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教育的感悟

2023-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孩子成长教育的感悟

“感恩教育”:孩子成长的基石

在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是一块基石。“感恩图报”,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都体现着一种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

“心存感恩、健康成长”是我校德育特色工作的主题。本文将结合我校长期坚持开展的感恩教育工作,谈谈如何将感恩教育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一、加强德育科研,将特色转化为常规

为了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的德育工作,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感恩教育课题研究小组,校长任组长,德育副校长与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和班主任为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感恩教育专题研讨会,讨论每年在德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研讨来年的感恩教育工作方案,调整工作思路。现在,我校已形成“心存感恩,健康成长”感恩教育工作相对稳定的思路与模式。

1.每年上学期以学校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三四月,以“感恩学校”为主题,分“感恩学校,我从讲卫生做起”“感恩学校,我从爱护花草树木做起”“感恩学校,我从爱学习做起”“感恩学校,我从守纪律做起”四个板块。这一主题,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在校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结合学习雷锋月活动,组织红领巾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五月,以“感恩父母”为主题,主要开展“难忘亲情”征文活动和讲感恩故事比赛等活动。六月,以“感恩情、寸草心”为主题举办校园艺术节,组织学生向学校、老師和家长进行才艺展示,以报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培育之恩。

2.每年下学期,将感恩教育活动重心移向学生家庭与社区服务,在各学生家庭中开展“感恩行动在我家”的活动与关爱社区空巢老人活动,让感恩教育深入家庭,深入社会。

3.配合上级工作安排与相关时事适时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4.认真组织整理感恩教育过程资料,汇编成册。现已自编《爱,与我同行》《耕耘篇》《润心篇》等小册子与“心存感恩、健康成长”德育特色专项资料等成果。

二、加强学校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将感恩教育落在实处

1“.学习雷锋,关爱留守老人”社区实践活动。三月,我校结合学习雷锋活动,开展关爱留守老人活动。学校政教处与少先队大队部精心准备,严密组织,从各中队中挑选队员组成活动小组,由学校行政领导分组负责,在社区干部的引领下深入到社区的每一个村组,为留守老人送去油米等生活物资,为留守老人打扫卫生,整理物品,与老人谈心,让老人们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知恩、施恩的快乐与幸福。

2.红领巾远征暨“缅怀烈士、立志成材”传统德育活动。这个活动已作为我校的德育规定动作。每年清明节,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少先队大队干部和学生代表步行到烈士陵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为烈士敬献花圈,擦拭墓碑,重温了入队誓词,然后各中队开展了座谈会,讲革命传统故事,畅谈人生理想。此项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新邵籍革命先辈与“新邵七子”的光辉事迹,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奉献的种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磨练了孩子们的意志。

3.“感恩情、寸草心”校园艺术节活动。学校将感恩教育理念与思想融入到校园艺术节中,以“感恩情、寸草心”艺术节的主题,邀请社区干部与家长来校参加艺术节,校园艺术节的方向由原来的自娱自乐、自我展示,转为向学校老师、同学和家长汇报,多了一份报恩的心。整个艺术节的氛围也有了品质与内涵的提升。

4.“念党恩,送党情”———关爱贫困学生捐赠活动。在每年的建党节,学校党支部与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联合组织,在全体党员和教师群体中开展“念党恩,送党情”一对一爱心捐助活动。活动中,学校全体党员和教师每人为学校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让孩子与家长感受到党与学校的温暖,教育孩子们要爱党爱国,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5.结合时节组织开展好其他活动。如在母亲节开展为父母服务活动,教师节为老师制作小贺卡,在禁毒日开展“感恩父母、珍爱生命”教育活动等。

三、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班级感恩教育活动

班队活动也是学校感恩教育活动开展的一个主要载体。各班制订了感恩教育班级活动计划,活动丰富多彩,有方案,有记载。如:有些班组织开展“感谢老师”感恩贺卡制作比赛、看红书、讲红色故事活动、“我为同学做一件事”、“同学之间”生活情景剧表演等活动;有些班组织开展观看一部反映老师与学生的电影、《感谢您,我的好老师》征文活动、“歌唱祖国”唱歌比赛,以及“孝心献给父母”“感恩祖国,励志苦学”“祖国在我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谢有你”“爱在身边”等活动。各班开展“学习雷锋,争做文明好少年”榜样生评选活动,如纪律榜样、学习榜样、礼仪榜样、卫生榜样、爱心榜样等,每月一评,并将评选结果送交少先队大队部,由政教处进行表彰。这样,各班将感恩教育融入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把感恩教育落到了实处。

四、充分发挥板报的宣传作用,营造校园感恩文化氛围

学校要求各班每月出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内容主要有感恩小故事、感恩诗歌、感恩行动、感恩语录等,学校的黑板报也定期更新,让板报成为学校感恩教育文化的宣传阵地。另外,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展示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图片,展示学生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宣传橱窗成了孩子们最喜欢浏览的地方。

五、拓展感恩教育阵地,深化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感恩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还应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只有把感恩教育深入到家庭与社会,感恩教育才是真正落到了实处,才能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与影响。为此,学校在每年的下半年调整工作思路,向家长发出感恩教育倡议书,在每个家庭开展“感恩行动在我家”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向学生与家长收集“感恩行动在我家”的生活照片与家长征文。学校把图片放在宣传橱窗中张贴展示,吸引了全校学生。家长的感恩文章言语真诚,感情真切。有家长在文章中写道:“儿子指了指不远外的‘流浪人’,我明白了,他是要施钱给他们。我非常惭愧,因为城市的‘流浪人’‘行乞者’我们已熟视无睹,你我的爱心和善心在此竟不如孩子。看着儿子把钱送给‘流浪人’,我的心情无比阳光。我相信,孩子对‘流浪人’如此,对父母、同学、师长,也一定会如此。”

(作者单位:新邵县酿溪四小)

作者:张亦贤

第2篇:让爱的教育LOVE陪伴孩子成长

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博大的品德,有爱的家庭更是和谐的、幸福的!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爱是让孩子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唯一理由;爱能给人成长的能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独二代子女”的增多,父母亲人的过度爱护,使孩子只知道受宠,不知道爱人的问题日益严重。这样的孩子,自私、没有同情心、爱的情感扭曲……如果对他们的爱的教育失位,他们将很难去爱别人、与伙伴合作,长大后也难以适应社会。所以爱的教育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爱是一种能力,一种责任

