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理科期末复习

2022-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二政治理科期末复习

高二理科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时间:

从第十六周周四(5月24日)开始到期末考试(6月29日)结束,共28个课时。 内容:

(一)统计与统计案例(计划2课时)

1.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1)(负责人:高建 )

2.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统计案例(1)(负责人:高建)

(二)不等式证明选讲、复数(计划1课时)(负责人:杨武)

(三)推理与证明(计划3课时)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负责人:杨武)

2.数学归纳法(2)(负责人:孙卫强)

(四)导数及其应用(计划4课时)

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物理意义(1)(负责人:李湖南)

2.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上的应用(2)(负责人:李湖南)

3.定积分及其应用(1)(负责人:陈国祥)

(五)计数原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计划5课时)

1.计数原理,排列组合(2)(负责人:徐宗震)

2.二项式定理(1)(负责人:陈国祥 )

3.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含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均值与方差(2)(负责人:韩景业)

(六)圆锥曲线(计划5课时)

1.椭圆及其性质(1)(负责人:陈焕兵)

2.双曲线及其性质(1)(负责人:陈焕兵)

3.抛物线及其性质(1)(负责人:常洁 )

4.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负责人:刘向征)

(七)4-1平面几何证明选讲、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计划1课时)(负责人:常洁) (注:以上合计为21课时)

(八)综合练习(七课时)

包括端午节期间的综合练习(满分150分)(负责人:孙卫强),周末的小综合练习(第十四周末开始(负责人:杨武),第十五周末(负责人:刘向征),第十六周末(负责人:陈焕兵),第十七周末(负责人:常洁),第十九周末(负责人:徐宗震),第二十一周末(负责人:高建),共六次),另外再安排6月14日(星期四,负责人:李启龙,满分100分)、6月28日(星期四,全面复习完所有内容(负责人:陈国祥,满分150分))

(注:以上合计为7课时)

说明:

1.本学期末考试内容多、杂,时间紧,所以在复习期间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复习任务。

2.在复习期间,我们将采用“教学导引文案”的形式来编制期末复习练习。

3.各位老师的具体负责内容将在备课组备课时再定。

高二理科数学备课组

2012年5月10日

第2篇:高二理科政治会考复习材料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研究的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作出肯定的是可知论,而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是本原的,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 毛泽东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 ③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重要性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世界物质性原理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静止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有关规律的原理

(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有关意识的原理

(1)内涵:①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内容(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2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 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如何做: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项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8、有关实践的原理

(1)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 ①含义

②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③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有关真理的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3)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

3 理应该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

(4)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5)(真理)认识过程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制约,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联系观

(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

①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客观、主观条件,有利不利条件、内部外部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整体由部分组成,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②掌握系统化的方法

A、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

4 2.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普遍的。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新事物必然 战胜旧事物。)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A、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 过程;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C、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它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 杀新事物。)

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 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矛盾观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5 重要性(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求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看到主要矛盾,抓重点。

②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③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区别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把握关键性词语: 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6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辩证否定观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A、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B、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①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B、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观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注: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7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详见考纲 P113 11.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详见考纲 P113 11.2)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①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详见考纲P113 11.3)

②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价值观的内容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总)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表现: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详见P114 12.2) ①含义

②特征:社会历史性。

③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详见考纲P114 12.2(3) (3)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足。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美进步事业的贡献。 (4)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8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3篇:高二政治期末复习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人生价值观练习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 2.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个人利益是矛盾的。( ) 3.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 4.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 ) 5.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 1.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垃圾作为代谢的产物变成了城乡发展的负担。传统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掩埋。辽宁承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致力于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先后研发出垃圾分选设备、垃圾气化设备、生物质气化设备等产品,解决了城镇生活垃圾和农村垃圾变废为宝的问题,为实现垃圾堆里的现代文明带来新的契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事物价值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事物的属性 ④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与“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吾身虽瘦,天下必肥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勿以物喜,勿以己悲D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3.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再度关注高考,对更合理的高考制度充满期待。10年前开始的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打破了一考定终身,但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争议不断,褒贬不一。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与争议蕴含的哲理是( ) ①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会因人而异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正确判断和选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 2014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给烟台市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希望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进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这启示我们( ) 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 2014年1月7日,享年107岁的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逝世。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达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 013个。被冠名为“逸夫楼”的建筑物,遍布祖国大地。他用伟大的人格力量,打造了一望无垠的慈善王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这启示我们( )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轨迹

