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社会评价方法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工程项目社会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及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立足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全过程,将其评价结果与前期评估阶段预期的效益和影响进行对比,以考察项目建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提出相应的建议,可为未来同类项目的决策及实施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交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社会经济效益系统动力学模型简便定量方法

社会效益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全社会角度出发,考察公路建设项目对影响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对沿线产业带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对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国防稳定等方面的作用,评价公路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有助于在项目投资决策时,那些社会整体效益大而经济效益不是最大的比较落后地区的项目入选,从而通过投资资金流向的调整逐步改变我国不合理的区域布局,利于社会稳定与团结。

1.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及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项目所体现出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有;直接投入效益、产出效益、开发效益、波及效益、传递效益和潜在效益。直接投入效益是指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建设刺激了区域内相关产业及部门扩大规模,从而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效益;产出效益是指公路建设项目建成后,改善了区域交通状况、降低了运输成木、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刺激了区域间客货运量的增加,对各个相关部门产业的增长所作出的贡献效益;开发效益是指公路建设项目促进沿线区域的自然、旅游等资源开发,导致上地增值而产生的效益;波及效益是指公路建设项目的修建致使区域的区位优势增加、竞争能力增强而产生的效益;传递效益是指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带动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围绕该产业的发展又出现新的需求,从而加快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在效益是指公路建设项目的修建产生的无形的社会效益。把这六种效益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政治稳定和提高公路部门人员素质四方面进行分类评价,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促进社会发展程度的评价区域内劳动力需求增加程度;区域内城乡出行变化程度;区域内文化交流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程度;公路建成后对整个路网效用提高程度;项目对不同地区收入公平分配和扶贫政策的影响等。

1.2促进经济建设程度的评价区域内资源开发的效益(自然资源开发的效益,社会资源开发的效益等);区域内产业开发的效益(由资源开发而导致的新增产业加工工业的效益,国营或集体服务设施的效益,个体服务设施的效益等);区域内工农业产值增长的效益;公路建设对整个路网综合运输效益的提高程度;减低交通事故人员伤亡及损失程度;相关区域财政收入增加程度等。

1.3促进政治稳定程度的评价加强国防和国家统一、促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程度;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程度;应急保障系统及防灾救灾措施的提高程度;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声誉程度等。

1.4提高公路部门人员素质的评价促进规划、评价及科研水平提高的程度;促进设计水平提高程度;促进施工及管理水平提高程度;促进公路人才、人员业务素质及人文素质提高程度等。

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具有广泛性、长期性、动态性和间接性等特点,社会经济效益更多地表现为潜在或无形效益,难以进行量化计算,加之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包括的内容广泛,涉及的因素复杂,到目前为止,对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規范的体系。正因为此,一般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需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围绕公路建设项目的开通运营对路网效率和结构变化、区域经济格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国防和国家统一、促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声誉、促进项目研究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从多角度阐述公路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定量计算主要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测算项目在投资阶段产生的效益以及项目在运营阶段产生的通道效应效益,一般以GDP的增加值表示。在现有的定量计算评价模型中,较有代表性的分别为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2.公路建设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的意义

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就是分析评定项目的实施对实现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影响,判别项目社会可行性的过程。公路建设项目作为公共基础建设项目,它的建成必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强的拉动性,从而带动沿线的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同的概念。社会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应包括在改进就业状况、改善收入分配、为区域居民提供和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社会影响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因此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的同时,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开展项目社会评价,有利于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发展包括经济发展,又不止于经济发展,它强调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评价不应只限于单一视角,应该是多视角的综合评价,这样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评价有助于对发展项目在社会可持续方面进行评价,正如经济评价、环境评价分别是对发展项目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这二方面评价同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2.2有利于保证项目与所处社会环境相协调,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对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考察项目实施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利十发现、分析项目实施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之间的问题,从而为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改善措施,并通过多方面的研究,促进项目运作的高效、稳定,并与当地人民协调发展,这必然会促进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2.3 有利于加强投资的宏观指导与调控,促进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水平;通过社会效益评价可以促使项目向着一段时期内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靠拢,促进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2.4有利于吸引国外投资及利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3.结语

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需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在定量计算评价模型中,可根据具体研究项目所收集和拥有的资料、数据及相应计算软件等,考虑选择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或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由于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都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以及相应的计算软件,且利用这些模型计算社会经济效益时都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故在实际计算中,如果缺乏相应数据、资料及计算软件,可从计算的简便性、操作实用性、结果合理性上考虑,采用基于消耗系数的社会经济效益定量方法进行社会经济效益的测算。

参考文献:

[1]袁海婷,张锦,喻翔.四川省高速公路社会效益评价及交通标准化[J].2008.4.

[2]刘听.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5.

作者:张彩莲

第2篇:社会和谐程度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摘 要:“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的,十七大再一次强化。如何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国家统计局建立了一个和谐社会统计监测可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这一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统计学原理,建立一个对社会和谐程度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可进一步对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和谐程度作出一个操作性更强的综合评判。

关键词:和谐社会;模糊统计学;综合评价方法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social harmony

LI Yong,Sun Fu-jin

( School of Maths & Statistics,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Key words:harmonious society,fuzzy statistic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一、和谐社会的含义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实际上它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而“和谐社会”的现代内涵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這6个基木特征,既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同时,这6个基木特征还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还是一种治国结果。此外还应特别注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讲物质利益原则又要注重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

二、评价和谐社会的社会和谐指数体系

国家统计局进行了“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1]”,根据6个基本特征,建立了一个评价和谐社会监测的理论指标体系(见表1)。表1 和谐社会统计监测可评价指标的目标值分层指数指标

1.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2.廉政指数

3.社会安全指数%

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对和谐社会建设情况有了一个定量的监测。但是,一方面,这些指标体系数据中,很多都带有模糊性;另一方面,当人们面对这些统计数据时,如何得出一个和谐社会的综合评价,又带有模糊性。因此,即使有了这个和谐社会监测评价理论指标体系,还是要更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评判。在得到这些监测评价指标数据后,如何对国家或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情况作出一个较好的综合评判,本文构建了对社会和谐程度综合评判的一个数学模型。

四、实例应用

根据25个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所收集的数据,利用上述数学模型,可以对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和谐程度的建设作出初步的综合评判。为此,我们对重庆市的某地区作了一个检测。把25个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分为6类。以街道拦截随机抽样的方式,取1 000人的样本进行了调查,对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得到相应的和谐社会评判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数据Ri,再利用专家组确定其因素权重集Ai,于是得: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6(5):23-29.

