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总结

2022-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素质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高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各科教师越来越重视的话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肩负着培养初学生道德素质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素质重任的学科,对学生全面人才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应重视初中品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完善教学理念,并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水平,为初中生的德道法治知识学习和品德素质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素养教学

在新课标理念教学进程的深入推进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建设初中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一直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思考重点。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重要任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和研究问题,并用创新的思维和教学方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改革,努力做好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素质。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固定且单一,大多数是教师的“一言堂”,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灌鸭式”知识讲授教学,不仅课堂气氛沉闷,而且教学效率低下,在学生没有自主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是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素质的发展,这种形式单一且模式固定的传统教学方式因为缺乏趣味性,抑制了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学内容上表现得过于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没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想道德的案例讲解,导致学生只能对知识机械地记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事例讲解进行故事分享,引入教材内容,师生合作讨论进行师生互动,努力增加教学资料,活跃课堂气氛,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建立奠定良好的课堂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章节内容时,教师在备课时从网上找到几个和社會规则相关的案例视频,如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视频,在班级中进行多媒体视频展示,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导致大家的行进都安全且井然有序,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和汽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将自己和他人置于危险的境地。

播放的视频素材对初中生有比较大的触动,纷纷感慨遵守交通规则太重要了。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社会规则的讨论,教师问大家:“除了交通规则外,大家还能想到什么其他的规则需要大家遵守呢?想想然后告诉老师好吗?”起先同学们议论纷纷,后来部分学生开始敢于大声回答:“学生放学先回家,不然父母会着急”“男女有别,男生应该谦让女生,尊重女生”“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乱动”等表现在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和法律内的规则,教师利用向学生请求式提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来,促使了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促进了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活跃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使教师从对学生品德素质建设的角度引入了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二、遵循新课标教学理念,努力建设学生的学科素养

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遵循新课标改革的核心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努力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一种服务学生、引导学生的教学态度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教师应站在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构建知识学习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初中生活跃思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促进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素养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进行对“崇尚法治精神”章节的内容教学时,首先为学生们讲解了自由的含义,告知学生自由是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法律赋予公民自由的权利,因为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然后教师向学生询问道:“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的自由可以到什么程度呢?”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和学生的回答,引出下面要讲解的知识点。

部分性格不稳定的同学说:“打架算吗?”教师回答说:“打架当然不算自由的权利,大家说为什么呢?”然后教师为学生讲解了自由的限度和自由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们自由并不是无限度的为所欲为,正如道路中间的红绿灯,如果大家不遵守红绿灯,肯定要互相碰撞的,所以自由是在不损坏他人利益的基础上的个人活动权利,是在法律允许的自由之内的活动,未成年人触犯法律,同样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教师在遵循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问题回答,并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道德与守法方面的素质建设。

三、加强初中生情感教学,促进学生情感健康发展

培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重要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感的建设,这也是学科综合素质的基础部分。育人先要育德,立人先要立心。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提高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情感建设的重视程度,结合教材内容对初中学生开展情感教育。

例如,在进行“社会生活讲道德”中的“尊重他人”章节教学时,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职责和责任使命,对学生进行了学生要尊师重德的情感教育。课中教师列举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种种职责,如培养学生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引导初中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引导学生建立成熟的心智,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更完善的思想意识。完善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情感建设等等。学生听到教师这样讲,知道了教师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不由地从心底对教师起尊敬之情。学生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不禁让教师从心底感到温暖和感动,教师通过向学生分享自己的责任,对初中生进行了高效的情感素质建设。

四、多元性评价方式教学,鼓励学生思想品德学习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书面评价外,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建设中,并对学生正确的做法和话语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在思想道德的自身建设中更加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除此之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课堂外对学生正确的做法给予及时的积极评价,以达到多元化评价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校园内遇到初中生对自己友善热情地打招呼,及时热情地回应学生。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会联系家长、配合家长给予该学生更多的关心,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开始,对学生逐渐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整体品德素质和综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素质的建设。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既要担负起教授初中生基本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职责,也要承担育人的重任。在教授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和法治观念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世界观”,通过对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全面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 李 芳)

作者:马建华

第2篇: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现阶段,心理教育已经受到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社会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教育机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逐渐增多。人们对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加强关注,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正常状态。本文是针对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概述。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当代社会的快速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中学阶段,学生处于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如此变化的社会环境,部分学生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设置心理健康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自身的关注度。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身保护的能力。本篇文章是笔者对于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进行简单介绍。

一、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渠道,但是运用科学教材对学生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对于法律知识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因此,在正常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过程中,可以设置很多有关心理教育的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道德与法治的评价比较多元化,有利于教师开展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同时,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健康知识结合起来,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程度[1]。

