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一年后的自己

2023-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写给一年后的自己

《橘颂》并非屈原写给自己的诗篇

摘要:《橘颂》期许与歌颂的人物对象,自汉代以至当下楚辞学界一般的主流诠释均认为是屈原自颂自期,即《橘颂》是屈原写给自己的作品。但通过细读文本,还原《橘颂》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我们发现屈原通过《橘颂》进行自我赞美和期许的诠释并不正确。“南国”“受命不迁”“更壹志兮”“任道”“嗟尔幼志”“自慎”“秉德无私”“参天地”“伯夷”等,均彰显《橘颂》中使用的核心词汇属于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元素;从“颂”属于祭祀场合用的赞美诗,而“伯夷”身为一国之太子以及“愿岁并榭,与长友兮”这些因素看,屈原不可能以《橘颂》来自我赞美和期许;屈原在《橘颂》中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期许和赞美的对象应是举行“加冠礼”时的楚威王太子芈槐。换言之,《橘颂》是写给楚威王太子芈槐的诗篇,其文本性质为“加冠礼辭”。

关键词:《橘颂》;歌颂对象;芈槐;加冠礼辞

《橘颂》是屈原存世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史中最著名的赋物咏人经典名篇之一,其影响之巨之深远自不待言。但《橘颂》中歌颂和期许的人物对象到底是谁?创作于何时?直至当代,诸家献疑,莫衷一是。本文认为,《橘颂》一诗,是屈原与楚怀王在青年时代互相赏识、个人关系十分亲密的最好见证。然而,后人对这首诗的性质诠释却出现很大的偏差。

一、《橘颂》诠释史中两个争议未决的疑案

在《橘颂》诠释史中,有两个争议未决的疑案:一是《橘颂》的创作时间,二是《橘颂》歌颂期许的对象到底是谁。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东汉王逸认为是“顷襄王时作”①。按这一说法,《橘颂》就只能是创作于公元前298年即顷襄王元年之后。南宋朱熹认为是“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輙形于声”②而作。但依朱熹所言,则《橘颂》既有可能作于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0)之后,又有可能作于顷襄王元年(前298)之后,这种说法属于游移不定。清代文学家姚鼐认为是“怀王朝初被谗时所作”,这种说法确认《橘颂》创作于怀王“怒而疏平”之后,即在怀王五年(前325)至八年(前323)之间。汤彰平先生则言,屈原第一次赋《橘颂》是在怀王十一年即公元前318年之后,是时屈原奉楚怀王命使齐面见齐宣王:“屈原见问……说道:‘微臣离郢都之时,见院中几株橘树果实累累,色彩斑斓,心有所思,曾写《橘颂》小诗一首,不敢呈献大王。’”③根据汤先生此言,《橘颂》是屈原于怀王十八年奉命使齐过程中首次呈献给齐宣王的,而这首诗作于使齐前夕。但当今的一些楚辞专家多不同于上述论断。郭沫若《橘颂解题》云:“《九章》中,《橘颂》一篇,体裁和情趣都不同。这可能是屈原早期的作品”④;吴广平亦认为《橘颂》是“屈原早年的作品,很可能是处女作”“既颂橘,也颂人”⑤;黄寿祺、梅桐生认为:“《橘颂》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应是屈原早年的作品”⑥。黄露生认为《橘颂》“不仅是屈原早期的作品,还是他受‘大封’为屈氏家族‘世子’、楚国‘莫敖’的合法继承人(所作)”⑦。此论于史无据,则未为得。况且“世子”之称,也只能加于“国君继承人”的头上,屈原从没有过这样的身份。屈原当时所能继承的最高

收稿日期:2017-06-24

作者简介:郑志强,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州450002)。

爵位不过大夫,而楚国已奉行周礼,根据《仪礼·士冠礼》规定,“无大夫冠礼,而有其婚礼”⑧。所以,黄先生的判断显属不经。

关于《橘颂》歌颂与期许的主要对象,也有两种不同诠释。南宋朱熹认为是“言橘之高洁,可比伯夷,宜立以为像而效法之,亦因(橘)自讬也”⑨。现当代大多数楚辞学者予以秉承。林家骊认为:“《橘颂》既是对橘树的颂歌,又是屈原自比志节如橘,不可移徙。”⑩殷光熹《楚辞注评》说:“《橘颂》就是颂橘。全诗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对橘树的高贵品质的赞颂,表现了诗人的人格理想和个性特征。”詹安泰在《屈原·宋词研究》中亦认同朱熹提出的《橘颂》为屈原自许的见解,认为该诗“可以看出屈原的高贵品质和一生的动向”。但是,郭沫若对《橘颂》歌颂的对象为谁这一点则显得比较谨慎。他说:“《橘颂》前半颂橘,后半颂人,与屈原身世无直接关联。他所颂的人是很年轻的。所颂者何人?不得而知。是不是自颂?也不得而知。”他又强调说:“《橘颂》显然分为前后两段。前段颂橘,自此以下为后段,乃称颂一位年轻人。此人为谁,不得而知。”当代著名楚辞专家姜亮夫在《楚辞通故·橘》中云:“《橘颂》一篇颂橘之形色品质,可谓千古妙文,不必更待他说。”郭沫若、姜亮夫在《橘颂》中“颂”的对象为谁这一关键问题上,并未简单秉承历史旧说,而是提出了“与屈原身世无直接关联”的学术观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身为现当代楚辞研究大家,他们二人虽然没有肯定屈原创作《橘颂》是借颂橘而自颂自期的旧说,较为明确地否定了《橘颂》是屈原写给自己的作品,但都没有真正解决《橘颂》主要“颂”的人到底是谁这一关键问题。

