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标准

2022-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标准

聊城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研究

摘要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控制工业污染等方面,提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聊城市

11多年来,城市和工矿企业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城市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和改善,而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却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1]。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2]。聊城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当前农村环境正遭受不同程度破坏,而这些状况尚未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研究和探索符合聊城市农村环境现状要求的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聊城市农村环境现状

1.1农村水体污染普遍聊城市境内主要地表水体水质以有机污染为主。该地区河流水质污染一部分是由于接纳上游外省份污水所致,另外一部分来源于本辖区污染。十一五期间,聊城市加大了流域和区域治污力度,各河流断面水质有明显改善,达到了省政府确定的“有水就有鱼”的水质目标,但部分水体水质并不适宜用于农田或蔬菜灌溉。

1.2养殖污染尚未完全控制近年来,聊城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该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该区规模化养殖所占比重很小,大部分养殖户为散养,畜禽粪尿基本未处理便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3]。可以说,畜禽养殖已成为聊城市最大的农业污染源之一,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1.3化肥农药潜在影响巨大目前,聊城市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存在化肥、农药过度施用问题。其中,化肥施用强度约为640 kg/hm2,远远超出发达国家认定的安全上限(<225 kg/hm2)[3],农药施用强度约为3.5 kg/hm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目前,聊城配方施肥规模较小,农户依然依照传统经验施用,化肥利用率低,大部分随雨水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者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池塘;多数农户使用手动喷雾器,农药利用率一般为20%~30%。化肥、农药的不科学、不合理使用导致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成为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4]。

1.4农村生活垃圾威胁日益显现聊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健全,垃圾随处可见现象较为普遍。随着乡镇工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垃圾数量和种类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虽然聊城大力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但由于资金紧张、村民生活习惯等问题的制约,许多农村依然存在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的现象。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威胁着河流、沟渠和坑塘的水质安全,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隐形杀手”。

1.5污染环境的乡镇企业增加近几年,聊城市出现了“工业企业下乡”现象。一些规模偏小、设备简陋、技术工艺较落后的工业企业逐步由城市转移到乡村。由于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等因素,致使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超标排放,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破坏[4]。

1.6秸秆污染问题不容乐观聊城作为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大市,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其中约80%直接还田利用,约10%用作饲料,剩余约10%作为生活能源,造成大气污染。

2聊城市农村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2.1思想认识不足,环保意识不强一是地方政府和部门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尤其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二是农民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由于多数农民文化水平和科学素质总体较低,加上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仍比较严重。三是乡镇工业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乡镇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环保设备不健全,企业主有意回避环境保护责任,加之政府有关部门环境监督不到位,致使乡镇企业随意排放污水、废气、废渣。可见,环境意识淡薄是造成农村环境问题加剧的思想根源。

2.2资金投入不够,政府重视不足聊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有限的资金大多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相当落后。目前,聊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基本空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较落后。一定程度上讲,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的治理重视不足,致使农村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直接造成了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水质恶化。

2.3农村环保人才缺乏,研发技术欠缺目前,大多数环保专业人才寻求在大城市和大企业就业,造成农村环保人才缺乏。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不到位,致使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方案难以推进。当前,聊城大多数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导致了农村“无人管环保、无力管环保”的局面。

2.4规章制度滞后,执行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些规定,但这些规范性文件在性质上属于规章、决定,地方在执行上还存在诸多不到位的地方,聊城市相关部门在农业环境保护上也存在同样的状况。

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农”,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治理污染为重点,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主要抓手,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以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对农村环境展开全面综合整治,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1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3.1.1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农村生活垃圾首先要进行简易分类,即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同时全力推行“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镇、村要建立专业环卫保洁管理队伍,负责该辖区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

3.1.2高标准改造农村厕所。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一池三改”步伐。推广以“猪-沼-菜(渔、林果)”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良性循环模式,实现家居清洁化、庭院资源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

3.1.3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聊城市大多数农村居民点由于规模小、相对分散,往往造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偏高,实际操作困难。因此,应因地制宜选择简易可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农村社区、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优先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等集中式处理设施,其他村庄可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等简易设施。

3.2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对马颊河、徒骇河、金堤河等部分重要河段进行河道疏浚,对河堤进行改建、加固,防洪除涝按5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建设,以后可根据实际每5年或10年清淤一次。通过清淤可以恢复河道引排能力,有效改善城乡水源环境。

