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2022-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谁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早就听说商洛有一个麻风病院,可一直不知其究竟,甚至也不知其在何方何地。一个星期天,我们去商州天主堂,与本县刘神父交谈了一阵,他也说起这个麻风病院。这使我们多少对它有所了解,也更激发了去看一看的念头。后来,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了,正好亲戚中有认识该院院长的,于是,他帮助我们联系,使我们的这个计划终于得以实现。

下一个星期天下午,李江鱼院长和司机开车来接我们。李院长是一个热情而健谈的人,一上车,就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疗养院的情况。商洛疗养院是陕西省卫生厅直属麻风专科医院,1971年建院,1998年1月与韩国釜山防麻会合作,于2000年5月5日成立了商釜麻风康复中心,2002年因合作主体变更为韩国山情仁爱疗养院,而更名为商洛仁爱康复中心。它主要收治全省农村生活不能自理、无依无靠的残疾麻风病人,给他们进行康复治疗并供其养老。同时,医院还承担汉中市以外全省麻风现症病人的住院治疗、院外防治和基层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等。自建院到2004年,共收治病人1051名,治愈出院837人,死亡51人。与韩国合作以来,双方累计投入人民币约600余万,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康复中心有100多张病床,有80多康复病人,30多现症病人。在这里服务的有一个韩国神父、两个修士(韩国和意大利)、三个韩国修女等共十余名外国工作人员,另有七、八个中国长期志愿者。在与韩国申神父为首的天主教修士修女及志愿者的长期合作中,院长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工作中,尽量配合韩国神父;在管理上,尽量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干。他固守的底线是国家的相关规定与制度,不让外方神职人员向病人和职工讲道传教,中外人士的祈祷场所也严格分开。这样,几年合作下来,疗养院病人和职工没有一个皈依天主教的。不过,他对天主教徒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是非常钦佩,他号召全院的职工向他们学习。

约莫半个小时,到了棣花镇,从棣花往左拐,沿着丹江河谷行一里许,就到了疗养院大门了。这还只是它的第一道大门,沿着公路再向山中上行一里,才是真正的疗养院所在地。这一道大门把本来已经十分幽静的世界挡在外面了,这里面,更是一个清静之地。车到半山腰,在一座凉亭旁停了下来。我们看到,两个老人在凉亭座椅上悠闲自在地歇息,手里还摇着蒲扇。他们就是在这里疗养的麻风病人。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尽管在圣经中经常看到这个词。凉亭的外形与其他地方的无异,只是梁椽上的装饰有所不同。上面写的是圣经经文和圣方济各的箴言。李院长告诉我们,这是韩国申神父的母亲用自己养老的钱修建的,所以,此亭叫慈母亭。站在亭中眺望,对面是山峰耸峙,林木幽深,与我们所在的山头遥相呼应。头顶之上是蓝天白云,两山之间则是溪谷沟壑。而疗养院就坐落在山腰之中,依山而建,傍荫而设,小大不同,错落有致。这里的风景,与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两句诗意非常相近“: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的确,在此凭栏而立,沐浴着凉爽的微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满目的苍翠,真感觉处身于世外桃源。

小憩之后,司机将车子一直开到了疗养院的主楼前面。这是一座很雅致的二层楼房,前面还有一个圆形草坪。白修士出来迎接我们。他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身材魁梧,满脸胡须。他和李院长一同领我们进入病人的生活区,路上,不断见到麻风病人。有些看起来比较严重,有的没有双手了,有的鼻子塌了,有的眼睛睁不开,有的脖子歪,他们都与李院长亲热地打招呼。看来,都与他很熟。他们的鞋子是特制的,鞋子都比较阔大,尤其是前面,都是圆形的,没有尖顶的鞋。这是因为麻风病一般会导致皮肤特别是四肢溃烂,所以手指和脚趾都需要认真保护,不能受挤压。他们居住的是两人一间的宾馆式标准间。房间朴素、干净、整洁,光线充足宜人,有线电视、收录机等都一应俱全。病人从房间到游艺室、健身房、餐厅、治疗室都可以从封闭式走廊经过,不用担心风雨和烈日的侵扰。接着,我们上二楼去他们的办公室。申神父最近去贵州了,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副特殊的地图,上面贴了许多麻风病人的头像,大概这是病人的分布图。我想:申神父是要把病人时时刻刻放在自己心里,督促自己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没有多久,韩国全修女和中国的志愿者王艳霞来了。全修女个子较高,长得也满漂亮的,性格好像很安静,穿得也很朴素,一身淡绿色的衣裳,上面没有任何图案与花纹。小王则相对要活泼一些,穿得也比较随意。全修女是汉城附近水原人,以前在韩国作过儿童教育的服侍,也接触过麻风病人。2001年12月4日,她来到这里作护理工作。最初,她的主要困难是语言方面的,但她还是能够根据病人的表情和手势猜出他们的意思,现在她能够用汉语与他们正常的交流了。她喜欢这个地方,也热爱所服侍的这些老人。我问她给病人擦洗伤口时,是否感到难受或者不舒服,她说没有。她每天的工作,其实很繁重,但她却说不累,也不想多谈。她觉得这很平常,都是自己应该干的。问到她的体会与感受,她说最重要的是:她不是把他们看作自己的病人,而是当成自己的爷爷奶奶。她说这话时,十分平静,可我觉得这才是最惊天动地的语言。后来,我从李院长那里了解到,护理人员每两至三天要检查一次病人受伤的创面,认真清洗换药,及时清理死骨和坏死组织。这些活都是很脏很累的,需要特别的细心与耐心。我想到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这个韩国的姑娘,却甘心情愿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来服侍并非自己亲人的外国人,且不只是一个,而是许多个。在来这里服务的5年中,她只回过两次家,每次只有一个月时间。她没有在中国旅行过,她的足迹只到过附近的丹凤县和商州城。这真是一个奇迹,可她却认为是最平常的事。难道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吗?恐怕不是。看着她那张满含微笑的脸,我真的不能想象她5年来生活的艰辛。王艳霞是从山东济宁来的,出身于天主教世家,从小就去教会,高中毕业后就来这里服事了。她比韩国修女要早来两个月,做生活护理,主要是给病人打扫卫生、洗刷碗筷、换洗衣服、被单,还要帮不能自理的病人洗澡等。一般一周要给6、7个病人洗澡。她在商洛卫校学习了3年之后,又继续回到这里服事。她与全修女相处很好,形同姐妹。白修士是从意大利米兰来的,是方济各会的修士,他的专业是教育学。他在中国的北京和西安都学习工作过,去年来到

