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素质

2022-05-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村干部素质

村干部法律素质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要实现“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目标,村干部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事业目标的实现。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村干部法律素质的现状,并对造成村干部法律素质偏低的原因进行剖析,最后探索出提升村干部法律素质的路径。

[关键词]村干部;法律素质;现状;提升路径

一、村干部法律素质的现状分析

(一)村干部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

法律知识作为法律素质的最基础部分,它的匮乏直接影响村干部守法、用法和监督法律的实施。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相对匮乏,有的甚至连“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这些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了解。这样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会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而无意识的触犯法律或者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村干部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心理和思想观点的总和,体现了人们对法律现象的认识和评价。村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利意识淡漠。特别是涉及到基本的权利问题上,很多村干部选择淡漠的态度,主观上对自己的拥有的权利没有清醒的认识,总是被动的接受,不会主动地争取;即使认识到自己的拥有的权利或者权利受到损害,碍于情面或者嫌麻烦等心理,客观上放弃维护自己权利的机会。二是依法执政的理念不足。某些村干部在管理日常事务中还存在一定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树立坚定的公仆意识,在价值选择时容易把个人利益高于群众利益,依靠自身拥有的权利,超越职权做事。

(三)村干部的法律信仰相对缺失

法律信仰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笔者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法律仍然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法律信仰程度较低。部分村干部习惯于服从权力,从内心难以接受、认同法律,对法的价值和功能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法制的环境和氛围还不够浓厚,执法队伍的素质相对较低,使得法律在基层的运行得不到老百姓认可,宁愿通过其它途径也不愿意诉诸法律。

(四)村干部用法能力相对不足

村干部运用法律的能力是村干部法律素质的直接体现,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村民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村,民主执政。但是就目前的调查显示,村干部的用法能力和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况,特别是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和为贵”、“讼为凶”观念的影响,多数村干部对诉讼持一种消极态度,“能忍则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根深蒂固。因此在对待诉讼这一问题上持谨慎态度,会权衡利弊,再加上现代诉讼成本的加大、诉讼时间的不确定和基层司法状况的不乐观,使得村干部在遇到纠纷或者权益受侵害时不愿寻求司法救济。

二、村干部法律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法律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法律文化,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传统的法律文化蕴含着许多与现代法治社会不相容的思想和观念。一是封建“官本位”思想。封建官本位思想使本就缺乏主体权利意识的村干部对政府等权力集团表现出较强的依附性和被动服从意识,这使得现代的法治理念要在中国推行需要很长的内化过程。二是家族人情意识。中国农村有着浓厚的家族人情观念,人们习惯这种熟人社会的规则,法律要打破这种根深蒂固的家族人情意识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三是畏法厌讼心理。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和为贵”、“讼为凶”等观念的影响,人们更愿意通过道德和乡规民约等来维护农村的社会秩序,而不愿意通过“打官司”等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二)农村乡土秩序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冲突

传统的农村社会形成了以传统伦理和村规民约为主的乡土秩序。这种乡土秩序与现代的法治理念存在着冲突,主要表现在:首先,乡土道德观念与现代法律观念的冲突。在乡村日常生活中,道德观念自古以来就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甚至把道义放在了首位,法律俨然成了第二位。而现代的法治理念更强调权利和公平,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更愿意通过法律来寻求救济。这一理念显然与乡土秩序中的道德观念存在很大冲突。其次是乡土习惯规则与法律规范的冲突。由于受到乡村环境的熏陶,人们对于习惯规则似乎天生就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习惯自身具有的乡土性、运行程序的非正式性、存续时间的恒久性等特点,难免会与以强调其效力的普遍性、统一性、权威性的法律规范发生冲突。

(三)自身受教育程度对法律素质的制约

由于农村基础文化比较滞后,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导致村干部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多数村干部获取的法律知识较少,内容比较肤浅,而真正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的法学理论学习的村干部很少。另外,而且村干部自身的文化程度影响其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特别是一些晦涩的法学术语,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很难掌握的。因此,较低的文化程度使得村干部难以对现代的、先进的法律理念产生感知和认同,他们需要付出比其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法律的思维和理念。

(四)农村法制建设和法律运行环境相对薄弱

首先是农村法制建设不完善。在整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中,有关农业和农村的立法比较少,特别是一些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问题的立法工作还很不完善。一些事关农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如对农业的投入、农民工就业、农业科技等)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农村有很多复杂问题仍要运用乡土伦理规范来调整,随意性很强。其次是基层法律运行环境较差。法律运行乃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然而农村的法律运行状况却令人堪忧。在一些社会文化落后、法治环境较差的地方,有的执法、司法人员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局限,未能依法正确有效地行使权力,常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法律在农村社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得村干部对法律的认识存在偏差,影响了其对法律的感知和认同,从而难以形成和谐的法治氛围。

三、提升村干部法律素质的路径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提升村干部法律素质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素质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根本上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由经济基础决定。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村干部生活水平上去了,各项文化、教育等条件也将随之提高,这样村干部的法律素质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件精神,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另外还可以利用各地区的资源、地理优势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多渠道、多途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二)转变法治观念是提升村干部法律素质思想动力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转变村干部的法治观念是提高村干部法律素质的关键。首先要弱化农村的宗族人情观念,树立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传统农村社会浓厚的家族人情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法治理念存在着天然的抵触,要想从根源上转变村干部的法治理念,就应当弱化他们的宗族人情观念,树立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其次要培养村干部的权利意识,树立人权理念。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条款,预示着我们的制度设计以实现人权、保障人权作为基本特征和根本原则,代表了法治的进步。再次是摒弃权力至上的观念,树立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受我国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于权力部门有着本能的依附。当遇到重大纠纷或权利受到侵害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法律而是找政府,这其中透露出权力至上观念在农村的渗透。因此而要想建立一个法治社会必须摒弃权力至上的理念,树立法律至上的信仰。

(三)优化村干部的文化结构是提升法律素质的文化基础

村干部的文化水平偏低是影响我国村干部法律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优化村干部的文化水平结构将成为提高其法律素质的基础。结合我国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改善村干部的文化水平结构无非有两个途径:一是对现任村干部进行再教育,二是提高新任村干部文化水平要求。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可行的途径:一是推行村干部远程教育计划。在不影响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可以采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加强村干部的文化教育,提高其法律素质。二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任职。目前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计划在全国开始推行,他们深入基层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他们把先进的文化知识、技术和管理方法、法律知识等带入农村,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四)完善立法和法律运行环境是提升村干部法律素质的法制保障

