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联合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指的是以病人为中心, 巩固基础护理, 将护理责任制全面落实,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全方位提升临床护理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指的是在医疗行为和思想观念上, 为病人一切着想, 把病人的一切活动都要放在首要位置;将病人的需求紧紧围绕, 将服务质量提高, 降低服务成本, 将方便的措施制定, 将工作流程简化, 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护理。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足, 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及血管的病变, 皮肤组织极易受到创伤、破损, 而且由于供血欠佳, 免疫力不足, 伤口极易感染, 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如果治疗或护理不及时, 最后造成坏疽, 甚至截肢[1,2,3,4]。因此, 该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优质护理联合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为护理临床工作提供详细的实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收治的42例糖尿病足患者, 男22例, 女20例, 年龄49~81岁, 糖尿病史10~20年, 所有患者均以足部感染或溃疡不愈为主要症状来院就诊。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21例, 对照组21例。

术前均行CTA检查, 初步了解患者病变情况。参考WHO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 (1) 合并有肢端血管和神经病变, 合并感染的糖尿病患者; (2) ABI<0.9, 肢端合并干性或湿性坏疽的糖尿病患者; (3) 彩超检查示肢端血管血流量异常变化; (4) 电生理检查结果示有明显减慢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5) 动脉造影证实血管狭窄或阻塞, X线、CT、MRI等检查发现骨质或骨关节等异常变化。

排除标准: (1) 未得到控制的下肢感染急性期或感染; (2) 患者心功能差; (3) 患者肝、肾功能损害; (4) 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5) 碘过敏者; (6) 血糖及血压控制欠佳者; (7) 患者3~6个月内发生过脑梗死、心肌梗死。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21例患者进行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营养神经和局部处理等治疗。根据患肢创面与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住院期间给予普通护理。

1.2.2 观察组

(1) 手术患者取仰卧位, 局麻后以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成功后送入动脉鞘, 对患肢动脉进行DSA, 查看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对于股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使用球囊扩张后将植入自膨式支架;对于患者有膝下动脉阶段性狭窄的, 使用 (80 mm~120 mm) × (1.5 mm~4 mm) 球囊给予逐步加压扩张。最后行造影, 若支架扩展不满意可以再用球囊扩张。

(2) 优质护理:术前护理内容: (1) 在心理支持的情况下给予讲解手术知识, 给予讲解手术期间配合项目以及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2) 告知患者术前6 h禁食水及戒烟酒的重要性; (3) 给予备皮; (4) 做好术前相关内容的指导工作, 比如说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后护理内容: (1) 执行医嘱给予心电监、血压、血氧护、氧气吸入; (2) 做好各种通道标识, 妥善固定, 保证通道在位通畅; (3) 做好记录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有异常, 第一时间汇报医生; (4) 进行康复及预防指导。

(3) 术后处理 (1) 术后要对穿刺点进行血管缝合器缝合, 并防止发生血肿。 (2) 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 (4 100 U Bid) 进行皮下注射, 后改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二联抗血小板聚集至少6个月, 减少再狭窄的发生[5,6]。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 (1) 有效:自觉症状消失或Wagne分级下降1~2级, 溃疡面愈合40%~80%; (2) 无效:治疗前后病变无改善或Wagner分级上升1级, 溃疡面积愈合<40%或扩大需截肢。术后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肢临床症状 (麻木、疼痛、皮温、皮肤色泽) 及ABI。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的形式表示, 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并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1例患者血管造影情况

21例共32条患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狭窄改变, 严重患者存在闭塞动脉。其中股动脉中下段及腘动脉17例 (53.12%) 、胫前动脉10例 (31.25%) 、股动脉上段及髂动脉5例 (15.62%) 。

2.2 1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

手术成功率为100%, 21例糖尿病足患者中, 16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5例患者行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 。术后足部皮肤血液供应得到改善, 温度明显升高, 足背动脉搏动增强, 治疗前后的血管改变。均未出现局部血肿、内支架移位、血管壁破裂及栓塞等并发症。

2.3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后6个月随访, 观察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观察组踝肱指数ABI值 (0.78±0.03) 明显高于对照组 (0.52±0.0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93, P<0.01) ,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多系统的一个复杂疾病, 足部是其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外界机械压力过高, 导致足部骨关节及其软组织的畸形与破坏, 进而将足部一系列问题引发。如果不能积极治疗, 不能充分解决足部出现的症状和并发症, 则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7,8,9]。随着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该研究对优质护理联合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进行了探索。

通过该次研究发现, 手术成功率为100%, 观察组21例糖尿病足患者中, 16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5例患者行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 。术后足部皮肤血液供应得到改善, 温度明显升高, 足背动脉搏动增强, 治疗前后的血管改变。均未出现局部血肿、内支架移位、血管壁破裂及栓塞等并发症。并且治疗后6个月随访, 观察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观察组踝肱指数ABI值 (0.78±0.03) 明显高于对照组 (0.52±0.0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通过该次研究可以得知, 优质护理在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手术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糖尿病足术后的恢复尤为重要。通过康复指导病人及其家属, 让他们知道足部护理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足部的防护, 遏制诱发因素, 养成优良的足部卫生习惯, 注意监测皮肤颜色、足背动脉的搏动、感觉的异样等, 从而让术后患者取得最大限度上的疗效。

最后, 对于我们护士来说, 始终将糖尿病足的整体与局部护理相贯穿。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在于:优良的护士与患者的关系、系统的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这可以将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让糖尿病足患者自己掌握防治糖尿病足的主动权, 做到早发现及早治疗, 从而将隐患消除, 将致残率降低, 使患者身心痛苦减轻, 使生活质量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联合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4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 对照组21例。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联合腔内介入治疗, 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的保守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 观察组21例糖尿病足患者中, 16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5例患者行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 。足部皮肤术后血液供应得到改善, 皮温升高, 足背动脉的搏动增强, 治疗前后的血管改变。均未出现局部血肿、内支架移位、血管壁破裂及栓塞等并发症。并且治疗后6个月随访, 观察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观察组踝肱指数ABI值 (0.78±0.03) 明显高于对照组 (0.52±0.0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优质护理在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手术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糖尿病足术后的恢复尤为重要。

关键词:优质护理,糖尿病足,血管,腔内介入

参考文献

[1] 张秀军, 郭志.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2 (3) :396-399.

[2] 吴水平.糖尿病足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4 (6) :733-734.

[3] 周辰光, 董巍巍, 赵晓静.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及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5 (1) :109-111.

[4] 朱海云, 柏挺, 张永秋, 等.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荟萃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9) :718-721.

[5] Zhu YQ, Zhao JG, Li MH, et al.Retrograde transdorsal-toplanta or transplantar-to-dorsal intraluminal re-entry following unsuccess ful subintimal angioplasty for below-theankle arterial occlusio[J].J Endovasc Ther, 2010 (17) :712-721.

[6] 徐英, 朱悦琦, 赵俊功, 等.内膜下成形技术治疗慢性下肢重度缺血糖尿病患者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 (20) :196-201.

[7] 郭晓华, 胡素银, 何建荣, 等.糖尿病足介入治疗17例回顾性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3 (5) :338-339.

[8] 周俊文, 庄舜玖, 张婉, 等.腔内介入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的临床应用[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 (4) :321-325.

[9] 金昌, 吴常生, 赵蒙, 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7 (1) :1-4.

上一篇:重庆推动险资支农试点取得积极成效下一篇:难治性2型糖尿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