这里。他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和筹措资金, 也做生活护理。除了这里的事务外, 他还负责贵州的一个麻风病院的一些工作, 常常两边跑。那边的条件要差许多。相对于修女来说, 修士的自由度和活动空间还是要大许多。在这里服务的还有另外的修女, 本来我们还想去拜访她们, 可李院长觉得今天他没有带什么礼物, 不好意思去见。平时, 每次见她们, 他都是带着礼物去了。李院长的这份心思,我们理解, 也就不勉强了。

随后, 我们参观了他们的食堂。食堂窗明几净, 桌椅齐全。病人平时都是六人一桌围桌就餐, 一日三餐饭菜都是在桌上摆好的, 饭后的碗筷也是由服务人员洗刷, 不用这些病人动手。对于不能行走的严重患者, 他们送饭到床,喂饭入口。他们还每月集中为病人过一次生日, 开一次生日宴会。我们还去了厨房, 四个师傅正在准备晚餐, 今天的主食是馒头。李院长告诉我们, 本来, 国家给病人的医疗、生活费标准是 150 元/ 月, 由于外来资金的援助, 他们实际的生活费标准已经达到了 400 元/ 月。这在当地是相当不错了。在厨房服务的师傅都是天主教徒, 长期在这里志愿服务。最后, 我们参观了他们的职工宿舍, 是一个一层的四合院。常年在这里工作的有 20 名职工。李院长还介绍说, 他们目前的困难是资金短缺, 病房不够,无法满足住院病人的需求, 与 300 张标准病房相差甚远。另外, 供水矛盾也很突出。现在只有一条水管, 平常勉强够用, 天一旱就不够了; 中心扩建, 那就更不够了。整个引水工程需要大约20 万元, 现在还有大约 10 万 元的缺口。他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援助。

归去的路上, 我们再次在慈母亭停留, 留连风景, 也浏览横梁上的经文名句, 圣方济各的愿辞映入了我的眼帘“: 愿我, 不求他人安慰, 但求安慰他人;不求他人谅解, 但求谅解他人; 不求他人爱护,但求爱护他人。”我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萦绕心头诸多困惑与问题的答案。这些话语很朴素, 很普通, 可却是圣方济各一生所奉行的原则, 也是他散尽千金、不留余物、固守贫穷、全心服务的根本动力。这里的修士、修女、志愿者也正是以圣方济各为榜样来践履自己的人生的。

来之前, 我们真的没有想到, 这些被周围人所歧视, 甚至被家人所厌弃的麻风病人能够在这里得到一块栖息之地, 得到悉心周到的照顾, 得以安享自己的晚年, 而且, 他们所享受的一切完全是免费的。李院长说, 他们疗养院连年被各级政府评为文明先进单位, 被誉为全国最好的示范医院, 还成为了卫生系统的德育教育基地, 每年都有许多人前来参观学习。听着李院长的介绍, 看着眼前的一切, 我们非常感动。是默默奉献的修女、奔波两地的修士、热情投入的志愿者、开明豁达的院长、温和善良的护士给这些麻风病人提供了一片乐土, 撑起了一片蓝天, 正是他们的忠诚合作与辛勤工作,才使得这个社会更加美好与和谐。

作者:石衡潭

第2篇:努力为残障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为进一步加快临沧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临沧市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帮助扶持弱势群体,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将特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特殊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特殊教育资源

一直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逐年增加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特殊教育资源不断扩大。2011年10月,市委、市政府对临沧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整体搬迁重建,项目占地59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近5 000万元,学校可容纳三类残疾学生480人,28个教学班,成为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康复训练、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2012—2013年,市委、市政府又投资2 000余万元,新征土地47亩,在凤庆县、云县、永德县新建了3个特殊教育学校。其中,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于2012年9月正式招生办学,云县特殊教育学校于2012年10月开班办学,永德县特殊教育学校于2013年4月正式招生办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设立,填补了临沧市县级特殊教育学校的空白,特殊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目前,全市有残疾适龄儿童少年971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残疾儿童在校生920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4.75%,比全省高出3.39个百分点,实现了30万以上人口县特殊教育全覆盖,基本构建了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和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

二、保障人员编制,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市、县(区)政府和人力资源、教育等有关部门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落实特殊教育教师编制,配备特殊教育教职工80人,同时注重强化队伍建设。一是采取岗前培训、专题研究、学教转换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使教师较快地完成了从普教到特教的角色转换。二是在教学中使用全国统编聋哑、培智、盲文等教材,并开设了语文、数学、自然常识、社会常识、理科、体育、律动(音乐)、美工、卫生、劳技等10余门课程。三是选派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南京、安徽、昆明等地学习和培训200余人次,参加市级培训300多人次,校内培训1 000多人次。四是实施“0~6岁智残儿童康复训练”项目,多次聘请专家到临沧市对特殊教育全体师生进行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手语和盲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五是依托临沧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特殊教育培训中心,逐步形成了专家引领、骨干支撑、青年跟进的梯队式发展模式。

