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

2022-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儿时的记忆

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化机制

摘  要:多元、民主意识的觉醒催动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由国家向社会的转型,在记忆研究领域表现为个体意识的回归。个体的记忆会受到记忆主体的寿命、价值观、社会经历的深刻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褪色,而经过记忆的外化、加工、张扬、接受等过程融入集体记忆的部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伸记忆的持久性。文章基于时空观对个体记忆进行区分,主要分为社会时间境记忆、自传时间境记忆和事件境记忆,并从权力共谋、社会情境、记忆价值三个层面分析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转化的机制,以期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个体记忆的重构和共享。

关键词:个体记忆;集体记忆;个人档案

1925年哈布瓦赫出版了其经典著作《论集体记忆》,记忆研究的主流范式随之发生转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强调集体与社会框架对个体记忆的制约和塑造,集体记忆赋予个体记忆意义,认为个体记忆只有放在集体记忆中才能被理解,或曰个体在记忆方面是依赖于社会的。在新人本主义思潮下,社会学开始重新思考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包括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关系。刘亚秋提出:集体记忆框架似乎构建了一种隐形的记忆霸权体系,成为个体记忆的限制和约束。事实上,只有具备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个体才能记忆,所谓集体记忆之存在,必须以每一个集体成员的个体记忆为载体。[1]近年来,档案与记忆的建构关系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而承载个体记忆的口述档案、日记、回忆录、家庭档案的档案材料也成为公共档案馆档案征集的热点,宏大叙事下的草根叙事、集体记忆下的个体记忆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王玉龙曾连续撰文分析口述历史档案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内在关系,陈雁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名噪一时的《陈洁如回忆录》的关注,剖析个体记忆如何转化为历史书写。其实质都是在探讨个体记忆在社会记忆范式下恰当坐标,确立个体记忆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分析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化过程,正视档案作为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转化的载体,透视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化机制,有助于肯定个體记忆在集体记忆建构中的社会价值,控制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民族记忆乃至全球记忆的正向转化。
1 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化过程

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提出无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一个对确凿证据感兴趣的法官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记忆都是有价值的,作为人类我们必须依靠记忆,因为记忆构成我们的身份。[2]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也认为如果没有记忆的能力,我们就不能建构自己,也不能与他人交流。个体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人际关系、责任感和自我想象的内容,作为我们身份建构的“资源”是不可或缺的。[3]个体记忆包含程序记忆、语义记忆和情境记忆。程序记忆存储已经成为习惯的身体技能和动作,语义记忆存储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获得知识基础,情境记忆主要处理自传经验。相比于集体记忆而言,个体记忆具有明显的碎片化、随机化,短暂性、易变性,视角化、特殊性,潜在性等特征。虽然个体记忆很大程度上是碎片化和随机的,但是个体的记忆场景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更广泛的集体记忆网络相连接的,在这种广泛的交流和连接中,个体的记忆不断在社会上得到重新解读,不论是被确认和证实,还是被挑战和纠正,个体记忆可以在集体记忆的框架中进行记忆定位,获得记忆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个体记忆是短暂易变的,受到记忆主体的寿命、价值观、社会经历的深刻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褪色,并且个体记忆的绝大部分沉睡在我们的身体里,直到它被“唤醒”,或者被一些外部刺激所激发。[4]因此,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转化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转化的过程,包括记忆的外化、记忆的加工、记忆的张扬和记忆的接受四个环节。

1.1记忆外化。记忆的外化是将脑海中存储的记忆信息转化到一定的载体上。人脑中存储的个体记忆称为潜在记忆,无法被社会感知和使用,而欲使记忆资源变得可用,必须把潜在记忆转化为文本记忆,私人化的记忆以文本的形态呈现是潜在记忆得以理解、传递、共享的主要途径,是个体记忆得以存留、发挥社会价值的基本条件。个体记忆的外化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是指个体主动借助一定的载体留存自己的记忆,日记、信件、备忘录、回忆录、自传等是比较常见的个体记忆主动外化的载体。被动外化是指国家和社会机构采取必要的行动留存那些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个人记忆,建立口述历史档案是其主要手段。

1.2 记忆加工。个体记忆是典型的碎片化、随机性记忆。一方面,由于个体只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宏大历史叙事中的一个点,个体的经历和记忆也只是折射当时历史的一个细小切面,这就决定了留存在个体头脑中的历史记忆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碎片化的;另一方面,由于个体记忆的碎片化导致其形成的个人档案的碎片化,个体形成的档案材料可能只是反映历史事实的一部分,虽然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事件主题进行序列化,但仍旧只是“叙述系列”的零星一点。[5]因此,按照一定主题对个人档案进行采集、整理、编纂、利用等记忆加工环节,在个体记忆转化为集体记忆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个体记忆的加工是通过碎片记忆向整体记忆转化、分散性记忆向系统性记忆转化来实现的,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化有赖于档案整理工作的开展,透过对个体记忆在社会框架中的定位和重新激活,挖掘个体档案的潜在价值,实现资源的多维深度开发,把杂乱无章的个体记忆形成有意义的叙述系列。

1.3 记忆张扬。通过将潜在记忆迁移到一定载体上而形成的个人档案或文本记忆也不一定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显在记忆,因为所谓的“显在记忆”是指能够直接被社会感知和利用的记忆,而文本档案只是将潜在记忆呈现出来,仍然是一种静态的信息,至于能否被感知和利用,仍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开发,使其便于利用。[6]记忆的张扬是一种社会性行为,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转化的实质是以现在为中心的集体记忆的重构,通过对个体记忆的张扬促使个体记忆汇入到能够回忆的集体框架中,从而实现集体记忆的重构。王明珂认为:个人从社会中得到与建立部分记忆的同时,他与其他群体成员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共同保存、回忆、构建社会记忆。个体记忆的张扬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对文本化的记忆资源进行选择、组织和展示,使得个体的记忆可以在更大范围、更广平台上进行共享。要实现个体记忆由潜在记忆向显在记忆的转化,必须重视个体记忆资源的编纂,采取现代化手段,尤其是现在通讯和传媒技术对文本化的个体记忆资源进行开发、展示。

1.4 记忆接受。“接受”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接受作为对事物接纳而不拒绝的理解,通过对历史事件、社会实践和个体心理要素之间实现沟通,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精神交往和意义交往。[7]记忆接受是指个体记忆经过外化、加工和张扬等环节后在社会层面被其他个体接受的过程。个体的记忆由于受到自身的知识体系、情感、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其他社会个体在接受的过程中,也会根据自己内在的价值尺度,把记忆接受客体与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意志进行相互关联,并把记忆资源转变为自身的切身感受。记忆的接受因接受能力、接受圖式、接受时空环境的不同,对同一记忆内容会产生不同接受效果,因此,把握转化时机和转化方式是个体记忆成功转化为集体记忆的关键因素。
2 个体记忆的转化媒介

时间周而复始,时间变亦不变,在连续变化的阶段中“绵延”表现了持续性和存留。记忆与情境有关,情境包括事件、空间和环境,知觉和体验在时间与场所空间中获得,在时间的绵延中记忆将空间体验在意识中浮现并得以重新体验。[8]因此,在记忆中过去与现在总是交织重叠、时空错置的,过去与现在一起重新被加以体验。本文基于时空观对个体记忆进行区分,主要表现为社会时间境记忆、自传时间境记忆和事件境记忆。

2.1 日记——社会时间境记忆。日记作为一种应用文献具有双重属性,文学性和备忘性。日记作为社会时间境记忆是个体随着社会时间的推进对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形成的记录,具有明显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具有明显的文学性;日记主要记录的是作者自己每天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作者所经历的、所听闻的社会上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具有明显的备忘、实录性质。日记的备忘性使得它能够真实、细致地记录作者所经历的历史事件的过程,极具鲜活、生动的特征,具有较强的证实、补充历史的功能。上海市图书馆藏有元代至今的丰富的日记文献,按其技术内容的侧重,划分为记事备忘日记、游历探险日记、校书编书藏书日记、金石书画日记、学术考据日记、文艺创作日记、考察日记、差事日记等,涵盖社会工作、旅游、文艺、学术研究、历史等各个重大领域,这些各行业、阶层的个体通过日记这种文献形式为我们展示的不只是他们个人生活、创作的写照,而是他们对社会的观闻、感受和思考,为我们留存了丰富的史料和文学资料。[9]这种“排日记事”的日记文本,其记录的时间线与社会历史的时间线基本吻合,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时间境记忆,使得日记这种文献形式成为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转化的重要介质和转化方式。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作为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南京大屠杀档案的成功申遗推动一个民族的记忆转化为世界记忆。而在11组南京大屠杀申遗档案中,《程瑞芳日记》作为第一组档案与《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和《东史郎日记》形成连环证据,以受害者、加害者以及第三者的日记证言互相印证,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铁证。程瑞芳作为金陵女大收容所的负责人之一,这本日记本是程瑞芳从个人的视角记述一个惨案亲历者的战争记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这件档案同其他10组档案一同成为见证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完整的证据链。

2.2回忆录——自传时间境记忆。正统史学文献、档案材料多是从机构角度记述历史,是一种宏大历史叙事,经过选择处理后,很多历史细节被过滤。这些材料忽略了事件的历史场景和经历者,缺乏“人”的因素。回忆录以个体的回忆性叙事为核心,以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历史的各个角落。相比于日记来看,回忆录并不是按照社会时间的推移进行平铺直叙,而是以自传时间为节点的“串珠式”叙述。对个体而言,我们的记忆不完全是按照社会历史时间来组织的,而是按照个人标志性事件的顺序进行记忆,即自传时间。一般来看,社会历史时间融合在自传时间之中,但大脑特定的遗忘机制决定了只有对个人产生了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才会纳入个体的自传记忆中,成为自传时间的节点。9·11事件虽是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但对于在此期间没有受到影响的人来说,此事件仅作为众多新闻事件中的一个,并不会纳入到自传记忆中。[10]美国的两位学者提出了“活在历史中效应”,指的是个体把对自己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纳入自传体记忆当中,历史事件成为个人的标志性事件。这种社会时间和自传时间的重合提供了个体记忆集体共享的框架,其他个体在传记作者所构建的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体会当事人的情态、感受、动机,窥探历史的全貌,共享关于这一事件、这一时期、这一集体的记忆,推动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化。1992年,尘封近30年的《陈洁如回忆录》高调进入公众视野,作为蒋介石的第三任妻子,《回忆录》的公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史学界展开了的《陈洁如回忆录》真伪、可靠性的激烈辩论。陈洁如与蒋介石情感经历与共同生活占据了《回忆录》将近一半篇幅,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事件,虽然内容真伪遭到了学者的集中炮轰,但不容置疑的是,陈洁如已经把民国的历史事件纳入到自传时间中,并作为组织个体记忆的主线,陈洁如的个体回忆也借由《回忆录》的写作、出版和炒作,成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进入了历史书写。[11]

