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

2023-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

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故事

“老师,您还记得吗?我是黄俊杰,班上最调皮的那个,现在是一名人民警察。”“老师,我是刘建国,是留级下来的,我现在是一家星级酒店的总经理。”

“老师,我是唐慧,现在是市中院的一名法官,您还记得我上课时经看课外书被您罚站吗?”

……

这是今年春节,毕业十五周年聚会上,我曾经的学生的自我介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当年在课堂上经常被我训斥,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将来不会有多大出息的几个学生?

目睹这些学生的成长和变化,我感慨万分,不禁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个小故事。世界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多次说过,他可以凭一个孩子的笔迹准确地推断其性格、禀性,并预测其将来是否能有所作为。有一天,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本小学生作业本来请巴尔扎克看。巴尔扎克把作业本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说:“这孩子是个生性轻浮,反应迟钝的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老妇人听后笑说:“亲爱的大师,你怎么不认识自己的笔迹?这是你上小学时的作业本呀!”巴尔扎克定睛一看,原来老妇人是自己的小学老师,他立刻面露尴尬,无言以对。

其实,孩提时代一切尚未定型。比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幼年时被认为是个“迟钝儿”,最终却在科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又如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小时候成绩都很差,曾被老师当众奚落:“你们俩是没有出息的人!”而后来取得惊人成就的恰恰是他们。

先天禀赋与成功有一定的关系,但天赋并不是决定成败的重要条件。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天分,只要按既定目标执著追求,天长日久,水滴石穿,就能获得成功。

我们不能随便给孩子“贴上标签”,更不能根据孩子一段时期的不良表现,就轻易断定他将来没有出息,从而放弃对他的培养和引导。别忘了,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第2篇:给责任贴上标签

陈亦权

20世纪80年代,一位华侨在纽约唐人街开了一家酒店,还从国内经过层层选拔招聘了五名手艺精湛的厨师过去。新店开张,生意非常火爆,尽管这五名厨师都拥有非常深厚的烹饪功底,但所谓“忙中出乱、乱中出错”,老板还是时不时地会接到一些顾客的投诉。比如有时候顾客说太淡了,有时候又说太咸了;有时候顾客说太生了,有时候又说太熟了。

老板每接到一个投诉都会及时走进厨房告诫所有的厨师们,要求他们引起重视并且加以改正,但是让老板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菜肴的质量不仅没有改观,反而变得更加糟糕。比方说老板接到一个顾客的投诉说某道菜太咸了,于是他就会端着这道菜走进厨房要求厨师们今后把这道菜烧淡一点,这样一来,接下去虽然不会有人冉投诉说太咸了,投诉太淡的人却大大增加了。一时间,这让许多顾客产生了不满情绪,酒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这五位厨师的手艺应该没有问题,然而这频频出现的投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正在老板为此而伤透脑筋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厨师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他对眉头紧锁的老板说:“客人对菜肴的投诉多,说明您的管理没有到位!”

“烧菜的是你们这些厨师,这和我的管理也关系吗?难道要我站在你们身边看着你们烧菜才行?”老板不悦地说,他认为这个年轻厨师是个无理取闹且胆大妄为的人。

“确实是你的管理出了问题!”年轻厨师用坚定的口吻说,“在炉台上烧菜的一共有五人,当一道菜出现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只说明其中一位厨师在烧这道菜的时候出了差错,而不代表所有的厨师都出了问题!”

“说具体一点!”老板似乎对这位年轻厨师的话产生了兴趣。

“打个比方,我烧了一道菜被客人投诉说太成,而您却要求所有厨师在烧这道菜的时候都要淡一点,可实际上其他四位师傅原本烧的味道是恰到好处的,但正是因为您的要求,他们都做了相应的调整,结果导致更多的顾客来投诉太淡了!”这位年轻的厨师一字一句地说。

“这样说来,我似乎不应该把客人的投诉通知并告诫所有的厨师,而只要对烧这道菜的厨师说就行了,对吗?”老板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可是,谁又能分辨出退下来的那道菜是哪位师傅烧的呢?”

“这就是您在管理上出现问题的关键之处了!”年轻的师傅说,“其实很简单,只要将五位烧菜师傅编上号码,然后按编码制作一些小标签,每位师傅每烧一道菜,就由各自的助手在盘子边贴上相对应的标签!”

“给菜肴贴上标签?”老板若有所思地问。

“对,只需要贴一张小小的标签,就足以将每位厨师的责任同定在他所烧的每一道菜上!”年轻厨师再次强调。

第3篇:一本被贴上“禁书”标签的好书《废都》,作者贾平凹

有人评价贾平凹的文,分三等,一等是散文,二等是中短篇小说,三等才是长篇;但偏偏是长篇给了他巨大的名声。在贾平凹的长篇里,《废都》排不进前三,但偏偏是最有名、流传最广的。这不得不说是上天给作家开的一个玩笑。同样被上天开过这个玩笑的,还有纳博科夫。

