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观课议课感受

2022-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体育课观课议课感受

中小学体育“四实”观课议课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依据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要义,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构建出以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若干观议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动车式”体育课堂观课议课模式,通过实践归纳得出“四实”观课议课模式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中小学体育课堂;观课;议课;模式

一、 研究目的

(一)聚焦体育课堂本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课堂教学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工作。本文旨在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听评课模式,促进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而努力。

(二)关注体育课堂重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密切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和实践。《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本研究通过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听评课模式,促进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培养。

(三)熟悉观议课堂要素,提升教师成长效率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發力,重视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师。随着深圳“双区”建设的推进,五年将新增百万学位,不断有毕业生涌入深圳教师队伍。为快速提高教师队伍的执教能力,准确把握体育课堂设计与实践要点,需引导年轻教师会观课、会议课、会评课、会备课、会上课,形成“动车式”发展态势,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效率。

二、“四实”观课议课模式的内容构建

(一)“四实”观课议课模式的构建依据

结合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将“四实”教学观界定为在学生的情感发展上要“实时”、在学生的技能发展上要“实用”、在学生的体能发展上有“实效”、在学生的体质关注上有“实据”。一节体育课要么以技术学练为主,应用技术进行比赛,辅以体能练习;要么以体能练习为主,用健康快乐的理念去组织学生趣味性、竞赛性地进行体能练习。体育与健康课的本质是要在技能和体能发展上“做文章”,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显然重要,在出现诸如德育契机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的同时增强体质。其中,体质是靠数据“说话”的,因此记录数据是评价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据[1]。

(二)“四实”观课议课模式的操作方法

1.团队分工与流程(图1、表1)

2.“四实”观课议课模式评价指标(表2)

3.“四实”观课议课模式的变式

在课堂上带记录表不是所有体育教师的共同行为,因此体质实据模块的监控不具普遍性。如果把本模式应用到未推广的学校或地区作课堂评价,则把“体质实据”变为“综合实际”(表3)。

(三)“四实”观课议课模式的特点

1. 评价育人且具针对性

本评价模式关注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流程清晰,团队协作,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执教过程中把握体育教学的实质和精髓。经过实践,学校近三年引进的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速度明显优于周边学校,成果颇多。

2. 评价直观且具推广性

本评价模式经过多轮专家组评估,一致认为“四实”观课议课模式具有独创性,能够让观课者从不同角度去深入分析体育课堂要点。评价方法思路清晰,便于操作,应用信息技术即时呈现上课画面和相关数据,对评课者和执教者反思、改进课堂教学都有较为深刻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3. 评价高效且有移植性

本评价模式简单易行,观评要点具体,可以灵活根据教研团队的人数进行分工。应用“四实”观课工具,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录一至两个一级指标,在议课阶段的限定时间内评出自己观测的内容,直击课堂不讲套话、保证效率不拖时间、突出重点不偏方向,能作为范式应用到其他学科组教研活动。

三、结语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的难题,体育教学更是因其多变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而面临准确定性、定量评价的困难[2]。本研究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基于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推广性和移植性较强的观课议课模式,但其系统性和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完善评价体系,以有效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繁荣.刍议小学体育“四实”教学观[J].体育教学,2018,38(04).

[2]刘超,董翠香,田来,樊三明,季浏.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04).

作者:张繁荣

第2篇:有效观课议课,促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观课议课是一种由参与者之间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感受课堂信息且对信息存在的问题展开评议的教研活动,目的在于找准教学核心、改进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笔者从传统的听课评课方式出发分析其中的不足,再到对观课议课的积极探索,最终形成有效的观课议课方式,通过总结观课议课的具体做法,力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观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

观课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对于新教师的成长,开展观课议课确实能即时提升教学能力。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在《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一书中提出:“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因此,有效的观课议课的确能促进教师成长。

虽然进行公开课讲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但作为一线教师,对于公开课也有一定的困惑。评课不规范,导致学校的教研活动更难开展。