回忆录在真实性、客观性方面也带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主观而言,回忆录会有当事人自我合法化的因素;客观而言,回忆录具有不可避免的记忆误差。横向来看,我们所经历的历史现场仅是整个事件的一个断面,所记忆的也仅是部分记忆深刻的细节,不可能全面详细地记录事件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回忆录的形成实质上是一种记忆的再生产,其中大部分是我们对历史事件的零碎记忆重新整合形成的内容;纵向来看,回忆录是在全新的权力体系、价值观作用下形成的记录,作者不可避免地以现在的价值观念对以往的历史记忆产生“合理”的历史遗忘。

2.3 口述档案——事件境记忆。王明珂提出:口述历史可能包括许多构成“史料”的“个人经验的过去事实”,但更主要的,它是一种“社会记忆”。[12]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口述历史中心通过对新加坡人民的个体回忆叙述找回了新加坡“丢失的国家历史”;李小江教授建立妇女口述史档案室,从“历史的失语者”——妇女的视角叙述历史,重新审视历史。口述历史档案是个体对历史事件的回忆性叙述,一个人的口述档案传递的可能只是个体关于历史事件零碎的、侧面的历史记忆,而以主题为焦点的一个群体的口述档案则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的演变历程。日记、回忆录是由作者主导的个体记忆主动外化的过程,而口述档案则是由采访者主导的,以主题为核心的个体记忆被动外化的过程。保罗·康纳顿提出,记忆完全不是孤立的回顾事件,它要变得能够形成有意义的叙述系列。[13]一般而言,在口述访谈之前,采访者会预先确定采访主题,制定采访框架和采访问题,确保受访者的讲述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清晰度。因此口述档案所承载的个体记忆是具有一定框架结构的、有序化的个体记忆,是在采访者引导、整理下的典型的事件境“再生记忆”。通过采访者和受访者的交互、口述记憶与文本记忆的互构、个体与其他受访者记忆的互构等,将自己的记忆汇入能够回忆的集体框架中,汇入具有相同经历的群体的记忆中,在这个群体中进行回忆、识别、定位,并进行记忆共享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化。
3 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化机制

3.1 权力共谋机制。个体记忆转化为集体记忆的动力来自个体的潜在愿景和全面建构社会记忆的需要。个体的潜在愿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忆是一种社会性行为,个体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记忆、定位。哈布瓦赫(Halbwachs)认为,一个完全孤立的个体根本无法建立任何记忆,记忆是在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建立、发展和维持的。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情境记忆最多可以在80年-100年的时间内,以口头传达故事和轶事的形式被三代人共享,然而当个体记忆转化为集体记忆,并被固化为古迹、博物馆、文献、纪念仪式等外化形态,个体记忆的时间、空间限制可以无限延伸,在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内共享。[14]二是个体记忆的情感价值实现,个体希望自己的记忆能够转化为集体记忆,为社会所共享。2017年12月12日,在我国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前夕,《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拉贝日记》(影印本)在南京新书首发,申遗成功的11组档案中绝大部分是抗战时期的个人档案,包括程瑞芳日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其胶片母片,南京市民罗瑾保存的16张侵华日军自拍的屠杀平民及调戏、强奸妇女的照片等,正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梅汝璈所述:我们不是复仇主义者,但我们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我们希望把这些战争的创伤记忆、灾难记忆在全球范围重新建构,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警钟长鸣。[15]

权力共谋的第二个层面是社会对个体记忆的需要。哈布瓦赫提出,社会本身不进行记忆,只有拥有记忆器官的个体才进行记忆,个体记忆为集体记忆提供来源和支撑,相比于躺在档案库房中政府机构形成的一卷卷冰冷的文字而言,个体记忆更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亲切感,秉承真实、客观、可信的特征,在全面建构社会记忆的过程中承担着无可比拟的角色。科塞提出:后人可以重写历史,但不可能是在一张白纸上来写。历史自有其根基,这种根基就在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记录”与“摄录”。[16]历史是由所有人共同书写的,而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写就的史书往往是“一家之言”,而且是不全面的,囿于书史者的精力和史书的篇幅,我们所见的史书往往只能记述一些主要的大事或者作者想让后人知道的事,无论正史抑或野史。而当后人再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对祖先的形象是如此的清晰而模糊,清晰的是史书告诉我们的是如此的明确和清楚,模糊的是史书没有记述的历史是如此的空白和虚无。[17]而此时,正是这些承载个体记忆的个人档案补充我们的历史,补全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记忆和想象。

3.2 社会情境机制。心理学家勒温始终把社会情境看作是一个动力系统,强调整体性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社会情境是个体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社会环境触发人的主观需要和实践活动,同时又规约、影响着人的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框架下进行。个体记忆是由主体与社会情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情境记忆片段构成,当人们迈进“记忆的宫殿”,日记、回忆录、口述档案等所记载的社会情境能够唤醒主体脑海里的记忆。社会情境主要由两个要素构成,时间和空间,个体记忆的社会时间和记忆社会空间对个体记忆进行定位、识别,把个体记忆融入到记忆共同体所共享的记忆框架中,形成记忆共鸣,转化为集体记忆。

社会情境是个体进行记忆的时空坐标,表现为记忆的社会框架。记忆的社会时间是指个体记忆在社会时间轴上的定位,无论是排日记事的日记文献,还是以自传时间组织的回忆录文献,只有文献的时间轴与社会时间轴重合的部分,个体的记忆才能得到其他群体的理解和共享,才能实现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化。记忆的社会空间由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构成,物理空间是指承载个体记忆的场所或者文本,文化空间将个体的记忆与社会的观念、习俗、行为相联系,形成社会在认知心理结构中对个体记忆的认同和理解。在一些特定的时空里,人们往往更需要获得有关历史性知识,去触发、强化我们的记忆,即所谓记忆的社会时机。我国端午、七夕两大传统节日,正是个体记忆在特定的社会时机转化为集体记忆最好的例证,抛开屈原投江以示爱国决心的事实真伪暂且不论,屈原作为一个爱国忠君、爱民亲民的官员,其投江行为本属个体记忆范畴,而统治者为树立爱国典型,号召民、官忠君爱国,以维护封建统治,便把屈原与端午节进行连接,使屈原的个体记忆借由端午节、爱国这个契机进行张扬,转化为民族、乃至国家记忆。七夕则是为歌颂可歌可泣的爱情,借由神话传说等,推动一个普通小家的爱情记忆转化为民族爱情史诗。

3.3记忆价值机制。记忆的价值机制是指个体记忆在转化为集体记忆之后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也成为衡量个体记忆能否转化为集体记忆的重要标尺。记忆的价值主要从两个维度考量:记忆主体的社会地位和记忆内容的社会价值。

记忆主体的社会地位与主体的话语权息息相关。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而能够得到公众认同,进入历史叙事的却寥寥无几。2014年上海市图书馆举办“上图藏稿本日记展”中展出的60种极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稿本日记,相比于李鸿章、曾国藩、胡适、蒋介石等上层阶级而言,由于日记作者社会地位的限制,这些个体记忆较难进入学者视野和公众视野,转化为集体记忆更是遥不可及。因此,记忆主体的社会地位对个体记忆能由潜在记忆转化为显在记忆,进一步转化为集体记忆具有决定性影响。

记忆内容的社会价值即记忆内容的唯一性、孤本性是另一个重要维度。崔永元在一次访谈中感慨道:“我们的采访是抢救性采访,永远在和时间赛跑。”他在做抗战老兵口述史项目的时候,受访对象的平均年龄都在85岁左右的,个体生命的逝去,所带走的是大量珍贵的历史记忆。故记忆内容的唯一性和孤本性就成为衡量个体记忆优先级的重要指标,由于战争的毁灭性,文本记忆很难完整存留,而参加战争的老兵的个体记忆就成为我们了解那段血泪史的关键入口。因此,战争口述史已经成为各国口述历史档案中的重点抢救内容,而这些抗战老兵的个体记忆也就顺利转化为集体记忆,成为历史叙事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里峰.个体记忆何以可能:建构论之反思[J].江海学刊,2012 (04):171-176.

[2][3][4][14]ROBERT E. GOODIN,CHARLES TILLY.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ntextual political analysis[M]// Aleida Assmann. Memory,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210-226.

[5][6]王玉龙.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转化机制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3(04):27-30.

[7]何小菁,吴建华.基于接受理论的社会记忆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19):10-13.

[8]沈克宁. 时间·记忆·空间[J].时代建筑,2008(06):24-25.

[9]李庆禹.上海图书馆举办“心曲传真——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日记展”系列活动[EB/OL].[2014-11-17].http://www.mcprc.gov.cn/whzx/qgwhxxlb/shanghai/201411/t20141117_437171.html.

[10] David A.Wallace,Lance Stuchell.Understanding the 9/11 Commission archive: control, access, and the politics of manipulation[J].Archival Science,2011(11):125-169.

[11]陈雁.个体记忆与历史书写——再论《陈洁如回忆录》[J].民国研究,2014(02):131-147.

[12]王玉龙.不同的记录不同的过去:口述历史档案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J].档案学研究,2016(05):40-44.

[13]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1.

[15]高伟强.《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在南京首发[EB/OL].[2017-12-11].http://news.cctv.com/2017/12/11/ARTIwqs5XJQ5qpqWiuuzgUgS171211.shtml.

[16] 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2:60.

[17] 赵月霞.论“微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能力和途径[J].档案管理,2017(02):17-19.

