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的三行情书

2023-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写给自己的三行情书

《橘颂》并非屈原写给自己的诗篇

摘要:《橘颂》期许与歌颂的人物对象,自汉代以至当下楚辞学界一般的主流诠释均认为是屈原自颂自期,即《橘颂》是屈原写给自己的作品。但通过细读文本,还原《橘颂》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我们发现屈原通过《橘颂》进行自我赞美和期许的诠释并不正确。“南国”“受命不迁”“更壹志兮”“任道”“嗟尔幼志”“自慎”“秉德无私”“参天地”“伯夷”等,均彰显《橘颂》中使用的核心词汇属于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元素;从“颂”属于祭祀场合用的赞美诗,而“伯夷”身为一国之太子以及“愿岁并榭,与长友兮”这些因素看,屈原不可能以《橘颂》来自我赞美和期许;屈原在《橘颂》中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期许和赞美的对象应是举行“加冠礼”时的楚威王太子芈槐。换言之,《橘颂》是写给楚威王太子芈槐的诗篇,其文本性质为“加冠礼辭”。

关键词:《橘颂》;歌颂对象;芈槐;加冠礼辞

《橘颂》是屈原存世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史中最著名的赋物咏人经典名篇之一,其影响之巨之深远自不待言。但《橘颂》中歌颂和期许的人物对象到底是谁?创作于何时?直至当代,诸家献疑,莫衷一是。本文认为,《橘颂》一诗,是屈原与楚怀王在青年时代互相赏识、个人关系十分亲密的最好见证。然而,后人对这首诗的性质诠释却出现很大的偏差。

一、《橘颂》诠释史中两个争议未决的疑案

在《橘颂》诠释史中,有两个争议未决的疑案:一是《橘颂》的创作时间,二是《橘颂》歌颂期许的对象到底是谁。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东汉王逸认为是“顷襄王时作”①。按这一说法,《橘颂》就只能是创作于公元前298年即顷襄王元年之后。南宋朱熹认为是“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輙形于声”②而作。但依朱熹所言,则《橘颂》既有可能作于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0)之后,又有可能作于顷襄王元年(前298)之后,这种说法属于游移不定。清代文学家姚鼐认为是“怀王朝初被谗时所作”,这种说法确认《橘颂》创作于怀王“怒而疏平”之后,即在怀王五年(前325)至八年(前323)之间。汤彰平先生则言,屈原第一次赋《橘颂》是在怀王十一年即公元前318年之后,是时屈原奉楚怀王命使齐面见齐宣王:“屈原见问……说道:‘微臣离郢都之时,见院中几株橘树果实累累,色彩斑斓,心有所思,曾写《橘颂》小诗一首,不敢呈献大王。’”③根据汤先生此言,《橘颂》是屈原于怀王十八年奉命使齐过程中首次呈献给齐宣王的,而这首诗作于使齐前夕。但当今的一些楚辞专家多不同于上述论断。郭沫若《橘颂解题》云:“《九章》中,《橘颂》一篇,体裁和情趣都不同。这可能是屈原早期的作品”④;吴广平亦认为《橘颂》是“屈原早年的作品,很可能是处女作”“既颂橘,也颂人”⑤;黄寿祺、梅桐生认为:“《橘颂》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应是屈原早年的作品”⑥。黄露生认为《橘颂》“不仅是屈原早期的作品,还是他受‘大封’为屈氏家族‘世子’、楚国‘莫敖’的合法继承人(所作)”⑦。此论于史无据,则未为得。况且“世子”之称,也只能加于“国君继承人”的头上,屈原从没有过这样的身份。屈原当时所能继承的最高

收稿日期:2017-06-24

作者简介:郑志强,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州450002)。

爵位不过大夫,而楚国已奉行周礼,根据《仪礼·士冠礼》规定,“无大夫冠礼,而有其婚礼”⑧。所以,黄先生的判断显属不经。

关于《橘颂》歌颂与期许的主要对象,也有两种不同诠释。南宋朱熹认为是“言橘之高洁,可比伯夷,宜立以为像而效法之,亦因(橘)自讬也”⑨。现当代大多数楚辞学者予以秉承。林家骊认为:“《橘颂》既是对橘树的颂歌,又是屈原自比志节如橘,不可移徙。”⑩殷光熹《楚辞注评》说:“《橘颂》就是颂橘。全诗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对橘树的高贵品质的赞颂,表现了诗人的人格理想和个性特征。”詹安泰在《屈原·宋词研究》中亦认同朱熹提出的《橘颂》为屈原自许的见解,认为该诗“可以看出屈原的高贵品质和一生的动向”。但是,郭沫若对《橘颂》歌颂的对象为谁这一点则显得比较谨慎。他说:“《橘颂》前半颂橘,后半颂人,与屈原身世无直接关联。他所颂的人是很年轻的。所颂者何人?不得而知。是不是自颂?也不得而知。”他又强调说:“《橘颂》显然分为前后两段。前段颂橘,自此以下为后段,乃称颂一位年轻人。此人为谁,不得而知。”当代著名楚辞专家姜亮夫在《楚辞通故·橘》中云:“《橘颂》一篇颂橘之形色品质,可谓千古妙文,不必更待他说。”郭沫若、姜亮夫在《橘颂》中“颂”的对象为谁这一关键问题上,并未简单秉承历史旧说,而是提出了“与屈原身世无直接关联”的学术观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身为现当代楚辞研究大家,他们二人虽然没有肯定屈原创作《橘颂》是借颂橘而自颂自期的旧说,较为明确地否定了《橘颂》是屈原写给自己的作品,但都没有真正解决《橘颂》主要“颂”的人到底是谁这一关键问题。

上述诸多楚辞学专家对《橘颂》创作时间及诗作性质的判定虽有一定价值,但众说纷纭,互相抵牾,对这篇作品到底所“颂”何人、创作于何时,有的不甚了了,有的与《橘颂》文本龃龉不合,扞格不通。本文认为,无论从《橘颂》文本的内在表述进行细读,还是结合屈原的创作时代背景看,《橘颂》的歌颂对象都不可能是屈原自己,《橘颂》的创作时间也不可能是屈原被流放时期。