上述诸多楚辞学专家对《橘颂》创作时间及诗作性质的判定虽有一定价值,但众说纷纭,互相抵牾,对这篇作品到底所“颂”何人、创作于何时,有的不甚了了,有的与《橘颂》文本龃龉不合,扞格不通。本文认为,无论从《橘颂》文本的内在表述进行细读,还是结合屈原的创作时代背景看,《橘颂》的歌颂对象都不可能是屈原自己,《橘颂》的创作时间也不可能是屈原被流放时期。

二、对《橘颂》文本中重点词汇的重新诠释

关于屈原《橘颂》创作于作者被楚顷襄王流放期间,屈原借颂橘而实现其“自比志节如橘,不可移徙”这一观点,最早可以追溯至东汉的王逸。细考王逸对屈原《橘颂》创作时间和歌颂对象的诠释之所以一直被后世多数楚辞学家所遵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王逸籍贯为故楚国之旧都鄢郢(即东汉时期的宜城),而东汉时宜城与秭归同属南郡,地望上与屈原故里秭归在当时可视为同乡;二是王逸编著的《楚辞章句》为现存最早的集成性屈原作品诠释版本。这两个因素,足以让后世《楚辞》研究者步王逸后尘。但是,话说回来,王逸著《楚辞章句》时,距屈原去世已300多年,且在这300多年里,楚与秦发生了无数次惨烈的战争;加上秦始皇当政后的焚书暴政,以及秦汉之间的战火对原始文献的损毁甚巨。因此,王逸对屈原具体作品的诠释有误情有可原,但后世学者对王逸《楚辞章句》的陈陈相并非理所当然。

本文采用新方法对《橘颂》这一名篇诸关键词作重新解读。只要从根源上即语言表述的概念逻辑和概念所涵盖的文化观念上辨析出王逸对《橘颂》诠释的不确切之处,就能用当代诠释学的逻辑方法演绎推导出《橘颂》真正歌颂期许对象以及这篇作品的可信创作时间段。下面不妨把原作照录如下: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以今天的修辞学理和文章结构学理来看,屈原在《橘颂》中创造性地将《诗经》中的“雅”体(赞美活人诗)与“颂”体(祭歌)有機地杂糅在一起,在艺术手法上使用了“兴”。《橘颂》以上半阕颂橘起兴,以引起下半阕所颂之人;以上半阕表面赞颂橘树里子隐喻讽喻人,以下半阕完全脱离橘树转而落脚于直接对人的赞颂,从而形成一种“借物喻人”的新体诗《橘颂》。

王逸对屈原作品诠释的杰出之处,在于他最早看到了屈原作品对《诗经》中经典作品思想艺术成就的继承和发展。他说,屈原诗作“依托《五经》以立意焉;‘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嫄’也;‘纫秋兰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王逸在诠释《橘颂》时,没有将屈原《橘颂》中一系列关键词汇所表达的概念和思想观念基本上来源于中原《五经》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到底。事实上,《橘颂》除敷陈和提炼橘树这一与中原相比专属楚国的独特植物形象外,作品中对橘树和人“文化品质”的文学归纳,明显学习和引入了孔子对“玉”之文化品质的归纳。屈原将孔子的“君子比德于玉焉”(《礼记·聘义》)化入《橘颂》中,从而变为以“尔”比德于“橘”焉。

王逸没有自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导致对《橘颂》的重大误释。其一,他在诠释《橘颂》开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一句就讲:“屈原自喻才德如橘树,亦异于众也。”接着又在释“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言:“橘受天命,生于江南,不可移徙;种于北地,则化而为枳。屈原自比志节不可移徙。”释“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曰:“屈原见橘根深坚固,终不可徙,则专一己志,守忠信也。”释“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又曰:“以言己行清白,可信任也。”释“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曰:“以言己敏达道德,亦烂然有文章也。”总之,王逸一开始释《橘颂》,就定调子说屈原创作此诗是为了表明自己德才兼备,十全十美。其二,王逸对《橘颂》下半阕的诠释,亦沿用了这一视角。他在释“嗟尔幼志,有以异兮”曰:“言嗟乎众臣,汝少小之人,其志易徙,有异于橘也”;释“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曰:“屈原言己之行度,独立坚固,不可迁徙,诚可喜也。”释“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曰:“言屈原自知为谗佞所害……心中觉寤,然不可变节,犹行忠直,横立自持,不随俗人也。”在释“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曰:“言己执履忠正,行无私阿,故参配天地,通之神明,使知之也。”在释“愿岁并榭,与长友兮”曰:“言己愿与橘同心并志,岁月虽去,年且衰老,长为朋友,不相远离也。”其三,王逸在释结尾句“年岁虽少,可师长兮”曰:“言己年虽幼少,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在释“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曰:“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之……遂不食周粟而饿死。屈原自亦修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故曰:以伯夷为法也。”

在指出王逸对《橘颂》产生重大误释之前,本文应先提出一条诠释学新定律,即在对古代经典诠释过程中,无论某位诠释学家的诠释内容有多么大的历史积淀性权威,只要他的诠释中对经典中关键词的阐释哪怕只有一处不合文本逻辑,则其整个诠释内容都会产生学理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而通篇都有推翻重释的必要。

就《橘颂》通篇的结构看,屈原对《诗经》中的文化观念及其赋比兴艺术手法不仅掌握得十分纯熟,而且运用得炉火纯青,富有创造性。“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卜子夏《诗大序》)就《诗经》中的“兴体诗”人称类型看,诗人在“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时,两个主语对应结构有第三人指称(其、彼、之子)与第二人指称(尔、汝、子)对举型,第三人指称(其、彼、之子)与第一人指称(我、予、余、吾、朕)对举型,以及第二人指称(尔、汝、子)与第一人指称(我、予、余、吾、朕)对举三个主要类型。《橘颂》通篇选择的是第三人指称“其”与第二人指称“尔”对举类型,如“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之“其”均指橘;而诗中第二人指称“嗟尔幼志”之“尔”当然应诠释为第二人指代词“你”这种对举类型。《橘颂》中是否有“多重对话”?细读文本,根本没有。换句话说,屈原作为诗人,他在《橘颂》中先对“橘”说话,让“尔”听;后又对“尔”说话。其中并没有诗人屈原(及代言人)之外的“第三者”来对“橘”和“尔”说话;也没有“橘”“尔”或“第三者”来对诗歌创作者屈原说话。

