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办公室考察报告

2022-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写作方面,是有着极为复杂、详细的写作技巧,很多朋友对报告写作流程与技巧,并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办公室考察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乡镇办公室考察报告

乡镇办公室人员考察材料

个人考察材料

一、主要特点

(一)思想政治素质较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人较诚实,道德品质良好,有全心全意为集体和人民群众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能以大局为重,坚持原则,奉公守法,严于自律。

(二)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该同志在抓理论学习的同时,毫不放松业务工作能力的提高,坚持把学习贯穿于工作的始终,深入钻研业务知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当中。

(三)团结同志,关心同事。能以身作则,自觉维护干部形象,做到与人为善,对人热情。为人正直,乐于助人,通情达理,坚持公道正派,自我要求严格,有一定的群众威信。善于做办公室工作,无论是上级单位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能认真接待,对能解决的问题不推不拖,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耐心解释。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别人,真诚待人,能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实际困难,群众基础较好、威信较高。

(四)清正廉洁,高效务实。廉洁自律,淡泊名利,工作中能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工作的同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纪律,生活中没有不良嗜好。

二、主要不足

(一)理论学习有待加强。由于其长期从事业务工作, 1

对党的政策和有关重要文件、党务知识的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工作思路还需进一步拓宽,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探索的不够到位。

第二篇:乡镇办公室主任考察材料

***同志考察材料

***,男,年月生人,年月参加工作,现任**镇政府办公室主任。

近年来,该同志紧紧围绕全镇的工作大局,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镇党委、政府各项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因在征地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县委授予“三等功”,……被评为“”。(把得到的荣誉写写)

该同志勤奋好学,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培训等,每次都做好笔记认真学习;利用业务时间自学,阅读各类政策、文件;向同事、同行和领导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工作方法、处事能力、创新思维和对复杂工作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同时注重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学习办公室规章、档案管理、文件收发、文件起草等方面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受到领导的好评。

该同志勤勉工作,团结同事依法履行职责。一是积极主动学习上级对办公室工作要求的文件等,严格把关,规范公文行为,做好上级文件程序处理工作,认真起草各类文件,严格印信管理程序。二是做好信息反馈工作。认真做好党政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重要中心工作的重点信息上报。三是服务

1大局,做好接待工作。协同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接待工作,重大的接待拟定接待计划,注意接待细节,接待领导检查、招商洽谈、项目观摩等几十次活动从未出现纰漏。四是耐心细致,搞好后勤工作。2009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承担了园区建设、城镇建设、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多项重大任务,面对大量的协调服务工作和领导临时交办的事项,该同志带领办公室人员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抢抓时间、准备充足,高效、圆满、妥善地完成了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五是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办公室的每一笔开支的记录,掌握支出状况,节约不必要的开支;规范人员日常工作纪律,带领团队,齐心协力,办公效率大为提高。通过自身努力,该同志树立起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确立了办公室在同事、领导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很好地履行了办公室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综合服务的重要职责。

该同志为人正派,遵纪守法,作风廉洁。在工作、生活中,能认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注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注重从小事做起,凡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从不谋取私利。为人诚恳、待人热情、忠实守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第三篇:基层干部乡镇党政办公室主任提拔考察个人三年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3 篇 篇 基层干部乡镇党政办公室主任提拔考察个人三年工作总结

篇一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办公室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服从组织分工安排,认真履行职责,踏实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将三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学习是一个人进步和成长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三年来,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在平时工作中,我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单位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敢于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作风正派,严守纪律,团结同志,尊重领导,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做到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深入开展之际,我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认真学习有关知识,做好读书笔记,积极撰写心得体会。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同志们的真诚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干部职工对我的高度信任,使我的工作能一步一个台阶地前进,使我的思想更加成熟,也使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锻炼。

二、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思想素质 一个人的思想作风如何取决于他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有道德缺陷的人,思想和作风可能也有缺陷。参加工作以来,我十分注意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无论工作上或为人处世上始终坚持“在人之下,视己为人”这一基本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待工作,能够坚持以人民的需要为第一需要,经常深入村组调查研究,了解民情,为困难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够坚持以“三个服务”履行职责(服务领导,服务部门,服务基层),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和中心枢纽作用,搞好协调服务工作。我深知“为政者,正也”的道理。这几年的实践工作也给了我严格的考验。我始终认为,一个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工作都应该努力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这样才不愧于党和人民的培养。

三、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 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虽然有时分工不同),对办公室业务熟悉,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能够很好地做好上通下达,有基层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综合、组织、协调能力较强。能够结

合实际,在业务上遇到难题时,虚心向同事请教,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工作业务能力;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都能尽职尽责、按时按质完成,不管任务有多重,工作有多忙,都毫无怨言,并能准确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使领导感到得心应手;对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和如何把办公室“三服务”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大量浏览和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有关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业务能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及领导交办的具体事项,保证了办公室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回顾自己近年来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工作依然存在众多问题和不足:

一是理论学习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 二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思想和工作方法有待改进; 四是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

