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访问有感

2022-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名师访问有感

名师访问有感

采访名师有感

能与智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乃人生之一大幸事。我就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了“未来教师协会——名师采访”的活动。我们此次的采访目的是学习名师的风采,感受大家的风范,采访的对象是广西师范大学前校长——张葆全教授。

在和教授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细心这一优点在张葆全教授身上得到了真切的体现。当我们进到教授家,就惊奇地发现,老人家竟已摆放好桌椅并准备好糖果来招呼我们。待我们坐好后,教授开始让我们自我介绍,还很认真的让我们把姓名和联系方式写在了他记录事情的本子上。我们真是受宠若惊啊,一个如此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竟然对我们一群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孩如此上心!由于我们之前将采访流程与教授进行了沟通,并把要提问的问题也告知了教授,因此教授特别用心的对我们的提问进行了回答,还纠正了我们提问中的不足之处。张教授给我们讲述了师大的历史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做的几件事,并赞扬了师大对传统师道的传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采访结束后,我们还十分荣幸的受到张葆全教授邀请,去参观了他的书房。在十来平米的书房中,一个大书柜占满了一面墙,里面满满当当地立着各种书籍,其中以古文学居多。这些书籍可是老教授引以为豪的宝贝啊!或许正是这些宝贝,使张教授能够畅翔于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尽情创作,挥洒才情;亦或许是这笔无形的财富,才让张教授的学生们有机会领略到文学殿堂的神秘与美好,挥笔写作,行云流水。与繁多的书籍相对的是一张古朴的书桌。桌上简单有序地摆放

着几本书,一个笔筒和一只手表。书桌没有复杂的雕饰,也没有时尚的元素,甚至还有点油漆脱落的痕迹。但就是在这张略显老旧的书桌上,张葆全教授伏案写作,认真备课,为学生准备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

张葆全教授从教60年,给学生传授了所学知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却不求回报,甘于守在三尺讲台和朴素书桌旁。张教授坚持朴素清廉的作风,以至于当我们登门造访送上水果时,他都叮嘱我们下次去的时候不要再带礼物。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葆全教授家桌子上的那一碟玉兰花,洁白可爱的小花静静地躺成一圈。它们没有CD香水的昂贵,也没有人工包装的奢华,却兀自散发着淳朴自然的清香。就如同老教授一般,虽不像受人追捧的明星般闪耀于镁光灯下,却大彻大悟,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等淡然和坚持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啊!

张葆全教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仍旧虚怀若谷,真诚待人。我想不止张教授,那些所有被称得上“大家”的人,都应该如此。他们成就非凡,但却不恃才傲物,不在人前炫耀,而是注重细节,从细微之处来感动我们。不管以后我们走上哪条路,从事哪种职业,“大家”的优良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只有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品行,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倘若以后我们有幸成为一名教师,责任将更加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虽说我们不能达到育人如此高尚的境界,

但至少我们可以将谦虚待人、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等美好品行影响给我们的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先于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对传统优良品德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上便是我们对此次采访的感想,愿张葆全教授身体健康,安享晚年;也祝“未来教师协会”越办越好,名师遍天下!

第2篇:岳阳市第二福利院访问有感

外语学院13-1BF 生利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 有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11月13号我们班同学一起去了岳阳市第二福利院,这次的社会实践,是自己第二次以大学生的身份参加这种活动,在没有参加这个活动之前觉得实在没有必要用这种调查的方式去老人那里。去了之后才发现当我用调查的方式眼光去看的时候会比单纯的去看老人发现的事情多,感受到的东西多。

那天去的时候当时正值下午时间,敬老院显得很安静,阳光暖暖的,只有几位老人坐在院子里养神。

我们带了点水果,跟负责人说明来意后,负责人很高兴,说很欢迎学生来敬老院帮助工作,陪陪老人。我们跟老人交谈了,有的老人家还挺高兴的,我问她会不会嫌我们吵闹,那个奶奶很和善的笑着说不会,我们觉得心里像太阳一样暖洋洋的。我们班有两个女生还给老人们表演了歌曲,但是这时却出了一点点问题,有位不能行动的奶奶可能是喜欢清静,不喜欢太吵闹,脸上有些许的愠怒,还跟我们摆手让我们不要再唱了。虽然有点受伤但还是非常理解老人家的心情的。因为有些事情不方便直接问老人家们,刚好院长的母亲大概有六十多岁正在院子晒太阳,我们就问了她一些问题。 院长的母亲向我们介绍了福利院的大概的具体情况,敬老院分为自理房间,半护房间和全护房间,分别住有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仅仅因为儿女工作关系来敬老院养老的老人;有轻微病症,或轻度残疾的半护老人;还有基本瘫痪,无法自理自己日常生活的老人,九十八个老人分别需要不同的照顾。