3.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3.3.1化肥污染控制工程。一要采取平衡配方施肥或测土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二要积极推广有机肥或复合肥。农业部门要加强宣传,通过推广以有机肥为主,优质的化学肥料为辅的有机-无机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制定“沃土工程”计划,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畜禽养殖业,广积农家肥;适度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肥生产。

3.3.2农药污染控制工程。大幅度削减农药使用量,调整农药使用结构,实施农药低毒化与生态化工程;积极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法防治病虫害;强化农业部门的技术管理,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及其使用技术;提高生物农药在农药施用中的比例;建立健全农药残留监测体系。

3.3.3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秸秆还田等技术,实现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推进和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鼓励科研院校等单位深入农村,开展产学研合作,开辟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3.3.4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工程。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新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选择在远离村庄、饮用水源地和居民点的地方。二是开展“抓小区、带农户、促进农民增收”活动。积极引导散养户进入养殖小区,实现人畜分离。三是以畜禽粪便为基本原料,建立小型沼气池,通过初步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燃烧、照明和保暖等综合利用;同时,结合沼气建设配套改造生产生活设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进而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

3.4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程贯彻执行“工业进园区”方针。各镇、村要科学进行区域环境功能分区,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确定区域性工业集中区布局。所有工业集中区都必须编制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位置、规模、企业链关系、环保设施和“三废”集中处理方案等。工业集中区要提倡循环型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建设档次,加强循环产业链建设。

3.5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落实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编制,确保有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乡镇环保工作,乡镇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行政村配备兼职环保管理人员,确保组织健全,工作有人抓。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兼职环保管理人员,负责生活垃圾和全村环境监督管理。要逐步建立健全县、镇(乡)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完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和有关的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

4.1加强宣传教育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是个管理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问题。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板报、漫画、标语、广播、文艺活动等各种载体,向村民宣传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在农民和农村个体经营者中,开展生态环境新技术的教育推广培训工作,丰富劳动者的环保知识;在各中小学大力普及环境知识和环保理念,以点带面,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父母使其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村民环保意识的加强,对于推动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至关重要。

4.2多渠道筹措资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多方面的投入,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政府出资补助、受益群众筹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法,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村域“综合整治”和农村环保工作的投入机制。

4.3完善管理和公众监督机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县、乡、村都必须成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检查与评比,及时奖优罚劣。实行村委会、村民代表和老年协会分级巡查制度,监督和劝导村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和乱搭盖,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征兆.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问题,2009(3):70-74.

[2] 郑林坚,陈少婷,陈雪燕.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12):179-181.

[3] 宋晓凯.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责任主体[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22(1):28-31.

[4] 张震,吴文虎.基于微观主体行为视角的聊城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83-85.

作者:温秀英  李如雪

第2篇:浅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

【摘 要】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领域,也是当前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刻不容缓。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现状,提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高度重视,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加强农村科学规划,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等。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整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带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相对于城市而言,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处于弱势地位,当前城市的环境污染正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农村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又反过来作用于城市,带来诸如食品安全、物价上涨、重大疾病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全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领域,也是当前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刻不容缓。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三农”工作大局,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的人居和生态环境,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环境保护逐渐受到重视。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是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人口急剧增加而逐步形成的。所谓农村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农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及生活活动中造成的农村环境质量下降,并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健康造成一定不利影响的行为。2010年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局部地区形势有所好转,但总体形势仍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局部增加,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年化肥的施用量达4700多万吨,但有效利用率不足35%,每年产秸秆大约7万亿吨,利用率不到50%,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达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由此造成了农村水体和土壤严重污染,再加上乡镇工业污染、城市污染转移,形成了“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兼有”的严峻局面,使得农村环境加速恶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

2.1 高度重视,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

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其纳入到政绩考核的范围,明确各个主管部门的职责,做到年初有部署、年底有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体系,在政策落实、工作部署、人员组织、财力投放、项目监管等方面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在资金上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农村环保资金要做到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