[2] 胡宝清.模糊理论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新洲,史文中,王树良.模糊空间信息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 高庆狮.新模糊集合论基础[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6.

(编辑:弘流;校对:段文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李 勇 孙福金

第3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方法探析

[摘要]社会科学的学术成果,主要是学术论文和专著。对学术成果评价的方法使用,既要完善引文分析法的应用条件,又要巩固传统专家评价方法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增加读者评价的内容。对科学成果的评价,不能只评价结果本身,而且还应对科学研究的进展进行评价。

[关键词]专家;读者;学术成果;引文分析;评价

[

一 概 述

社会科学的学术成果,如学术论文和专著,一般是通过特定的载体,如期刊或专著等来传播。因此,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载体,成为了科研人员传递最新学术思想、表达学术智慧、体现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最初,人们对学术成果载体的评价,往往是为了科研工作者在众多的学术文献中能更快捷、更有效地进行文献检索,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而现在,却变成衡量学术成果水平、科研人员取得学术经费支持的依据。

当前,对学术成果评价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对期刊质量的高低来认定,认为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其水平也高。目前,我国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常用的认定方式是看该刊是否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要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入选。对学术论文的评价,主要是以论文是否在该三大体系入选的期刊上发表来判断。或者以其他某几个影响较大的二次文献,如《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是否录入为依据,来判别学术论文水平的高低。这种评价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次数、他引次数等一些客观指标来收录期刊。这种对学术成果载体的评价,虽然为学术成果载体质量提高、载体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通过对学术载体的评价进而引申到对载体所刊载学术论文的评价,并单纯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论文的质量及学术水平,则给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类对学术成果的评价方式,则是通过组织专门的活动来进行。如通过召开学术会议,利用到会代表中的专家对所收到的会议论文或著作进行评优,或由某一机构组织的几年一次的学术成果评奖活动等,实质上是一种专家评价方法。两类评价方法各有利弊。在社会科学研究不断进步的今天,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成果,激发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潜心研究、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完善现有的评价方法,增加适当的评价主体,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方法体系,意义重大。

二 完善引文分析法的应用条件与分析指标

引文分析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的产物。它主要利用各种数学和统计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

随着引文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引文分析法既可以进行引文年代分析、引文量分析,还可以进行引文的集中与离散规律分析、引文类型分析、引文语种分析以及引文国别分析等,并据此来分析学科结构和学科信息源的分布、了解学科的交叉渗透关系、研究文献老化的速度与规律;或通过某一科研成果载体或某一科研成果引文量的多少,研究科研成果载体或研究者对学科情报信息的吸收能力、反应学科研究的积累程度与发展水平;或通过对一系列指标如自引率、被自引率、影响因子、引证率等的测定来评价科学期刊。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该分析法以来,很快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兴趣,同时也随之引发了较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用引文分析法评价出的高质量期刊,是否能作为人们评价学术成果的主要依据。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了解这一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

众所周知,引文量是进行引文分析的重要指标,引文量的含义并不难理解,其计算也并不十分复杂,但是,人们的引用是否客观、是否规范,则可以影响引文分析的结论。

作者引用文献是一个人为控制的过程,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当科研人员为了某一目的存在主观故意时,就会出现文献引而未用或用而未引的情况。而且,文献的被引用并不完全等同于重要。被引次数较多的文献,不一定就重要和有价值一些;被引次数较少的文献或未被引用的文献,也不一定就不重要。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发表的时间、语种、学科专业、不同地域载体的文献、发表文献载体的局限等。同时,在文献引用方面也存在着马太效应的影响。人们往往有一种从名、从众的心理,喜好以“名著”、“权威”作为选择引文的标准,有的确是出于需要,也有的则是为了抬高自己论文的“身价”。某种期刊因为发表了名人的文章而被很多人引用,以至引起连锁反应,结果其引文率很高。这种马太效应,掩盖和影响着文献引用的真实性。

克服这些缺陷,应还引文分析法的初衷,从制度上规范文献的引用。对影响分析结论的不当自引和引而不用的他引,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剔除。如:对待自引中的作者自引,为了学术论文评价的公正性,应在学术规范中明确规定取消作者自引。因为作者自引虚增了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影响了学术论文的评价公正性。从参考文献的功能来看,主要是为了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或避免著作权的纠纷。作者在自己以前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根本不存在造成著作权的纠纷问题。但为了体现作者的研究进程,可规定作注释标注。对自引中的期刊自引,可通过在收录数据时进行区别。对待期刊之间或论文之间的互引,可通过典型调查来还原真实面貌,或通过抽样调查取得样本数据,进而对总体指标进行修正。

同时,建立严格的审稿机制和著作权保护机制,杜绝在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论著中出现用而不引的现象。

三 继续巩固专家评价方法的重要地位

专家评价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定性评价方法,它是指同一个学科或相关学科、同一研究领域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涉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活动。此处的专家评价不同于一般的同行评价,专家评价是科研成果评价活动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定性分析方法方面,它具有其它定性分析研究方法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因为专家评价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同行专家了解本学科、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本学科、本领域的研究进展清晰,能客观分析被评价主体的创新性;其次,对于信息资料需求程度低或资料收集有困难的被评价主体,可以充分利用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尽量避免或减少因信息不全而产生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第三,当评价指标难以量化时,专家评价法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但也要看到专家评价的局限性:1)专家评价基于这样的假设:即评审专家都是公正的。专家评价的公正性首先取决于专家的道德修养,只有具有良