院长的母亲还告诉我,多年来,院里所有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岗位,甚至过年过节也都不回家,在院里举行活动,陪老人们过节。看着院子里坐着的老人们,还有在旁边照顾的工作人员,我理解了福利院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被他们对老人的爱心深深感染。整个下午,我都在看每个老人的基本情况,有些老人家回像孩子一样容易发脾气,有些老人喜欢什么时间出房间玩。唯一不足的就是他们居住的公寓实在是太潮湿了,跟不是适合老人们居住,而且上下楼不方便虽然也是有楼梯的,还有工作人员虽然很贴心

但也不能像家人一样,如果孩子们多去看看他们就好了。

我看到一个奶奶像个孩子一样对我笑,突然心里很难受,我想起了自己的奶奶,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是长辈们花时间,教我们用汤勺,用筷子;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画面我们也许都已经遗忘,但他们一定会记得,也会常常提起,这是他们美好的回忆。儿时他们教会了我们,但现在,他们也许会因为手抖洒了饭菜,也许会忘记扣扣子,没有能力弯下腰系鞋带,不要骂他们,而应该多一点温柔,多一点耐心,像我们小时候他们对我们一样。他们也许站不稳,走不动,需要人的搀扶,我们也应该像当年他们教我们走路一样,慢慢地扶着他们走走动动。他们教会我们说出第一句话,花了多少时间;教会我们一个又一个的词语,花了多少时间;教会我们第一首歌,又花了多少时间?而现在,他们有时接不上话,有时需要想很久才能说出一句话,有时忘记了做什么事情,我们怎么可以去埋怨呢?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慢慢的听,慢慢的等。若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体谅他们,那他们便只能于痛苦中度过余生,在黑暗中逝去。

子女要好好地对待自己的父母,而对于其他的老人,我们同样需要爱,爱每一个老人,我们有责任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我期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更多的人去看望他们,希望所有的人都用最真挚的心带给他们最真诚的关怀,把这种爱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就更应当关注与关爱老年人这个群体,在陪伴他们的同时,和他们说说大学的课程,说说时代的发展,能让他们也与时俱进,看到世界的未来。我也在老人们的故事中明白了一生要经历很多很多,要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才能真正地走好一生。

他们创造了历史,他们授予我们经验,关爱老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未来,谢谢爷爷奶奶们

第3篇:名师讲堂有感

名师讲堂《教学习惯决定学习习惯》有感

济南市段店小学 李琳

听名师讲堂有感

本学期学校迎来的全国名师----张立新。利用这有利条件学校开展了名师讲堂来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品。使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

本次张立新老师的演讲主题是: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看到这句话我内心有了很大的触动。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首先就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的师范性从此体现的淋淋尽致。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在学生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习惯。剖析习惯就是是一个人经过一段的时间培养形成的一种行为,一种做事方式。做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习惯。教育,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学习。我们教给孩子知识,交给他们阅读,交给他们说话方式,都是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好的基础。这是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

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是一份信任,是对孩子成功的期待。所以我们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同时,要培养自己。认真完成,只有合格。用心去做,才能优秀。

对待工作要行,

对待同事要好,

对待学习要挤,

对待诱惑要自制!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温家宝

第4篇:听名师讲课有感

本文摘要:开始上课了,一个动人的配乐故事一下子把我吸引了,优美的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动听的诗一般的讲解,给我们带来思考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 将青春的旋律,生命的善待,事业的执着融为一体,“为鲜活的生命奠基”,这是许多人对窦桂梅老师的评价,也是窦老师在全国拥有众多粉丝的原因。