当下,教师对公开课已经养成了重听不重评的教研习惯,很多时候,在不同级别组织的教研活动,听课时教师都能到位,但是一到评课,就有教师以上课、改作业为由离开。

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在教师的演绎下开展,教师们认真观摩学习,但是,由于对课的角度、观点缺乏前置了解,教师在听课过程中没有主心骨。其实,评课比听课更加重要,上课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流程、教学手段等可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学习形式,我们可以从评课中得以了解、学习。重听不重评,既阻碍了自己的专业发展,也打击了上课教师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教师对上公开课缺乏积极性,对于评课不重视。造成了恶性循环,无法从公开课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一、观课议课的操作流程

(一)确定主题

只有确定主题,才能有效地观课议课,我们可以以教导处或教研组为单位,共同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研主题。如导入、过渡与小结的艺术,教学情境的创设,重点、难点的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评价的艺术,教学方法与媒体的利用等都可以作为观课议课的主题。这些从实际开展的主题,能够吸引教师深入探讨的欲望。例如,笔者和学科组教师成立了专题教研小组,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新课程下略读课文的定位与设计实施”,经过组内讨论和分析,发现三到六年级略读课主要包含写景类、写事类、人物类的文章。关于人物类的文章,我们在去年已经用课例《刷子李》进行了教研,这次我们讨论后决定进行写景、写事两类文章的研讨。

(二)学习相关理论,找出解决策略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上课者和观课者都会得到提升。观课议课者需要查找贴合主题的相应理论文章,围绕主题学习理论。通过理论的学习:一方面,为上课的教师备课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另一方面,为参与观课议课的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角度,让观课议课的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分析课例,防止分析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复。我们科组在开展了略读教学的课例研究后,继续研究《略读有道》《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研究》这两本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专著研究,找到了相关的理论作为上课的依据,把类型相似的课例作为参考,负责议课汇报的教师找到了相关点评的理论依据。

(三)课前说明

课前说明与说课形式差不多,说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育理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详尽说明。但观课议课中的课前说明,却是针对研讨主题,对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说明,说清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预期达到什么效果,让观课教师有重点地听与思考。例如,我们科组进行合作展示,在和任教教师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师根据我们的研究主题,针对读写结合与能力提升这两个点,说明将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让我们在听课时能够有目的、有重点地了解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和效果。

(四)课堂观察

观课过程中,观课者把关注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围绕主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是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需要推断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需要判断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三,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需要思考在议课时交流什么。学生在整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他的收获是教师运用什么策略来实现的。这些策略是怎样在教案里体现的。

以听《索溪峪的“野”》为例,听课时进行了相应的分工:一位教师负责观察每个环节的实施,第二位教师负责观察整个课堂结构,第三位教师负责观察学生表现,第四位教师负责观察教学效果。教师各司其职,也可以留意其他方面的情况,同时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

(五)课后议课

这是有效观课议课的重要一环。课后议课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首先分小组交流各自的观课记录,找出差异,然后围绕主题和差異展开讨论,进行分析与建议。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教师的成功做法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法的改良。第二阶段是围绕主题进行深度会谈,形成共识,并提供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选择。因为我们在议课的过程中,多用“假如让你来教……”“假如让我来教……”这样的话语结构来议课,让上课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对于环节的处理,让教师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在何艳霜老师和李慧琼老师试教后,组内的教师把各自的情况进行梳理和交流,并且运用之前准备好的理论来指导议课。再以《索溪峪的“野”》一课为例,需要理顺“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这个结构,小练笔也要清楚提示训练点,让学生更加清楚任务。

(六)行为跟进

参与者要反省观课议课活动,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从中选择、借鉴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课例实践。或者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选择相关内容深入学习。或者再就相关问题准备下一次的观课议课活动。

二、通过有效的观课议课,促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通过组织观课议课,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一)提升教师理论水平

在观课议课中,要求教师在课前针对主题学习相应的资料,从而更好地观课议课,开展不同的主题意味着需要不同的理论支撑,需要教师接触的理论范围广、针对性强。

(二)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通过观课议课,让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观察。如导入技巧、过渡艺术、重点解决的方法、媒体的运用等。每一个参与观课议课的教师,都能够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进自己、不断成就自己。

(三)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观课议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反思自己教学的平台,教师在问题情境下审视、反思已有的经验。教师通过反思,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教学的效果出发,进行自我理念的更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促进共同成长

