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篱笆, 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里自主合作、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主体验, 在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中, 在知识的整合、信息的处理、能力的迁移、个性的张扬、特点的发展、人文的素养、生命的体验等方面获得整体性发展。所以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深思的课题。

首先,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 意味着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 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积极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2)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 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 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面向学生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或体系化的教材, 超越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时空, 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 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 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 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3)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 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实践, 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 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 亲身经历实践过程, 体验实践活动, 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还应开发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 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 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 提高图书的流通率, 建设好班级图书角, 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 并结合课本所学, 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 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 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 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 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 开展一些社会调查, 关注环境, 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 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 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 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 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 获取新知识,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因此, 新课程非常注重增强教学的生成性, 尤其是学生的生成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成力和创造力。

与其他课程相比,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 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 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 强调学生亲历实践活动过程。 具体的说学生是在“做”“考察”“实验”“探究”“服务” “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

再次,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引导学生自主生成,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成意识和能力, 这是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1) 让学生在情景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做一个有心人, 密切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 教师更要善于从生活世界中及时捕捉有用的场景, 创设出问题情景、活动情景、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引导学生生成活动课题、方法、过程及结果。如我区某小学有两名学生在教室门口拉扯, 一学生不幸倒地, 头撞在门槛上, 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一不幸的事件, 震撼了全校师生。综合实践课教师抓住这一鲜活的情景, 引导学生生成了“校园安全”的活动课题, 自主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活动。生活世界既是活动内容, 又是学生尽情生成的最大的最具吸引力的情景。

2) 让学生在交往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 需要通过交往广纳各种资源。首先, 这种交往是多向的, 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进入活动的其他各类人员之间。其次, 这种交往是多时空的, 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只在教室, 只在上学时间。它可以在学校、在家里、在街道、在工厂、在农村;可以是在校时间, 也可以是放学后, 还可以在假期里。另外, 这种交往还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的交往过程。

3) 让学生在反思中生成。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据此我们在每次综合实践活动后都通过发放问卷、组织讨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性评价,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思, 学生把在活动过程中零碎的体会加以梳理提炼, 生成了自己的经验和收获。汇报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选题不同的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 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比如趣味知识竞赛、个人作品的推销、拍卖, 或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艺术的形式展示出来等。

上一篇: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探析下一篇:浅谈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74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