对农村环境的监管是做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县、乡(镇)要建立定期调度、定期检查和抽查的工作制度,便于把握农村环境中污染动向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确保各地工作的及时跟进和质量标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管,以保证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化肥、剧毒农药的生产销售,降低面源污染风险;制定乡镇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严格环境准入;强化农村工业企业污染减排监管,严格执行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制度,引导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实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处理,以消除或减少乡镇企业的污染,对于那些布局不合理,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乡镇企业坚决予以淘汰。

2.2 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

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必须以完善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为基础。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宜农村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充分体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普遍性”等要求,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规范、条例和制度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并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加大环境执法处罚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树立农民环境保护的法制意识。

农村环境的整治,广大农民群众是主体,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册、宣传画、环保讲座、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广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制知识,使其树立环境资源价值观念、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群众和干部意识到农村环保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并在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中要开设环保内容,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建立科学有效、快速反应的举报与奖励机制,积极推进与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激励、引导农村群众投身到环境保护之中。

2.3 加强农村科学规划,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

根据农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现状,因地制宜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农村发展规划。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推广使用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推广畜禽的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畜禽粪便、秸秆等废弃物的无害化技术、资源化处理技术,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农村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和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尽快改变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这是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治本之策。乡镇应设立环保办公室,配备专职的环保人员,行政村有专职或兼职的环保协管员。紧密结合农村特点,采取“集中、就地、方便”的原则建设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能源沼气建设、无害化卫生改厕等配套处理设施,发展适合农村的能源生态工程、农村给排水工程,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0年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制度透析与路径选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蔺丰奇,等.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4]张连辉.新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早期探索——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前中国政府的环保努力[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4):42-49.

[5]王文颖.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构想[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4).

[6]陶爱祥.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环境治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OO9,37(34):17023-17026.

作者:周奕莹

第3篇: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模式的思考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村环境污染排放已经占到了全国污染排放的半壁江山。2008年7月,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副总理要求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并提出了“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重要政策措施。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已提上重要议程,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重心将开始由城市为重点向城市与农村并重转移。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促进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其中,长沙市积极探索农村环保自治模式,创新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率相统一。

一、长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做法

2008年以来,长沙市抓住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机遇,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试验区率先进行了农村环境保护探索和实践,在环保理念培育、环保监管体系建设、养殖业布局调整、绿色环保技术推广、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新模式建设、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政府领导、部门组织、村民自治”为特色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沙模式”。

(一)开展农村环保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从无到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为了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长沙市环保局通过开展走村入户的环保调查与宣传活动,成立农村环保学校组织集中授课和专题辅导、开展系列主题推进活动等方式,宣传环保知识,传播生态理论,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引导乡镇、村组、农户投入到农村环境保护中来。

(二)创新环保体制机制,以自治互管填补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空白

浏阳市葛家乡金塘村不断创新环保体制机制,通过出台《金塘村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对环保宣传、牲畜防疫、环境美化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在全村明确规划了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让生猪养殖逐渐远离村民生活的中心区域;通过成立金塘村环保促进会和形成环保自治听证制度,让污染大户始终在村民的监督之中,有力地化解了单方面推动污染治理的难度。为保持巩固环保成果,使村民共同肩负起环境保护的重担,金塘村制订了联户保洁制度并要求村民签订“联户保洁协议”,明确了各户在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责。

(三)进行污染源分区治理,按主体功能分区原理重构农村养殖业生产布局

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巩固整治成果,2010年长沙市开始着手调整全市畜禽养殖业布局,制定全市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确立了新扩建畜禽养殖场环保“三同时”制度。随后,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的通知》和《畜禽养殖转产扶助鼓励暂行办法》,按生态承载力和不同的功能分区,科学设定了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为推进畜禽养殖的分区治理,长沙县还对农户退出养殖给予资金和技术等转产扶助。

(四)推广绿色养殖技术,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激发农民环保自治的积极性

作为传统养殖村,浏阳市葛家乡金塘村原有的养殖模式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金塘村引入了“零排放”养殖技术和“一场三池”技术(即一个养猪场配备一个干粪池、一个沼气池、一个污水处理池),在能人带头示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引导农民以科学养殖带动生态农业发展,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激发农民在推进环保自治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探索环保合作社模式,通过分户减量和分类回收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为破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成本高的难题,从2008年起,长沙县果园镇成立了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按照“分户收集、分类处理、村民自治、政府补贴、合作社运营”的模式,实行垃圾分类处理。镇设环保合作总社,各村设环保分社,由政府出资聘请保洁员、购买垃圾中转车,形成“农户—保洁员—合作社”的网络构架。环保合作社通过从村民手中回购垃圾并给予补贴的方式,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由农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可降解垃圾就地堆沤分解成为有机肥;可回收利用的、有毒有害的垃圾由环保合作社有偿回收利用;不可降解、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经镇压缩中转站压缩后统一送县固体废弃物处理场集中处理。