观课议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看到别人的课堂思路清晰、气氛活跃、效果良好,下课后通过议课环节进行取经,把适合自己的带进自己的课堂。自己讲完课,议课时通过平等的对话,有针对性问题的分析,逐渐明晰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随着教师专业提升,课堂效率必将提高;教师队伍成长,学校质量会随之提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教师队伍的成长意味着教研工作上的自主性提升,从而减轻了工作压力。所以,有效观课议课是提升教师理论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只有教师成长,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何锋.有效的教学技能: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 小学英语[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陆建源,黄宁生.有效评课——观课议课的研究与实施[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作者:李文海

第3篇:对初中体育学科观课议课合作体的认识

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观课议课是有研训员和一线教师及有关领导组成的合作体,她通过开放的、民主的、合作的探究,看课例是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是否达到最新的教学前瞻,这要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体育的课例要体现:

1、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受益。一节好的体育课即要增强体能,又要学到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体育学生的兴趣,培养集体观念、体育精神、合作意识和能力、健康的责任感、科学健康习惯等,课的效果主要要看课的目标完成的如何,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等,还要看教师的基本功和专业技能讲解示范水平,还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场地啊器材的充分利用等,所以,只有大家群策群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验探索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才能达到观课议课的有效目的,推动教育教学科研的不断发展。

第4篇:观课议课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当阳市窑湾小学

叶明友

以往评课婆婆太多,献课者苦累不说,评课时只能听喝,一肚子委屈向谁诉说。听听网上同行怎么唠嗑:‚‘我工作时就怕领导听课评课——就跟挑刺似的。’、‘我看你不顺眼就听你的课’、‘我们这里听课一般就是要整人’、‘就是找你的碴’、‘在很多学校,领导就是天,她说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这样的教研氛围,教育改革怎能高奏凯歌?相信所有教师都作过公开课,无论是作为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还是具有示范意义的资深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听课老师呢,事先对该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该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若有评课的要求,则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视该老师情况而定,或者给予其高度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或者以‚仅供参考,很不成熟‛的旗子下提出批评意见。上课的老师一律是谦虚的,谦虚之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再开课了。

观课议课的春风来啦,‚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观课时必须做到: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 ,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具体话语结构上,大家比较普遍地接受‚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

今后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课‛的实践探索:

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成功的亮点,请上课老师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一刹那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教学时怎样想到采用这种策略的,过去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是怎样处理的。然后由观课老师们议论,这样做‚得‛到了什么,是否‚失‛去了什么?大家对执教老师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的建议。从而起到了提升实践经验的作用。

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讲解中的存在的问题,师生交流中‚卡‛住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新颖的想法但思维还不完备,老师却轻易地否决了学生的想法——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请执教者谈自己当时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方面的后果,及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观课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的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想或方案。观课议课它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但可以激活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请通讯地址:湖北省当阳市玉阳办事处窑湾小学 邮政编码:444110 联系电话:15337417315 电子邮箱:yeminyou123456@163.com

第5篇:观课议课有感

实验小学:刘静玲

听了谌主任有关观课议课的讲座后,感觉受益不少。下面结合我们平时观课议课的一些做法,聊聊我的几点体会。

一、互动是观课议课的一种较好方式。

观课议课是一种互动。就彼此互动而言,它需要参与者有沟通与合作的意愿;需要互动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彼此接纳;需要彼此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就双方各自而言,议课要致力从“他人提问”引向“自我提问”,在互动中追求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观课议课的主题既可以来源于实践活动中的困惑和困难,也可以来源于教学实验和创新;可以来源于个体,也可以来源于群体。问题不同,分解的观察要点也就必然不同。

二、把观课议课作为一项教师文化工程来建设。

谌主任的讲解使我们明白:要建设一种新的学校和教师文化,我们必须实践观课议课。建设进取、合作、民主、创新的教师文化既是观课议课的目标,又是有效观课议课的基础。所以,没有对理想课堂教学的向往和追求,一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活动不仅可能成为过眼云烟,而且会被教师视为累赘和麻烦,从而出现被动、消极、不合作、或明或暗的抵触等行为。因此,观课议课是要激发我们教师追求理想课堂、实现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是我们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实现自身课堂生活质量的提升。

