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国家保密局工作总结

2022-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县国家保密局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县国家保密局工作总结

国家垂直治理体系中省市县关系的反思与改革——基于非完整性“委托—代理”视角

摘 要: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此次改革主要集中于横向部门间的业务整合优化,但对于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调整并未涉及。当前,大多数省、自治区实行的是以“市管县”体制和“省直管县”体制混合存在但以前者为主的组织体系。基于G省的案例分析表明,由于市级政权拥有对县级政权的人事任免权、促进经济增长的规则设置权、过程监督权和结果评价权,导致“省直管县”体制“有名无实”,省、市、县三级政权之间呈现出一种非完整性“委托—代理”关系。这种情况强化了市级不同任期主要领导经济增长决策的个人化特征,凸显市对县的“攫取之手”功能,弱化了县一级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因此,有必要根据新时代区域特征和发展目标差异,重新审视“市管县”和“省直管县”体制的利弊及其适用条件,进一步理顺省—市—县关系,为国家垂直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决策支撑。

关键词:经济增长;“省直管县”体制;“市管县”体制;非完整性“委托—代理”;国家垂直治理体系

一、问题提出与分析思路

党和国家机构的设置形式是政权或国家组织方式的外在反映,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截至2019年3月,各级党和政府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和政府机构中职能交叉、业务重叠的部门予以整合,系统解决原来“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问题,优化了国家治理体系,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减少了组织结构约束。此外,中央在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进一步要求,确保集中统一领导,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①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要认真总结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宝贵经验,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继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此可见,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主要侧重于梳理、增减以及整合横向部门之间的职能组织关系,同时自上而下地对所涉及部门进行相对应的调整,而对纵向政府间层级问题并未过多涉及。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整体呈现出以“市管县”体制为主、“省直管县”和“市管县”体制并存的混合状态。2004年以来,湖北、安徽等省份陆续推行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其核心特点是将县级政府的收支责任划分、转移支付分配和预算资金调度等工作,交由省级财政直接负责,实现了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在财政上的直接联系,避免了地级市的“攫取之手”。②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2009年7月,财政部明确提出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总体目标,即2012年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从事实看,省、市、县三级构成了地方政权运作的基本框架,三者关系也正是依此框架展开。基于中国巨型的治理规模以及区域间发展非均衡的现实,有学者曾提出“缩省、撤市、强县”和“扩权强县”的改革路径③,“市管县”体制将因制度成本超出制度收益而逐渐退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舞台④。因而,“省直管县”体制实行后需要对地级市的职能进行调整,重构市县关系,将市定位为“城乡分治、市县并置”格局下的“区域增长极”。⑤ 但有学者认为,关于“省直管县”体制和“市管县”体制之间的优劣之争并不重要,推进县域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给县域“松绑”,即对其放权、让利,使之成为责、权、利相对称的行政主体。⑥这种观点把县当作一个超脱于当前地方治理体系的治理单元,而现实并非如此。

上述改革构想的实践并非易事,“市管县”体制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1949年,全国仅有无锡、徐州和兰州三个市分别领导一个县。1982年,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行政机构改革,中央提出要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体制。⑦1999年,中央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市管县”体制。⑧从此,该体制在我国全面确立。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地级区划数333个,其中地级市293个。 ⑨而且,2007—2018年,全国市辖区的数量从856个增长到970个 ⑩,这意味着部分县改区后,市统辖的土地、人口、税收等综合资源的实力得以快速增长。“市管县”体制突出了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和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一些城市做大做强以及城市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也产生了行政层级过多、成本过大、城市虚化等弊端B11,以及城乡差距拉大、恶性竞争与跨区域治理困境等消极影响B12。所谓以“改市”压缩行政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的行政改革目标并未真正实现,“市吃县”“市卡县”“市压县”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抑制了县域发展的活力。基于此,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在实行“省直管县”和“市管县”双重体制的地区,省和市在县域经济(经济发展)、政治(人事任免)上的作用如何?哪种体制发挥主导作用?如何优化省、市、县三级关系以实现扁平化行政改革的目标?这就需要以新的分析框架和实际案例为基础来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及其实践形态。

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认为,国家结构是由各种政府组织组成,反映不同政治层面权限和权力分布的政治关系模式,从人格、行为的微观层面入手,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放在国家宏观结构中来分析才会使结构“有血有肉”。B13 也正如周飞舟所指出的,从“以制度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再到“以人心为基础”的政府行为分析才能使官员主体形象和精神气质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来。B14以往关于省、市、县三者关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制度—结构”层面的功能分析,缺乏对制度实践的过程分析,也鲜有对具备主观能动性的领导官员的行为分析,而“结构—过程”分析范式是将宏观的国家制度和结构放置在动态微观的“事件、过程和行为”中,呈现国家或制度实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从而把握政治社会运行的深层逻辑”。B15 本文融合上述三位学者的观点,尝试在“制度结构—官员行为—事件过程”分析思路下,以东部沿海地区G省河溪市及其下轄的沧浪县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实践为例B16,系统阐释国家垂直治理体系中的省市县关系(本文中的市是指除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优化国家垂直治理体系的可能路径。

二、“市管县”体制下的市县关系呈现:经济增长目标案例

从纵横交错的国家治理体系来看,在县级政权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中,自上而下的纵向体制性压力和区域之间的横向竞争压力,体现了纵向的“行政发包”和横向的“晋升锦标赛”的政府治理体制特征B17,同时下级横向竞争的动力和规则设置恰恰源于纵向“行政发包”的上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增长成就放在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中来看,竞争并非只是张五常所说的县际竞争B18,还有省际和市际层面的增长竞争。例如,在以“五年规划”为典型案例的目标管理体制中,目标决策主体与实施主体是“委托—代理”关系,下级主体实现的是上级主体的目标而非自身目标。B19由此看来,“行政发包”和“委托—代理”理论源于制度实践,而G省河溪市2000年以来连续三任主要领导促进经济增长的案例B20,正是省、市、县关系及上述两种理论的实践证明。

1.第一任领导甲某:以深度动员县域基层发展民营经济

2001年年初,G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意见》,2004年3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据此,时任河溪市的主要领导甲某提出“要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具体目标是力争达到“增长速度全省最快、民众创业全省最热、发展环境全省最佳,民营经济占比全省最高、结构层次全省最优、质量效益全省最好,最终达到经济总量全省最大”,主要方式是在全市开展民营经济“红旗县、标兵乡镇、明星村、百强企业和最佳服务部门”评比竞赛活动,通过市级政府权力逐级深入到农村进行创业动员。B21根据市级主要领导的严格要求和动员方式,沧浪县采取突出总量扩张,以“六个一批”形式尽快完成任务。B22主要做法:一是县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形成联动机制,简化私营企业审批手续;二是允许私营经济参与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服务业的建设发展,参与所有制结构调整,放宽其经营范围;三是对一次性买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净资产的私营企业和自然人,给予其评估价的10%优惠,一次性付款的可再给予应付总额的10%优惠,以进一步降低私营经济的经营成本。B23在市、县、镇三级党委和政府的动员下,河溪市农村兴起“全民创业”之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产业选择、注册登记、基建、投产等环节,原本都需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推进,但河溪市为实现“七个全省之最”的目标,以运动式“评比竞赛”政策为驱动工具,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直接将村一级纳入目标责任体系。县、镇、村三级为完成指标任务,选择短期内突击完成公司注册数量,以有组织的集体“共谋”应对市级考核。

2.第二任领导乙某:以干部监督权力策略性支配县级土地资源

2012年1月,乙某任河溪市主要领导后开始推动建设新港湾经济开发区,并提出举全市之力将其打造为区域经济中心的重要增长极,沿海开发的主阵地、主战场。为此,河溪市将沧浪县与其他两个县的大片土地合并到开发区,以保证开发区拥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和人口资源。

G省1000公里左右的海岸线上分布了近10个港口,其中新港湾经济开发区的地址与沧浪县已耗时30年且投资近百亿元的港口仅相距40公里,打造新港湾经济开发区存在重复建设嫌疑。除此之外,从沧浪县划走的土地是该县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3个渔业村和1.5万亩海域。这些被划走的滩涂是沧浪县几代人在过去60年时间内,共计20余次通过人力、物力,冒着生命危险围垦而成,是全县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工业以及进行土地融资的重要基础。因此,这些做法遭到沧浪县老干部的强烈反对,他们通过致信、致电和集体上訪向省委表达反对意见。针对各种反对声音,河溪市除了运用正式的上下级工作监督关系震慑,还借助非正式的乡情打感情牌,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策略使被领导的沧浪县服从市里的要求,最终沧浪县主要领导表态 “服从上级,服从大局”。

3.第三任领导丙某:以市级经济指标任务分配驱动县域科层组织运作

2016年4月,河溪市新任主要领导丙某要求全市上下适应经济新常态,以“项目为王”使全市发展好上又好,能快则快,努力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市委市政府明确全年的目标任务,即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包括工业投入2500亿元,其中160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60亿元、30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80亿元,具体通过“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每天、每周都要抓”的各类专题会展开动员活动,督促各县保证完成任务指标。为实现全年外资到账3.5亿美元等目标,沧浪县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集中精力招商引资。一是明确招商时间。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必须带队在外招商引资,每月至少15天。二是优化驻点布局。选派招商人员常驻北上广深等地并成立沧浪县商会,搭建各种关系促使企业前来投资。三是经济收益激励。考核文件明确对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机关部门的经济奖惩方法。B24四是政治晋升激励。比如:凡是“表现突出、实绩明显、群众认可”的干部,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和具备相关条件的可直接提拔使用;对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和重大外资项目,成绩特别突出的可破格使用。五是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为全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重新调整县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领导组成员及其分工,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任领导组组长,4名县委常务委员任副组长。

政府官员外出招商的重要工作是向企业证明自己辖区是投资的最佳选择。由于企业核心目标是投资收益最大化,企业会根据市场、人口、地理位置等情况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实力雄厚的企业还会要求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但是,即使地方政府政策再优惠,短期内没有投资意愿的企业也会避免盲目投资,这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因此,在市级的考核压力和招商引资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沧浪县除了要求县镇领导干部调整招商引资策略,提高土地使用集约化水平,改进工作作风,还要求各镇“包装项目、打擦边球、找人脉关系”。B25

由于考核压力自上而下层层传递,沧浪县与其他县之间以及沧浪县各镇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招商引资竞争,这种竞争压力恰恰是国家垂直治理体系“下级服从上级”权力规则的一种鲜明表现。不同任期的市级主要领导干部借助于“市管县”体制的“组织结构和权力规则”制定地方政策,相应地,县、镇形成一套适应于市级政策的策略选择和具体行为取向(如表1)。

在上述三个案例中,县域内的基层干部为应对“中心任务”而形成了一种“战略共同体”。 B26在党政科层组织的系统支配下,由各级党委牵头、政府主导,在横向层面整合国土、工商、税务等部门,为项目落户提供绿色通道;纵向层面县级部门将任务深入分解到镇、村,并与领导干部的政治经济激励紧密挂钩,体现了强大的内部组织动员能力。