二、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因素。

初中时期,道德与法制的書本中会存在部分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对于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全面的挖掘,将得到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整理,然后将其运用于教学课堂中来,加强学生对心理知识的认识。初中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群体,教师需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从学生的言语之间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如果发现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也可以以实际书本中的案例来教导学生,进而体现出心理健康对于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2]。

2.教师需要保持健康心态。

作为教师,对学生有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中将心理知识进行渗透,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教导学生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例如部分学生由于考试压力,导致课堂上经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昌邑以往,造成学生的心理出现疾病。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多加关注,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自身真实的想法。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实例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保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要引用学生的实例进行教学,需要提前与学生进行沟通,得到学生的同意之后才能开始。或者是在私下与学生交流,多给学生进行指导[3]。

3.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课堂质量,因此,保持良好与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础保障。教师需要与学生在课堂上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保持对彼此的信任,进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互动与交流可能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者为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基础保障。在法治与道德教育课堂上,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以学生为基础进行教学,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

4.开展实践活动。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与能力。教师可以以日常的生活为依据,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进行分析。将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总结出来。将其运用到课堂活动中来,这对于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将道德与法制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是安活动中,充分的发挥教材中有关到的知识与法制知识的优势,将其学到的道德与法制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健全学生的人格的同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能提供有力保障[4]。

三、结束语

目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制教学课堂中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为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以教学中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确定教学内容,进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这对于初中生积极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丽娟.浅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7(9):292-292.

[2]孙计红,徐义.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2012(8):83-84.

[3]夏正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6(97):161-162.

[4]王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8):121-122.

作者:游蔚燕

第3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为此,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彻底改革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实际需要上,探索新颖、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理解性和兴趣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方法研究为题,通过设计精细化课堂教学目标、建立与时俱进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的三个方面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有效学习质量,推动学生素养的良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合作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那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立足以生为本的教学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开发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和谐化、良性化成长。为此,本文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方法研究为题,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感悟上,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教育价值。

一、设计精细化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最大化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和法治精神的塑造,促进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课堂目标作为师生教与学课堂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只有建立在科学目标上,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获得性。所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设计上,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的学习需要,有着清晰的把握,能够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偏好、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掌握学生客观学情上,将会助力教师产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第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解与解构,并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上,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两者结合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设计《宪法的根本法》一课的目标上,知识与能力:理解宪法,懂得宪法,感受宪法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初步懂得宪法;课下通过查阅网络、书籍,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广角、黑板报等,宣传普及宪法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宪法意识,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教学重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理解宪法日设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难点】: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尊宪、守憲,维护宪法权威。

二、建立与时俱进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上,教师必须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树立自己终身学习意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性,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能够增加自己的信息素养,发现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特性,有效找到与课程的结合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具有声光影像为一体的教学工具,有效融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会提高知识的表现性、趣味性、直观性,更加容易使得学生理解和获得,所以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改革。例如,在教学《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的内容上,对于学生而言,单纯从书面化语言感受中国公民的含义是不够深入,学生理解是抽象的,那么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上,收集相关说明公民的表象特征,使得学生通过从视频、图片中,真正感受其公民所代表的含义性,这样教师在进行阐释和引导,将会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性,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导性角色,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促进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化学习者,这样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协调化发展。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小组合作的应用,有效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这样将会实现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两者兼顾。例如,在教学《国家机构有那些》一课的内容上,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以任务为学生的学习驱动,教师设计一个学习清单,然后为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在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谈论和思考,使得学生完成一个个学习清单,然后教师给予中肯的评价,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意识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获得性和能力的成长性的双重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方法研究中,通过设计精细化课堂教学目标、建立与时俱进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的三个方面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引导力,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质量提高,发展了学生社会性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性,只有在学生各项能力发展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和形成良好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芝.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山东教育,2018(34):58.

[2]伍中芳. 边远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高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性探究[J].教书育人,2018(34):23.

作者:黄志峰

第4篇: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计划

编订教学计划是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由有关的科学家、教育实际工作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行政干部共同研究编订教学计划,将会提高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见课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参考!

一、 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说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教学进度:

第一周:《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周:《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周:《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第四周:第一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五周:《移动的画板》

第六周:《合作的乐趣》

第七周:《地图是一幅画》

第八周:第二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九周:复习

第十周:《我家的日常购物》

第十一周:《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

第十二周:《购物的学问》

第十三周:第三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十四周:综合活动

第十五周:学生社会生活考察活动 第十六周:复习

第5篇:道德与法治的名言警句

1. “少年梦”托起“中国梦”。

2.中国是我家,梦想在心中。 3. 为着梦想勇敢前进 4. 伟大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人,美妙的梦想给你一个美妙的人生。

5.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励志为美好现实,努力拼搏,开拓美好的未来!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2、真正的才华如火焰般难以收藏,总会燎原.