三、以全体学生为中心进行观课与议课

观课议课更多地指向是学生,更多地关注教师是如何以学定教。学生是课堂上永不更换的主角。因此观课议课时,也应该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情感状态作为焦点,以学的方法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通过学生的学来讨论教师的教。以学论教要求把观课中心放在学生上,重心放在学习过程上,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堂中的种种生成。

四、我们需要转变现有观课和议课过程中的某些观念。

走进课堂观课,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的目标,不是仅仅为了完成领导规定的听课任务,也不是只为了帮助别人的提高,而是为了自己的进步,即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认识自己在教学方法、理解教学理念与别的老师的差别,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就是说,首先是为了自己的收获,然后才是帮助别人,因为是为了自己更有收获,所以需要自己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参与者主动思考同时需要一定的话语结构约束。就我们看来,“看而不说,道义何在”的话语要求强调了参与者表达意见的责任。“假如你来教,你会怎么处理”的提问和质询不仅约束了参与者表达意见的立场,而且要求参与者对自己表达的意见必须认真思考和掂量。

观课议课让我在教学中学会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加强实践工作的锻炼,它将推动我们每一位普通老师教育教学的增长,使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6篇:有效观课议课

《有效观课议课》作业思考题

专题一 理解观课议课

1、你理解“观课”与“听课”、“议课”与“评课”的不同主要有哪些方面?

2、为什么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专题二 准备观课议课

1、 为什么要提倡“进行有主题的教学研究”?

2、 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有何意义?课前说明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专题三 有效观课

1、观课时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2、“站在做课教师的角度想一想”与议课效果有何关系?

专题四 有效议课

1、你如何认识和理解议课中的“倾听 理解 成全”?

2、为什么议课时要“在‘最近可能区’建议”?

专题五 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1、观课议课中的“慈心”和“慧眼”指的是什么?

2、观课议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业附件下载

提交者:

侯杰(学员) [提交时间: 2010-10-18 23:56:37 ] 答题内容:

1、你理解“观课”与“听课”、“议课”与“评课”的不同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

(一) 观课与听课的区别

听课与观课有所不同。在过去的听课中,听课教师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排,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学生发言是否积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在这里也有“观”的成分,但是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看学生的表现也是为了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现在的观课,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通过眼睛的观察,课堂的情景与故事、师生的精神与状态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教师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学生的活动和状态就成了观课的核心。把观课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景。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二)议课与评课的区别

评课与议课有所不同。一是目的不同:“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旨在甄别、鉴定;“议”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具 1 体联系,采取行动改变其中的相应环节,旨在诊断、发展。二是角色定位不同:“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执教教师只能坐在“被告席”上接受“审判”,没有说话和辩解的机会,不管“评”的怎样,只有无条件接受,稍一“辩护”就被扣上不虚心接受批评的“帽子”;“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地位是平等的,改变了执教者“被帮助者”的“被评”地位,有了辩护权,可以为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解释。专家、同事们不再当作“局外人”去挑毛病,超越了“谁说了算”的争论,而是敞开心扉,围绕课堂教学思考问题想办法,平等对话找出路。三是取向不同: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评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评课者重在指出执教者的优点和缺点,要么言辞尖锐,要么是老好好;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作为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议课者要善于发现献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螺旋式前进。四是话语结构不同:评课是“总的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这节课的优点不说了,不足有„„”“我认为应该这样改进„„”;议课是“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要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三)“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

评课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地的时候。比如,学校实行绩效工资了,这要和课堂教学水平挂钩,就需要对课的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等第;另外,优质课竞赛涉及选人和判断人,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所以,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

如果需要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则“议课”的方式更好,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这种意义上,在校本的基于研究和改进的教研活动中,观课议课可能会成为方向和趋势,在通过观课议课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后,参与赛课也就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会是观课议课对评课活动的一种贡献。

观课议课提供的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同时,尽管这种方式和途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对这种方式的运用效果却取决于运用者的水平。

可以说,课堂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研究课堂教学时偏执一端无疑是片面的,最好的办法是恰当好处地兼顾,而在兼顾中又总会有自己的偏好。在科学和艺术的权衡中,观课议课更靠近艺术的一侧。这样,在研究课堂教学中,观课议课大致是走整体感悟课堂的道路,看重具有意义的情境和故事,看重师生的状态和感情。