三、非完整性“委托—代理”:县域经济增长策略选择的诱因

在党政科层组织内部,因上、下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治理资源,自中央到乡镇,自上而下形成了逐级“行政发包”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在地方内部,这种关系依托的正是“压力型体制”,而国家垂直治理系统中自上而下的压力也需要面对来自地方自身利益取向的反作用力。G省、河溪市和沧浪县三级政权运作过程正是在这种关系和体制中展开的,省、市、县各自有着不同的资源和不同的行动逻辑,最终表现出的实践形态也不同。1983年,G省撤销河溪地区行政公署,沧浪县划归河溪市管理,从此实行“市管县”体制。2005年,全省准备实行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B272006年年初,G省明确表示在“十一五”期间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同年,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县域城市化进程,有条件的县城向中等城市发展,赋予县级政府更大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实行省直接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B28省和县之间的财政关系包括调整财政体制、预决算、财政资金来往、专项资金审批等,还包括土地指标使用、重大项目报批。但如表1所示,2001—2016年,河溪市三任主要领导促进经济增长的举措各有不同。发展民营企业是在省级政权的推动下由市、县、镇、村共同完成的,而建设新港口和落实“项目为王”,都是市级政权主导的目标。在省、市、县三级政权的关系中,县处于被市领导、被市支配,甚至被市过度干预的地位,在实际治理过程中“省直管县”并不是省对县完全的直接管理。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晋升锦标赛体制下地级市市委书记、市长的政绩有助于自身迈进省部级领导干部序列。B29因而,在名义上的“省直管县”体制和实质上的“市管县”体制所呈现出的非完整性的“委托—代理”关系影响下,市级主要领导官员为创造新政绩,利用市级政权在中央和省之下、县镇之上的中间层级优势,不断实施各种促进经济增长的举措。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非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级对县级人事权的实质性影响

2009年,中央《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中办发〔2009〕17号)指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县一级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对县委书记的要求和管理不能按一般的处级干部来对待。为此,明确县委书记的选拔任用应报经省级党委常委会评议。由此,在省对县财政权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了对县级主要领导的人事权管理。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县委书记和县长人选都是由省委组织部根据市委主要负责人的意见进行考察后再呈报给省委,省委常委会的决策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事后履行程序的层面,县级其他处级和副处级干部属于市管干部,真正的决定权完全由市委所有。针对县级主要领导的使用,市委有考察权和建议权,对其他处级和副处级干部则拥有直接决定权。因而,正是市级对县级拥有实质性影响的人事权,构成了市对县一级经济增长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2.市级对县域经济绩效的考核评价权

如前文三个案例所反映,市级政权掌握着县域经济增长的规则设置权、过程监督权和结果评价权B30,这三种权力共同组成了市级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全方位掌控。河溪市在各類经济指标任务推进中,通过各类媒体公开排名,排名末位的县主要领导要在季度考评大会上作情况说明,各种强硬的经济激励手段强化了县级官员的服从意识。县级官员也以经济指标排名为主要手段,激励相关干部“争位子、争面子、争票子”,将市级发包的经济增长指标任务再加码打包分解到各镇,同时采取更加精细的考核手段以保证任务的完成。虽然经济增长目标任务层层下拨分解,但是县级财政承担了县、镇、村三级为完成经济增长任务所产生的全部各类费用。而且,在县域公共产品供给中,并没有市级财政的相关转移支付。县域内的国土、农业和其他重大项目规划也并不需要经过市级,而是由省级政府审批。换言之,河溪市是在对县级人事权实质性控制的基础上对县级政权进行整体性影响,却并不承担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支出责任。

3.省级政权对“市管县”体制的认同

对于中国垂直治理结构中的五级政权而言,虽然对此有“层级过多、体制不顺、效率偏低、信息扭曲”等批评,但从全国范围看,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县级区划数共2851个,平均每个省下设11个地级市、近100个县。B31在省直接管理县存在一对多的现实情况下,省级政权难以完全掌握各县的丰富信息。即使是至关重要的人事任免,省委组织部门也未必能对全省近200名县委书记和县长以及后备干部的信息做到充分了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委托并依赖于市级主要领导推荐,这既是尊重地方领导意见,又能将选人用人失察的责任分解给市级政权。此外,在国家垂直治理体系中,省级作为中央政权的代理人,在自上而下的任务分配和自下而上的资源汲取中,市级作为省级的下一级代理人,还能起到缓冲矛盾、分担压力的作用。除了财政和主要人事任免等领域最终的决策权,省级政权并不愿直面数量庞大、面积辽阔、县情多样、民意复杂的近百个分散的行政单元,对边疆地区而言,更是如此。因此,省级政权对直接管理县的行政方式具有复杂的态度,相比较而言,省级更为看重对市级层面的直管与关注。由此不难理解,在“扩权强县、减少层级、优化结构”改革方向中市级因维护自身固有利益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省级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会在无形中助推这股反作用力,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削弱和扭曲了顶层制度的实践成效。居于中层位置的市在“市管县”体制中往往以城市为中心,整合更多的县域资源为己所用。例如,改变户籍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土地管理权限变动、重大项目上马等由市级主导的社会经济治理活动都可能削弱中央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政策影响,对冲中央某些影响到自身利益的“宏观政策调控力”。

如表2所示,实行“省直管县”体制主要是省对县有财政直管权力,而人事任免权更多的是一种名义上的间接性权力,致使原本赋予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目标发生了偏离。换言之,在省、市、县三级政权关系中,省和县之间更多的是财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应然关系,市与县之间则是政治、经济紧密融合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实然关系。由此可知,本文所说的省和县之间非完整“委托—代理”关系即“省直管县”在名义上是“省直接管理县”,实际上是“市对县有着直接管理权”,县成了省级和市级双重主体委托下的代理方。质言之,省级政权对县只有名义上的人事任免权,且没有明确的经济指标分解给市和县,省级给予县级的是一种具有软约束力的指导性考核指标,而市级政权直接给县级设置各类明确的经济发展任务指标,对其拥有规则设置权、过程监督权和结果评价权等实质性的约束力和影响力。除了制度文本中明确的“市管县”规定,并未在政策文本中公开的实际运作层面的隐性权力逻辑构成了“市管县”体制的现实支撑,这是中央推动的“省直管县”体制在实践中呈现出模糊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省对县缺乏实质性的人事管理权和经济发展的规则设置权、过程考核权和结果监督权,省、市、县三级政权之间权限界属关系不清导致“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正因如此,河溪市三任主要领导能够充分利用上级委托的直接管理县的整体性权力促使下辖各县为实现“提升民营企业数量”“打造新港湾”“推进项目建设”等目标而努力。不同任期的三位市级主要领导作为国家治理结构中的能动者,在不确定的有限任期内努力通过“短平快”的方式打造新政绩,将“制度—结构”所赋予的资源纳入具有一定个体向上进取意愿的行动指向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在国家垂直治理体系中,省、市、县之间非完整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乃至社会治理行为在不同主要领导任期内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

四、结语

根据前文分析,G省、河溪市和沧浪县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左边表示的是“市管县”体制下省、市、县之间的关系,右边表示的“省直管县”和“市管县”体制并行下的省、市、县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关系结构里,县相对于市,自主性偏弱;市相对于省,自主性较强。整体而言,市对县普遍具有强动员和强约束的能力。其结果:一是县的自主性较弱,处于被支配、被驱动的地位,县级政权受市级政权的实质性约束,以致“市吃县” “市压县”等现象司空见惯。县不得不与镇(乡)、村,甚至与企业“合谋”,共同应对市级的经济增长指标考核任务,导致县域经济增长行为出现异化,从而扭曲了中央关于赋予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顶层制度设计本意。二是市在国家六级组织中(包括村)更像是“二传手”,并不具有真正的“承上启下”功能,反而削弱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和回馈效率,甚至是故意消解扭曲政策,这种现象在面积较小、交通便捷的东部省份体现得更为明显。三是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初衷是以城市功能辐射带动县、镇、村发展,然而,由于市具有重新分配资源的权力,结果是城市在向县吸纳资源的同时,并没有承担县域基层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城乡差距并未因为“市管县”体制的确立而缩小,而且,市级凭借自身较高的行政层级和较优的城市生活环境,吸引着大量县、镇基层干部争取上调,这既是基层干部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诱因,也加剧了市级组织机构的臃肿和人浮于事,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利于以县为责任主体的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四是为实现短期内完成新政绩的目标,不同届别的市级主要领导利用有限的资源展开竞争B33,出现“一任领导一张蓝图”的“届别机会主义”B34。这种政绩观容易导致区域间恶性竞争,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省直管县” 体制和“市管县”体制是国家基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任务和不同行政区域而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呈现了权力导向的政治逻辑、经济导向的发展逻辑以及公共服务导向的治理逻辑。B36“市管县”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我国经济增长逻辑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改革开放前是为了城市发展工业和解决城市生活服务,改革开放后是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B37当前,中国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目标。2019年年底,中央在《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这为推动“产业、城市、人口”三要素有机统一,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人才和劳动力供给的政策基础。但从现实情况看,中西部省域面积广袤,省会城市和县城空间距离较远,县域内又以乡村和农业为主,各类资源较为匮乏,县级政权资源整合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培育发展不同产业和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增长极,地级市是以城市为中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具有较强的人口、土地、资金等资源吸附能力,能够依托“市管县”体制所赋予的行政权力、既有的经济基础和人才资源发挥相应的作用,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目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当以地级市为主的城市吸纳大量人口时,也必然对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有大量需求,进而会倒逼和加快周边区域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步伐。此外,在“市管县”体制下,市级政权分担了省级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弥补了省级政权对县级政权运作及其官员难以实现近距离、精准化监督的不足。

纵向的国家治理体系是连接国家和民众的重要组织形式,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对于中國这样一个区域差异显著的大国而言,需要全面认识“省直管县”体制与“市管县”体制的各自优势与不足,在国家垂直治理体系的视角下,从治理成本和发展绩效两个维度来考虑推进改革,而理想化的治理体系便是以最小的治理成本获取最优的治理绩效。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就必须摆脱既定的思维模式束缚,推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瞻性的国家治理体系改革B38,即在横向上进行党和国家机构增减重组的基础上,纵向上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层级结构,理顺不同层级政府间关系,从而将改革举措转变为强大的治理能力,进而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绩效,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基于此,优化国家垂直治理体系,调整省、市、县三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分类处理,差异改革,增强县域发展的自主性,让县级政权切实承担起基层治理的重任。具体而言,对于第一类省区,如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等面积较大的省级治理单元保持“省—市—县”三级;对于第二类省区,如海南、宁夏实行“省直管县”,构建完整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于第三类省区,如江苏、浙江、福建,应深入推进“省直管县”体制,在省级层面设立县际综合协调机构,调整市对县的统辖和管制权力,使市回归到城市治理本身。除此之外,有必要通过稳妥的人员分流措施将市级行政人员向中央、省和县级机关以及社会组织分流,解决上下级机关人员编制紧缺难题,促使治理资源下沉。同时,为了使地方主要领导的执政行为选择能从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利益出发,还需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干部任期的相对稳定性,严格规范他们对公共权力的运用方式,防止其出于个人利益对制度和政策进行选择性使用。

(本文在修改过程中得到了郑州大学齐秀琳博士的悉心评阅,特此致谢!)