好道德品质的专家、学者,才能有公正的学术成果评价结果。其次,专家评价的公正性还要有健全的学术评价制度进行监督。若学术评价制度不健全、评选专家的遴选机制不完善,专家评价的公正性也将会受到挑战。2)专家评价的准确性还受制于专家的学识水平。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价值观、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大,专家的知识面与经验在评价过程中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使得评价结果容易带有个人偏见。3)专家评价最后的结果一般是采用学术民主的方式,原则上是少数服从多数,而这与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活动的特点是不协调的。

虽然现在的学术成果评价中大量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中的专家评价份量有所减轻。然而,被广泛使用的定量分析方法,绝大多数是从评价自然科学的方法“移植”过来的。而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在欧美国家广泛使用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自然科学评价方法,不能机械地照搬到我国的社会科学评价上来。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不能否认专家评价方法的主体地位。

巩固专家评价方法的主体地位,需对具体操作步骤进一步地完善:首先,构建一个全方位专家数据库。随着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也在不断涌现。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评价专家的确定,在规模上,要建立一个足够大容量的专家库;在年龄层次上,要有一个覆盖老、中、青的专家阵容;在学科结构方面,应考虑到各个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其次,建立严格、公正、透明的专家粼选制度。严格、公正、透明的专家粼选制度是保证评价公正的又一重要方面。对专家人选的确定,应尽量采用数理方法,如随机取样,以避免主观随意。再者,需要加强规范、严格的评审过程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过程监督比结果监督更重要。

四 增加读者对学术论文评价的内容

学术论文的读者多为从事该专业领域或相关领域教学、科研的科学工作者和正在该专业领域学习的大专院校的学生,他们大多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具有较明确的阅读动机。他们阅读学术论文的日的,就是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新信息,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学术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具有价值,读者最有发言权。而引文分析法中的引文量指标,无法反映读者对学术论文的评价。即使是专家评价,由于评审人数的限制,其代表性也大打折扣。

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并不是为了评价而发表,而是为了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实现其社会价值。而这一目的的实现,要借助于读者,通过读者的推介,能使其传播得更广泛。因此,读者的评价,是学术成果评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了获取读者的评价意见,可借鉴社科类生活期刊的做法——刊登“读者评刊表”,或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功能,进行网上调查与评议,也可设计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然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以作为定性分析的补充。

总之,在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评价体系中增加读者评价的内容,可以促进作者在理论研究上狠下功夫,从而提升学术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五 结 论

对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应该既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又有助于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创新。正如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本)中指出的那样:“学术评价,应以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为基本标准。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为主要尺度”。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要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不能将评价自然科学成果的方法生搬硬套到评价社会科学成果上来。为了避免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浮躁风和急功近利,对科学成果的评价,不能只评价结果本身,而且还应设计出一套能够对科学研究进展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者:刘建辉

第4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方法

摘要: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往往带动一系列经济问题的发展,项目开发的好与坏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连带效益。本文重在全面的分析工程建设项目开发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

一、 引言

社会效益的内涵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一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定投入对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作用的内容;二是社会再生产中一定投入对提高社会文明作用方面的内容;三是社会再生产中一定投入对人自身的合理再生产作用的内容。

目前,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工程建设都很火热,各行各业都把眼睛盯在了工程建设行业上面。各个开发商也都在大力的、疯狂的开发项目。然而,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给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带来了很多正面和反面的社会效益。但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到底有哪些社会效益,怎样评价这些社会效益呢?笔者就就此展开分析。

二、 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

1. 适合城市韵味,促进城市发展。每一个城市都有她自己的特点,都有他自己的文化。在城市里面开发工程建设项目,都要考虑到这个城市的风格。好的工程建设项目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不合城市风格,没有了社会效益的项目最终是要被社会淘汰的。

同时,城市的发展是由众多的因素推动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发也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近年来,建设行业一跃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也是拉动各个城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这其中,每一个单个的工程建设项目作为建筑业的组成元素,也就变成了促进城市发展的基础力量。

2. 带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往往某一个或某一些工程建设项目能够带动城市的某一个区域的经济的增长。例如一个大型项目的建设,其自身就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随之而来的配套设施的开发如商店、住宅、道路等的建设就会给一个城市区域的发展带来无穷的动力。

3. 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保障。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性的需要。而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的最基本的功能正是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只有当人的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社会才会得到安定,因此可以说,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保障。

4. 项目节能设计的社会效益。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中,只有10%~15%能达到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节能标准,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这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的节能设计将意味着重大的社会效益。

项目节能设计不仅利国,也利民。以占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约60%的住宅建筑为例,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0.5亿吨标煤。同样,如果住宅项目实行节能设计,空调好能量也会大幅度减小。据分析,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则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 000万千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国家节约电力投资1万亿元。

同样,于民来讲,如果房屋设计能节能60%,成本会增加约7%,但这样的微小的一次成本能大量的节约水、电、气,降低消费者的二次成本。对老百姓来说这将直接意味着节约钞票。另外,如果节能型建筑大范围推广,由于它少用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从长远看,规模上去后,房屋的建设成本肯定还会降下来。

除了经济方面的社会效益外,更重要的还有全民素质、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说:“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成本,更主要的是要关注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项目节能设计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的,这样疾病发生率就会大幅度下降,生存质量提高了,人的寿命也会延长,这不也是一种“节约”吗?况且,降低能耗后,我们整个资源环境都会得到改善,搞好建筑节能就等于增加煤炭

产量、等于建设电站、也为治理环境污染、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保证。这种生态成本就不是几个数字能表示出来的问题了。

5. 促进相关先进建筑、经济技术行业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牵扯到很多因素、技术和相关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开发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时要利用最新的材料、技术,并且不断创新,促进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项目