二、对《橘颂》文本中重点词汇的重新诠释

关于屈原《橘颂》创作于作者被楚顷襄王流放期间,屈原借颂橘而实现其“自比志节如橘,不可移徙”这一观点,最早可以追溯至东汉的王逸。细考王逸对屈原《橘颂》创作时间和歌颂对象的诠释之所以一直被后世多数楚辞学家所遵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王逸籍贯为故楚国之旧都鄢郢(即东汉时期的宜城),而东汉时宜城与秭归同属南郡,地望上与屈原故里秭归在当时可视为同乡;二是王逸编著的《楚辞章句》为现存最早的集成性屈原作品诠释版本。这两个因素,足以让后世《楚辞》研究者步王逸后尘。但是,话说回来,王逸著《楚辞章句》时,距屈原去世已300多年,且在这300多年里,楚与秦发生了无数次惨烈的战争;加上秦始皇当政后的焚书暴政,以及秦汉之间的战火对原始文献的损毁甚巨。因此,王逸对屈原具体作品的诠释有误情有可原,但后世学者对王逸《楚辞章句》的陈陈相并非理所当然。

本文采用新方法对《橘颂》这一名篇诸关键词作重新解读。只要从根源上即语言表述的概念逻辑和概念所涵盖的文化观念上辨析出王逸对《橘颂》诠释的不确切之处,就能用当代诠释学的逻辑方法演绎推导出《橘颂》真正歌颂期许对象以及这篇作品的可信创作时间段。下面不妨把原作照录如下: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以今天的修辞学理和文章结构学理来看,屈原在《橘颂》中创造性地将《诗经》中的“雅”体(赞美活人诗)与“颂”体(祭歌)有機地杂糅在一起,在艺术手法上使用了“兴”。《橘颂》以上半阕颂橘起兴,以引起下半阕所颂之人;以上半阕表面赞颂橘树里子隐喻讽喻人,以下半阕完全脱离橘树转而落脚于直接对人的赞颂,从而形成一种“借物喻人”的新体诗《橘颂》。

王逸对屈原作品诠释的杰出之处,在于他最早看到了屈原作品对《诗经》中经典作品思想艺术成就的继承和发展。他说,屈原诗作“依托《五经》以立意焉;‘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嫄’也;‘纫秋兰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王逸在诠释《橘颂》时,没有将屈原《橘颂》中一系列关键词汇所表达的概念和思想观念基本上来源于中原《五经》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到底。事实上,《橘颂》除敷陈和提炼橘树这一与中原相比专属楚国的独特植物形象外,作品中对橘树和人“文化品质”的文学归纳,明显学习和引入了孔子对“玉”之文化品质的归纳。屈原将孔子的“君子比德于玉焉”(《礼记·聘义》)化入《橘颂》中,从而变为以“尔”比德于“橘”焉。

王逸没有自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导致对《橘颂》的重大误释。其一,他在诠释《橘颂》开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一句就讲:“屈原自喻才德如橘树,亦异于众也。”接着又在释“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言:“橘受天命,生于江南,不可移徙;种于北地,则化而为枳。屈原自比志节不可移徙。”释“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曰:“屈原见橘根深坚固,终不可徙,则专一己志,守忠信也。”释“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又曰:“以言己行清白,可信任也。”释“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曰:“以言己敏达道德,亦烂然有文章也。”总之,王逸一开始释《橘颂》,就定调子说屈原创作此诗是为了表明自己德才兼备,十全十美。其二,王逸对《橘颂》下半阕的诠释,亦沿用了这一视角。他在释“嗟尔幼志,有以异兮”曰:“言嗟乎众臣,汝少小之人,其志易徙,有异于橘也”;释“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曰:“屈原言己之行度,独立坚固,不可迁徙,诚可喜也。”释“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曰:“言屈原自知为谗佞所害……心中觉寤,然不可变节,犹行忠直,横立自持,不随俗人也。”在释“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曰:“言己执履忠正,行无私阿,故参配天地,通之神明,使知之也。”在释“愿岁并榭,与长友兮”曰:“言己愿与橘同心并志,岁月虽去,年且衰老,长为朋友,不相远离也。”其三,王逸在释结尾句“年岁虽少,可师长兮”曰:“言己年虽幼少,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在释“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曰:“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之……遂不食周粟而饿死。屈原自亦修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故曰:以伯夷为法也。”

在指出王逸对《橘颂》产生重大误释之前,本文应先提出一条诠释学新定律,即在对古代经典诠释过程中,无论某位诠释学家的诠释内容有多么大的历史积淀性权威,只要他的诠释中对经典中关键词的阐释哪怕只有一处不合文本逻辑,则其整个诠释内容都会产生学理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而通篇都有推翻重释的必要。

就《橘颂》通篇的结构看,屈原对《诗经》中的文化观念及其赋比兴艺术手法不仅掌握得十分纯熟,而且运用得炉火纯青,富有创造性。“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卜子夏《诗大序》)就《诗经》中的“兴体诗”人称类型看,诗人在“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时,两个主语对应结构有第三人指称(其、彼、之子)与第二人指称(尔、汝、子)对举型,第三人指称(其、彼、之子)与第一人指称(我、予、余、吾、朕)对举型,以及第二人指称(尔、汝、子)与第一人指称(我、予、余、吾、朕)对举三个主要类型。《橘颂》通篇选择的是第三人指称“其”与第二人指称“尔”对举类型,如“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之“其”均指橘;而诗中第二人指称“嗟尔幼志”之“尔”当然应诠释为第二人指代词“你”这种对举类型。《橘颂》中是否有“多重对话”?细读文本,根本没有。换句话说,屈原作为诗人,他在《橘颂》中先对“橘”说话,让“尔”听;后又对“尔”说话。其中并没有诗人屈原(及代言人)之外的“第三者”来对“橘”和“尔”说话;也没有“橘”“尔”或“第三者”来对诗歌创作者屈原说话。

由此看来,屈原创作《橘颂》借橘(其)起兴以引起所咏之“尔”,必非指屈原本人。因为屈原并没有在《橘颂》中用第一人指称“朕”“余”“吾”“予”或“我”,而且屈原其他名作中亦没有用“尔”直接称呼自己的先例。所以,王逸所诠释的屈原以“橘”言“己”与《橘颂》文本词汇及其相应内容逻辑显然相悖。《橘颂》中的“尔”即现实创作中作者对言指称的“你”;屈原用“你”与“橘”进行“比德”,那他当然不会以“橘”喻“己”。若以“橘”喻“己”,则屈原必会用“朕”“余”“吾”“我”或“予”,这在其他作品中比比可见。