贾平凹的长篇篇幅长,四五十万字算正常发挥,和莫言很像。莫言的小说译者,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希望“莫言的下一部小说写得短一点”(葛浩文语,大意),好翻译,读起来也不费劲。中国是有小说传统的,四大名著加一部金瓶梅,部部都是百万言,篇幅长算是中国小说的传统之一。师仿明清小说的贾平凹,写起长篇来,自然也是大部头。但莫言的小说好在有西方文学的底色在,便于翻译成外语,西方人读起来亲近,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在情理之中。在文学史里,诺贝尔文学奖算不上决定性因素,贾平凹、莫言二人依然算是平分秋色。

在我私下的天平上,反而更往贾身上倾斜一些。贾的语言太好了,好得没法翻译,是一种纯正端庄、含英咀华的汉语之美。他喜欢写完一部长篇后,附赠一篇后记。这后记往往与小说主体无关,沉郁古朴,奇崛美艳,好如美人增一分太肥,减一分则瘦,美貌不可方物,每篇单拎出来都是华语文学顶顶尖的散文。读者细细读完小说,再读后记,将小说中的情感全数灌入短短的后记之中,好似长跑之后牛饮雪碧一般清冽,从头到脚清亮透彻。

《废都》没有后记,因而让我很是怅然。二十年前《废都》出世,限制级的描写和方框(此处删除XX字)带来的无限想象震惊世界,与之而来的是世人毁谤和疯狂盗版。二十年后,回头看庄之蝶的婚外恋故事和当时出位的性描写,现今看来只是平常;晚八点的电视剧随便扒拉一部,其台词都要“很黄很暴力”得多。但九十年代的人不这样看。《废都》给贾平凹带来的烦恼,远远超越了小说里庄之蝶受到的满城风雨。官方和绝大多数人的道德观都感觉到被严重冒犯,报纸连篇累牍地发文批判,批评界群起攻之,有关部门干脆下了一纸禁令,封杀了小说。

比起电影界来说,大陆对于小说的出版其实算宽容的,但几乎每一位作家都有一两部禁书。莫言有《天堂蒜薹之歌》,余华有《十个词条里的中国》、阎连科有《丁庄梦》;有关部门禁书,多是由于政治原因;但因为淫秽道德,禁了一部小说,《废都》算一个特例。和《洛丽塔》、《尤利西斯》一样,封禁反而令书籍更加畅销,盗版书商连夜加印,当时几乎每一位有藏书的人家里,都有一本盗版的《废都》。初中时,我便在亲戚家里第一次读到了这本书,盗版。

如今的人再读《废都》,多半没有了昔年的脸红耳热。苍老师的走红,足见我们这个社会的性阈值提到了多么高,仿效《金瓶梅》的《废都》自然是无法令读者坚硬或湿润(冯唐更不行了)。《金瓶梅》写作的明季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最荒淫纵欲、生机勃勃的时代之一,礼法在崩坏松弛,市民文化得到空前解放。那个年代的人,可要比如今二十一世纪的人活得要自由些。

一九九三年的贾平凹,颤颤巍巍从怀里掏出《废都》时,心里恐怕也是没有底气的。九三年,八十年代的文学风潮过去了,刚有一点思想解放的味道,便被当作“资产阶级自由化”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群众之口被死死钳制,风声鹤唳,万马齐喑,只余下南方稍微吹来一些经济松动的气息。春夏之交的血腥恐怖仍是淋漓在目的,所有人都在观望风往哪边吹。这便是写作《废都》的年代,刚燃起的热情被浇灭,掉转头向书斋,不敢放歌只纵酒,躲避崇高归淫欲,从此不问世间事,肉蒲团上写文章。

如果不能理解时代,便不能理解《废都》的颓废放荡。贾平凹学的明清小说,写的是世故人情。中国人说话不像外国人直来直去,有话喜欢拐着弯说,爱用曲笔,不驳人面子、不让人难堪。像西方经典小说的几个开头,一开始便开宗明义,直入主题,像托翁的“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狄更斯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奥斯汀的“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都是一上来就脱裤子就干,急吼吼得跟猴子一样。相比之下,中国的古典小说都曲曲折折躲躲藏藏的,至少先拿出一首诗词垫着,才一拍惊堂木,讲起“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道理来。

《废都》讲故事的方式便是如此;小说开头得了明清小说的精髓,从奇人异事开讲,枝枝蔓蔓地切入正题;这些奇人异事并非毫无作用,正相反是点睛之笔;贾太明白中国社会是怎么一回事了,写人情关系的曲弯之处入木三分,所以王蒙会说他“精明”。我认为,这个评价有点过。贾平凹的小说精于世故人情,但本人却是极具风骨的;不阿谀奉上,言多讥刺,比不知多少文人帮闲有品格得多。

比起后期更加洗练的风格,本书的语言虽然妙,还是能看得出一些学习的痕迹的。在明清白话文和陕西当地方言之中转化不够自如,尚存生涩——这种生涩在贾的后期作品全被一扫而净。

《废都》其实挺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关于西安,多数人都喜欢眼巴巴地眺望汉唐,或者宽广点遥望关中,极少人会静心仔细观察这座城的现在。《废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图景样本,让人们凝望八九十年代这座城和这座城里人的生活。这是贾平凹唯一一部描写城市生活的长篇,大师出手,绝不空回。二十年后读黄书,依然足以拍案。