首先,完善农村相关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法律只要不以民情为基础,就总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立法原则上要贴近农村实际,尊重农村传统的风俗和习惯。对于合理的风俗习惯等,在法律法规中给予固定、肯定和支持;对不合理的,坚决予以摒弃。对于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立法。立法的“与时俱进”既避免了法律制度上的空白和尴尬又能更好地定纷止争。

其次,改善基层法律运行环境,做到执法必严。好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地运行才能充分实现立法的目的和初衷,因此良好的法律运行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改善目前基层法律运行环境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基层执法、司法队伍建设。要定期对执法人员、司法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努力建立一支公正严明、运行高效、素质高的基层法律队伍。另一方面要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法律的权威。执法、司法人员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形象,因此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行使执法司法权,坚决打击以情代法、以权乱法、执法不严、徇私枉法、执法不公等失范行为,坚决树立法律的权威。

[参考文献]

[1]赵聚军.当代农民利益表达形式的转型[J].二十一世纪,2005(10).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张永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律素质培养研究[D].上海:中国石油大学,2008.

[作者简介]梁晓宁(1986—),女,河北元氏人,河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教育。

作者:梁晓宁 王卫国

第2篇:提升村干部素质培训市场需求分析

[摘 要]村干部素质的提升首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培训市场的需求和要求,根据需要组织和开展培训,做到有目的性、针对性,确保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村干部素质提升的实用性、实效性。因此,村干部素质提升的主办方(通常是当地党校、高校、组织及人社部门等单位)要用市场的思维加强调研,深入了解和掌握情况,加强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在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订村干部素质提升的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全面、科学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村干部;素质提升;市场需求;培训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111

当前,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发展经济能力不强、化解社会矛盾不力等问题,其整体素质和能力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1]根本原因在于村干部素质提升的主办方与广大农村基层之间的供求不一致,培训主办方还未完全深入地分析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需求与要求是什么。

1 河源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的需求与要求分析

(1)对培训必要性的认识。在问及“您认为是否需要开展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时,受访者中认为急需的占27%,认为一般需要的占34%,认为无所谓的占37%,认为不需要的占2%。

在问及“您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对村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是否有帮助?”时,认为很有帮助的占19%,认为有帮助的占35%,认为一般的占37%,认为没有帮助的占9%。

(2)对培训困难因素的认识。在问及“您参加村干部素质提升是否存在困难?”时,几乎全部受访者的回答都是存在困难,同时认为存在的困难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在问及“您参加村干部素质提升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时,认为是时间问题的占24%,认为是精力问题的占21%,认为是金钱问题的占19%,认为是个人思想认识和积极性问题的占36%。主要因素依序是多头工学矛盾、重复抽调学习难以应付、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培训方式单一、领导重视不够。

(3)对培训现状的评价。调查发现,对当地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总体评价很满意的占17%,满意的占24%,认为一般的占36%,认为不满意的占10%,认为不了解的占13%。

受访者对村干部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认为很满意的占15%,满意的占30%,认为一般的占41%,认为不满意的占14%。

村干部素质提升的学习考核管理方面,认为很严格的占8%,认为严格的占25%,认为一般的占37%,认为不严格的占23%,认为没有考核的占7%。

(4)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在问及“您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如何?”时,认为针对性很强的占8%,认为强的占26%,认为一般的占59%,认为差的占7%。

在问及“您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如何?”时,认为实效性很强的占7%,认为强的占22%,认为一般的占63%,认为差的占8%。

受访者认为目前最希望培训的内容依序是工作实务技能、村务管理技巧、经济管理、组织建设方法、政策法规知识、热点问题透析、基本市情、当地文化与农村教育、政治素养、农业科技等。

(5)对培训方式的要求。在问及“您在工作时间之外获取知识、技能的主要方式是?”时,选择读书、读报的占24%,选择听广播、看电视的占38%,选择听讲座的占6%,选择上网的占14%,选择学习文件的占9%,其他方式的占9%。

调查发现,村干部认为素质提升培训应该采取的主要方式依序是专题讲座、单位集中学习、脱产学习、学位学历教育、网络在线学习和自学。

在问及“您最感兴趣的学习培训载体是?”时,排在前两位的是体验式教学、讲座辅导,其次是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和网上在线学习。

(6)对培训学风管理的要求。受调查者认为当前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学风很好的占6%,认为较好的占17%,认为一般的占33%,认为较差的占36%,认为不了解的占8%。

(7)对培训工作的建议。在问及“您认为提高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质量,着重应解决哪些问题?”时,排在前三位的是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严格教学质量考核评估,此外就是加强教学管理、加强需求调研、严格学员考核制度、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

受访者认为加强和改进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排在前三位的是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其次是保证经费投入、严格考核评估、领导重视、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

在问及“您认为脱产学习多长时间比較合适?”时,认为3天以内的占25%,认为3至7天的占21%,认为15天的占10%,认为1个月的占33%,认为2个月的占11%。

(8)对培训师资的要求。在问及“您认为本地主体班次外请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本地教师比?”时,认为高的占54%,认为较高的占20%,认为差不多的占24%,认为低的占2%。

受访者对素质提升培训教师授课的主要要求依序是有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数据翔实和案例新鮮、深入浅出信息量大、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理论新颖。

受访者认为提高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到建立兼职师资库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外请高水平的专家教授、推行党政领导干部到培训班讲课制度、加大现有专职教师教育培训力度、加强教学评估和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奖惩和激励约束机制。

2 河源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及实际情况分析来看,河源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不足。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7%的受访者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非常必要和急需,也只有19%的受访者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很有帮助,充分表明大家对自觉参加素质提升培训的认识的欠缺和不足,对参加培训的主观意识不强。

(2)困难不少。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村干部参加素质提升培训困难重重,这些困难有思想认识方面的,也有时间、精力和金钱方面的,还有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的。这些主客观的因素综合在一起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开展。