有不少家长,既想让孩子从小学会担当,又不放心让他们动手做些事情。他们老觉得孩子力所不及,不放心、不放手、不信赖。即使让孩子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们也要在旁边不断地指手画脚,训斥着、责怪着,弄得孩子一脸茫然、双眼惶惑、手脚无措,活像一只被迫学习站立的小狗,眼里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所以不管一种教育多么充满爱心,当孩子还不认可,还不能内化时,它是一点作用都不会起的。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只会让教育变得低效、无效,甚至反效。就像我们在传统的爱的教育中,常常尽全力抓爱心教育。仿佛一个人只要有爱心,就什么都有了。大量的事实证明,时代发展到今天,一个人光有爱心是不够的。爱心是重要的,但缺乏爱的能力,爱心就要大打折扣。我们在对学龄前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时,千万不要忘了同时进行爱的能力的培养。爱心和爱的能力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可以同步培养、互动互促的。

责任心的培养就是爱的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不断地爱自己的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爱的教育中,我们也多强调爱他人的教育,却忘了告诉孩子:你是离你最近的人,要爱人,首先就要爱好你自己。一个人,首先要学会为自己负责,然后才能为父母、他人负责。为自己负责,一要有心,二要有能力。说到底就是:热爱自己的生命,知道它是谁给的,它来之不易,它不可重复;自觉地开掘自己的潜能,知道它是足够开掘的,自己一时的不足不是天生的愚笨;要发展自己,不断开掘自己的生命潜能,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此外,爱的教育能不能再扩大一点?不仅让孩子爱自己、爱他人,还要让他爱一切与自己相关,与身边的人相关的天地万物。我们老强调保护自然,就是不讲感恩自然,不讲恭敬地向自然学习。结果如何呢?看看云南的十万大山秃了多少,就知道为什么那里不下雨就人畜饮水困难,一下雨就发生泥石流灾害了。

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一路走一路感受大自然的恩赐,认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认识榕树,知道它是不断扎根的树,要学它;认识望天树,知道它是不断向上的树,要学它;认识木瓜树,知道它是果实累累的树,要学它……一个孩子,当他心里装进越来越多的事物之后,万千事物的灵气自然就会滋润他的心灵,让他的心灵逐渐博大起来、充实起来、丰富起来、强壮起来,更具备爱的能力。

爱的教育,归根结底是生命的教育,是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天地万物的教育。同样的,今天我们有幸成为父母,就不能忘记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的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今天我们有幸培养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这就是人一生下来,就先天带有的一种能力,一种责任。

(辛勤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云南《蜜蜂报》原主编)双重身份决定两种爱的教育方式

几乎所有的父母们都会说:“孩子就是我的命,他要什么,只要能办到,我都给他……”人际交往的白金法则也告诉我们:对一个人好就给她她想要的。这样“投其所好”就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可是,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双重身份:面对孩子,我们是父母亲人,同时还是教育者。这就要求我们爱的教育方式也要因身份而有所变化。

当我们仅仅以父母亲人的身份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把“无条件的爱”给孩子。尤其在基本生活需求和情感给予上,家长可以根据各自条件,做好充分准备。比如以快乐、温暖的情绪和孩子相处,多和他说话,这样可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并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系统。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让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的依恋和爱的感知力等。

当孩子稍大,我们的教育者身份的作用突显时,就需要给孩子“有条件的爱”。比如孩子长到3岁左右,他的智力、生理和自主意识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觉得孩子有“主见”了,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这时就要给他“有条件的爱”,也就是要求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些理性的成分:孩子不仅仅是自己家的孩子,还是生长在社会上的人。既然是社会的一份子,他就该学会任何一个社会人应该习得的规范、能力、知识技能等。比如对学龄前的孩子,就可以借助情境游戏,通过让孩子学会简单的规则使其做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准备。另外,父母可以采取“延迟满足”的方法来给予孩子正确的“有条件的爱”。除了要做到要求一致之外,让孩子学会等待也是这个方法的关键。

相信只要根据孩子的发展和具体情况,做到“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的结合,每个父母都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王世民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爱的教育,让家庭教育回归“人的发展”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发现所有孩子的转变无一例外的来自于爱。我们知道,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全部功能就是促进个体的发展,而促进个体发展的唯一动力就是爱。因此,学龄前孩子的家长必须懂得,家庭教育的全部任务就是爱的教育,唯有实施爱的教育,才能使家庭教育更好地实现“人的发展”。

分析

家长应怎样理解并实施对学龄前孩子的爱的教育呢?

爱孩子,就要营造适宜孩子发展的环境,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孩子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孩子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因此,注重创设环境对学龄前孩子实施爱的教育非常重要。孩子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作为父母应该在家中为孩子开辟一片小天地。在这片小天地中,所有的物品都应该以孩子的意志为主,是他们所喜爱的,是适合他们操作的。如果受居住环境的条件限制,没有多余的地方划为专门的活动室,也应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让孩子有使用家中某一固定地方的权利,以保证他在单独活动时,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创造让孩子主动进行选择的机会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虽不同于成人的生存需求,但就其人的生存权利来说,必须受到尊重。换句话说,成年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教育孩子,不能将成人的想法强加和灌输给孩子,剥夺他们主动选择的权力。蒙台梭利强调赏罚无用,反对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和对待孩子,既不可以用奖赏引诱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能用惩

作者:本刊编辑部

第3篇:教育,让孩子在“故事”中成长

摘要:故事生动形象,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日渐疏离生活的教育要回归本真,就需要故事:链接生活,活用资源演绎知识故事;激发潜能,引导学生成就个性故事;倾注真情,以身垂范书写师爱故事。

关键词:故事,知识故事、个性故事、师爱故事

收稿日期:2013-07-20

作者简介:林宣龙,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宜兴,214206)校长特聘顾问,无锡市名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语文教学。杨敏芬,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故事,是陈述事件的特有表现形式,有情节,有场景,有色彩,有声音,能够直观、动感地呈现事物及其变化过程,因而,特别能吸引人的注意,特别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故事那扣人心弦的情节或生动具体场景能够感染人,这就是故事的教育价值。其实,从揖别猿猴,经狩猎农耕,到走进繁华的工业时代、缤纷的信息世界,人类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无时不是在书写故事,无时不是在将这些层出不穷的故事用以传示后人,教育后人——原始初民将教育与生产、生活融为一体,不正是以现实的当下的“故事”进行教育吗?现代教育日渐疏离生活,日渐陷于知识中心、灌输中心导致教育“失落了另一半”的严峻局面。“没有故事的世界是单调苍白的”(刘铁芳语),没有故事的教育世界更是沉闷的!于是笔者提出:教育需要故事,需要发现故事,需要设计故事,需要呈现故事,需要成就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一、开启慧心——教育要链接生活,活用资源演绎知识故事