王逸在《橘颂》诠释中出现了三处自相矛盾的逻辑硬伤。第一,他在释“嗟尔幼志,有以异兮”时言:“言嗟乎众臣,女少小之人,其志易徙,有异于橘也。”也就是说,诗中“尔”指“少小之人”,即“众臣”;却又在“年岁虽少,可师长兮”中说:“言己年虽幼少,以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注意,诗中的“年岁虽少”的主语为“尔”,是一种承前省略修辞法。“嗟尔幼志”与“年岁虽少”均单指一人“尔”,怎能使“尔”既指称“众臣,汝少小之人”,又能指称屈原自己“年岁虽少,可师长兮”?第二,王逸在诠释时错用了“双重标准”。他既然将“嗟尔幼志”之“尔”诠释为“众臣,汝少小之人,其志异徙”,如何又在“年岁虽少,可师长兮”中又说:“言己年虽幼小……可师用长老而用之”?对“众臣”是“年龄少小之人,其志易徙”,对屈原则曰“年岁幼小……可师用长老而事之”?难道“年龄少小,其志易徙”不适用于屈原吗?屈原会不会在同一诗中将同为“幼小”年龄段的“众臣”进行贬斥而将自己神性化拔高?当然不会!由此可见,王逸的诠释自相矛盾之极也。第三,屈原当不会在《橘颂》中一会儿说自己年龄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年龄小;一会儿说年龄少小,其志易徙,一会儿又说年龄小也没关系,君主和众臣都可以把自己当作长老和老师来众星捧月。《橘颂》为千古名篇,不会有这么多语言表达的逻辑矛盾;屈原也绝非如此愚蠢自大之人,一定是王逸自己没完全理解《橘颂》,把全诗主语和全诗真意搞混淆了。

我们再从《橘颂》所用的其他关键用语看,屈原当然更不可能用这些语言来自我赞颂。因为在那个时代,如果屈原把这些语言用在自己头上,显属“僭越”,会给自己招来大祸,屈原当不会如此愚蠢。这些用语主要包括“受命不迁”“独立不迁”“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和“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下面我们对《橘颂》原文本中的重点词汇进行重解诠释。

(1)“后皇嘉树”中的“后皇”,过去一般解“后”为“后土”“地”,解“皇”为“皇天”“天”。姜亮夫言:“王逸注‘皇,皇天’。朱熹以‘后皇’指楚王,亦可通。”因而,他主张“冠天子之冠曰皇”。这两种解释均过于简单化,其实这是一个双关用法:既明指作为楚国社树的橘为天地所生,受天之命,生于南国而茂,移于淮北,则化为枳;又双关喻指楚威王嫡子像“佳树”一样为优秀世子。夏代称夏王为“后”,夏代以前称王为“皇”,如“有虞氏皇而祭”(《礼记·王制》)。

(2)“徕服”:“徕”同“来”则可,“服”则不采它解,而只应作取《群经平议·周书·武穆》中“教之以服”俞樾所解的“服”“法”、“法制”“法象”之意。因此,“服”的过去旧解“习惯”则误。

(3)“嗟尔幼志”之“尔”,以前有的释读者将其释为“橘”,有的学者认为“尔”是屈原“以橘自喻,通过颂橘来抒写自己精神品质的高尚”。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皆误,《橘颂》中“尔”专指楚威王太子芈槐(具体论述详见下文)。《橘颂》一诗的创作专用于一位贵人满20岁行“加冠礼”仪式上祭礼中的颂歌之歌辞,则“嗟尔幼志,不以异乎”即指楚怀王20岁以前的品行和文化修养异于庸常诸公子。若以“尔”指“橘”或屈原自己,则全诗文意扞格不通。综观《楚辞》中的所有作品,屈原谈到自己时,一般使用过“朕”“余”“吾”“我”,甚至径称“屈原”;只有在书写二人对话时,对方称屈原为“尔”或“君”。如《离骚》中屈原“命灵氛为余占之”,灵氛反问“尔何怀乎故宇?”又如《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总之,统观屈原所有作品,基本没有屈原在直叙时自称“尔”的现象。唯《橘颂》一篇中之“尔”,古今注家偏偏认为屈原是自称。这是值得反思的。通过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橘颂》中的诗词语气中,事实上是有自我称谓的,只是诗中省略了“予”“余”“吾”“我”“朕”这种第一人称代词,代表性诗句即是“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在此句诗中,为了适应乐歌节拍,诗人有意在文首省略了“我”或“予”。“愿岁并谢,与长友兮”细译成白话文,应为“我愿与您长久结为密友,一同与岁月并进,直至终生”。诗人当然不是说愿与橘并谢,而是指愿与此人并谢。如果这句白话细译确切无误的话,那么《橘颂》的歌颂主角必定是与屈原相对的“尔”,而非屈原自己。郭沫若在释译《橘颂》时正是发现了这一现象,因而说“后段,乃称颂一位年轻人。此人为谁?不得而知”。本文认为,《橘颂》之“尔”可得而知,即指芈槐无疑。换句话说,在当时屈原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角色才有资格在《橘颂》中被如此颂扬呢?笔者反复研究,角色只有一个,这就是当时的楚威王太子芈槐。

(4)“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之语并非如以前诸诠释学者所言,是屈原自许;相反,这句话是屈原对芈槐的期许,是屈原对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中“故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思想观念的入神化用。统观《橘颂》,诗人崇尚道家思想十分明显:“独立不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均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人格理想。汉字中的“王”字,即是对沟通天、地、人观念的形象化书写。《橘颂》中的“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之语即是对“王”的历史性文化阐释,是“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这一儒家对君王品德的明确归纳和要求。而具有与天、地并列为三(“参”)资格的,只有“王”,其他臣子(当然也包括屈原)没有这种资格,否则他就僭越了。只有“王储”才有资格被喻为“后皇嘉树”,屈原对自己出身的叙述,只不过是帝高阳之“苗裔”。“苗裔”不过是众多后代中的一个;而“后皇嘉树”既可实指“社树”“神树”(橘),又可比喻高贵的王位继承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鲁国大夫叔孙豹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之“三不朽”中之“立德”,则专指具有贵为天子身份者,在王者之位而能“创制垂法,博施济众……惠泽被于无穷”(《左传》孔颖达疏),方为圣君。因此,《橘颂》中将“秉德无私,参天地兮”解释为屈原自许,是忘记古代使用语言有“忌讳”了。在屈原时代,政治环境并不允许屈原这样自夸。