由此看来,屈原创作《橘颂》借橘(其)起兴以引起所咏之“尔”,必非指屈原本人。因为屈原并没有在《橘颂》中用第一人指称“朕”“余”“吾”“予”或“我”,而且屈原其他名作中亦没有用“尔”直接称呼自己的先例。所以,王逸所诠释的屈原以“橘”言“己”与《橘颂》文本词汇及其相应内容逻辑显然相悖。《橘颂》中的“尔”即现实创作中作者对言指称的“你”;屈原用“你”与“橘”进行“比德”,那他当然不会以“橘”喻“己”。若以“橘”喻“己”,则屈原必会用“朕”“余”“吾”“我”或“予”,这在其他作品中比比可见。

王逸在《橘颂》诠释中出现了三处自相矛盾的逻辑硬伤。第一,他在释“嗟尔幼志,有以异兮”时言:“言嗟乎众臣,女少小之人,其志易徙,有异于橘也。”也就是说,诗中“尔”指“少小之人”,即“众臣”;却又在“年岁虽少,可师长兮”中说:“言己年虽幼少,以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注意,诗中的“年岁虽少”的主语为“尔”,是一种承前省略修辞法。“嗟尔幼志”与“年岁虽少”均单指一人“尔”,怎能使“尔”既指称“众臣,汝少小之人”,又能指称屈原自己“年岁虽少,可师长兮”?第二,王逸在诠释时错用了“双重标准”。他既然将“嗟尔幼志”之“尔”诠释为“众臣,汝少小之人,其志异徙”,如何又在“年岁虽少,可师长兮”中又说:“言己年虽幼小……可师用长老而用之”?对“众臣”是“年龄少小之人,其志易徙”,对屈原则曰“年岁幼小……可师用长老而事之”?难道“年龄少小,其志易徙”不适用于屈原吗?屈原会不会在同一诗中将同为“幼小”年龄段的“众臣”进行贬斥而将自己神性化拔高?当然不会!由此可见,王逸的诠释自相矛盾之极也。第三,屈原当不会在《橘颂》中一会儿说自己年龄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年龄小;一会儿说年龄少小,其志易徙,一会儿又说年龄小也没关系,君主和众臣都可以把自己当作长老和老师来众星捧月。《橘颂》为千古名篇,不会有这么多语言表达的逻辑矛盾;屈原也绝非如此愚蠢自大之人,一定是王逸自己没完全理解《橘颂》,把全诗主语和全诗真意搞混淆了。

我们再从《橘颂》所用的其他关键用语看,屈原当然更不可能用这些语言来自我赞颂。因为在那个时代,如果屈原把这些语言用在自己头上,显属“僭越”,会给自己招来大祸,屈原当不会如此愚蠢。这些用语主要包括“受命不迁”“独立不迁”“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和“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下面我们对《橘颂》原文本中的重点词汇进行重解诠释。

(1)“后皇嘉树”中的“后皇”,过去一般解“后”为“后土”“地”,解“皇”为“皇天”“天”。姜亮夫言:“王逸注‘皇,皇天’。朱熹以‘后皇’指楚王,亦可通。”因而,他主张“冠天子之冠曰皇”。这两种解释均过于简单化,其实这是一个双关用法:既明指作为楚国社树的橘为天地所生,受天之命,生于南国而茂,移于淮北,则化为枳;又双关喻指楚威王嫡子像“佳树”一样为优秀世子。夏代称夏王为“后”,夏代以前称王为“皇”,如“有虞氏皇而祭”(《礼记·王制》)。

(2)“徕服”:“徕”同“来”则可,“服”则不采它解,而只应作取《群经平议·周书·武穆》中“教之以服”俞樾所解的“服”“法”、“法制”“法象”之意。因此,“服”的过去旧解“习惯”则误。

(3)“嗟尔幼志”之“尔”,以前有的释读者将其释为“橘”,有的学者认为“尔”是屈原“以橘自喻,通过颂橘来抒写自己精神品质的高尚”。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皆误,《橘颂》中“尔”专指楚威王太子芈槐(具体论述详见下文)。《橘颂》一诗的创作专用于一位贵人满20岁行“加冠礼”仪式上祭礼中的颂歌之歌辞,则“嗟尔幼志,不以异乎”即指楚怀王20岁以前的品行和文化修养异于庸常诸公子。若以“尔”指“橘”或屈原自己,则全诗文意扞格不通。综观《楚辞》中的所有作品,屈原谈到自己时,一般使用过“朕”“余”“吾”“我”,甚至径称“屈原”;只有在书写二人对话时,对方称屈原为“尔”或“君”。如《离骚》中屈原“命灵氛为余占之”,灵氛反问“尔何怀乎故宇?”又如《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总之,统观屈原所有作品,基本没有屈原在直叙时自称“尔”的现象。唯《橘颂》一篇中之“尔”,古今注家偏偏认为屈原是自称。这是值得反思的。通过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橘颂》中的诗词语气中,事实上是有自我称谓的,只是诗中省略了“予”“余”“吾”“我”“朕”这种第一人称代词,代表性诗句即是“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在此句诗中,为了适应乐歌节拍,诗人有意在文首省略了“我”或“予”。“愿岁并谢,与长友兮”细译成白话文,应为“我愿与您长久结为密友,一同与岁月并进,直至终生”。诗人当然不是说愿与橘并谢,而是指愿与此人并谢。如果这句白话细译确切无误的话,那么《橘颂》的歌颂主角必定是与屈原相对的“尔”,而非屈原自己。郭沫若在释译《橘颂》时正是发现了这一现象,因而说“后段,乃称颂一位年轻人。此人为谁?不得而知”。本文认为,《橘颂》之“尔”可得而知,即指芈槐无疑。换句话说,在当时屈原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角色才有资格在《橘颂》中被如此颂扬呢?笔者反复研究,角色只有一个,这就是当时的楚威王太子芈槐。

