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热点概念,它强调的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高度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并从利用批注阅读方式、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开展角色表演活动等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此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价值;运用策略;

当下,综合素质成为了考核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教师也在寻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路径和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下笔者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模式的价值和策略展开分析。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模式的价值

首先,在读写结合的模式下,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语言表达方式,学生建构语言的能力会有所提升,而教师也会要求学生利用资源储备库中的语言素材进行写作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能有所提升。总的来说,学生能够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提升语言素养。其次,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背景下,教师会引入丰富的阅读素材,学生既能在阅读中品读传统文化,也能了解社会百态,这就与初中生好奇心强、探索欲强的特征相契合,所以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不断增强[1]。除此之外,读写结合的模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创新路径。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模式的策略

(一)利用批注阅读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现阶段的写作训练中,学生经常会陷入无从下笔的窘迫状况,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的写作素材储备不足,自然很难产生写作灵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利用批注阅读的方式展开自主阅读,让他们在批注和记录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不断扩充自己的素材储备,在写作时也能及时调取素材,进而创作出可读性强的作文[2]。

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春》的教学为例,为了扩充学生景物描写的素材储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利用批注的方法展开阅读,如在“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下面画线,并批注“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小草生长的形态”。这样一来,学生会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还可以将其誊写在记录本中,以便日后品味和回顾,在遇到写景的作文时,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景物。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也能增强学生写作的能力。

(二)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初中生对形象化和可感知的事物兴趣会更为浓厚,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将阅读和写作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文本内涵、产生写作欲望,进而展开创作[3]。

如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体裁和主题,利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或者音响等设备,为学生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铿锵的节奏和深厚的意蕴,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在音乐情境中,学生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感会被充分激发出来,由此,学生就能在阅读情境中产生写作兴趣,进而会通过书面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悟,将自己的情感体现在作文中。

(三)开展角色表演活动,提升学生读写感悟能力

学生的感悟能力是他们准确提炼文章信息、把握写作方向的基础,只有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文本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提高。所以,为了提升初中生的读写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角色表演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和提升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阅读、创作剧本和角色表演等环节中获得独特的感悟,使他们构建起一个阅读和写作有机转换的学习模式。

如在统编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明确文本的思想主题,体会科举制度对人的残害,教师可以针对这篇文本开展角色表演活动。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合作阅读文本;其次,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各小组展开阅读活动,并根据学生在阅读中的实际表现,为学生分配角色,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再次,引导各个小组针对文本内容改编和创作剧本;最后,根据改编的剧本展开表演活动,学生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他们读写感悟能力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四)引进多种课文资源,拓展学生写作资源储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资源愈加丰富,但是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和认知发展的高峰期,所以单一的教材资源很难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资源储备,促进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可引进多种课外资源,为学生提供类型多样、数量可观的读物,使他们能够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进而为日后的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以强化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4]。

如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储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庄子》和《礼记》,引入《孟子》《论语》等国学经典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展视野,引导他们积累传统文化知识,以便在写作中运用,进而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不断提升[5]。

(五)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综合读写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应对教学评价展开改革和创新,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克服以往关注学生单一能力成长状况的弊端,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考核和评价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客观和全面的评价中提升综合读写能力。

如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教师不仅要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新闻文本的能力,也要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新闻的写作技巧,是否能够将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应用于写作实践中。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多个评价主体,避免因教师主观情绪而产生的评价偏颇问题,使得学生在客观全面的评价中提升读写能力。由此,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就能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扎根,其教学有效性也会不断提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不仅是提升初中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绝佳选择,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一次有效调整,它将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语文教学的发展增添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进行优化和完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写环境,使他们养成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学习习惯,以此构建阅读与写作教学高度融合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秀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浅谈[J].科学咨询,2020(32).

[2] 刘振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9).

[3] 张小康.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20(3).

[4] 宋时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途径[J].考试周刊,2020(78).

[5] 黄伟.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20(15).

上一篇:论马克思对休闲的生态批判下一篇:商务英语专业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