三、强化日常管理,确保安全稳定

為保障盲、聋哑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安全,临沧市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防范:一是政府统筹,明确各部门和社会团体职责,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全面构建学校安全网络体系。二是严格规范、明确责任、狠抓管理监督,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学生遵纪守法、分辨是非的能力。三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的原则,做到“组织、制度、责任、措施”四落实。所有班级都坚持每周一和周五两次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常识教育及安全自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和自护自救能力。

四、创新方法,为残障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一是立足素质求发展。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分班上,分为聋哑班和培智班,培智班又根据学生智力等级分班;在教学上,采用分类教育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学业考核上,采用不同的目标管理;在训练上,采用分组训练措施,使学校的教学水平稳步提高。二是强化康复促进成长。对聋儿的语言康复,重点是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口语能力,通过召开故事会、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歌曲表演等活动,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在智障儿的脑力康复上,重点抓好每天一节感统训练课,通过开展跳绳、踢毽子、投球、唱游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训练肢体的协调能力。三是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把劳动技能与职业技术教育和勤工俭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设了蔬菜种植、科学养猪、苗圃育苗、毛线编织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市特殊教育学校新建猪圈257平方米,蔬菜大棚3个,苗圃2亩,菜地4亩。2012年9月,开办特殊教育职业中专班,2013年在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特殊教育职业高中部,开设苗木生产与经营、禽畜生产与经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果树栽培、蔬菜种植及计算机应用等6门专业课程。四是积极做好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目前,聋儿语训部学说话、一至四年级聋班手语会话、一至四年级培智班生活语文、盲班阅读、职业技术教育读本等5套校本教材已正式进入课堂。自1993年12月建校以来,临沧市特殊教育学校累计招收各类残疾学生982人,培养初中毕业生296人,教学质量曾连续5年获全省特殊教育中考第一名。在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上,临沧市特教学校学生鲁建明取得了T37级800米中长跑比赛第5名的好成绩;2009年有7名学生代表临沧市参加云南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4金2银3铜的好成绩;2010年7月智障学生蒋应玲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第十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了2金1铜的好成绩。

作者:刘颖

第3篇:努力推进教育公平,为农民工子女撑起一片蓝天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的人员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凸显出来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农民工子女享受教育公平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具体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二、推进教育公平的策略

1.从社会层面推进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按“暂住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但在办理入学手续时,学校常发现一些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相关证件不齐,补办证件时,相关部门推三阻四,给孩子正常入学带来影响。因此,社会相关单位或部门要及时办理外来农民工暂住证、从业证等相关证件,积极为农民工子女入学服好务。

近年来,市和区县(自治县)也发动了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援助行动。比如2006年重庆市房地产开发行业组织了关爱家庭经济困难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大型公益拍卖活动,筹集资金100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进城农民工子女读书。重庆隆福建筑公司、鑫源摩托公司、陶然居饮食文化公司共捐赠100万元,支持九龙坡区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许多企业、团体和个人,为农民工子女捐赠学习、生活用品和资助贫困学生生活费。各地开展了“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结对子”等对农民工子女的帮扶活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对农民工子女学习上的热情支持、生活上的无限关爱。

2.从政府层面推进

(1)进一步打破户籍约束,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的入学机会。户籍这堵墙阻断了不少农民工子女到城市的求学路。近几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女也逐年递增。九龙坡区教委为能让本区的农民工子女顺利上学,积极推行了相关的政策,要求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打破户籍的约束,尽自己所能免借读费吸收本区域内的农民工子女就读。如果某个学校招生人数已达上限,区教委还会统筹调剂到相邻学校就读。区教委的这些举措,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近几年在我区的校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农民工子女的身影,走马镇小学现在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

(2)继续均衡教育资源,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的教育待遇。为了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公平的教育待遇,政府要积极促进区域内中小学在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上的基本均衡,努力为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近几年,九龙坡区教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和购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选任、调整校级干部数十名,使区内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无论农民工子女在哪所学校就读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

3.从学校层面推进

(1)严格执行政策。城镇学校应严格按国家的相关政策招生,农民工子女达到入学年龄便可持相关证明材料就近入学,接收学校不得私自收取借读费或赞助费。对于这方面的政策要求,九龙坡区教委非常严明,各学校也在遵照执行,农民工子女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和当地学生一样的入学机会和待遇。

(2)积极探索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模式。为了给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要积极探索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模式,比如积极推行农民工子女家校联系卡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加强农民工子女入学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制度,把握学生流向,促进有序管理,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

(3)倾注爱心,营造平等氛围。学校要求教师能平等对待农民工子女,用自己的爱心来消除农民工子女的顾虑。经常在学校和班级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拉近农民工子女和教师以及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农民工子女真切感受到自己平等地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4)加强家校联系。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和孩子的沟通较少,我们要经常进行家访,和他们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等的状况。近两年九龙坡区教委在积极推行“家长教育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密切家校关系。学校要牢牢抓住这个契机,培训农民工子女家长,坚持每月至少开设一次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讲座,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亲子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只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为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的教育撑起一片蓝天,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才能使教育真正达到让人民满意的程度。

作者简介:岑雪松(1971— ),男,重庆人,现任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小学校副校长。

作者:岑雪松

第4篇: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听崔云宏专家的报告有感

柴村教管办西张小学张利娟

我们是人民教师,而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就是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关心他们的幸福和快乐。要使学生健康地成长,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我的经验和体会是:用爱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情感的蓝天,用知识为孩子们打造智慧的天堂。用爱教育学生、包容学生、温暖学生、感动学生,使他们懂得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和善待他人,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学习的兴趣。在爱心教育的基础上,加入理性的内涵,通过知识的内化,情感的熏陶来点亮每一个学生的心灯。