2、为什么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答: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课是什么?它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可以理解一线教师对公开课、教研课的重视和费心,但赋予一节教研课过多的东西容易使做课教师背上过重的包袱。

观课议课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背议课中存有问题和不足的包袱。事实上,教师进步的动力在于始终对自己教学“不满意”并立志改进。

“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鉴定”和“评价”。对课进行鉴定并非没有价值,但它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只是对课分出等第的赛课,分出等第来,评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而平常的教研活动并非为了分出等第,而是为了研究,为了改进。基于研究和改进的目的,更有效的方式是“议”。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去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2 “评”的危险在于课不仅仅是课,它是开课教师的心血,课里有开课教师的梦想和期望,课被评判意味着心血被评判,理想、信念、追求被评判,日常教学生活被评判。对一节课的否定,可以看成开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被否定,它可能导致这位老师今后的成长进步被否定。面对这样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只用“欣赏宽容的目光”,只说好话,只说鼓励的话,但这样的好话又不能起到教学研究的真正作用,不能达到帮助参与者改变的真正目的。在两难的处境面前,尽管我们“如履薄冰”,但也难免“心头充满愧疚、后悔和难过”的时候。 不能简单地“评”,还在于课堂具有“模糊不清”性。比鉴定古董更加困难的是,教学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佐藤学说:“在某种立场看是完满的实践,在另一种立场看来往往是全盘否定的。这样,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了绝望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也难以猜透的谜,我们只能不断接近,只能说“可能这样更好,更理想”,永远也无法说“我读懂了课堂,教学就是这样的,就应该这样办”。因此,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从这种意义上,我们都缺乏评定和裁决的资格。 专题二 准备观课议课

1、为什么要提倡“进行有主题的教学研究”?

答:在了解平常如何组织和实施教研活动的时候,很多学校都说着这样的过程:教研组长提前发出通知,让大家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听课,听课结束后,首先是上课教师说课,接着是评课,评课时参与者各自发表一通意见,最后是教研组长叫某老师准备下一次上教研课,活动就结束了。

“活动之前知道要讨论和研究什么问题吗?”“不知道。” “参与的教师进教室之前有自己的准备和期望吗?”“没有。”

“进入课堂有没有想过重点观察什么,并进行重点观察和研究?”“没有。” “那交流的时候说什么?”“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谁会那么认真?” „„

这是很多学校听课评课中的常态。我认为,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讨论对话往往失去共同的基础,评课时,你说东我说西,各扯一头,难以引起深刻反思,难以实现听课评课目标。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学心灵》中说:“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周围,透过聚集在它们周围并尝试去理解它们,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来凝聚,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伟大事物”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 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

2、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有何意义?课前说明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讨论对话往往失去共同的基础,评课时,你说东我说西,各扯一头,难以引起深刻反思,难以实现听课评课目标。为此要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

3 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 观课说明的“说”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介绍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

二是在议课主题下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三是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参与者带着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想法来观察和研究课堂;它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授课老师采用迎合听课老师口味和习惯的教法,促进教师更加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在授课老师介绍相关情况时,观课老师可以询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但一般不主张用过多的不同意见干扰授课老师的设计和信心,特别是在授课老师试图教学创新的时候。

专题三 有效观课

1、观课时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答:走进教室观察课,老师上课的目的不是自己表演,而是为了引起和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如果学生学得好,这节课就是好课。你观察课的位置离学生这么远,你怎么知道学生学得好不好?你用什么标准评价老师上了一堂好课?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穿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所以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2、“站在做课教师的角度想一想”与议课效果有何关系?

答: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平等对话:议课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一)设身处地,同情理解

议课时,我要和授课老师交流,我在想:我该怎么看?又该怎么说?