(5)“行比伯夷”这一颂语中,“伯夷”为孤竹国君的太子,屈原若以伯夷自比,则政治身份不对等,实为僭越。屈原当不会愚蠢至此。那么,《橘颂》中的系列称颂语如“独立不迁”“廓其无求”“苏世独立”“闭目自慎”“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这些颂语,到底是虚写?还是实写?从过去学者对《橘颂》的诠释来看,他们多采用以颂橘来实现屈原自颂的阐述视角,一般都认为是虚写,是自我期许。这种看法大错。错在他们没有看到使用这些有特定含义的语汇,与屈原的政治身份(大夫)不对等,不相称。

三、《橘颂》是写给楚威王太子芈槐的诗篇

笔者认为,《橘颂》是建立在“实写”即特定的史实基础上的。《橘颂》中的“尔”实指楚威王太子芈槐,这首诗是芈槐在满20周岁所举行的“加冠礼”上由屈原创作的,用在芈槐“加冠礼”中某个环节的诗篇。这样来重新确定《橘颂》的性质,则《橘颂》诠释中的诸多难解的疑团,均可迎刃而解。例如,《橘颂》中的“后皇嘉树”“行比伯夷”用以比喻身为楚国太子的芈槐很贴切,若用于比喻屈原则显僭越不经,因为屈原所能继承的最高爵位不过“大夫”而已;用“受命不迁”“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更一志兮”“类可任兮”等词汇来赞美楚太子芈槐及其王族则很贴切,因为中国王权文化一直秉承的观念是凡“王家”均是“受天明命”“维天之命”、“昊天有成命”。换句话说,每一个国家的王族及其推举出的“元首”均是受命于天,是“天之历数在尔躬”,是“天既讫我殷命”“我生不有天命哉”!身为王位继承人,首先要掌握王者的为政之道,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壹,允执厥中”。身为太子,将来要承继大统为楚王,这些知识和品性修养都必须具备。“而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更是对“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甚一焉”(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这一名言的化用。上古所谓王,除天下共主“天子”外,尚有公侯伯子男和附庸六等之国君,而不包括大夫。因为“大夫”的“采地”一般不超过方三十里即九百里,超过此数就晋级为“附庸”国君了。如果屈原的《橘颂》是写给自己的,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是国君的太子,屈原自然愚不至此。他的《橘颂》是写给芈槐舉行“加冠礼”时“祭庙”(又称“庙祭”“社祭”)仪式中所用之礼乐性歌辞。王庙古时又指“社稷”,社稷中有“社树”。《橘颂》中既然以颂橘开始,则以橘比喻楚太子芈槐顺理成章。

下面我们将《橘颂》中的核心用语与先贤著作中的名言列表作一对比(见表1),更有助于看清这一切。

上述所引《橘颂》以前经典中的用语,均特指君王应秉持的修身治国之道与德。根据《左传·襄公十九年》中的记载,重大文献中对不同级别政治人物的文献性歌颂用语一般遵循的是“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因此,在《诗经》乃至《楚辞》中,凡歌颂品德如何美好者,其对应人物一般应是天子、国王及太子一类人物;对诸侯一级人物一般是“言时计功”,而“大夫”一级则可以“称伐”,这与《离骚》中的“朕皇考曰伯庸”等记载屈原家世之“伐阅”相一致。反观《橘颂》中所使用的核心文辞及所蕴含的观念,其对应人物只能是楚威王太子芈槐或楚怀王太子芈横二人其中之一无疑。那么,《橘颂》用在父子二人身上究竟对应哪一个人更合适呢?

表1《橘颂》以前经典中用语与《橘颂》中用语对照表

《橘颂》前经典中已有词汇《橘颂》中使用词汇《诗经·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蓬蓬萋萋;

《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

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尚书·虞夏书·大禹谟》:惟精惟壹,允执厥中。

《老子·第二十六章》:天得壹以清,地得壹以宁,神得壹以灵,谷得壹以盈,万物得壹以生,侯王得壹以为天下正。

《易·大过》:《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老子·第二十五章》: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精色内白,类任道兮。《尚书·虞夏书》:咨尔禹,天之历数在尔躬!

《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老子·第二章》: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其合瞑瞑,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礼记·孔子闲居》: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是汤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三代之德也。‘驰其文德,协此四国’,太王之德也。”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周礼·仪礼·士冠礼》:始加(冠),(宾)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又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何金松在《屈诗编年详解》中提出屈原《橘颂》中的“尔”指的是太子横。何先生诠释说:“在太子横赴秦作人质前夕,屈原以《橘颂》一诗作为临别赠言。”由于何先生对《橘颂》的文本性质和创作时间做了错误的诠释,所以他的观点没有被学界广泛接受。

首先,像郭沫若在他的剧本《屈原》中将《橘颂》设计为对以婵娟和宋玉为代表的“学生”制作的训导辞一样,何先生的阐述是以文学性联想为诠释路径的,那么其可信程度不言而喻。其次,就严谨的本文诠释理念来讲,判断《橘颂》是否有可能是“颂”芈横,还要从屈原具有高超智慧和是非分明、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这两个方面来综合分析。综括所有确认为屈原创作的作品,他的一切爱怨感情均集中在怀王身上;而从后期涉及顷襄王和令尹子兰、司马子椒等人的评价上,屈原用了“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涉江》)等一系列反衬与贬斥言辞,从这些言辞反推屈原对芈横人品能力的评价,他也一定不会为无才无德无能的芈横写出《橘颂》,否则岂不侮辱了自己的智商?最后,从芈横举行“加冠礼”的时间怀王十九年这一年的历史看,屈原一直被派为“使齐”的差事,他的左徒职务并未恢复,怀王并未真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怀王让屈原为芈横写“加冠礼辞”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橘颂》写给芈横的可能性应予排除,只能将这篇诗作确定为是写给楚怀王的,因为屈原与怀王早期毕竟有过亲密无间的人生经历。

楚怀王是否举行过“加冠礼”,《史记》并无明确记载。但鉴于楚国与秦国实行异姓对偶婚制达二十代以上,而秦惠王(前356年生)与楚怀王(前355年生)只有一岁之差。《史记》中明确记载秦惠王举行过“加冠礼”;以此推理,楚威王为表示自己在普及周文化上不落后于秦,亦举行过“加冠礼”当属可信。《橘颂》正是一篇印证楚怀王举行过“加冠礼”的珍贵文献。而且,这也可作为屈原与楚怀王早年志同道合、互相赏识的一个佐证。楚怀王举行“加冠礼”时20岁,屈原18岁。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橘颂》创作于楚威王五年,即公元前335年。