(3)开展不力。调查显示,当前河源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无论是总体满意度还是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不高,满意度均不超过50%;考核管理方面也认为不够严格,同时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在机制体制建设、管理考核、学风管理、教学执行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4)内容不佳。受访者认为河源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内容不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培训的内容和提升的能力培训没有开展;二是认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三是认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不强。

(5)方式不新。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方式不新主要表现在主要依赖传统学习培训媒介上,报纸、电视等方式依然是村干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新式媒介如微信微博、移动终端学习平台等应用推广不够普及。此外,培训内容、培训媒介的自主选择上缺乏灵活性,培训载体和培训教学方法也不能较好地满足村干部的需求与要求。

(6)管理不严。管理不严被认为是导致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学风不好的主要和根本原因,受访者普遍认为当前的培训管理不严,但矛盾的是受访者知道管理不严培训就达不到目的和预期效果,但内心却希望自己参加的培训管理不要太严格。

(7)师资不强。受访者认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中本地师资一般只重视政策、制度、文件等的解读和讲解,教师授课无论在理论深度、实践经验还是视野、视角上都达不到学员的预期要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本地师资力量不强,外地培训师资难请,就是请了成本也高,因此,师资问题是制约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瓶颈。

(8)质量不高。上述诸多问题和不足共同导致了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受访者同时认为质量不高是综合教学、管理、服务、政策、制度、考核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调查同时显示,地方高校和党校组织开展的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质量评价优于行业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

3 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优化对策分析

科學分析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深入挖掘和分析问题的原因,这是优化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质量和提升培训效果的必由之路。根据调查数据和河源实际,做好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市场优化工作应采取以下科学举措。

(1)提高各方认识。做好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首先要提高各方认识和形成共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组织开展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村干部要转变思想认识,全面、科学认识素质提升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树立积极参加培训的理念。

(2)剖析市场需求。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组织方、主办方要加强开展调研,通过深入实际尤其是深入农村基层调查和了解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难题、村干部的期望与要求、培训发展的趋势等问题,全面掌握情况,为有效开展培训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健全机制体制。当前,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要着手解决机制体制建设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强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宏观统筹和微观指导;二是要加大对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后盾保障;三是要强化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科学纳入各级部门工作考核和村干部个人考核中。

(4)夯实工作开展。重视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开展要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以提高村干部素质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要通过制订详细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明确各级部门的培训任务、确定素质提升培训的层次和培训类型等夯实培训工作,切实推动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有章可循、有人落实、有案可查。

(5)创新内容方式。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培训内容模块,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培训内容体系是促进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开展的核心;而创新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的方式、模式,使培训有趣、有益,活跃培训课堂,提高学员参与培训积极性和学习的专注度,这是促进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

(6)强化师资建设。强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开展的关键,要加大本地培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提升本地培训师资的培训水平;要引进和整合培训资源,把外地优质培训师资资源引进当地开展培训,同时本地培训教师在外地师資资源利用和经验学习中融会贯通和转化,做到不断自我提升。

(7)科学规范管理。规范管理要结合实情创新符合村干部需求和要求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整合各部门、单位的力量开展综合管理和明确管理职责,确保管理到位;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推动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进程;要引进最新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促进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周宗平.强化村干部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J].清江论坛,2011(4).

[2]王彩芳.农村社会管理视角下的村干部队伍培养[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

作者:廖远兵

第3篇:创新干部教育培训 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和使命所在。近年来,南京市工商局从创新干部培训教育人手,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对于推动工商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行政管理创新目标要求政府公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大部制改革,面对后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开始复苏的新形势,迫切要求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新时期的工商工作要求工商干部是多面手,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具有现代行政管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综合监管能力等多方面技能的综合型人才,确保履职尽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这是新时期赋予的一项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

(二)全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目标的应有之义。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大力加强“四化建设”、不断更新“四个理念”、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全面实现“四高目标”的要求,特别强调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事关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能否得到贯彻落实。特别基层工商干部处在执法一线,直接与企业和工商户接触,其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工商事业的发展,而且关乎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随着形势发展和经济一体化,以及大部制改革推进,工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部分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只有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三)干部队伍现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较高的综合素质目标要求有较大的反差。目前全系统工商干部队伍总体是稳定的,主流是好的,然而现实情况中,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与工商工作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和工商事业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出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对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全系统现有1600余名在岗干部中,部队转业干部多,学历层次高的少,干部年龄偏大。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缺乏经济、英语、金融、财会、电子商务及现代管理专业人才。加上现有干部中传统经验型的多、现代知识型的少;单一型的多、复合型的少,造成干部思想老化现象严重,知识更新难度大,缺少创新意识,工作的灵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存在明显不足。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干部队伍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四)现行体制机制不适应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目标需要。目前虽然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履行职责不够到位、教育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以及干部培训内生动力不足,缺乏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在干部教育培训中,针对性不够强,培训方式还比较单一,干部培训的方式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实践锻炼少、案例分析少、调查研究少,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缺乏应用性、科学性、灵活性。教学质量缺少评估,加之培训效果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忽视培训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效果。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培训体制,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强化干部培训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促进培训规模与质量和效益的统一,逐步探索建立起与科学发展相适应、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以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二、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培训目标根据经济发展和综合素养要求,既着眼于当前,又着眼于未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必须建立长远的规划,做出短期的安排,并纳入目标管理进行考核。过去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教育培训中考虑当前需求的多,考虑未来发展少,仅满足于本职岗位现实要求,跟不上新情况、新问题的发展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近年来,有些干部对培训产生了抵触厌烦情绪,普遍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一些年龄大、文化低、基础差的同志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畏难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创新教育培训理念,制定教育培训长远规划。首先树立“工商要发展,教育需先行”的理念,既注重干部培训当前需求,又把握培训发展趋势。其次,认真研究,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明确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开展干部基础知识培训为落点,以强化工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坚强、思想上坚定、理论上成熟、纪律上严明、作风上正派的高素质、专业化工商干部队伍。第三,对年度培训工作做出相应安排,量化细化,使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实施。避免了盲目性,逐步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格局。