注释

①刘鹤:《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人民日报》2018年3月13日。

②刘勇政、贾俊学、丁思莹:《地方财政治理:究竟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基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

③何显明:《从“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④吴帅、陈国权:《中国地方府际关系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基于“市管县”体制的研究》,《江海学刊》2008年第1期。

⑤庞明礼、马晴:《“省直管县”改革背景下的地级市:定位、职能及其匹配》,《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4期。

⑥宋亚平:《郡县制度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挑战——兼论今天的“省直管县”》,《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⑦B11孙学玉、伍开昌:《构建省直管县市的公共财政体制》,《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1期。

⑧吴帅、陈国权:《中国地方府际关系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基于“市管县”体制的研究》,《江海学刊》2008年第1期。

⑨B31参见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9)》,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9/indexch.htm。

⑩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得到。参见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8)》,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8/indexch.htm;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9)》,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9/indexch.htm。

B12B37叶敏:《增长驱动、城市化战略与市管县体制变迁》,《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

B13[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结构分析》,王浦劬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3页。

B14周飞舟:《政府行为与中国社会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发现及范式演变》,《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B15吴晓林:《结构依然有效:迈向政治社会研究的“结构—过程”分析范式》,《政治学研究》2017年第2期。

B16根据学术研究伦理规范要求,文中人名、地名全部匿名化处理。

B17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17頁。

B18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信出版社,2012年,第144页。

B19鄢一龙:《五年规划:一种国家治理体制》,《文化纵横》2019年第1期。

B201983年3月,根据国务院决定,G省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撤销河溪地区行政公署,所辖六县划归河溪市管辖,自此,全市形成市、县(区)、乡(镇)三级行政体制。

B21根据河溪市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若干意见的相关材料整理得到。

B22根据沧浪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材料整理得到。其中“六个一批”是指发动村干部带头创办一批,组织县、镇机关干部扶持一批,鼓励县级机关和事业人员提前退休和辞职创办一批,吸引县外民资到本地落户一批,召回本县在外成功人士回头兴办一批,引导骨干企业前延后伸发展一批。

B23在私营企业经营范围内,沧浪县委、县政府将私营范围扩大到了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这也为学校、自来水厂和医院的私有化提供了政策依据。2012年,沧浪县再以远高于出售时的价格回购医院、学校和水厂。

B24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部门年终目标考核奖在原有基础上人均加2000元;有实绩但未完成任务的部门主要负责人扣3000元,班子成员扣2000元,其他人员扣1000元;无实绩的部门主要负责人扣5000元,班子成员扣3000元,其他人员扣1000元,部门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县级机关部门每招引一个总投资1亿元或协议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奖励5万元。对招商引资实绩突出的机关部门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评选10名机关星级招商人员,各奖励5000元。纪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及在编人数少于5人的部门不作硬性考核要求。

B25根据笔者于2016年8月6日的实地调研记录。

B26See Thomas Heberer, Gunter Schubert. County and township cadres as a strategic group. A new approach to political agency in china’s local state.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tudies, 2012, Vol.17, No.8, pp.221-249.

B27根据G省关于做好市县财政管理体制稳定工作的相关材料整理得到。

B28骆祖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问题和对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3期。

B29何淳耀、孙振庭: 《地方官员的晋升逻辑:中国地级市市长的实证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2年第6期。

B30周雪光、练宏:《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5期。

B32省级政府对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审批权包括降能、排污、土地等方面,其中,危重化工项目也由省级政府负责。

B33李永乐、胡晓波、魏后凯:《“三维”政府竞争——以地方政府土地出让为例》,《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1期。

B34杨宝剑、杨宝利:《委托代理视角下政府间纵向竞争机制与行为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B35图1中省和县之间的虚线表示二者之间并非完整的“委托—代理”关系,省对县没有硬性的支配和约束。

B36叶林、杨宇泽:《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三重逻辑:一个研究述评》,《公共行政评论》2017年第4期。

B38薛澜、张帆、武沐瑶:《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回顾与前瞻》,《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第3期。

责任编辑:翊 明

作者:田雄 李永乐

第2篇:玉龙县农业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分析

摘 要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优化执法环境,整合执法资源,明确执法责任和权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农业局成立了专门的临时结构开展本项工作。同时,对农业局及下属事业站所的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职权事项及各类执法人员进行了摸底排查,并对农业局及涉及行政执法的事业站所近年来开展的行政执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足之处开展了分析。

关键词 农业行政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试点工作;云南省玉龙县

1 概况

1.1 基本现状

云南省玉龙县农业局是玉龙人民政府职能部门,正科级、加挂玉龙县渔政管理局牌子,设有10个内设机构,局属事业站所12个。其中一个内设机构、7个事业站所具有行政执法资格。全局共核编制283名,农业局机关行政编制51名,事业编制232名。现全局实有275人。其中73人(除农机监理站9人为参公管理外,均为事业编制在岗人员)共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渔业生产防疫检疫、植物检疫、农机安全管理、农药管理等8个方面工作。

1.2 执法范围、内容和依据

1.2.1 执法主体及执法类别

玉龙县农业局执法主体现有:农业局机关(内设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及下属7个站所:农机监理站、渔政执法大队、植保站、农经站、种子管理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和土肥站。其中:

(1)农业局机关是法定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类别为农业综合执法。

(2)7个站所是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执法的机构,均有合法明确的委托手续及编制部门批准的“三定”职能。执法类别为农业执法。

1.3 执法设备配备情况

虽然玉龙县农业局承担着全县范围内的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但没有配备农业综合执法专用车、通讯设备、照相机、摄像机、电脑和简单实用的其他取证设备。严重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1.4 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农业局内设的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核定行政编制5人(大队长、副大队长及工作人员3名),但目前人员都还未就位,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都由局下属的具有执法主体的7个站所在农业局的领导下,依据各自承担的执法职能在正常的开展各项执法工作。目前全县范围内无大案要案发生。

2 工作开展情况

2.1 基本现状

玉龙县种子管理站属县农业局下属股所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核定编制22人,现在编在岗22人。其中事业干部13人;事业工勤3人;以工代技6人。现持有农业部核发的农业综和执法证18人,持省政府核发的执法证件7人。

2.2 工作职能

主要工作职责有: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等职责,在品种管理、市场监督和良种推广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宣传贯彻种子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区域种子产业发展规划,负责备荒种子储备管理,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种子信息统计分析及服务工作。

2.3 执法依据,范围和内容

2.3.1 执法依据

主要的执法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是全国人大常委员会于2000年12月1日颁布实施;地方性法规有《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08年6月1日通过实施;部门规章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部2011年9有25日颁布;《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农业部2003年9月1日颁布;《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农业部2005年5月1日颁布;《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农业部2003年9月1日颁布;农业局执法委托书。

2.3.2 执法范围和内容。

2.3.2.1 行政许可事项

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条、二十六条;《云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四条。

2.3.2.2 行政处罚事项

(1)未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种子法》第60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 000元以上3万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种子的,《种子法》第60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 000元以上3万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违法行为人的种子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未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法》第60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 000元以上3万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营种子的,《种子法》第60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 000元以上3万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违法行为人的种子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59条规定: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2 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为境外制种的种子在国内销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61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 000元以上2万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从境外引进农作物种子进行引种试验的收获物在国内作商品种子销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61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 000元以上2万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经营的种子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62条规定:责令改正,处以1 000元以上10 000元以下罚款。

(9)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62条规定:责令改正,处以1 000元以上10 000元以下罚款。

(10)伪造、涂改标签或者试验、检验数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62条规定:责令改正,处以1 000元以上10 000元以下罚款。

(11)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62条规定:责令改正,处以1 000元以上10 000元以下罚款。

(12)种子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备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62条规定:责令改正,处以1 000元以上10 000元以下罚款。

(13)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64条规定:责令停止种子的经营、推广,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14)在种子生产基地进行病虫害接种试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67条规定:责令停止试验,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15)侵占、破坏种质资源库、保护区(地)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6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质资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16)擅自采集或者采伐本省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46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质资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17)擅自向种质资源保护区(地)引进新物种的,或者擅自向省外提供本省特有种质资源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6条规定:令改正,没收种质资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18)未按规定进行隔离试种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6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质资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19)应当登记而未经登记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7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0)亲本或者原种不合格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7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1)包装不合格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7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2)标签残缺、标签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涂改标签内容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7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3)生产、经营已经公告停止使用的种子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7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4)在未种植过的生态区域经营、推广未经试验成功的种子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7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5)生产、经营种子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8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6)未按规定取得种子经营备案书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备案书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8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7)种子代销者超范围经营种子或者再次委托他人代销种子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8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8)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者将包装种子拆包销售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8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9)未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种子的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条件的说明与有关咨询服务的,《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48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2.4 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1)种子执法队伍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种子体制改革后,全站职工转变观念,明确职能,在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的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资料,单位的集中学习时间和工作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以及到省、市、县加强执法工作的岗位培训和执法证的培训,通过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业务培训、资格考核,持证上岗,使人们既熟悉了种子法律法规和检验知识,明确了种子执法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使种子检验员、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每年的种子生产经营前,要求在玉龙县辖区内进行种子生产的云南广大种业、云南足丰种业、云南伯符科技公司和丽江鑫苗农业科技公司和进行种子经营的云南佑丰种业有限公司、云南腾丰种业有限公司古城分公司、丽江上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丽江鑫苗科技有限公司到玉龙县种子管理站备案,2013年,到玉龙县种子管理站进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备案的企业有2家,生产杂交玉米种近

666.6 hm2,产种量大约300万 kg;进行种子经营备案的企业有4家,备案杂交玉米品种约25个,备案种子22.5万 kg,备案水稻品种2个,备案种子2 500 kg;发放经营备案书40份,分布全县16个乡镇100个村委会,完善了种子生产经营的许可管理和备案制度,提高了种子生产经营人员的合法生产经营意识。

(3)种子生产经营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种子经营户在种子经营过程中,种子经营人员佩戴上岗证外,把所经营的品种样品整齐的摆在经营货柜上,并按种子管理站监制的发票和经营台账,建立了经营台账,表明了种子的来源和销售去向,包括电话号码等。

(4)加大了种子生产经营质量监管和抽查的力度。除了正常的种子市场检查外,在种子经营的旺季,到40个种子经营网点进行种子经营的品种等情况进行检查,并进行了抽样,并对违法经营种子的案件进行了处罚。在种子生产的去雄和收购环节,到石鼓、大具2个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进行种子生产质量监控,查看是否建立了种子生产档案等情况。

(5)法律法规得到了进一步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在市场检查的同时,在种子经营的旺季和种子生产前后,到种子经营网点、农村集贸市场和种子生产基地,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告农民朋友书》等1万多份,提高了经营户合法经营的意识和广大用种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存在问题

(1)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2)多部门协同执法,难以明确执法主体的权力和责任

(3)现有的农业综合执法人员身份和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机构性质不符

(4)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5)农业行政执法装备缺乏,经费不足

4 结语

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需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要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紧密结合。规范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树立农业综合执法的良好形象。强化执法装备,保障执法经费,提高农业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提高认识,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建设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和学华

第3篇:如何加强控股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结合控股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从改善硬件设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强化执行力、加强标准化建设、营造安全文化等六个方面,探讨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县供电企业;控股;安全管理;措施;提升

控股县供电企业由于基础薄弱、专业化管理能力不足、员工综合素质不强等原因,其安全管理一直是电力企业管理的难点。根据近些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做好控股县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关键是要找准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整改,逐步推进控股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好转。

