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实验可以加深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习有关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熟悉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 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规范书写实验报告论文的能力,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我校自身建设出发, 分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1 现状分析

目前, 我校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32个学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因为条件的限制, 还没有正式开设, 该实验主要穿插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中进行简单的讲授, 其内容是针对大气中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和步骤。这远远达不到其它高校所开设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课程要求。

大气污染控制实验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应该注重实践的动手能力, 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2 教学改革探讨

2.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 如何设计好实验教学内容, 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选取。一本合适的教材, 是教师讲好这门课, 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基础。目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 主要有:郝吉明与段雷主编, 2004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依成武, 欧红香主编, 2009年05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气污染控制实验教程》;雷中方, 刘翔主编, 2007年06月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工程学实验》。这三本书都有各自的侧重点[1~3], 通过比较, 结合大气污染控制实验的教学安排, 选取郝吉明与段雷编著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作为我校该实验课开设的教材, 另两本书作为参考书, 补充学生课后学习。根据确定的教材, 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确定。

2.2 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建设的根本, 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源所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完善以及多年的努力、培育模式, 我校该课程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趋于合理, 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现有教师3人, 其中教授1人, 副教授2人, 拥有博士学位2人, 硕士1人;年龄结构年轻化, 均在45岁以下, 属于中青年学者型;从专业角度看, 均为985重点高校的博士人才。

2.3 开展多种方式教学

现代教学方法的快速发展, 也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比如PBL教学法、CBS教学法、比喻教学法、中心教学法、比较法等等一些方法。在实验课程中, 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 配合利用多媒体设备、FLASH软件等来展现一些其它兄弟院校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际的工程影像资料, 这些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 把各个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看, 形成知识的网络, 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 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气态挥发性有机物 (VOCs) 污染控制的设计实验时, 教师通过使用仿真动画, 模拟气态挥发性有机物在吸收工艺中冷凝情况下的变化反应过程, 从而使学生熟悉整个去除机理环节, 理解并掌握关键设计参数的计算。

2.4 加强实际动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选择工程上较为普遍的吸收法净化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实验设计。学生自行设计几种空气中SO2的净化方法, 探讨各自方法的净化效果。掌握不同的气液比对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探讨净化机理。该设计环节的增加, 是书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的中间过渡环节, 有效的巩固了书本知识, 也初步锻炼了工程应用思维, 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2.5 与户外实际实习经历相结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应与无锡本地的企业相结合, 在工厂中, 学生针对放大了的实际工程更有深刻的了解, 无锡新区聚集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很多,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难免都会产生大气污染问题, 在解决污染的同时, 势必也会增加一些大气污染处理设备, 如布袋除尘, 这些放大的设备, 跟实验室看到的又不是一样的, 因此, 可以通过这种校企联合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 结语

通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学习, 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及教学实际,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掌握污染防治设备的机制、结构等, 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大气污染控制的能力, 更好的培养出掌握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环境保护工作者。

摘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一门注重培养大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的工艺、设备感性认识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的现状分析, 提出了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建设、开展多种方式教学、加强实际动手设计环节、与户外实际实习经历相结合等若干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大气污染,教学,经历

参考文献

[1] 郝吉明, 段雷.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1.

[2] 依成武, 欧红香.大气污染控制实验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9, 5.

[3] 雷中方, 刘翔.环境工程学实验[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6.

上一篇:思维导图法在高中化学总复习中的作用及优势分析下一篇:如何通过微型滚动作文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