(二)教育培训大纲从部门制定与多方沟通相结合转变,既向上征求领导意见,又向下征求培训对象意见。过去干部教育培训大纲主要是由部门制定,强调集中学习和组织调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导致干部学习缺乏自主性和选择权,不能满足干部对知识全方位、开放式需求。为此,我们创新培训方式,坚持开门办学,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封闭型管理向开放型管理的转变。培训中,坚持按需选学、按需施教,结合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班次,确定教培对象、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办各类工商干部岗位业务培训班,并积极选送干部参加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举办的岗位、业务知识培训,及时研究解决当前工作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培训针对性、实用性,调动了全系统干部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确保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教育培训內容从过去注重业务重点,向既注重业务重点,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干部的学习权力,关注千部的学习需求,不断扩大干部的自主选择权。增强了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找准定位突出需求,科学设置课程。针对职能调整的新形势、监管体制的新变化,将教育培训工作重点从以前的重在学历培训、岗位知识培训向综合能力培训转变,紧密联系全市经济发展和工商管理发展的实际。设置了一些能提高干部技能的课程,使培训过程体现了形式多、特点明、内容实、专题新的特点,着力提高对一些突发性、综合性强的工作任务综合能力,优化工商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适应建设高素质、复合型干部队伍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拓宽思路,提高

学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采取专题辅导、课件教学、菜单式教学等形式进行集中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创新了教育培训形式。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还组织学员开展了集中调研、主题班会、辩论、参观开发区、与先进模范交流座谈等教育培训活动,探索运用学分制、学时制、弹性学习、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鼓励干部开展在职学习,并与南京审计学院合作建立干部培训基地。加快培养工商专家型、专门型人才和专业能手,提升了综合素质。

(四)教育培训方式从注重知识掌握,向注重知识运用转变。一方面注重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培养,采取现场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增强培训的效果和吸引力,进一步培养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鼓励干部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矛盾进行积极思考和调查研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开拓干部的创新思路,突出实践应用改变机关干部业务单一、基层干部只会唱“独角戏”的现象。近年来,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活动,开展十大案件评审活动,对查办案件进行评议,组织干部分析、研究边缘、疑难、复杂案件以及一些涉及新领域的典型案例,着力提高干部的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干部的创新活力;在全系统开展岗位轮岗、挂职锻炼实践,大力培训复合型人才。对新近考录的大学生,采取先集中培训,然后再放到基层锻炼,指定专人传帮带,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全系统开展读书、征文、演讲等活动,组织全系统工商干部到部队进行封闭式强化军训,举行军训成果汇演,锻炼了大家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五)教育培训考核,由形式认定向实质认定转变。一方面制定干部在岗学习培训考核办法和奖惩规定,进一步探索建立可量化的考核指标,结合实际制定考试考核办法,完善修订和重申相关等规定,建立和完善规范科学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将岗位实践锻炼、开展调研活动、工商业务竞赛及学习成果转化开展等纳入考核范畴,计人培训学习积分,把干部年度积分完成情况与年度考评挂钩,对每年的学习绩效进行积分考评,建立干部学习教育绩效档案。并将学习情况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和奖励的重要依据,激发培训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促进干部终身学习、自觉学习、提升综合素质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

三、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勤于学习与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抓综合素质提高促使培训参与内生力明显增强。首先,提高认识,变组织要我学为自己主动学,不断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广大工商干部自觉认识到只有在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综合素质,才能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提高理论知识与专业水平,更需提高分析、研究工作中难点热点问题,从而对工商工作的理论认识更加深化,对做好工商工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其次,正确引导工商干部将学习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得大家明确要学什么?学了做什么?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广泛开展全员岗位练兵和能手竞赛活动,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活动。通过培训,丰富了干部的理论知识,更新了干部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干部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特别是通过应急事件处理的模拟,使学员学会正确处理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促进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抓综合素质提高促使教育培训投入与产出效益明显提升。坚持把教育培训的质量与效益摆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加强培训规划,精心安排,严格培训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投入的培训资源要素发挥最大作用。同时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善培训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员管理,锻炼和培养了学员的全局观念和团结协作意识,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工商千部队伍。

(三)抓综合素质提高促使教育培训考核得到量化。按照“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的方针,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首先,采取“学习积分制”。将学分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未达到规定学分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30%以上的干部年度学分未达到必修分值的单位,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其次。采取上级考评与本级组织考试相结合,全面考评与不定期抽查考评相结合等形式,把机关科室和基层所的教育培训列入创优评先考核体系,把学习与 “创先争优”有效结合起来。倡导和鼓励干部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抓综合素质提高促使教育培训绩效明显提升。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测试的评估内容、测试程序及奖惩措施,严格考试测评、日常考核、年终考核,并将培训阶段学习过程,转化为能力,与绩效考核挂钩,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绩效制度的科学性、实效性。对下基层调研、完成重大任务、重要学习成果等情况进行认真登记,作为考评和奖励的基本依据。与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相结合,与干部的职级晋升挂钩,推行岗位淘汰制,对优秀干部提前晋职,对年度考评靠后、工作打不开局面和发生重大问题负有领导责任的,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有效地激发了干部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在动力。

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是各级工商部门的一项重要责任

(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着眼于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抓出成效。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形式、新方法,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切实把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确立为全面能力培养,特别是要紧紧围绕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对教育培训进行改革创新。

(二)干部教育培训要看眼于工商事业可持续发展,谋划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需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立足当前、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来抓,以研究解决队伍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重点,制订长期、中期、短期的教育培训目标,以培养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为重点,搞好针对性培训。同时注意借助地方教育资源,采取与地方高校联合办学的形式,搞好在职学习,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三)将“学以致用”列入综合素质提高成效的首要标准。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实践、深人群众调查研究。进一步拓宽视野,围绕工商事业和队伍建设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工作特点,按时组织开展学习方法和工作经验的交流活动,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使其多方面、多层次的得到锻炼,促进学以增智,学以致用,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实践锻炼,搞好传帮带。并注意搞好跟踪指导,随时掌握情况,帮助总结经验教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尽可能地进行岗位轮换、交叉任职和挂职锻炼,增加领导干部的岗位经历,促进素质合成,造就全面发展的工商管理人才。

(四)将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列入干部个人年度工作考核和选拔使用的重要指标。一方面,按照“科学、规范、严格、实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干部培训学时学分考核管理的新机制,与干部培训项目管理方式对接,规范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证书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落实和教学评价机制,严格考核评估,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的考核激励机制。抓紧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引导、激励、督促干部自觉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重点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考评,考评结果与相关的单位、个人的评优、评先、晋升等挂勾,健全和完善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在考评过程中,既要重视定性评价,又要重视定量考核,不仅重视年末考核结果,还要重视平时的工作情况和实际效果,形成较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估考核标准,有效调动广大工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责任编辑 王琳

