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惠视角下河南省农村物流系统优化研究

2023-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取得了长足发展, 农村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但是从全国范围看, “丰产地”或“丰收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除了市场因素, 其较大的制约瓶颈莫过于农村物流。农产品的生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但如果生产出来卖不出去, 就会造成“谷贱伤农”。因此, 要解决农民“卖难”和“买难”的问题, 只有优化农村现代物流系统, 才能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 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开发农村消费市场, 才能实现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这也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优化农村物流系统的意义

农村物流系统的缺陷成为题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块短板, 同时也是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瓶颈。由于农村物流市场规模小、成本高及利润薄等原因,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 如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农业物流;2010年和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十二规划》也提出“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和“使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收益”, 但农村物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只有从现代物流的系统论入手, 在充分调研河南省农村物流系统的现状基础上, 结合河南省城镇化的特点, 基于城乡互惠的视角, 创新的设计出农村物流系统城乡双向流通优化模式, 实现“进城”的农产品和“下乡”的商品共享流通渠道, 降低流通成本, 对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有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 地方领导重视不够

根据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发展布局, 中原城市群农村物流发展状况最好, 其次是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区, 发展最慢的是黄淮地区。中原城市群GDP和财政收入均已占到全省农村物流总量的近50%, 分别比黄淮地区高出83%和67%,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县 (市)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不能适时改变观念和工作方法, 不能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

(二)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

多数县由于信息和高技术人才的短缺, 在经济发展突破口的选择上举步维艰,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无所适从。在农业方面, 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的普及率不高, 单位产出率低, 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专业化生产、公司化经营的产业化链条不健全, 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在工业方面, 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体制落后, 管理水平低, 资本、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使用效率低;多种所有制成分比重不够, 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 农村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因此在农村要实现现代物流的理念, 应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我省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农村开拓市场能力弱。由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较低, 加之我省新型农民偏少, 接受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 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 赶不上市场变化, 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市场供求趋势和商品价格动态信息, 难以把握农产品卖出和商品购进最佳时机, 难以从物流业中获得最佳收益。

三、农村物流系统优化对策

(一) 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备是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硬件制约因素, 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落后是制约物流发展的软件因素。各级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农村物流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并在农村物流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设立多个物流信息子平台, 时刻收集物流信息, 发布物流信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使更多的农民了解物流信息的搜集方式;加强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农村物流信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 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物流水平的提高需要有较为健全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作为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地方政府应在中央财政拨款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立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制度, 通过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向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倾斜。

(三) 提高农村物流技术水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物流设备、物流技术在不断提高, 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农产品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损耗,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产品附加值。政府应通过财政贴息、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村物流企业或个人购买先进物流运输设备、冷藏保鲜设备等;不断加强农村物流标准化工作, 在运输、包装、加工、仓储等物流环节根据市场要求, 积极采用国际或国内相关物流标准, 积极发展集装箱、大型冷藏车运输, 不断改进农村物流技术。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农村物流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城市。为了解决“三农”问题, 本文对城乡农村物流统筹发展进行了探索。从现代物流的系统论入手, 在分析了优化农村物流系统的意义的基础上, 指出河南省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农村物流系统优化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城乡,农村物流,优化

参考文献

[1] 钟扬.浙西南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科技视界, 2013 (32)

[2] 许继英.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对策[J].中国包装工业, 2014 (2)

[3] 郑丙华, 毛文渊, 甄姗姗.苏州市农村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 2009 (4)

[4] 韩建奎.发展农村物流的思考与探索[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 (2)

[5] 赖平仲.物流重点领域的“尖兵”突击[J].运输经理世界, 2013 (8)

[6] 龙泉.河南农村物流提炼“四种模式”[J].运输经理世界, 2014 (7)

上一篇: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下一篇:工程建设行业白图替代蓝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