XX年3月20日上午,我有幸在太原师范行知礼堂里听了窦老师指教阅读课《我的爸爸叫焦尼》。

开始上课了,一个动人的配乐故事一下子把我吸引了,优美的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动听的诗一般的讲解,给我们带来思考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课上窦老师不时引导学生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哪怕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亲爱的孩子们,猜猜看,儿子见到爸爸会说什么?”(“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就这么一句话,在文中不同场景中重复了五次,而爸爸就在火车行最多人的时候也说了“这是我儿子,他叫狄姆”。窦老师曾多次反复出现焦尼和爸爸这一天的相聚场面,引导孩子从色彩‘构图形状、道具(围巾)展开大胆想象……最后在窦老师深刻内涵的引领之下,同学们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在教学中他不断的引领学生走进她的“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教学主题中,也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时间悄无声息地走过,一堂精彩的课就这样悄悄地结束了,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我也亲身感受到窦老师简单的课堂带给我丰富的感动。

课后,我们又倾听了窦老师的讲座《三超越式教学》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他讲座时,不但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而且风趣、幽默,吸引了每一位听众的注意力,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而且更多的是收获,从中我明白了教学要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气息,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花朵。

窦老师还提出“三个一” 质量目标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三个一就像三个相转的大齿轮,一个也不能少。在窦老师所在学校低段学生每次拿起笔都要先读儿歌(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才开始写字,可见对于握笔写字的重视。

不管听窦老师的课还是讲座,都让我体会到了课堂需要老师的激情,需要用老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用老师的激情来浸润学生的情感。也让我明白了我们要靠读书来学习知识,靠课堂来实践教学,靠反思来积累经验。

此次太原学习,我明白了:简单的东西有时并不是就不好,今后指导学生习作时,我将尽量避免去让学生华而不实和弄虚作假,煽情过了份,那就是做作了。

我还明白了,应该继续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对他们写字的指导上,我可不希望学生把“楚中天”写成了“林蛋大”,即使不能像清华附小的小孩子那样,每逢写字前都要唱儿歌,但也要努力做到坐姿端正、执笔正确。

至少,我更加懂得了,人应该努力去寻找自己本来面目,当我们的心变得不再纯洁,当我们开始习惯于懊恼和抱怨,我们得像狄姆学习,学习他乐观的心态,学习他用简单的表达去赢得丰富的感动。

让我们共同向窦老师学习,让教师的微笑唤起学生的微笑,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第5篇:听名师报告有感

听名师报告有感——听丁榕老师的报告有感

宝二实小李岩

2010年3月9我校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听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的光盘《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拓展途径,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的班主任》。丁老师已经年过六十。从她充满人性和智慧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也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原来可以这样幸福。

丁老师睿智的话语、激情的演讲、丰富的情感、精彩生动而又发人深省的案例,使我渐渐进入聆听状态,学到了许多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技巧,感受到了丁老师那崇高的人格魅力。 多为学生着想:

作为全国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的丁榕老师可谓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新年之夜,当丁老师一个一个把学生送走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才得知自己唯一的年仅7岁的儿子惨遭意外永远离她而去,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作为母亲她的心里会有多苦,当时的她好后悔、好后悔,后悔没有陪儿子画画、看书。家庭的意外没有打倒她,反而她很荣幸自己拥有很多的孩子。这就是所谓的心态吧!听到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她是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真正的在为学生着想。丁老师提出的“更新观念、科学管理、艺术育人”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心系学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一心为学生服务。所以也就有了变“要他做”为“他要做”,变“不许什么”为“许什么”,变“劣势”为“优势”,还记得丁榕老师讲过一个例子:一生上课睡觉,做教师的怎么办?批评吗?学生不容易接受,自己往往还跟着生气,不妨说个玩笑:看真用功呀!连睡觉都还拿着书呢!一句话就说服了一个孩子,教育效果也就达到了。

听丁榕老师的讲座,真可谓是茅塞顿开,为什么很多老师都说自己让学生气得不得了,现在想来,还是没有转变观念,光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出发,光注重批评学生了,却没想到这种批评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接受,所谓的说教非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引起师生之间关系的恶化。没有了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淡薄了师生情感,还谈什么教育工作呢!

教育确实是一门学问,一门很大的学问,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人——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

“孩子需要什么?”