(4)“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之语并非如以前诸诠释学者所言,是屈原自许;相反,这句话是屈原对芈槐的期许,是屈原对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中“故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思想观念的入神化用。统观《橘颂》,诗人崇尚道家思想十分明显:“独立不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均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人格理想。汉字中的“王”字,即是对沟通天、地、人观念的形象化书写。《橘颂》中的“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之语即是对“王”的历史性文化阐释,是“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这一儒家对君王品德的明确归纳和要求。而具有与天、地并列为三(“参”)资格的,只有“王”,其他臣子(当然也包括屈原)没有这种资格,否则他就僭越了。只有“王储”才有资格被喻为“后皇嘉树”,屈原对自己出身的叙述,只不过是帝高阳之“苗裔”。“苗裔”不过是众多后代中的一个;而“后皇嘉树”既可实指“社树”“神树”(橘),又可比喻高贵的王位继承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鲁国大夫叔孙豹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之“三不朽”中之“立德”,则专指具有贵为天子身份者,在王者之位而能“创制垂法,博施济众……惠泽被于无穷”(《左传》孔颖达疏),方为圣君。因此,《橘颂》中将“秉德无私,参天地兮”解释为屈原自许,是忘记古代使用语言有“忌讳”了。在屈原时代,政治环境并不允许屈原这样自夸。

(5)“行比伯夷”这一颂语中,“伯夷”为孤竹国君的太子,屈原若以伯夷自比,则政治身份不对等,实为僭越。屈原当不会愚蠢至此。那么,《橘颂》中的系列称颂语如“独立不迁”“廓其无求”“苏世独立”“闭目自慎”“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这些颂语,到底是虚写?还是实写?从过去学者对《橘颂》的诠释来看,他们多采用以颂橘来实现屈原自颂的阐述视角,一般都认为是虚写,是自我期许。这种看法大错。错在他们没有看到使用这些有特定含义的语汇,与屈原的政治身份(大夫)不对等,不相称。

三、《橘颂》是写给楚威王太子芈槐的诗篇

笔者认为,《橘颂》是建立在“实写”即特定的史实基础上的。《橘颂》中的“尔”实指楚威王太子芈槐,这首诗是芈槐在满20周岁所举行的“加冠礼”上由屈原创作的,用在芈槐“加冠礼”中某个环节的诗篇。这样来重新确定《橘颂》的性质,则《橘颂》诠释中的诸多难解的疑团,均可迎刃而解。例如,《橘颂》中的“后皇嘉树”“行比伯夷”用以比喻身为楚国太子的芈槐很贴切,若用于比喻屈原则显僭越不经,因为屈原所能继承的最高爵位不过“大夫”而已;用“受命不迁”“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更一志兮”“类可任兮”等词汇来赞美楚太子芈槐及其王族则很贴切,因为中国王权文化一直秉承的观念是凡“王家”均是“受天明命”“维天之命”、“昊天有成命”。换句话说,每一个国家的王族及其推举出的“元首”均是受命于天,是“天之历数在尔躬”,是“天既讫我殷命”“我生不有天命哉”!身为王位继承人,首先要掌握王者的为政之道,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壹,允执厥中”。身为太子,将来要承继大统为楚王,这些知识和品性修养都必须具备。“而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更是对“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甚一焉”(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这一名言的化用。上古所谓王,除天下共主“天子”外,尚有公侯伯子男和附庸六等之国君,而不包括大夫。因为“大夫”的“采地”一般不超过方三十里即九百里,超过此数就晋级为“附庸”国君了。如果屈原的《橘颂》是写给自己的,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是国君的太子,屈原自然愚不至此。他的《橘颂》是写给芈槐舉行“加冠礼”时“祭庙”(又称“庙祭”“社祭”)仪式中所用之礼乐性歌辞。王庙古时又指“社稷”,社稷中有“社树”。《橘颂》中既然以颂橘开始,则以橘比喻楚太子芈槐顺理成章。

下面我们将《橘颂》中的核心用语与先贤著作中的名言列表作一对比(见表1),更有助于看清这一切。

上述所引《橘颂》以前经典中的用语,均特指君王应秉持的修身治国之道与德。根据《左传·襄公十九年》中的记载,重大文献中对不同级别政治人物的文献性歌颂用语一般遵循的是“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因此,在《诗经》乃至《楚辞》中,凡歌颂品德如何美好者,其对应人物一般应是天子、国王及太子一类人物;对诸侯一级人物一般是“言时计功”,而“大夫”一级则可以“称伐”,这与《离骚》中的“朕皇考曰伯庸”等记载屈原家世之“伐阅”相一致。反观《橘颂》中所使用的核心文辞及所蕴含的观念,其对应人物只能是楚威王太子芈槐或楚怀王太子芈横二人其中之一无疑。那么,《橘颂》用在父子二人身上究竟对应哪一个人更合适呢?

表1《橘颂》以前经典中用语与《橘颂》中用语对照表

《橘颂》前经典中已有词汇《橘颂》中使用词汇《诗经·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蓬蓬萋萋;

《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

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尚书·虞夏书·大禹谟》:惟精惟壹,允执厥中。

《老子·第二十六章》:天得壹以清,地得壹以宁,神得壹以灵,谷得壹以盈,万物得壹以生,侯王得壹以为天下正。

《易·大过》:《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老子·第二十五章》: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精色内白,类任道兮。《尚书·虞夏书》:咨尔禹,天之历数在尔躬!