作者:万恩德

第2篇: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

摘 要:工作记忆是当前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其言语子系统与视觉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又是一个颇具争论性的问题。实验1、2采用双任务范式考察了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下的视觉记忆的成绩显著低于无言语负载条件。这表明,言语工作记忆影响了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言语工作记忆;视觉客体工作记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双任务范式

1 引言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当前认知心理学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但不同的研究者对此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有些研究者直接把它等同于短时记忆,有些则把它看成是人们从长时记忆中将信息调遗出来进行加工的活动记忆[1]。而目前人们普遍认同也较具权威的解释是Baddeley等人[2,3]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他们认为,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储存的资源有限的记忆系统。

随着研究的深入,Baddeley等人最初提出的模型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括言语工作记忆(语音回路)的结构及其功能、视觉工作记忆的储存与加工机制以及中央执行系统的一般性功能[4-6]。不过就目前来看,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个子系统或中央执行系统,而对三成分模型中两个子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下面先就这一方面的研究作简要介绍。

Luck和Vogel [7]在他们的实验中对被试可能用言语编码来记忆视觉刺激进行控制,以探讨言语工作记忆是否影响视觉工作记忆。在一半的试验(实验条件)中,给被试呈现2个随机的数字作为言语负载,而在另一半试验(控制条件)中则不呈现数字,即没有言语负载。结果发现,实验条件下的视觉系列比较成绩与控制条件下的成绩没有差异,言语负载并没有对视觉工作记忆成绩产生影响。但Cocchini,G.等人[8]的研究结果却与此相佐。他们在实验中比较了单一任务与双任务条件(将一个任务嵌套于另一个任务之中)下的记忆正确率。例如,在一种双任务条件下,首先让被试听一列随机的数字(即言语负载,其广度通过实验前测确定),然后呈现一个视觉模式,接着让他们回忆视觉模式,最后要求他们按顺序回忆数字序列。实验结果发现,单一任务与双任务条件下视觉模式的回忆成绩差异显著。这表明,言语工作记忆任务影响了视觉工作记忆的成绩,也表明双任务条件下的两种记忆任务可能需要共同的认知资源。之后,Morey,C.C和Cowan,N.[9]采用与Cocchini,G.等人相似的实验范式来考察言语工作记忆是否影响视觉工作记忆。结果发现,被试对视觉系列的记忆成绩不受同时保存在记忆中的两数字系列或熟悉的七数字系列所影响,但当言语负载为随机的七数字序列(他们以此定为被试平均的言语记忆广度)时,视觉工作记忆的成绩显著下降。也就是说,当言语负载容量接近短时记忆的容量时,视觉工作记忆的成绩就要受到显著的影响。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来看,关于言语工作记忆是否影响视觉工作记忆这一问题,目前存在着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言语工作记忆不影响视觉工作记忆。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完成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同时,若言语负载达到言语工作记忆的储存容量,那么视觉工作记忆的成绩就会显著地下降;即言语工作记忆影响了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实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关键在于:言语工作记忆的负载量到底应该怎样设定以及实验中应该采用何种双任务范式来控制被试对视觉刺激的言语编码。在Luck等人的实验中,言语负载为2个随机的数字,而事实上要完成这个负载任务只需占用少量的言语系统资源。这样,被试可以动用剩余的资源来对视觉刺激进行言语编码,以提高视觉工作记忆的成绩。Cocchini,G.等人的实验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其采用的双任务范式没能控制好被试的言语编码。在后来的研究中,Moray等人注意到这两个问题并对其加以改进和控制,但没有根据被试的个体差异来设定言语负载量。而对所有被试一律采用随机的7数字序列作为其言语负载容量显然会降低实验结果的效度。

此外,在视觉工作记忆的材料选取方面也存在着片面性。许多神经心理学及脑成像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又可分为视觉客体工作记忆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10,11]。在Cocchini,G.等人的实验中,他们采用西洋棋盘格式的“视觉模式”作为视觉记忆材料,这里主要考查的是被试的视觉空间记忆能力。Moray等人采用单颜色框作为视觉记忆材料,且在实验的系列比较任务中,检测系列的变化只发生在某一色框的颜色维度上,其位置并不发生改变。因此,这里主要检测的应该是被试的视觉客体记忆能力,其视觉空间记忆能力却未能考查到。

为此,文章试图采用Moray等人的双任务范式,从言语材料的选取、言语负载的设定以及视觉材料的选取等方面来改进实验,以进一步探讨言语工作记忆是否对视觉工作记忆产生影响。这样,既可对前人的研究结果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也可进一步完善Baddeley的工作记忆理论模型。

2 实验1: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影响

2.1 目的

考察言语负载是否影响视觉客体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2.2 方法

2.2.1 被试

21名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9名男生,12名女生,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色觉正常,听觉正常,之前均未做过类似实验。实验后送给他们小礼物。

2.2.2 设计

2×3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因素一为汉字言语负载条件,有2个水平:无言语负载条件以及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在无言语负载条件下,每一次试验(trial)都给被试呈现“嘟嘟”声;实际上这是为了与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进行对比而设置的控制条件。在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下,每一次试验都给被试听觉呈现相同数目的汉字,汉字数目就是被试的汉字记忆广度。假设某一被试在实验前测中测出的汉字广度为6,那么在正式实验中每一次都呈现6个汉字的音频材料;同理,在无言语负载条件下每次都给他连续呈现6个短暂的“嘟嘟”声。因素二为视觉客体序列的集合大小,有3个水平:4、6或8个单色框。因变量为汉字序列回忆的正确率以及视觉客体系列检测的正确率。

2.2.3 仪器与材料

实验仪器为IBM奔腾 Ш 电脑,实验时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实验程序用心理实验专用开发软件E-prime编程。电脑屏幕背景为白色,但视觉刺激序列与检测序列呈现时背景为中等灰色。被试与屏幕的距离大约57cm。 在视觉系列比较任务中,识记材料为随机呈现于注视点周围不同位置上的4、6或8个单色框,单色框的大小为1×1 cm。每两个色框之间(从色框的中心来测量)至少相隔3cm。备选颜色共有7种:红、绿、蓝、黄、紫、黑、白;每个色框的颜色都从中随机选择。在言语负载任务中,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2]统计的2500个常用字中选取30个汉字。汉字音频材料采用专用录音软件Cool Edit 2000来编辑。汉字由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女研究生(普通话水平为一乙)读出,每个汉字的发音时间大约为500ms。在前测实验和正式实验中每个汉字的呈现时间均为600ms。为了控制词长效应(word-length effect),每个汉字的音节大致相同;此外,为了防止被试采用记忆策略,所选取的30个汉字中任何两个之间都基本没有语义联系,也即被试难以将它们组合成自己熟悉的双字词、三字词、四字成语或一些常用的专有名词。

2.2.4 实验前测

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对参加实验的被试进行汉字广度记忆测试。每个被试的测试都是在独立的小房间里进行,以避免汉字报告时相互之间的语音干扰。其程序为:被试先听取一列汉字;300ms之后,要求他们将听到的汉字按顺序口头报告出来。汉字报告的正误由主试在事先准备好的汉字广度测试材料纸上记录。

被试的汉字记忆广度是根据一定的正确率来确定的。首先给被试呈现的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序列,在正确报告出三列中的两列之后序列长度增加一个汉字,然后程序继续进行。汉字报告的时间不限,发音尽量准确。每种长度的序列呈现三次;当被试有两次报告错误时测试停止。被试的汉字记忆广度就定为至少三次中的两次正确报告的最长那一列。

2.2.5 程序

实验采用双任务范式来进行。实验程序如下:首先通过耳机给被试听觉呈现言语负载(汉字序列或“嘟嘟”声);接着在屏幕中心出现指示语,要求被试在必要条件下(即听到汉字的试验中)立即按呈现顺序连续不断地大声复述刚才听到的汉字,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被试对视觉客体系列进行言语编码;指示语消失之后,空白屏幕持续500ms;紧接着视觉客体系列(样本系列)呈现500ms;延迟900ms之后,检测系列(其中一个色框被一个黑色圆圈所圈住)出现,要求被试判断检测系列与样本系列是否完全相同,相同按“J”键,不同按“F”键;检测系列与样本系列中的色框要么在颜色与位置上完全相同,要么检测系列中被黑色圆圈所圈住的那个色框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几率为50%。当检测系列一出现,被试立即停止言语复述并尽可能快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判断反应之后,若言语负载条件为汉字序列,则要求被试将记住的汉字序列按顺序口头报告出来,直至对答案感到满意为止;接着按“Q”键进入下一个试验。汉字报告的正误由主试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纸上进行。

记录。若言语负载条件为“嘟嘟”声,则不必报告而直接按“Q”键进入下一个试验。每个被试都是在一个独立安静的小隔间里进行实验,而且每个小隔间均有一名主试,以确保被试对言语负载进行复述并对被试的汉字报告进行正误记录。实验程序见图1。

图1 一个试验的流程图

实验共有6种处理条件,每种处理条件进行24次正式试验,整个实验共144次。为控制顺序误差,6种处理条件下的试验随机呈现。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练习,直至被试完全理解实验要求并进行稳定反应。为消除疲劳误差,每完成36个试验(trial),被试可休息2~3分钟。完成整个实验约需40分钟。

2.3 结果与分析

论文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由于主要考察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影响,因此主要对视觉客体系列的检测正确率进行分析。剔除3个被试的数据(汉字回忆正确率低于67%)以及剩下18个被试的数据中汉字回忆错误的试验的数据,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2×3两因素被试内方差分析表明,言语负载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17) =28.19,p=0.00;视觉客体系列的主效应也显著,F(2,34)=41.31,p=0.00。但言语负载条件与视觉客体系列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

图2 不同言语负载条件下视觉客体系列的检测正确率

从图2可以看出,被试在无言语负载条件下的视觉客体平均正确率要好于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下的平均正确率;方差分析也表明,言语负载条件主效应显著;也就是说,被试在无言语负载条件下的视觉客体记忆成绩要显著高于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下的记忆成绩。因此,当言语负载达到满负荷容量时,视觉客体工作记忆成绩受到显著的影响;即言语工作记忆影响了视觉客体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从图2还可以看出,被试的视觉客体系列检测正确率在3个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方差分析表明,视觉客体系列主效应显著;这说明视觉客体工作记忆成绩随着记忆项目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发现,6个色框的视觉客体记忆成绩显著高于4个色框,8个色框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6个色框。

3 实验2: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3.1 目的

考察言语负载是否影响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3.2方法

3.2.1 被试

另外20名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色觉正常,听觉正常,之前均未做过类似实验。实验后送给他们小礼物。

3.2.2 设计

2×3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因素一与实验1完全相同。因素二为视觉空间系列的集合大小,有3个水平:4、6或8个直径为1cm的黑色圆点,分别分布在一个假想的4×4方格矩阵中周围12个方格中。因变量为汉字系列回忆的正确率以及视觉空间系列检测的正确率。

3.2.3 仪器与材料

所采用的仪器以及运行环境均同实验1。言语负载任务中所采用的汉字也同实验1。只是电脑屏幕背景一律为白色;且将视觉系列比较任务中的材料改为直径为1cm的黑色圆点。每两个黑色圆点之间(从圆点的中心来测量)至少相隔3cm。

3.2.4 实验前测

实验前测同实验1。

3.2.5 程序

实验采用双任务范式来进行。实验程序与实验1基本相同,只是将视觉刺激系列(样本系列)改为视觉空间系列,且其呈现时间为100ms。实验处理条件与实验1相同。

3.3 结果与分析

由于实验主要考察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因此主要对视觉空间系列的检测正确率进行分析。剔除2个被试的数据(汉字回忆正确率低于67%)以及剩下18个被试的数据中汉字回忆错误的试验的数据,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以言语负载条件和视觉空间系列为自变量的2×3被试内方差分析表明,言语负载条件主效应显著,F(1,17) =9.49,p=0.007;视觉空间系列的主效应也显著,F(2,34) =11.23,p=0.00。但言语负载条件与视觉空间系列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