爱,能够让后进生眼前亮起希望的明灯。

爱,能够让经济贫困生感到人间的温暖。将特殊的爱给予特殊的学生群体。

爱,能够让优秀学生跨入了理想的殿堂。

爱,能够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你是真正为他们的前途着想。 爱,能够尊重学生差异,帮助学生主动发展。

爱,要有宽容之心,多倾听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爱,要求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塑造信心,用爱铸就成功。 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爱,是特殊的付出,是情感的回报。爱,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成绩。

------

小草有了雨露的滋润才会勃发它的生机,花朵有了阳光的照耀才会绽放它的美丽,我们的学生也需要阳光雨露般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用我们的爱为学生撑起一片和谐的蓝天吧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写什么,他们就变成什么,我们何不在这张白纸上写满爱和信任,写满真诚和鼓励,那样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的美好啊!

作为教师,我们要敢于对自己的学生们说:遇到我你们是幸运的,遇到你们我也是幸运的。在我身上你们感受到了一个老师无私的爱,我也从你们身上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最值得骄傲最值得自豪的那份真情。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

雨果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和果实的丰硕。我们踏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教书育人之旅,而在这漫漫旅途中则能够独享一份绿色的快乐!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用爱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只有用爱才能架起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对待学生,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小心。是的,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坦荡的、无私的!

如果说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相信我对孩子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教育事业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投送给所有孩子;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它升华了一名教师的幸福感!情是教育的根,爱是教育的魂,老师是教育的叶,学生是教育的花。愿我们做教育这棵参天大树的绿叶,尽职尽责的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用爱为成长在这棵大树下的孩子们撑起一片绿荫。

第5篇: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绿荫

——学习呼秀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一个真诚的教育家、教育者其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们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有人情味的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人情味应是无处不在,这种情感不是刻意的“和蔼可亲”,也不是对学生的一种“感情恩赐”,甚至不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爱学生, 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去领略他们的真善怒骂。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爱献给学生,这时我们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是朋友的尊严,兄弟姐妹的尊严,甚至是母亲般的尊严。咸阳市道北铁中的呼秀珍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尽职尽责的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用爱为成长在这棵大树下的孩子们撑起一片绿荫。

呼秀珍老师认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必备品质,离开了爱,则一事无成。她的教育原则是:爱学生,全面抓,一个都不放弃。她对优等生要求从严;对中等生不断鼓励,全力推进;对后进生、调皮学生以诚相待,耐心宽容;对情况特殊的学生处处体谅,悉心关怀。

学生刘涛性情暴躁,随心所欲,因怀疑班干部在老师面前告了他一状,就动手打人。呼秀珍老师找他谈话,他在办公室里大声喊到:"呼秀珍,你是啥东西?"呼秀珍一愣,继而冷静地分析了原因,耐心地指出了他的三点错误:不应主观臆断地怀疑班干部;不应动手打人;不应该骂老师。呼秀珍动情地说:"老师这么大年纪,还没被人当面这样骂过。"刘涛感到非常对不住老师,又悔又怕,问道:"老师,写检查不?""不写"。"叫家长不?""不叫。"这一问一答闹得刘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呼老师心平气和地说:"知道错了,改了就好,以后再也不能像今天这样打人骂人,这有损自己的形象。好了,上课去吧。"一场处理不慎就会酿成大风波的事件就这样被呼老师化解了。

李晓燕是个不幸的学生,上小学三年级时,父母相继去世。初中三年,呼秀珍不仅在学习上督促她,而且在生活上关心她,帮助她,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使她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慈爱和关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呼秀珍把伟大的母爱毫不保留地献给了她的每一个学生,洒下一路爱心,换来满天桃李。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爱,是融化学生内心坚冰的太阳;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是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教师作为最基层的教育者,和孩子们最亲近的人,只有与学生心连心、心换心,才能得到最真诚的回报。 爱是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法宝,教人交心。一名教师只有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敬重你、佩服你。你说的每句话他们才能入耳入心,你的开导与教诲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任何的斥责,恶语中伤,体罚只能使学生表面怕你,但内心里烦你,厌恶你。甚至你的一个不屑一顾的眼神,你的一个不

1 够装重的举止,都会对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圣人也难免犯错,何况是十多岁处在身心成长期的孩子,犯错是正常的,学生正是在尝试—犯错—改错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在学生犯错时,我们要理解,宽容,因为他犯错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说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相信对孩子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教育事业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投送给所有孩子;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它升华了一名教师的幸福感!情是教育的根,爱是教育的魂,老师是教育的叶,学生是教育的花。愿我们做教育这棵参天大树的绿叶,尽职尽责的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用爱为成长在这棵大树下的孩子们撑起一片绿荫。

杨 卉 2012年6月27日

第6篇: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个人简介】

张国强,男,曲阜市实验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曲阜市名师,济宁市特级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全国百佳班主任;出版教育专著《心会随爱一起走》和《聆听花开的声音》两部;2011年,《心会随爱一起走》荣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做今天最好的自己》荣获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展评一等奖。

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片叶子是一种精彩,融入了爱便成为浓浓绿荫。这些年,他一直在用心陪伴着学生成长,自己也不断提升和发展起来。

跨栏日记,走进学生心灵

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其中有一条是“师生共写随笔(日记)”。有这样一段深刻的文字映入眼帘:师生同写随笔,这里似乎蕴含着一条定律——随笔育德、启智定律,随笔的写作就是道德的长跑。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找寻学生认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育,学生接受便会有好的回报。