总之,三年来,我在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培养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仍较远。在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由于个人性格上的原因,一些缺点和毛病总是难以改变,如有时工作只讲效果,不讲过程,有时思想比较激进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严格要求自已,遵纪守法,廉洁从政,清清白白做人,

踏踏实实做事,多为群众做一些扎实的基础工作,多为基层和部门做一些有效的服务工作,多为领导提一些有利于长远发展和解决民生的合理建议,使自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为民办事、做好服务的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公务员。

篇二 弹指一挥间,在党政办公室工作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在镇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勤奋踏实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也顺利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自身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为做好办公室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对三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加强学习,提高了政治理论和岗位知识水平 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领导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党内监督条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领导干部“四观”教育读本》、《行政许可法读本》等一系列的政治理论知识,同时还在工作中以及工作之余积极学习文秘相关知识,先后学习了《办公室文秘工作标准指南》、《办公室文秘写作》、《应用公文写作》等。经过学习,我的政治理论修养和岗位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勤于动笔,增强文字功底 秘书工作要求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材料的写作要求尽可能的详尽、准确,这样才能保证向领导反映准确信息,为及时决策提供可

靠依据。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从研究已经成型的材料入手,细心揣摩,边写边改,并请领导和老同志帮忙把关,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再进行修改,经过反复推敲,最后定稿。在工作之余,我大量地翻阅办公室、档案室的文件资料,虚心学习前任秘书们的经验、做法,大胆地进行工作尝试,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摆正位置,做好领导的助手 工作中,我随时提醒自己摆正位置,不断提高为领导服务的质量,努力做好领导的助手。每天的来文、来电、来访我总是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向领导汇报,以使领导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时,我热情接待,较小的问题立即请示分管领导后协调业务部门进行处理,较大的问题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待领导批示后,我立即将情况通知相关单位马上到基层解决落实,并收集落实进度迅速向领导汇报。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总是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为领导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了助手和参谋作用。

四、团结同事,努力工作 在工作中,我注意团结同事,宽以待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与同事争名利、争长短,任劳任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严于律己,不把小事当无事,不把小错当无错。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讲团结、讲正气、讲原则。办公室工作纷繁、琐碎,经常容易出现错误、失误,在日常工作中,同事们出现了失误,我总是给予他们宽慰和鼓励,从不指责。办公室工作中出现了错误,我总是主动承担责任,

从不把责任推给他人。办公室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件领导交办或同事、群众托付办理的事,我都会千方百计地去把它做好。对于要印发的文件,我每次都进行认真的核稿和校对,并请其他同事帮助校稿,最后送给分管领导把关,减少了出错的几率,保证了文件准确、及时发放。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中,几位领导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对我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得以迅速地成长起来。

篇三 我叫 xx,男,汉族,xx 年 xx 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1x 年 x 月到 xx 街道工作,担任党政办干事、组织干事、文化干事、工会干事、妇联主席等职务。2016 年 1 月代理党政办主任,7 月起担任街道党政办主任职务,负责党政办全面工作。按照考察组通知要求,现将个人三年来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素质立身,在学习中不断总结提高。

学能使人明德、使人识道、使人高尚。三年来,我能坚持用学习补差距,向学习要能力,靠学习强素质,为搞好服务、做好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是在学习传统文化中传承了道德基因。习近平在系列讲话中,大量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强调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党员干部的“脊梁”和“底气”,从中汲取

丰富营养,就能帮助我们坚守中华血脉、传承道德基因。因此我购买了整套的国学教材,每天坚持阅读、坚持背记。通过学习经典,受到了教益、获得了启迪,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在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中坚定了政治信仰。习近平讲: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我坚持把党章、党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武器深入学习领会、作为行动指南认真贯彻落实、作为价值标准见诸工作实践,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在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上下了狠功夫,自己的思维层次和党性修养不断增强,信党爱党跟党走的信念愈加坚定。

三是在广泛涉猎中增强了业务能力。基层街道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尤其是办公室工作,各条线上的情况都要熟悉,否则就会出现说外行话、做外行事的问题。我坚持通过学习政策规定、学习上级文件,使自己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政策规定和上级文件是管方向管大事的,掌握了上级精神,干工作写材料就不会偏离方向。同时坚持读书看报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有时不一定能天天读报,也会大概浏览一遍标题,碰到需要的就收藏起来,随时可以翻阅。我更为注重把向身边领导学习作为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领导的一言一行,凝聚了长期的实践经验,体现了深入的理性思考,是学习提高的最好示范,让我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正是因为把学习摆在第一位,我从一个基层工作的门外人,逐渐窥探到一些工作知识和规律,较短时间就进入了情况。实践中我认识到,学习与素质成正比,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强基固本,才能不管在哪个岗位、不论在哪个单位,都有立身之本、立足之地。