三、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

1.社会效益评价的特点。社会效益评价与财务效益评价和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有联系又有区别,相比之下,社会效益评价有一下几个特点:(1)社会效益评价的范围要广泛一点,既包括生产经营性的工程建设项目,也包括非生产经营性的工程建设项目;(2)社会效益评价的表现形式以非价值形态的评价为主,价值形态的评价为辅;(3)社会效益评价的方法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4)社会效益评价的时间期限较长,具有长期性的特点;(5)社会效益评价的主体对象很复杂,既要考虑项目对经济法人和国家机器利益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应考虑项目对自然人利益的影响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既要考虑项目对自然人的生存、发展、健康等影响,也要考虑项目对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利用、人才素质等问题的影响。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2.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从社会效益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到,要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就要看项目对人民福利和社会文明的贡献有多大。因此,建立这样的一个评价体系也应该本着这样的思路出发。

(1)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和满足人们福利要求的评价。①建设项目对带动经济的影响,项目的投资开发总是带有目的性的,同时也会带有附属效用。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首先是带来社会固定资产的增加,称为硬效益。同时,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势必会带来一系列附属行业发展,从而带动城市区域经济,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称为软效益。从事实上也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的开发每年给国家的GDP增长走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个方面的社会效益评价中,可以设定一定的效果指标来定量的衡量项目开发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具体的可设置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城市居民消费增长率、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率,城市经济增长率等指标。②另外,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城市居民的消费。而工程建设项目如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社会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的开发充实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从整体上看,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让人们能安居乐业,满足人们的生活及福利要求,带来了社会的稳定。评价指标可具体设置居民就业率、居民失业率、居民入户比率、居民养老保险等指标。

(2)建设项目对增强城市和地区实力的评价。标志性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城市,给城市带来特色;综合性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可以增加城市和地区的实力,向外界表达在该领域拥有先进水平;基础性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为城市的综合发展做铺垫。在评价工程建设项目在这方面的社会效益时可以考虑适量的高估,如北京图书馆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展示了我国的经济技术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国民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地区性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地区经济的振兴和腾飞,增强了该地区人民从事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集体主义精神。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3)建设项目对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进步和满足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评价。很多工程建设项目对提高人们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有莫大的推动作用,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力量,同时也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投资建设项目在这方面的效益最为显著。另外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培训工人,项目投入使用后需要预先培训职工,提高职工的科技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项目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管理和操作管理。这里可计算每万元培训工人和职员数目等作为指标。项目经理博客

(4)建设项目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要求的评价。住宅项目的建设保障了人们的住宿,医疗保健项目的建设保障了人们的健康,学校、体育场所和社会公益项目的建设提高了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工业农业项目的建设推动了国家的发展,等等这一切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在

运转——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其评价指标很难确切的表示出来,总的来说可以从城市经济增长率、国家GDP增长率、城市人口就业率、城市犯罪率等指标来评价。

(5)建设项目对环保、资源配置、利用的评价。国家为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法规。如《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九五”期间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等。而在建设项目对资源配置和利用方面,因为人类生产的无限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已经构成了现代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矛盾。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目标。

项目对环保的影响评价可以计算项目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项目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指标。农业、水利项目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生态平衡,应进行生态效益的计算,可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率。而在评价项目对资源配置和利用中可计算项目的综合能耗,项目单位投资占地量,项目人均耗水量等指标。项目管理培训

第5篇: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模版)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研

随着我国国民 经济 的 发展 ,建设脚步的加快,工程建设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公有制占主体的国家政府投资工程在我们的 社会 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样如何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摆在我们面前,本文主要阐述 目前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代建制”的 问题 ,以及我个人对这些问题的浅见。

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及“代建制”的 内容

(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政府投资项目从政府投资资金来源和政府投资领域的角度来界定,是指运用政府财政预算资金和纳入预算理的各类专项建设资金(基金)以及借用 金融 组织贷款等,对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需要政府扶持发展的产业技术开发等领域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前我国每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三万亿元,近年来随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政府投资数额急剧增长,每年“政府投资项目”占到约10%,达3500亿元左右。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对投资项目的资金运用、成本控制、投资项目质量和建设周期等方面的控制与监督,其目的在于保证政府投资能按预定计划实施,防止

1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各种不良问题的产生,以确保项目能按预期的要求完成。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政府投资项目大多数集中在为社会发展服务,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二是政府投资项目具有一般项目更为严格的管理程序;三是政府投资项目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关注。

(二)“代建制”的起源和定义项目“代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建设经理制(CM制)。CM制是业主委托一称为建设经理的人来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包括可行性 研究 、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等工作,但不承包工程费用。建设经理作为业主的代理人,在业主委托的业务范围内以业主名义开展工作,如有权自主选择设计师和承包商,业主则对建设经理的一切行为负责。现在所推行的“代建制”是将项目建设人与项目使用人分离,由项目出资人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项目代建人对项目招投标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全过程进行组织管理,项目竣工后交付使用人的项目建设管理行为。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则是指政府委托第三方以建设期法人地位,对所投资工程进行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它形成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相分离的权责明确、制约有效、 科学 规范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二、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及 分析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模式正由“建设、监管、使用”多位一体的模式向“投建管用”职能分离的模式转化。改变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直接投资的项目管理方式实行“财政投资,政府管理”的单一模式,这就造成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1、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较低,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种类较多,有的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也有很强的综合性,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的环节很多,非专业部门管理效果不佳,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政府部门往往是上一个投资项目,就组建一个临时的基建班子或建设指挥部,由于缺少管理专业人员,加上没有管理经验的积累,造成建设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2、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标准及投资规模难以控制。目前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缺乏投资和建设的各自规范主体。由于投资和建设的主体基本上合二为一,相应就缺少了投资约束机制,造成政府对项目建设过程也缺乏有效的外在管理和制约手段;而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公益性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性资金,资金是无偿拨付和使用的。因此,政府投资项目往往会出现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投资超计划的“三超工程”现象,建设单位的“投资饥渴症”难以遏制,使本已十分紧张的政府财政资金更加“雪上加霜”。

3、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受到较大的 影响 ,主要原因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机制直接影响投资决策的质量,而投资项目决策在整个项目周期中至为重要。而目前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方式与我