《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老子·第二章》: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其合瞑瞑,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礼记·孔子闲居》: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是汤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三代之德也。‘驰其文德,协此四国’,太王之德也。”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周礼·仪礼·士冠礼》:始加(冠),(宾)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又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何金松在《屈诗编年详解》中提出屈原《橘颂》中的“尔”指的是太子横。何先生诠释说:“在太子横赴秦作人质前夕,屈原以《橘颂》一诗作为临别赠言。”由于何先生对《橘颂》的文本性质和创作时间做了错误的诠释,所以他的观点没有被学界广泛接受。

首先,像郭沫若在他的剧本《屈原》中将《橘颂》设计为对以婵娟和宋玉为代表的“学生”制作的训导辞一样,何先生的阐述是以文学性联想为诠释路径的,那么其可信程度不言而喻。其次,就严谨的本文诠释理念来讲,判断《橘颂》是否有可能是“颂”芈横,还要从屈原具有高超智慧和是非分明、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这两个方面来综合分析。综括所有确认为屈原创作的作品,他的一切爱怨感情均集中在怀王身上;而从后期涉及顷襄王和令尹子兰、司马子椒等人的评价上,屈原用了“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涉江》)等一系列反衬与贬斥言辞,从这些言辞反推屈原对芈横人品能力的评价,他也一定不会为无才无德无能的芈横写出《橘颂》,否则岂不侮辱了自己的智商?最后,从芈横举行“加冠礼”的时间怀王十九年这一年的历史看,屈原一直被派为“使齐”的差事,他的左徒职务并未恢复,怀王并未真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怀王让屈原为芈横写“加冠礼辞”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橘颂》写给芈横的可能性应予排除,只能将这篇诗作确定为是写给楚怀王的,因为屈原与怀王早期毕竟有过亲密无间的人生经历。

楚怀王是否举行过“加冠礼”,《史记》并无明确记载。但鉴于楚国与秦国实行异姓对偶婚制达二十代以上,而秦惠王(前356年生)与楚怀王(前355年生)只有一岁之差。《史记》中明确记载秦惠王举行过“加冠礼”;以此推理,楚威王为表示自己在普及周文化上不落后于秦,亦举行过“加冠礼”当属可信。《橘颂》正是一篇印证楚怀王举行过“加冠礼”的珍贵文献。而且,这也可作为屈原与楚怀王早年志同道合、互相赏识的一个佐证。楚怀王举行“加冠礼”时20岁,屈原18岁。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橘颂》创作于楚威王五年,即公元前335年。

18岁写出彪炳千古的经典诗歌,的确可以为圣为贤。放眼古今中外,发表处女作时年龄很小者虽属凤毛麟角,但也不乏例子。就中国古代看,周成王姬诵在20岁以前就创作出被后世奉为经典的诗歌就有4篇,即《诗经·周颂》中的《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其中《敬之》一篇,是现存可信文献中最早的一篇新王“加冠礼辞”,实开屈原《橘颂》之先河。西汉贾谊创作《吊屈原赋》时23岁;三国时期的王粲以《七哀诗》知名时年方16岁;大唐时期的王维17岁时创作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创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年仅21岁;李贺创作出成名诗篇《雁门太守行》时年方18岁;等等。从近现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国际诗人中检索,发表处女作时年龄很小者亦不乏其人。如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印度诗人拉纳特·泰戈尔,二人都是14岁即发表诗作;俄国诗人伊凡·阿历克谢耶维奇·蒲宁1889年发表第一篇著名诗作时只有19岁。但他们的处女作均不是获奖作品,只有“智利的巴勃鲁·聂鲁达和捷克的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他们两位都是诗人,他们获得诺貝尔奖的诗作发表时年龄都是20岁”;“巴勃鲁·聂鲁达在20岁创作了诗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在20岁创作了《泪城·全是爱》”。

毫不夸张地说,创作于公元前335年的《橘颂》即使与上述名作放在一起相比,其文学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挺然翘楚而无逊色。《橘颂》写得如此之好,致使楚怀王在未即王位时就对年方18岁的屈原产生强烈好感,那么,怀王于27岁即王位后较快提拔重用屈原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申言之,《橘颂》在为《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屈原年轻时即为“楚怀王左徒”,“王甚任之”提供了一个文学作品佐证外,也为中原文化与《楚辞》之间的确存在血脉传承关系提供了毋庸置疑的文献佐证。

注释

①〔东汉〕王逸:《九章章句序》。②⑨〔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73、99页。③汤彰平:《屈原传》,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3页。④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368、372、372页。⑤吴广平:《白话楚辞》,岳麓書社,1996年,第208、219—220、328、328、210页。⑥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2页。⑦黄露生:《〈橘颂〉与屈原身世》,政协湖南省汉寿县委员会编:《屈原与汉寿》,《汉寿文史资料》(第13辑),汉新出准字(2008)第02号。⑧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岳麓书社,1989年,第140页。⑩林家骊译注:《楚辞》,中华书局,2009年,第147页。殷光熹:《殷光熹文集》第2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35页。詹安泰:《屈原·宋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45页。姜亮夫:《楚辞通故》(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86页。〔宋〕洪兴祖:《楚辞补注》,白化文等点校,中华书局,2015年,第37、119、119、119—120、120、120、121页。姜亮夫:《楚辞通故》(四),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页。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057页。聂石樵:《屈原论稿》,中华书局,2010年,第239页。汤彰平、王朝华译注:《老子》,中华书局,2014年,第95页。《诗经·周颂·天作·昊天有成命》。江灏、钱宗武译注:《尚书全译·虞夏书》,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3页。〔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韩兆琦译注,岳麓书社,1988年,第50、148页。何金松:《屈诗编年译解·橘颂注》,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44页。〔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第五》,岳麓书社,1998年,第148页“惠文君三年,王冠”。《周颂·敬之》为周成王姬诵“成人礼”中的“加冠礼辞”,是本文作者自己的考证结果。刘凯、刘亚敏:《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地理与社会学分析》,《中州学刊》2017年第7期。

责任编辑:采薇

作者:郑志强

第2篇:写给三年后的自己一封信

亲爱的秦昕悦:

你好!