丁老师认为在教育工作中,“了解孩子需要什么”是最重要的。 很多时候,老师认为有意义的事,学生根本不感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她做了一项调查,了解学生们到底需要什么。结果发现,老师需要的,并不都是学生们所需要的。

她坐在桌前画起了表格,把学生的需要进行了深层次剖析。从需要内容分类到教育过程分析,使她和学生看到了希望。在之后的工作中,她结合学生的需要,把许多以往老师要求学生做的事,转化为令学生感兴趣的事,把“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

这是一个内化的转变过程,为此,丁榕花了许多的心思,也画了无数的表格;她设计新颖的班会,疏导学生的心结;她用书信与学生交流,变“说教”为“聆听”„„

从教40载,丁老师的学生们遍布世界各地。每每有学生打电话:“丁老师,我们想过去看看您„„”每每有学生飞越千山万水,给她带来世界各地的纪念品„„每每有学生带着子女教育问题来向她讨教„„她都幸福着,她说,没有比当老师更幸福的事情了,老师是精神的富翁,不管走到哪里,永远也不会感觉到孤独。

原来,幸福是那么简单。那么持久。又那么难得。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又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丁老师说,那个年代最不好听的“帽子”就是“流氓”和“小偷”。校长告戒她决不能培养出国家的罪犯。那是丁老师刚刚工作时,班级里有孩子的钢笔丢了。怎么办?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让孩子们坐端正,眼睛看着丁老师。然后特别温柔地一个一个地问孩子:我看你是没有拿。孩子说是的,不是我。丁老师又非常严厉地大声地说,如果你拿了,公安局会把你抓起来。„„就这样,孩子在一惊一乍中经受着煎熬。看来看去,发现一个都不是,又个个都是。

怎么办?

她工作的信条是:“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在这个信条的驱使下。又想出了搜身的主意。但是她知道这是犯法的。丁老师的智慧就在这里。想办法先让孩子们搜老师的身。她先把自己的包,袋子里的东西“哗啦”一下全倒出来。说,你们看,我没有拿。你们来搜老师。孩子们都不敢搜老师,说不会是丁老师拿的。那你们也敢像老师这样把书包里的东西倒出来给老师看吗?结果,她终于找到了那支钢笔。悄悄地把它藏在毛衣袖里。等搜完全班后说,你们看,是不是这支钢笔啊?同学们惊呆了,是的是的,就是这支。那你们以后丢了东西要好好找仔细找。课后还送了一支钢笔给那个那钢笔的学生。并对他说你是个好孩子,相信以后一定会成才。多年后,这个当年的“小偷”带着自己的孩子向丁老师下跪谢恩。

„„

丁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列举出丰富生动的实例,向我们渗透了开放而有活力的教育新观念。她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要严,但重要的是严中有情,情中有爱,不严就没有压力;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心理,学会引导学生的情绪;丁老师把学生的需要分为合理的、过分的、错误的3种,对于学生表现出的种种倾向,合理的需要要给予满足,过分的需要要给予引导,错误的需要给予禁止和纠正;每次与学生沟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教学生学会善待自己,尊重自己,有上进心、自尊心和羞耻感。

三个小时的报告一晃而过,但丁老师的天使形象会像一盏明灯一样永远照亮我的班主任之路。 教育需要智慧,也更需要努力。我越来越觉得,作为一名好老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化育人。教师在课堂上传播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用心科学地做教育,使受教育者知书达礼,成有对社会有用之人。同时,我更加认同: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育,教育要培养有个性的孩子。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更需要成为科学的研究者、思考者、实践者。

让我们都来为孩子的“一生一世”努力。

第6篇:听名师讲座有感

2013年5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我校组织的参加赵希斌博士在青岛市福州路小学做的有关“高效与有趣的教学”的讲座,他着重讲了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形式的把握两大部分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我简单地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数学学科要着重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一)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说:“作为知识的教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终生受益。”数学活动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对学生一些有创意的想法或做法,老师给予赞赏,让他们的自信发挥极致。

(二)数学体验,渗透极限思想:给学生一段15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平面图形,围成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分别围成:三角形、长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最终概括出圆的面积最大,讲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二、语文离开字词句篇的更高层次

1、 文化传承、

2、人生感悟、

3、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好文章不能让我们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也能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读到一本好书,废寝忘食,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共鸣的体现。悲伤着你的悲伤,快乐着你的快乐。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共鸣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厚重、细致。美的熏陶,美的文字、音乐,给人带来极大的享受,对学生终身受益的,高度可迁移的支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对教师对学科深刻的理解,体现其科学性,教学目标明确简单。

一、

二、

三、四一目了然,目标明确。

总之,赵博士的讲座,让我领会到了许多课堂教学的技巧,归纳起来最大的启示就是:引入新课要引人入胜,讲课要生动有趣,对学生要严爱有度,他的讲座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对我的教学指导性很强。

上一篇:小学的一些趣事下一篇:机关工会主席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