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参考

2023-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参考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学案

会宁县新添回民中学学案编号:BDL2014031705主备人:杨维兵参与人:马斌审核:马风采审批:马风采班级:组名:姓名:评价: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掌握认识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学习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学习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地域的差异的相关知识。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

三、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 。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

1、 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

学习方法: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一、预习案

1、请同学们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探究案

一、读图图6-

1、6-2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4、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5、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

6、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7、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

8、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9、学生分组读“图6—

14、6-

15、6-16”,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10、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11、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三、检测案

1、东北平原主要由和 三个平原组成。

2、东北地区属于气候,冬季,夏季。

3、下列城市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A、漠河B、哈尔滨C、长春D、大连

4、辽宁省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和朝鲜海峡B、渤海和黄海C、黄海和朝鲜海鲜D、渤海和东海

5、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A、辽河B、松花江C、乌苏里江D、黑龙江

6、长白山东南部降水多是因为()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2篇:湘教版环境保护第一章第三节学案

灵丘一中高二地理自主探究学习学案

姓名班级小组编辑地理组 时间课时1内容:第一章第三节人类与环境

学习重点:

1、 说出防护林带的类型,识记各种防护林带的作用

2、 说出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保护土地资源的具体措施

3、 掌握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的具体可行措施

学法指导:

1、 细读教材,认真归纳总结;

2、 结合实例,讨论分析;

一、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独立完成预计15min

通读课本,勾划概念的关键词,重要的知识点。

1、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是什么?防护林带的类型及作用有哪些?

2、阅读教材P35材料,概括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有哪些?

3、科学开发土地的原则是什么?

4、土地退化是明显的表现是什么?举例说明

5、什么是土地整理?土地整理的对象及作用是什么?

二、小组探研讨论任务:

1、我国的植树节从何时开始?中国植树节节徽的含义是什么?(点拔:网上查阅资料) (提示:树形:①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②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申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文字:表示每年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中国植树节的节微表明了我国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2、什么是罗斯福工程?美国“罗斯福工程”对我国防治水地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何借鉴意义?我国在治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方面还需作哪些努力?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空心村”现象

4、 阅读材料,说说旧村归并,退宅还耕有意义有哪些?了解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模式。

5、说说我国通过哪些方式整理土地?土地开发的重点区域有哪些?

课堂测试:高效课堂例题及变式训练

课堂总结:

第3篇:第一章第一节(1)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

了解公路建设的性质与公路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公路建设的特点、内容、基本建设程序

第一节 公路建设的内容和特点

一、公路建设的性质与管理

1.公路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公路建设的性质

二、公路建设的内容、资金与管理体制

1、公路建设的内容

⑴公路工程的小修和保养

⑵公路工程大、中修与技术改造

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

2、公路建设的投资

⑴养路费投资:以路养路

⑵国家投资

⑶地方投资:补充来源

⑷银行贷款:银行为主体,自愿为原则,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

⑸国外投资: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外政府贷款出口信贷国际金融市场贷款合资经营 租赁信贷发放国外债券

3、公路建设管理体制

我国公路建设的管理方式一般是“公路小修保养,由养路部门自行安排和管理,属于养路费投资的项目,由地方公路主管部门负责下达任务并安排施工部门进行施工,凡列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工程项目,必须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其一切基本建设活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和要求进行管理。”

第4篇:五笔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

打字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电脑的启动与退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启动计算机;

2、能正确的关闭计算机;

3、学会打开记事本和写字板程序;

4、学会安装和运行金山打字通软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正确的开机和关机;

2、能正确的运行金山打字通程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正如我们使用其他日常电器一样,计算机也只能在接通电源的前提下才能工作,但是,电脑比我们使用的其他日常电器要复杂得多,从机器接通电源,到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初始化,这个过程就叫做电脑的启动。由于启动过程性质的不同,电脑的启动又可分为冷启动、热启动及复位启动。