作者:马和欣 丁卫泽 方 宁

第4篇: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红寺堡区四项措施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红寺堡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培训思路,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多措施开展村干部教育培训,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

一、参加学历教育,提升学历层次。积极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参加学历教育。47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班,学历教育费用由区财政负担。学历教育内容以贴近农民生活、农业科技、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必备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面授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村干部的知识层次。

二、集中学习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村干部的培训纳入干部的总体培训计划,今年已办班三期,培训村书记、主任420人次。将村级民主管理、民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作为培训内容。授课过程中采用大量案例来解说,教授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三、远程教育培训,提升实用技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为各村建立了“村级党建信息网”、开通红寺堡党课教育平台、党建手机报,采取“菜单式”传授。由基层村组织按需点单,区委组织部电教中心按单设计相应栏目,搜集相应内容,通过党课教育平台及时传授到基层,

使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及时学习和掌握急需的知识。两年来,按村组织和干部群众的要求,制作播放专题节目28期,重点播放了相关惠农政策法规、种养适用技术、本区致富典型等,发送农村实用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气候异常变化等手机短信36条。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选树“产业型”村支部书记,增强了村级发展能力和村党支部的战斗力。

四、外出参观学习,提升眼界思路。两年来,先后组织村党组织书记、主任300人次分赴新疆、山东、银川、永宁、青铜峡、中卫等地参观学习考察。参观考察费用采取区政府补助一点、组织部筹集一点,农业部门支持一点,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外出考察费用的负担。采取授课培训、座谈交流、实地观摩相结合,学习借鉴外地先进村好的经验和做法,寻找差距,比较优势,开拓了视野,理清了工作思路。(红寺堡区委组织部张新宁)

第5篇:村干部素质问题分析

——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

【摘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因素的制约,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要彻底改变其落后的现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选拔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村干部队伍。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的素质还存在一定问题,阻碍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素质的要求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是贯彻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的桥梁和中介,是西部民族和地方工作的先锋模范和领路人,是建设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主心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有关农村基层干部的要求,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理论指导。缺乏理论素养,就会迷失方向,是非不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是党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政策、民族政策等的具体贯彻者、执行者,因此必须熟悉党的农村政策、民族政策,严格按政策办事。

较强的群众观念。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党支等组织在协调各种关系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这样,村干部在决定重大问题时首先要想到群众,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工作中遇到阻力或困难时,特别是在处理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重点、难点问题时要同群众商量,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群策群力,把事情办好。

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基层民主的不断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要求村民自治,要求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就不知道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知道怎样搞好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村干部不依法办事,农村各项工作就不能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做好工作的真本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正在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村干部必须懂政策、懂市场、懂科技、懂管理、懂法制,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良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工作要有成效,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一要实事求是。立足于落后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真正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如修路架桥、通水通电等问题,不能头脑发热而去赶超发达地区。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涉及本村的重大问题,都必须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三要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不能顾此失彼。

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还要抓好政治文明建设,使农村经济、政治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四是工作要有主次之分,学会“弹钢琴”,既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同时要突出重点。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素质存在的问题

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村干部事业心、责任心较强,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为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村干部素质的要求,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村干部的素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理论素养不高、政策水平偏低。一些村干部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不注意学习领会,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致使党的一些农村政策得不到落实;有的村干部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时,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村干部基于自身利益和家支利益的考虑,执行政策时出现了偏差和走样。

群众观念不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工作环境较差、补助偏低,部分村干部只顾个人得失,不为群众谋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的法制观念也得到了逐步提高,但也有不少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懂法律法规、不依法办事,甚至自觉不自觉地违法犯法。

工作本领不硬。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现在仍有一些村干部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组织群众发展经济时缺乏思路、缺少办法,难以担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工作作风飘浮、工作方法简单。部分村干部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缺少正常的民主气氛;有的干部工作中短期行为严重,搞形式主义,干面子活,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靠骂和罚开展工作,人为地制造了一些非稳定因素,致使干群关系紧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因素的制约。第一,社会经济相对落后,村干部存在后顾之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差,村干部待遇低,绝大部分地区村干部没有工资,只有补助,每月的补助标准为200元左右,但就是这么低的补助有时还有拖欠的现象。西部地区还未普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村干部存在后顾之忧,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第二,文化落后,信息闭塞,村干部的素质难以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相对落后,绝大多数村干部是小学、初中文凭,有高中文凭的很少,几乎没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由于文化水平低,绝大多数村干部没有专业知识,特别是没有涉农的专业知识,平时主要靠经验办事,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目标的实现。

与发达地区相比较,缺少“敢闯、敢冒、敢试”的勇气,不敢涉足新领域,发展新产业,缺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本领和驾驭市场、把握机遇的眼光和能力。第三,家族等非正式组织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家支等非正式组织的势力影响很大,而家支主要靠传统习俗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新农村建设可能冲击家支的利益,先进的思想可能与传统习俗相背。村干部一般也是家支的成员,要受到家支势力的影响,要受到传统习俗的制约。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家支利益相冲突时,有的村干部囿于家支利益,放弃了原则,动摇了信念,执行政策走了样。

乡镇党委、政府在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第一,对村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有的对村干部缺乏正确的态度,认为村干部水平低,是干具体工作的,不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有的在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和规划,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抓一阵、松一阵等问题比较普遍。第二,对村干部的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绝大多数的乡镇党委、政府在推荐、考察和选拔村干部时没有可操作的具体标准,随意性大。对村干部布置任务多,检查落实少,指导帮助多,有力监督少;村“两委”内部及相互之间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制度,难以实施监督。在激励方面,多体现为精神激励,表彰形式过于简单,开个会吃顿饭或广播一次了事,很难真正起到激励作用。村干部自身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年龄偏大,思想观念保守。绝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在开展工作时虽有丰富的经验,但和年轻人相比较,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思想观念陈旧,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守摊不创业,对村情、对市场缺乏研究,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习惯于传统的农业耕作,不能发挥本村的地理、交通、资源优势。第二,不学习,政策水平低、业务能力差。部分村干部认为自己是干具体工作的,学不学理论关系不大,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理论素养。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了解不够、掌握不细,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以个人的好恶,凭借老经验、老办法处理问题和执行政策,往往造成了偏差和走样。由于不加强学习,这些村干部不懂农村实用技术,不懂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市场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依法治村的能力低,面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不从心。第三,“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和发达地区相比较,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地域优势、地理优势和人才优势等,招商引资很困难,申请项目很困难,部分村干部认为“先天不足”,从而悲观失望,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对如何摆脱困境缺少理性的思考。第四,私心重、公心差,服务意识不强。大部分村干部的补助低,工作条件艰苦,政治上没有多大前途,当上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就到头了。因此,部分村干部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为村民服务的意识不强,看见矛盾装“瞎子”,听到意见装“聋子”,遇到麻烦绕“圈子”,甚至以权谋私、偏亲向友。第五,自律意识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部分村干部自我约束能力差,理想、宗旨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甚至耍威风,搞特权,贪图享受,腐化堕落。