图3 不同言语负载条件下视觉空间系列的检测正确率

方差分析表明,言语负载条件主效应显著,这说明被试在无言语负载条件下的视觉空间记忆成绩要显著高于满负荷言语条件下的记忆成绩。这一结果从表2中两种言语负载条件下的平均正确率也可以看出。因此,当言语负载达到满负荷容量时,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成绩受到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言语工作记忆影响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视觉空间系列主效应也显著;这说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成绩随着空间位置项目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发现,4个空间位置与6个空间位置的记忆成绩之间差异不显著,与8个空间位置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6个空间位置。

4 结论与讨论

采用双任务范式,实验1、2分别考察了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客体工作记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下的视觉客体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成绩均显著低于无言语负载条件下的记忆成绩。这表明,当言语负载容量达到个体满负荷状态时,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工作记忆产生了影响,干扰了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该结果与Cocchini,G. [8]和Morey,C.C.[9]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但与Luck等[7]得出的言语负载不影响视觉工作记忆的结论相佐。而这一结果也证实了前言中提出的问题,即前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是因其言语负载量的设定不同所致。Luck等[14]得出言语负载对视觉系列比较无影响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2个随机数字的负载量太小,不足以占用所有的言语工作记忆资源;而研究与Cocchini,G.和Morey,C.C.等人的研究对这一变量都进行合理的设定。此外,从实验设计来看,研究还将视觉材料细分为视觉客体和视觉空间两种,将言语材料改为单个的汉字;这又使得实验的结论更具普遍性,也更有说服力。最近的研究[13]表明,工作记忆系统对颜色和空间信息的控制与加工是相互独立而互不相干扰的。这一结论为视觉材料的选取(视觉客体选用颜色框、视觉空间选用方位圆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当然,研究结果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和完善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Baddeley[14]于2000年提出的多成分模型中增加了一个子成分——情景缓冲器,认为它是一个可以使言语子系统和视空间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言语和视空间子系统并列存在,也受中央执行系统控制。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实验证据表明情景缓冲器具有这一功能,且新模型也未指出言语子系统与视空间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而研究结果至少可证明言语子系统对视空间子系统存在着一种单向的制约和影响。至于这种单向的影响是否通过情景缓冲器起作用,以及视空间子系统是否反过来影响言语子系统,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那么,如何解释实验1、2所得的结果呢?视觉工作记忆的存储容量可以提供启发。Luck和Vogel[7,15]的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的存储单元是整合的客体;其容量只受客体数量的限制,为3到4个客体,而与组成客体的特征维度及数量无关。从实验设计来看,在无言语负载条件下被试可以将言语子系统中的资源运用到对视觉刺激的编码和提取上,以提高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成绩;但在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下,言语子系统中的资源已被完全占用而无法将资源分配到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去,而视觉子系统自身的容量有限(3-4个项目),于是当视觉工作记忆项目数增加时其记忆成绩下降,且显著低于无言语负载条件下的成绩。基于此,笔者认为,言语工作记忆影响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32.

2 Baddeley A D,Hitch G J.Working memory.In:G.Bower.Ed..Recent advances in learning and motivati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4.47-89.

3 Baddeley A D.Working memor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1986.70-73.

4 刘昌.人类工作记忆的某些神经影像研究.心理学报,2002,34(6):634-642.

5 Alan Baddeley.Working memory: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Nature Reviews,Neuroscience,2003,(4):829-839.

6 卢又燃,耿道颖.工作记忆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5,28(4):222-225.

7 Luck S J,Vogel E K.The capacity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features and conjunctions.Nature,1997,390:279-281.

8 Cocchini G,et al..Concurrent performance of two memory task: Evidence for domain-specific working memory systems.Memory & Cognition,2002,30(7):1086-1095.

9 Morey C C,Cowan N.When visual and verbal memories compete:Evidence of cross-domain limits in working memory.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2004,11(2):296-301.

10 Collette F,Van der Linden M.Brain imaging of the central executive component of working memory.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2002,(26):105-125.

11 Giuseppe Vallar.Memory systems: The case of phonological short-term memory.A festschrift for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2006,23(1):135-155.

1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编.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96-257.

13 Harald M.Mohr,David E J.Linden.Separation of the Systems for Color and Spatial Manipulation in Working Memory Revealed by a Dual-task Procedure.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005,17(2):355-366.

14 Baddeley A D.The episodic buffer: A new component of working memory?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0,4:417-423.

15 Vogel E K,Woodman G F,Luck S J.Storage of features,conjunctions,and objects in working memor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2001,27(1):92-114.

The Effect of Verbal Working Memory on Visual Working Memory

Wu Wenchun1,Jin Zhicheng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521041;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

Key words:verbal working memory;visual object working memory;visual spatial working memory;dual-task paradigm

作者:吴文春 金志成

第3篇:无意记忆在中职生英语单词记忆中的应用

摘 要: 中职生未能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单词累积少,英语单词记忆能力差。以往放任及自主机械记忆方式并不能较好地增强中职生的单词记忆效果,可以采用无意记忆方法。调动学生感官,分析拼读规律;联系中职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单词进行深加工等。这些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职生的记忆效果。

关键词: 无意记忆 中职生 英语单词

中职生记忆单词效果差一直是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难题。中职生英语基础差,单词累积少,部分学生甚至无法正确辨认和读出音标,由于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及时预习和复习,记忆单词效果较差。

常见的记忆方法,例如反复背诵、词根记忆法等,主要依赖于有意记忆。有意记忆指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方式。有意记忆需要付出相当的意志努力,对于意志较为薄弱、勤奋不足的中职生来说,这种记忆效果较不理想。

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不同的是,没有预先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进行记忆。无意记忆靠潜移默化或者强烈的印象无意识地记忆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强烈鲜明的刺激物都能产生无意记忆。例如观看历史电视剧,在放松自然的状况下,能够记住一些历史人物和相关事迹。而且这样的记忆能维持很久。也有学者认为,在英语课堂中,有目的地创造无意识记忆的环境和条件,可以发挥学生无意识记忆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1]。

对于形象思维较好、逻辑思维较差的中职生来说,无意记忆有明显优势。英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无意记忆的教学策略,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促成学生的无意记忆。

一、调动感官參与,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无意记忆

多种感官参与的形式更能激发无意记忆,在感官记忆中以视觉和听觉记忆效果最佳。

学习英语单词时,可以引导学生调动视觉和听觉,对新单词进行拼写规律分析,在不断试读、尝试拼写中寻找规律。在摸索出相关拼写规律之后,在单词听写中根据单词发音、推测拼写[2]。

例如,学习e的发音,列举学生较为熟悉的单词:bed,red,desk,pet。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e的发音为[e],列出新单词net,让学生根据发现的发音规律推测net中的e的发音。总结出规律,在辅音字母+e+辅音字母组成的单词中,e一般发音为[e]。随后列举出辅音字母+ee+辅音字母构成的单词,如meet,week,beef等单词,按照同样的方式,由学生推导出ee发音为[i:],再与之前规律进行比较总结。

在单词教学之后可以进行单词听写测试,教师发音,学生根据课堂总结的拼写规律推断单词的拼写,强化所学拼写规则。

中职生的单词基础较差,词汇量不大,用简单易学的单词推动他们自主地发现和寻找发音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既开启了视觉的搜索功能,又激发了辨识读音的听觉功能。在第一学期初始英语课程中最适合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期初始总是对学科抱有一定的兴趣,有较为充沛的精力和动力做探索性学习。从音标学习开始,又不单纯学习音标,而是探索其中的发音规律,这种自下而上的学习方式能让总结出来的规律更加深刻地印在学生记忆里。即使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常见规律之外的例子,例如:sweet等单词中sw发音为[sw],而单词sword[s?蘅:d]中sw的发音却是[s],只要能适当地穿插,就可以让学生印象鲜明,有效地记住这个特例。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采取引导学生拼读单词、听写测试等方式记忆单词,但是以教师教授为主,直接告知拼读规律,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输出,对于学习惰性较为明显的中职生来说,效果欠佳。而视听并用,主动寻找拼读规律,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反复接触单词,并且缔造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帮助中职生用无意记忆的方式记忆单词。

二、与中职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强化对单词语义的记忆

记忆与个人生活经验、实际需要相联系的事物的时候,无意记忆的优势更加明显。

在英语单词记忆中,需要将单词的含义和运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或者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记忆单词的动力。

通过深化单词的含义,理解单词背后的故事或者了解单词应用的具体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强化无意记忆效果。实践证明,理解记忆效果比机械背诵更好。

例如单词movie(电影)的教学。Movie本身是moving picture的缩写,涉及电影本身的原理,是由一张张图片连接起来的动态,让学生理解电影本身就是“运动的图片”,再与学生一起将moving picture进行缩写,简化成movie。通过讲解单词背后的故事及含义,学生较有兴趣地接受,对单词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的强化记忆。

另一方面,展示或者创造合适的情境,让中职生在情境中理解和使用单词,也能达到较好的无意记忆效果。

中职阶段的英语教材大多围绕实际情境展开,也有不少职业相关的实用对话。结合专业特色进行相关对话,在对话中促使学生掌握单词,是一种有效的无意记忆方法。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中就有饭店入住登记的手续,对应英语对话中的登记入住主题。利用已有专业知识,例如单人房、双人房、标准间等知识,对应单词中的single room, double room, standard room。由学生扮演登记入住的旅客和柜台服务人员,在对话中反复练习房间类型的单词,促进他们在情境对话中记忆单词。

也可通过描述和展示情境,让学生理解单词的使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印象。例如bride(新娘)这一单词的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婚礼的影片或者图片,用中文介绍婚礼的形式和人物时,穿插新娘这个单词,每次出现或者指向新娘的图像时,就强调单词bride。在深入介绍新娘的形象或者服饰等细节时,也反复出现单词bride。其次,可根据单词构成的词组再进行发散,如电影《新娘战争》(Bride Wars)等。

这就是通过影视片段或者图片展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把单词和具体情境画面联系在一起。在之后复习和强化练习中,也可以用出示图片和问答等方式,对这一无意记忆的效果进行巩固。例如复习饭店各类型房间的时候出示单人房或者双人房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英语单词。

无论是对话还是展示,都强调单词在自然情境下的运用,利用影视片段或者对话练习增加词汇的使用程度,使消极词汇慢慢转化成能够使用并且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积极词汇。这样的记忆方式不仅能够记得牢,还能学会如何用。

