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在消防灭火救援中的应用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日趋复杂化,导致各种灾害事故频发,并且事故类型更加多样化,因此对消防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建立良好的通信,实现高效上传下达,有序组织救援活动,必须建立高效的无线通信系统,综合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消防灭火救援中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现实需求,研究了无线通信在消防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实践应用。

无线通信是消防灭火救援行动中的重要工具,对于在消防指战员之间建立有效联系,形成有效组织至关重要。然而,在灭火救援实践中,时常会出于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通信不畅,甚至瘫痪,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优化和完善,为救援行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1 消防灭火救援中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现实需求

无线通信系统属于消防队伍开展灭火作战与应急救援活动时进行通信联络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也是消防通信保障工作中的重点。随着全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逐步完善,对无线通信方式及联络效率也提出了较之以往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紧跟现代技术发展,着眼于实际工作需要,切实做好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工作,重点强化广域通信、地域通信以及灭火救援现场通信网络建设等工作,为消防灭火救援活动的有序开展形成最大保障。为了完善无线通信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活动中的应用,必须充分明确其现实应用需求,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实战进行需求分析,将全面满足灭火救援作战任务放在首位;(2)加强顶层设计,将无线通信系统建设当作工作重点;(3)持续强化管理,将无线通信设备及系统运行维护落在实处。

2 无线通信在消防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实践应用

2.1 超深度场所灭火救援现场通信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火灾类型与扑救难度大幅上升,地下超深度火灾及地面超长度隧道火灾发生频率逐年增加,给现场无线通信带来了一定阻碍。

2.1.1 存在问题

(1)信号受到干扰、削弱甚至屏蔽。当通信电波在空气中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基站发射频率小、其他相邻电波干扰,或者灾害事故现场有金属构筑物、高山以及厚度较大的墙体等,很难实现及时绕射,继而引发干扰磁场,信号遭遇削弱或者屏蔽,继而严重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妨碍电台通信。(2)通信设施技术性能差。近年来,消防灭火救援活动遇到爆炸性危险环境或高湿性环境的情况较为普遍。然而,当前仍有一部分地方消防组织所配备的通讯设备不具备隔爆、防爆以及防水功能,这也必然导致现场通信质量降低。此外,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有些地区消防通信建设投入较少,而当前消防队伍配备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和设备技术性能较差,甚至存在损坏或者老化严重的情况,很难在救援活动中充分展现其应有的作用[1]。

2.1.2 完善措施

(1)当消防员处于超深度场所开展灭火救援行动时,经常会遇到方向辨别困难和进出受阻等情况。目前在实践中主要采取通信导向绳以及灯光等简易工具,不过它们只适合在短距离导向活动中使用,当遇到距离较长、深度较大的环境时,通信效果很难保证。首先,可以应用具备反光功能的材料铺设连续发光的指示标志,以引导救援人员出入;其次,尽量应用防火阻燃的电缆对通信信号进行传输,或是通过大功率扩音设施开展现场通信调度与指挥;最后,要积极挖掘消防队伍配备的各种高新设备,发挥先进通信与照明设备的效能,并通过时间进行检验[2]。(2)在偏远山区的隧道、深井以及煤矿等位置,无线通信设备使用效果不佳,可合理利用通信运营商所提供的无线信号,支持现场开展通信工作。倘若遇到现场信号复杂的情况,可以应用适合的通信抗干扰技术,例如DSP技术以及扩频技术等促进通信质量与容量的提升。亦或是与当地负责无线电管理的单位或部门取得联系,要求其加强对于空间无线电的分配和管理,以优化协作与配合的方式强化救援力量的投入。(3)如果消防指战员所使用的通信设备不具备防爆性,可针对手持电台外壳加以重新设计与处理,以加强其防爆效果。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量消防队伍在开展灭火及抢险救援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爆炸性气体因素,科学设定隔爆直径,以达到最优安全性能。(4)科学完善通信设备性能,加强通信的高效性与快捷性。应该向相关政府部门积极争取财政经费,用于提高通信硬件使用效果与价值。此外,要强化对通信系统实施的维护与管理相关工作,设置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完善专业培训制度和体系,以起到提高消防通信队伍综合素质与管理效能的效果。如果在救援现场遇到无线通信中断,无法联系的情况,要立刻应用移动电话等第一时间与现场指挥人员或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尽快恢复通信,明确通信中断的原因,为灭火救援行动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3]。

2.2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通信

目前我国消防队伍通信仍以声讯为主,利用基站、基地台、手持台以及车载台等构成通信网络,对于通信信号质量具有较高要求,并且对救援现场所处环境有着比较强的依赖性。此外,当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时,经常会引发爆炸、燃烧以及毒气泄漏等问题的出现,继而对现场通信形成较大影响。

2.2.1 存在问题

(1)灾害现场混乱,对通信起到限制效果。大部分危险化学品在发生泄漏事故时,相应的气体会在空中较大范围扩散,导致气体浓度短时间之内大幅上升,这些气体不仅具有易燃易爆性和毒性,还会对消防指战员与通信器材安全形成直接影响。在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消防指战员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身着重型防化服,同时配备空气呼吸器,并携带便携式或者防爆式手台,但是因为空呼传话质量较差,加之事故现场噪声干扰,必然会对手台形成干扰,导致指战员之间通信联络困难,指挥部命令传达受阻。此外,部分基层消防队伍对于简易通信操法并未形成高度重视,当遇到危机情况时指战员很难实现对简易通信方法的高效利用,使现场通信受阻,影响灾害处置的正确性。(2)现场人员复杂,容易发生混乱。在这类事故的处置活动中,因为到场力量较多,如未形成良好协调,信息传递便会受阻,容易导致现场混乱。现场噪音较大,倘若现场指挥人员没有能够完全依照相关通信规定执行,非常容易造成同喜你干扰、混乱甚至阻断等情况,直接参与救援的指战员不能快速而准确的接收到指挥命令,指挥人员也无法准确接收前方人员传回的灾害信息,对灾害救援不利。(3)所应用装备与技术落后,由此引发不必要后果。目前国内有很多地区的消防队伍在处置危险化学品相关事故时所应用的通信设备还不够完善,通信技术亟待提升。也正是因为装备与技术的落后,才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4]。