1、启动Windows XP  1.冷启动  通俗地讲,冷启动就是指在电源接通的情况下,直接按主机开关将电脑启动。启动步骤为:

 (1)接好主机及显示器的电源。  (2)打开显示器。

 (3)打开主机电源,即按主机的电源开关。  2. 热启动

 热启动是指在机器已经加电的情况下启动,通常是在电脑运行异常或死机的情况下使用,在DOS时代,只要同时按下【Ctrl+Alt+Delete】三个按键,而在 Windows XP中,同时按下 【Ctrl+Alt+Delete】三个按键,则会弹出Windows任务管理器,若要重新启动计算机,则选择【关机】【重新启动】命令即可。另外也可以通过运行【开始】【关闭计算机】命令,在打开的关闭计算机对话框中选择“重新启动”即可。  3. 复位启动

 复位启动是为了避免反复开关电脑而影响机器的工作寿命而设置的启动方式,这种启动方式类似于冷启动,操作方法即在电脑的主机上,找到【RESET】键,按一下即可。

2、退出Windows XP  要退出Windows XP,首先确保已经关闭了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然后按下列方法退出 Windows XP:

 (1)单击桌面左下角的【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

 (2)在“开始”菜单中单击【关闭计算机】按钮,弹出“关闭计算机”对话框。单击【关闭】按钮即可退出Windows XP,

3、 打开写字板和记事本

 (1)单击桌面左下角的【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

 (2)在【开始】菜单中选择【所有程序】【附件】【写字板】命令,系统会打开写字板程序,如图所示。

 打开记事本的操作程序和打开写字板的操作类似:

 选择菜单【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记事本】命令。系统会打开记事本对话框。

4、安装五笔字型

 五笔字型由王永民发明,从1983年起,一共推出了3.0、 4.0 、4.3 、4.5等多个版本。拥有相当广泛的用户,现最新版本为98版,但因86版用户群的稳定性和广泛性,目前使用最多的仍是86版。因其在汉字输入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熟练掌握五笔字型的输入方法的原理,并熟记相关知识后,五笔输入法便能满足用户快速而高效的输入汉字的需求。不过,在windows XP的操作系统中,并没有自带五笔字型输入法,如果需要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则需要自行安装。

5、安装金山打字通

 金山打字通,是金山公司推出的一款帮助用户熟悉键盘布局、练习,以及提高打字能力的打字学习软件。使用金山打字通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地熟悉键盘布局,不仅可以练习英文打字,还可以练习中文打字,包括常见的拼音打字法和五笔字型输入法。

6、运行金山打字通

 在Windows XP环境下,金山打字通安装完成以后,即可直接运行,开始打字操作。和运行其他软件的方法一样,打开金山打字通的打开方法如下:  方法一:用户如果生成了桌面快捷方式,可直接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运行金山打字通。

 方法二:用户如果没有生成桌面快捷方式,则可通过选择菜单【开始】【所有程序】【金山打字2003】【金山打字2003】命令。系统会打开“金山打字”程序。

第5篇:毛概第一章第一节讨论题

第一章第一节讨论题点评

二、讨论题解析

主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中国化?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大家谈谈自己的分析视角并加以论证。

1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分析。 解析:

这个问题教材上有较清晰的分析思路,即从历史、现实以及理论本身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 1 )从历史角度来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论。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即为明证。 ( 2 )从现实角度来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则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大家可从中国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临的特殊国情和特定实践任务出发加以展开分析。

( 3 )从理论角度来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大家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加以论证。

从答题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回答得不错,但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析视角不够全面或思路不清晰;二是有分析视角但没有具体展开论证。请大家参照其答案加以学习。 2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解析:

概括起来,教材上的三层含义实则是两大分析视角:

( 1 )从狭义上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视角进行分析。教材的前两个层次合并起来就是结合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在分析:一是运用既有的理论指导实际;二是从实际(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理论)。

( 2 )从广义上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文化,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接轨的视角进行分析。即教材上的第三个层次所指出:既要使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相融合(内容),又要用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来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式)。