三、教师指导下的重复练习“潜移默化”,巩固记忆效果

除了课堂上的展示和对话应用,保持一定量的练习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英语单词,还可以提升对词汇的运用能力。

除了常见的听写测试和词汇翻译外,英语词汇量的练习还可以是句式练习、填空或者单选题,进一步训练可以是短文的理解。

回想母语的学习过程,学习新的中文词汇必定经过的过程是,语境中接触,其次深入理解含义,最后通过造句等练习学會应用。而英语单词的学习也可效仿,在课堂上,学习句式或者对话的过程中替换词汇。如翻译句子我的妈妈在厨房,写下英文句子:My mother is in the kitchen.通过替换句子中的词汇,如“妈妈”置换成爸爸、叔叔、哥哥等,或者“在厨房”置换成在卧房、在浴室、在客厅等。利用替换单词反复练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思考和运用词汇。

也可以设置单选题或者填空题,一些简单的语法题或者语态时态填空题,使学生对单词进行深加工,注意力更集中在单词上。例如写出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先列出规则变化的名词,如map,bus,pen,girl等,再列出不规则变化的名词,如foot,child等,在做名词练习促使学生心中反复默读单词,思索单词的形式,或者推动他们查找资料,而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单词的印象。

若是在更加熟练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易懂的短文,设置合适反复出现的生词,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查单词的习惯,自己动手查阅的过程也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加深对生词的印象。甚至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更贴切中职生的生活,例如流行歌词里面的英文句子,简单易学的英文歌曲,受欢迎的英语电影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利用播放影视片段和歌曲,让学生鉴赏和分析台词或者歌词,可以让学生无意识地沉浸在单词学习的氛围里。

不管何种形式练习,只要达到合适的量,即量化累积到一定程度,就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单词。

四、结语

考虑到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可在英语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植入记忆等无意记忆方式进行单词教学。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付出较少的脑力消耗记忆单词,也是比较自然、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记忆方式。可以采取的策略有:调动感官,利用视觉和听觉辨认和分析拼读规律;联系中职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单词进行深加工,进行情境化教学;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量化的运用练习,巩固强化记忆。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但是,优质的英语单词记忆仍然是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相辅相成的结果,基于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初期侧重使用无意记忆方式能取得一定效果,达到一定程度的累积,或者一些不易讲解的虚词,如介词under,below等词汇,仍然需要有意记忆的支持,甚至需要在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背诵一些经典短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最重要的是记忆英语单词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仍然是让学生使用语言,而不是背诵一个个单词。因此,记忆单词的方向仍然是学会使用。

参考文献:

[1]赵音.浅淡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无意识记忆[J].金山,2010(4):82-86.

[2]刘海霞.无意识记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5(8):56-56.

作者:郭凌婕

第4篇:儿时的记忆: 弹弓

心心

回忆过去,过去是一杯陈年佳酿,闻之弥香;回忆过去,你才意识到自己真的长大了.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出生在豫西的一个小山村。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好像没玩过什么正儿八经的玩具,玩过的大都是自制的所谓玩具,现在想想真是土得狠,想必当今的孩子对此会置之不理,甚至会讥笑我。尽管如此,儿时玩过的游戏总让我时时想起,或许怀旧的心理在作怪吧。

现在的小孩很少玩弹弓的,我小时候经常玩弹弓,当然这个弹弓也是自己做的。到山上找来一只丫字形的树枝,再找来两块橡皮筋,再加上一个皮兜儿。皮兜儿是用来包小石子的,将两块橡皮筋分别系在丫字形树枝的两头,再把皮兜儿系在橡皮筋上,包上小石头就可以玩了。因为这个玩具挺简单,那时的孩子都会自己去做。大人们都在忙庄稼地,谁有工夫搭理你?因此只能自力更生。

子弹通常是就地取材,用的是乡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小石子,当然,泥丸或纸团也经常我们的玩物。这种橡皮管弹弓的威力很大,也很危险,很少用来玩打仗,如玩必须是纸子弹,但却可以比试谁打的准,看谁能打中指定的小物体。打麻雀是我们最热衷的游戏,也是弹弓最常见的用途。一颗颗石子呼啸而出,纷纷向树上的麻雀飞去。邻居大哥的枪法最准,经常可以听得“噗”的一声微响,几片灰白的羽毛在空气中飘浮,而麻雀就跌跌撞撞的从树枝上坠落下来。被

打死或受伤的麻雀都会成为家猫的口中美味。慢慢的,麻雀变成了惊弓之鸟,只要我们一举弹弓,它们就会马上飞走,这让大家很沮丧。

我们那时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一般放学后就可以做完。也没有现在的孩子每天家长接送。下午就三节课,下课后不会马上回家(即使回家了也没人,家长都在干农活)。所以我们那时会每天下午放学后会相约去学校后面的小山上开战。在中午午休时我们就会开始折叠子弹,子弹是用非作业纸折叠的,一张纸折叠8颗子弹。纸一定要折叠的紧,太送了子弹射程太近,打得人不疼。也有卑鄙的人为了打的人疼,会在子弹中夹下石子,但一被发现他会被大家抛弃的,所以这样的人很少。

放学后我们一起来到山上,分成两派进行战斗。战斗会规定一片地方,在这片地方进行包围与反包围,当孤单的人被敌方包围时他会投降加入敌方,也有被保卫不投降的,那他免不了会被子弹射得嗷嗷叫了。一方的司令是绝对不投降的。

这时,因为子弹消耗很多,我们会允许每班出4--5人做后勤工作,就是折叠子弹,她们是不允许被攻击的,但他们一旦被包围,子弹会被抢劫一空,人是不会被子弹射击的。我们那时打弹弓仗时没有人赖皮,大家都很自觉,被子弹射中后自己就会主动退出战斗。当一方被完全射杀后,战斗也就结束了,失败一方会被胜利者当马骑。

有时也会玩失手。记得有一年春节,邻居表娘家的侄儿来瞧她,也就是走亲戚。家住砚台,名叫近山现在家住合峪,是合峪小有名气的香菇老板。中午吃罢饭找我们玩耍,我们进行弹弓比赛,看谁

打的准,玩了好大一会儿,一个姑娘叫建竹也想玩。这近山就戏弄她,让她手握弹弓,皮兜朝脸进行发射。练了几次后发给她一发石子子弹,这个姑娘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打得顺鼻孔留血,顿时嚎啕大哭,幸亏她的家人不在场,我们几个赶紧把她脸洗了洗,哄哄她,安慰她,这才放下心,要叫家长知道一顿打是免不了的。

孩提时代经历的事总也忘不了,玩弹弓的乐趣不在于收获了多少东西,而在于自己学会了多少东西。自得其乐或许是最好的注解吧! 小小的弹弓,不知成就了我们多少的欢笑和无尽的快乐。

第5篇:寻找儿时的记忆

童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净土,童年的记忆只有快乐,温馨和甜蜜,童年是生命中最值得眷恋和留恋的。六一到了,是否勾起了你的童年记忆呢?

童年,是窗外知了的叫声, 童年,是小河边的笑声,童年,是泥地里的追逐声,童年,是奶奶的叮咛声,童年,是漫山遍野的鸟语花香;童年,是梦中远去的歌声。

岁月带走了我们的童年,是否也带走了童年中的记忆呢?我们找不回童年,但我们可以找回童年的记忆。来吧,一起来寻找童年的记忆,我们回不去童年,但我们可以放任一回,让自己像个孩子一样的玩耍。

踏着人生的足迹,

寻找童年的记忆,

有多少美好的回忆, 一辈子不曾忘记,

有多少童年的幻想

至今还留存在依稀的睡梦里,

那时,羡慕城里人的洋气,

而今,梦到的是儿时的乡间蝉鸣,

还有门前大槐树下 萦绕着的儿时的欢笑

沿着生命的年轮,

寻找童年的记忆 踏过的每一条溪流 和乡间的小路

回味那春天微醉的气息

和那无拘无束的嬉戏!

槐花、桂花飘香的季节, 家家户户尽尝她的芬芳,

山间的野果,是人间珍馐 谁不曾馋嘴和欣喜搜寻 我们都曾是只小猴子, 游荡在树林山涧!

穿越时光的隧道,

去寻找童年的记忆,

村里的草垛旁留下 我们的笑声一串串,

月光伴着我们成长,

直到大人的呼唤绵延在 村里村外的旷野和山间。

纯真游戏的童年岁月流长

满满的是爹娘的深情厚意!

儿时的记忆,梦里的童年,

魂牵梦绕的是乡间的炊烟 以及炊烟中那袅袅的乡村 静谧得像一幅画 躺在远山的怀里

还有那盛夏傍晚的凉席,

怀拥那漫天的繁星入眠。

儿时的记忆

是打谷场上 的阳光温度

和田野里金灿灿的庄稼 一起升腾和绵延 当然少不了老奶奶

吆喝着鹅群鸡鸭!

亦或者是爷爷和老狗 一起坐在门口休息

儿时的天真,童年的记忆, 在风霜雪雨中

渗透着人生的感悟, 阅历丰厚着人生的风景, 年龄老去了容颜,

而童年从不曾流逝

永远是我们说不完

也忘不了的一个梦!

虽然,我们不能回到过去,像小孩子一样,去享受那些他们现在正享受着的快乐,但我们可以寻找记忆中的童年。找回童年的记忆,哪怕只是我们童年记忆中的小小的碎片,但是相信,每一次寻找的过程,都会让我们再次的年轻,对于我们的生命又是是一个新的开始!

待到你我白发,相携乡下老家, 房后一片菜地,屋前种花养鸭。

待到你我白发,可否养狗在家? 悠然散步园下,品茶回忆年华。

春日荡荡秋千,夏暑躲进花架,

秋末踩踩落叶,冬闲踏踏雪花。

待到你我白发,含笑弄孙膝下, 听听蜜蜂嗡嗡,瞧瞧蝴蝶戏花。

待到你我白发,相伴觅食灶下, 粗茶淡饭开心,相视一笑无暇。

待到你我白发,一起竖起篱笆,

来来往往鸡鸭,离离散散桃花。

待到你我白发,为你支好琴架,

轻弹慢拨吉他,吟唱那首情话。

待到你我白发,相拥依偎树下, 互诉岁月情怀,梦回少年羞花。

待到你我白发,三两知己饮茶,

依旧相聚顺潮,把酒共话天下。 踏着人生的足迹 寻找童年的记忆 有多少美好的回忆 一辈子不曾忘记 有多少童年的幻想 至今还留存在依稀的梦里 那时,羡慕城里人的洋气 而今,梦到的是乡间蝉鸣 还有门前大槐树下 萦绕着的儿时的欢笑

寻找童年的记忆

踏过的每一条溪流

和乡间的小路

回味那春天微醉的气息

和那无拘无束的嬉戏!