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世界形成各种关联所呈现的故事;知识,是生活的意义,是生活的内在规律,是生活给予人的各种启迪。就关系而言,知识,来源于生活,栖居于生活,最终也回归于生活;生活,则是知识的原型,是知识的外在表现,是知识的物质载体,最终也是知识的价值归属:知识与生活从来都是并且永远都是水乳交融、互为依存的,知识只有当它在生活场景中呈现时才是栩栩如生可亲易学的,而生活只有当它孕育和蕴含着知识理念时才是深刻厚重富有品质的。就形态而言,生活是感性的,知识是理性的;生活是具体的,知识是抽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知识是枯燥单调的。感性的、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知识的轨道上行走,才更有内涵,更有底气,更有前途;同时,理性的、抽象的、枯燥单调的知识,在生活的沃土上萌芽,才更有生机,更有活力,更有价值。

在教育的视野中,在学校的场域中,当知识融入生活,与生活链接,便具有了故事这种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故事的展开便是知识形成过程的展开;于是,故事拥有了演绎知识的独特价值,拥有了抽象知识具象化的独特价值,拥有了静止知识动态化的独特价值。当知识进入故事,学生便能在故事中投入真实的场景,发现真实的问题,进行真实的探究,经历真实的知识生成过程,获得真实而宝贵的求知体验,进而兴趣得以激发,心智得以开启,灵性得以焕发;反之,如纯粹以抽象符号的形态,以论理说教的方式,以告知传输的策略,将抽象的知识、空洞的道理“植入”学生头脑,不仅认知层面上会遇到不易逾越的障碍,而且在情绪层面上也将导致不易接受的心态。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教育需要故事,需要借助故事融入知识,借助故事走向生活,借助故事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智慧火花,架设认知桥梁,铺设思维台阶。

读过《标点符号歌》吧:“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吵个不停的是标点符号。看它们的嗓门提得多高。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张大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伙伴们,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顶不服气的是小问号:‘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小逗号说话头头是道,它和顿号一起反驳小问号:‘要是我们不把句子点开,文章就会像一根长长的面条。’学问深的要算省略号,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要讲我的作用……哦,不说大家也知道。’水平高的要数句号,它总爱留在后面作总结报告:‘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我,话就说得没完没了。’”我们知道,标点符号的用法,对语言能力尚未充分发展的低中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接受起来也是很勉强的;这个《标点符号歌》,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将标点知识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借助标点符号的自述,将其作用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在开开心心听读故事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就理解并记住了标点知识。链接生活,演绎故事,各种课程均有可能这样做: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用《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来演绎;认识光学中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渗透;学习孝敬长辈的道理,可以借助《黄香温席》的典故作范例。

二、顺应本心——教育要激发潜能,引导学生成就个性故事

人,既是类的存在,也是个体的存在。作为类的存在,所有人都有着他们同属于人的族类特性,亦即共性;作为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个体特性,亦即个性。笔者以为,对于人的本质,仅笼统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族类特性,或者仅片面地理解为特殊意义上的个体特性,都是有失偏颇的,都不能完整而准确地反映人的“真实面目”。确切地说,人的本质应该是他的族类特性与个体特性——亦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是他所属之类与他所具之体有机融合的存在物。据亚里士多德本体论之义,个体之人,在逻辑上是具有“最本真、最本原、最优先”意义的第一本体,是“触手可及”、“生动具体”的实体存在,是类特性和个体特性“双重价值”的实际承担者;族类之人则是以个体之人的存在为前提并由其“集合”而成的。易言之,人的共性与人的个性二者最终统一于个体之人。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个性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第一要义,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个性,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人,也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个性,人的共性才有植根的土壤。

教育,是施于个体的,是以具体的人为对象、以具体的人的发展为归宿的;同时,教育只有通过具体的人的活动才得以展开,教育的互动只有在具体的人之间才能发生,教育的效果只有在具体的人身上才能显现。由于具体的人彼此是有差异的,因而教育应该正视差异尊重差异;由于具体的人彼此具有各不相同的潜能,因而教育应该了解人的潜能,基于人的潜能,并以适合不同对象的方式开发其潜能,使其成就鲜明的个性。当我们确认个体的人是人之存在的第一本体,是人的共性与个性的最终统一体,其意义正在于确认人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确认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促进个体人的发展,亦即使每个人都形成其鲜明的个性。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个独特世界中都会有一段美妙的传奇,都会有一种绚丽的风景;每个人鲜明个性的形成过程,不应是在社会模具里浇制塑像的过程,也不应是描摹他人范本仿作赝品的过程。笔者以为,教育适应和顺应人的本性,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创设有利条件,营造广阔空间,让不同潜能不同禀赋的孩子自由地舒展身心,自由地书写充满个性的学习与成长的“故事”。读过王开东《假如学生是乌鸦》的博文,说到乌鸦老师教乌鸦怎么喝到水,也有种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是在乌鸦不渴时也搬起瓶子,捏着乌鸦脑袋,使劲灌水,结果乌鸦得了“喝水恐惧症”;诱导式教学,是用清华、北大、理想、抱负之类循循善诱一番,然后不厌其烦一口一口地喂乌鸦喝水;启发式教学,是先进行战前动员、唱歌激发士气、示范扔石子等许多“铺垫”之后,倒掉水让乌鸦自己学着老师的样子做;还有就是探究式教学,是先跟乌鸦讨论确定喝到水的目标,然后让乌鸦自己开动脑筋,各自想出能够升高水位的不同办法,这下乌鸦劲头来了,有想到砸掉瓶口的,有想到推倒水瓶的,有想到跟伙伴合力捧起水瓶的,当然更有想到捡来小石子扔进瓶子的。不言而喻,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其间会亲身经历选择、尝试、失败、改变、成功等一系列生命体验,这一系列生命体验,正是学生自我教育与个性发展的生动故事,这些故事将成为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珍藏在他们的记忆中。

三、滋润童心——教育要倾注真情,以身垂范书写师爱故事

爱,是人类最无私的情感,是世间最博大的情感,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情感。因为有爱,所以人类生命得以繁衍;因为有爱,所以人类生活充满温馨;也因为有爱,所以人类有了教育。由此可见,教育是人类之爱更为深刻的表达,也是人类之爱更为高尚的表现,它超越了生理,摆脱了本能,进入了理性层面,致力于精神塑造和文化培育,成为人类精神成长和文化发展的伟大实践,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教师应该爱,应该懂得爱,教师的爱,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必备的道德素养,是作为伟大教育使命承担者必备的情感品质。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我们就该钟情教育,既然我们有志献身教育,我们就该探寻教育的真谛,我们就该在心中坚守这份特别的爱,就该用行动去实践这份特别的爱,去诠释这份特别的爱,去书写浸润这份特别的爱的感人故事——这是人类教育实践的本真之义。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人说,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也好,教书育人也好,怎样的教师、怎样的教育才有更好的效果?无疑,学识水平、教育艺术固然不可小觑,然而与学生的情感融洽较之前两者,应该有着更大的影响力,而与学生具有融洽情感的根源就在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博大的真诚的爱,有了这种爱,学生才能消除传统文化造成的师生角色隔膜,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的可近可亲可信可敬,由衷地爱上教师进而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使教育事半功倍,收到最佳效果——这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