18岁写出彪炳千古的经典诗歌,的确可以为圣为贤。放眼古今中外,发表处女作时年龄很小者虽属凤毛麟角,但也不乏例子。就中国古代看,周成王姬诵在20岁以前就创作出被后世奉为经典的诗歌就有4篇,即《诗经·周颂》中的《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其中《敬之》一篇,是现存可信文献中最早的一篇新王“加冠礼辞”,实开屈原《橘颂》之先河。西汉贾谊创作《吊屈原赋》时23岁;三国时期的王粲以《七哀诗》知名时年方16岁;大唐时期的王维17岁时创作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创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年仅21岁;李贺创作出成名诗篇《雁门太守行》时年方18岁;等等。从近现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国际诗人中检索,发表处女作时年龄很小者亦不乏其人。如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印度诗人拉纳特·泰戈尔,二人都是14岁即发表诗作;俄国诗人伊凡·阿历克谢耶维奇·蒲宁1889年发表第一篇著名诗作时只有19岁。但他们的处女作均不是获奖作品,只有“智利的巴勃鲁·聂鲁达和捷克的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他们两位都是诗人,他们获得诺貝尔奖的诗作发表时年龄都是20岁”;“巴勃鲁·聂鲁达在20岁创作了诗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在20岁创作了《泪城·全是爱》”。

毫不夸张地说,创作于公元前335年的《橘颂》即使与上述名作放在一起相比,其文学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挺然翘楚而无逊色。《橘颂》写得如此之好,致使楚怀王在未即王位时就对年方18岁的屈原产生强烈好感,那么,怀王于27岁即王位后较快提拔重用屈原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申言之,《橘颂》在为《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屈原年轻时即为“楚怀王左徒”,“王甚任之”提供了一个文学作品佐证外,也为中原文化与《楚辞》之间的确存在血脉传承关系提供了毋庸置疑的文献佐证。

注释

①〔东汉〕王逸:《九章章句序》。②⑨〔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73、99页。③汤彰平:《屈原传》,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3页。④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368、372、372页。⑤吴广平:《白话楚辞》,岳麓書社,1996年,第208、219—220、328、328、210页。⑥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2页。⑦黄露生:《〈橘颂〉与屈原身世》,政协湖南省汉寿县委员会编:《屈原与汉寿》,《汉寿文史资料》(第13辑),汉新出准字(2008)第02号。⑧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岳麓书社,1989年,第140页。⑩林家骊译注:《楚辞》,中华书局,2009年,第147页。殷光熹:《殷光熹文集》第2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35页。詹安泰:《屈原·宋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45页。姜亮夫:《楚辞通故》(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86页。〔宋〕洪兴祖:《楚辞补注》,白化文等点校,中华书局,2015年,第37、119、119、119—120、120、120、121页。姜亮夫:《楚辞通故》(四),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页。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057页。聂石樵:《屈原论稿》,中华书局,2010年,第239页。汤彰平、王朝华译注:《老子》,中华书局,2014年,第95页。《诗经·周颂·天作·昊天有成命》。江灏、钱宗武译注:《尚书全译·虞夏书》,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3页。〔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韩兆琦译注,岳麓书社,1988年,第50、148页。何金松:《屈诗编年译解·橘颂注》,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4页。〔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第五》,岳麓书社,1998年,第148页“惠文君三年,王冠”。《周颂·敬之》为周成王姬诵“成人礼”中的“加冠礼辞”,是本文作者自己的考证结果。刘凯、刘亚敏:《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地理与社会学分析》,《中州学刊》2017年第7期。

责任编辑:采薇

作者:郑志强

第2篇:写给她的三行情书的爱情诗歌

(第一封)你走后

每一个寂静的夜色

你是否悄悄来过

(第二封)

注定我给不了你承诺

为何还义无反顾

来到我身边

(第三封)

走的太匆急

又一直杳无音信

黄昏落幕让我怎么办

(第四封)

无数全集中

拥有个来之不易的交集

不知不觉中又成了那讨厌的补集

(第五封)

喜欢你

成为了习惯

从此中了想你的魔咒

(第六封)

说好了不再挂念

烦人

老是闯进我梦境

(第七封)

试着不再爱你

一旦闲下来

不争气的想你

(第八封)

消失了六十天

告诉你

有人整整失眠了两个月

(第九封)

风吹过

羊一点不懂情愫

只知道埋头吃草我心疼

(第十封)

每年的三伏我都会想你

感知心是否凉了半截

依然每次都是在业火中煎熬

第3篇:写给自己的情书

我,多想,拿起笔,写一封情书给自己,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审美概念,给自己一份珍贵的爱,一份价值,他们说我变了,说我很善变,呵呵,我也只是微微的一笑而过,这一笑,里面夹杂的估计只有我自己知道,他们说大一哪儿都看不到你,班级上的事很少过问,呵呵,我也还是微微一笑,他们说你变帅了,变得话多了,变得活泼开朗了,呵呵,我又微微一笑,这三笑,我用尽没有转身的勇气,这三笑,慢慢流淌着情,这三笑,让我自己爱上自己,这三笑,书写了一封给我自己的情书。

你,就是你,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你,我喜欢现在的你,喜欢那个见人就微笑,遇到熟人就打招呼的你,喜欢那个和朋友在一起可以侃侃而谈的你,喜欢那个能和陌生人主动交流的你,喜欢那个虚心向别人学习,得到别人帮助连说谢谢,帮助别人微笑以待的你,你,一个充满激情,阳光向上的你,一个考虑问题谨慎,做事要求完美的你,一个以平常心淡定对待困难挫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你,一个坚信未来,把持理想的你。

我喜欢你一个人站在窗前思考人生,我喜欢你听着音乐跟着节奏,放声歌唱,我喜欢你拿着相机,收集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淡淡的幸福,我喜欢你做一个背包客,背着自己的包包,漫无目的的游走,穿梭在再熟悉不过的扬城,我喜欢你为了完成某件事,坚持不懈地,不管多累多苦,勇敢的