九年级八班,一个毕业班,一个有着全校难以转化的“1号种子选手”的班级,一个没有进取心,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级! 常规比较差,到校迟到,到班不学习,课上纪律较差;没有上进心,普遍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比较松懈,没有顽强的斗志和拼搏精神。面对这样的班级,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班情,他真是夜不能寐,不时地思考着教育的良策……

他在班级管理上,一直很注重自己的管理特色,尤其是在班级名称上,比较有创意,拥有过激情九班、张国强班、励志号2010G09动车组等班级品牌。对于这个有全校闻名的难管的1号人物、集体荣誉感不强、没有向心力的班级,他该赋予它一个什么样的名称呢?他苦苦思索着,一个又一个的名称被否掉。他比较喜欢看体育新闻,在新浪体育网上浏览体育新闻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了他的眼帘:刘翔。霎时间刘翔跨栏的好多精彩再现在他的脑海里。于是他上网搜索了跨栏的有关内容:跨栏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有上进心,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有了,他的班级名称就和跨栏有关了;刘翔是一个人,他带的班级却有55位同学,叫跨栏什么呢?思索再三,他的班级何不叫跨栏军团呢?这名称听起来就很有气势,并且跨栏军团是一个奋斗的集体,很需要有向心力和凝聚力,集体荣誉感要很强等。从此,跨栏军团就成了他们八班的班级名称。从现在到明年的中考有十个月,也就是说,他们需要跨这十道栏,每一道栏都要好好地跨。

他深深知道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想带好跨栏军团,必须要走进孩子心灵,可他通过什么才能做到呢?因为他们是跨栏军团,每天都要跨栏,为了让孩子们留下跨栏的足迹,及时反思自己的跨栏情况,他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写跨栏日记。跨栏日记每天都要上交,他每天也坚持批阅,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也都及时回复。渐渐的,他感觉孩子们的心灵之门对他敞开了!他欣喜着!跨栏日记,让他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了!通过师生共写“跨栏日记”,鼓励学生说话,引导学生交流,和学生忧欢与共;“师生交流”具有了“朋友式交流”的底色,也成为他们平等的相互信赖的精神交往。

孩子们与他交流的话题主要不在学习上,而在于家庭生活、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当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当与朋友之间有了隔阂的时候,当与父母与矛盾的时候,当父母吵架的时候,当与老师发生矛盾的时候,当自己有了悄悄话的时候,当自己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看不惯的时候,当自己感到理想离现实很遥远的时候……孩子们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他,一位他们感到可以信任的朋友!

王小聪,一位对老师还有礼貌,看似很阳光的男生,却是班里违纪最严重的同学之一;个性很强,不喜欢学习,自由散漫,喜欢他行他素,一说就知道错,可就是自控力差;被班里孩子们称为“长发哥”;对自己放纵,自暴自弃,有一次在办公室还对他说:“他不是一个好孩子!他不想好了,你别管他!”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他充分利用了跨栏日记与他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肯定和鼓励,不断解决他生活和学习中的苦恼,并用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励他。一次,王小聪在跨栏日记中这样写到:

老师,我不愿意让你生气!你有高血压,我真不想气你,请你别管我!你要管我,真管不了我!你对我太好了,我真接受不了!你对我不理不问,我可能还得谢谢你!我以后还得旷课,不管你去不去我家!我家里这两天有点小矛盾。我以后可能还得打架旷课,因为我改不了这些习惯。我不是一个好孩子! 读着孩子的跨栏日记,他的心情非常沉重:

聪聪,你好!你知道老师最高兴的是什么吗?那就是看到你高高兴兴地来到班里!老师希望你在家里能快乐地生活,在班里能开心地学习。无论你以前怎样,那都是历史了!只要你在八班一天,你就得和其他同学一样,该做什么得做什么!他对你的要求,一不会高,二不会过分。如果你真的想气老师,如果你忍心给老师雪上加霜,让他的血压呈上升趋势,如果你真的对自己不想负责,那你可以尽情发挥!

他是一位很认真的老师,对工作不认真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要做好准备,别老想着旷课和违纪,在他这里是不可能混过去的!他不想管你,真的!你只要和其他守纪的同学一样就可以了!

还有,在你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他们能相遇相识,应该算是一种缘分吧,所以老师希望你能倍加珍惜!以后无论你想做什么,当你想起在初中的最后一年,还能遇到他这样一位朋友,你会感到幸运的!祝福你,孩子!

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老师在期待着你……

你的朋友 张国强

2011年10月8日 张老师: 您好!读者您给我回复的跨栏日记,我想了好久,我干到很羞愧,真的!您对我太好了!以前是我的不对,我应该尊重老师!以后我会调控我的脾气的;我知道自己的成绩这么烂,经常逃课和上课说话的缘故吧!以后我会慢慢努力改掉这些坏毛病的,请您一定要相信我!

您的朋友 王小聪

2011年10月9日

正是在这种心与心的约会中,孩子逐渐地懂事起来,慢慢地成长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变了:在全国校园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观摩会上,他用一曲《他相信》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正如他唱得一样:他相信他就是他,他相信明天,他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毕业前夕,他在“跨栏日记”中这样写到:老师,他以后要考个师范类学校,做个像您一样的好老师!