早在几天之前就知道了你以642的高分考进了理想的高中。听到这个消息,我由衷的为你感到高兴。我想,这与你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毕业典礼那天,你代表初三全体同学道出了对同学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语气间洋溢着骄傲与自信,令所有在场人员深深折服。不知你还记得三年前你曾经是那么胆小懦弱,是什么让你在这三年中蜕变的如此迅速?我想,这是因为你战胜了自己。

在这三年中,你有许多改变:每次上完课,你都认真地记笔记,如果遇到不懂的,你也会耐心请教同学;早上五点半,在你悦耳的读书声中人们缓缓睁开了双眼;善于社交的你还参加各种社团,代表学校出席各类演出;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的你曾多次组织同学们捐助贫困儿童,给贫困山区儿童捐款……在这初中三年生活中,你得到了成长和磨练,干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总结了适用于你的学习方法。

你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当医生的基本素质是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博爱、团结协作的品质和渊博的知识。作为学生的你,还有很大的进步发展空间。

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一定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学习更多的知识,用自己所长为社会服务,走向属于你的道路,相信你有美好的未来!

祝你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秦昕悦2011年8月26日

第3篇:写给四年后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杜:

现在大学快毕业了,工作的事情落实了嘛吗?考研的准备咋样了?

我知道你现在没有刚来西安交通大学时的那股热劲了,整天都忙于工作,事业,还有所谓的家庭。现在的你变得成熟了吧,没有刚刚来西安交通大学那种幼稚了,变得沉稳了,成为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吧。想起高中毕业那会儿,你是多么的优柔寡断,总是患得患失的,担心这样担心那样。觉得自己的选择题怎么总是做不完?我也知道,那时的你,压力很大,怕成绩下滑,担心高考失利,尤其是在高考后的几天里,心里是多么的矛盾。在自己的高考成绩为出来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万一自己的高考成绩不理想该怎么办?你在思考自己到底是选择复读还是去上大学?选择上大学又该选择上什么样的大学?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是应该以自己的爱好为主还是随大流,选择现在所谓热门的专业?对,你很迷茫。

终于高考成绩出来了,理科总分629分,贵州省排名888名。是啊,好吉利的数字啊,不过你的选择现在真是开始了,以前的矛盾都是为此时此刻做铺垫的。你一直在回避这个选择,现在你面临的这个抉择感觉好痛苦。因为回避困难的时间越长,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在你的艰难挣扎后,你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宫工程。虽然当时的你根本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专业,但是你的勇气彻底征服了你自己。那时的你认为,我想要当公务员,不管什么学校都可以,只要你选择的学校名气大,档次高就行。现在看来,你的选择可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差距。因为我们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个工科类的学校,我们培养的是一个个工程师。

经过四年打磨,我相信你的锐气基本上已经被磨圆了。曾经的你是多么的方,不懂得圆滑,遇到事情还是用小孩子的方法来处理,不懂得用圆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四年的磨练,现在的你懂得了怎样为人处世。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为你有这样的改变而骄傲。我知道,你在经受磨练的过程中,看到了许多不应该看到的东西,经历部分不该经历的污浊事件,很高兴看到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虽然没能中通外直,但是也学会了圆滑出事,记住逢人只说三分话。你确实应该好好改改你那见人就好话的习惯了。当然,这个社会谁都喜欢听到的是好话,我们作为一个大学生要学会到处华语是银。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中,你开朗的性格为你的前程铺开了新的一条路。

在这四年里,你看看到形形色色的世界,有那么多的人走向了生活的误区。就行你刚刚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一样,认为大学是用来玩的。就是中学老师说的那样,孩子,好好努力吧,考上大学就轻松了,一天再也不用担心你的学习了。所以,在大一的第一学期的上半期,你用你的成绩证明了你玩的有多么的high,在期中考试,你备受打击,那是你玩的结果,不出他人所料,你的确很惨,幸好你看到了失落的狮子也会被当作病猫被欺负,从此改变了以前的习惯,我也知道,你在课上学习非常的认真,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是出了名的抢座高手。不过你的学习方法还不好,缺掉的复习部分,总是以为我上课只要认真的听讲了就行了。这不是高中,不会像高中那样,知识简单,内容有少,而且还有老师监督你完成作业。大学里,没有人管你,没有人时刻提醒你。全靠自己自觉,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才是大学的主要宗旨。

在大学里,你应该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你不能想起他同学那样,只要混个大学毕业证,你有自己的责任,而且你的责任非常的重大。还记得你刚刚上学那会的理想吗?你要好好学习,改变家庭的命运,改变家乡的命运,有能力还要改变当前的社会形势。或许,你没有那么伟大,不能够改变社会的形势,但是你无论如何都要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你一定忘不了曾经在家务农,背烤烟的日子,一定忘不了在家掰包谷的日子,一定忘不了在家收水稻的日子,一定忘不了为了上学每天要走几个小时的路程,一定忘不了父母供你上学省吃俭用的生活,一定忘不了当你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心情,你一定忘不了全乡的人为你庆祝考上大学的场景。记住,你是你们村里的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你负有改变全村人民生活面貌的责任。