国现有的投资项目决策方式基本一样,其主要表现为:个别领导说了算,善于争取多要点,形象工程突破程序加紧干,资金不足普撒胡椒面。这样的决策往往会造成工程决策拍脑袋、工程上马拍胸部、工程烂尾拍屁股等现象。

三、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 问题 提出“代建制”策略为较大改善和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规范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从决策、建设、资金计划安排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本文仅以“代建制”为切入点重点论述,具体在项目实施阶段可采取如下措施:

1、代建项目的确定,即必须采用代建的适用范围。凡建安工程投资在规定额度以上且市财政性资金投入在规定额度以上、建设单位没有自行管理建设能力的建设项目,可要求必须当实行代建制。

2、代建的形式。可采取两种代建形式:全过程代建,即代建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要求,对工程的可行性 研究 或初步设计及建设管理至竣工验收实行全程管理;阶段代建,代建单位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对项目建设管理至竣工验收实行阶段管理。

3、实行代建合同管理。代建单位的产生引入了竞争机制,除个别特殊项目由政府指定外,均需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代建单位。代建单位确定后,建设单位应当和代建单位签订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明确代建项目的范围、形式,双方的权利、义务等 法律 关系。同时建立健全了重大政府投

资项目稽察制度。

4、奖励与处罚。应采取适当激励机制来提高代建单位工作积极性,如工程包干有节余,代建单位可分成,其中市政府投资节余部分可有适当比例由代建单位留成。如决算投资超过包干基数,超过部分由建设单位和代建单位各承担相应比例费用。但因代建单位原因,造成工期拖延的予以罚款。

四、结束语“代建制”使项目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管理思想更专业、更先进;政府不用组织相应的管理机构,能够有效地防止公务员队伍膨胀;通过市场的方式转移项目建设费用超支的风险。政府不介入具体的 经济 活动,既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运行秩序,又可有效地杜绝公务人员产生腐败。因此,实行项目法人制、推广项目“代建制”是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 的必然要求,是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参考文献 :

1、尹贻林,阎孝砚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理论 与实务》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石明 《项目管理实务》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

43、(美)杰克·吉多,詹姆斯P.克莱门斯 《成功的项目管理》 机械 工业 出版社,1999

4、尹贻林,阎孝砚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改革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第6篇:项目组织人员绩效评价方法

(一)业绩评定表

业绩评定表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考绩方法,它根据所限定的因素来对员工进行考绩。采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个等级表,对业绩进行判断并评出等级。等级常常被分成几类,用数5~7表示,也可采用诸如优秀、一般或较差这些形容词来定义。业绩评定表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简单、迅速。

评价所选择的因素有两种典型类型:与工作有关的因素和与个人特征相关的因素。与工作有关的因素是工作质量和工作数量;而与个人因素有关的因素是依赖性、积极性、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等个人特征。评价者通过最能描述出员工及其业绩的每种因素的比重来完成这项工作。另外,当评价者为被评价者打出最高或最低等级时,应给予特别说明。如对一名员工的积极性评价为不满意,则评价者需提供这种较低评价结论的书面意见。这种书面要求的目的在于,避免出现武断或草率的判断。绩效评价的业绩评定表法如表所示,表中对每种因素和每一等级也做出定义。为了得到一个对工作质量的较优评价,一个人必须不断地超额完成其工作要求。对各种因素和等级定义得越精确,评价者就会越完善地评价出被评价者的业绩。当每个评价者对每个因素和等级都有同样的理解时,则会取得整个组织对被评价者评价上的一致性。

许多绩效评价的业绩评定表还提供了对员工成长潜力的评价。上面所示的表格内就包含了与个人未来成长和发展潜力有关的四个类别。

(二)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要求保存最有利和最不利的工作行为的书面记录。当这样一种行为对部门的效益产生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重大影响时,管理者都应把它记录下来,这样的事件便称为关键事件。评价者运用这些记录和其他资料对员工业绩进行评价。这里的要点是,只评价行为而不评价个人的个性特征,为员工记录下一系列关键事件,可以帮助员工了解哪些是组织期望的或不期望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记录应贯穿整个评价阶段,而不仅仅集中在评价期的最后几周或几个月里。

(三)叙述法

叙述法只需评价者写一篇简短的评语来描述员工的业绩。这种方法重点在员工工作中的突出行为,而不是日常每天的业绩。这种评价方法与评价者的写作能力关系较大。一些主管由于其优秀的写作技巧,甚至能将一名勉强合格的工人描述得像一个工作模范。因为没有统

一的标准,所以对员工业绩进行比较可能是很困难的。但一些经理认为,叙述评价法简单的、实用,是对员工进行评价的最好方法。

(四)作业标准法

作业标准法是用预先确定的标准或期望的产出水平来评比每位员工业绩的一种方法。标准反映着一名普通工人按照平均速度操作而应取得的一般产出。作业标准可以直接应用在各种工作中,如在建筑项目或其他工程项目中,对一般操作人员的业绩评价就可采用。决定生产标准的方法有:时间研究和作业抽样法。将作业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最明显的优点是它的客观性。但是为了让员工更加理解标准的客观性,应让他们清楚标准是怎样制定的,同时也要对标准的任何变化原因做出认真的解释。

(五)排列法

在使用排列法时,评价者只要简单地把项目组中的所有员工按照总业绩的顺序排列起来。例如,业绩最好的员工被排列在最前面,最差的被排在最后面。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当个人的业绩水平相近时难以进行排列。

(六)平行比较法

平行比较法是排列法的一种演变。在这种方法中,将项目组每个员工的业绩与小组中的其他员工相比较。这种比较常常基于单一的标准,如总业绩。获到有利的对比结果最多的员工,被排列在最高的位置。平行比较法的具体方式如表所示

A、B、C、D、E代表某项目组的五位员工,根据他们的总业绩,进行两两比较,成绩好者得1分,成绩差者得1分,然后,将每个人的分数加总得出总分,根据总分,即可排出顺序。