他喜极而泣,果然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正是这种爱的付出才换回了一个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班无差生

因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所以老师可能会从心里把学生三六九等了,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差生。“差生” ,从狭义来讲就是那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学习效果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群体;

这的确是一种客观现实!而他在自己的教育探索中,却逐渐感悟到:班里其实可以没有差生的!关键是看他们老师的教育理念了!教师有了“博爱”,眼里才没有差生、坏生。正如叶圣陶所说:“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若得人心烦的小魔王。”

“我班无差生,我心无差生”,是他这些年一直在实践的教育探索: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过失,用期待的心灵去对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就。这样,知识的传播借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

张勇,他们班,也是学校的头号难管的孩子。上课还不时地发出声音;作为易燃物,一点就着;不点,也会自燃;以自他为中心,得让别人围着他转,否则就会说出他的口头禅:你为什么要对他这样啊?第一,他没打你吧?第二,他没骂你吧?记得第一次排位后,都不愿挨着他,对于他这样一个还有自尊心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泼了一盆冷水!他立即跑去找校长了,据说也是这样说的,第一……第二……她为什么不愿挨着他呢?

对于这样一个让他欢喜让他忧的孩子,心中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对他他一直在进行着激励 赏识教育:比如班里有事时先征求他的意见;给他排最好的座位;上课时及时表扬他;让他负责办理的公物管理;和他一起去游玩等等,效果是明显的:他不是非常的大言大语了,言行能有所控制了,看人的眼睛开始有了欣赏的目光,脸上也逐渐充满了微笑!

是啊,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需要对孩子的赏识和激励,需要对孩子的宽容,需要对孩子的用心呵护,需要需要等待花开!更需要“不抛弃 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应是他们教育工作者呵护孩子自尊心,坚守后进生教育底线必须坚持的原则!

不抛弃,是说他们从心里不想把孩子排斥出班级,推出校门,这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基础,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枕着你的名字入眠”, 才会“在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 不放弃,是指不放弃他们心中的教育信念、理想与追求、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由信念、理想、追求与原则所换来的努力与拼搏,不放弃最后一刻成功的机会,不放弃任何成长与净心的机会!在不抛弃孩子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诊疗,想方设法,采取各种积极的教育措施,用爱等待花开,用心聆听花开的声音,用情一起和孩子们徜徉在花的海洋,用坚守等待花开!

不放弃,我们“怒放的生命”才可以彼此“牵手”,才会思考“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才会用心“读你”,“懂你”, 才会“把悲伤留给自己”, 我们才坚信“山不转水转”, “阳光总在风雨后”, 才会收获“盛夏的果实”!才会有了美丽的“星语心愿”:让一双双“隐形的翅膀”也能“飞得更高”更远! 建设动态班级文化 ,让班级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一个班集体必须形成独有的、可继承性发展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则可以通过创设一定氛围来体现、物化,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也是利用班级文化氛围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可是,如果一个学期墙壁都说一种话,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吗?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是一种静态的班级文化。经过我的文化建设实践,我逐渐感觉到静态文化的弊端,于是我开始探索实践动态的班级文化:

1、坚持每天和孩子们一起集体宣誓,让孩子们每天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学习和成长!宣誓语:人生就像跨栏,每天都要勇往直前!每天进步一点点,跨好每天这道栏!做今天最好的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为跨栏积蓄力量,学习,学习,再学习!

2、创办论语讲坛,用经典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他每天利用早读时间,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论语讲坛,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汲取论语的智慧,从而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以传统文化经典浸润学生灵魂,每天小组“论语讲坛”已成特色。

3、每周一班会上,师生齐唱班歌《他们是跨栏军团》,不断激发着孩子们斗志昂扬的跨栏动力。

小芳在毕业时给老师的寄语是这样写的: 刚开学时,我们一脸的羞涩和懵懂,直到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名字---跨栏军团,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班歌,我们露出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每天早上的集体宣誓,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前行;每天的论语讲坛都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起初我们都不理解,老师举办这种活动的目的,但是老师的坚持让我们从中获益……

莱芜市丈八丘学校网名叫“夜空的繁星”的老师在听完他为他们做的报告后,在随笔中这样写道:张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学校里最敢“啃硬骨头”,最敢接管不好管教的班级并能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换句话说,他有自己的“绝招”。这个“绝招”就是建立班级动态文化:设计每周一次的“创新班会”会让所有学生恋恋不舍,吸引他们的关注;开办的“论语论坛”极大地增强了每个小团队的凝聚力,继而增强了班级大环境的改善;每天与学生沟通的“跨栏日记”更是成了每位学生必读必写的“心灵鸡汤”。动态的文化建设比固定的展览有效多了。

教育,需要用爱来经营,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需要用心来经营,因为“认真只能做对,用心才会做好”; 需要用情来经营,因为“情到深处泪自流”;需要用坚守来经营,因为没有坚守,就没有美丽的教育。

教育,他在用爱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第7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留守儿童这个词,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并不陌生。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

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

他们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 而他们只能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

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儿童时期的心理状况,是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

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由老人来抚养的孩子,容易出现坐立不安、

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在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

不轻易向人表露。加上老人容易过分的溺爱孩子,为孩子承担起一切,使孩子变

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此外,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

母的温暖,感到寂寞和孤独,在行为上也会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时间长了

就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智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我

们身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管理。

1、随时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保持联系。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通过班主任,在全校范围内摸底,弄清每个“留

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登记清楚监护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通过这

一环节,使学校与监护人取得直接联系,以便准确而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动

态,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监护人是学校与“留守儿童”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和

桥梁,他们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情况,及时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

教育和管理。

2、随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

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与班主任经常取得联系,探讨父母与孩子交流的经验

体会,并要求家长每周和孩子电话交流几次,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至少

在交流中会获得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配合老师适时鼓励,因势利导,变害为

利,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状态,让子女感觉到父母虽身在他乡,却心系自

己。同时希望“留守儿童”的家长利用家长会等家校联系方式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进行交流,以便获得有关孩子的成长信息,便于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辅助管理。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1、用爱心去感化、温暖学生。