综上所述,只有立足于新农村建设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的素质要求,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干部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寻求问题存在的原因,才能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第6篇: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吴建平

村级组织是我国行政组织中最基层的组织,它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承担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千家万户的职责。村干部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以培训为抓手,着力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着眼全局抓领导。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新化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将高质量培训村干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富民强县的引擎工程来抓,县、乡、村三级均成立了村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村干部培训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统筹全局、科学整合,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特别在村干部培训经费保障上,一方面将村干部培训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范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全面整合财政、党费、扶贫培训、移民培训、劳动就业培训、农技培训等各方面的经费,归拢到组织部门集中使用。

结合需求抓分类。结合工作实际推出“菜单式”培训模式。除了列入培训的必修教材,参训的村干部还可以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在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工作方法、新农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自由选择。这种方式,发挥了参训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参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促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明确职责抓督查。采取“三级培训、各负其责”的做法,从不同层面进行规划和指导:由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和县委党校集中培训村支书和村主任;乡镇党校和农科教中心集中培训村级两委主职以上的其他成员和后备干部;村级培训网点以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定期组织村组干部开展集中培训。

贴近实际抓创新。在培训方式上,围绕“活”字下功夫,除分层负责集中培训、部门包干对口培训外,积极探索依托基地实践培训、远程教育灵活培训、学历教育长期培训等方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三年来,全县创建了9个市级、97个县级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基地,通过面对面传授、手把手培训,培养了一大批致富典型;充分发挥村级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优势,在红星网新化分站上开辟致富信息、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等专栏,以专家讲座、视频互动、在线答疑等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102名村干部获得大专学历、632名正在电大就读。

典型引路抓示范。县委特别注重挖掘本土先进人物、先进基层组织的典型事迹,将其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创先争优活动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村干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五年来,我们编辑了60多万字的本土培训教材,先后推出了扎根天门乡金马村18年的 “一支书”刘成虎等身边的模范人物,总结了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桑梓镇洪潮村、全省 “五个好先进党支部”——曹家镇娘家村支部、全省小康示范村——温塘镇祥星村、全市民企联村活动示范单位——曹家镇水竹村、全县第一个亿元村——琅塘镇印双村等先进村级组织的发展模式。(作者系新化县委书记)

第7篇:青年干部提升素质

注重提高青年干部的素质

1 04年以来 存在问题,状态,思想动态,工作积极性

2 成因

又快又好发展,对国税事业的发展

阻碍,瓶颈

3 解决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

4如何看待

5措施方法

近几年来,国家通过公开招聘和考试选调,使一大批青

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青年干部的上任为干部队伍增添 了新的活力,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较大 的贡献。同时也应该看到,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和日益繁 重的新任务,一些青年干部的自身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还不 完全适应客观需要。如何提高青年干部的自身素质,如何把 青年干部培养好、选拔好、任用好,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 远利益的带有根本性质的战略问题,更是关系到我们的现代 化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这既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 课题,也是青年干部迫切需要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青年干部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部分,而 青年干部又是整个青年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历史赋予的 伟大使命必将落在一代又一代青年身上,所以,青年干部要 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才能不负历史重托、担当起历史重任。 青年干部要有先进的政治思想和法律意识,又有高尚的道德 修养和精神风貌,有与时俱进又继承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和 创新精神,又有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在的青年干部大多数的政治素质是好的,这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素质比较高。新进到干部系列的青年一般都

有较高的学历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

(二)关心政治。他们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时刻关

注党的重大改革措施和发展动向,收听收看中央新闻、阅读 党报党刊,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趋势,有勇于 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

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 度一致,对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四)执_______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品德。他们牢记党的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立足岗位,乐于 奉献。

二、青年干部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

青年干部有朝气,工作热情高,思维比较敏捷,在各自岗

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青年干部的政治素质也 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而且有的问题带有一定的 倾向性和潜在的危害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青年干部政 治素质的客观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反映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底较浅。我们曾对青年干部培

训班的理论测试做过调查,对“什么是实践?”“什么是社会 主义的根本任务?”“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等这样最基本概 念和知识,竟没有一人完全答对,其中最高分为68分,最低 分为34分,及格率为52%。这表明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缺 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教育,多数人处于一知半解的状 态,模糊概念、模糊观念较严重,这样势必会影响党的各项路 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和执行。

(二)律己观念差。有些青年干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看 不到自身的不足和弱点,经不起考验,做了权钱的俘虏,重利 轻义,出现了“理想理想有礼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糊 涂观念,并以“天生我才必有用”和“利己观念”来评判和处 理问题。

(三)时效观念差。有些青年干部认为,我们的干部政策 历来是论资排辈,不到一定年限不提拔,过了一定年龄不重 用,因此,他们在应付、等、靠的心态下工作被动,只求过得 去,不求过得硬。一旦有了权,不为那誓言。

(四)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为了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素

质和业务素质,我们定期对青年干部进行培训。有的青年干 部不能正确处理培养与使用的关系,一旦列入重点培养对 象,参加培训,工作起来胆子更小了,锐气减了;有的青年干 部几年没被提拔,消极情绪,工作懈怠,得过且过。

(五)缺乏适应艰苦的环境或在基层工作的能力。部分 青年干部下基层时满腔热情,踌躇满志,干一段时间后变成 满口怨气,牢骚满腹,到后来竟满身悔气,意志消沉,经不起 大风大浪的吹打。