槐花、桂花飘香的季节 家家户户尝尽她的芬芳

山间的野果,是人间珍馐

谁不曾馋嘴和遍地搜寻

我们都曾是只小猴子

游荡在田间丛林山涧

穿越时光的隧道

去寻找童年的记忆

村里的草垛旁留下 我们的笑声一串串

月光伴着我们成长

直到大人的呼唤绵延在 村里村外的旷野和山间

纯真游戏的童年岁月流长

满满的是爹娘的深情厚意

儿时的记忆,梦里的童年

魂牵梦绕的是乡间的炊烟

以及炊烟中那袅袅的乡村

静谧得像一幅画

躺在远山的怀里

还有那盛夏傍晚的凉席 承载无数个遨游的幻想

相拥那漫天的繁星入眠

儿时的记忆

是打谷场上的阳光温度 和田野里金灿灿的庄稼 一起沸腾和绵延 当然少不了老奶奶

吆喝着鸡鸭鹅群!

亦或者是爷爷和老狗

一起坐在门口休息

夜色牵引着父亲

和那些生命中的

相依为命缓缓走来

牧童的歌声

还荡漾在归途里!

儿时的天真,童年的记忆 在风霜雪雨中 渗透着人生的感悟 丰厚着人生的风景 年龄老去了容颜 而童年从不曾流逝 是我们永远说不完 也忘不了的一个梦 更是我们永远的归期!

第6篇: 南城的儿时记忆

幼时家住前门大栅栏街靠南一点的王皮胡同,离胡同东口不远,路南灰砖二层小楼的第一间,便是我家,当时小楼所在的整个小院是我们孙氏家族共有的家业。民国初期我的爷爷兄弟二人合伙在北京大栅栏六必居酱菜园旁的大齐家胡同内开了一家制药厂,厂名叫“义和药厂”,现在那胡同里的老住户大多都还知道这个药厂,其位置就在现同仁堂药店的后身;厂里自产药也给同仁堂加工药,由我的二爷爷当掌柜的经营。我的爷爷回山东老家务农经管老家家产,老孙家当时合伙不分家,经营收入大家共享,我的二爷去世后改由我的二大爷当掌柜的。药厂当时是一个前、后进身的大院落,在56年公私合营后,这个地方就划归北京市药材公司管理了,以后改叫北京市药材批发公司。我的父辈、大爷们也都成了药厂或药批公司的工人了。现如今这个地方还在,只不过前进的院落已拆掉,后进院也翻建成大间了。问了问现在单位的门卫,说仍属同仁堂集团,因为原来的药批公司现已并归到同仁堂集团了。

那时住的王皮胡同小院并不大,记得小时候在小二楼听到街上有卖糖胡芦的吆喝声,就缠着老妈要吃,老妈就用绳子拴一小筐,从二楼小后窗顺下去,筐里放好钱,叫小贩将糖胡芦放入筐中,再顺上来。再有记的较牢的事就是一年的冬天,老妈抱举着我,从王皮胡同东口出来,当时的胡同口好像在挖沟,老妈抱着我从沟边沿蹭过去,过粮食店街,来到前门大街上;记的当时满大街都是人,特别热闹,老妈把我举起来,我看到一队队骑大馬,穿土黄衣,戴皮帽子的人正从大街上过,两旁看热闹的一些人手里还摇着小纸旗子,嘴里还喊着什么,就这样看了一会儿,老妈才把我放到地上;那时我才几岁,记不得那许多事,只有骑马戴皮帽这一幕深深的留在脑中。几十年之后,才明白这是北平解放,解放军四野部队从前门大街进入的入城式,因为只有东北的四野部队才戴皮帽。

后来,王皮胡同小院在五十年代中期,公私合营后给卖掉了。前些日子因怀旧约上老同学赵永健,到老住处看了看,小院、小二楼仍是原样,未有大变化,只是原来上二楼的木楼梯已换成铁梯了,格局未变,原来露天的楼梯和外楼道已被封了顶,不怕下雨了;为什么记的是木梯?因为我小时从梯上摔滚下来过,所以记的牢;在这里向小院的现主人、现住户致以问候了!

失掉了王皮胡同小院,我家搬到东珠市口南的东半壁街46号住,其间我被父母送回了山东农村老家,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小学一年级在山东老家上的,到56年才又回京上二年级。上学的学校是崇文区鞭子巷小学,是通过在学校当体育教师的鲁老师介绍进校的。我原来是个“坏学生”,从不知做老师留的作业,上课说话,不听讲,说话满嘴山东腔,土话连篇,因说话太土,老师、同学都听不懂,也不喜欢我,叫我“小怯子”,所以我就不爱上学,成为班中闹将,上课时将课桌往前一踹,把前边女同学挤成了“纸片”,小椅子向后一蹬把后边男同学的腿碰的生疼,经常被同学告状,也经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一个学期曾气走了三个班主任,因此留了一级。

新学年,一个四十多岁的女教师于老师接班当我这个闹班的班主任,她对我这个闹将不批、不罚、不向家长告状,而是耐心的向我讲解北京学校的规矩,教我怎样说北京话,怎样作老师留的作业,并且要求其他同学不要叫我“小怯子”,经过于老师的调教,我只用了一个学期就变成了好学生,学习成绩全班拔尖,遵守记律也是模范;到四年级后,我成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要不是于老师,我可能早已成了坐红板凳的扔货!一个好的小学教师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怀念老师!!!

我小学和京剧大师李多奎的孙子李思光同班,李多奎是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同时代的名京剧老旦演员,名剧“钓金龟”是其代表剧目的老旦经典唱腔。其父李金泉也是著名京剧老旦演员;李思光和我一样也是少先队大队长,我是旗手加宣委,他是学习委员;一个原来的闹班能出两个大队委,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慰籍!这个京剧世家在东珠市口

1 三里河南的鞭子巷头条住,一个分前、后院的大院都是他们家的,我去过他们家玩儿,也挺普通的,前院的北屋中厅里有一张大方桌,两边各摆一张红木太师椅,方桌后面有一大长条案,厅中后墙上挂满条幅,字画。在他们家中我也见到过两个大师,挺和蔼的,还和我说话,问叫什么名字?爱听戏不?我也忘了当时是怎么回答的。李思光只有一个弟弟叫李思令,小他一岁多;这两兄弟都未继承祖业而学戏,不知何故?只知李思光爱画画,常给我涂画几张戏曲人物画让我看。以后两广马路扩宽改造,他们家老宅的那一地区已拆没了,不知他们搬到哪住去了?现在还真有点想念!

那时的小学时兴学习好的同学帮带一两个学习差一点的,叫帮带共同进步;我帮带的两个同学,一个叫车九立,一个叫陈大平;车九立家住东珠市口南、西半壁街原大刀王五源顺镖局旧址对过,一个大车店的空场边上,空场很大,旧时王五的镖局人常在此练武。我下午放学后都是到车九立家和其一起做作业,因此对这里很熟,王五是清朝末年武林传奇人物,大刀王五源顺镖局的事就是那时听车九立父亲讲的,其父是一个诚实忠厚、五大三粗的三轮工人,因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因为儿子学习不好而揍的儿子鬼哭狼嚎的,我天天去其家帮车九立做作业,复习功课,其父特别高兴!虽然当时其家徒四壁,但还倾其所有,购买了一台五个灯的电子管收音机,为的是让我们能天天听一会儿孙敬休老爷爷在少年儿童广播中讲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我们特别爱听其中的“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故事。

陈大平家住西晓市大街的大市新胡同,其母也是小学教师,家庭环境挺好,是一个有文化纷围的家庭,只是大平不给其母争气,平时太贪玩儿,学习崭时落后,常被老师请家长,这让同样当教师的大平母亲不由的有点尴尬,而每次请大平的家长都是我这个当班干部的去当面通知,让我也很别扭,现在有我这个所谓的好学生和大平在一起,老师也不怎么请家长了,有事让我代为通知一下就行了,这样老师高兴,其母也很放心。其实,我有时对老师有点“阳奉阴违”,只代传对大平好的意见,贪污了不少对大平不利的意见。因此,我们三个小伙伴的关系相当的好。

我们三个人在一起说是帮带一起进步,倒不如说是三个同龄男孩子被老师捏在一起,无形的就成了玩伴。记的我们经常一起到离此不远的天坛公园玩儿,那时的天坛还很荒凉,门票小孩二分钱成人五分钱,就这样我们也不从公园门口进,而是爬天坛围墙进公园,那时天坛北围墙在金鱼池南的一段较矮,中间还有台阶,有垛口,墙中间还有不少起渗水作用的竹筒口,还有点斜度,那时的小孩身手灵活,搭人梯,踩竹筒口,再抓住台阶,一翻就上去了,墙头离里面的地面才半人高。我们在天坛里面疯跑,抓蛐蛐,逮蚂蚱,粘“即鸟”(知了),玩儿的不宜乐乎;看到有男女坐在长椅上搞对象的,几个半大孩子恶作剧的在人家面前双手拍着屁股大叫:“对儿虾、对儿虾,一对儿两毛八!”待人家男的急了起来要揍我们时,我们飞快的分开逃跑,让那个男的不知追谁好;实在追急了就跑向天坛围墙,离地才半人高的内墙头,我们翻墙“扑通”一声跳到天坛外面去,人家也就不追了,这种恶作剧往往把人气的不轻,我们却很快乐。现在想想,真是顽劣至极!