二、坚持苦干作为,在实践中积极敬业进取。

习近平在中央办公厅讲了一段话:“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一口气讲了六个大局。我理解,从国家层面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大局; 从地方层面来讲,全省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 xx、全市“五个新 xx”奋斗目标、全区“活力 xx、特色 xx、文明 xx”建设、街道的美丽 xx 建设是大局,从党政办层面来讲,使办公室真正成为沟通上下的“咽喉”,联系左右的“纽带”,服务好全局,就是大局。在工作实践中,我敬岗爱业,吃苦耐劳,工作中能主动向领导请示、向前辈请教、与同事沟通,相互配合、合力共进,发挥了党政办的“咽喉纽带”作用,服务大局作用明显。重点是做好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内部运作。及时协调好党政领导及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党政办公室规范运作,明确职责分工,创建团结、协作的良好工作环境。对领导交办的任务立接立办,对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的工作绝不推拖、延误。在收文、办文、制文、发文上力求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时效化。在指示、通知等信息传递中,无一差错,保障了各项工作传达到位,有序开展。

二是强化综合协调。在非公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员、政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社区网格设立党支部、红星视频远教站点建设等活动

中不遗余力蹲点指导;在党支部“三会一课”、双述双评、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党员志愿者活动、“一加四”党员分类管理、“书记月点评”等制度落实上主动跟踪;在党建检查、文明创建检查、督查、绩效考评等活动中牵头协调;协调定期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组织社区周周乐活动;定期维护辖区内的健身器材,协调组织体育指导员培训、全民健身日等活动,协助街道领导处理街道日常工作,使领导从繁杂的事务性活动中解脱出来,让领导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谋全局、抓大事。

三是强化服务监督。与办公室同志一道积极做好后勤保障,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关心群众疾苦,及时做好住院职工救助补贴申请,困难职工生活补助申请工作;调节居民家庭矛盾、宣传妇女权益保护相关法规,促进社会和谐;及时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办理事务,切实搞好服务,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结合街道实际,积极探索优化管理的方法,落实考勤登记制度,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做好会议的跟踪服务,抓好会议决议的督办,使党工委和办事处主要领导的决策在督查中落到实处。通过不断努力,党政办负责的各项工作近三年考核成绩优异,201x、201x 年基层党建工作连续两年排名全区第一,201x 年被区里评为办公室系统先进单位、对上对外宣传先进单位等。201x 年我被街道评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优秀个人,201x、201x 年连续被区里评为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获区嘉奖。

三、坚持作风引领,在坚守中树好个人形象。

基层干部与群众打交道多,对群众具有强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尤其是在办公室工作,件件服务全局件件影响全局,事事都是窗口事

事反映形象。3 年来,我始终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带着责任工作、带着激情工作、带着感恩工作,在不断提高自身形象上下功夫、求升华。

一是坚持严谨细致的作风。记得刚进街道办公室工作的时候,一位领导就告诫我:“办公室无小事,越是小事越要留心,越是简单越要严格。”三年来,不管是办文、办会还是办事,我都把字字句句成精品、点点滴滴无疏漏、方方面面都满意作为自己的追求,尽量做到不误事,不坏事,让自己满意,让领导满意。每次会议,我都自己摆放座位,布置会场,甚至摆水、放纸等细小环节,都一项一项抓落实。对负责的每篇材料,坚持逐字逐句地推敲,不厌其烦地修改,反反复复地校对,尽量让差错不发生。

二是坚持淡薄名利的操守。办公室工作看起来不显眼,既出不了名,又挂不上号,更无实惠可言,但干起来却费时费力,必须有一种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甘于寂寞的精神。工作中,我能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对象的特定性及工作环境的艰巨性与复杂性的锻炼下,这段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取得了很多名利之外的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工作思路更清晰了,工作视野更开阔了,获得了很多工作上的实际经验,而这些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必须从实践中得来。

三是坚持严格自律的准则。党政办负责机关考勤工作。我作为党政办主任,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我到街道工作时,小孩 1 岁多。因

为爱人在部队工作,小孩没有人带,只能送到学校去全托。今年 5 岁了,3 年来我从来没有提前下班去接过小孩放学。办公室有很多上传下达的工作,经常要去区里领通知报资料,我都是开自己的私家车去,从来没有以任何名义在单位报销过交通费。办公室负责办公用品采购,我从来没有在其中拿一张纸、一支笔回家。平时,经常审视自己,反省自己,扫除自己思想的“尘埃”,保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坚持自重、自警、自励,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回顾这三年的工作实践,忙忙碌碌却很充实,辛辛苦苦却很快乐,清清贫贫却很知足,总的感觉是经受了磨练,得到了锻炼,遇到了名师,学到了本事,做了一些份内之事,但距组织、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一是在办公室工作,加上兼职很多,既有很多日常的会议文电,也有很多临时性的急难任务,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有时也会产生懈怠心理; 二是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工作方式方法有时不太细,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是如何在岗位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方面做得有欠缺,意识还不够强。

下步,我一定虚心改过,学习学习再学习,落实落实再落实,争取在平凡岗位上多做一点事情。

最后,我想用 xx 的读书三境界总结自己 3 年的工作经历。王国维是这样说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描绘了基层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守得住如“昨夜西风”的清贫,耐得住如“独上高楼”寂寞,也点出了我们基层办公室工作人员“望尽天涯路”的那种志存高远、不断前行的追求。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出自柳永的《凤栖梧》,写出了我们基层办公室工作人员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不怕加班加点,即使“衣带渐宽”也无怨无悔,“日见憔悴”也心甘情愿的执着追求和牺牲付出。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要我们在工作的路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就不怕百转千回,不怕没有轰轰烈烈的成绩。当我们回望的时候,发现单位建设日益前进,群众对我们的信心日益坚定,我们总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功绩。