(六)建设户用污水分散处理设施,运用现代科技推进农村生态家居建设

长沙市自2008年开始在39个中心镇建设污水处理站,通过雨污合流的形式,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长沙县和先导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污水设施全覆盖。在农村分散居民污水处理方面,长沙县在各家各户建设四池净化系统,通过过滤、沉淀、发酵、植物吸收等步骤,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浏阳市金塘村同样按户或联户修建了家庭生活污水处理池,家庭污水经特殊装置处理后成为营养丰富的有机肥水,直接满足一家一户的浇花种菜,使生活污水实现家庭户内循环利用。

(七)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通过多渠道解决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瓶颈

由于县级乡镇财力有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临巨大的资金瓶颈。为缓解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资金压力,2008年,长沙市政府颁布实施的《长沙市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乡镇污水设施建设和农村垃圾处置。3年来,长沙市先后制定并出台一系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乡镇、到村户的补助政策,包括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补助政策、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补助政策、村组垃圾处理处置体系建设与运行补助政策,极大地缓解了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瓶颈。

二、长沙市农村综合整治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启示

(一)建立农村环保自治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农村“村情”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最基层的环境管理部门是县一级环保机构,乡镇一级尚未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及专职工作人员。县级环保部门人员较少,不可能对乡镇环境进行有效地管理。同时,各地农村环保普遍都具有“低、小、散”的特点,仅靠县、乡两级的环境监管能力,无法全部管理到位。因此急需一种贴近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适合农村环保特点的环境监管新机制。浏阳市金塘村的实践表明,农村环保自治可以使监管落实到乡镇和村组,补充政府环境监管能力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让农民自己管理一些农村环保事务,减轻了环保部门的工作压力。

(二)要按照不同农村污染特点构建各具特色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当前我国农村环保工作具有“繁杂、分散、无序、薄弱”等特点,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地区也存在不同问题。在东部地区的浙江、江苏等省,农村生活污染表现得比较明显。在江苏省一些城市化程度高的农村,生活垃圾无论从成分上还是人均日产量上都和西方发达国家接近,但是垃圾的收集管理制度大大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浙江省,自然村污水处理率仅为16.06%。因此,在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农村,应重点探索以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在中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如河南、安徽、湖南的农业大县、畜牧大县,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在湖南省,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长沙县,生猪养殖已成为污染河流、恶化空气、令长沙县付出生态代价最突出的一个难题。在河南省,全省化肥平均施用量高出全国化肥平均施用水平1.1倍,大大超出了发达国家设置的水平。因此,在中部省份的农业大县,应重点探索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在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如山西、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的矿产资源县,工矿污染是农村环保面临主要问题。在山西,煤矿开采、炼焦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使得山西省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一直位居全国之首。在贵州,乡村小煤窑、小矿山等不合理开发导致的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在云南个旧、广西南丹、湖南常宁、常德、郴州等地大量废弃砷渣导致出现矿区周围农作物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的情况,有些矿区附近的村成为“癌症村”,癌症病发率一度高达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100倍,平均寿命不足50岁。因此,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县,应重点探索以工矿污染治理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三)推广易接受、效益好的环保技术和模式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着力点

长沙市将浏阳市金塘村试点的零排放养殖技术和“一场三池”养殖技术的推广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将以浏阳市葛家乡为代表的“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模式和以长沙县果园镇为代表的“户分类减量、村分类利用、少量镇中转填埋”的分散处理模式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两种代表性模式进行推广。长沙市所推广的技术都是低成本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生态环保的实用新型技术,投入低、效益高,农民易学易懂,也建得起、用得起,这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和坚实的科技支撑。

(四)探索农村环保多元化投入机制是当前农村环保工作的突破口

农村环保工作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相对于农村环保大量的资金需求,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供给显然不足。现阶段巨大的建设资金缺口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紧迫性形成了矛盾。探索通过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保是解决当前矛盾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江苏省创新农村环保投入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协调党政机关与镇村建立环保定点挂钩帮扶制度,组织发动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以产业带动型、合作开发型、资金帮扶型等8种形式,实现了项目带村、产业联村、村企结合、整村推进。