完成,我喜欢你跟兄弟们疯狂的一起二,我喜欢你偶尔和兄弟们诉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起谈论属于自己的那份空白,将眼泪化成前进的动力,我喜欢你走在运动与休闲的风格交换之间,一半阳光,一半典雅,我喜欢你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不受拘谨,我喜欢你时常静下来想想事情,或偶尔翻开一本书,不管是《阅尽沧桑》,还是《他改变了中国》,还是那一本不厚却溢满知识与文化的《读者》,我喜欢你关注政治时事,将体育的热情发挥到极致,将体育的精神转化成生活与学习的动力,我喜欢你一有时间不是拿起手机登扣,而是看一些名人文章,俞敏洪,李开复,李嘉诚,他们告诉我们的确实是学习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我喜欢你广交朋友,让自己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用自己感动自己,我喜欢你做一个蓝领,没有名利,依旧贡献着自己的光与热,不求回报,我喜欢你将“优秀”的牌子放在成长路上的前方,在前进的过程中不忘欣赏路边的风景。

你,回家能和爸妈交流,说说笑笑,找寻儿时那份和谐温馨与幸福,你,和亲人在一起能主动融合其中,知道手中攥着一份很重的亲情,你,和朋友在一起能付出真心,不管别人是否真诚,你还是竭力以真心相待,只为多一个知己,你,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忘记那些不该忘的人,你,懂得回报,懂得感恩,对于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一直铭记在心,我喜欢你,不需要别人的肯定,不需要别人的赞扬,即使所

有人都否定你,我还是坚持着你!

请不要灰心,你也会有人妒忌,你仰望到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别荡失太早,旅游有太多胜地,你记住你发肤,会与你庆祝喜庆,慰藉自己,开心的东西要专心记起,爱护自己,是地上拾到的真理,写这高贵情书,用自言自语,作我的天书,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怎么可给爱人好处,这千斤重情书,在夜阑尽处,如门前大树,没有他依靠,归家也不必撇雨,请不要哀伤,我会当你是偶像,你要别人怜爱,请安装一个药箱,做什么也好,别为着得到赞赏,你要强壮到底,再去替对方设想。

这一封情书希望在自己老去的时候,拿出来看,肯定有着独特的感受,前方的路还很长,自己所要做的还有好多,累了,就抱着球到球场,歇斯底里的大干一场,心中要一直抱着信念,不管别人怎么想,我会一直陪着你,一直爱你,给你加油,记住你是一个坚强的男人!

第4篇:写给自己的情书

有时晚上会静守在电脑边,不敲字,不看片,不阅读, 却打开着邮箱静静的等待。 似乎是个诡异的举动。但自从听了leonalewis的I’am you后,有的想法。这不是惊悚片,只是习惯而已。我渴望一个人发邮件给自己。这封邮件的开头是:

亲爱的自己。

或许活着不真实让自己有冲动找到另外一个可以依托的人。找一个爱人,一个爱自己的人。但其实自己也明白,自己唯一相信的,只有自身而已。那么就让这封邮件告诉自己:I’myou .I love you . 自己是自己的爱人吧。那天,在梦境里看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 她站在聚光点上,像一座素白的雕像一般,静立着。我仿佛不在空间里,却能听见自己问那个人:

你是谁?

我是你啊。

我爱你啊。

你是我,是你代替着我活在这世界上。那个一同经历过开心,就像那天在海边玩耍的人;那个一同经历过悲伤,就像那天被人丢弃在路上的人;那个一同经历过胆怯,就像伸手却无法摘取梦想的人;那个一同经历过幸运,就像有时发现自己是被人珍惜的人, 那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生命轨迹,是你的,也是我的啊。你抚摸自己的脸,就像在抚摸我一样;你安慰自己没事,就像在安慰我受伤时一样;你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就像在夸奖我的生命一样。你就这样占据了我整块的心灵,不让别人有任何的余地。

是啊,我是你。我是被你珍惜的人,我是在你怀里撒娇的人,我是喜欢与你吵架奚落你,却时时刻刻关心你的人。我的生命是你的。我的精神是你的。我的艺术,我的信仰,我的坚持,全是你的。然而这样的你,深爱着我,不是吗?

我轻轻的触摸了自己的手指,手臂,脖颈,嘴唇。温度,是你活在这世上的痕迹。我很幸运与你一起居住在同一个身体里,享用着相

同的经历。你是我这世上唯一的牵挂和羁绊。你是我可以依托和思念的人。尽管你永远与我同在,就像我的上帝一样。我却仍然这样对自己说。

我是你。

我爱你。

你在听吗?

你明白吗?

我爱你开开。

李开开

美术1201班

联系方式:13762964953

第5篇:写给自己的情书散文

那多笑脸,个个都酷,怪只怪我脑子糊涂,好冷清好寂寞,才给自己写封情书。——题记

秋天要走了,又要到冬天了,曾经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对着天空大喊:“我的幸运季节又到了,要开心,要快乐。”你傻傻的样子,简直像个小白痴。

不知道为什么你总是可以那么快乐,即使你的工作不是很如意,沉沉的水,重重的货,高高的货架,你都乐此不疲,你也可以一顿吃两大碗饭,把这些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事后,你居然抹抹嘴说,呵呵,吃这么多,都不胖呢。

你有些时候也会急的掉眼泪,受不了的时候,就谎称去厕所,跑到离工作地点很远很远的大草坪边哭的稀里哗啦,原因似乎也只是和同事之间的小小摩擦了。哭完就跑回来,嘻嘻哈哈,开始工作了,因为你觉得,这样挺好,没心没肺,快快乐乐。

你总是花大把的时间跟老师傅学习,你不爱聊天,不爱八卦,你喜欢做自己懂的事情,而他们常常讨论的话题是,青菜怎么做好吃?萝卜放在什么里最有营养?你觉得那些话题离你的生活千里之外,所以,你埋头看看工作怎么可以更好一点。

你没有男朋友,所以你的时间真的很多,所以你去充电了,因此没有时间去吃晚餐了,所以每天半夜都会饿醒,睡不着,所以打亮QQ,找些你认为是好人的人聊天。你常常容易爱上一个人,只要他给过你每个细节里的小小感动,然而那些你认为爱过的人,似走马观花,他出现的时候,你爱着,当他离开,你会有新的目标。

可那并不是你多花心,因为你都不曾爱过,只是你觉得,应该现实一点,他既然转身了,又何必去挽留,你也转身吧,或许幸福就在下一个转角。

你换了新工作,办公室,电脑,干净舒适,你不用在吃两大碗饭,应付贫血,不能胜任工作。新的工作室里,他们说你,怎么那么休闲?能不能穿些女人点的衣服?你低头,蓝底白球鞋,有八个兜兜的休闲裤,简单的白色T恤,与这间办公室格格不入。