抓蛐蛐在八月中旬为最好,那时蛐蛐个大,开牙好斗;天坛分内、外两道围墙,把天坛分成内坛、外坛;外坛很破败,长满荒草,还有不知是日伪时期,还是国民党时期遗留下的水泥破碉堡。一眼望去,满目苍桑。逮蛐蛐要到天坛内、外坛之间的内墙根去抓,事先叠好装蛐蛐的纸卷,带上用铁丝编成的“扣笼”,在墙缝里或墙下的砖堆里翻找,草堆里的蛐蛐不好,个小不开牙,我们都不爱要;抓时要先听蛐蛐叫声,再寻声而去,往往有收获,有时蛐蛐在墙缝里不出来,用草棍也拨不出来,我们就把“鸡鸡”对准墙缝“磁”尿,把蛐蛐冲出来再抓。有一种叫“打克斯”(叫声)的蛐蛐较好,斗性强。还有一种叫“老咪子”的蛐蛐最易让人上当,这种蛐蛐和斗蛐蛐长的一样,只是嘴长的有些区别,是咪牙嘴,不开牙,不能斗;另有一种头部扁平的叫“棺材板”,更不

2 能要;抓到蛐蛐后,装入纸筒中,积到

六、七个时,就拿到回音壁南的圆丘台下,那里有一些石臼坑,正好用来斗蛐蛐。拔根上面长穗的那种草的长颈,掐掉穗,用手指甲顺头一捋,成毛状,即成斗引蛐蛐的探子,将各自抓的蛐蛐自纸卷中倒入石臼坑里,用探子一引,两只蛐蛐就斗将起来,几个孩子撅着屁股,趴在臼坑旁,为各自的蛐蛐鼓噪加油,最后,斗胜的一方特高兴,赶紧把斗胜的蛐蛐小心异异的再装入纸卷中,带回家中养起来,再和其他人的蛐蛐斗。斗败的一方则败兴的将斗败的蛐蛐扔掉,再去重新抓。

记的天坛南门内、祭天圆丘两边挺长的一块地是大片的果树林,果树林是用铁丝网围封起来的,果树林南边是南围墙,那里蛐蛐挺多,围网有破洞,我们常常冒着被抓为偷果贼的危险而潜入其中抓蛐蛐,偶尔被看果人抓住也只是被臭骂一顿,罚一会儿站了事,大不了被罚给果树地拔会儿草。

粘即鸟(知了)要在家熬好胶,胶有两种,一种是把废自行车里带剪碎,放小铁碗中在炉火上熬化成胶;另一种是把白面粉加水和成小面团,然后把面团放在水中揉搓,去掉里面的淀粉,只剩下面筋,再一揉,粘性就很大了。天坛里全是大树,古树,那时也很破败,很少有人管理,一到夏天,满树林都是即鸟的叫声,是粘即鸟的好地方。到时约好小伙伴,带上其中一种胶,再带几节长竹竿,到地方几节竹竿绑在一起,竿头再绑一根弹性较好的细竹稍,稍头抹上胶,在树枝间听即鸟叫声寻找,儿时眼力一般都好,发现即鸟,把竹竿头轻轻举近,猛一杵即将即鸟粘住,在即鸟“吱啦吱啦”的叫声中收竿,取下即鸟,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布袋中,一天能粘

二、三十个,回家挑那种不会叫的“哑吧子”(母的肉多),放在煤火炉灰中烤熟,去头去尾吃起来可香了。

天坛里的“即鸟”有两种,一种就是上面讲的大“即鸟”,公“即鸟”鸣叫起来“吱啦、吱啦”的。还有一种小“即鸟”,身形只有小指肚那么大,爬在嫩树枝上“伏天、伏天”的叫,我们管这种“即鸟”叫“伏天”。小“伏天”只能听叫声,不能吃,我们都不要。最好吃的是大“即鸟狗子”,即清晨刚从地下钻出爬到树下,还未蜕变成蝉的幼虫,肉肉呼呼的,烤熟了吃最香;那时候平民百姓家平时很少吃的起正经猪肉、牛羊肉,能弄点这种昆虫肉当小零食吃就很高兴了。

59年十年大庆前的

八、九月份,天坛南门附近开进了阅兵的坦克,那时的南门封闭不能进,门前有一大片空土地,正好存放坦克,十一阅兵的坦克正是从南门开出,经东门、红桥、磁器口、崇文门,到东单大街左转开往天安门受阅的。而这期间在天坛祈年殿到回音壁之间神道旁的东树林中还搭起了无数的军用帐篷,住进了许多军人,那是担负天安门广场阅兵吹奏任务的军乐团驻扎在此训练,他们经常在树林空地处吹奏、排练,吃、住都在此,他们做饭也在东树林一个空地的大帐篷里,吃饭时军人们都拿着相同的带盖的,有点扁的那种军用铁皮饭盒,有炖肉、鸡蛋、炒菜,还有一大桶汤,放在大棚边上,自己打来喝。有时中午大棚中炒菜的香味从棚中飘出来,馋的我们这些小孩直流口水,要知道,那个年代能吃到炖肉那可是少有的事。这些大兵闲时还和我们这些小孩玩耍、说话,让我们看他们演奏用的乐器,高兴了还让我们摸摸,这可真让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开了眼,正在放暑假的那一个月,我们差不多天天泡在天坛,跟在吹号、打鼓的军人后边看热闹,真是开了心了!

“十一”大庆阅兵游行,我有幸被挑选成为天安门广场上的少先队标兵,站在广场前排右侧的少先队员方队中,我们的左侧正中间方队正是军乐团,军乐团的左侧方队也是少先队员方队,便于游行结束后,少先队员的孩子们从广场两边涌向天安门城楼下向毛主席欢呼!在标兵方队中间我曾向军乐团方队中多次张望,试图在乐团里面找出和我说过话的军人,但那么多人谈何容易,所以始终都没找到。

十一大庆过后,大兵撤走,天坛南门原存放坦克的地方留存下一些大兵训练用的天梯(很高的独木滑梯),荡木等设施,没人管,就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玩耍的地方,走天梯开始是要有很大的胆气的,在家长不在无人保护的情况下,战战惊惊的爬上去,走在

3 不到一尺宽、十米长、十几米高的木板上没点勇气是过不去的,过去后再从滑梯上滑下来。荡木是一段五米左右长、中间锯开的圆木,两端用粗绳吊起,再拴在两端的吊架上,人站在园木上荡起来走,没有扶手,需要动态的平衡能力,稍有不慎或平衡力不好即会掉下去,搞不好能摔坏!我的胆气、身手灵活度、平衡性都是那时练出来的。

儿时南城还有一个好玩儿的地方,就是天桥,因为家离天桥很近,所以常到天桥去玩儿。穿过金鱼池北岸,在池东岸几个养金鱼户的金鱼大缸边看会儿各种金鱼后,再沿池南被填改后的龙须沟街一直往西,到山涧口马路十字路口再往南二百米路西就是北京闻名的天桥演艺区。我和街坊几个发小好友每周日都要来天桥看杂耍,那时天桥练摊卖艺的很多,都各有各的摊位,有在茶馆里说书、唱大鼓的,有练杂耍的、有拉洋片的,还有一两个戏馆,现在郭德刚说相声的德云社就是原天桥的“天乐”戏院,评剧名演员新风霞早年就是在这里演出唱出名的。新风霞之后,这里成为河北梆子的演出场地。

记的我在天桥常看的是变戏法的、练武卖艺的和宝三摔跤馆的。变戏法的和练武卖艺的都各是两家人,上午半场归一家人练摊,下午半场又归另一家人使用,每周一变换。记的练武两家人的男师傅是一胖一瘦,瘦的一家主要练武术,刀、枪、叉、拳为主,耍起刀来呼呼作响,绝活是硬弹弓泥丸击物,各种握弓姿式,击发打物无一不准。胖的一家是胖师傅带两个十

四、五岁的胖儿子开场,主练硬气功,胖师傅和大儿子大吸一口气,胸腔立刻彭涨起来,然后让观众击打,无论观众拳打、棍击,都无事人一样。绝活是力开八张硬弓,平常一人都拉不开的大弓,胖师傅在身上摆好八张弓,“嗨”的一声,八张硬弓同时开如满月,博得满场喝彩声!大家纷纷向场中扔钱。演完一场,如果向场中扔钱的人多,师傅会向大家抱拳致谢,再加演一个小节目,如扔钱的人少,没挣几个钱,师傅也会说几句风凉话,以表达不满,但都会很注意分寸,决不会太伤人。

变戏法的两拨人也是一胖一瘦,胖师傅玩儿的是“古彩戏法”,变金鱼和扣碗猜包。师傅身穿宽长袍,翻一个跟头就变出一碗金鱼,再翻一个跟头又变出一碗金鱼来,也不知金鱼藏在哪里变出来的。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瘦师傅的戏法“口中喷火”,师傅口中塞满草纸,嘴都变了形,没有火种,口中竟喷出火来,每当练到这时就开始收钱了,手举开场用的锣当收钱盘子,向周边看客收钱,一边收钱,一边口中喷火,为了防烫,还不时的往嘴里两边塞草纸,其实收钱时一些人已经散了,只有坐在前面长板凳上的观众和一部分周边观看的人向锣中扔几个零分或毛票,看来艺人挣钱也很不易。我们因是小孩,手中没钱,因此从未付过钱,现在想起心里还挺愧疚的!

宝三的跤场是一个象蒙古包似的大棚,买票进门,我们小孩去的机会不太多,一是买票(不贵五分钱),二是摔跤象打架,场上两人互相叫板,又抓、又搂、又抱、又踢,摔的“嘣、嘣”响,怪吓人的!但我看了几场,还偷学了两招“绊子”,在和儿时伙伴打架、斗着玩儿时曾屢试不爽。当然,有句俗话叫“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这些师傅练摊时一场下来,十之

六、七是在练嘴,说的多,练的少,但你想想,一天下来,如果光练把式,那还不把人累死!“说”,就是借机休息,耗时间,光练不说“傻”把式,光说不练“假”把式!

小时候在南城看似顽皮、玩儿闹的生活,却是很锻练人的,它练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坚强、独立、不怕苦,相互合作、敢担当,且善良、坦率并富有同情心的人格。这正是现代儿童所缺乏的人生基本历炼!

童年的生活,真好!

世君学写

2014.08.18 4

第7篇:小学作文:儿时的记忆

儿时的记忆

童年的那些美好,以及那些幸福、无忧无虑的时常已经流逝了,童年的那些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想起来有时让我好笑,有时让我快乐,还有时让我摸不着头脑……。那些时光至今让我回想起来使我的心时不时飞回那些小时候的时光。

儿时,我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孩子,那时的我,什么都不敢做,跟我同龄的孩子们胆子都很大,我非常羡慕他们。妈妈总对我说:“要勇于尝试,不论成功还是失败,亲身体验了最重要”。在他*的鼓励下,我慢慢地开始尝试着,去学习那些胆大孩子的游戏---活力板。我先将左脚踏上活力板向前蹬几下,然后就上去了,滑了几步,我就掌握不了平衡了,前摆一下后摆一下,只听“扑哧”一声,我摔倒在地上。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们骄傲地对我说:“看,我来给你示范一下”。只见他挥动双臂,忽左忽右,忽快忽慢,挥洒自如。此时,我心里既羡慕又失落悲伤。我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学会!”我又踏上了恼人的活力板,按着小朋友们说的,先学向前跑的姿势,象跑步一样,前后摆动双臂,脚底下也要前后摇摆,慢慢地向前滑。等向前滑的稳当了,我开始学习拐弯,拐弯的功夫全在脚上,想拐弯就将脚用力向下一压,熟悉几次就能拐过来了。学会了向前滑,也学会了拐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然后,我尝试着加快速度,嘿!还真行,速度越来越来快,拐弯也越来越灵活,我高喊:“我成功啦!”突然,又是“扑哧”一声,我再一次重重地摔到了地上。这一次,腿和胳膊都都摔破,鲜血流了出来,疼痛难忍。心里想,这破东西,再也不玩了!