三、推进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一)逐步强化县乡镇村领导和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县乡镇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建立健全“一票否决”等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来确保环保规划任务的完成,促使县乡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环保学校培训、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环保艺术作品等各种手段,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努力提高乡镇企业家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进而增强环保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其生活上积极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生产上大力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态农业。

(二)着力提升农村农业污染源控制在各级规划中的地位

研究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指标,将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等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我国“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制定并实施各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有条件的农村还可制定村级环境保护规划。在县乡镇级农村环保规划中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将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的禁养、限养区,并调整现有畜禽养殖区域分布,优化养殖布局。明确乡镇企业选点布局,使其符合省、市、县区域性发展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逐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分离。

(三)重点采取按污染特点分类的差别化综合整治模式

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县,应积极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全面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以及浏阳市葛家乡探索的“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对于农村聚居点,针对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推广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较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新建村庄、经济条件较好或地形地貌适宜的村庄,可优先采用如厌氧发酵加人工湿地等集中式处理设施。

对中部地区农业大县,应积极推广长沙市畜禽养殖分区发展、绿色养殖技术推广等成功经验,重点促进畜禽生态养殖场和畜牧小区的建设,应用“零排放”、“一场三池”等绿色养殖技术,减少禽畜废水直接向水体排放。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建立“畜—沼—粮(菜、果)”的循环养殖模式。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过量施肥,积极提倡增积增施有机肥,推广农药减量增效集成技术,加强地膜的回收与管理。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和秸秆气化利用技术,大力实施秸秆氨化、青贮、微贮,适当发展以秸秆为部分原料的混合饲料产业化生产项目,全面实现秸秆禁烧。

对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县,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老矿区要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矿山损毁的农田进行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对矿渣、废石、尾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矿区污水、废水、次生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新建矿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尾矿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及土地植被恢复措施。对现有乡镇企业污染源严加控制,推进乡镇企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实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处理和集中监管。严格农村工业项目准入制度,加大农村企业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四)有效探索和构建配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

建立外部监督、内部自治相结合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机构、监测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乡镇一级及以下环境监管机构设置、人员及设备配备,逐步在村级设置专(兼)职环保宣传员和环保卫生监督员,协助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环境执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民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开展农村自治工作,通过政府引导合理制定村规民约,组织农民成立各种互助组织,研究基于合作形式的管理体制。推行举报奖励制度,公开公布举报奖励电话,鼓励和支持农民对非法生产行为进行举报。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相结合的农村环保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大“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中央财政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省市区县级政府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配套专项资金,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养殖业污染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直接投入、补贴、税收减免、土地使用等优惠措施。探索农村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对乡镇村建设集中式环保基础设施、农户建设分散式环保基础设施提供小额信贷支持。积极推广江苏省经验,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排污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比例,以体现对受害者的补偿。

建立技术服务、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污染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沼气利用、饮用水源保护、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农村污染防治社会化服务和物业化管理体系,特别是建立村一级、乡镇、县镇一级的服务体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农村环保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对农民的指导,广泛开展科技入户,开展农村环保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卢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地所)

作者:卢伟

第4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卫生标准大全

*****街道办事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卫 生 标 准

一、组织管理标准

各行政村有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组织机构;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队伍;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有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能按规划逐年落实;有村规民约。

二、环境卫生标准

村容村貌整洁,道路平整硬化,达到“八无”标准。 1.无明显裸露垃圾和露天粪坑。对路面、河边、墙边、公共地段、村庄内、乡郊结合部、辖区十字路口、零散集市的垃圾彻底清除,目视范围内无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2.无水面漂浮物。对辖区内所有河道、鱼池、水塘、水沟的漂浮物定期打捞。