如何书写师爱的故事?笔者想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小女孩摘了校园里的一朵玫瑰。校长亲切地问她:“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摘这朵花呢?”小女孩回答说:“我奶奶生病了,我跟她说‘学校里的玫瑰花开了’,她不信,我想摘一朵让她看看。”听了小女孩的话,校长说:“你做得很好!虽然摘花不对,但你是送给奶奶,这说明你是孝敬老人的好孩子!”说着,校长又从花园里摘下两朵美丽的玫瑰花,递给了小女孩,对她说:“这一朵是送给你的,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生了你这个好孩子。”这位校长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无独有偶,平民教育倡导者陶行知曾经这样“处理”一位打架的同学:一次课间,王友同学用泥块砸同学,陶行知(校长)正好见了,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王友很早等在门口准备挨训。可令王友十分意外的是:陶行知对他的教育没有半个字的教训和斥责,相反,从开始到结束的双方对话中,先后赏给了他四颗糖果,分别用以奖励他的守约守时——能够准时到达办公室;听从劝阻——让他别再打人时他便立即停止了;正直善良——能够勇敢地惩治(打)那些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的男生;知错就改——明白自己打同学是错的并主动要求校长惩罚自己。两位教育家,两件小事,诠释的就是教师的大爱,书写的就是师爱故事,这样的故事,饱含着教师对孩子的真情真爱——尊重孩子的人格,赏识孩子的优点,呵护孩子的心灵,包容孩子的过错,消除孩子的忧虑;这样的故事,能让聪明的孩子读懂教师的真情真爱,感动教师的真情真爱,并在享受这份真情真爱中,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有了故事,教育生活就不再枯燥,教师生涯就充满诗意,学生就会激发其潜能,彰显其个性,成就其愉快而充实的童年。

责任编辑:杨孝如

Education and Children’s Growth in Stories

LIN Xuan-long & YANG Min-fen

(Yixing No. 2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Yixing 214206, China)

Key words: story; story about knowledge; individual story; teacher-loving story

作者:林宣龙 杨敏芬

第4篇:教育孩子的感悟

开学这段时间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心得、体会、感悟

题目自拟

800字以上

教育孩子的感悟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也不知是从何时起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现在已经是我们小家中不可或缺的参议员了,有什么聚餐、购物、外出等事项也要听听人家的意见了。回想下上小学的这几个月,孩子确实渐渐地长大了、懂事了,但相对于人生求学十几载来讲,现在正是初期教育的重要关口,如何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一名“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兼优的小学生呢?下面谈谈我做为一名家长的感想:

1、 与学校互相配合、相互协作;

学校是孩子的小天地,所讲授的文化知识、体育体操、思想品德是全面的、专业的、系 统的,同时也是孩子同小伙伴们共同学习、思想交流、游戏和展现自个儿小魅力的舞台。所以做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除了协助孩子做好家庭作业以外,还应多与孩子聊聊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新发现、新趣闻、跟小伙伴们玩什么游戏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与孩子进行交流,分辩下如何处理才正确,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消除不积极的心理因素和阴影,使孩子更热爱上学、更喜欢与小伙伴们在一起。

上次学校组织了儿童先锋队仪式,我们和孩子都很看重,并对孩子进以说教,要求孩子在生活中要以儿童先锋队员作责,不能随意哭鼻子、要自立、自强。

2、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

目前社会上物质生活比较引人看重,相对的人们所说的话、做的事均有所侧重,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会灌输给孩子,使孩子在心里会有一些社会负担,认为只有学习优秀、家庭背景好以后才会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其结果是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在达不到目的后慢慢地演变成厌恶学习。所以家长们不应给孩子加以功利心、不应在孩子的学习之外再给她增压,而是要帮助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目标可以低一点,应该让她明白生活不仅仅是压力、负担,而是更多的快乐,不强迫她要有什么成就,只要有兴趣,快乐就好。如何才能在说服教育中收到效果,让孩子既能接受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几点我觉得很重要:

(1)就事论事。批评孩子要客观,就孩子所做的这件事本身讲道理,提出要求,不要加入过多的感情色彩,借此发泄。批评孩子时不可唠唠叨叨,将孩子以前的错事也说出来,或者进而给孩子的这次行为下了某种不负责任的结论,这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

(2)避免说教。批评孩子时,用语要有针对性,要讲错在哪里,这种错误有哪些害处,

以后怎样改正,批评用语要易于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不要泛泛讲大道理。总是讲大道理,时间久了,孩子也容易引起厌烦情绪。

(3)保护自尊。批评孩子不可用易于损伤孩子自尊心的恶语,另外,尽量避免在众人和小伙伴面前批评孩子。

(4)适当鼓励。在孩子接受了批评并作出积极的反应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强化她的积极行动,不可置之不理。

3、发挥家庭的功能、培养孩子的爱心;

教育子女是做为父母的共同责任,哪一位都不能放弃和随意缺失,同时还要为对方创造有利的条件、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做为父母有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民主、和谐的家,这样才有可能发挥出家庭的教育功能。

平时多和孩子做一些家庭小游戏,让她从中也能学到一些生活常识,比如我根据生活中的不同岗位,两人互换角色,经常同她做一些买菜、卖菜,买票、卖票的小游戏,让她明白学习加减法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还做一些警察抓小偷、坏人骗钱的小游戏,让她明白生活中有很多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这也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亲情感;

平时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坚持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4、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

生活方面

要教会孩子自己洗脸、洗脚,早、晚漱口、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并且在他人的帮助下,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如穿衣服、穿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擦桌子、擦黑板、扫地、整理书包,穿戴要整洁,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去做,学会自理、自立。

礼仪方面

要教会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在校听老师的话,见了认识的人要有礼貌的和他人打招呼。在家要听家长的话,不随便撒娇、不任性,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插话,还要学会使用:“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安全方面

要孩子记住父母的姓名、家庭地址、家人的电话号码,并认识红绿灯、人行横道、会自己过马路,还要知道一些防水、防烫、防触电的简单常识。

第5篇:教育孩子的感悟

学校希望我写一篇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细想来自己的教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不知如何下笔的感觉。得老师厚望,我就谈谈自己是如何与孩子及学校老师配合,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一些粗浅感想吧。

一、注重孩子品性的教育培养

孩子的思想开始都是一张纯净的白纸,他的人生观是一天天从身边接触的人和社会中逐渐形成的。就我而言,主要比较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觉得主线抓住了,也就出不了大的偏差:

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教育孩子为人要大气,学会包容别人; 培养孩子积极、上进的乐观心态;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避免独生子女的那种娇(骄)奢习气;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尽量让孩子自由选择,家长适当引导; 培养孩子的学习责任感,养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

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少报怨,多做事,尊师重教,睦邻友爱。

二、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身边的人和事

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相处时,许多家长在头痛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能积极主动与家长交流,并且愿意说出真话、心里话。这相当重要,如果你不了解孩子的心思就无从引导孩子了。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和孩子交心,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的和孩子交往,令他愿意主动与你分享他的心事,放下传统的家长尊严成为孩子的朋友。不要只是训斥、要求,更多的是鼓励和赞赏。如兴趣班,从小我们没有硬性的要求孩子要上多少培训班,要学习多少课外知识,一次选择一到二个项目学习,只要求选择了就必须坚持。

2、学会倾听,找合适的时机和孩子像朋友聊天似的轻松交流。上学后,孩子的主要问题是围绕着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学习关系展开的。于是,我们和孩子的交流很多时间是放在吃晚餐过程中,问问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感受,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津津乐道,有开心,有烦恼,我们对孩子的所有话题表示饶有兴趣,从孩子的述说中去发现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引导孩子想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醒孩子应注意的事项。

3、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形成学生,家长,老师三教合力。对于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足,及时和老师沟通常非常非常重要。

4、对孩子一些不良习惯的纠正,重引导而不是强迫,再加上适当的奖励。

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是开放式的,网络的诱惑无比强大,孩子接受的信息量与我们小时候比大太多了,孩子的思维活跃,见识面广,或者说早熟得很,他总能找到理由辩解自己想做什么事,不做什么事。如果想强制孩子做什么事,多数情形下是失败的,我们的原则是尽量引导不强制,不要引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孩子有了好成绩或是做得好了,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还是必要的,那样更能鼓舞她上进的动力。我们的奖励多是以精神鼓励为主,有进步就夸,再适当结合她喜欢的我们也承担得起的物质奖励如手机、电脑等等。

5、该约束的要约束。毕竟是孩子,自制能力差,心智未成熟,惰性、耐心、自制力都有欠缺,有的事不能让她自由发展,还需要家长去约束、引导。比如休息时玩游戏一玩就停不下来,没办法在预定的时间到了就自觉的停下;又比如周末了心情一放就不可收,过了休息时间也不睡觉等等,这时候就要动用家长的威严去强制监督,但我一般不采取粗暴的方式,尽量和缓的告诉她,请她配合我行使家长的职责或者给我面子,青春期的孩子用该方式还是有比较好的效果,孩子是喜欢得到尊重的。

其实,一千人有一千种办法,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我们的方法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但我想,只要能有效沟通、能让孩子乐观向上、健康快乐地成长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作为家长的我,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尽力为其播撒阳光,希望能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常收获阳光。

第6篇:教育孩子的一些感悟

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教诲引导孩子从小走到大,对孩子今后的成功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孩子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从来不对孩子百依百顺,既要管孩子吃、穿、玩、学,又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我们从来不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从孩子的心理特点上考虑,避免出现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对于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我们都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他做得不好的事情也要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耐心地说服教育,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损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挖掘孩子智力潜能

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机会很多,其方法也各种各样。首先我们让孩子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当孩子遇到一件事情时,

我们就辅导他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并说出特征,从而不断扩大他的思维范围。有时还给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回答,逐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们尽量不告诉他怎么解决,先让他自己想办法,找出最准确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方法。他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便会在心理上得满足,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动手操作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源泉。动手是孩子智慧的体现,多让孩子动手操作,会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孩子通过操作会发现很多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时,孩子就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来解决。最后,我们还注重在家庭里要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可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孩子提出所谓“怪论”或做“怪事”时,我们从不轻易否定,而是让他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施展自己的“才干”。我们相信:孩子潜藏的智慧非常之大,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引导他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三、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

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基于此,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根据他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尊重他自己的意愿,从不加重他的学习负担。

四、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对孩子许诺前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许诺后我们都会履行诺言,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维护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时教育了孩子对谁都不能随便说话和承诺,说了就要负责。

五、培养孩子的意志,适度的挫折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都是挫折的不同形式。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败、艰苦的劳作、疾病缠身,也都挫折的种种表现。家长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意志的磨炼和能力品行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让孩子承受适度的挫折,可以使孩子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认识得以升华,也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增

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孩子只有在经受了磨炼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对孩子尽量做到不溺爱,不怕让孩子受委屈,不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经常带孩子参加劳动锻炼,以此来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会注重让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将孩子培养成人是我们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我们很清晰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我们每次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我们也会对他多鼓励少批评。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从而培养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7篇:“心”的教育,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时间过得真快,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上了初三。初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岁月,开始摆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初中学生又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正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开拓。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虽处于一定的主导地位,但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的许多好品质、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督促、帮助。这些年,伴随孩子的成长,我感悟颇多。

一、创造宽松、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 1.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古希腊哲学家罗塔哥拉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宽松、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是点燃孩子学习“火把”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这也是当代中国家庭所倡导的主旋律。我们家也在努力营造这样的家庭氛围。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支持儿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升入初中,学习紧张了,每个周末总有半天或一天是他自由支配的时间,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打篮球、听音乐、看电影甚至睡懒觉等,我们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自我放松和自我调整的空间。买衣服、报兴趣班等,都征询他的意见,以他的态度为主导。即使进入紧张的初三复习冲刺阶段,我们还支持儿子参加了全县田径运动会和篮球比赛。

任何自由都是有前提的,我们在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要求他必须充分完成所应肩负的学习任务,比如主动完成作业、自主复习所学知识等;要求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尽量避免疲劳战或子夜战。我曾向他许诺过,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宽松有度的学习环境是不会改变的。

在此氛围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劲头很足,已渐渐适应竞争激烈的初中学习生活。虽然有时他遇到难题时产生急躁或气馁情绪,但我们都会及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平等协商,并帮助他出谋划策。我们和孩子一起不断努力探索如何将宽松有度的学习氛围与他的紧张学习生活相结合的途径。

2.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每个家长应注意,你的孩子是否自信,与你对他的评价有直接关系。

然而几乎每个家长都犯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孩子稍有缺点和不足就指责和批评。以为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正好相反。我深知在每个人生命之初,需要身边最重要的人,特别是父母对他的肯定。需要家长不断地鼓励和赞扬,这样他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看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那样的好,他会鼓起勇气做得更好。当孩子不断被父母批评时,他会看不起自己,失去勇气与自信。