主题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生了几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如何把握? 批注:

首先值得强调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具体表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共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一是毛泽东思想,其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具体参见云课堂--课程章节—第一章第一节课件资源—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关于这一表述,有个别同学没有表述准确,一定得注意了啊 。

其次是关于辩证统一关系的分析,大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展开分析:1 、在根本方法、政治立场以及理论品质等方面的一脉相承性(具体参见教材 P5-7 )。 2 、发展与创新性。可抓住两点来进行展开分析:一是时代、实践有何发展变化,从而要求理论做出发展和创新;二是理论的主题和内容有何具体变化。——理论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大多数同学们基本上把握住了,但一定要深入分析论证,否则对问题的论述就会显得缺乏深度。 从回帖情况来看,大家的回答总体上一致,绝大多数同学回答得很完整,请大家参照其答案加以学习。

附:分析思路

思路一:从一脉相承性和发展创新性两大层次出发说明这些理论成果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一是毛泽东思想,其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这两大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一方面,它们一脉相承在于有共同的“根” —— 马克思主义,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根结出的理论果实。另一方面,这几大理论成果又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一点也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

一脉相承的。讲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在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上,在关于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上,在关于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使命的基本原则上,都是一致的。比如:(1)共同的哲学基础:三者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2)共同的价值取向: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旨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目的和归宿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旨立场。三者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共同的历史任务:它们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4)共同的奋斗目标: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共同的政治立场:它们共同的奋斗方向和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确定的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领导力量都是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等等。(5)共同的理论品质:三者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产物,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生动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从两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来看,它们是与时俱进的。从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容来看,它们都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为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讲了前人没有说的新话。从两大理论成果的历史意义和创造主体来看,也是与时俱进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首先,这两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而实事求是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其次,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思路二:参见教材P5-7。

主题: 关于“旗帜”问题

3、 过去有“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的说法,今天则指出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什么是旗帜?你认为举旗必要吗?为什么?如果举旗必要,那么怎样举旗才能更好地发挥“旗帜”的作用? 批注:

关于这两方面,我的看法是:

1、只有科学地举旗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1)写在旗帜上的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真理;(2)旗帜的内容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3)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而非教条主义、宣传性强制灌输的方式)对待旗帜(理论)。

2、目前我们所高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这实际上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具体选择。我们对自身自由(如自由选择权利的保障)的关注没有错,但我们必须注意:不同于个人发展前途的选择,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只能在具体的历史、人文传统和体制环境下进行;而且,只有在公民社会整体素质的及其理性精神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才更有可能作出理性的、符合实际的选择。

3.关于本题答案请参考云课堂--课程章节—第一章第一节扩展资源。

参考答案: 1. 什么是旗帜?

恩格斯说,党的纲领就是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旗帜就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就是党的共同信念、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的集中表达。

2.为什么要高举旗帜?(你认为举旗必要吗?为什么?) 因为旗帜问题很重要。中国共产党人都高度重视旗帜问题。 3.如果举旗必要,那么怎样举旗才能更好地发挥“旗帜”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当前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旗帜”的作用。

第6篇:2014毛概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导论:

1、教师自我介绍

2、课程介绍:

围绕概论课讲什么、为什么要学概论课、怎样学好概论课三个问题讲述:本课程的逻辑结构;学习本门课的意义;学习本门课的基本方法与要求;考核方式方法。 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学习概论课程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结合教材我们学习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讲授新课: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一门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从狭义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

从广义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还包括它的继承者(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对它的补充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 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1938年9-11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在中国特殊的革命环境下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识,是党在理论和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1) 建党时期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2)遵义会议前

这是一个摸索过程,在这段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犯了照搬照抄、不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最终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遵义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领导层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4)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3.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需要实现其中国化。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将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民族化、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与不同国家民族的环境相结合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历史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问题。(指导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中来)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进入精神层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其在每一表现中都带着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特性和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强调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用;

2、对中国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的是理论上的创新;

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形式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