(七)硬性分布

在硬性分布法中,需要评价者将项目组织中的成员分配到一种类似于一个正态频率分布的级别中去。例如,把最好的10%的员工放在最高等级的小组中,次之20%的员工放在次一级的小组中,再次之的40%放在中间等级的小组中,再次之的20%放在倒数第二级的小组中,余下的10%放在最底等级的小组中。这种方法是基于这样一个有争议的假设,即每个项目组织组中都有优秀、一般、较差表现的员工。可以想象,如果一个项目组全部是优秀工人,则项目经理可能难以决定应该把谁放在较低等级的小组中。

(八)行为固定业绩评定表

行为固定业绩评定表法是传统业绩评定表和关键事件法的结合。是近年来日益得到重视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将职务的关键要素分解为关键事件中的有效和非有效行为的工作行为,例如,假设评价所选择的要素是“吸收和解释政策的能力”,这个因素中最积极的结果可能是“可以期望该员工成为组织中其他人新政策和政策的信息来源”;这个因素中最消极的结果可能是“即使对员工重复解释后,该人也不可能学会什么新东西。”在最消极和最积极的层次之间还可以存在几个层次。评价者可根据行为标准及被评价者的行为记录对其进行评价。因为特定的行为被确定出来,且有相对应的等级或分数,所以这种方法便于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的一个特定缺陷是,使用的行为标准是定位于作业上而不是定位于结果上。

(九)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观念特别重视和利用员工的贡献。目标管理也是一种潜在有效的评价员工业绩的方法。在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中,常常使用员工的个人品质作为评价业绩的标准。另外,评价者的作用类似于法官的作用。运用目标管理法,评价过程的关注点从项目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转移到工作业绩上;评价者的的作用则从公断人转换成顾问和促进者;此外,员工的作用也从消极的旁观者转换成积极的参与者。

目标管理法要求员工同他们的项目经理或所在部门的部门经理一起建立工作目标,然后在如何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经理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实行自我控制,并在期末,根据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业绩的评价。参与目标建立使得员工成为该过程的一部分。目标的所有权增加了员工得到满足的可能性。在评价的后期,员工和项目经理或所在部门的部门经理需要举行一次评价会见。经理首先要审查所实现目标的程度,然后审查解决遗留问题需要采取的

措施。经理们在整个评价时期要保持联系渠道公开。在评价会见期间,解决问题的讨论仅仅是一种谈话,它目的在于根据计划帮助员工工进步。并且可以为下一个评价期建立目标,并且开始重复评价过程。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项目经理可以根据绩效评价要求在几种评价方法中进行选择。绩效评价系统的使用类型取决于其意图。如果主要是为提升、培训和加薪奖励进行员工挑选,则传统的方法如等级评定是较合适的。而采用目标管理方法,则对员工在技能方面的发展更有成效。

第7篇: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试卷100分

【51687】的答卷

【试卷总题量: 38,

字体: 大 中 小 | 打总分: 100.00分】 用户得分:100.0

印 | 关闭 |

分,用时1010秒,通过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城市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显著特点是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以(

)为主,利用其设施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以扩大再生产。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老骨干企业

D.公私合营企业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2.(

)明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变化情况,提出降低影响的对策

与措施。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C.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D.环境风险分析评价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3.下列关于铁路规划环境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铁路建设和运营期

B.铁路建设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 C.铁路运营将使车站周围区域生态成分产生重要变化

D.矩阵法不能用于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4.(

)是制定各类环境标准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指南和监督依据。

A.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B.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D.国家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

)泄漏后会在地面形成一个池,池内液体由于池表面风的对流而缓慢蒸发。

A.常温下的液体

B.压力液体

C.制冷液体

D.高温液体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6.(

)首次对“海岸工程”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海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D.《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7.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

)的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A.设计筹备阶段

B.建设阶段

C.投融资阶段

D.项目运行结束后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

)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9.下列不属于开发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是(

)。

A.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

B.主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量等

C.区内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治理

D.评价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程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10.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

)级(

)类标准体系。

A.三,五

B.三,六

C.四,五

D.四,六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1.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

)对外来影响的自净能力。

A.建设项目

B.环境系统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2.若将开发区定位为新经济区,则应以(

)来配置要素。

A.人口计划规模

B.经济发展规模

C.环境承载能力

D.资源需求总量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3.根据产业组织学的(

),规划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其中包括环境绩效。

A.结构行为绩效理论

B.价格理论

C.产业竞争与规制理论

D.产业组织形态创新理论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14.在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

)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下水等,应有定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

A.调查内容

B.评价项目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5.(

)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A.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境影响报告表

D.境影响登记表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公众参与能促进建设项目和规划取得(

)的协调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A.政治效益

B.经济效益

C.社会效益

D.环境效益

E.军事效益

用户答案:[BCD] 得分:2.00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从(

)等方面选择相应内容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质量

D.区域污染源

E.环境标准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3.开发区环境管理计划,一般应包括(

)等内容。

A.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B.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建立

C.开发区产业战略定位

D.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E.开发区绿色环保政策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

4.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可为进行(

)的识别提供基础资料。

A.物质风险

B.社会稳定风险

C.生产设施风险

D.自然灾害

E.生态风险

用户答案:[AC] 得分:2.00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主体一般包括(

A.受影响公众

B.相关领域的专家

C.感兴趣团体

D.新闻媒介

E.政府相关部门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6.(

)是环境检测最常用的方法。

A.分析方法

B.测定方法

C.采样方法

D.生产方法

E.操作方法

用户答案:[ABC] 得分:2.00

)。 7.(

)是事故损失控制的关键,同时也是达到应急预案最终效果的关键。

A.提高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B.避免事故的发生

C.及时进行救援处理

D.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E.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用户答案:[CD] 得分:2.00

8.进行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时,开发区综合论证的主要内容有(

)。

A.总体发展目标的合理性

B.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C.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