青年干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原因很多,有身体心里素

质方面的,也有思维能力素质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由 于放松了对青年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政治素质的培养。对此,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提高 领导干部执政本领,紧紧围绕高举中国(下转第13页)

•8•

峰平谷”的作用,在运量总量上升的情况下,客流涨落平缓, 同时,铁路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充分发挥了价格杠杆 的作用。

(二)由于旅客和货主对铁路客货运输有不同层次的需

求,所以也应有不同的运价形式和运价水平与之适应。在客

运方面,铁路运输企业为适应旅客出行的高层次需求,推出 了快速列车、特快列车及动车组列车等优质列车,按照价值 规律,为了补偿成本,也为了鼓励提高服务质量,应该实行优 质优价。

(三)可以变全国性的统一运价为分区定价的区域定价,

以合理解决不同地区的成本补偿。各铁路局可围绕基本运 价按不同的运输成本(如不同的车型) ,根据当时当地的运输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决定一定时期内不同的客货运输价 格,各铁路局自负盈亏。这样一种区域运价不但能促进东南 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运输的发展,还能有效增加运输收入, 平衡运输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实现客货运市场结构的自我调 整。

(四)可以实行优惠折扣运价。2002 年底,德铁推出了

新的票价系统,但由于部分票价偏高,导致旅客流失。为了 更好地吸引客流,德铁推出了票价优惠政策,一是提前购票 的优惠。提前一周买非高峰期的往返票,可优惠50% ,提前 三天买往返票、固定车次,可优惠25%。二是乘坐次数的优 惠。旅客乘坐德铁列车次数累计到一定数量时会获得优惠 卡,在任何地方买票可以打折,并且可在国内40多个城市免 费乘坐当地的公共交通。

为了吸引和留住较大批量的客源,我们也可以实行折扣 优惠运价。如对团体旅客可按其购票人数规定一定的折扣 比例,购票越多,折扣比例越大;对家庭旅游票、日票、周票、 月票和年票等提供各种优惠;对购买往返票、回程票和定期 票的旅客也可以优惠等。运价是运输市场上重要的经济杠 杆,也是铁路强化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相信随着铁路运价 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一定会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在市场上 的应变力和竞争力,而通过公平、有序的竞争也会使整个客 货运市场结构更趋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博,李双. 铁路与航空客运产品价格关系研究〔J〕. 徐州 工程学院学报, 2006, (03).

〔2〕王进帅,王海. 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及其应用〔J 〕. 财经界 (下刊) , 2007, (06).

〔3〕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铁道具有巨大的运输市场需求 〔J〕. 铁道经济研究, 2006, (1) .

(上接第8页)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新胜利,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迅 速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青年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提高青年干部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素质最有效的途径有三点:一是学 习,二是教育,三是实践。

(一)人的主体素质虽然与生理的遗传有关,但是这种先

天性的生理差异并不大。人的主体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讲

取决于后天的学习。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特别是在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全党面临着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候,更强调加 强理论武装、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的至关重要性。理论素养 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为了保证青年干部有坚定的政治立 场、严明的政治纪律、鲜明的政治观点、敏锐的政治鉴别力, 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 性和创造性。青年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从关系党和 国家全局的高度,从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 高度,从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紧密结合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到全 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做学习的表 率,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提高青年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除靠其自身的理论 学习外,还需要对其强化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提高青年干 部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工程,要把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 度提高干部素质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把党的理论 创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充实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布局,加大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力度。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 政能力,全面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 训练,尤其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点是:

1、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打牢青年 干部健康成长的思想基础。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政 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青年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 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做到廉洁自律,成为实 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 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 进者。

3、加强艰苦奋斗教育。现在的青年干部大多是80后 的独生子女,成长过程可谓一帆风顺,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 教育,有助于磨练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在艰苦环境 里茁壮成长。

(三)实践锻炼是提高青年干部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离 开社会实践,任何知识和才能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的 放矢。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推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 验,才能不断地增长才干,不断地提高素质。对于广大青年 干部来说,加强锻炼尤为重要。因此,广大青年干部要积极

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到基层第一线去, 到复杂环境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党和群众最需 要的地方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干事 业上。要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重从群众生动活泼的 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难题的思路、办法和对策。 只有这样,青年干部才能不断地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 质、提高自己,在应对急难险重中经受住考验,在克服困难、 解决问题中锻炼成长,在勇于创新中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本 领。__

第8篇:党员干部基本素质

关于基层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研究

董世海 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摘要 基层党员干部是我们党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和中坚。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党性修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在新世纪新阶段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素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党员干部能否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为老百姓谋福利,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和谐关系的建立。因此,探讨基层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意义深远。

关键词

党员干部

基本素质

前言

基层党员是党整个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靠广大基层党员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靠广大基层党员努力工作和推动;党的良好形象,也要靠广大基层党员去树立和维护。永葆党的先进性,取决于基层党员队伍的状况,取决于广大基层党员的综合素质。基层党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的状况,关系到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

1 那么,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新形势、新情况要求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正确方向,自觉抵制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浩然正气。因而,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基层党员干部在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经受考验、保持党员纯洁性、先进性,使自己成为合格党员的重要途径和必修课。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永恒主题。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清醒,还是迷茫,是坚信,还是动摇,是信仰,还是背叛,是检验共产党员党性的一块“试金石”。认真学习是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应该首先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特别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要下工夫读一些有关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一些有关历史、文学等其他方面的书籍,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二、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其理论成熟的标志与尺度有两条:一是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二是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并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其实质,就是一个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水平。对于党

2 的基层干部来说,这两条尺度的核心及其要旨就是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是单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的片言只语中找答案,而是能够真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当代中国的实际问题。基层党员干部学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有利于在观察、了解和解决问题时,能够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和核心;基层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进程,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运动规律;基层党员干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性这一特点,有益于提高与增强自身的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

另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全球化经济趋势不可逆转。基层党员干部不能回避和漠视这一切,而应紧紧跟上时代步伐,认真研究和掌握国际大局的新变化、新特点,对于和平与发展问题,世界格局多极化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等,都要加以认真研究,掌握其动向和特点,及早应对。做到:一要了解世界,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部大环境,学会把自己置身于世界范围内观察和思考问题;二要适应时代潮流,参与到更广泛的、世界性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当中;三要储备知识,学习金融、管理、法律、计算机、外语等知识,使自己在新世纪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