我们一直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儿子的所作所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都是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所在。有了一点点进步,在别人眼里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我们都会给孩子足够的肯定。同时注意从来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唠叨孩子的缺点。

面对学习成绩,我认为,毫不犹豫地信任孩子是孩子不竭的动力,父母的冷言冷语可能是压在孩子身上的最后稻草。做一个有远见的家长,过程比结果重要,只有完美的过程,才会有无憾的结果。孩子想当第一名的愿望与生俱来,就像大树拼命往天上生长,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一样,这不是教育的功能,这是生物的本能。

二、做好孩子的榜样,要塑造孩子先塑造自己 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个人成长。作为家长,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要注意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出榜样。

我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写字很认真。但自从上了初中,学习内容多了,字写得潦草了。我本身喜欢练字,于是,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练一会儿字。那一年,我的书法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耳濡目染,儿子对练字感了兴趣。平时学习忙,但一有空就对照字帖写几行。暑假里,在我的陪伴下,他坚持每天练一页。现在,大家看了他写的字,都会情不自禁地夸上几句。

生活中,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已,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外出游玩,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遇到困难,积极去面对不退缩。我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现在,我的孩子积极向上,善良而富有爱心。

三、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经过多次“碰壁”,我尝试着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其实就是自觉。自觉是个好东西,不仅父母和老师懂得,连孩子们自己也知道。他们只是往往苦于不懂得怎么去自觉、怎么去实现“自我管理”。

我给孩子总结出“自我管理三句话”: 第一,我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我现在在做什么?

第三,我现在做的事情对我的目标有没有帮助?

管理好自己,对达成目标有利的事情,就抓住一切机会多做;而对影响目标的事情,就尽量少做甚至不做。这样才能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儿子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升上初三,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考个全校第一。说实话,孩子学习虽然好,但不是特别优异,从没考过全校第一。我鼓励他:“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爸爸妈妈支持你。”

有了这个目标,儿子学习更用心了,上课走神、说小话,回到家无节制地玩手机和网络游戏等等这些不自觉的行为渐渐少了,慢慢消失了。

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儿子把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容易错的知识点写在小纸片上,贴在墙上。睡觉的时候看几眼,上卫生间的时候看几眼。天长日久,这些知识点就牢牢地记在心里。这种自我管理的做法,我称之为加法,即不放过任何机会,尽可能增加学习时间。

再看减法。有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儿子在写作业,因为下星期要考试,他该要复习的内容还没完成。一会儿,电视上播放儿子最爱看的《欢乐喜剧人》。以往,儿子都要跟上看,今天是决赛,奶奶连忙招呼。儿子看看桌上堆着的厚厚一摞书本,咬咬牙抵挡住了诱惑,谢绝了邀请。我明白,孩子的目标是拿好成绩,看电视固然有意思,但却会影响他完成作业,进而会影响他的成绩。所以他选择了放弃看电视,继续复习。

一加一减,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刻的自我管理的道理。只有管理好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高的成就。在这学期全校学科赛考中,儿子终于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些年,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好处是双重的:一方面孩子不断进步、成长;另一方面,我们做父母的也可以做自己的事情,感到非常轻松。

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做事。孩子如果具备了优秀的做人品质,那么他将拥有幸福的人生。 从孩子刚刚有自我意识起,我尽可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做简单的家务,如整理房间、叠被子、洗碗、倒垃圾等。让他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这样一点点放手锻炼,孩子的能力就慢慢提高了。现在上了初三,学习再忙,每星期都要做几件家务。我总是有意识教育孩子 “劳动是人的生活需要”,会劳动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本领,要在生活中处处多学习、多参与。

孩子上小学时,有一次写完文章给老师发过去,当时都晚上十一点了,发完,马上收到了老师的回复:“你也累了,早点休息吧!”孩子很诧异:“老师,您也没睡?”“说好今晚批改你的文章,看了我就去睡。”我趁势引导他:“你瞧,老师真辛苦,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还要批改你们的作业到这么晚。你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更应该好好学习。”孩子从此对老师更加尊敬,更加有礼貌,学习更用心了。

我们家里是四世同堂。我的奶奶已经快九十岁了,腿脚不灵便。每天晚上,我给奶奶洗脸洗脚,服侍奶奶睡下。儿子也学着我的样子,经常帮老奶奶拿这拿那,捶背捏腿。奶奶逢人便夸:“孝顺孝顺,我这小重孙这么孝敬,长大一定大有出息!”

生活中,我时常告诉儿子,要拥有积极的心态,抬头挺胸做人。人生本来就有许多不如意,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都要寻找生活中的“阳光”,积极面对。所以,当儿子考试失利的时候,他会认真分析原因,坦然迎接下一次挑战;当儿子需要帮助遭别人拒绝的时候,他会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微笑着再去帮助别人;当儿子感到疲惫的时候,他会静静地休息休息,他明白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

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儿子养成了诚实、勤劳、勇敢的品质,生活中懂得了宽容、感恩,学习上知道了和别人合作、分享。在小学,他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在初中,他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同学们都喜欢和他做朋友。他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被评为山西省三好少年,今年,还被评为晋城市优秀共青团员。

五、培养孩子顽强、坚韧的品质

儿子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因为从小他并不是很优秀,当他很努力了却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时,我就给他讲“麻雀和海鸥”的故事:

大海边,海滩上有一群海鸥和一群麻雀,一阵海浪扑来,麻雀和海鸥被惊飞,它们同时起飞想要避开大浪,麻雀总是比海鸥飞得快,飞得灵活;而海鸥每次都是很笨拙地飞向天空,有时被海浪打湿!但你知道吗?能飞过大海的不是麻雀而是海鸥!

我告诉儿子,当自己不自信的时候,请问“你愿意做海鸥还是麻雀?”一时的聪明并没什么,一时的笨拙也不需要灰心,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自己!即使没有成功,也没有什么,因为你在努力的同时,也享受了追求带来的快乐。

从此,儿子有了一个座右铭:“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刚上初一,孩子的体育成绩很一般,他曾经还告诉我,有人认为他只会学习。于是,他每天早起跑个几千米,课间一有空就进行跳绳、跳远、蛙跳等练习。中午回到家吃饭的空隙,他还是练习投球的动作。尤其到了周末节假日,他比平时起得还早,去体育场跑步,打球。

经过坚持不懈的锻炼,儿子更健康、更显得朝气蓬勃了。在初二校运会上,他“一举成名”,夺得了三千米的冠军和跳高第三名,并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县中学生运动会和全县篮球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正是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儿子不光体育成绩突出,学习也是日益进步。升上初三,成绩基本在全校前十名,这学期的学科赛考中,他还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作为初三学生代表,在全校中考冲刺大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为了孩子的明天,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用“心”做好家庭教育,为孩子把好舵,引导孩子珍惜和把握自己宝贵的青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8篇:感恩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泗洪县实验小学郑云