D.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

E.生态系统的兼容性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针对规划对象的特点,按照(

)等原则进行现状调查。

A.全面性

B.可行性

C.针对性

D.效用性

E.动态性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10.下列(

)属于开发区工业用地内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

A.企业间的组合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

B.相互干扰或易产生二次污染的企业是否分开

C.是否将污染较重工业布置在远离居住区一端

D.重污染工业是否布置在小风风频出现最多的风向

E.是否符合国家批准的用地指标 用户答案:[ABC] 得分:2.00

11.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环境预测与评价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海洋生态评价方法比较成熟

B.应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C.人为主观因素的渗入可增加定量方法的不确定性

D.一级评价应尽量采用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方法

E.二级和三级评价可采用半定量或定性预测方法 用户答案:[BCDE] 得分:2.00

12.开发区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主要包括(

)等内容。

A.开发区历史沿革

B.开发区环境现状

C.社会经济状况

D.环境保护目标 E.主要环境问题

用户答案:[BCDE] 得分:2.00

13.污染物工程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

)。

A.类比分析法

B.物料平衡计算法

C.查阅资料分析法

D.实测法

E.实验法

用户答案:[ABC] 得分:2.00

14.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主要采用(

A.影响矩阵法

B.图形重叠/GIS 系统

C.数值模拟法

D.网络与系统流程图

E.累积因子法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

15.可燃气体的危险性主要是其具有(

A.吸入性

B.燃烧性

C.爆炸性

D.自燃性

)等方法。

)。 E.排放性

用户答案:[BCD] 得分:2.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8道题】

1.目前我国对海洋环境敏感区已经制定出统一的划分标准。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2.区域规划指标是实现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定性判断指标。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3.开发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因涉及范围大、内容复杂,且具有前瞻性、不确定性,不需要开展公众参与。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4.所有海域规划和建设项目都需要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5.所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都必须征求公众的意见。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6.采用情景分析法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可操作性强。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只要求对土地利用、区域、流域、海域建设等指导性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8.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可以将明显违反环境保护原则或不符合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删去,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第8篇:《山川秀美工程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997年8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做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揭开了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篇章。党中央、国务院的西部发展战略决策中,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发展重点工作。因此,如何反映我省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展和成果,如何评价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生态工程项目及流域综合治理的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极为必要的。山川秀美工程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部门,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促进我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中的验收标准不足,现有标准的适用性不强等问题逐渐显现。

2018年7月下发的《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山川秀美工程评价方法》(SDBXM 161-2018)被列为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制定《山川秀美工程评价方法》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对此,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给予了高度重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组织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制定计划、落实任务、深入调研、组织起草,严格按照《陕西省标准化条列》、《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等相关要求,开展资料文献研究、行业现状调研、标准要素分析、方案讨论和意见征求等工作,广泛征集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多方意见,目前已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 工作过程 2.1准备、策划

2018年5月,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成立了《山川秀美工程评价方法》地方标准起草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标准的起草工作。标准起草小组主要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的人员组成,并拟定了工作计划和方案,根据工作内容落实工作任务,责任到人。 2.2分析、调研阶段

2018年6月-7月,起草小组通过走访考察了解我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现状、已有的工作成效及验收、监测经验,并加以总结和提炼。与此同时,起草小组广泛收集和整理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等相关国家标准,以及《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效益测算标准》、《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标准综合体》等地方标准。 2.3开展分析研究,起草形成标准草案

2018年8月-9月,标准起草小组在对相关数据资料和调研情况全面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广泛参阅国内外现有标准和有关资料,分析研究我省“山川秀美工程”评价工作实际的需求、以及现有国家及地方标准在我省开展“山川秀美工程”验收工作中适应性不足之处等现状问题,结合行业相关要求,研究确定地方标准的范围、对象及结构框架,通过反复征求相关意见,进而提出细化的要求和内容。2018年10月,修改完成标准内部讨论稿。 2.4广泛开展意见征求,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8年11月,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来自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对《山川秀美工程评价方法》(内部讨论稿)进行了技术论证。根据专家代表的意见,标准起草小组对标准适用范围、评价内容和指标以及评价程序、评价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山川秀美工程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 3.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3.1基本原则

3.1.1严格按照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推进工作

按照《陕西省标准化条列》、《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等要求按计划全面推进标准编制工作。 3.1.2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编写工作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以及GB/T 20001《标准编写规则》等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编写。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力求做到标准适用范围明确,整体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科学可靠,文字表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本标准的各项要求既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又适当提高要求,力求通过标准的实施为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的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3.1.3核心指标体系设置的主要原则:

a) 确定的指标范围要界定清楚,设置的指标可量化,有评价标准;

b) 指标间要相互衔接,并避免重叠和交叉;

c) 指标要全面概括,尽可能与现行经济统计指标相衔接; d) 评价指标体系具备有序性及层次性, 评价系统应立体化、层次化。

3.2标准主要内容

3.2.1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及定义; ——原则与依据; ——基本要求; ——评价策划;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3.2.2主要条款说明:

1)本标准首先明确了“山川秀美”的定义,以界定开展山川秀美工程评价工作的范围。江总书记提出的“山川秀美”是基于对西北地区严重的沙化、荒漠化的实际提出来的,西北地区生态可持续性绝不是单一的,它是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基础,广义的“山川秀美”目标的重要思想是将我省生态环境与涉及的社会、经济、人文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人类的发展与自然过程相一致。因此本标准给出的“山川秀美”的定义中提出了“达到山绿、水清、人富,自然灾害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

2)第4章“原则与依据”中提出了“山川秀美工程”评价工作应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现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为依据,并提出了评价工作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3)第5章“基本要求”中包括对对实施工程评价工作的评价组织、评价人员的基本要求,以及申报工程评价工作的区域应符合的基本条件要求,对于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应实行一票否决。