等你回到家,慌忙打开衣柜,才发现,自己所有的衣服几乎如此,鞋除了白球鞋就是白球鞋。然后你抓起这些衣服,愤愤的说道,不出两个月,我绝对焕然一新。

你有时候也傻傻的做些王子和灰姑娘的梦,第二天早上醒来会发现口水把枕头都画花了,可怜了那漂亮的枕头,你有时候也偶尔犯犯花痴,比如那次电视采访小四,而你必须去买油条,所以你骑的飞快,以至于把胳膊摔破了。你偶尔也会很自恋的想,像你这么好的女孩,谁当了你男朋友,等着幸福去吧。

可你也明白,你真的是一个平凡的女孩,而在现实世界里的灰姑娘一定是特别漂亮,特别漂亮的那个。灰姑娘最终寻回了她梦寐以求的水晶鞋,丑小鸭最终也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应该只是童话吧。

他在这个时候出现,他对你说,做我女朋友吧。于是,你脸红心跳如小鹿乱撞,靠在他的肩上。那个时候你还戴着酒底瓶厚的眼镜,扎着简单的马尾,洗的发白运动服,千篇一律的白球鞋,你坚定的认为他是爱你的,他一定发现了你的独特,然而你却不明真相的卷进一场赌局,真相揭开,他依然选择离开。他说,我不喜欢麻雀,优雅成熟的孔雀才是我最佳的选择。

你蹲在地上,流泪,从黄昏到黎明,当街道恢复热闹,你站在车辆、人群里,抬头迎向太阳。

你终于做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紫色头发温顺的披在肩上,黑色的开衫,紫色的瞳孔,隐藏的伤,而真的会有告白的声音,你对他微笑,道声谢谢。

丑小鸭终于成为翱翔天空的白天鹅,在众多告白的声音中你依然相信爱情会在某个不经意间柳暗花明。

第6篇:80后写给自己的情书

我的亲爱的:

你还好吗?爱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情,无论城市与乡村,无论富贵与贫贱。可是爱情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有些爱,不是爱情。

很多人说,当闭上眼睛的时候,你才会看到你最想看到的东西,某个午夜,闭上眼睛,我看到一米阳光洒落。在心底我触摸到了它,多希望将那一刻的温暖定格为永远。一直以来我都想给自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可以给亲人和朋友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忧伤,在劫难逃的美,可是微笑怎么写都比哭好看,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在好好的照顾自己,爱护自己。其实,提起笔不知道对你说些什么。这些日子,我看到你安静的微笑,我想你的生活还算平静,看到你偶尔的眉头紧锁,一定还在为那些纷繁过往而忧伤吧,可是我希望,你能用微笑来面对一切。我相信有时候我们是同类人。自从我下定决心做一个幸福的人,我就答应自己不再庸人自扰。在守望灿烂的孤独里,好好的珍惜,在烦琐的生活交际中,我们要与几个人好好的相处,要与大多数人和平相处。在遇见和分离的日子里,每一天都值得纪念。

一个人走向前是一种幸福。哪怕有一天我们被遗忘在世界末日的某个角落,我们依然要好好的爱护自己,对自己好一点,每天脸上都要保持45度的笑容。也许你会说:“爱在路上,从来就是风雨无阻。”可是,亲爱的,如果你愿意去涉足指尖碰触的温度,

那你能不能握住爱的温度?好了,要知道。寂寞忧伤只是有时候的事情,而有时候只是有时候,终究会过去的,在那繁华落尽的年轮里。我想我是爱上了爱上她的感觉,曾经所有的困惑让我明白,更应该好好的爱自己,不管我们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的幸福。

所以亲爱的,我会永远相信你,支持你,当你用声音表达你的心情时,我是你忠实的听众,当你用行为展示自己的时候,我就是你的观众,哪怕是你唯一的观众,当别人误会你,我来理解你,当别人冷落你,我来温暖你,当你微笑时,我也会跟着快乐,当你难过时,我就安慰你,鼓励你,我想说,如果可以,不离不弃。每天我都会在这等你,我相当喜欢你同样喜欢我,你不开心我逗你笑,你快乐着我也快乐着。我想带你去看看海,我想带你去淋淋雨,哪怕在窄窄的胡同里大声唱一首歌。真实而快乐的感觉,我们谁都不能抗拒,我是谁,你说呢?可是亲爱的,有时候在面对可爱的你的时候,我却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只能沉默沉默沉默、、、、、、

我喜欢每一个清晨和黄昏,因为那时看到你的微笑,我能感觉到你平淡的幸福。那样我很快乐也很知足。知道吗?你一笑;我就会快乐好几天,你一哭,我就会难过好几年。因为你一直在我心里。最后的话,将心比心,感恩生活。

落笔: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倾诉。这个季节,这个城市,思念像野草一样疯长,偶尔做完一场梦,便开始无休止的牵挂,牵

挂记忆,牵挂未来,即使与爱情无关。所以,有时间就给自己写一封情书,微笑着对镜子里的那一个人轻轻的说:嘿。其实我爱你,你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爱护自己,加油

你的亲爱的

10月8日

第7篇:写给自己的一封情书

丫头:

我知道你喜欢别人这么叫你,特别是你所挚爱的人;你说这种感觉很温暖,像是在闲暇的午后,慵懒地享受一下午的天光,无拘无束,很美好。

你一定对我好奇,因为你一直那么敏感而惊奇,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对未知有着执着而坚韧的探索欲望;正因为有这样的欲望,才让你变得更加的丰厚,你就像是一块海绵,不断的汲取着周围你所感兴趣的一切事物;你说吾思故我在。这句话你一开始并不是十分的理解,你觉得这人难得糊涂或许会过得更加的幸福,所以,你总是没心没肺的,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任性着,固执着,武断着,甚至是执迷不悟着。不知何时你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一个人幸福了,同时也要考虑别人是否也幸福,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快感,很畅快,更是可耻的。于是,你试着反思,反省,你学会了思考再思考;于是你明白了,幸福就是被人所需要。如果你在任何一个人的眼里都是多余是,且可有可无的,那么,你就是幸福的弃儿。