你还记得,在你上大学的第一天,那么多的父老乡亲送你的场景吗。你是家里的希望,你爸爸妈妈早就想住进宽大的房屋了,早就想享清福了,但是为了你要上大学,他们还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工地干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活儿。他们总是说,孩子,努力学习吧,我们现在苦点累点不算啥,只要你以后有出息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你还记得,你祖父常说的那句话?我这辈子是只能这样了,我没能改变家庭的命运,你的爸爸也没能改变家庭的命运,不过他为你提供了上学的物质条件,我们只能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了,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不仅能过改变自己的家庭,而且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家乡,帮助全村的人发家致富,缩小地区的贫富差距。我现在年纪大了,可能不能看到你上大学了,但是不管以后上什么样的大学,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不能做出危害自己民族的事,否则,我们家族没有这样的人,没有这样的子孙。当你的祖父说完这些话,没过多久他老人家就因病去世了,但是去世的时候还是在惦记着你的学业,我相信你应该知道自己的责任有多重了,不能辜负祖父对你的期望,也好让他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现在的你,大四了,应该早就为自己的将来做好了规划,知道了自己的航向。而不是整天都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我也相信,你能做好,而且会做的很好。你不会忘记祖父的嘱托,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望,更不会辜负自己十多年来的努力。我们不渴求对得起别人。首先要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

暂时的失利不等于失败,但是失利了不懂得总结,不分析失利的原因,那么注定会失败。黎明最黑暗,相信自己,你能行。

第4篇: 写给四年后自己的一封信

二十二岁的杨琰: 您好!

作为十八岁的杨琰,在基于自己现有认识的基础上,写下这封信给你,希望你二十二岁及以后的人生有所帮助。你可以选择性的听从我所给出的意见,也可以对此不屑一顾当做笑谈,但你好歹要把这封年轻时自己写给自己的信仔细看完,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十二岁及其以后的十几年的人生是一个人最富有活力和激情的人生阶段,你将走入社会,心怀指点江山的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必然你也将遇到学生时代不曾经历过的困难或者依然跳不过去的心坎,这也是我写下这封信的原因所在。

这封信主要阐述了我对事业、生活和个人感情问题的看法及意见,但凡能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士都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也正是这些原则,成为他们能够成功的阶梯。接下来,我来说说我对人生原则的认识,即使我现在仅仅是一穷学生。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渴望着成功,而且很多有志之士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却很少,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抛开这些表层现象,去发掘问题的症结,你就会发现做人做事的确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 可以这么说,做人做事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要掌握这门学问,抓住其本质,就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总结。 我认为做人不能好高骛远,你想的可能非常完美,但现实往往不来会按照你写的剧本来演绎你的人生,处世唯"谦"字了得,若一味狂妄自负、骄傲自大,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个孤苦伶仃、千夫所指的骂名下场。不可目中无人,得意不要忘形,有本事不必自夸,请教不择人。

为人处世,交朋待友,对势利纷华,似乎不必太过于苛求,当以"淡"字当头。看淡些,看开些,人生也就豁然开朗,有滋有味了。正如平平淡淡才是真"。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看人生,善待生命,淡泊明志,莫为名利遮望眼,减少心欲,满足心灵。不懂得"俭"字的人,不知道如何成功,任何成功的事业都在于点滴的积累;不懂得"俭"字的人,只会丧失成功,过分的骄奢多败人品质。"俭以养德,为人做事之良训。从节省生活费开始,"穷大方不可取,谨防变态的节俭:吝啬,欲路勿染,俭以养德。做一个有个性的人,给自己一点自信!成功的道路靠自己闯,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不屈服于任何权威用自我的努力找到属于你的自尊。男儿立世,自己拍板!自强自立,与成功有约,独品人生百态,用自我来挑战权威,自信—任你东南西北风。

父亲说过作为一个男人要有指挥欲跟表现欲,不能做什么事情都唯唯诺诺的,这样久了只会慢慢的磨平我们的棱角跟血性,大丈夫在世不求闻名于天下但必须要有你来过的痕迹,现在的你或许已经迈入了社会也或许继续在学校里深造,但我希望你要记住,“慎独”你在别人面前表现可能会很好,但没有别人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做到表里如一呢?

我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彬彬有礼之人。有礼之人会做人,有人缘多朋友。有礼之人会做事,注重形象,有教养,不树敌,成功路上事事顺。以礼待人,别人才会以礼待你。不求所有的都记住都喜欢你,但我希望你的朋友都不会在背地里恨你,对待朋友不必要计较太多的得失,失之我命,得之我幸。

关于恋爱这一点,我想你也清楚现在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可能敌得过时间的侵蚀,你现在还没有资本想这些,你的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挣取得,都是父母给予的。还有身在外地如果谈恋爱基本上也都是异地恋,能到最后的几率很小很小。我也清楚有时候缘分到了挡也挡不住,但我希望你不会成为恋爱的奴隶,你必须得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你是独生子,家里给了你最好的待遇你也要能在以后能给父母最好的待遇。

关于工作,我想我们的想法可能都是一样的,第一目标是考取公务员,取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稳定的生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可能我们想什么就是什么,因此这几年你也得努力学习一下各种谋生技能,最起码一个人不至于饿死。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你的时间并不多,你必须得创造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来。

我想跟你说的也就这么多了,希望现在幼稚的我的这一番话能给你一点点的启发吧。

——致二十二岁的杨琰

第5篇:写给二十年后自己的一封信

写给二十年后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刘医生:

您好!