1、改善硬件设施

1.1结合隐患整改做好网络规划,加强项目储备,借助国家出台的“十项措施”中加快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的政策,对农网和配网加以改造,逐步完善农村电网,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1.2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逐级监督落实制度,按照“五落实”的要求,对电网、人身、供电安全的重大隐患要立即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消除。严把工程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1.3加大《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健全各级电力设施保护组织,完善保护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机制。

2、完善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只有通过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约束人的行为,用制度启动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安全管理向深层次拓展,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地运转。

2.1修订修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理清各部门、单位管理界面,明确安全职责,理顺生产流程,确保各环节安全责任落实不脱钩,各专业安全管理不留死角,坚决杜绝安全管理“谁都管、谁都不管”的松散、脱节和重叠现象,逐步实现安全生产从经验性管理到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2.2加强基层班组管理,按照专业管理要求,对班组各项工作及员工的行为作出规范要求,努力达到行有根,动有据,确立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的规范化,用规范守护安全。着力培养提高班组长的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班组长的重要作用,把班组的各项管理工作按规定、按要求从最基础环节抓起,以具体、有效的手段确保班组精细化管理。

2.3坚持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把工作抓严、抓细、抓实。抓严就是要在安全管理中采取重奖重罚的原则,一视同仁;抓细就是要深入实际,从细微处做起,防微杜渐。从控制异常、减少障碍、防止事故上做入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进行任务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到岗,落实到人;抓实就是脚踏实地,规章制度不能只停留在书面、口头,而是要以身作则,深入实际,扑下身子抓落实。

3、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管理者和执行者,而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管理过程和生产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据有关资料表明,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必须着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3.1培养员工安全意识和良好行为规范。一是,要加强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程、规定的培训和考核,以考促学,加深记忆;二是,要树立员工良好的尊章守纪观念,把服从指挥按章办事作为保障自己和他人不受伤害的重要屏障;三是,要教育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生产环节尽职尽责;四是,要做好超前防范,做好员工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理解、尊重、爱护职工,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和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员工安心工作。五是,要做好事中保障,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在员工的行动上,要认真开展危险源分析与控制,做到针对性强、切入点准、措施全面、落实严格,同时要加强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违章作业。六是,开展事故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作中进行讨论,培养员工事故防范意识。

3.2提升员工队伍安全作业技能,完善安全保障措施。①在教育培训内容上,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安全规程,讲解安全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通过开展技术比赛和资格准入考试,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技能。②在方法上灵活多样,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因地制宜采取基地培训、印发资料、专家授课、联合反事故演习、集中轮训和业余自学等多种形式和方法。③建立实训基地,和上一级培训中心形成二级培训机制,由内训师和经培训合格的各专业骨干担任师资力量,通过手把手的现场培训,教会一线员工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提高全体员工安全作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对公司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要深层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使得他们具备指导基层班组、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加强人员交流,控股公司内部各专业选派人员到电业局各单位跟班学习、操作;各单位选派人员到控股公司指导帮助工作,推广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管理。⑤强力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开展视频教学,将典型作业项目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进行全程摄录,制成光盘,或编成手册,组织一线员工学习。⑥在培训中注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多方面多层次培训,抓好公司专业技术骨干、班组长、技术员的培训工作,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达到全员提高。

4、强化执行力

企业安全生产最大的黑洞是没有执行力,而安全的执行力必须从严抓起,要做到严密实施、严格落实。从公司领导层开始,细化各级安全管理职责,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直至最基层,明确每个岗位、每位员工的的安全责任,指标分解,压力传递,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加大对管理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执行层落实规章制度的管理和考核,把检查的重点放在班组、生产一线,把考核的重点放在管理层,通过规范管理、标准作业、遵章守纪、奖惩分明,防止执行力层层递减,必要时电业局选派安全总监充实到控股县供电企业领导班子,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5、加强标准化建设

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评价是国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管理标准化评价活动,准确掌握企业安全状况,及时整治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促使企业安全发展。控股县供电企业应按照“贵在真实、重在整改”的原则,从安全目标、组织体系与责任制、规章制度建设与执行、两措计划管理与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工器具与施工机具及安全设施管理、风险管控、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例行工作、事故调查处理等方面认真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自评价,通过评价、整改、管理标准化,逐步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6、营造安全文化

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能够促使员工树立关注生命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在作业中做到互相关心,互相提醒,互相监督,让每位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理念。加强职业规范培训工作,严格的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使员工各就其位,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监管水平。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层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创新安全管理与教育形式,不仅注重职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的教育,更要注重职工的敬业精神、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品德修养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法律、法规、纪律、制度的制约保证和奖惩激励的应用,更要注重培育员工正确的安全思想作风、安全行为准则、安全价值观,为员工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作者:黎平

第4篇:2008年县国家保密局工作总结

2008年,我县的保密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保密部门的帮助指导及各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实职能、严格管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总要求和

“发展、创新、服务”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上级保密部门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保安全、保发展、促和谐”的职能作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8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增强实效性

1、以纪念《保密法》颁布2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各项保密宣传教育活动。县委分管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听取了关于开展《保密法》颁布2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工作的专题汇报,并给予工作指导和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5万元作为今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专项经费,从经费上保障宣传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一是召开一次保密形势教育会。8月4日,县五套班子领导,乡镇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桂山镇、平甸乡副科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县委保密委员会成员,县直各单位副科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办公室主任共455人在**会堂召开了**县保密工作暨《警钟长鸣》保密形势教育会议,会议通报了2007年全国、全省泄密案件,县委副书记、县委保密委员会主任唐建民同志作了题为《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切实做好我县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的讲话,播放了《警钟长鸣》保密警示教育专题片。二是学习一本书。以市国家保密局编写的《玉溪市“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保密法规知识读本》为教材,8月20日-9月15日,组织全县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参学人数为1190人。三是播放一组口号。9月1日-7日,通过**电视台播放了内容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颁布20周年;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保守机密、慎之又慎”三条口号。四是发表一次电视讲话。9月3日上午,县委副书记、县委保密委员会主任唐建民同志通过**电视台发表了关于纪念《保密法》颁布2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的电视讲话。五是召开一次座谈会。9月3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保密工作的领导,县委保密委员会成员,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五大办领导,县人大法工委、桂山镇、新化乡领导共30余人在**鑫源酒店召开了**县纪念《保密法》颁布20周年座谈会,会议首先听取了近年来我县保密工作情况汇报,随后,与会同志就如何做好我县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从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保密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六是搞一次巡回宣传。由我局牵头,组织司法、广电等部门联合制作了两组《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云南省保守国家秘密若干规定》、《云南省实施〈保密法〉细则》等法律法规宣传带,于9月3日至5日,出动宣传车2台、工作人员6人,分别在县城、杨武、漠沙、腰街、戛洒等乡镇开展了为期3天的巡回宣传。七是收看一部片。全县5100余名领导干部职工通过单位组织或在家中收看了市国家保密局9月4日在玉溪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放的《招标内幕》、《杯中谍影》两部保密警示教育片。八是群发一条短信。9月5日,通过县移动公司向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和各单位办公室主任共721人发送了内容为“纪念《保密法》颁布20周年,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模范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手机短信。九是学习一篇报。9月5日-10日,各单位各部门通过局务会、党政班子会、政治学习日等方式集中学习了市国家保密局在《玉溪日报》9月5日刊登的保密法律法规知识,并将相关学习内容印发给每位干部职工进行自学。十是组织一次保密法律法规知识考试。9月6日至15日,组织全县44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保密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参考率达97%,平均分为92分,评选出组织奖5个单位,个人优胜奖60名,县委保密委员会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表彰奖励。

2、以县委党校、行政学校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保密知识教育培训。加强与县委党校、行政学校的协调配合,全年在党校7个函授教学班214名学员中进行了保密知识宣传教育,县委党校保密教员在各单位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专题16场次,穿插保密知识学习、培训1023人次,通过对在党校、行政学校学习人员的保密知识教育培训,丰富了党校、行政学校的教学形式,充实了教学内容,确保县委党

校、行政学校各类学员的保密法规教育取得实效。

3、以领导干部为重点,认真开展“传达中央领导讲话、通报泄密案件、组织观看保密教育片”为主要内容的保密“三项教育”。8月4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会堂召开了**县保密工作暨《警钟长鸣》保密形势教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五

套班子领导,乡镇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桂山镇、平甸乡副科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县委保密委员会成员,县直各单位副科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办公室主任共455人。会议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严家顺同志主持并通报2007年全国、全省泄密案件,县委副书记、县委保密委员会主任唐建民同志作了题为《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切实做好我县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的讲话,播放了《警钟长鸣》保密警示教育专题片,最后,县委副书记唐建民同志就如何做好我县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打牢保密工作基础;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强化保密管理;三是以创新为动力,积极做好保密防范工作;四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五是切实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认真抓好保密干部队伍建设。会后,县委办印发了唐副书记的讲话,供各级各部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收到云保发〔2008〕3号、4号文件关于中央、省委有关保密工作的文件和批示后,我们及时向县委领导汇报,根据县委周书记和唐副书记的批示,我们在全县范围内认真组织了传达学习。一是11月14日由唐副书记在县委常委会上作了传达学习;二是11月18日由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潘宝华同志在有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各单位副科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共300余人参加的全县推行绩效考核工作动员大会上作了原文传达,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乡镇、各部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文件精神的落实;三是我局请示市国家保密局领导并征得同意后复印20份分批次发各单位、各乡镇轮流学习,目前已有56个单位组织学习,并按要求清退学习文件和报送学习情况报告表,共有2058人次参加了学习,其中:处级领导64人次,科级领导621人次,党员干部1260人次,涉密人员334人次。

4、利用载体,常抓宣传教育。一是县委保密委员会把《保密工作》一书作为对干部进行经常性保密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其征订作为扩大保密法制宣传教育面和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来抓,加大征订工作力度,采取由县委保密委员会下发征订通知、召开会议强调、保密部门督办等方式,与党报党刊的征订同安排,并将征订工作纳入《**县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考核内容狠抓落实,通过认真组织,全年的征订数量再次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共征订2009年《保密工作》286份,比上年增加36份。二是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做好宣传报道,全年共编发《保密工作简讯》15期,年内被《保密工作》采用1篇,被《云南保密工作》采用1篇,市国家保密局转发我县纪念《保密法》颁布20周年宣传活动实施方案1个,《玉溪日报》刊登我县相关保密工作信息3条,县委办《**信息》采用保密工作简讯1期,县委宣传部《宣传简讯》采用保密工作内容的信息2篇,玉溪电视台报道保密工作新闻1条,**电视台报道保密工作新闻3条。三是在**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设立“机构职能”“政策法规”、“业务及服务”、“政务动态”、“宣传教育”、“发展规划”、“制度建设”、“表格下载”等栏目,主动公开各类信息;在“政务动态”下设立“工作简报” 子栏目,及时公布全县有关保密工作的最新动态信息。截止12月20日,全年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0条,其中:政策法规类12条;业务及服务类2条;政务动态类14条;宣传教育类10条,目前重点是公开法律法规和政务动态。