三、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提升自身法律修养

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针,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

3 愿。无论是理性的分析还是现实的警钟,都向我们昭示出这样一个结论:守法,是法治之基,是基层党员干部的一个永恒课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守法素养。首先,要培育基层党员干部的守法之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心灵防线是守法的根本。基层党员干部守法首先必须筑起一道守法的“心”的长城。其次,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学法懂法。基层党员干部不仅要认真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基础知识,学习国家的基本法律,而且要认真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专门法律;不仅要学习法律条文,而且要领会法律的精神实质;不仅要积极参加组织上举办的各种法律培训,而且要挤出时间坚持自学;不仅要有学法的行动,而且要讲究学习的效果。再次,基层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规范守法。基层党员干部要时时处处坚持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挖空心思去钻法律的空子或热衷于打法律的“擦边球”,更不能无视法律的尊严,知法犯法,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最后,基层党员干部要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基层党员干部既要有斗争的胆量和气魄,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铁骨忠心,无私无畏,正气凛然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又要讲究斗争策略,善于团结作战,形成共识,形成合力,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按照正规途径和程序与违法行为作斗争,而不能以违法对违法。

四、践行荣辱观,清正廉洁,加强作风建设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风的好坏,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早在5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陈云同志更强调指出:“执政

4 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把党风和廉政建设当作从严治党的大事来抓。近些年来,党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涌现了孔繁森、丁晓兵、方永刚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领导干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为政不勤、作风飘浮、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仍然是严重的。这些不正之风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是党性问题、人品问题。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好,就会给群众做出示范,在群众中就有威信,就有人格魅力;反之,就会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凝聚力、感召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纪律,勇敢地站在反腐败斗争的前列,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勇于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改革越深入、开放越扩大,越要坚决反对腐化奢侈、灯红酒绿。要通过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使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思想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

5 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

五、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

党的基层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精神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不断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党的工作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将日益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态度、方法去认识、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开拓创新意识。自觉摒弃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二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传统和作风。建国以后,党建工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好的传统、作风和经验,我们必须继承和借鉴。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党的工作的工作体制、工作方式方法都需要有相应的改进。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新的途径、新的套路。三是要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艰苦创业表明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历史实践表明,只有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才能使党的事业兴旺发达。

六、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投身实践

党的基层领导干部相对于其他行业和部门比较清贫,和其他干部队伍相比经济收入上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边远地区基层干部,工资待遇比较低。所以,乐于奉献对党的基层干部是一种凝聚力,对人

6 民群众是一种感召力。乐于奉献精神要求党的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安心本职,热爱本职是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衡量其是否忠诚党的事业,献身党的事业的重要标志。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各级党组织相继出台了一些重大改革措施。这既为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干部作风,任何时候都是强党强国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智慧、心血甚至生命投入到神圣的事业之中。以事业为生命的寄托,以事业为无上的乐趣,以事业为神圣的职责,以事业为执著的追求,在各条战线上建功立业。

七、忠于职守,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对党员干部来说,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一种比一般群众更高的要求和境界。基层党员干部各自所从事的岗位工作,都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一部分。基层党员的每一份责任,都是对党和人民负责。每个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所肩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要发挥好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就是要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忠于职守,这是党员先进性最实际的体现,也是广大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合格与否最实际的检验。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都能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

7 面旗”,“平时能够看出来,困难面前站出来,生死关头豁出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八、密切联系群众,诚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对待群众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立场的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体现在同群众的关系上,就是要用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代表、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引导、团结和带动广大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共同奋斗。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不断引导和带领群众前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不懈的奋斗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而社会和谐关键在党的和谐。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这是实现党内和谐的根本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根据新时期我党要完成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排头兵,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重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改造主观世界,自觉奉献,勤于敬业,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勇于实践,肩负起伟大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第9篇:干部素质能力提升1

MM镇“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工作,不断提高全镇干部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激励广大干部积极投身“转方式调结构,在加快推进经济中创先争优”活动,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现在起,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快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MM。

二、目标要求

通过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全镇广大干部履行岗位职责、依法行政、服从大局以及做好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达到政治素质强、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精、工作作风实,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学习形式

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授课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四、工作步骤

(一)时间安排。全镇“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从10月中旬起到12月底,两个半月的时间。

(二)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10月中旬至10月31日

1、召开动员会议。对全镇“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各阶段学习任务;

2、聘请县委党校教师围绕培养干部创新思维、提升干部创新能力方面进行集中授课;

3、各部门、各单位利用周一例会,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中共广饶县委广饶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润生同志在MM镇党委2010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要点》;

4、组织部分干部赴寿光、汶上等地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

5、每名干部根据集中授课和分散学习内容,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

1、利用11月6日干部集中学习日,组织各部门、各单位代表上讲台交流第一阶段学习心得;

2、聘请县委党校教师围绕十七届五中全会内容进行集中授课;

3、各部门、各单位利用周一例会,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内容;

4、组织部分干部到县内部分乡镇对村级民主管理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

5、每名干部根据集中授课和分散学习内容,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

1、利用12月6日干部集中学习日,组织各部门、各单位代表上讲台交流第二阶段学习心得;

2、聘请县委党校教师围绕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和应对媒体能力等内容,进行集中授课;

3、各部门、各单位利用周一例会,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先进地区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

4、组织部分干部到县内部分乡镇对高效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

5、每名干部根据集中授课和分散学习内容,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

(三)总结完善

1、干部自我总结。每名干部针对“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的整改措施等撰写体会文章。

2、各部门、各单位对“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的整体工作进行集体总结,写出总结报告。 3.召开总结会。年底,镇党政办公室适时组织召开“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总结会,交流经验做法,健全有效工作制度,巩固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五、几点要求

1、精心组织安排。各办事处、各村,镇直各部门、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同时,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学习实效。

2、加强督导检查。镇党政办公室要采取组织巡查、派员旁听、交流研讨、调阅学习心得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党员干部学习情况进行督查。

3、完善考核奖惩。镇党委、政府把学习情况作为各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部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大会命名或表彰一批学习型党组织和先进个人,并将学习情况列入对各部门、各单位年终综合考核。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