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舞蹈是一种利用身体来完成各种难度或优雅工作的表演艺术,伴有音乐节奏,用有节拍的肢体协调动作来完成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舞蹈教学也不再是动作教学及训练这种简单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实践有了更多的要求。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生综合素养实践能力

舞蹈作为综合了身体动作、音乐节拍、身体语言及面部表情等多个因素结合一起的表演艺术,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形式,可以为观众带来极强的艺术美观,用身体的艺术动作感染每个观看者。但是同样作为一门技艺型的表现形式,一个舞蹈者所表现出来的舞蹈好坏,取决于这个舞者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舞蹈教学中不光要将重点放在舞蹈理论知识与学者个人技艺上,同时还要关注学者在学习舞蹈过程中整体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舞蹈教学综合素养及实践能力培育的重要性

如今,每个行业都面临着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变革。现代舞蹈教学不光是简单的身体锻炼与舞蹈技艺学习,更要符合现代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追求。

现代舞蹈教学中要以学者提升艺术素养、想象力、创造力为目的,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学者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实践、分析能力、舞蹈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都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最好提升。

能力的提升是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国民生活社会赖以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培育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及实践能力是现代舞蹈教学刻不容缓的改革要务。

二、舞蹈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的难点

第一,舞蹈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识不到位:在传统模式的舞蹈教学中,舞蹈老师往往更专注于教导学生舞蹈动作及舞蹈技艺的学习,习惯性的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老师培养意识的缺乏,导致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仅仅只是锻炼了身体,学会了更多的舞蹈动作。

第二,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对舞蹈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学生舞蹈学习综合素质培育的意识欠缺是一方面原因。学生在学习舞蹈时重视程度的不足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舞蹈学习在我国学生教育中处于起步初始阶段,还没有完全达到普及的程度,大部分的学生还只是处于一个新鲜感的阶段。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没有舞蹈学习相关科目,在初步接触学习中很难吸引学生能长期坚持下来,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舞蹈教学方式较为落后,现代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舞蹈教学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仍然处于传统教学的落后模式中。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缺乏对素质教育的培育,且舞蹈教学在教育实用性方面的理念有所欠缺,在实际教学中就只是教学生们舞蹈动作,无法行之有效的教导学生,只是将传授舞蹈技艺等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

第四,我国大部分舞蹈教学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舞蹈教学的硬件投入很低,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硬件条件。学生没有专业的舞蹈教学场所,在没有好的舞蹈教学硬件条件下,舞蹈教学对素质提升这方面就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第五,优秀舞蹈教师资源匮乏,整个舞蹈教学体系现在都处在初级阶段,那么好的舞蹈老师就更是稀缺资源。一个好的老师教出成才学生的机会更大,没有一个好的老师引导,学生想要自己学成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对于优秀舞蹈老师的培育也是一大难题,一旦老师的优秀程度有了长足的提高,那么更有利于学生的教学。现在很多的舞蹈老师都是不够专业的,甚至是自主学习了一些舞蹈动作就开课教学,这也就导致了更多的学生没有学习到专业的舞蹈知识,所以培育更好的舞蹈老师也是重中之重。

三、解决舞蹈教学难点的策略

舞蹈是比体操、球类、跑步等运动更加优美的一门艺术体育,因其更加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所以每一种舞蹈形式都是美好的表现。要想学好舞蹈,要使学者能理解舞蹈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动作完成,而是全身心的专情投入,这也是舞蹈学者自身整体素养的体现。

(一)吸引人的教学场景

舞蹈的基础训练是十分枯燥且辛苦的,很多孩子在学习舞蹈的初期就被舞蹈艰难的拉伸等基础动作劝退。想要学好舞蹈,光依靠学者自身的意志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很多学者都是因为喜爱舞蹈的优美来学习的,但一练基础的动作就没法吃这种苦头,所以在舞蹈的学习中,也要加入一些能吸引人的教学场景,将舞蹈从学者最初的向往培养成学者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好的导师。将舞蹈学习与趣味性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根据舞蹈内容设计相应的情景激发学者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所以结合吸引人的教学场景,让舞蹈学习变成一项兴趣爱好,对于每个舞蹈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舞蹈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舞蹈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不同的学生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基础训练,也可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进阶课程。不同的学习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十分重要,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基础完成情况、兴趣程度等来制定不同的课程,舞蹈学习不同于日常知识学习,不同的学生身体情况及接受程度都不同,更为凸显出了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三)舞蹈教学场地高要求

每个舞蹈教室都要进行基础设施的检查后才能投入使用,并对每个舞蹈学校进行强制性提升舞蹈教学基础设施的质量监督。

(四)提升舞蹈老师的综合素质每个老师上岗前都要进行专业的技能考察,不是每个学习过舞蹈的人都可以进行舞蹈教学。有的人只是学习过舞蹈动作,并没有系统的接受过舞蹈专业知识的培训,那么就要进行优胜劣汰的优选制度,因为只有好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进步,每个优秀的老师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在老师上岗前要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其已有的舞蹈知识进行整理,让老师在对学生教导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舞蹈知识有序的传授给学生,并定期给老师进行专业性培训,老师的专业性可以保证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专业的教育。