(二)强化保密管理,防止泄密事件发生。

1、按照“保核心、保重点”的要求,切实加强保密管理,把“三书”管理认真落到实处。为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保密工作职责,遵守保密纪律,11月11日,中共**县委保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对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进行考核的通知》(新保委〔2008〕5号文件),《通知》从五个方面明确了全县2008年保密工作责任制考核的相关内容:一是明确考核依据。考核工作依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进行考核的通知》(新办发〔2004〕43号文件)和中共**县委保密委员会《关于继续签订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书)的通知》(新保委〔2007〕3号文件)进行;二是明确考核范围。明确全县现任实职副科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为保密工作责任制考核的范围;三是明确考核内容。明确2007年县委保密委员会与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签订的《**县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书》中的内容为保密工作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四是明确考核方法。明确考核工作采取由各乡镇、各单位保密领导小组组织考核和县委、政府考核组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五是明确考核结果的应用。根据《**县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考评结果将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提拨任用领导干部的依据,并根据领导干部对保密工作的履职情况给予相应的奖惩。县委、县人民政府将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效能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等26项目标责任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于11月25日至12月10日,由8个考核组对各乡镇、各单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一年来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职责和遵守保密纪律情况对照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逐条进行考核,各考核组采取听、看、问、查的方法,逐条查验被考核单位部署落实保密工作的痕迹资料,重点检查《**县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书)》,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涉密人员《在岗保密工作责任书》、《离岗保密承诺书》“三书”的签订和落实情况。

2、按照“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的保密规定,抓好县域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县委网站的保密审查,严格监控县域电子政务信息资料的发布情况。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今年5月,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制度》共分十一条,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并放在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同时加挂《**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表》和《**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送审函》两个附件,在“以保为主”向“保放结合”的转变过程中,做到该保的坚决保住,该公开的坚决公开。同时,指定专人对县委网站上网信息进行适时更新,由我局进行保密审查,并认真搞好上网信息的造册登记,严防涉密信息上互联网,截止12月20日,共审查县委网站上网信息504期,其中:工作动态388期,政策法规5期,专题报道39期,干部之窗16期,督查工作37期,党建动态6期。二是严格监控县域电子政务信息资料的发布情况,严防涉密信息通过电子政务公文交换系统进行传输,确保通过公文交换系统传输的信息不涉密、不泄密。

3、按照“掌握接收份数、弄清清退份数、查处失泄密案件”的要求,认真搞好各类文件和资料的清退销毁工作。继续抓好涉密文件、资料的保密管理,重点抓好《涉密文件、资料定期上报制度》和《定点销毁规定》的落实。截止12月20日,我局共收到各单位、各部门上报的涉密文件1361份,其中:绝密级1份,机密级181份,秘密级523份,资料《内参选编》656份。经检查,所有涉密文件、资料收发文相符,未发现遗失事件。对涉密文件、资料的销毁,都能按照相关规定,到保密部门指定的造纸厂销毁。

4、按照“确保试(答)卷安全保密和考试公平、公正”的要求,认真搞好各类考试各个环节的安全保密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一是对部分中考考点试卷安全保密工作进行巡视检查。7月1日到3日,我局组成巡视组先后到老厂、者竜、戛洒、腰街、漠沙五个考点对中考试卷安全保密工作进行了巡视检查,巡视组每到一个考点,都实地查看了试卷的保密管理情况,并要求各考点要克服松劲麻痹思想,树立试卷安全保密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切实做好试卷安全保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按章操作,依程序办事,确保试卷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万无一失。二是积极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类考试各个环节的安全保密与服务工作。一年来,我局积极协助配合组织、人事、教育、党校等部门做好高考、中考、教师招考、路政管理人员考调、党校函授教育考试等各类考试各个环节的安全保密与服务工作,涉及参考人员3267人,通过与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从未发生各类考试试卷泄密事件,确保了各类考试的公平、公正和严肃性。

(三)加大投入,积极采取保密防范措施,提高涉密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的保密技术防范能力。按照中保委“强制配备”的要求,我县采取强制性措施,加大投入,对已确定的涉密单机和一机两用的计算机安装身份认证加密控制器和网络安全隔离卡,截止2008年12月18日,全县共安装了身份认证加密控制器22台,网络安全隔离卡93台,共计115台,切实提高了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涉密网络、涉密单机的技防能力,做到涉密信息与非涉密信息的有效隔离,内外网分开,堵塞泄密漏洞,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有效防止涉密信息通过计算机向外泄露,杜绝计算机泄密事件发生。同时指导技防设备的应用与维修,对已安装的保密设备进行跟踪服务,不断提高技防设备的使用效能,全年共维修维护15台次,确保了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运行安全。

(四)围绕中心,搞好服务。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抓保密,抓好保密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切实搞好对各单位和企业的保密服务。

1、举办企业商业秘密培训班,增强企业管理者和企业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一是举办企业商业秘密培训班二期,第一期在南恩糖纸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培训人员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共20人;第二期在大红山铁矿,参加培训人员为中层管理人员,共5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企业管理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自己的商业秘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印发了《中共玉溪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市国家保密局关于切实加强企业科技、商业秘密保密管理的暂行办法》给参加培训的人员。

2、做好对公开出版刊物的保密审查与服务工作。今年完成了《**年鉴--2007》(总第十一期)80多万字、《**县妇幼卫生志》12万字、《**检察院志》26万字的保密审查,确保公开出版发行刊物不涉密不泄密。

(五)按照“勤政、廉洁、自律”的要求,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和上级保密部门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10月20日在全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市、县委、纪律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党纪、政纪和工作纪律,并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和上级保密部门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1、落实好我县与在滇非政府组织交流合作情况自检自查工作。根据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市国家保密局《关于转发省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省国家保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在滇境外非政府组织交流合作过程中保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玉保办发〔2008〕1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县与在滇非政府组织交流合作情况的检查工作,首先转发了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市国家保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在滇境外非政府组织交流合作过程中保密工作的通知》(新保委2008〕1号文件),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又组织人员到教育、公安、政协等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检查,从自查和检查的情况看,我县有1个乡(平甸乡)、2个单位(县政协、县教育局)与境外非政府组织交流合作。涉及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主要有:爱德基资会、美国萨玛瑞塘·斯扑尔斯慈善组织、云南发展学院(国际互满爱·人与人运动协会联盟)、英国柯灵顿小学;交流合作项目主要是:资助贫困地区学校、图书室的建设,捐赠学习用具、文体用品、教学交流等;联系的主要形式为上级对口部门与我县有关部门直接联系并介绍项目。

2、抓好我县林改工作中使用涉密测绘成果图纸保密管理的检查。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国家保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联发《关于切实加强林改工作中使用涉密测绘成果图纸保密管理的通知》(玉国保联发〔2008〕1号文件)精神,我局与县国土资源局和县林业局共同组成联合检查组,于6月中旬对全县12个乡镇关于在林改工作中使用涉密测绘成果图纸的保密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过程中,检查组采取先听工作汇报,再进行实地检查的方式,逐个了解了各乡镇林改办在使用涉密测绘成果图纸保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检查,检查组针对全县各乡镇林改办在管理和使用涉密测绘成果图纸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二是明确职责,实行专人管理;三是操作要程序化,管理要规范化;四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章办事;五是加强对计算机、移动硬盘和U盘等存贮介质的管理,严格执行玉国保联发〔2008〕1号文件的相关规定。通过此次安全保密检查,各乡镇及林改办进一步加深了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对林改工作涉密测绘成果图纸的保密管理,确保了涉密测绘成果的安全。

3、深入开展扶贫联系点的进村入户调研活动。为做好我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三阶段整改提高工作,为明年即将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好前期准备,提前谋划明年工作,按照县委的安排,我单位组成调研组于10月6日-15日深入到扶贫联系点者竜乡庆丰村委会各村民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入户调查、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共走访了120余户,453人,召开会议14次,对庆丰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基层党组织建设、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调研,共征求到群众反映的关于庆丰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312件,通过梳理,共梳理出25件,要求县级相关部门解决3件,乡党委政府解决14件,村委会自行协调解决8件,形成了《关于者竜乡庆丰村委会的综合调研报告》一式八份,交给联系领导和相关单位及部门。

4、搞好全省《保密工作》通联工作会的后勤服务工作。10月28日-30日,全省《保密工作》通联工作会在**鑫源酒店召开,参会人员有省国家保密局的有关领导,全省各州市国家保密局局长和部分县市区国家保密局局长,应邀参加会议的玉溪市委办公厅领导及**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共100余人。我们本着“热烈欢迎,搞好服务”的原则,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的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受到了省、市国家保密局领导及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称赞。

(六)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保密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保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各项纪律,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各部门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四是主动请示汇报,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及办公室领导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为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工作目标任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表现在:一是对新形势、新时期保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在极少数部门和领导干部中仍然存在;二是部分从事保密业务工作的同志和涉密人员保密业务知识不熟、责任心不强,不能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处理保密业务,工作随意性较大;三是有些单位对涉密文件、资料的管理仍不够严格,保密管理较为混乱,有章不循,存在一定的泄密隐患和漏洞;四是部分单位的同志包括少数领导同志思想麻痹、政治警觉性不高、保密观念不强,对本单位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不研究、不检查、不解决;五是一些单位涉密计算机及其网络防范能力不强,保密技术落后,管理措施不到位;六是保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第5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市工作方案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工作,是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切入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创建卫生县城(以下简称“创卫”)的水平,根据县党委、政府有关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加强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基本功能,提高城市卫生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为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第一阶段(2005年):铺筑基础、全面提升阶段

在巩固省级“卫生县城”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强力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为2006年申报国家卫生县城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2006年):全力攻坚、申报评审、实现达标阶段

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攻坚,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查缺补漏,作好申报评审准备,提出申请评审报告,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标。

三、职责任务

㈠县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创建办”):根据县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领导小组的指示和要求,对全县创卫活动制定方案、提出目标,作出安排;负责对全县创卫工作情况进行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评,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做好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㈡县卫生局、爱卫办:县卫生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卫生执法检查及监督,负责抓好全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制定创卫工作实施方案、年度爱国卫生运动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督促社县卫生保健规划的贯彻实施,开展除害灭病的技术指导和“四害”密度检测工作,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指导各乡镇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社县)的创建工作,并对工作情况进行汇总、通报;负责全县创卫先进经验的总结和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负责组织实施爱卫工作的主题宣传活动;协助乡镇政府预防和控制重大疫情及各种传染病,督促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垃圾、污水污物的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户)及从业人员的监管,强化对饮用水源的监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检查评比活动。负责创卫申报的各项工作。

㈢县城管局:依照《贵州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实施办法,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做到严格执法;负责搞好中心城县主次干道的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管理工作,负责指导、检查、督促平寨镇等乡镇搞好社县的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管理工作;负责落实中心城县主次干道的“门前三包”责任制,指导、检查、督促平寨镇及社县、“城中村”落实小街小巷、楼群院落“门前三包”责任制;协同、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户外广告的设置和管理等。对工作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的营运秩序,确保公交车辆的清洁和有序营运。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创建无烟公交车辆和卫生窗口单位活动。协助做好发生重大疫情时的管制工作。

㈣县建设局:负责把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城市卫生水平;负责作好农副产品批发、科技项目、汽车、废旧物资收购、矿产品批发、矿山机械设备、建材、图书、电脑及洗车、修车等专业市场的规划和设计;负责公厕、户外广告等的规划定点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实行封闭式施工,减少建筑垃圾和夜间建筑施工噪音。对建筑工地建材、渣土运输实行强制管理;按时完成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县污水处理厂的申报立项及建设工作;加大公厕建设、改造及其他市政设施建设力度。负责抓好城建监察工作。