④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生活处处有哲学。近年出现的下列流行语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②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密切联系群众 ③高富帅——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④正能量——发挥正确意识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比尔·盖茨与麦肯锡都是富翁,但二人对飞机座位的选择习惯却完全不同。麦肯锡只坐头等舱,他认为:“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收益!”而比尔·盖茨更习惯选择经济舱,他的理由是“头等舱并不比经济舱飞得更快”。这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B.价值判断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 C.社会地位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8.一个小孩画了一匹长有双翅的绿色飞马,遭到小朋友们的取笑,说世上哪有绿色的飞马?小孩把画拿回家给爷爷看。爷爷一看乐了,问:“你为什么给马画上一对翅膀呢?小孩说:“我想让它飞遍全世界!”“那你为什么把马画成绿色呢?”“因为它是和平的使者!”爷爷高兴地说:“谁说世上没有绿色的飞马,现在不就有了吗?”爷爷把这幅画寄到世界儿童画展参赛,结果获得了金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创新源于大胆假设和丰富联想 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③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一切成规 ④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人生由两条路汇聚而成,一条用心走,叫梦想;一条用脚走,叫现实。心走得太快,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这句话说明,要实现精彩人生,就必须( ) A.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追求卓越 B.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C.在行动中适当降低人生目标 D.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0.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对转基因技术的不同看法,方舟子和崔永元的“骂战”从去年9月延续至今,主要围绕吃了转基因食品是否对身体有害,会不会改变人的基因。有些专家呼吁对此争论需要理性对话。对于转基因科技的应用需要慎重和理性,说明了( ) ①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 ②科技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是纯粹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而是渗透着价值的社会过程和社会事业 ③科技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空前无限的能力,是进行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的前提条件 ④科技关乎人类福祉,代表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一位哲学家说,生存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福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是经过自己的劳动、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说明( ) ①一个人的幸福感越强证明他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

②一个人是否幸福与他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有密切的关系 ③人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不同,就有不同的幸福观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相互统一中去努力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2.早期的储蓄罐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如果有这么一只储蓄罐,一直没有钱投进来,一直保存到今天,它就可能成了贵重的古董。这给我们的价值观启示是( ) ①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就是最大的价值 ②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关系中达成的 ③事物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条件是多样的 ④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的固有属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看到一位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如今这个问题让人纠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人的美德,但近年来曝光的多起助人为乐反遭讹诈的事件,让这一传统美德陷入了莫名的尴尬。上述事实说明价值判断( ) ①具有导向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驱动作用 ②具有相对性,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③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应学会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④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应根据自身实际作出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抢滩北上广,还是退居

二、三线城市,始终是困扰年轻人就业去向的难题。大城市房价高、压力大但相对公平,充满机会;小城市生活宁静平和但因循守旧,缺少文化氛围。做出正确的选择,要懂得( ) A.任何对立的双方总是以同一作为存在的基础 B.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我们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5.面对复杂问题和形势,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力争最好的结果”,这种“底线思维”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克服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 2014年2月18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24个字,抓好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未成年人必须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的缘由。 答案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未成年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会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成功。

(3)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未成年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会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

17.山东自古就是道德圣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东省加快“美德山东”建设。正确对待以“孝、悌、忠、信”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传统“四德”,赋予其以新的基因、新的内涵,大力开展分别以“爱、诚、孝、贤”为核心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建设,打造新时代的道德高地。同时,山东省着眼不断提高全省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构建全省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集中整治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山东道德建设的靓丽品牌。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在“美德山东”建设中,山东省是如何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