长期和父母分离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性格孤僻、自卑,有的高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他们在班上小错不断,常做出一些违犯班纪班规的举动,以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实际上他们内心极度脆弱,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清楚地认识孩子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使关爱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中去,让他们的母爱父爱得到延伸。

2、充分利用班会进行感恩教育。

我在进行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时注重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外打工者的劳苦辛酸,介绍一些优秀“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让孩子从学习讨论中明白:“百善孝为先”。是父母强忍别离的痛苦外出艰难谋生养育了他们。 因为有了父母在外的千辛万苦,才有了孩子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最勤劳、最坚韧、最值得敬重、最具榜样的父母,作为子女,应该时刻用勤奋和刻苦来报答他们,使他们不会感到寂寞无聊,从而杜绝了一些违法事件的发生。

来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第8篇:为单亲家庭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王淑兰

家庭的结构就像一个三角形,父亲--母亲--孩子。和睦美满的家庭这个三角形坚实可靠,孩子的身心沿着正轨健康发展。随着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变化的同时,离婚率也越来越高。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从班级中的单亲孩子身上可以看出此类家庭的孩子大多有不良心理,其主要表现有:过分溺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脆弱,经不起风浪和挫折;放任自流,造成了孩子的心理散漫,严重的可能导致行为不轨;爱的残缺,造成孩子个性的扭曲,久而久之,变得多疑、抑郁、倔强和古怪。这些学生有的心理脆弱,胆子小,遇到一些小小的问题就哭鼻子;有的学生学习不认真,行为习惯很差,经常与老师顶嘴,闹别扭,甚至逃学;有的整天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差。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这些不良现象,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育方法,并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记录成长,关注心理的发展。

接到生活在单亲家庭孩子的名单后,我就给这些孩子建立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特点和行为规范,跟踪教育并详细记载。平时密切联系科任教师,家长,共同教育。课间多与他们交谈,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渗透德育教育。交谈内容包罗万象:有学习,有生活,有行为习惯,校内校外,与同学的关系,从中了解他们的心事,尊重他们的隐私,不揭伤疤。当他们正确的处理问题时加以肯定,鼓励;随时注意

发现他们的退步,查找原因,并和他们一起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爱心无限,缝合受伤的心灵。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往往心灵受伤,从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爱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是缝合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刚开学不到一个月,我发现原来活泼好动的泓泓不再喜欢说话了,总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课堂上也没有见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了,换之而来的是一副大人才有的忧郁。于是我对他进行了家访。才知道他的妈妈在两个星期前因病到广州住院,医治无效刚去世,爸爸在西乡上班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放在舅舅家寄养,只有星期五星期六两天才接到身边相处两天。一切来得那么突然,这对于一个刚满六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可怜的事情,在失去妈妈的同时又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居住。我从他忧郁的眼神里,看到了一颗受伤的心,一颗渴望家庭温暖的心,一颗渴望大家关爱的心。我通过多次和他的父亲交流,跟他分析孩子的需要,希望他多抽空陪孩子。同时积极引导、训练,使泓泓意识到爸爸不是不爱他,只是工作很忙无暇整天陪伴他的事实。与此同时我安排几个懂事的孩子在学习上多帮助他,关心他。平时有空多与他聊聊,开导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泓泓终于露出了笑容,课堂也能举手回答问题了。

三、各尽其才,扬起自信的风帆。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摆正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总是想到自己不如别人,因为自己不象

别人那样拥有美满的家庭。常常表现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或不相信自己也行。圳虹在父母离婚后随爸爸生活,爸爸经营一家模具加工厂,没时间照顾她,把她送到家教中心学习。晚上把她领回家睡觉后还要应酬客户,早上常常迟到。这种情况导致她产生了自闭,成绩极差,使她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我知道让她走出这一困境,一定要帮助她建立自信心。在班级中,我发现她劳动能力很强特意选她做值日组长,经常表扬她值日工作完成出色。从此她象换了个人似的,拥有了自信,成绩逐步上升,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四、团结互助,沐浴温馨的友情。

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时每刻生活的班集体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为此,我总是以身作则,从不在班上讽刺,挖苦学生。教育学生主动关心,帮助他们,不允许其他同学嘲笑他们的家庭状况。帮助他们复习功课,一起开展活动,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跟随爸爸生活的伟康,是个性格有点怪的男孩。由于父母的不合,长期以来他都是生活在打打吵吵的环境中,造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幼儿阶段又缺乏启蒙教育,反应比较慢。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发动班级的孩子关心他,特别是他周围的同学帮助他学习,让他沐浴在团结互助的班集体中,伟康也学会了关心他人,并走进班集体中。课间常能见到他和同学一起玩耍,一起欢笑的身影。

多数单亲家庭的学生只享受父爱或母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像正常同学那样获得两份关爱。我尽量使自己成为单亲家庭孩子们的“母亲老师”,培养一股浓浓的亲子之情。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是细碎和烦琐的。

但是只要我们投入自己的爱心,真心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为他们撑一片温馨的天空,这些孩子都会走出心灵的阴影,沐浴在温暖自由的阳光中。而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爱是帮助彼此的最大力量。惟有怀有这样的心愿,教育才有永恒的生命。而我也以一颗责任心,一颗爱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火一样的激情培育学生的智慧之花,以慈母般的爱心引导学生探索人生之路,始终不渝地引导他们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五、不过度保护

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代做主张。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

六、切忌期望值太高

缺少了配偶,不少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有些心理素质不佳者,受不了这种压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来个不思进取,乃至“破罐子破摔”。这种有意无意的行为就是为了让父母降低点期望,使自己能够喘口气。另一些孩子也许能坚持发奋,不让父母失望,但是长期超负荷地运作,其潜在的心理损伤亦不容忽视。一旦超出了承受极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溃,结果反而更糟。