丫头,你很自信,这是我所欢喜的。你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得我者幸,失我者命!”你甚至将这句话当成万精油,随意涂抹,药到病除,当然,有时难免自欺,这是你的阿Q精神,也是你的可爱之处。可爱到让人不忍伤害,却总会有人利用你的良善。这不是你的错,没有人指责你,但你总是自责不已。因为,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可你不知道这完美对他人而言,可能就是一件泛黄的旧衣服,没有任何的价值,而你却宝贝一样,珍藏着,生怕有人会毁坏,于是,你总是小心翼翼,时刻警觉着,如履薄冰。丫头,追求完美是可取的,但这再宝贵的东西,如果已经压得你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也要舍得放下。你知道吗,有一个词叫---瑕不掩瑜。真正懂得欣赏你,爱护你,珍惜你的人,会把你看成一块璞玉,用心去雕琢你,让你真正的完美;而这样的人很多,且一直就在你的身边,只是你一直没有发现而已,这才是你的过错。

丫头,你真的很懒散,你懒散的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宝贵的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一个下午,而那个下午你只是发呆。你说对有些人而言,这一寸光阴一寸金,而对你而言,懒懒一个下午,也是千金难买的。那个下午,你看到窗台上的汗莲在阳光下生机勃勃,听到了风轻轻地哼着进行曲,而后从你的脸颊掠过,看到了阳光从桌面上慢慢地移开,直到退到地平线下。于是你张开双臂去拥抱黑夜,等待黎明,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新旧更替就是这么自然而然;所以,你从不在意这岁月是否在自己的脸上无情地留下印记。你从不用任何化妆品去掩盖;你说最好的化妆品也画不出纯真,最好的美容技术,也抵挡不住岁月的脚步,何不顺其自然。你才懒得每天要提前半个小时,描眉画眼。懒得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上美容院,听那些小姐忽悠。你说最好的保养品就是心境开朗,这总是愁眉不展的人,再好的美容师也去不掉她额头上的那几道天生的褶子。而眼角的和嘴角的笑纹,那是快乐对一个人的馈赠,你就是这么自以为,没心没肺。

丫头,你有个很致命的缺点,就是急躁且喜怒形于色,还十分的偏执。认定的东西,你会执着地坚持着,任谁都拉不回来;你更喜欢用第一印象去看待一个陌生人,更容易被自己的主观意识所左右;一个人,一件事,第一时间在你脑海中形成的影像,产生的第一个反映,往往就这样被定格,想要改变,往往很难。所以你常常以貌取人,你觉得相由心生,一个人的良善是会从其面部特征中显示出来的。而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也会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中体现出来的。所以,一个用味道浓烈的香水,衣着十分不得体,且浓妆艳抹的女人,是永远不会成为你搭理的对象,你认定她们就是低俗的。同样的一个不修边幅,且满嘴脏话,或是夸夸其谈的男人,也永远不是你搭理的对象。你讨厌一切不符合你审美要求的事物,是那么的深深厌恶,而这种厌恶你不会去刻意的隐藏,而是直率地去表露。丫头,你知道吗?很多事物其实都有两面性,还有一面是你看不到的,而每个人都像是一本书,要翻阅才知道里面的内容是空乏还是厚重,往往这精致的封面是为了掩盖其内在的匮乏。人不可貌相便是这么一个意思。

丫头,你总是言而不信,且爱慕虚荣;你说不再发表激烈的言论,你说你不再花太多的时间在网路上,你做过太多类似的保证,但你从未真正的履行过。你花太多的心思去经营你的美丽心情,你忘记了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自己去珍惜和关心的人和事。你总是自私的找各种理由搪塞着,试图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让自己的所为变得理所应当;这就是你最矛盾的地方,在现实和虚拟之间,你无法衡量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你真实到无法把现实和虚拟分隔开,你觉得所有在自己的世界里出现过的人,都是那么的至善至美,你唯有用真诚换真诚;现实中的责任已经让你气喘吁吁了,你还不自量力地要背负虚拟世界里的责任。于是,你把对现实世界的种种热爱和愤懑,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无疑带给你一种满足和快感,那些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倾吐和抒发的,你都一股脑的倒在空间里,渐渐地这看的人多起来了,在一片喝彩声中,你十分的享受那种被人仰慕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其实是一种虚荣。这一旦虚荣便容易急功近利,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是令人生厌的,同样的这抱着虚荣心而堆砌出来的文章,是败笔无疑;如何改变,唯有淡然,以平常心去看待这一切的欢呼和荣耀,那些都是爱你的人给你的鼓励,你当自勉,不可飘飘然。写自己喜欢的文字,不趋炎附势。

丫头,你真的不懂浪漫且不解风情,你不过任何跟爱情有关的节日,你觉得那是一种幼稚的形式,只有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才会将爱情付诸于形式。所以,你从不在情人节时候收送礼物,你说那样过于矫情。你说这浪漫不是一个节日就能体现的,一朵花代表不了完美的爱情;所以这总是把自己的爱深埋着,即便那么的热爱,也是吝于表达;总是让人误解,更体会不到你的真实情感。就好像你喜欢养花一样,你不去了解各种花的性情,以为给点水,它们就会常青,就能开出美丽芬芳的花朵。最后,那些你喜欢的,却不懂呵护的花,渐渐枯萎了,只有少数几株还顽强地活着。要知道,有些花喜阴,有些花喜阳,有些花无需太多的水分,有些花就离不开水。爱也是如同,不同的爱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

丫头,你真的很无情,你无情到从不回头看一眼从你一出生就与你形影不离的我。你总是行色匆匆,你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人,唯独无视我的存在;你知道吗?丫头,这让我真的很伤心。这种伤心让我日渐憔悴,形容枯槁;我是如此的深爱着你,你哭了,我便流泪了,你笑了,我便高兴了,你恼了,我便生气了,一直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而你却从未发现我的存在,即便是站在最明媚的阳光下,你也是让我背对着阳光。

这是一封酝酿了已久的情书,一直没有勇气向你表白,不是怕拒绝,而是怕被你无视,因为我是如此的渺小,渺小到唯有你停下脚步,转过身,借助光的能量,才能发现我的存在,看清我的模样----我就是你的影子,丫头!永远对你不离不弃,深爱你,却只能一直默默尾随着你的那个人就是我,珍爱你自己,就是对我的爱最佳的回报。我喜欢你光脚穿着球鞋,大踏步的走,喜欢素面朝天的你,还有你永远自信的笑容!

【范文网】

上一篇: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下一篇:加强沟通协调主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