答案 (1)必须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山东省在建设“美德山东”过程中,坚持了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导。

(2)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山东省正确对待儒家传统,开展“四德工程”建设,自觉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

(3)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山东省着眼于提高全省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8、材料二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梦想由个体梦想汇聚而成,它通过实现个人权利与个人福祉来实现,它关注每一个公民个体具体梦想的实现,为个体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可能,个人梦想又可以推动国家发展。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3)结合材料二,从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个人梦想。

①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实现个人梦想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才能,全面提高素质;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实现个人梦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结合材料二,就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3)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只要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9、飞船向空间站运人和物资,必须解决对接的难题,我国的起步比美俄晚了30年。美俄都采取直接的多次发射试验的方法解决,费用大。我国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在地面做了117项试验,在多次的曲折之后,一次发射取得成功,而且是最难的智能自动对接。空间站建成后,美俄靠地面补给,代价大,我国拟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培养来生产食物、空气和水,建造一个天上江南。未来,中国要使人能到达深空的任何地方。

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我国空间站建设历程的理解。(10分)

参考答案: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我国空间站建设的交接、补给系统,既有普遍性的难题,也要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4分)

②在一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空间站的交接或补给系统,相对于我国的具体办法是普遍性的东西,相对于空间站的整体又是特殊性的东西。(4分) ③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要吸取美俄航天的经验教训,走中国式的空间站发展道路。(2分)

第4篇:政治试题二(高二期末复习)含答案

大石中学高2015级政治试题

(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少数民族等地区倾斜。这是因为教育

A、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是党和国家优先发展的事业 C、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D、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

2、“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这是从“腐败”二字拆解出来的。下列古语与这句人生警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B、泾溪石险未覆舟,平流无石却沉沦。《泾溪》 C、其为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史记》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3、苹果公司为保持领先,通常会选择重新发明一款竞争对手已经放弃的产品。如最畅销的iPad,只是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微软Tablet PC的一种“延续”。这启发我们

A、任何时候都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B、实践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C、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D、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政府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握手难”问题,是基于

①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要不断创新社会发展规律

②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价值观有导向作用,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善于制造矛盾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 2013年11月《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稳定是前提,“冒”不得。今天,改革发展稳定彼此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相互作用的趋向更加突出,必须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发。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对每一种既成形式的理解应坚持暂时性和永恒性相结合 ③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14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通过这次普查,可以摸清全国第

二、三产业的家底,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持。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部分是以有序的优化的方式构成整体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惟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这说明

①意识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人们能动认识世界 ②梦想作为一种意识状态,助推人们成功改造世界 ③凡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会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梦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 .②③

8、文化部部长蔡武于2014年2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称,2014年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文化扶助。要推动文化惠民工程与群众的需求对接。这有利于

①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促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9、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10、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 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 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1、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12、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共52分)

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所以当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回答大致是,“家风就是爱国家,爱家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尽管回答各样各式,但总基调都是向上、向善的。

(1)、传统家风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资源。运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知识,谈谈在家风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资源。(14分)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或答矛盾具有普遍性也可)(2分)传统家风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我们应全面地看待家风的作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2分)。传统家风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在新时期面临新的问题,所以对传统家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发掘其现实价值,积极改造其不合时宜的内容。(3分)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2分)传统家风虽是一个家庭在一定时代的产物,但也包含一些对当今时代家风建设仍有价值的普遍性道德准则。所以要将一些优秀的传统家风向社会推广,供大家借鉴。(2分)

材料二

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12分)

【参考答案】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W村开展的“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保证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为村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③“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具有群众性的自我教育特点,自荐自评、互荐互评方式促进了村民自省自律,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14、(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观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8分) 【答案】

( 4 ) ① 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 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材料二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6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3分)②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3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 ,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11分) 答案

(2)①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3分)

②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它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2分)