第四篇:乡镇外出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个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和关键。6月2日至6日,我乡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对山东寿光等地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地点情况简介

寿光市地处山东北部沿海,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19处乡镇、街道,耕地135万亩,人口108万。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先后六次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前位居第67位,农业增加值列全国第19位,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5.5亿元,财政总收入1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8亿元,农业增加值3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8元,到今年4月底,各类存款余额132.8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寿光人种菜有着悠久的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寿光市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目前,全市共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24类300多项,引进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总产38亿公斤,无公害蔬菜基

地面积达到40万亩,无土栽培蔬菜发展到5000亩,有61种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

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被国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寿光市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兴办以蔬菜加工为主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4家,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已有上百种农副产品直接或间接通过加工进入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完成农产品出口10多万吨。

该市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先后在市区建设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在8处乡镇建设了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农贸批发市场发展到26处、集贸市场186处。其中,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30多个省、区、市。与此同时,他们开通了寿光到北京、哈尔滨、海南的“绿色通道”,设立了网上专卖店,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市场开展了直供直销、专柜专销,建立了连锁店,带动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一、经验与启示

在这次考察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整体考察了寿光在农业结构调整,特别市蔬菜生产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同时,针对我乡实际情况,就如何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等问题,重点对寿光的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考察。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我们对寿光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照我乡刚

刚起步的农产品加工业所面临的问题,使我们在学到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了深深的启示:

近年来,尽管我乡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粮食、瓜菜、果品、畜禽水产品的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粮、菜、肉、蛋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或下跌,农民增产但增收缓慢。农民增收已成为牵动我乡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当前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牵动全局的作用。首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应对WTO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步骤。

(二)、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目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开拓农产品的新市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的营养,吃的健

康。高档食品,保健食品、无公害绿色食品尤受人们喜爱。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2.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

农产品加工业一边连接初级农产品,一边直接面对最终需求,通过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既可以拉动种植业、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带动第三产业,改变农产品的贸易条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和枢纽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一些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可逐渐成为带动一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与农民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利益关系。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几点建议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和关键,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枢纽工程,面对农民增收缓慢的压力以及我乡跨入经济强乡进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相应的对策性设计和研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针对我乡农产品加工业的

第五篇:乡镇党委书记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略)

二、主要德才表现

(一)学习勤奋,理论素养较高,思路开阔,善于创新,工作有特色。该同志学习认真,刻苦勤奋,善于挤时间,一有空便看书,并善于将从书本上吸收到的知识联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尽管担任领导职务,工作繁忙,仍然参加了中央党校法律本科函授学习。该同志知识面较广,接受新观念较快,具有较高的悟性,工作能力较强,决策水平较高,各项工作较有特色。由该同志极力提倡并督促实施的“***”工作方法,今年在中央电视台上报道;为抓好农村新型妇女的培育,该同志力主创办“**”学校;为抓好农村新风尚建设,力主建立“星级文明户”评比制度。几年来,通讯一直坚持办刊。

(二)作风民主,善于团结班子成员一道工作,统筹把握大局能力较强。该同志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较强,具有[-http://找文章,到]亲和力。作为班长,该同志坚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以和为貴,大力推崇民主作风,搞好团结协作,充分调动班子成员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各方面能以身作则。该同志关心、体贴并充分信任干部,遇事能相互商量,做公益事业、干部提拔任用等重大问题都会征求班子成员甚至广大干部职工包括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的意见。

(三)与当地人民群众建立起较为深厚的情感,具有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该同志作风扎实,坚守工作岗位,经常深入村组农户和所站实地调查研究,对**乡情了解透彻。具有较强的群众观念,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群众中威信较高、评价较好,有好的口碑。该同志在**工作时间总计**多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耕耘边远山乡,受尽苦和累,安于清与贫,确实难能可贵。

(四)事业心、责任感强,为民办好事实事较多,**面貌有较大变化。该同志能以富一方百姓,兴一方事业已任,善谋实干,对有利于**的事争着干,克服困难,认真抓好了**的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近几年果业、黄姜及食用菌等农业产业有长足发展;今年引进外商投资兴建水电站*座,装机容量达****千瓦时;引进外商投资兴办综合养殖场。在圩镇建设方面,开发了**街、**街、**街、**街,新增市场容量****多平方米。争项争次硬化**公路15公里,建设桥梁*座,结束了**人民“****”历史。新增校舍***平方米,扩建学生运动场***平方米。

(五)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树一方正气。该同志为人随和,忠诚实在,办事公道,对自己、对干部要求都较严格。未发现该同志沾染有不良习气与不良作风。在机关干部队伍里,该同志倡导抓学习、讲廉洁、树正气 ,严禁干部参与赌博,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在干部的影响下,**的风气有较大好转。

三、主要缺点和不足

(1)与乡村干部谈心交流较少;

