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寻租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国家竞争空间与“中等收入陷阱”

摘要:战后国与国之间、国内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和收入不平等现象愈发严峻,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银行所列举的101个中等收入国家中,仅有十几个国家成功步入高收入阶段,大多数遵循比较优势战略参与国际经济的经济体过渡至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面临重重阻力,经济增长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经济增长路径与理论预期相去甚远,比较优势理论在指导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上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为更好地阐释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世界银行(2007)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The Middle-Income Trap)的概念,一时间成为经济学的前沿问题。随着中国于2010年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学者们对中国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众说纷纭。然而,学术界至今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来阐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生机制和内在机理,比较优势战略与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悖论也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论阐释。本文着眼于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剖析“中等收入陷阱”的发生机制与内在机理,为一国合理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提出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并结合实证方法研究中等收入国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宏观层面,在梳理“中等收入陷阱”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纳入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中等收入陷阱”建立系统的理论支撑,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命题的科学性,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发生机制和作用机理,提出“陷阱”的风险预测标准。研究发现,在开放经济和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产生国际贸易的两部门一一传统生产部门(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和现代生产部门(资本密集型生产部门和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的结构变迁对国别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产生了动态影响,导致低收入和高收入阶段存在稳定的增长均衡,中等收入阶段存在不稳定的均衡,为“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理论基础。本文借助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理论与“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用概率的方法研究中等收入经济体向高收入阶段演进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动态地分析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演进过程及一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下中等收入陷阱”存在于经济体步入下中等收入阶段后的第56年;此外,人力资本、外贸依存度、居民消费、基于福利的全要素生产率、官方语言、金融地理分别对下中等和上中等收入经济体顺利迈入下一收入阶段有着不同影响;下中等收入阶段经济体需要至少保持2.48%的年增长率,上中等收入阶段维持5.26%的年增长率即可实现顺利步入下一收入阶段。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论对样本国家进行再次梳理,重新确定陷入和跨越“陷阱”的国家。受观察期所限,Cox比例风险模型仅对“上中等收入陷阱”做出保守预测,本文第四章将从微观产品的角度借助面板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进一步证实“上中等收入陷阱”存在的科学性及与“比较优势陷阱”的关系。微观层面,通过对Hausmann et al.(2007)提出的产品空间理论进行拓展,为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升级路径提供新的理论分析视角,并借助实证研究全球价值链中的“比较优势陷阱”的发生机制及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理,为中等收入国家提出规避“陷阱”之策。本文在梳理产品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放宽了对政府政策、金融自由度和产品永久生命的前提假设,将政府行为和产品生命周期纳入分析框架,建立了涵盖国际市场产品生命周期和动态比较优势的国家竞争空间理论,理论研究发现:一国产品的升级路径受价格机制和成本机制的共同作用;国家间的比较优势存在竞争关系;一国政府因势利导的政策能够适时促进国内产品结构升级;一国产品结构的升级受既有生产能力的影响,企业若无力支付既定产品距离内的跨越成本,或无法在跳跃能力下寻找到合适的目标产品,政府也不能够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国内产品升级将陷入停滞状态,导致经济体产业结构升级受阻,为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微观原因。本文借助整体网、面板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对国家竞争空间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机制展开实证研究。首先借助UCINET和Netdraw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分析依照比较优势战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国家在全球竞争空间的演进过程,可视化1995年至2014年间样本国家竞争空间结构的演化路径,然后借助UCINET对“国家-产品”2-模数据进行核心一边缘分析,进一步判断出哪些国家依照比较优势战略参与国际分工取得了更大的贸易利益,并区分出一国作为核心行动者和边缘行动者的不同利益得失与该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整体网研究发现:样本国家整体具有进行专业化生产的趋势;国家竞争空间结构的演进趋势与一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不谋而合,高收入国家普遍处于国家竞争空间图的边缘位置,中低收入国家大多处于竞争空间图的中心区域,在全球市场面临较高的竞争压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较快的后发国家大多自竞争空间的中间区域开始,不断进行产品专业化生产和产业结构升级,逐渐向边缘靠近,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全球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高收入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大多属于或者趋近于进行专业化生产的边缘组,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不少中低收入国家长期处在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的核心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固化了原有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停滞不前,纷纷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陷阱;部分中等收入国家虽然处于边缘组的有利位置,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且缺乏核心技术,长期适时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致使这些国家也深陷“中等收入陷阱”。为进一步研究中等收入国家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本文以国家竞争空间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含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值(RCA)和制度环境要素的面板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并构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与是否跨越中等收入各阶段的虚拟变量的交叉项来研究“比较优势陷阱”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制,同时,本文选取中等收入国家的制度因素——政府廉政度、税收、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开放度作为考量一国制度质量的指标,实证检验它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从制度层面为合理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发现:上中等收入阶段存在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比较优势陷阱”,即为“上中等收入陷阱”;廉洁的政府和健全的法治、较低的税负、贸易开放和适时的金融开放有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降低寻租和腐败,实现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文对拉美典型国家的政府宏观调控进行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政府行为和制度约束对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影响,为国家竞争空间理论提供了现实依据。最后,本文在总结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中等收入国家提供合理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多重均衡;“比较优势陷阱”;国家竞争空间;风险预测

学科专业:世界经济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中等收入陷阱”

1.3.2 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

1.3.3 内生增长的多重均衡理论

1.3.4 产品空间理论

1.4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

2.1 理论模型

2.1.1 两部门贸易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

2.1.2 封闭条件下两部门的增长

2.1.3 开放条件下两部门的增长

2.2 国家竞争空间理论

2.2.1 比较优势与产品空间理论

2.2.2 国家竞争空间理论与模型

本章小结

第3章 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研究

3.1 计量方法的设定——Cox比例风险模型

3.1.1 久期分析的定义

3.1.2 久期分析的基本函数

3.1.3 Cox比例风险模型

3.2 数据来源与说明

3.2.1 生存时间的界定

3.2.2 指标选取的依据

3.2.3 样本及指标选取

3.3 实证结果分析

3.3.1 命题的科学性及其门槛设定

3.3.2 “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因素分析

3.3.3 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假设检验

3.3.4 重新定义落入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家竞争空间理论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研究

4.1 国家竞争空间演变与“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整体网分析法

4.1.1 国家竞争空间的演变过程

4.1.2 国家竞争空间的核心—边缘分析

4.2 国家竞争空间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理分析

4.2.1 计量模型设定

4.2.2 样本及指标选取

4.2.3 实证结果分析

4.2.4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5章 拉美部分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及启示

5.1 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5.2 拉美国家制度环境的改善与新的经济增长

5.3 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增长多重均衡的具体表现

6.1.2 “下中等收入陷阱”确实存在

6.1.3 “上中等收入陷阱”其实是“比较优势陷阱”

6.1.4 全球经济呈现专业化生产的趋势

6.1.5 一国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6.2 对策建议

6.2.1 保持宏观政局稳定,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6.2.2 完善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

6.2.3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重视本地市场效应

6.2.4 完善财税顶层设计,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

6.2.5 优化主导产业结构,避免“比较优势陷阱”

6.2.6 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金融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文艺院团企业发展论文提纲下一篇:B2C电商平台售后服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