③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3分) ④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它文化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3)

第5篇:政治试题一(高二期末复习)含答案(小编推荐)

大石中学高2015级政治试题

(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上,让我们东方人不可理解的是,整个葬礼所有的嘉宾进场时,都神采奕奕、谈笑风生。因为在他们看,撒切尔夫人是自然死亡,这是一段“值得庆祝的生命”。这表明

A.文化的不同,总是体现在交往行为的差异上

B.文化环境的不同,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必然不同

C.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是否健康

D.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引起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

2、“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寄托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光荣与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这是因为民族精神是

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激励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物质力量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

3、湖南卫视在2013年第四季重磅推出的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再掀收视狂潮。不仅节目的主题曲在网络上广为传唱,节目中的小朋友也成为了网友们追捧的偶像。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③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充分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① 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 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 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14年是农历马年,“马上有钱”、“马上有房”等“马上体”迅速在网上走红,成为人们最热门的祝福语。对人们“马上体”的愿望,认识正确的是

①美好愿望源于主观幻想,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可取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③要努力创造条件,重视量的积累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美好愿望终将成为现实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27 年的牢狱之灾,一生无数的挫折、浑身的伤痛。“生活的意义不是我们曾活着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而在于我是否为其他人的生活带来了变化” —— 这一经典信念成为导航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漫漫自由路的明灯。这表明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②应在勇敢地牺牲自我发展前提下去奉献社会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④要以顽强的意志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合、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从本质上,魔幻现实主义是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实"二字。这种写作手法反映了()

“现实"是手段,“魔幻"是归宿

B.魔幻的手法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C.发挥意识创造性就能将魔幻变为现实

D.“魔幻现实主义”源于主观世界,但反映现实

8、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历时三十多年徒步游历考察大半个中国,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此外他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在当时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9、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主席马云就“双11”促销抛出了“狮羊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下列诗句与 “狮羊论”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①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青草百花开②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④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0、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道德诘问屡见不鲜,行为失

范时有发生……但是,“最美者”用他们最美的行为,社会公众用他们对“最美者”的赞美告诉我们:道德之光,人心向善,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社会的常态。这说明()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影响事物的性质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11、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个“最美群体”。平凡中彰显大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这启示我们应该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崇得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④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 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综合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观众了解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便捷平台。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之所在。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然而近年来,一些抗战剧创作者不进行必要的采风活动,也不对历史资料和真相进行核查,便开始艺术创作 ;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甚至不惜篡改和游戏历史,将大量奇幻、神话、多角恋等低俗的情节充斥其中,误导观众对抗战历史的正确认知。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引发网友吐槽,人民日报也痛批抗战剧戏说史实,丧失文化自尊。 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已成为抗战剧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抗战剧创作者们应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14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抗战剧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对历史资料和真相进行核查,不能随意篡改、戏说。(4分)

②要充分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抗战剧创作应该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测,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3分)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历史剧的创作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既要尊重历史事实,符合历史的逻辑,又要进行艺术的升华。(4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历史剧的创作者必须深入实践,调查研究,进行必要的采风活动,从实践中获得抗战历史的真实资料,在实践中了解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在实践中培养民族感情和文化自信。(3分)

材料二 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所以当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回答大致是,“家风就是爱国家,爱家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尽管回答各样各式,但总基调都是向上、向善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优良家风的积极作用。(12分)

(1)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2分)。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1分)弘扬优良家风会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推动整个社会发展。(1分)

③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2分)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2分)。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分)。

(若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如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可酌情给2分。)

14、(26分)(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0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落实文化强国建设的部署要求,要繁荣文化创作,不断产出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世佳作。要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和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全面落实文化强国建设部署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6分)

材料二最近,许多中国人成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忠实粉丝,持续了几年的韩剧

热,给我国的文化市场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针对韩剧热播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韩剧热潮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了伤害;也有人认为,对于韩剧的热播我们不应一味排斥,更应该让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去思考和反思,并不是高高坐在五星级宾馆喝着咖啡就能写出一部好戏来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12分)