(2)批评干部有时急躁,语言不够文明。

四、民主测评及民主推荐情况

****年**月**日在***乡进行民主推荐会,**人参会,该同志获提拔(重用)推荐票**张。****年**月**日在**乡进行民主测评,**人参加,有效票**张,该同志得优秀**票,称职*票,不称职*票;考察谈话**人,**人推荐该同志提拔(重用)。

五、全额定向民主推荐情况

****年**月**日在长沙进行民主推荐,*人参加,该同志得书记、人大主席*票,占***%。

第六篇:重庆市开县乡镇领导干部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开县大规模干部培训计划》和县委安排,2003年9月20日至30日,在苏州市委党校举办了1期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全县43名党委书记和2名乡长参加了学习考察。采取课堂教学与讨论交流、经验介绍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等方式,对苏州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党的建设等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学习考察。现侧重于苏州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一)苏州基本概况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左右。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苏州市经过地市合并、撤市建区、区区合并等区划调整后,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全市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121个镇。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83.8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市区人口212.40万人,比上年增加3.33万人。苏州人口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9.9%,还有回、蒙、维吾尔、满、苗等51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1%。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委市府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产业、环境等新优势已见端倪。2002年,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0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57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4300美元。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3:56.7:38.0调整为4.5:58.1:37.4。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90.82亿元,增长38.1%(同口径增长2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7.03亿元,增长58.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7年持续上升,达到14.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目前,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逐步迈向“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长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实力和活力的都市连绵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苏州处于该区域中部,背靠“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并接受其辐射和带动,经济正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1、经济跳跃式、超常规发展,经济总量几上台阶。改革开放前,苏州经济总量仅为32亿元,所有财富积累只有6亿元,人均年收入634元左右,人均工资500多元,苏州经济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从下图可见,苏州经济发展每年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2000年比1995年增加637.5亿元,5年总量增长了70%;2001年比2000年增加219.6亿元,增幅超过14%,6年时间翻了一番;2002年更是高速增长,总量达到2080亿元。

2、外向型经济占主体地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苏州经济外向度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贸,出口依存度达80%左右。200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63.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8%。其中出口总额185.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3.7%。今年上半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达125亿美元。二是外资。2002年新增合同外资100.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6%和59.3%。外商独资、增资项目明显增多,新批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571项,增超资千万美元的项目83项,两项合计合同外资78.62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合同外资总额的78.7%。至去年末,全市累计注册外资323.6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85家先后来苏州投资兴办了215个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1.54亿美元,缴纳税收104.4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原口径)的38.5%。今年上半年注册外资达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超过上海居全国之首。三是外经。2002年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25.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026人,其中当年新派劳务人员3127人。新办境外企业8家,其中新开业3家,累计兴办境外企业8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8家。

3、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发展形势喜人。苏州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02年新增私营企业1.79万家,使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5.91万家,从业人员67.5万人,注册资金50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4.5%和91.8%;个体工商户5.92万户,使工商总户数达18.5万户,从业人员29万人,注册资金5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7.4%和35.8%。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空前活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2%,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新批私营企业利用外资项目125个,合同外资9701万美元,出口额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私个经济贡献份额继续加大,上交税金52.96亿元,增长54.9%,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9.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每天新增私营企业70家,到8月份已新增14000多家,累计达7万家,注册资金762亿元。

4、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呈现块状经济特色。苏州产业按产业和地域划分,布局相对集中。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IT产业占苏州产业60%的份额,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世界的1/3。另外轻工、轻纺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吴江市和太仓市(如太仓市璜泾镇号称中国化纤加弹第一镇,占全国市场18%),钢铁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张家港市。以张家港为例,该市创新思路,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先后组建了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和机电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在沿江地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和优质线材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集散地。

同时,苏州市的产业配套化率比较高,IT业、机电、纺织等产业零部件配套率达到80%以上,使企业不出苏州就能配购到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比如,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配套率高达90%。

5、城镇化水平较高,注重城乡联动协调发展。苏州市把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非农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农村消费、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平均每个小城镇建设资金达2亿元以上,使城镇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由1979年的18个,至2000年底发展到128个,面积由每个镇0.3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人口由平均每镇800人发展到4000人以上,有的小城镇已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公用事业日益完善,比如农民自来水普及率达92%;城镇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各俱特色的镇域经济,如旅游文化古镇——周庄、专业市场镇——盛泽、元和等镇,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区“一体两翼”的格局基本形成,县级市城区功能不断提升,小城镇布局逐步优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大胆解放思想,崇尚理性治政,善于抢抓机遇求发展

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追求理性治政,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古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苏州都是人文汇萃,商贾云集。明清时期,苏州籍状元、进士数量名列江浙前茅,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向国家输送了80多位院士,人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富裕度都居于全国前列。苏州人人性温和,文化平和,南北文化交流频繁(乾隆七下江南),具有兼容性,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这种悠久的历史和温和的文化导致苏州人睿智、勤奋、诚信、开明开放的品格。正如此,苏州市委市府历届领导都能着眼于促进苏州的经济发展,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善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总是能够找准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制定合适的施政纲领和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在大胆解放思想中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1、抓住了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总量迅速翻倍。在改革开放初期至80年代末,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或者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在那种条件下,商品短缺,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在其他地方还在等待观望中,苏州人率先抓住这一商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景象。到1983年底,乡镇企业产值占苏州GDp的1/3,1987年底占苏州GDp的1/2,占据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到90年代初占苏州GDp的2/3,几乎是每3年翻一番,使苏州经济总量迅速膨胀起来。