四、具体如何提升舞蹈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实践教学,可充分的让学生将舞蹈学习内容学以致用,激发学者对舞蹈学习的热爱,在舞蹈班级可定期组织演出活动,内部组织舞蹈大赛等。每个表演机会都要充分把握,在每个不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是每个人都要鼓起勇气去面对的。一旦有了胆怯的心理,对自己的表演就会有很大的发挥影响。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舞台表演者,大部分的人从一开始都是惧怕上台表演的,当面对台下千千万万的人时,黑压压的景象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惧感,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就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难题。最简单明了的办法就是利用多次锻炼的机会改变自己内心的恐惧感。能战胜自己,自信的站在舞台中央时,那么他的舞蹈学习就已经成功了一大部分。

人们都是平凡且普通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出名的舞蹈家。大部分的舞蹈学者学习舞蹈除了兴趣使然外,更多是想锻炼自己,让自己身心都可以得到好的提升。那么舞台上的舞蹈表演就是让自己提升身心的最好机会,把握好每一个实践机会,让每个舞蹈学者都是充满自信的可爱人儿。

(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舞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非常艰难困苦的过程。不同于其他体育类项目,舞蹈是身体优美艺术的体现,很多的舞蹈动作看似简单,可是创作过程都是经过与音乐的节奏比对,不同时段不同的动作来编排的一段舞蹈。万事开头难,每个学者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之后都会感受到创作的喜悦,老师们要利用好这种心理,鼓励,激励学生们不断去创新,可以适当的给予一定表扬,调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光体现在舞蹈学习上,更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充满阳光自信。舞蹈学习不是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可以通过学习舞蹈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表现力是尤为重要的。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创新,培养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之后,在整个舞蹈学习过程中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每个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尤其是新人在刚刚接触舞蹈的时候,要适当的与学生沟通对音乐的理解。可结合不同的舞蹈曲目,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舞蹈类型,加深对曲目的理解,有目的的提升学生对音乐是感觉与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利用音乐与舞蹈动作的结合,感受自身身体的律动与音乐节拍的结合,激发学生对音乐及舞蹈的感知,并有效的表现出来,为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为加深学生对于舞蹈音乐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老师应用不同的舞蹈曲目让学生去尝试了解其内容的不同,了解每个曲目背后的故事。艺术都是有故事性的,空洞的曲目是没有灵魂的。当学生能领略到这个曲目的灵魂时,就是艺术素养的提升。每个曲目都可以结合这个曲目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作曲的原因等,都可以对学生理解曲目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老师可根据不同的音乐类型,匹配相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不同。比如用意境优美舒缓的音乐,以轻柔,典雅的舞蹈动作来做协同,就会十分相得益彰。而动感十足的音乐,就要用劲爆一点的动作来匹配,层次分明,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不同的音乐、不同的舞蹈动作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我国不同的地域,虽然文化表现的精神理念保持了一致,但还是会有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舞蹈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优美的舞蹈动作在不同音乐下的不同律动节奏,都能够体现不同的人文文化,各种舞蹈的学习也会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表达形式。

(五)身体素质的培养

舞蹈作为肢体表达的艺术形式,更依赖于有良好的身体状态。舞蹈可以调动人的身体四肢,在身体的良好协调能力下,做出各种优美动作,将自己的肢体美展示给人们。

舞蹈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学者具备较好的身体协调能力、肢体柔韧性、身体力量等,这样才能完成标准的舞蹈动作,通过肢体的表现能力,体现舞蹈的张力,用肢体的语言表现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舞蹈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提高教学中对身体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对学者后期的舞蹈学习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才的培养不光是专业性技能的培养,多方面都是需要关注的,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需要老师们重点关注的项目,不论学生在学习什么类型的舞蹈,良好的心理素质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可以更好地接受高难度的学习任务,而不是被一点挫折所打倒。枯燥的舞蹈基础学习、艰难的动作要求,都是对学生的一个个心理考验,坚强的内心是迎接挑战最好的盾牌。

五、标准化考核模式

教学考评是舞蹈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考评可以有效的检验学生舞蹈学习的进展及完成程度。舞蹈无法像应试考试一样给予十分准确的考核得分,因此如何客观、准确的对学生舞蹈学习程度进行评价,考核得分就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科学制定考核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曲风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得分规则。考评制度还可以有效的激励老师与学生去完成舞蹈学习,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掌握程度、表演时的专注程度都是可以通过考评制度来锻炼提升的。另外,老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点评,对学生的舞蹈学习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达成评分找出教学中的弊端,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让师生共同学习进步。

六、结语

舞蹈教学的过程,要以身心健康,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注重教学方式与内容的结合,改变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弊端,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舞蹈学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通过兴趣激发、改善教学环境、提升老师素质等方式,让舞蹈教学有长足的发展,最终实现提升每个舞蹈学习者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萨.高校舞蹈教学方法研究[J].艺术教育,2013(03):102-103.

[2][2]李波.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表演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的方法[J].中国文艺家,2019(09):215.

[3]李先华.浅谈大学艺术教育中舞蹈作品欣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4):45+48.

上一篇:2020特色豆品种展示测试总结下一篇:从民商法的角度构建诚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