【内容提要】:感恩,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懂得感恩,才能使自己的精神生活精彩,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处于莹润的状态,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恩图报发扬光大。对孩子随时随地抓住感恩的教育时机,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教育 感恩 成长

教书以来,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教育者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我看来,培养出一位懂得感恩,懂得时时刻刻让自己的心灵滋润的一个健康成长的人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爱,感受爱的能力,以及付出爱的能力。感受爱的能力来自老师,更来自自自己的亲人与朋友。感恩教育应该成为孩子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我们的职责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享有完满的精神生活。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中表现出的是驯化过的状态,很难有自然的状态,我认为我们对孩子除了进行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外,更要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爱的能力。我们的职责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与感受。

一、利用教材和绘本,感知身边点滴之爱

1、利用好所教学科的教材,让孩子感知爱

在我们苏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是适合对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但是要让生感受到文本中母亲的伟大,还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文本中感人的地方是母亲走无数条山路翻山越岭将姐弟几人拉扯大,而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当时妈妈抚育儿女的艰难。作为拓展,我专门做了一个课件,主要表达了母亲养育我们的不易,此外,我通过和我的爸妈以及婆婆交流,搜集了许多他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养育子女的感人小故事,然后讲给同学们听。当我讲到:李大娘家姐弟四个为了抠出桌缝中的几个砂糖粒而将桌子拍散时,同学们第一反应是笑,而后是沉默。我知道沉默之后必定有孩子经历的一场思考,对于我们自己的优越生活的思考,更有对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的思考,内心不免经受了灵魂的洗涤,变得干净澄澈。

除了语文教材,品社学科中更有许多适合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好例子,好篇章。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的《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这一课要进行精心准备的话会将孩子感动的精魂发挥出来。我模仿了一些名师的好做法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了以下精心的设计,我早早起来拍摄了辛勤的人们卖早点、蔬菜以及清洁工人清扫街道的感人摄像。去乡下拍了许多农忙时农民们汗流浃背、不怕脏,不怕累的照片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在课上完美的展现,给孩子全新的视觉以及心灵的震撼。正如赫尔巴特所说:“心灵最好是通过和风细雨般的浸润的方式,用种种的感受来培养。”孩子耳濡目染的感受到了身边人为我们做了如此多,我们没理由不心怀感恩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利用好平时阅读到的“经典”,将感恩延续

平时我除了进行自己专业学科的学习外,我更不忘狩猎学科以外的“经典”。最喜欢读绘本,绘本图画美,文字美,内涵丰富。适时的给孩子看绘本更会滋养孩子的心灵。我将绘本拍下来做成PPT和孩子共同欣赏完,就叫他们写观后感。

在孩子看完《爱心树》后,写下: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太多太多,我们总是向父母索取最好的,但我们从不知道给父母最好的,我们太不该了!赵悦岑写下:爱心树多像那总是尽力满足我们的父母呀!他们的爱就像清泉,又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的流。我们是否也应让父母体会我们的爱呢!在孩子看完《长大当个好爷爷》后,也写下了真情至性的文字。

何鹏写道:读了绘本之后,我才感到。爷爷是比爸爸妈妈还要亲切的字眼。他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我们从未想过要回报的。张莞悦写道:我们从此刻起一定要珍惜和爷爷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孝敬他们。曹文博写道:绘本里的爷爷其实是身边的很多的爱我们的人的代表,我们一定要懂得回报别人对我们的爱。

这些文字的自然流露,不是孩子已心怀感恩的最好证明吗?这些孩子心头花儿的悄然绽放,心灵真情的表达,不是感恩教育的最好证明吗?

在我看来,要想真正让孩子体验到感恩的真谛。必须让孩子在活动中让自己去学会感恩,在活动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试着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

从教两年来,从感受在乡下太平支教到县城的实小教育氛围,最大的感受便是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太平的特色《三字经》积累诵读展示赛总是在三八

妇女节如火如荼的展开,而实小《感恩演讲比赛》在感恩节的闪亮登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太平小学,我执教的第一所学校,是我收获最多的一所学校。在这算普通的乡镇学校,却让我感到不一样的地方。他们重视生命的教育,即让孩子懂感恩,懂分享的教育。每当妇女节或者母亲节到来之际,学校就进行《三字经》经典诵读比赛,孩子在经典中感悟古典文化带给他们的艺术感染与熏陶。接着便是各种为母亲准备的礼物的大比拼,学校会邀请部分家长作为评委选出适合孩子表达爱的礼物。班级内部举行关于母爱的名言的诵读积累活动,当读到“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当读到“慈母的胳膊是由宽容和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这些句子时,大家内心都有所触动,表达要好好回报母亲的爱。

在演讲比赛的时候请几位家长参加,听着孩子真情至性的表达:当你遇到危险时,她不顾一切地救助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毫无怨言;当你感到伤痛绝望时,她比你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你,让你安心;当你欢心愉悦时,她会陪你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悦,但是却绝对不会多霸占一点,让你的心变得空虚无物„„

母爱,不求回报。 母爱,永不停息。

在家里,母亲的关爱如泉涌般包围着我;学校里,母亲的思念如丝网般牵动着我;陪伴时,母亲的真情与温馨时刻感染着我„„

这是所有母亲希望听到的孩子的懂得感恩的心声的表达!这是所有孩子爱的表达!而台上的只不过是懂事孩子的代表而已!

除此此外,孩子更愿意拿起手中的笔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画出来,更愿意将这份爱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这是一场幸福的旅途,孩子还是十分乐意参与的。 竞赛活动的开展真的带给孩子的意义是深远的,在母亲内心和孩子心灵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他们会在一段时间以后共同回忆这美妙的幸福时光!