2、抓住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质量快速提高。在90年代,苏州人坚持以市场推动为主,以政府推动为辅,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苏州的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中,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3、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苏州人认为,谁放弃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谁就会落后时代。因此,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再创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战略,大胆实施新举措,在探索中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活力十足的民营企业,使民营经济对财税的贡献份额逐年扩大。在这方面,璜泾镇大胆解放思想,敢想敢做敢闯,走在了苏州前列。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并认为储蓄越多,脑筋越死,就越要穷。这样,就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创办企业的局面,出现了嫁女不用洋房、汽车、存款作陪嫁,而用企业作陪嫁的新现象。同时,璜泾镇采取更直接的四项措施推进城镇化,促使农民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取消农民户口,全镇逐步消灭农民户口;二是取消宅基地,农民建房必须建到镇上,每年把10%的农民转移出来;三是取消农业税,由镇财政负担;四是实施劳保,农村男60岁、女55岁每月可领取240元养老金。这些措施的实施,迅速推进了城镇化,拉动了民间投资,使农民的储蓄由正变为零、由零变为负,极大地推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使璜泾镇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到1560家,资产达13亿,工业销售30亿,农民纯收入10000元以上。江苏省委对璜泾镇的做法采取“不制止、不争论、不干扰、不打击”的态度,允许璜泾镇大胆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资本重组,积极培育规模工业企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生产要素。任何地区要取得发展,都不可能离开资本,都不得不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重组,并以此培育规模工业企业。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考察中了解到,苏州经济的原始积累始于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通过大办乡镇企业,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一是企业经济债务沉重。由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使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向银行大量借贷,向社会集资,最终使国家的钱变成企业投资,导致政企不分,债务沉重。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当时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出的口号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青山绿山”,这样导致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相当严重。沉重的债务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苏州经济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改革力度,进行资本重组,理清产权关系,消除企业债务,培育有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为此,苏州开始了大胆的企业改革。

1、实施企业改制。从90年代中期到2001年,实施企业改制,将县市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纳入改制范畴,进行资本重组,采取股份制形式组建大型工业企业,培育了10家上市公司,将苏州的经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这种改制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国有资本仍然占多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股独大的状况没有改变。

2、进行企业转制。从2002年开始至今,实行第二次改革,苏州称为转制,即将国有资本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并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拍卖,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到2004年,在竞争性行业,苏州将不再有一家国有控股企业。苏州在退出时机的把握上与内地也有很大差别,内地往往是在企业将“死”的时候,才匆忙为国有资产找退路,导致国有优质资产低价变现或隐性流失。而在苏州,国有资产往往是在企业越红火的时候越要退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全身而退,而且还可能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3、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重点的新兴主导产业,努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强化企业管理,积极开拓市场,新兴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产销衔接较好,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139.44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4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22.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总产值145.5亿元,集体工业总产值181.3亿元,三资工业总产值1933.1亿元,私营工业总产值38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5.7%、31.2%和22.2%;轻工业产值1545亿元,重工业产值19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26.7%;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全市工业前50强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37亿元,比上年提高32.5%;农村工业活力增强,实现销售收入1380亿元,利税总额10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0%和22.4%。

(三)营造优良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领域吸收和利用外资

苏州能够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与其优良的发展环境、灵活的招商方式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分不开。今年上半年,苏州引进外资已达78亿美元,引进内资383亿元。到目前为止,苏州累计引进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占全国的1/20,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苏州人更深刻地懂得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充分地认识到环境的本质。因此,苏州营造发展环境,不是孤立地修修路、减减税等外科手术,而是作为一个体系来加以建设。这个体系由七个小环境构成:一是法制环境,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市民法制意识,引导企业合法、诚信经营;通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一切投资创业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公平、公正司法,确保各类企业接受平等的法律服务。二是基础环境,凡是愿意来苏州投资创业者,都由当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搞好“九通一平”,确保投资企业很快投产运行。三是政策环境,将政府的所有政策一律向全社会公开,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搞“内外有别”。比如太仓市璜泾镇对内对外一律实行“办事零收费”制度。四是人文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向企业提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府官员办事效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五是配套环境,政府围绕主导企业的产品链条,下力气培育配套企业,使苏州零部件配套率达80%以上,形成从零碎部件生产到产品组装、运输、销售等一条龙式的产业发展格局。六是服务环境,完善投资咨询公司、生产服务公司、售后服务公司等中介组织,为投资者提供从政策咨询到外汇兑换,从生产环节到售后服务环节等全方位服务。七是居住环境,按照外商的居住习惯,修建与外商国内居室一模一样的住房,让他们感觉就像住在国内一样,当地把它叫住“开发区中的开发区”,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外商。目前,有6000外国人在苏州生活或定居。