㈤县交通局:做好本系统各部门尤其是长途客运站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创建无烟车站、无烟车辆、无烟的士和卫生窗口单位等活动。负责牵头抓好贵烟线六枝过境段的卫生与秩序整治工作。

㈥县农业局: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做好人、畜、禽粪便和养殖业的废弃物及其它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安全利用。推广有机肥和化肥结合使用,维护生态平衡。做好农田灭鼠工作。组织农药登记工作。与卫生等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寄生虫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防治工作。

㈦县水利局:加强水资源保护。指导全县供水水源地保护和乡镇供水工作。结合水利基本工程建设,配合卫生部门预防控制地方病、寄生虫病的发

生和传播。实施河水河道污染治理和环境卫生的清理保洁工作;做好城市供水水源保护和二次供水达标工作,做好六枝河及河道两侧的绿化、美化和管护工作。抓好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㈧县发改局:把创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做好创卫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衔接平衡。按规定程序

安排创卫工作的投资、贷款计划等。

㈨县财政局:加大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创卫工作必要的经费。积极争取国内外卫生贷款,用于发展创卫事业。

㈩县环保局:统一组织实施对大气、水质、噪声、垃圾等污染的监督管理,指导和协调解决重大环境污染问题;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加大对环保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指导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自然保护县、风景名胜县环境保护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县安监局:强化对危险废弃物、危险化学品、有毒物品等的监管工作。

(十二)县公安局:对创卫工作中发生的妨碍执行公务行为进行及时处置。做好重大疫情地县必要的管制工作。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各项专项整治工作。抓好城县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十三)县教育局: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改善学校条件和卫生设施,净化、绿化、美化学校环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宣传活动。

(十四)县文体广电局:坚持体育与卫生相结合,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市民素质。负责创卫工作专题片的制作和整个活动宣传报道。维护体育场所卫生。

(十五)县宣传部、文明办、文体广电局、各新闻单位:把创卫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城县、文明乡镇和文明村寨的创建活动中,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各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宣传、督促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

(十六)县人武部:制定本系统创卫工作规划和计划,结合部队工作实际和任务特点,自行组织开展创卫工作,提高广大官兵、职工的素质和健康水平。积极支持地方创卫工作,参加社会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十七)县总工会、团委、妇联:动员组织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和学生积极参与所在地县和单位的创卫活动,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和制度,增强自身文明素质和保健能力。

(十八)县工商局:做好本系统各部门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督促城乡集贸市场、沿街集市责任单位的卫生治理。配合城管、建设、公安等部门做好户外广告、汽修、洗车、废旧物资收购等的规划定点和整治工作。

(十九)各乡镇政府、社县、村(居)委会:负责本辖县内的创卫工作。加强城镇环境与卫生建设,净化、绿化、美化环境,贯彻落实有关创卫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卫生县城活动,增强群众卫生素质,大力提高城镇卫生整体水平。负责开展好除“四害”和卫生社县、卫生村达标活动,2006年平寨镇中心城县所有社县全部达标,30的村达到省级卫生村。

(二十)六枝工矿(集团)公司、六盘水煤机厂、一四二队、水源队、六枝火车站等企业负责本辖县内的创卫工作,并按属地原则,积极协助、配合县政府开展创卫活动。按照《全国工业企业卫生检查评比标准》,积极清理“三废”,美化环境,强化辖县内公共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门前三包”等管理工作。

(二十一)县监察局:加强对各责任单位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对工作不负责的单位,追究其行政不作为的责任。

(二十二)其他单位和部门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职责抓好工作。

四、组织实施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在建设,综合整治。全县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采取全面动员、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分批达标的方法进行。

五、工作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建卫生县城工作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重点,辐射和带动各乡镇的创卫工作。

㈠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创卫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各自的创卫工作,制定出年度和长期创卫工作方案,上报县创建办和县爱卫办。要逐项落实创卫任务,及时报告创卫工作情况。

㈡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开辟创卫专栏、专题。乡(镇)和社县要通过设置宣传栏、开办宣传板报、张贴宣传标语等,为创建卫生县城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创卫工作成为人人皆知、个个参与的群众性活动。

㈢加大投入,保障有力。各级各部门要投入必要的创卫工作经费,按照国家创卫工作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创卫日常工作的开展。

㈣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卫活动与生产、工作、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实施,并把创卫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畴,重分考核。从2005年起,县创建办将组织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创卫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通报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县党委、政府将根据综合考核情况,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给予奖励和典型宣传,对未完成当年创卫任务的单位及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和曝光,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㈤所有承担创卫任务的部门一定要注意工作资料、文件的收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第6篇:县国家税务局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以来,我局在市局XX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认真落实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在组织收入、依法治税、优化服务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分别荣获了20xx年全市国税系统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发展提升年”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20xx-20xx年包村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千名干部进乡村、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先进单位”;在今年全县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县局党委、办税服务厅分别被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党委”、“创先争优群众满意窗口单位”。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克难攻坚,组织收入跨越增长

面对严峻的税收收入形势,全局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千方百计挖潜力,一心一意抓收入。2011年,共组织收入3.78亿元,同比增收1.01亿元,增幅达36.48%;地方口径收入累计入库3.68亿元,扣除财政退库1682.8万元,完成3.51亿元,总量在全市排位由上年的第8位前进到第5位,同比增收1.18亿元,增幅达50.73%,是增速最快、增收最多、质量最好的一年,荣获了全市国税系统“组织收入奖”。2012年1-8月份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2.98亿元,占市局年初计划的69.5%,同比增收8546万元,增幅达40%;完成地方口径收入2.85亿元,同比增收7793万元,增幅达37.6%,创我县国税系统组建以来同期历史最高纪录,增量在全市国税系统连续排位第一。

(二)措施得力,征管质效稳步提升

1、强化税种管理。贯彻落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结合新政策的出台,将符合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分批分行业进行规范,逐一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截止到6月,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加到290户,同比增长70%。落实企业税负预警管理,对企业网上报申报进行监控,对税负偏低的企业及时开展核查,有问题的及时纠正。

2、加强行业税收管理。制订了服装加工企业和农副产品收购企业管理办法,从严把关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在日常管理上,实行招商乡镇进销验货、企业日常报备和税务部门巡查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保障了服装企业和农副产品企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信息管税。通过与县林业局协调,县林业局按月向我局提供木(竹)及其产品放行信息和从事木(竹)产品加工的纳税人指标使用信息,针对不同情况,我局确定把办理放行手续销售一块(销往县外)的增值税委托林业局代征,同时,将木(竹)加工企业的月耗指标发至税源管理部门。通过利用取得第三方信息,加强了木(竹)及其产品生产、销售的税收管理,仅上半年征收增值税286万元,较上年全年木(竹)产生的增值税增幅达350%。

4、强化税源监控。强化个体户、增值税小规模企业税收管理。做到抓大不放小,对定税明显偏低的或定税应达而未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的税负进行了调整,对帐制不健全、长年零申报的企业实行以票管税和保底定税,有近60户企业被责令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5、规范集贸市场税收和特色税源管理。制定了《XX县国家税务局集贸市场税收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户籍管理制度,对经营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推行建帐管理,实行查账征收;对规模较小的经营户,税款实行核定征收,对未达到起征点的,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一旦达到起征点,及时进行税负调整;对砖厂、砂(石)厂等特色税源纳税人,制订了《生产建筑用砖、砂石税收管理办法》,根据其规模大小、所处位置、耗电状况,进行动态和保底定税管理,每月最低不得少于600元,1-6月份征收增值税10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净增32万元。

(三)倾情尽力,落实政策不折不扣

1、严格审批程序,加强流转税优惠政策的管理。一是落实好文化体制改革、安置残疾人就业等增值税优惠政策,及时做好防伪税控系统档案信息的衔接,召开再生资源税收政策调整调研座谈会,向政府上报有关扶持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报告,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资格备案和退税审批工作;二是及时为企业办理误收退税手续,上半年为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XX县分公司办理退税71.64万元。

2、加强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审批管理。一是按照省局制订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开票系统最高开票限额审批管理办法》,加强对新办一般纳税人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的事前审核审批和事后监督检查。二是强化对企业防伪税控专用设备和系统内部使用的税控设备管理,严防丢失被盗情况出现。特别是在对内部使用税控设备的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江西省金税工程工作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设置并认真记录好税控专用设备登记台帐,做到与市局发放登记台帐无出入。

3、狠抓制度规范管理,强化出口供货税收管理。严格按照《加强出口供货企业管理的意见》办理,从登记办证开始,加强防伪税控专用发票管理,实行“跟单”管理与验货相结合,加强货物源泉控管,辅之于评估和函调、协查。随着出口货物税收函调系统的上线运行,2012年截止目前在函调系统中共收到电子协查函35份,其中已回函26份,未到期9户。

4、加强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严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关,对申请要求认定一般纳税人企业,对其报送的资格认定申请资料先由税源管理科进行初审并对该企业进行实地查看和对相关企业人员进行约谈,经法规部门复审后,将审核情况及意见报局长办公会研究。2012年上半年新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59户。

(四)依法行政,执法能力逐步加强

1、进一步规范税务行政许可办理程序。严格行政许可的内容、条件、办理制度各示范文本,规范税务行政许可程序。做到纳税人申请及时审批,1-6月份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共办理税务行政许可55起。同时,在县行政中心开设了行政许可受理窗口。

2、强化税务稽查。充分发挥“以查促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以查促改”的稽查职能作用,紧紧抓住税收专项检查,案件查处,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三个重点,对内不断完善稽查工作机制,对外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形成了稽查与征管之间互动、互助、互进的全新格局,我局总结的《实行三项制度、实施三个配合、实现以查促管》在全省国税稽查系统作经验介绍。2011年累计查补入库税收1055.65万元,比去年的查补收入增加605.91万元,占去年全年查补收入的234.72%,查补税款首破千万。今年上半年共检查24户,立案5户,查补收入累计入库2239.57万元。

3、加强纳税评估。按照“加大深度,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2011年我局有3个纳税评估案例补市局评为优秀案例。今年上半年,共评估企业16户,入库评估税款50.56万元,评估减亏及弥补以前亏损550万元。

4、严格税收执法考核制度。加强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监控,认真核实税收执法疑点信息。充分运用“健全确保系统有效运行制度、系统运行情况反馈机制、科学合理完整明晰责任机制、激励与追究相结合考核机制”等制度,确保了税收执法管理信息考核子系统的高效运行,2012年上半年无一差错,无过错申辩调整34条。

(五)优化服务,征纳关系彰显和谐

1、大力开展税收宣传活动。一是借助新闻媒体平台。与修水电视台联合摄制《法在身边:偷税漏税难逃法网》专题片,对查处的典型涉税案件进行曝光,提醒广大纳税人,偷逃纳税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二是巧借招商引资平台。全力配合修水“五年决战工业500亿”目标,编辑一本有相关税收政策、服务措施、国税各部门职能职责及联系方式为内容《修水国税服务招商引资指南》,为修水招商引资工作提供税收政策和纳税服务支持,提高税收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借助工业园区建设、示范乡镇建设平台。成立国税宣传小分队,以“税收、发展、民生”为主题,开展了税收宣传园区行、税收宣传乡镇行活动,散发税收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税收咨询。四是借助校园平台。到黄庭坚故里双井小学,与同学一起开展“巾帼牵手未来税宣走进校园”活动,女税官们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以及散发税收宣传资料,请他们“把税法带回家”,让同学们争做“小小税法宣传员”。税收宣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先后被《江西新闻联播》、《中国税务网》、《大江网》、《九江电视台》、《修水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2011年我局荣获了XX市“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在江西省国税系统“我与税宣二十年”有奖征文活动中,我局荣获三等奖,也是九江国税系统唯一获奖的作品。