4)第6章“评价策划”对评价策划的输入,评价策划应该包括的内容,以及评价策划的输出形式提出了要求。

5)第7章“评价内容”即本标准评价工作的核心指标,并分别明确了评价内容、对应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以及评价所涉及的监测指标。在评价内容的确定上,充分考虑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力求做到指标覆盖全面、范围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等。“山川秀美工程”定义涵盖广泛,生产、经济和生态环境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可持续性几方面缺一不可,最终本标准确定的核心指标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工程实施及政策兑现情况,对山川秀美工程的建设计划、目标的实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指标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水利项目、工程投资、政策兑现;第二个内容是生态影响,指标包括林草资源、生态变化;第三个内容是社会影响,指标包括生活水平及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第四个内容是经济影响,指标包括区域和当地农户经济状况的影响。

6)第8章“评价方法”提出了评价指标获取、赋权、赋值打分、并将各指标得分按照评价指标表中赋予的具体权重,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进行逐层加权求和平均,得到综合得分的方法和过程,最后对最终分值所对应的等级提出了要求。 4. 知识产权说明

无。 5. 采标情况

无。

6. 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

尚无。

7. 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审批发布为推荐性地方标准。 8.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第9篇:咨询师继续教育答案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答案(推荐)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

)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按照一定原则在一定时期内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A.环境容量控制

B.目标总量控制

C.指令总量控制

D.最佳技术经济总量控制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2.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

)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3.下列关于环评听证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听证会的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B.旁听人应当遵守听证会纪律,且不享有听证会发言权

C.新闻单位采访听证会,应当事先向听证会组织者申请

D.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人数一般不得少于20人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4.环评座谈会或者论证会结束后(

)日内,根据现场会议记录整理制作的座谈会议纪要或者论证结论,并存档备查。

A.5

B.7

C.15

D.30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5.同等级单项因子环境影响评价,对于(

),需要对重点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详细和深入的评价。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低于三级评价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6.(

)首次对“海岸工程”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海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D.《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7.(

)明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变化情况,提出降低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C.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D.环境风险分析评价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8.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在开发区工业用水量预测中,往往用不同行业(

)用水量类比法进行确定。

A.单位产值

B.企业规模

C.总产值

D.企业数量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10.在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

)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下水等,应有定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

A.调查内容

B.评价项目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11.(

)是制定各类环境标准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指南和监督依据。

A.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B.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D.国家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12.开发区定位包括(

)和产业定位。

A.区域定位

B.经济定位

C.社会定位

D.功能定位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13.(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界定的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

A.地方政府政府及其部门拟定的规划

B.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C.可能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专项规划

D.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规划目标或者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目标约束性原则

B.责权对应原则

C.现实性原则

D.广泛参与的原则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5.下列关于铁路规划环境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铁路建设和运营期

B.铁路建设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

C.铁路运营将使车站周围区域生态成分产生重要变化

D.矩阵法不能用于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用户答案:[C]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主要采用(

)等方法。

A.影响矩阵法

B.图形重叠/GIS 系统

C.数值模拟法

D.网络与系统流程图

E.累积因子法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

2.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地方环境标准,包括(

)。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E.环境基础标准 用户答案:[]

得分:0.00

3.开发区环境管理计划,一般应包括(

)等内容。

A.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B.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建立

C.开发区产业战略定位

D.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E.开发区绿色环保政策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

得分:0.00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适合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

)。

A.规划方案报批

B.环境背景调查

C.环境资源统计

D.界定规划与环境影响要素间的关系

E.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估及监督 用户答案:[BDE]

得分:2.00

5.进行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时,开发区综合论证的主要内容有(

A.总体发展目标的合理性

B.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C.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

D.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

E.生态系统的兼容性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6.(

)是环境检测最常用的方法。

A.分析方法

B.测定方法

C.采样方法

D.生产方法

E.操作方法 用户答案:[]

得分:0.00

7.可燃气体的危险性主要是其具有(

)。

A.吸入性

B.燃烧性

C.爆炸性

D.自燃性

E.排放性 用户答案:[BCD]

得分:2.00

8.确定规划环境影响的地域范围通常需要考虑(

)等因素。

A.地域的现有地理属性

)。

B.自然资源特征或人为边界

C.规划经济活动影响的环境要素

D.规划方案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E.已有的管理边界,如行政区划等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

9.在进行开发区环境影响识别时,应重点调查(

)等环境敏感因素,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

A.环境保护目标

B.区域环境资源

C.环境质量现状

D.环境承载力

E.主要环境制约因素 用户答案:[]

得分:0.00

10.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环境预测与评价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海洋生态评价方法比较成熟

B.应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C.人为主观因素的渗入可增加定量方法的不确定性

D.一级评价应尽量采用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方法

E.二级和三级评价可采用半定量或定性预测方法 用户答案:[]

得分:0.00

11.环境风险按其成因可分为(

)等因素引发的风险。

A.化学风险

B.物理风险

C.工程技术

D.自然灾害

E.生态平衡 用户答案:[]

得分:0.00

12.爆炸性物质是指受到(

)能瞬间发生急剧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伴有能量的快速释放,引起被作用介质的变形、移动和破坏的物质。

A.高热

B.分解

C.摩擦

D.撞击

E.溶解 用户答案:[]

得分:0.00

1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包括(

)。

A.综合性法律

B.单行法律

C.行政法规

D.部门及地方性法规

E.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00

14.公众参与能促进建设项目和规划取得(

)的协调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A.政治效益

B.经济效益

C.社会效益

D.环境效益

E.军事效益 用户答案:[]

得分:0.00

15.开发区热负荷包括(

)。

A.工业热负荷

B.采暖热负荷

C.制冷热负荷

D.管网热损失

E.通风热负荷 用户答案:[]

得分:0.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8道题】

1.采用情景分析法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可操作性强。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5.00

2.氧化剂分为有机氧化剂和无机氧化剂。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3.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和装卸设施尽可能露天、半封闭布置。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4.将污染源按等标污染物负荷排列,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为主要污染源。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79),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6.设施风险是指危害事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依托设施,如水库大坝等造成破坏的概率及危害程度。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7.《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5.00

8.环境风险调查中,项目中毒物的毒理学资料属于环境资料。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上一篇:育人典型案例下一篇: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