3.无乱贴乱画和乱拉乱挂。对辖区内墙壁、门面、电线杆、树木等实物上乱贴乱画和乱拉乱挂彻底清理,规范管理主干路沿线墙壁上的墙体广告和宣传标语。

4.无散养家畜。农户饲养的猪、牛、羊等都要实行圈养,做到不散养。

5.无乱搭乱建和建筑物严重破损现象。对违规搭建的建筑物和破旧危房、残墙断壁,要彻底拆除。

6.无乱堆乱放。对主干道路及乡村级道路两侧、主要河流和居民户房前屋后、村内街道的乱堆乱放全部清理,建筑材料(砖、

- 1

第5篇:环境综合整治检查标准

赵店卫生院环境综合整治检查标准

一、楼前广场无果皮、纸屑、无土石杂草、无积水积泥、无痰迹烟蒂,特别是拐角处,果壳箱每天清理。

二、各科室的门窗玻璃无积尘,做到清洁明亮,办公桌上书籍资料摆放整齐,包括抽屉内的物品也要摆放整齐,屋顶无蛛网灰尘,风扇、照明灯管要干净,每天产生的垃圾废物要做到日产日清,地面要干净整洁,洗手盆周围要干净。

三、楼道大厅要整洁干净,每天保持两次清扫(中午晚上),楼梯上的窗玻璃要定期清扫,大门楼梯扶手要做到干净明亮,特别是每月的

5、

15、25号,楼梯间的夹缝死角要保正干净,无尘土烟蒂等。

四、卫生间内做到壁净无粪垢,无明显臭味,要保证洗手盆下水道畅通,洗手盆周围、拖把池周围干净无垃圾。

五、输液室内的床单、被单,要做到每周清洗一次。保证床面干净无污渍。各科室要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门诊、输液室、病房,防止交叉感染。

六、食堂用具要干净整洁,做到各处无油渍。油烟机要定期清洗,产生的生活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

七、工作人员的鞋、衣、帽整洁,注重个人卫生,隔离衣定期消毒,防治交叉感染。门诊、输液室等人员密集区要定时通风。

第6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临县北下庄乡木口村申请中央农村

环保专项资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概况

临县北下庄乡木口村位于镇“十里一条街”腹地,县城东南9公里处,距镇政府5公里,耕地面积50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近年来,木口村充足优越的地理位置,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利用村里广阔的土地资源,在生态环境整治上,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确立了建设生态园林新村的目标,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现状和问题

1、村民饮用水污染较为严重

由于木口村及四周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四周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形成了对地下水严重的破坏。再者,由于木口村村民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家户饲养畜禽较多,且以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场为数不多。但规模化养殖场布局不够合理,距离村民居住区较近,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生产设施比较落后,没有养殖污染防治设施,也没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畜禽养殖环境管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畜禽养殖场粪便随意露天堆放,废水四处乱流,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粪便污水随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或蔓延后污染河流。总之,采矿业及畜禽养殖对饮用水的污染已经对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垃圾污染现象普遍

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不断增

1 长,房屋建设和旧村改造带来的建筑垃圾增长较快,生产、生活垃圾迅速增长。但农村环境长期以来缺乏管理,村内几乎没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存放于村街道旁、村边、田边,既污染水源,又有碍观瞻。村内没有排水设施,造成污水乱泼。导致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

二、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根据县委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意见,木口村党支部、村委会从本村实际出发,针对本村环境现状,首先决定下大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以切实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及居住环境质量。为此,村集体拟投资250万元上一套净化水处理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建垃圾收集设施、建设污水沉淀池、储存池。

三、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地制宜,着眼长远,科学规划,集中整治,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建设目标

全部工程于2010年3月份开工建设,2011年3月底全部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建设期一年。净化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实现日处理污水190吨,达到8吨/小时的处理能力,水质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基本满足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拟修建垃圾收集池10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建设污水沉淀池3个、储存池2个,以彻底解

2 决村庄环境污染现状。

五、投资概算

净化水处理设备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250万元;垃圾处理配套设施投资50万元。投资需求共计300万元。今年村集体自筹资金100万元已修建前期配套净化蓄水池2个,打深井1眼。尚有200万元资金缺口,特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省市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

第7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汇报

塘川镇宁互一级和宁互西路沿线 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为全面整治宁互一级和宁互西路(以下简称“两条公路”)沿线村庄脏、乱、差等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公路沿线各村实际,我镇采取三项措施,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我镇制定了《塘川镇春季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每个村社环境整治的重点和目标任务,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人大主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乡镇各副职领导为成员的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并由包片领导带队负责,分段管理,逐段整治,要求全镇机关干部全部上路整治,动员各村党员干部带头,带领广大群众自觉开展卫生清扫。