2、优化办税服务效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干部作风整治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擦亮先锋窗口,党员‘一帮一’练就一岗多能和党员先锋岗创评活动”。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大家,促进各项工作开展。针对大厅年轻人和临时人员较多特点,加强税收业务培训与纳税服务厅指导,每人发放一本纳税服务文明礼貌行为规范手册,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采取自学为主,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等方式,提高全体人员的业务水平。制定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激励机制,严格工作质量考核,做到以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3、推进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按照“星级办税服务厅”达标要求,我局对大厅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将办税服务厅合理布局为“办税服务区、咨询辅导区、自助办税区、税法宣传区、等候休息区”五个功能区域,配置了必要的办税服务设施,为纳税人创造一个舒适、高效的办税环境。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软件建设,制定了各项制度,并把各项制度全面落到实处。规范了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管理业务流程,完善了办税工作人员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全面实行岗位人员ab岗替代制,推行“一窗全能”办税服务。做到办税环境优化,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办税服务、工作考核标准化,进一步提升了办税服务效率。

(六)以人为本,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我局以增强责任、提高能力、转变作风为重点,努力打造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廉洁型领导班子。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了县局领导每月走访纳税人制度、坚持与干部交心交流制度等,始终做到对纳税人负责、对干部负责、对全局负责。班子成员间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自觉加强协调、沟通和交流,形成了一个讲原则、重感情、团结和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集体。

2、实行党员一岗双责,党建引领项目管理化。一是确定“双责”的责任内容并实行双百分考核,“双责”目标主要分为党内职责与岗位职责两个方面;二是签订党员“一岗双责”目标责任书;三是公布“一岗双责”目标;四是实行综合考评。各党支部把党员“一岗双责”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每年年终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各支部结合《党员“一岗双责”目标管理考核登记表》考核情况,确定每个党员的等次。

3、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成立学习兴趣小组、业务骨干小组、青年干部税收政策讨论组和重点税源管理服务组,将几个小组结合,以业务讨论会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系统内的各种技能培训和各种能手竞赛,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

(七)纠建并举,机关作风明显改善

1、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始终坚持县局党组成员包片、股室挂点的党风廉政责任办法,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研究、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组议事规则、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等制度,加强对所属分局部门的检查考核,严格落实责任追究。今年4月份,我局对四名干部上班时间打牌娱乐分别作出了行政警告处分,同时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经济处理。

2、健全惩防体系和内控机制建设。组织观看廉政教育片,开展廉政知识测试。利用党组中心组学习、局务会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廉政准则》、《税务系统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八不准》规定。认真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做到部门订责任状、岗位有承诺、人人有廉政格言、活动室有廉政书柜、醒目位置有廉政警句、每台电脑有廉政屏保,岗位台上有风险警醒,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干部职工廉洁从税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我们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的原则,抓住征、管、查,减、免、罚,人、财、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排查各类风险节点,完善《税收风险手册》和内控机制建设各项制度,同时设立了内控风险警示室,系统内外先后前来参观人员达300人次,有30多个单位和部门前来索取资料。2011年12月30日和2012年3月20日,县纪委分别在我局召开了全县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现场会和工作推进会。

3、加强行风效能建设。两年来,我局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了“发展提升年”活动和“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以“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为目标,大力治理“推、拖、躲”和“低、老、坏”等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全体干部变“管理员”为“服务员”,主动当好公仆,积极为企业服务,合力唱好优化发展环境的主旋律。全局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大改观、工作作风大转变、办事效能大提升、发展环境大改善。在全县“百家企业评股长”活动中,我局征管股股长巢坚、稽查局局长卢德富、税源管理科科长卢永华、宁洲分局局长游福文均被评为优秀股长。在“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活动中,我局综合满意率年年位列全县54个被监测单位前列。

(八)活动推进,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活动。为树立国税部门良好形象,按照省、市关于“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评比条件,我局不断创新,更新服务理念,在向纳税人服务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四月份,我局在连续荣获江西省第十一届、十二届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后,继续申报了第十三届全省文明单位。

认真做好县委、县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尽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包村挂点扶贫及抗洪救灾工作。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挂点扶贫工作要求,加强与帮扶村的联系,结合国税实际,拟订帮扶规划,创造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帮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深入扶贫挂点乡——东港乡,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全力策应省级文明城创建工作。召开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动员会议,向全局干部和包干社区群众散发《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倡议书》,在全局干部中开展了“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签名活动,组建交通服务志愿者队伍进行上路维护交通,分配的硬化路面,清理公共场所垃圾,清理阴阳沟,修剪绿化带等工作已全面完成。

做好安全维稳工作。进一步做好后勤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创建平安机关、平安家庭,为干部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健全安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确保联系畅通。切实抓好票证、车辆、消防、内部安保、饮食卫生和设备运行等安全管理工作,坚决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局将严格按照市局XX县委、政府的工作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做好组织收入工作。正确面对收入形势,念好收入经,做好收入文章。立足于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更好地组织税收收入,更好地执行税收政策,以充分发挥税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为修水经济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水平。加大征管力度,从完善健全管理制度入手,进一步强化管理责任,优化管理手段,扎实做好行业税收管理工作。

(三)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牢固树立税收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的观念,立足经济抓税收,抓好税收促发展。在依法征税的同时,做好服务工作,积极营造和谐的税收发展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加大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力度,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示范效应和载体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教育、制度、监督、惩治、预警机制。

(五)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用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高领导理论及执政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以解放思想促转变、改革创新促转变、强化服务促转变、扎实工作促转变为内容,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力争在“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百家企业评股长”、“人民满意单位”评选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第7篇:XX县国家税务局2011年工作要点

XX县国家税务局201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各级经济、税收工作会议精神,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大力推进专业化管理,大力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持续提升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国税平安,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税收任务,为助推XX经济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凝心聚力,全面完成税收收入任务

(一)全力以赴完成收入任务。今年市局下达的收入任务是57000万元,县政府下达的收入任务是62000万元,要及时测算各分局的税源总量和任务数,将上级的收入任务合理地分配到各分局。

(二)继续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及时做好青岛啤酒、茶花塑料、劳安设备和冠海造船三期等一批新增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跟踪分析,各分局要掌握辖区内重点和新增税源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纳税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积极采取措施服务企业、培育税源。

(三)准确预测2011年免抵调库指标,积极争取上级局调库资源的倾斜支持,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免抵调库的指标。

(四)继续坚持每月收入分析例会制度,提高组织收入的预测性和准确性,年度加权平均预测准确率达97%以上。

二、稳妥变革,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改革。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论证的原则,借鉴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根据上级局的部署和安排,设立若干个税源管理分局,按户籍管理、纳税评估、征管基础事务三类划分税源管理职责,暂时保留远离县城、经济总量较大、纳税人较多且税款额较大的分局,力求取得税源专业化管理新突破。

(六)加强税源分类分级管理。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探索和把握管理规律,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大企业管理创新,重点突出对电力、房地产、钢铁、生产性出口企业、船舶修造以及大型水产加工企业等行业管理;加强中小企业行业管理,加强保护地方经济税源管理,继续加强冠海公司外包工程和其他外包工程的跟踪、征管和监控;加强个体工商户核定税款和特殊行业税款源头代征管理措施,继续规范石板材行业,制冰行业以电管税工作,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定额办税服务厅即办及个体工商户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工作。

(七)认真落实信息管税。强化各类信息数据分析与利用,按照省、市局要求时间、步骤推行税收征管档案电子化,规范纳税人申报材料、并作好推行电子化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县级数据处理中心的作用,积极拓展第三方涉税信息渠道,充分利用工商、地税、银行、统计、建设、电力等部门的信息,积极参与市局第三方信息平台的建设,开展与市局数据处理部门联动,

提高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应用水平,将第三方信息运用于纳税评估、预警监控、行业建模、税务稽查等各项工作中;配合市局利用卫星影像、地理空间信息等数据建立税源电子地图,解决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准确定位问题。

(八)深化大企业税收管理。实行大企业所得税风险预警管理,运用企业所得税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广泛采集大企业涉税信息,选择2户重点税源企业探索开展大企业风险内控机制调查和税收风险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实施税收风险预警管理。

(九)强化税务稽查。认真贯彻新《税收稽查工作规程》,从案件“四环节”规范举报案件的查处,认真抓好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力求专项检查工作在质和量上都有新的突破;严厉查处黄金销售、建材、交通运输等行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抵扣凭证的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房地产、建筑安装等行业逃税行为;对资本交易、废旧物资行业及水产品、家具等出口货物退免税开展税收专项检查;继续与公安、地税、通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查处 “买方市场”。

(十)抓好货物劳务税管理。规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贯彻落实各项增值税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实施先评估后退税管理措施;强化增值税抵扣管理,加强对抵扣凭证的审核检查,力争抵扣凭证采集率、审核按期完成率、回复率

3 名列全市前三;强化增值税低税负行业和企业的数据分析,提高税负水平;继续推广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等网上办税,进一步推广防伪税控网上抄报税;实行防伪税控服务质量满意率定期通报制度,定期编发工作通报,反馈纳税人实际需求以及防伪税控服务投诉的处理情况;完善酒类行业消费税的管理力度,推进车购税申报信息化采集和档案电子化推广工作。

(十一)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做好201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严格审核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纳税调整项目,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亏损面;严格所得税优惠、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和备案,深化后续管理;完善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的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按照“抓大、控中、核小”做好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工作;全面推进汇总纳税平台的应用,按规定做好系统中税前扣除信息、分配表等信息维护、函件回复、税款核实等工作,切实加强汇总纳税企业管理;抓好所得税预缴管理,落实好预缴税款比例不低于70%的要求,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实行企业所得税风险预警管理,运用企业所得税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把企业重组、改制、并购、清算等特别类型企业的预警监控信息作为重点,对各类异常申报户实行预警监控。

(十二)规范出口退税管理。做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办理出口退(免)税;落实总局新修订的《出口货物税收函调管理办法》,力争规定期限内回函率排名全市前三名且高于90%;推进出口退税专业化管理,严

密退税的申报、审核和退出管理,推进出口退免税分类管理,继续开展出口退免税等级评定工作,推进电子化管理进程,加快退税进度;通过出口退免税疑点数据监控和完善预警分析指标,强化疑点分类和指标预警的应用,加强日常税收分析监控和预警分析判断,对出口企业涉税指标异常的实施评估或核查。

(十三)强化国际税收管理。整理汇总反避税涉案企业的税务资料,认真搜集公开市场披露的信息,有效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做好反避税前期资料准备工作;做好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强化对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的管理;重点规范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的管理,强化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管理。

(十四)开展纳税评估。以纳税评估中心为依托,集中骨干力量,配合完成市局部署的年度纳税评估工作,选取我县有特色的行业(产品)确定为专项评估任务,继续做好家电下乡零售企业、税负偏低的钢贸企业、电动摩托车销售等重点行业的评估工作,继续做好房地产行业的调研,力争逐户过关。

(十五)开展行业建模。依照市局的要求,扩大行业建模范围和模型覆盖面,使模型企业税收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力争达到省局要求的80%的目标。