2、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建设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苏州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吸收外资、推动经济发展的载体,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其投资“洼地”的作用。至去年底,苏州已建成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130个乡镇也都有自己的工业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2002年,开发区新增合同外资65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67.5%,占全苏州总额的64.9%和74.3%,累计开发面积201.11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0.76亿元,批准进区三资企业4317个。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全区实现财政收入32.6亿元,进出口总额58.52亿美元,其中出口25.57亿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和昆山开发区三个园区的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分别已占全市总量的26.9%、49.6%、47.4%。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苏州利用外资水平逐年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灵活新颖的招商方式。除实行坐地招商外,苏州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时进行的方式招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实行公开招商。把外商请进来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市的基本情况(资源、人口、交通等)、产业政策(含优惠政策)等外商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客观介绍,一切按照既定政策执行,杜绝政策解释和执行的随意性,不隐瞒、不截留,由外商自己作出评价进行选择。二是实行流动招商。组建招商队伍,分赴世界各地进行流动招商。比如昆山市,成立了15支招商引资小分队,常年活跃在各地招商,互通情报,每年底进行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昆山市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居于全市前列,当地有种说法“引进外资看昆山,利用内资数江阴”,使昆山成为经济活、人气旺、三资企业多的地区,财政收入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四)遵循经济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开辟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加快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苏州经济所取得的成就,最根本的是能够发现和发挥自身优势,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苏州各县市经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张家港市主要靠政府推动,经济总量和规模占据苏州第一位;常熟市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文底蕴较厚,地税收入占据苏州第一位,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昆山市通过建设开发区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多,经济比较活、人气较旺,财政收入每年以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太仓市把港口建设作为经济发展重点,潜力较大;吴江市的产业集中度较高,丝绸、电缆等是其拳头产品,每个乡镇都有至少一个自己的主导产业。

1、遵循资本积累和增值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经济总量做大。苏州人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工业化的路子。但工业化是需要许多条件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因此,谁最先找到一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谁就会率先发展起来。首先对自身认识要清楚。苏州地少人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资源相对贫乏,“人到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就成是苏州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急迫问题。但是,苏州也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二是人文优势,三是经济优势。特别是经济优势方面,苏州自古以来就比较繁华,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农业积累还有6个亿(主要表现为村办企业和社办企业等固定资产),这为苏州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对社会认识要清楚。当时面临的大环境,一是商口短缺,几乎是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不愁销路,二是国家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体制机制上有许多空子可钻。因此,苏州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当时信息和交通相对不便的周庄,没能赶上乡镇企业发展的时机,但通过发挥其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完成了资本积累,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目前,周庄一年的旅游收入达30多亿元。

资本原始积累不是目的,只有资本增值,经济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围绕资本增值的两个最起码的条件:政企分开和产权清晰,苏州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二是加快个私经济的发展。这两大措施的落实,使苏州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趋好,群众的富裕程度更高。目前苏州每天新增私家汽车130辆,房价比去年翻一番,达4000元/平方米。

2、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优化市场经济环境,开拓两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市场经济需要“短缺”,只有这样才能更懂得交换,市场才能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一个地区本身拥有多少资源并不重要,关键是看谁的市场体系健全完善,有没有优良的发展软环境。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能更好地开拓国内国外两市场,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资本来说,苏州通过完善市场体系,走“借鸡生蛋、负俩增值”的路子;从人才来说,创造了“星期天工程师”这种新的用人机制;从市场开拓来说,发扬了“四千万”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目前,苏州经济能够做到“两头在外”(原料从外面来,产品到外面去),就是因为具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3、遵循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积极缩小城乡差别,实施全面城市化。经济是基础,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在中国来说,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要保持稳定,必须缩小三大差别: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在这三大差别中,城乡差别是目前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苏州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围绕发展经济、富裕农民这个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一是坚持抓好规划。按照“增创优势、做强实力,科学规划、做大规模,完善功能、做优环境,突出特色、做美形象”的要求,以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为重点,认真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比如,苏州城市规划达2000平方公里,将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上海都市圈的副中心,成为国际性旅游城市。二是创新投资体制。采取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式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以经营资产和经营资源的办法经营城市。三是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改革户口制度,只要在苏州有固定居住地、有固定收入的都可落户苏州;所有新生儿都是苏州城市户口;消灭村的建制,转为社区和居委会;农民宅基地可与城镇等额置换。四是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苏州先后进行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凡是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的乡镇都要被经济实力强、发展质量高的乡镇“兼并”。比如张家港市由原来的26个乡镇,通过几次合并,现在只有8个镇;太仓市由原来的20多个乡镇并到7个镇。这样就大大推进了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这些措施,使苏州市城镇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聚集。

