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趋向展望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我国城市化背景下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研究

摘要: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一国或地区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传统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形态向非农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的动态过程,涉及人口流动与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内的集聚,引起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土地空间区划等改变。这一过程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而在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与倾斜性区域经济政策下,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过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缓慢且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过程两者之间的互动也呈现出时变特征。新时期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的同步实施与交叉影响,将影响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地理空间范围内的人口与经济重构格局。创新驱动战略与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新一轮集聚,会如何影响新一轮人口特别是劳动人口流动,进而对地区经济平衡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是新时期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无法绕过的研究课题。由此,也引出本文研究的两个重要议题:一是关于区域经济不平衡性,威廉姆森倒“U”型条件收敛曲线似乎无法解释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地区经济却迟迟无法进入收敛区间这一现实,即,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区域条件收敛的理论是否仍然有效?二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与产业转移推进过程中释放的新一轮人口流动特别是高素质劳动人口流动与配置,能否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增长并化解贫富分化矛盾的突破口,兼顾效率与公平?基于这一宗旨,本文从伴随着经济集聚度提升与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同时发生的人口流动视角出发,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元”经济理论基础上,将新经济地理学“D-S垄断竞争”模型与“中心—外围”模型相结合,纳入空间因素构建劳动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之间的内生互动理论框架;进一步地,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经典的异质性劳动力流动模型,研究劳动力流动障碍及劳动力质量提升对地区经济集聚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结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梳理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下的人口流动与经济空间集聚互动机理,辅之以“经济全球化”和创新驱动战略影响机理,将同时影响经济集聚(经济学范畴)与收入分层(社会学范畴)的流动人口结构作为切入点,构建了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的理论机制。从索洛增长模型出发,纳入劳动力异质性(以有效人力资本衡量)特性后构建模型进行推导,得出理论上区域经济趋向均衡收敛水平的速率,只与人均有效物质资本产出份额?、人均有效收入对人口流动的吸引力(?)、以及流动人口拥有的有效人力资本水平与社会有效人力资本的比值有关。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经济集聚动态变化与人口流动动态变化趋势之间的拟合性,论证了我国滞后的城市化背景下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引致的区域不平衡性存在“辛普森悖论”现象,在基于增长视角和基于收入分配视角的区域不平衡现状对比下,分析人口流动及其引致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未带动区际经济增长进入“倒U型”收敛拐点的可能原因,如流动人口结构的低度化。第四章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分组子样本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之间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基于结果对滞后的城市化背景下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引致的区域不平衡性“辛普森悖论”进行佐证,并对比东—中—西—东北地区的经济集聚效率差异以及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经济集聚效率差异,提出异质性劳动力向市场潜能大的地区集中有助于流入地区实现规模经济,但存在阕值。第五章基于理论模型对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研究我国285个城市经济集聚与人口流动的空间相关性,梳理出区域间、区域内“超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市”人口流动模式差异,及其影响该区域经济集聚水平的路径差异,对比这种区域异质性,分析为何当前转型时期的区域政策公平与效率处于两难抉择、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找到兼顾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对于新型城市化关于“优先发展大城市提高效率还是优先发展小城市追求公平”的争论提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第六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试图提出一种契合新时期我国深化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普惠方案,并就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系统地总结了本文关于通过优化人口流动特别是高素质劳动人口流动来平衡新时期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方面所作的探索与研究,针对本文研究可能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人口流动;经济集聚;异质性劳动力流动模型;辛普森悖论;空间面板模型

学科专业:区域经济学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人口流动、经济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

二、关于人口流动、经济集聚与区域经济收敛的研究

三、关于通过优化流动人口质量提升经济效率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二章 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城市化

二、人口流动

三、经济集聚

第二节 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理论

一、劳动力流动理论

二、经济集聚相关理论与发展

三、异质性劳动人口流动影响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理论机制

第三节 我国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的互动机理

第三章 我国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一节 城市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阶段性特征及规律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基本不流动的稳定状态

二、改革开放至加入WTO:人口流动快速增长,跨区流动初具规模

三、加入WTO至新常态:人口流动迸发增长,区域分化持续扩大

四、新常态时期:人口流动“稳态化”,流动人口结构优化

第二节 人口集聚格局与经济集聚格局的耦合性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引致区域不平衡的“辛普森悖论”现象

一、变量说明与样本分组

二、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区域不平等测度

第四章 我国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的因果关系检验

第一节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原理与步骤

一、检验原理

二、检验步骤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样本说明

一、样本划分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第三节 格兰杰检验结果分析

一、全国总样本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二、分区域样本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分城市规模样本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第五章 我国人口流动与经济集聚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第一节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一、模型设定与检验步骤

二、变量选取与样本处理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空间相关性分析

二、区域异质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通过制度改革破除人口流动限制

二、通过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优化人口区域布局

三、通过创新人才培育与配置方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四、通过构建产融一体化产业链提振实体经济劳动力需求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1

附录2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现代企业管理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