过了几个星期,我腿好了,看着那只玩了几次的活力板,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似的,一个在说“别练活力板了,免得再摔着了。”另一个说:“滑吧,锻练一下吧,怕什么!”最终我选择了继续练习,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我慢慢地练,经过一次又一次在练习,我终于学会了自如地滑活力板了!

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又从童年的时光“飞”回现在。童年啊童年,你是多么有趣,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成长的脚步越来越快,但童年的经历,告诉了我一个人生的真谛: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敢于去尝试,只要你下定决心,只要你坚持不懈,你就会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校: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

级:六(2)班

名:齐书魁

指导教师:李雪芹

第8篇:儿时的记忆吃肉

童年旧事 ———— 吃肉

心心

小时候也就是七十年代左右家里穷,农村很少杀猪,杀完猪还要上交一部分以完成国家分配的任务,剩下的肉已经很少,那肉也就自然成了人间美味,不到逢年过节是很难尝上一口的。当然也会有例外,要是多年不见的亲戚突然来访,或是家里找人帮忙干活,就会偶尔在晚饭桌上见到一碗香喷喷的猪肉,里面夹杂着一半的蒜苗或者葱花。这还得提前到合峪街上买。

肉还在锅里炒的时候,我和哥哥早端了一碗饭站在灶台边等着,只希望母亲不要把沾在锅底的油铲得太干净。而实际上每当这时候,母亲也会故意留一点油在锅里,让我们哥俩有机会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还能沾上一些油腥,慰劳一下淡怕了的胃。裹饭的时候,也就是锅巴,母亲还会在我们的饭里放上一点盐,那样的裹锅饭吃起来就更有味道,晚上睡觉还会美滋滋地想一会儿,梦里常常把舌头伸出来舔嘴皮。

邻居表婶家的小女儿小香,就是在与哥哥争抢裹锅饭的时候,被哥哥用锅铲在头上狠狠地敲了一下,留下指头大的一个疤,直到出嫁时,那里还是没能长出头发。

我最盼望解放军叔叔进行拉练训练。现在很少进行拉练,所谓的拉练,就是解放军组织大部队进行长途野战训练,以备国防需要。这我们不光可以看到英姿飒爽的解放军叔叔,最主要我们可以吃到一点点剩肉。庙湾是解放军拉练晚上休息的一个点。那时大米饭加猪肉是

我们的梦想,是人间美味。可是解放军叔叔却顿顿大米猪肉,看着人家吃饭我们直流口水。出于对解放军的敬畏,我们只是远远的看着,手指含在嘴里,口水留的大长。有时偶尔会有一个解放军叔叔喊着:“小朋友,想吃肉吗?来叔叔给你一块!”我们听到立马像兔子一样跑过去,每人会分到一小块,津津有味的慢慢吃下去,现在回忆起来还香甜可口。解放军休息一晚上,第二天上午准时出发。这时母亲和邻居大娘大婶,会拿个碗,到解放军涡水桶里捞些吃剩下的饭菜,主要是肉。会是经常吃肉,不想吃肥肉,解放军叔叔把脂肪多的肉片仍掉,母亲会捞出几块肉片,拿回家洗净再煮给我们吃。也许那时像现在朝鲜一样先军政治,我们温饱还没有解决,人家顿顿大鱼大肉。想想也理解,解放军叔叔得保家卫国,只有吃好,身体好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略,我们才有安定的家园,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我还盼望火麦连天的到来,那时也会打打牙祭。那时农村还是集体,一起劳动,大虎隆干,生产出的粮实也有限,但是一到收割小麦的时候,尤其是集中打麦,那不亚于过年!队长会把全村的劳力集中到大场进行打麦,小孩子可以帮忙,人们都心知肚明,无非是让小孩混顿好吃的,因为家家都有小孩。

打麦的时候中午和晚上生产队管饭,人们争先恐后的争着做饭帮火,因为可以多吃点,占点小便宜。管伙,买菜你不要争,争业争不到,那有队长安排,队长会行施自己的权利安排七大姑八大姨,狐朋狗友的一两个。最中午会有点肉,我们会眼巴巴等着开饭。但是也不能白吃,你的做出点贡献呀,于是我们会胡乱的掐几困小麦,帮助大

人运输,象征性的干两下,然后坐等开饭。大人们也不计较,凭我们那两下根本不济事。终于等到开饭,大人们先盛,热后轮着我们,我们会小心翼翼的接过肉菜,再拿两个馍蹲到一边狼吞虎咽的吃下。再想吃点那是不行的。那是参加劳动的是母亲和大哥,他们会给我一点,让我吃饱。我们兄弟姐妹五人,由于人口多,大哥小学没有上毕业就参加集体劳动,帮助家庭,回想起来大哥对家庭贡献还是很大的,所以我参加工作以后对大哥总是力所能及的给与帮助。扯远啦,回归正题。等我们吃饱后,大人们会让我们回家休息,毕竟还是小孩子,但是大人还得继续干,一直干到晚上,晚上的饭有时会很晚,是油条面叶饭。现在看来在家常便饭不过了,但在那时确实是美味。等我们吃饱喝足,当然油条可以随便吃,不像肉朱贵,得限量!美滋滋的哼着跑调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回家睡觉。

那事我姐的婆子家哥在大队的副业队干活,他稍微有点智障,但为人很善良,对我非常的好。他们经常会吃好饭,诸如大肉,油条。白蒸馍。一遇到他们改善生活,他会老远从副业队给我偷偷带点油条白蒸馍,偶儿会在白蒸馍夹几片肉,那味道不亚于现在的三明治!可惜那样好的一个人还是为我丧失了性命。那年我盖房子拉砖,他帮忙卸砖,不幸从飞跑的拖拉机上摔下来不治而亡。他没有妻子无儿无女,分给我姐夫赡养,如果他有后,我会非常善待,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忌日那天为他上柱香烧点纸,让他在那边不受症。

还有一种吃到肉的方法,那就是吃蛤蟆。我和一群男女捉一些蛤蟆,用泥巴糊住,放在火里烧,烧熟我们吃大腿,让女孩子吃点肚子

上肉,居然很香。现在回想起来就想呕吐。

等到我长到十四五岁时,家里条件有点改观,也能吃点肉,可是我却不能吃了。一吃点肉,或者是腥汤就会浑身抓疙瘩,瘙痒难耐,坐立不安,难受之极。为此父亲想尽一切办法摆治,终不见效。后来听说吃猪拱嘴能治,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将猪拱嘴放在锅里焙干,搓成末浦着喝,吃了四五个居然好了,到现在也没有犯。

现在回想起童年的生活,真是几多辛酸,几多无奈。长大后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那时我们吃不饱?为什么缺衣少食?为什么住着烂房子?为什么没有肉吃?天还是那样的天,地还是那样的地。好在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现在想吃啥有啥,除罢天上的天鹅,想穿啥有啥,要啥有啥。如果父亲天堂有知会含笑九泉,借此谨以此文献给我远在天堂的慈祥的父亲!也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寿与天齐!快乐一生!

第9篇:儿时的记忆的经典散文[最终版]

春末夏初,我漫步在故乡的小路上,悠悠南风拂过绿柳,眼目所及之处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悠悠岁月,悠悠过往,悠悠往事纷沓而来。

小时候的记忆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那记忆铭刻在了骨头里,常常使我触景生情只觉得有些事情似曾相识又好像是命中注定,仿佛驻足在我的命运里,随时随地准备着上演命中注定了的剧情,不知是喜是悲,但必须接受我别无选择!

时光机把我带回了过去,那是我五岁的光景,我暗中祈祷着自己可以永远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儿时的道路高低不平,泥泞又坎坷,如同我多舛的命运。儿时的房屋在记忆里是土黄色的,是蓝灰色的。土墙,黄土墙上生满了干巴巴的随风飘摇的草,蓝砖砌起来的房子上覆盖着蓝色的瓦,蓝色的瓦上生长着青灰色的瓦松。

妈妈从地里揪下一把将要成熟的麦穗,在灶间燃起忽高忽低的麦秸火,麦穗在火里挣扎萎缩,仿佛很痛苦,却在火中变得成熟,空气之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

妈妈把麦穗扔进簸箕里,用她皴裂的手给我搓出一捧开胃的零食,她朝着麦粒吹一口气,风刮跑了轻浮的糠秕,它随风飘逸,仿佛恋恋不舍,就如同我不愿长大一样。

妈妈舍不得吃,我贪婪地据为己有,那浓香的味道缠着我几近三十年,至今仍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如今我们的家园已经沧海桑田朱颜改。看,洁净宽广的街道,并且有保洁定期清扫;看,鳞次栉比的楼房拔地而起;看,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看,以往荒废的空心院子建满了仿古小亭。

回首过往我满头乌发美丽的娘啊,如今您已是一头雪霜。

娘啊娘!那天,我看到您嘴里含着腥苦的中药把两腮撑起老高手拿着棉签正在通着您的鼻孔,无情的病痛折磨着您,您却依旧为我操心劳神而我却眼睁睁地看着您逐渐老去而无能为力。

您为我割了二斤瘦肉替我捏了水饺,我吞咽着水饺如同嚼蜡没有味道。

儿时的味道,那捧烧麦子的香甜穿越时空而来,嘴里的水饺顿时变得香甜,像一粒粒烧熟的麦子,刺激着我舌尖上的味蕾。

岁月啊它无情残酷,它夺走了您美丽的青春容颜,吞噬着您的健康体魄,可您仍固执地为了我不曾停歇下你一生劳碌的脚步。

泪水充盈我的眼,春风抚摸我的脸,河水浩浩荡荡,田畴莽莽苍苍,远近无人,我感到了孤单。

我的记记带起我的身体腾空而起,在离地五米多高的低空飞行,地球引力莫名消失,这不科学,但绝非没有可能,因为我儿时就经常有这样的梦境或是错觉,在离地五米多高的低空肆意翱翔,春风汹涌,鼓起了我的春装,我感到身子轻如羽毛,胸腔和肚腹里充满了轻盈的气体。

我陶醉在穿越飞行的愉悦里,四肢轻,无骨无肉,只有心脏在轻微跳动,我的耳边缭绕着鸟鸣花开的声音。

我仿佛看到了年青时的您,我的母亲,那时候您充满了青春的朝气,那个五岁时的我默默不语站在您身边,静静地看着您为我搓着麦穗儿。

您舍不得吃,我贪婪地据为己有狼吞虎咽着。

春风鼓荡,艳阳当空,一幕幕一幅幅如快进的电影画面,好一个壮丽的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上一篇:名人传的读后感400字下一篇:砌体墙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