“了解”、“培养”、“理解”等表达教学意图模糊的词语。《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培养对生命的尊重的情感。 (大而空, 没有具体的内容, 任何小说问题都可使用, 缺乏针对性)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摇摆”技巧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问题3:教学目标多而杂。一堂课最好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既便于教学, 也利于学生集中学习。一个教学板块可以着教学总目标下设一组分目标。这些小目标、分目标围绕统一明确的线索, 指向总的目标。

问题4:主体对象混乱。以教育目的代替学习目的: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含糊其辞, 难于评价:如“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行为动词没有指向具体的概念或内容, 如:“学生能获得发展”。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会把一学期的课备了, 一个好教师会把一学期的课都备好”。教学目标, 是一节课的精神领袖, 它决定着教学行为, 对教学有“指挥棒”作用, 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活动。居其所, 则众星拱之。

上一篇: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下一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控制策略探究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