(十六)加强CTAIS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CTAIS数据质量准确率全年在95%以上,税收申报率、税款入库率(含征收和查补罚入库率)、滞纳金加收率达100%,确保无欠税或欠税增减

5 率为负数,力争名列全市前三名。

(十七)密切国、地税部门合作。在与地税联合办证,联合评定纳税信用等级等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地税之间对个体联合定税,每半年要利用地税户籍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比对,及时发现管征上的漏洞,尝试在税务稽查等领域加大合作和信息共享。

三、优化服务,促进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

(十八)规范办税服务厅建设。在2010年推行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省、市局办税服务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进行整合与规范;在2010年推行“同城通办”的基础上,年内实现“一县一办税服务厅”模式。

(十九)开展税法宣传。开展“六五普法”和第20个税收宣传月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税收政策的培训,并不定期地通过税企座谈会、咨询维权中心、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积极向纳税人解读、辅导各项税收政策,开展“送税法上门”活动,宣传全县国税系统纳税服务新举措,不断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遵从度。

(二十)优化办税服务。进一步规范办税服务厅窗口设置,明晰岗位职责,推行综合服务窗口,为纳税人提供“一窗式”、“一站式”服务,购置叫号机和服务评价器;认真落实办税服务厅119项即办事项,真正给纳税人办税带来便利。

(二十一)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及时落实上级局12366转办事项,明确12366转办事项的具体负责人、督办人员、答复及

转办时限;制定纳税服务项目管理标准,按照纳税人的规模、属性、特点及不同需求,建立符合纳税人实际需要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细分格局;开展问卷调查,搜集纳税人业务需求,进一步完善和用好用活现有税企互动QQ群、短信平台、12366热线等宣传渠道,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的税法宣传方式,及时、准确地将税收政策送达纳税人。

(二十二)完善咨询维权服务。落实税收咨询维权中心告知事项、培训辅导、现场咨询、维权服务、网络服务和业务援助六项主要服务内容;接受纳税人的举报、投诉、监督和建议等,及时作出处理和反馈,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二十三)加快推进纳税信用评定信息化建设,对税收信用A级企业进行公布和表彰。对纳税人税务登记情况、纳税申报情况、账簿凭证管理情况、税款缴纳情况、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等指标进行评定,指标累计值为100分,具体分值为:税务登记情况15分;纳税申报情况25分;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税款缴纳情况25分;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按评定内容分指标计分,设置A、B、C、D四级,在税收宣传月期间对税收信用A级企业进行公布和表彰。

(二十四)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开展纳税咨询满意度调查,找出纳税人期望和感知价值之间的差距,鉴别和区分纳税人各种需求间的主次关系,针对热点和难点,捕捉新政策出台在实际运作中的不足,促成相关科室制定配套的管征办法。

四、规范程序,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二十五)开展依法行政达标创优工作。依照依法行政评价指标体系和县政府法制办的要求,认真开展县局依法行政达标创优工作,努力实现依法行政考核名列全市前三。

(二十六)严格申辩调整审核,提升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质量,努力实现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比指数走在全市前列。

(二十七)充分发挥税收业务委员会职能,据市局《税法咨询维权工作规程》,服务基层解决重大和突出税收业务问题;选择一些不同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作为上门作调研、主动解难题的联系单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畅通的涉税问题反馈机制,提高纳税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十八)认真贯彻实施上级局制定的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和规范裁量基准,确保规则得以实施。

五、和谐进取,营造团结协作工作氛围

(二十九)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完善党组议事决策规则;以推进执行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抓“规范和落实”,加强中层领导能力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维护领导班子团结。

(三十)深化干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通过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和考核任命制等方式,将想办事、能办事、办好事的干部

选用提拔到重要岗位;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的“一报告两评议”制度;以优化结构、发挥人的特长为出发点,积极稳妥开展干部轮岗交流;落实上级机关部署的规范工资津贴、补贴改革工作。

(三十一)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在借鉴学习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基础上,利用高等院校资源,根据我局实际情况分层次、分年龄段地开展中层领导、业务骨干和先进工作者等更新知识培训;围绕纳税评估、咨询维权、反避税、税务稽查等急需业务开展培训;充分利用局域网,搭建干部网络教育平台,适应干部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十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税务文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先争优和“平凡中的闪光点”以及评选“XX国税十大实事”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总局、省局统一组织的业务能手、业务考试和各种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工作创新项目;坚持以人为本,开设局长信箱等方式畅通交流渠道,通过个别谈心、平等交流、征求意见等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关注干部职工身心健康。

六、加强管理,提高机关制度执行力

(三十三)强化效能考核。按照省、市新推行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认真分解落实考核内容,把上级的决策部署和年初的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成若干目标,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坚持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

9 合。坚持考核成绩与年终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充分发挥效能考核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

(三十四)优化政务管理。强化督查落实工作,把重要工作纳入督查范围,在局域网建立督查专栏,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公告和督促;进一步加大信息宣传和报道工作,力争信息宣传工作在全市争先进位;加强政务公开工作,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部门预决算、政府采购、基建工程等内部政务信息全过程和结果的公开。

(三十五)严格财务管理。认真实施政府采购;规范经费预算管理,实行预算安排与执行进度挂钩,保证今年6月、10月、12月三次预算执行情况考核达到序时进度且综合排名在全市前列。

(三十六)做好信访工作。维护好系统内部的和谐稳定,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越级上访。

(三十七)严格内部管理。将确保全体干部职工的人身、财产、网络信息和党风廉政的平安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对机关内部的严格管理,确保全年无安全、保卫、保密等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七、防腐倡廉,持续确保XX国税平安

(三十八)加快惩防体系建设。按照省、市局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惩防体系建设步伐;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要把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税务系统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八不准”规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以XX国税系统文化建设为导向,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地把文化建设渗透到税收管理、队伍建设、廉政建设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文化濡染和潜移默化作用。

(三十九)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汇报会和分析会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两责”,把反腐倡廉工作和税收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同时考核。

(四十)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按照省、市局的部署和要求, 11月底前全面完成县局内控机制建设,构建以内控机制为主的大预防工作格局。

(四十一)继续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参与政风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以解决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查处税务干部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开展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干部职工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继续实现行风政风民主评议走在全县前列。

第8篇:XX县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总结

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7月我县被列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县以来,我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家庭,面向育龄人群,充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优势,以计划怀孕夫妇为重点,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切实加强怀孕夫妇的风险意识,减少非意愿妊娠,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现就我县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绩效评估,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分管县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人口计生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并建立县、乡、村三级计生工作网络,县级计生部门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充分激发乡(镇、街道)做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部门协作,夯实工作保障。县人口计生委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组织实施牵头单位,负责统筹、组织、实施、协调、督查和考核评估,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宣传倡导,动员引导符合政策新婚育龄群众自觉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等工作。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和县妇幼保健院具体承担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将每年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费用纳入年度的财政预算,加强监督管理,核准专项资金的使用,确保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专项资金和宣传经费落实到位。县卫生局积极配合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做好宣传倡导和定点服务机构业务监督和指导工作。县公安局负责提供人口户籍信息,帮助确认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名单。县民政局配合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宣传工作,向每对登记结婚的夫妇发放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宣传资料。县文广旅游新闻出版局负责开展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相关政策的宣传,制作播放出生缺陷、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知识的宣传节目,报道优生优育典型案例及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动态,提高群众对优生健康检查重要意义的认识。宣传、教育、科协、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计生协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殖健康、预防出生缺陷、优生优育等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配合做好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宣传发动工作。

(三)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启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试点工作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我县制定了《XX县开展2013年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围绕“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对生育病残儿夫妇再生育优生指导率达100%,计划怀孕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85%以上”的目标,坚持“政策主导、部门参与、立足社区、面向家庭”的工作模式,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我县出生人口素质。

(四)开展广泛宣传,推动工作开展。通过报刊、广播、电视、讲座、宣传折页等多种方式,向计划怀孕夫妇宣传优生科学知识及出生缺陷预防意识,引导计划怀孕夫妇树立“健康饮食、健康行为、健康环境、健康父母、健康婴儿”的预防观念,积极引导夫妇接受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共同接受孕前优生检查,做好孕前准备。我县印制了《人口计生便民服务手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识手册》等宣传品,发放到每个计划待孕夫妇本人或其亲戚手中。共发放各类宣传品20000余册。

(五)组织专项活动,抢抓工作进度。为确保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进度的顺利完成,我县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了“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层层包干责任机制,先后开展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百日大会战”活动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推进月活动。通过专项活动,进一步摸清了全县人员底数,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参检人员到位率。根据实际情况,我县对外出务工人员回来参检的对象,由县级给予相应的路费补贴,通过乡镇发放给补贴对象。截止2013年6月17日,我县已完成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对。

三、存在的问题

1、人员、设备有待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检查项目多、要求高、专业性强,现有的人员和技术设备难以满足要求。

2、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有待提高。我县是一个流动人口大县,外出经商、打工的计划待孕夫妇占计划待孕夫妇的50%以上、符合政策计划怀孕生育第一胎的对象怀孕后再申请领取《生育服务证》的现象较为普遍,要达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100%的难度比较大。

3、高危人群对高危因素重视不够、不积极治疗,影响了工作成效,在检查人群中有少数育龄夫妇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不够理解,不主动配合,影响工作效率。

4、参加检查人员的信息录入工作滞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育龄群众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理解能力和重视程度。二是进一步加强技术人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识的培训力度,熟练操作信息系统录入流程。三是及时为育龄群众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咨询服务,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服务人员对不孕不育症的诊疗能力。四是充分利用PIS系统优势,根据信息变更情况及时进行随访。五是不断提高育龄群众医疗保健意识,减少妇女病和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六是改变目前大规模突击检查的方式,改为常规化的检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提供更为优质的优生优育咨询指导。

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是党和政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及时总结经验,确保试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第9篇:创卫简报--县创卫办召开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例会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创建国家卫生镇(县城)

工作简报

第十一期

县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月21日

召开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例会

1月21日上午,县政府副县长陈静与县创建国家卫生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在县政府八楼会议室召开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例会。

会议指出,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我县县城吉田镇创卫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县容县貌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公民健康素质和创卫积极性切实增强,省、市领导对我县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大大增加了我们创建的信心和希望。

会议要求,虽然目前我县创卫工作进展有序,各项纵深推进,但是“五小”行业整治效果不明显、城区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的情况没得到彻底解决等问题将阻碍我县国家卫生镇创建步伐。在新一年的创建工作中,我们将针对薄弱环节,持之以恒地开展创卫活动,从难点和基础抓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抓好新建垃圾中转站、扩建垃圾填埋场、下水道沙井口的安装四防设施、创建省卫生村、县城公厕改造升级、完善饮服业卫生安全设施、全方位的除“四害”、整治三鸟市场和主街道两旁建筑物穿衣戴帽等工作。

会议强调,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创卫目标任务,对通报的问题,要认真研究,狠抓落实。对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对办不了的要讲清楚,说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检查和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该罚就罚,该通报就通报,从而保证创卫目标的实现。

创卫工作周例会汇报制度有利于全面了解创卫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创卫工作,县创卫办决定将长期贯彻执行此项制度。

报:省、市爱卫办,县四套班子领导,县创卫领导小组成员

发:县直各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共印50份)

上一篇:小学生受资助感谢信下一篇:it运维现场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