(五)推进行政改革,理顺体制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着眼于建设入世先行区,加大行政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关系,着力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体制环境,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苏州体制改革主要抓了两个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市级机关审批事项进行了第二轮清理,审批总事项又削减了32.8%,建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40个部门的596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促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二是成立国库支付中心,构建起公共财政框架,理顺了财政收支关系。三是改革管理体制,着眼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和部门的关系,加大乡镇的责任和权力,确立乡镇作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弱化部门管理职能,强化部门服务职能,促使部门围绕乡镇转,为推动乡镇经济发展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四是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使各项政策、法规符合WTO基本规则,提高了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注重培育和重组投融资主体。相继成立了苏州港口发展有限公司、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资融资主体,组建了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属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完成了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和区属房管局等事业单位改制任务,使各类投融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强金融业监管,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32.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90.9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8.9%和40.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828.84亿元,现金支出5992.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7.8%。三是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借助资本市场,积极培育上市企业,全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22家,其中8家结束了辅导期,吴江丝绸、永鼎光缆实现了再融资10亿元。

(六)突出发展要务,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证。

1、提高干部执政能力。苏州按照中央“靠得住、有本事”的要求,加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干部的决策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比如在提高干部决策能力方面,要求干部首先必须详细掌握有关决策问题的信息材料,其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材料,再次注重把握因果关系,最后要重视政治形势分析;在提高干部总揽全局的能力方面,主要从“五个一”入手:一是倡导一种精神。如果精神不振、士气不盛,事业必然难成。要根据形势任务和干部状况,需要什么精神就倡导什么精神。二是确立一个奋斗目标。三是提出一套措施,措施要有针对性、要管用。四是配好一套班子,尤其选好“一把手”,使班子成员具备政治头脑、经济头脑、科学头脑,具备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五是制定一套奖惩措施。实行重奖重罚,提倡奖要奖到眼红,罚要罚到心疼,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积极性。

2、努力稳定干部队伍。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绝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则,在届期内尽量不调整干部,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一是教育干部坚持自学,引导干部从兴趣和职业需要出发加强自学,提倡开放性学习,要在消化、深化和转化上下功夫。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出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即“六懂两会五种精神”:懂马列、懂法律、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外语,会开汽车、会电脑,具备认真负责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团结拼搏精神。

4、突出考核重点。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突出了经济这个中心,体现了发展这个要务,指标简明,办法简便,以发展的绩效来检验各项工作和各级干部。主要考核四大指标:用电、用地、财税和投入(招商引资),而且这些指标到相关部门单位一查便知,既达到考核目的,又节省了人力物力,使乡镇和部门从应对考核中解放出来。

5、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鼓励党员干部通过创办民营企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发挥“以一带

十、以十带百”的乘数效应,即一个干部带动10名党员创业致富,一名党员带动100群众创业致富,从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璜泾镇一村支部书记通过建立棉花收购加工公司,三年资产达7000万,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富了周围群众。同时还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带领群众共同开创致富路。

三、对开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思维方式入手,在兼顾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各项工作都要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开县要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更快,胆子要更大,彻底摒弃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没有树立起发展缓慢等于倒退的观念,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思考、来谋划。同时,要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善于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新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善于实行“拿来主义”,敢于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政策,把经济发展作为发展要务中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工业方面,要以发展资源型工业为重点,如煤炭、天然气化工、电力等。农业方面,现阶段如果不搞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农村经济就没有出路,农民不可能靠农业致富。只有跳出农业抓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让农业在市场中自己寻找出路,政府不要干预农民,腾也精力抓好工业。第三产业方面,继续突出劳务经济这个优势,政府加强服务和引导,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旅游资源是开县的优势,要充分挖掘旅游业的潜力,加大旅游投入,打造旅游精品,如海南省投入60亿元巨资打造南山旅游文化区。城镇化方面,抢抓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深入贯彻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把握人口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两大关键,全面落实《中共开县县委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决定》,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骨干产业为支撑,以先进文化为内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一心三极、以极带片、层次分明、互动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民营经济方面,认识虽然到位了,但停留在口头上多,落到实际的少,要进一步细化硬化措施。

(二)从改革完善体制和机制入手,在加大责任的同时下放权力,强化乡镇领导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步伐,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运行机制,理顺乡镇和部门关系,强化部门服务经济服务乡镇的作用,大胆为乡镇松绑,使乡镇真正能够承担起作为一级政府应尽的职责,使乡镇敢闯敢冒,大胆探索各地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发挥领导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主体的作用。同时,要大力精简各种会议,坚持开短会、讲短话,使各级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发展,去抓大事。

(三)从改革完善目标管理办法入手,在全面考核的同时突出考核重点,发挥考核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调整目标考评办法,指标要紧紧围绕发展要务来设置,做到简洁、科学,突出考核重点,少而精、管用,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四)从优化发展(招商)环境入手,在保持政府投入逐步增长的同时,千方百计吸引和利用社会资本和外资

进一步加大力度,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定期发布关于审批、办税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定期公布招商引资政策,真正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使关卡少下来,使门槛降下来,使程序简下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明确“三办”职责,创新招商方式,放宽进入领域,配套招商引资政策,同时政府继续增加引导性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创业,推动开县经济发展。

(五)从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入手,突出“抓人”这个工作重点,提供加快发展的组织保证

在中国,要抓好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采取切实措施,围绕经济发展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突出“人”这个重点,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倡导“党员、干部只有首先致富自己才能致富群众”的观念,积极探索党员、干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形成一个组织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的格局,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上一篇:乡村旅游调查报告下一篇:乡镇个人创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