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实践探索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日益增大, 研究生培养条件得到了逐步改善, 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却存在诸多不如人意之处。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通常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改革

在工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上, 增设科研方法系列课程, 科研方法系列课程开设的形式多样, 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形式, 可以通过各领域专业人士开设各种专题讲座, 内容可以包含文献综述写作、研究设计、课题申报书的撰写、科学研究方法介绍、中英文专业文献检索等等。

相应的在教学方式上要进行改革, 例如:在基础课教学过程贯穿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激发学生培养自己创造能力的自学性, 增强创新意识, 建立创新的信心;在专业课教学中要特别强调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2导师在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中的指导

2.1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导

虽然本科阶段对专业知识有了一定学习, 但相对来说都比较宽浅和落后, 所以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研究生开始阶段的必经过程, 但基础知识也相当的繁多,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这些都需要导师的指导。

2.2走向学科前沿的引导

导师长期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方法、操作都是学生要学习的目标。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研究领域, 导师的带领可以避免很多弯路, 细到数据库的使用, 专业论文的查询办法, 大到研究这一领域的目的、方法和方向。

2.3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导

在吸纳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实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导师应当将研究生引入自己的课题内核, 了解课题的关键性研究方法、创新思维, 在导师的传、帮、带下, 使研究生能够把学习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研究问题, 从而熟悉研究步骤, 学到研究方法。

2.4加强对学生学位论文写作的指导

论文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研究生训练和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是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搜集和处理资料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综合体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 可以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研实践活动

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研讨会。研究生在校期间, 参加学术研讨会是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 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掌握最新专业知识的捷径, 导师应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的机会。

鼓励参加科技竞赛, 发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 提高科研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生通过学校创新基金项目的资助, 可以大大提高科研创新的热情, 并借助这一平台取得科研能力的提升。

2.6导师团队的指导

导师团队是研究生集体培养的基石, 推行导师团队模式是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客观需求, 导师团队不但对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科研得到较大提升, 而且导师团队也有足够的力量不断开发新的研究领域和项目, 使研究的成果不断创新。导师团队的形成有利于研究生形成创新的研究成果、提升研究生的合作能力, 有利于攻克比较大型的课题等优势。

2.7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无论对研究生的培养还是科研都十分有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 建立有效的机制, 多方吸纳人才, 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第二, 导师要注意对研究生的指导方法, 不压制研究生创新的欲望, 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性, 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灵活的研究计划。

3 提高研究生自身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3.1 强化创新意识, 学会独立思考

导师的正确引导和研究生自身的努力钻研, 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的工作习惯, 为今后从事创新要求较高的工作奠定基础。

3.2 学会归纳总结和重视积累

在日常的学习、阅读、思考和交流中, 要细心发现、及时记录各种心得与体会, 善于在平凡中捕捉细微的思想火花。因此, 注重文献检索、阅读综述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对创新性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

3.3 注重交流与团队协作

经常性与学术同行进行交流可以弥补一般文献资料的时效性较差问题, 可以较早较准确地掌握本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的最新学术动态和进展, 以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开展。

4 构建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良好环境

4.1 完善研究生培养的规章制度

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管理, 要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明确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评价的硬指标, 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既有量的具体规定, 又有质的明确要求。

4.2 改善研究生的科研条件

充分整合学校的资源, 为研究生搭建创新平台, 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 让研究生广泛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 共建产学研基地;加强国际合作, 开展国际间的研究生联合培养, 邀请国际著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4.3 加强学术交流, 创造学术交流氛围

首先, 导师要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加强内部交流, 组织讨论, 互通信息, 相互提高。其次, 学校应从制度上对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做出规范, 规定研究生每年或每学期应该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 并计算学分。第三, 研究生本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主动收集有关学术交流的信息, 积极组织和参加有关学术活动。

4.4 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同一课题可由多种学科的专家和教授集体指导启发, 有利于发挥各人的长处, 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工作。从研究生的培养来看, 综合性课题可使研究生扩大研究视野, 得到实际科研工作的锻炼, 并能培养在科研集体或课题组中与别人合作研究的能力, 最终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5 结论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经随着研究生的扩大招生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始终贯穿整个研究生教育。只有不断更新培养思路, 推行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才能真正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取得一些高水平的创新性强的科研性成果, 使研究生教育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摘要:本文以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 结合自身体会及经历, 对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能力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自身能力、构建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良好环境等是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能力,教学方法,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 季俊杰.优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 (4) .

[2] 郭学渊.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探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 (3) .

[3] 阮利, 肖利民, 祝明发.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J].计算机教育, 2010 (13) .

[4] 胡忠举, 刘文辉.坚持“导-研-本”路线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8) .

[5] 王建美.跨学科团队科研中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D].复旦大学, 2012.

[6] 范芳娟, 程捍卫, 张军厂.论导师团队指导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必要性[J].管理观察, 2015 (34) .

[7] 巩宪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提高办法[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7) .

[8] 王淑翠, 郭清, 刘乐, 等.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机制创新和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4) .

上一篇:公墓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措施下一篇:从科研管理视角探究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现状及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