材料三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8分)

14.(1)(6分)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产出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世佳作。(2分)

②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2分)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和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2分)(或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辨析:

(3)(8分)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3分)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发展。(2分)③价值观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3分)(也可答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6篇:生活与哲学高二理科期末考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卷

政治(理科)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审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 A.物质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

2、人类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社会实践

B.劳动

C.世界的物质性

D.意识

3、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

)

A.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性

B.客观存在性

联系 C.客观存在性

运动

D.客观实在性

运动

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 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B.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C.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5、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通过实验发现,凡是在黑夜间翻耕的土壤中,仅有百分之二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而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百分之八十。这表明(

)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③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6、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的天象。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日全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7、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从哲学的角度看,“甄嬛体”语言来自于(

)

A.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B.人们的想象,因为谣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 C.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之外的“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尊重知识,尊重权威

8、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政治试卷 第1页,共5页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9、总书记深情地说:我们这一代的共产党人就是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建设好我们的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我们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要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历史目标奋勇前进。这段话表明(

)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意识具有目的性

D.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10、优秀的影视作品打动观众的不是靠高科技手段营造的场景,而是要能启迪观众“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体现了(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

作为根本出发点(

)

A.自己的需要、喜好

B.上级的指示

C.领导的意图

D.当时当地的客观事实

12、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界定我国国际定位和角色,不做超出国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回避应尽的国际义务。理性务实扮演好中国的国际角色的主张,体现的哲学思维是(

)

①要尊重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量力而行,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要审时度势,正确把握事物存在的利弊两重性

④实践决定认识,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1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15、禅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

) 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16、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

政治试卷 第2页,共5页

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艺术家创作艺术讲究意境,体现了(

)

A.主观和客观总是能具体历史的统一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1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客观性

B.具体性

C.条件性

D.无限性

18、培根说:“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这说明真理(

)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要靠实践来检验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能够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

A.客观性

B.反复性

C.具体性

D.上升性 20、“如果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如果你想了解砒霜是否有毒,也必须要亲口尝一尝才知道。”这一说法(

) A.否认亲身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B.否认,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取认识 C.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否认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2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

A.意识

B.运动

C.联系

D.矛盾

22、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孤立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C.全面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观点

23、一个女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母亲、女儿、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主观性

24、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25、管理学中经典的“木桶原理”,说的是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

)

A.量变引起质变

B.整体离不开局部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发展是不平衡

26、2013年元旦以来,号称“史上最严的交规”在全国开始实施。某市及时对城区所有路口的信号灯进行优化调整,既很好地解决了堵车问题,又减少

政治试卷 第3页,共5页

了市民的被动违规现象。这一做法(

)

①把握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使部分的功能超越了整体功能 ③坚持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注重了从部分出发优化组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94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表明(

)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变化就是发展

28、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也能成就大事,这强调了(

)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基础 C.事物发展从量变开始

D.量变是质变的结果

2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①同一性

②斗争性

③普遍性

④特殊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商品生产者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生产者与购买者的这种关系体现了矛盾的(

) A.同一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二、综合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在太空停留13天,于29日返回。“结果圆满、过程完美、成果丰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用了12个字总结此次任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哪些道理?(12分)

政治试卷 第4页,共5页

32.材料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者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既要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进步;又要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还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说明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12分) 33.

33.对于治理雾霾,国外城市有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如洛杉矶就成功地实现了消除烟雾,还公众蓝天。这座美国的“烟雾城”就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共有十多个市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制定了五大步骤和二十二个环节。空气质量的改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发展带来的排放增量所抵消。洛杉矶的雾霾治理就多次受到来自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的重重阻力,在严格的立法、执法的推动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下,才最终取得了这场环保革命的胜利。

材料中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16分)

政治试卷 第5页,共5页

政治试卷 第6页,共5页

上一篇:如何写公司简介下一篇:校史馆观后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