第4篇:高三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2012-02-11 06:05:08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95b8ba60102e0no [查看原文]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有幸看到您的博客,很受启发,被您的爱心和学识感动,急切的想得到您的帮助。

我和小孩爸爸可能就是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排名了,现在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本来阳光开朗的小孩现在变得没有自信,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感觉自己反映也迟钝了,做题、听课都跟不上了,孩子很懂事,从未抱怨过父母,虽然自己忍受压力,痛苦难受,但还是听话地坚持去上课,但是效果不好,所以一考试孩子就受打击,名次退步很大。不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恢复自信,重新快乐起来。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这位朋友:

您好!在平常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的学生在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是比较轻松的两个学期,这是因为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一方面需要适应老师,另一方面需要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还有一方面需要在同学面前建立威信,所以进入高中的第一个学期比较紧张的;到了高二下学期,随着高三的临近以及学校和各科老师的宣传,不少同学开始注重学习和开始排名了,在这种氛围的促动之下,每个学生逐渐由轻松向不断给自己加压的方向发展,进入高三之后,所有的同学都进入到了紧张的复习备考的状态,你追我赶,争时间抢进度,于是不少同学感到了竞争的激烈,压力的增大,心情也随之紧张了起来。

这个时候家长首先需要的是明确高三考试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讲,高三考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然后通过自我进一步的总结和反思,找出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的方法,进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更好的加以运用,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高考的成绩;对于学生来讲,高三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不足(看看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扎实,那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做题是否符合规范等等),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以求在高考考场上最大可能的减少失误;对于家长来讲,高三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孩子找出考试所暴露的问题,比如没有抓住学习的关键——课本,预习—听课—课后复习的方法不正确或不到位,不会科学用脑学习效率不高等等,然后诱导孩子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发现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所以作为家长来讲对孩子的关注并不在于分数和排名,而在于孩子试卷上所出现的缺漏的引导和指点之上。

其次,要认识到家是身心得到修养和调整的地方,对于有高三孩子的家庭来讲这种认识以及相应的行为尤为重要,所以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家庭生活中多聊一些有趣而开心的见闻,少谈或不谈高考相关的话题,生活的方式方法一如往常,家长之间要保持情绪稳定,要创造和谐和睦的关系,使家里充满温馨的心理气氛,以此来感染孩子的情绪。父母之间有什么争议,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论,以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爱抚心、激励心、信任心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尊重孩子的志向、复习方式和学习应对策略。

再次,对于孩子“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感觉自己反映也迟钝了,做题、听课都跟不上了”的情况,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和孩子的性格之上多多注意、发现其优点,不放过每一个优点和每一次进步,多多给予欣赏、肯定、表扬和鼓励,要经常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发现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有进步和闪光点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夸奖,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有成就感而越来越主动地加强学习,另一方面通过我们的良性心理暗示更进一步激发孩子向上追求的自信心;当孩子考试结束告诉我们成绩的时候,不要去问排名而是让孩子看看试卷上反映出的是什么问题,同时鼓励孩子去与关系融洽的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切磋讨论、查补缺漏;当孩子情绪波动的时候,要用放松的心绪和口吻来疏导,同时充分利用饭后空余的时间陪孩子到户外走走,一方面通过轻松的聊天舒缓孩子的心绪,另一方面通过呼吸新鲜空气调整大脑疲劳,比如到公园散步、做一些跑步幻觉放松——跑步时利用自己的幻觉来达到放松身心目的。找一个绿茵草地、旷野或林荫小道,安详宁静的四周来进行慢跑,在跑的同时①想象一股清水流过我们的背,冲过我们的肩膀,使我们的整个身心都沐浴其中;②想象我们每落下的一步都踩在柔软蓬松的海滩上,舒适自然;③当我们上坡时想象有一双巨大的手在推我们前进,我们承受的是外界的力量,而不是自己用力;④跑步时双眼微闭,使自己有一种一直想睁大眼睛的感觉。请注意,跑时别歪道,别低头看脚下的地,让脚自己走路。

最后,不要过多地过问孩子的学习或复习情况,过多地督促其实就是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同时还会给孩子怎家焦虑和烦躁情绪,这个时候鼓励或鞭策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当孩子与你说困难或者心中的压力时,你要多听少说。不要说哪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比如,孩子说担心考不好,你只是带着耳朵听,不要去说什么“不要怕,考不好妈妈也不怪你,只要尽力了就行”等)孩子给你说压力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对你的信任,其实他自己明白如何去解决这种压力,这个时候他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关注和支持。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其实就是信任孩子,以自己的沉稳给孩子烦乱的心以慰籍,以自己的信任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放心吧,孩子!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之下,你都是妈妈/爸爸的最爱,妈妈/爸爸任何时候都是你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敬请你批评参考,你的朋友杨永龙祝你的孩子学习进步,早日走进理想的大学。

上一篇:外孙给老爷祝寿词下一篇:公需科目大数据培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