二、强化宣传引导,整治村容村貌。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和鼓励村民“爱家园、讲卫生、树新风”,塘川镇干部职工采用走村倡议、串巷宣传等形式,发动村民自觉对房前屋后卫生进行清洁,有效提高了村民爱环境、讲卫生的意识。同时,扎实开展以清理垃圾、淤泥、路障,改造厕、圈、棚,治理柴草乱垛、棚圈乱搭、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和畜禽乱跑的“三清、三改、治六乱”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全面治理公路两侧及巷道内的柴草、厕所、棚圈、垃圾、火炕门洞、露天粪坑、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屋顶杂物、通信线路等,引导村民用“美、净、序、明、绿”的标准来建设家园、美化家园。

三、健全监督措施,完善长效机制。为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按照“谁包片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不定期安排人员对村庄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巡查,积极配备保洁员和垃圾箱、垃圾车等简易环卫设施,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确保环境卫生有人管、有人抓,村庄垃圾得到及时、集中清理。同时,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各村的年终考核,对工作主动、整治效果好的村社进行加分奖励,对行动迟缓、整治效果不明显的村社进行通报批评,保持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持续性和长久性。

截止目前,宁互一级公路两侧实施墙面粉饰的工程队已进驻各村,正在进行基础数据丈量,全镇共清理、填埋垃圾271处,搬移柴草405垛,拆除厕所、圈棚280个,拆除破旧房屋41间,栽水泥桩1100多个,砌水泥墩800多个,清理乱堆乱放1200余处,清理路边沟31公里。

第8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镇高度重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平原林海·美好乡村”建设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开展成片林栽植、林果飘香示范点建设、环卫体系建设、星村康居乡村创建和生活垃圾突击清理工作,抓重点、攻难点、推亮点,各项工作快速有序的推进

一、全力打造裴圩林果飘香特色。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和星级康居乡村的创建,我镇重点打造瓦房、陈石、和平、三和、新四五个村庄的林果飘香示范点建设,栽植桃树、枣树、柿树、枇杷等经济作物9600余株。一是注重“点、线”结合。做到以点促面,点线结合,确保效果。点,即结合陈石二星级、新四三星级两个康居乡村的创建,按照突出乡村特色,彰显林果飘香,带动群众致富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的绿化主要出入口和干道两侧,合理的规划布局成片果林,提升星级康居乡村创建的水平和档次。线,即是重点打造县乡道路两侧的重点村庄,以经济果树替代行道树,既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突出经济效益的发挥。二是突出“优”字当头。在林果苗木的品种上,我镇坚持品质为先,不怕投入,首选春雪果桃、沾化冬枣、日本甜柿等果树,树龄均超过3-4年以上,果树杆径均超过3CM以上,有的达到5-6CM,户均株数不少于5株以上,确保当年栽植,当年挂果,发挥经济价植。我镇选用的果苗成活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品种好,产量高,确保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发挥明显,将有力的拉动林果经济。三是突出“管”字为重。对已栽植的果林内设置《果木养护管理责任公示牌》,坚持林果管养制度化,明确专门的管护责任人、农技指导员,由专门人员负责浇水、修剪、施肥、防病和管理,确保成活率和产量。提倡各村创新经营理念,提倡采取由村集中管养、群众自养成、以及集体经营与群众分成等多种管养模式,解决效益平衡问题,提高村集体经济收益,实现高产增效,提高林果经济的效益。四是打响“绿”字品牌。结合春季绿化,对镇区主要出入口干道和重要节点的行道绿化进行补植;对新