2.2.2 完善措施

(1)改善装备,创新和应用新型技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火灾类型日趋复杂,消防队伍所应用的装备与技术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例如,可以研究在防护服中配置无线通信装备,保证指战员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准确获取指挥中心命令。可将现代高新通信技术充分融入到消防工作,比如4G、5G技术,可以通过高速信号传输,使指挥部快速获得救援现场作战信息,合理制定处置措施,提高指挥作战的实效性。只有对应用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才能让消防队伍在处置危险化学品等重大事故现场时得到良好的通信保障,避免通信间断、干扰等情况的出现。(2)应用多元化通信方法。对简易通信、无线电台和新型无线通信技术等进行综合利用,以此确保应急救援现场通信始终保持畅通。蓝牙属于一种新型短距离无线通信工具,通讯距离一般为10m,而对其进行性能改进之后,可以让耗电量非常低的蓝牙感应器辐射范围增加到100m左右,达到现场无线通信技术的相关要求与标准,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骨骼传导式受送话器配置有振动感应麦克风,并将其置于头顶位置,可以将所收集信息经骨骼传导向微型处理器传输,并将音频振动信号经过转换成为数字信号,滤除人声带所发出频率以外的噪音,达到音质清晰的效果,确保通信网络畅通。以上高新通信技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并进行实践检验,以此优化消防灭火救援无线通信质量,为实战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5]。

2.3 地震灾害现场通信

在发生地震灾害的情况下,我们平时常用的各种通信系统与基础设施会遭受到严重破坏,甚至会处于瘫痪状态。为使地震灾害现场保持良好的通信联络,构建一套高效、稳定、适应地震灾害现场环境的无线通信系统就显得更加重要。

2.3.1 存在问题

(1)地震灾害事故现场环境复杂,不利于通信活动的开展。地震会严重破坏人为建造的光缆设施与通信系统,使其损坏严重,加之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并发,导致通信系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比如在“5·12汶川地震”中,受灾地区无线基站受损一万六千余个,传输光缆损毁一万余千米,这意味着当地通信已经处于完全中断状态,地震不仅让一篇区域变成了废墟,也让其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荒岛”。电力供应中断、线缆损坏严重,造成通信网络处于崩溃状态,各大通信运营商在灾区内的通信链路及互联网也全部中断。常规通信设施与方法的失效,使活动的受到严重阻碍。(2)在地震灾害现场,参与救援和力量较多,造成出现很多指挥层次,很难开展协调作业。发生地震灾害之后,救援现场需要消防、部队、武警以及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一同开展救援工作,还需要医疗、电力、通信以及环保等多部门形成配合,为了获得良好的抢险救援效果,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使人们始终保持良好的通信畅通。然而,我国对于地震等灾害的应急机制还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在实际救援工作中欠缺统一化的指挥体制。当遭遇灾害时,很可能出现指挥不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3)现场突发情况较多,组织救援难度较大,并使通信指挥效率受到影响。在发生地震灾害以后,由于大规模震撼,导致各种未知隐患的存在,这也致使救援工作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尤其像“5·12地震”,虽然其总体呈现出衰减的趋势,但是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并且时常会有起伏情况出现,有些时候还显得较为剧烈,即便在救援过程中由通信公司临时搭建了通信网络,也可能在余震中被破坏。因此,以目前的常规通信方式较难满足地震灾害之后的救援现场需求,容易导致通信指挥混乱,给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6]。

2.3.2 完善措施

(1)合理利用通信卫星。其具备其他无线通信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机动灵活与可靠性,对地震灾害救援现场来说具有非常良好的适用性。(2)科学应用短波通信。短波通信(其波长范围是10-100m,频率是3-30MHz)对于应急通信来说至关重要,我国对于短波通信相关的组网能力以及网络互通能力研究与实践一直没有停歇,能够为消防队伍在大型灾害处置现场供给优质的通信保障。短波通信可以应用多种呼叫方式,比如群呼、点对点以及跳频等[7]。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消防灭火救援活动中建立完善的通信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起到提高作战部署效力的效果。因此,必须对无线通信技术加以高效利用,建立起更为完善化、系统化的无线通信体系,使广大消防指战员的每一次行动都能够切实做到有章可循,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减少流血牺牲,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逐步完善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熊孝坤.消防灭火救援中的5G技术运用研究[J].今日消防,2021(9):31-33.

[2] 罗娜.5G无线通信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工作中监管作用的研究[J].今日消防,2021(2):4-5.

[3] 崔建华.浅析消防无线通信网在灭火救援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4):102-103.

[4] 侯鸣.消防智能无线通信网在灭火抢险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9):71-73.

[5] 关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中信息化运用与建设途径[J].山西建筑,2017(34):249-250.

[6] 周宁.无线通信在消防灭火救援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15):128+132.

[7] 赵晓龙.无线通信在消防灭火救援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4):127-128.

上一篇: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及课堂应对下一篇:碘试验下宫颈活检联合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