三、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强化感恩教育

实验小学,我执教的第二所学校,这所学校对感恩教育更是注重。小原国芳的“道德教学的重大任务就是启发儿童的道德知性,锻炼坚强的意志,陶冶纯美的情操。”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学校会请专家为实小可爱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类演讲活动。听着激情四射的演讲,孩子们的眼圈不禁红了。他们为故事中懂事的少年而流泪,为故事中死要面子却不肯认捡垃圾的母亲的

大学生而流泪······

在孩子们真情相拥班主任的那一刻,他们发自内心的呐喊:“老师,您辛苦了!”让在场的所有家长无一不动容的。他们给懂事的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此刻,孩子的内心是激动的,原来,学会感恩比获得一百分还重要。因为,学会感恩并且感动是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的标志,这种能力的获得可以伴随人一生,而努力获得几个甚至十几个满分却只能作为符号的代表,至于其他,别无意义。因此,当孩子获得了这种感受爱,感受幸福的能力之后,我们布置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家庭作业是必要的,例如:给辛苦的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为爸爸妈妈做家务,为爷爷奶奶读报纸······这些家庭作业孩子是十分乐于去做的,因为这次他们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枯燥的文字。当然,布置此类作业时,孩子的心里必须已有一个铺垫,即大概了解感恩的意义与目的。生活在县城或大城市的孩子比乡下的孩子在获得感恩的能力要花的功夫多。因为,县城的或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很难体会到父母赚钱的心酸与生活的艰辛,因为在他们看来,父母提供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还是相当不容易得。于是,我觉得让县城孩子体会乡下孩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是进行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在经过学校领导的批准后,我带了县城的我班的十几个孩子浩浩荡荡的前往太平小学。进校园孩子们情不自禁的感叹道:“这里真好,校园那门大!还让我们体验乡下弟弟妹妹们的贫困生活呢?我看是富裕生活吧!”没有批评,毕竟孩子在这带的时间短。我接过话茬:“你们知道学校为什么那么空旷吗?也许你们进了老师以前教过的班级就知道了。”于是,他们好奇的跟我来到我教过的三三班。“学会感恩,学会分享”的标语依然在,只是字体外面多了一层美丽的勾勒。看来,孩子还是奉行着。在看墙角,摆了一张新桌子,桌面放的是我以前买的最后以礼物赠送给孩子们的几十本精美的课外阅读书。书整齐的排放在桌面上,细看一下,还被分了类。打开一看,里面很多地方做了批注,看来孩子还真是爱书,并且嗜书如命。他们能够那么秩序井然的读书,整理书,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和别人分享的甜蜜与幸福是三三班孩子乐意品尝的。这里是最富有的角落,除此之外,便是破旧不堪的课桌、凳子。摇晃松动的窗户·····这时,县城孩子在看到教室简陋的条件后,脸上全露出惊讶并且羞愧的表情。在这羞愧中,他们似乎懂得了什么,并且顿时成熟了许多······这成熟大概也包含一颗珍惜所有,懂得感恩的含义!

他们将带来的礼物捐给了太平这些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但精神生活正努力变得富有的乡下孩子。而淳朴的少年们就不断的说谢谢,甚至有的也准备了一些自家的杂粮。在这声声感谢背后隐藏着无数颗感恩的心。在后来的从太平寄来的感谢信中,我为孩子们真情的表达,细致的描述而感动。孩子们这样写道: 谢谢你们给的幸福

——谨此献给实小四(2)班的孩子们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从实小带来的爱心袋子,

是孩子们打开后绽放的五彩缤纷······

淳朴的孩子打开后,都会有怎样异常的感动呢?

我们一起来打开,

我们一起来体尝。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夏玉洁的葡萄味棒棒糖,

谢明珠化在嘴里,甜在心里。

幸福是韩晨萱的蓝色保温杯,

王彤彤捧在手里,暖在心里。

幸福是臧恒写满关切的爱的纸笺,

裴浩南读在口里,甜在心里。

幸福是冒恒志的铅笔与秀珍橡皮,

陈宏伟写在纸上,记在心上。

幸福是丁天辰的《斑羚飞渡》,

王阳 打开它,探索着动物世界的快乐!

幸福是潘依一的《成语故事》,

王勇翻开它,享受着成语丰富的魅力!

幸福是单煦寒的《乌丢丢的奇遇》,

马晓妍打开它,感受有爱滋养的生命!

幸福像朵朵缤纷绚烂的花儿

悄无声息的开放

在太平孩子的心头

这首优美动人的儿童诗,奏响了爱心互动的最强音。通过活动,我们懂得

了以爱养爱,将心比心,懂得感恩,一定会收获人世间最大的幸福。正如马里坦所说:教育使人获得内部的和精神的自由,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知识、理智、善良意志和爱获得幸福。因此,在教育的充满芬芳的路上,我将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细心观察,大胆尝试,小心总结,教会我手下的“兵”学会分享,更学会感恩!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教育学卷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马里坦:《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人民教育出版社1943年版

第9篇:儿童教育 孩子的成长没有捷径

孩子的成长没有捷径

黑幼龙,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出版有多部书籍,其中《慢养》成为当当网国内家庭类书籍销售排名第一。

“如果能让他少走一点弯路,少受一点磨难,我愿意做任何事。”这句话,道出了大多数中国家长的心声。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孩子们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成长,却养成了备受指责的“过分自我和敏感”、“不够独立”、“没有担当”、“依赖性强”等性格或个性。

针对这种普遍现状,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区负责人黑幼龙先生给出了一个与中国家长完全不同的养育意见。

养育孩子要先学会放手

有个小女孩第一天上学衣服穿得很不得体,放学后小女孩埋怨妈妈任由她出洋相,妈妈抓住时机让小女孩回想一下以往妈妈是怎么教她穿着的。于是这成为了小女孩人生中重要的第一课,从此她再也不会随便乱穿衣服,并且懂得为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

“不要因为担心孩子犯错误而不放开你的手,不然孩子迟早还是会犯错。”这是黑幼龙先生给父母的第一个提示。

今天,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在过于安全和宽松的环境中成长,长大后不懂得接受和应付社会的阴暗面。黑幼龙说这类孩子有个统称叫作“草莓族”,外表亮丽,却性格软弱,一捏就破。如何避免让孩子养成脆弱的性格,还是那个要诀:放手。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独立接触外界,从小培养孩子的独自应对事务的能力,有一个很简单也很容易操作的方式就是,等孩子长到适当年龄后,让他们出去打工: “孩子在打工过程中,一定会经受挫折,让他们自己面对,父母最多在侧面给予精神鼓励和支持。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有面对„残酷‟社会的经验了。”

“经验是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的,任何人都不能替代他们去经历,即使父母也不行。”

一位成功父亲的经验

黑幼龙的4个子女全部名校毕业、事业有成、家庭和美。“其实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都是一帆风顺,只是我信奉„慢养‟原则,尽量付出足够且均等的爱给每个孩子,并努力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很幸运,现在我的孩子都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当然,„放手‟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很可能他们就会选择一些我们无法容忍的道路,例如不读书、做我们认为不好的工作等,这时候,你是否能全盘接受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干涉?”

黑幼龙回忆起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也觉得并不轻松。作为父母,孩子的将来是一个最大的未知数,而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他们如果与你的意见相左,一旦你强迫他们按照你的想法行事之后,是否他们就真的能全部服从,顺风顺水地走下去。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就能获得快乐?

去看看黑幼龙先生的《慢养》系列丛书吧,也许你能从中悟到一些养育秘诀。

上一篇: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下一篇:建筑工程造价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