3、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4、请一定要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

5、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4.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5.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3、为学莫重于尊师。

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尊师重教,圣人之道。

教书育人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1、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2、亲情,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她都将永久陪同着你。

3、儿女抱在身,方知父母恩。

4、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1、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2、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3、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4、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5.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6.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第6篇:学好道德与法治的四个步骤和四个技巧_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及高分攻略

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如果能将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四个步骤严格执行下去,如果能将态度、提问、思想、能力这四个技巧完全掌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好道德与法治的四个步骤和四个技巧_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及高分攻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五个好方法

一:如何预习

具体的方法有三:(1)找难点、抓重点;(2)联系实际提问题;(3)做好预习笔记。

道德与法治一节课学习一框内容,你就利用10分钟时间看一看,找出几个不懂的问题,就算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如何听课

1.道德与法治老师讲了好多有趣的事,但考试有不考,我应该怎么办?

老师讲有趣的事,第一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第二是为了说明道德与法治上的原理。学习道德与法治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而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而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2.老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里了,应怎么办?

老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比较生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老师上课节奏快,也是能跟上他的思维。

3.黑板上有板书,课件上又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

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一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一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等课后再去整理。

4.提高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

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45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要处理好白板与黑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而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动有趣的内容不记黑板中的板书内容。

三、如何记笔记

1、如果我把重点内容全背下来,可以不记笔记吗?

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转变死记硬的学习方法,要多思考、多积累,同时也要勤做笔记

2.笔记具体记有哪些内容?

第一,是预习阶段的预习笔记,主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及时勾画。

第二,听课阶段的听课笔记,把教师在上课中呈现的一些新信息记录下来。

第三,就是复习阶段的笔记整理,画一画单元知识框架图,列一列相同类的题目,比一比易混淆的概念与原理。

3.笔记什么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留信息、强化记忆。预习笔记有收集学习素材的环节,则可以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获得许多新知识。课堂笔记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记笔记能提高听课的效果,而整理笔记是反思的过程,自己分析与综合能力会得到训练。

4.课堂笔记来不及写怎么办?

这是如何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人常常因记不全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放弃了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堂笔记不必记下上课的全部内容,如果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记课堂笔记,课堂中主要记下一些新信息,有时内容比较多,全记下来确实有困难,那么就要学会抓重点,先记下关键词,如果还是不行,课后向同学借听课笔记,补上遗漏的内容。

错题集与笔记有什么区别?笔记主要是对重要知识点的摘要与理解,而错题集是自己犯错习题的收集与纠正。笔记与错题集还是分开为好,这样显得更有条理。

四,如何复习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复习可分三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与考前复习,其复习的重点应有所区别。复习要做到及时,首先要做好课后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课后复习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学习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其目标主要是掌握单元的知识结构,考前复习是为了应考,可运用归类法、比较法来进行复习,同时,要重视各种典型题的复习,提高审题与解题能力。

1.复习阶段除了看书外,还要做什么?

复习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其二,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因此,就看书是不够的。复习阶段,同样要关注社会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要多反思,有了感悟也要写写随笔,这样对自己的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

2.如何抓住复习重点?

重要知识点不等于复习重点,复习的重点对每一个人来说应该是不同的,重要的知识点与自己薄弱环节都是复习的重点。

3.为什么说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是必要的?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是会变化的,而理论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能运用相对稳定的理论分析变化中的社会现象,表明已经学活了理论。例如:我国银行利率有升有降,而教材中只有中央银行有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表述,如果在复习时,结合当前的货币流通实际,则能明白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原因,从而得出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五,如何备考

1.备考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考试,首先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当然,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试,但能力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掌握基础知识,既是能力有多强也无从下手。所以,备考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基础知识。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概念、原理,因此,复习时首先要把这些概念与原理疏理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心。

2.如何提高自己的审题与解题能力?

掌握审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是备考的另一重要目标。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当然,练习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只能说不同类型的题做得越多越好,很多同学喜欢购买教辅书、练习卷,拼命地做,但解题的方法仍然没有掌握,这种盲目的练习是时间的浪费。审题与解题的能力提高关键不在于练习题的数量,而在于是否能归类复习,是否能对不同类习题进行反思。

3.如何调整考前的心理?

任何考生面临考试都会能一定的紧张感,适度的紧张对不密闭会能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的紧张不仅对学习还是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有的人就是由于太紧张,考前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因此,备考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调整。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考试看成是决定命运的考试,也不要整天想着考试的结果。其次,要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因考试而改变休息时间,再次,要保证营养,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心情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高分攻略

1、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

3、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

4、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5、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6、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第7篇:

上一篇:icu操作培训计划下一篇:人事劳资岗位工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