四、陈石两个三星级和二星级康居乡村示范点,加大绿化投入,增加绿量,因地制宜绿化美化,栽植垂柳、女贞、石楠2500余株,已投入资金30万元。

二、全面启动镇区绿化改造工程,对主次干道的花池、花园全面启动改造升级,更换死苗,增加绿量,提升绿化品位。高标准规划杨树成片林网建设全面打响垃圾突击清理和环卫体系建设攻坚战。结合全县生活垃圾清理突击月活动,我镇在突击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清理的同时,加快建设覆盖镇、村联动的环卫保洁体系,提升了环境整治的效果和档次。一是全面动员,全民参与。通过动员会交办、发放宣传单,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卫生突击活动;严格落实卫生保洁“五包责任制”,对每家每户家前屋后的积存垃圾,明确由各家各户负责清理。对各村清理出的垃圾,均组织车辆将集中清理出的积存垃圾,统一运至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严禁就地深埋、就地焚烧发生二次污染;镇垃圾中转站24小时接收,督查办每天督查通报一次各村每天参与卫生清理人数、运送中转站的垃圾量,本月底将统一组织卫生突击月活动观摩评比,结果作为考核各村清理突击活动效果的重要依据。二是理顺机制,规范管理。镇党委高度重视环卫管理工作,投入资金,配足人员,建全机制,确保环卫工作步入健康有序的长效化管理轨道。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要求各村明确一名村干部作为环卫专管员,统筹负责村内环卫人员和保洁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配备保洁员83人,建设垃圾站(房)55个。镇政府出台了专门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时间、工作标准、处罚措施,保洁员按300元/人.月的薪资标准,核定各村环卫管理经费基数,以绩效考核,推动环卫保洁上台阶。三是严格执法,强行入轨。我镇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全面加大城管执法的力度,将全镇分为镇区、西片、东片,由三个城管中队包干负责,明确赋予其环卫人员管理权、绩效考核权和违章行为查处权,通过说服教育与行政处罚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环卫保洁长效化管理。四是发挥两支队伍引领示范作用。各村居成立了文明引导队和“夕阳红”管理队,充分发动全民参与,吸纳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老干部为主体,各村均组建成立两支队伍,镇里专门为他们配发红袖标,队员工作积极主动,宣传政策,制止不文明行为,有效改变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陈规陋习,广大农民讲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明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

三、全镇农村环境整治坚持做到不松劲,不懈怠,全面深入加大重点线路“脏乱差”整治力度,突出抓好农村水源、村庄卫生和生活垃圾突击清理工作,强化督查,严格奖惩,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全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线向点、面纵深推进。全镇已拆除清理各类废旧猪圈、厕所、危房3000余处,清理池塘200个处,日垃圾清理量达到10吨以上,累计清理生活垃圾1518吨,清理乱写乱画15000余处,投入资金234万元。各村均公布了村民公约,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镇城管队进一步健全管理、管护、检查、监督规章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保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有成效、不反弹。

第9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

开府办发﹝2010﹞号

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开阳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

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

《开阳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日

开阳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

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 总则 为落实各乡(镇)政府农村环境保护责

任,解决当前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考核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办﹝2007﹞6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强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办﹝2009﹞11号)有关要求和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有关部署、《贵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试点工作协议书》及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筑府办发﹝2010﹞212号)文件。

第三条 考核对象及范围 考核对象为县直相关部门

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考核范围为开阳县县域内农村地区。

第四条 考核原则 试点先行、逐步推广,重点突出、

注重实效。

第五条 考核内容 依据《贵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

标责任制考核评价指标》(试行)实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目标完成情况和环境管理情况两方面,满分100分。

第六条 考核程序 包括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

民政府自查和开阳县人民政府考核。

1.自查。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对照《贵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指标》(试行)及本办法的要求,组织自查,于每年3月5日前将本辖区或职责范围内上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试点落实情况上报开阳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每年3月下旬组织考核

工作。工作领导小组在材料核查和现场检查基础上,依据《贵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指标》(试行),对被考核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和评分。

第七条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包括材料核查和现场检查

1.材料核查是指被考核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

民政府提交以下材料:

(1)《贵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指标》(试行)对照得分表;

(2)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相关工作进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3)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有关监测报告、政府文件等。

2.现场检查是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被考核县直相

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实地核查。核查内容包括:听取情况汇报,查阅有关文档资料,实地查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和农村环境状况,征求群众意见等。

第八条 考核结果 依据《贵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责任制考核评价指标》(试行),对被考核的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打分并排序,排名情况上报县委和县政府。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得分排序靠前的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委和县政府给予表彰,对参加试点工作且排名靠前的各乡(镇)人民政府在申报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等经费时予以优先。

第九条 附则

1.本办法自通过发布之日起开始试行。

2.本办法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主题词:环保 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 考核办法 通知

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纪委、法院、检察院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12月20日印发

(共印120份)

上一篇: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下一篇:县政协副主席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