七、多和孩子沟通

由于社会偏见,单亲子女可能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歧视、

偏见和嘲弄。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十分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再加上单亲家庭的生活比较单调,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

八、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多看看有关表现男性优秀品质的影视片与书籍,并有意识地带他们多接触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心的成年男子,以免因缺少父爱形成偏阴人格。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角色教育的问题。在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单亲家庭中,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和影响,以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以免造成两性角色上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另外,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会有利于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第9篇: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观古今中外之爱心言论,爱心教育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前提,培养学生有爱心是时代的呼唤,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时代呼唤爱心教育

在教育学生中,我遇到这样的案例:一学生因嫉妒而烧毁了同学的课桌和书本,遭到一群“伸张正义”的学生打骂。老师在教育他人要有爱心时,他说:“这世上除了我的父母,没有一个人对我好..”我班有个学生平时爱上网,父亲管教他,他说:“你现在打骂我,今后我不会孝敬你,你死了我不会给你买棺材。”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学生缺少爱,学生缺乏理解爱。分析当今中学生的现状,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是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误解导致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冷漠放纵。父母的外出打工,隔代教育的无力使孩子既缺少正常的父爱、母爱,又过多的接受生活的溺爱,情感的牵就,使孩子走入了误区。因此,给孩子多点爱,让孩子感受爱,使孩子理解爱,爱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爱心教育的内涵

春秋管子曰:“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观当今之教育方针,爱心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提倡尊师重教、尊老爱幼、扶危济困、助残救贫、关心自己、关爱别人、善待别人、善爱此生,共建和谐家园,打造幸福人间。实行爱心教育,一颗真心爱事业,一片真情为学生。培养学生有爱心,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爱心教育已迫在眉睫,爱心教育势在必行。

三、如何实施爱心教育

1.要有仁爱之心

一个有爱心的老师,要是一个多面人。有时是师长,有时是父母,有时是哥姐,有时是朋友。使自己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遇到烦恼时的倾诉对象,遇到开心事时的知心人。老师要平视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风雨同舟,并肩前行。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去看待、思考孩子们的言行,对学生充满爱。因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感受到爱,只有付出爱的人,才会收获爱,也只有收获到爱的人才会去回报爱。

2.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宽容能化解矛盾,宽容能使师生、生生间感情更加深厚,使社会更加和谐。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两匹行进的小马,一匹马不小心咬伤了另一匹马的脖子,十分伤心,受伤的马不但没生气反而安慰犯错误的马。可见宽容是水,是一捧清泉,能抹去一时的敌意,使人冷静;宽容是火,能用爱心温暖人的心灵,明亮而温暖;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是一种对宇宙的胸襟,是人生如诗般的气度。教师首先要宽容学生,教会学生在宽容中理解别人,感恩别人。

3.要有一颗欣赏之心

人们有欣赏的眼睛,才会发现世界的美丽。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美丽;也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前不久宿舍管理员告诉我,我班有位学生晚上在门边小解,我把这个学生叫来询问,学生红着脸说:“我没有。”看着他红红的脸,我全明白了,我对他说:“孩子,你向来都很守纪律,是个爱清洁懂事的好学生,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老师相信你能正确认识这件事的。”几天后,他主动跑来向我承认错误,说对不起我。由此可见,对待学生要有一颗欣赏之心,记住老师的责任,我们要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平等、善良、爱心和感恩。

4.要有一颗细致之心

在 教育 教学中,传授知识要耐心,解决问题要细心。从细微处做起,从小事中彰显老师的人格魅力,博得学生的认可、信赖、尊重。某老师上语文课时,一位班干部睡着了,老师叫醒他,问他晚上干什么去了,身为班干部,简直太不像话了。那位学生说:“我也不想睡觉。”老师认为他态度不端正,下课后,那位学生请假去治病了。从此,他对老师有了敌意,对班级事务也很冷淡,人也变得孤僻了。因为老师的工作不细心,而深深地伤了学生的心。因此,作为老师,只有慢慢“蹲下来”,才能听见花儿的声音,才能看到花儿的艳丽,才能嗅到花儿的芬芳。

四、实施爱心教育离不开惩罚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家长的过分宠爱,孩子无休止的要求,形成孩子思想的自私、行为的放纵、习惯的不良,实施惩罚教育十分重要。但惩罚教育又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事半功倍,运用得不好,会对学生火上浇油,适得其反,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实施惩罚教育要把握好“度”。一是认识到,惩罚不是体罚;二是控制惩罚程度,避免粗暴简单;三是讲究惩罚方式。苏霍姆林斯基的惩罚就别具一格,他罚学生画画儿、写作、做好事,罚性格孤僻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罚胆小不发言的学生上课提几个问题。教育家魏书生罚学生写心理说明书。这类彰显学生特长的罚,与其说是罚,不如说更是一种激励;四是掌握惩罚主动权,避免错误的惩罚,造成“冤案”。以爱为中心的惩罚教育,才是最理智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总之,实行爱心教育,十分必要。爱心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大爱的心,讲究爱心教育的方式方法,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因势利导,我们的爱心就会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对我启发很大,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让游客自动脱下斗篷,冷风呼啸而来,使劲吹。游客反而拼命抱紧斗篷不松。太阳出来了。暖洋洋的用爱心关照游客,不一会游客“感动”的自动脱下斗篷到树荫下乘凉。这则寓言就告诉我们:用爱心来感化比教育惩戒更有效,教育的本质是要有一颗爱心。对学生的热爱,是班主任在履行职责时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它在现实中具体渗透到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中。可见爱的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上一篇:数学智力游戏大全下一篇:乡镇安全生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