首先恭喜您经过自己辛勤地努力,已经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医学博士毕业的您,一定会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千千万万个病患儿童解除疾病的折磨。

我知道,您年幼的时候体弱多病,打针吃药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深夜,您突发急病,体温烧到39.8度。您的妈妈心急如焚,不顾外面北风呼呼的刮,裹紧了您搂在怀里,连夜去了医院。到了医院急诊室,碰巧有一个不足三个月大的婴儿,因抢救无效离世。那个婴儿的父母因孩子的骤然离世悲痛万分,哭得惊天动地。您的妈妈被这一幕吓呆了,抱着怀中滚烫的您也嚎啕大哭起来。还是医生镇静,赶紧给您对症下药,并及时办理了住院手续。经过连续一周的精心治疗,您的身体逐渐康复,可是您的妈妈却因为照顾您,连续几夜不能好好休息累病了。看着妈妈躺在床上时,您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那些病人解除病痛。

还有一次,您也是因为生病去看医生。可是那位糊涂的医生却因为那天精神不佳,给您开错了药。这可是天大的危险啊!幸亏您的妈妈发现及时,没有酿成大祸。那位医生一再道歉,您和您的妈妈也原谅了她。但是从那以后,您就想,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为了这些“花朵们”健康成长,做医生一定要做一名儿科医生,并且是一名业务知识好、医德口碑好的儿科医生!

经过近二十年的刻苦学习,今天您终于成功了。我相信,有着一颗善良之心的您,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儿科医生!

祝: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刘** 2015年4月23日

第6篇:写给四年后的自己

四年后的我:

嗨,亲爱的,你还好吗?

我不知道你现在是不是还记得四年前,你刚进大一的时候心心念念的高中好友;我不知道你现在是不是还有颗没被社会化的纯净的心;我不知道你现在是不是还打扮得半土不洋;我不知道你现在是否还能只因为一点小事就高兴的不得了;我不知道你现在是有了男朋友,还是依然坚持贯彻着“单身主义”; 我不知道你现在是因为通过了司法考试而喜极而泣,还是因为司法考试的失败选择走上漫漫考研路„„

关于你,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人会变。但是,我希望,不管怎样,你还保留着最本真的自我。我希望,现在的你比现在更加成熟,更加稳重,更加理智。我希望,现在的你不会动不动就束手无策,内心里无奈的叹息。我希望,现在的你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去面对,就像曾经的你站在所有的困难面前勇敢地冲上去一样。我希望那个时候,你能抓紧每个闪过你眼前的机会。没错,社会很复杂,人也很复杂。但我希望三年后的你还像今天那样的淳朴、善良。社会很现实,人也很现实。但我希望现在的你还像今天那样的立场坚定,对信仰有自己的坚守。我也更希望现在的你还像四年前那样的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人在慢慢地长大,和父母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从曾经的睡在同一张床上到睡在两个房间的距离,从曾经下课回家吃饭到周末回家的距离,又从一个市区的跨越到一个城市间跨越的距离„„你在长大,父母在老去。我更希望现在的你不会老对着父母发牢骚,懂得他们的心。爱家人胜过爱自己。请一定记得定时陪妈妈去检查身体,请一定记得叮嘱爸爸少喝酒,少抽烟,请一定记得常回家看看。

我知道过惯了无忧无虑生活的你,现在一定承受着很大的委屈,但,请一定记住,不要把别人对你的伤害,再直接或间接地伤害自己的家人。

四年后的你,一定为了工作而忙碌,而奔波。但我希望你一定记住要常常看书,读报,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记得要善良,记得要真诚,记得要乐观,记得要爱别人,记得要继续那招牌式的微笑,虽然那两颗虎牙有点黄!

第7篇:写给三年后的自己

三年后的我:

你好!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三年前的你哦。 第一次这样称呼很不舒服!当然,现在写信的人是我,以后收到这封信的人同时也是我。感觉好奇怪,貌似我穿越了时空。

你现在应该二十四岁了吧,是一名护士,还是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成为一名公务员还是一名老师?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你一定要幸福快乐。我想,你现在肯定是一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每天带着阳光般的笑容把温暖送给他人。

你现在刚大学毕业,走进职场。所以我想对你说几句话,虽然我现在还不了解职场,那里到处都充满着勾心斗角。听我说,你不管在职场遇到什么挫折,磨难,打击,都不要沮丧,一定要站起来呀。我相信你是最棒的。还有,我想对你说,请把烦恼和无奈抛给昨天,面对职场上的挑战,无论是输是赢,你都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向着职场的巅峰挑战。

你听着,你必须要善良,帮助身边任何一个有困难的人,任何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你知道吗?善良是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善良的人会受到人们的爱戴。而且很多人可能只需要你发挥一丁点儿的力量,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他们的需求。我相信,只要是你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一定会帮的。

我不央求你能做出什么大事,只要你能过上吃饱穿暖,幸福安康的生活就好。不要求你成为护士长,成为护理部主任,只要自由自在就好。

还有,三年后的你要常陪陪父母,他们老了,需要你的关心。你要给他们做饭,洗衣服,买菜,就像当初他们照顾你一样照顾他们。如果你在遥远的地方,那么请你工作之余去看看他们,每隔两到三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慰问他们。父母不希望你为他们做多大贡献。只要你心里有他们就够了。

收起你的小脾气。在工作中,耍小脾气可是要吃亏的哦。你知道,不收起你的小脾气可能会和同事闹矛盾,被朋友冷落。所以,听我的话,一定不要任性,要和同事处理好关系!

亲爱的自己,告诫了你这么多,一定要做到哦!要知道,我说这些可都是为了你好,不要误解我的良苦用心。我相信,你一定会全部做到!

我想轻轻地告诉你,我正在祝福着你。

你向上看,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我对你的祝福。这一点毫不怀疑。你横看竖看,左看右看,每个字都有着浓浓的爱意。 我希望,你可以体会到我对你的祝福;我希望,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会感到幸福;要知道,我说这些可都是为了你好。 2013年5月11日的自己

上一篇:信息服务调查报告下一篇:评估指标分解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