一种方法是对她进行批评和帮助:你“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是评课,一种写句号的方法。另外一种是询问和讨论,用问号的方法。这里需要询问:“你为什么„„呢?”但议课的询问往往需要在问别人之前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怎么选择?”也就是说,询问之前就需要转换角度,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和处境去理解授课教师。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去理解,如果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我会怎么做。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认为,授课老师的行为选择其实也有相当合理的成分。再想一想我自己,我发现,我自己过去在上课时也常常遇到同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没有处理好类似的问题。想明白这些,我就知道,授课教师的做法就不应该成为被责备的教学行为,而是变成了我们大家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组织议课活动的教师有责任消除这样的隔阂,并引导参与者理解授课教师。这种理解是同情性的理解,不仅理解要他们的环境和条件,而且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这种理解真实、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

(二)面向事实,共同探讨

观课议课强调直面问题,但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凭借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面向事实本身”,就事实讨论事实,就现象出发讨论问题,不以自己的偏见歪曲事件背后原因,不用外来的框框条条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或滥用事实。这样才能使授课 4 者和观课者能更加心平气和地思考和研讨相关问题。

议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探明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在于发现未知的东西,要发现未知的东西,需要彼此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互相启发,共同分享。

(三)抛弃成见,理解可能

要想议课达到深入的效果和生出新的东西来,就必须抛弃成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他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这样议课活动表现为一种提问、一种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从不同角度理解多种可能。议课拒绝简单判断,提倡相互咨询。

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

有效议课需要平等交流的基础。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

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 因为自己未必正确,自己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所以对话和交流时就不能强加和压制。

因为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即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话不投机半句多”。 专题四 有效议课

1、你如何认识和理解议课中的“倾听 理解 成全”?

答:当一个人的表达不被倾听或没有人倾听时,活着比死亡更难受;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

人是需要表达的, 表达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失去了表达,可能导致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迷失,因为表达的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剥夺表达就是对参与者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蔑视,而提供表达则为他人是提供实现和实证的机会,是成就别人。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

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 2009 年 3 月,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的陈红校长说过,参与观课议课活动让学校收获了很多课堂教学改进以外的副产品:老师们心态更加平和了,看问题学会了从多个视角去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了,讨论问题不那么尖刻了,在集体活动中变得落落大方了。因为观课议课本来就不只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是促进学校和教师改变的一种文化建设。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恕”道,也就是“同在共行”。人本心理咨询理论的创立人卡尔•罗杰斯在他的晚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形容我自己所发生的变化: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面对来访者我就会 5 急急地思索:我该怎么治疗、帮助或改变这个人?现在,我面对着来访者,则会自然而然地关注于:我该怎样来提供一种关系,形成一种氛围,以使这个人可以借助于这种关系和氛围,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人成长。”新手以帮助者和改变者的面貌出现,成熟的专家以自我反思和改变的促进者出现,这是判断新手和成熟的专家的一个标准。

有谁不渴望表现和实现自己呢?现在需要你先放弃自己的表现,把舞台让出来,先让他人表达,激发他、启发他,让他在自我发现中享受成功和快乐,从而赢得自尊和自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是立人,启发他而不是改造他,让对方享受成功的快乐和荣耀,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修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仁道,需要我们共同修炼。

2、为什么议课时要“在‘最近可能区’建议”?

答: 赵汀阳在《论可能生活》说:“伦理学不能提供高于自由的原理,而仅仅是为每个人着想而去揭示对每个人有意义的真理。‘为每个人着想’意味着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而且把有利于每个人的真理摆在每个人面前,如果有人不想要,那他就可以不要。”多样性是选择性的前提和基础,在多样性面前,谁来选择和决定呢?我们主张把选择的权利留给教师自己,而不主张替他人做主的。采取这样的方法,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假设:在条件可能的范围里,每一个人都愿意过一种更有意义的好生活,每一个教师都更愿意让自己的学生学得更有成效,对自己和对学生负责任的教师是愿意从中选择更值得过的更好的课堂教学生活的。这是一种理想而积极的教师观。

但如果参与者缺乏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比如参与者是新任教师,或者参与者本身有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强烈要求„„在这些情况下,议课就需要将揭示更多可能转向为提供相对更为完善的教学方案。

在多种可能性面前有没有相对更完善的方案呢?可以肯定地说,相对某一材料和学生情况,总是存在相对更完善的方法。我们认为,相对最佳的方法既是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又是在现有实际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这是教学改进的“最近可能区”,在需要建议的时候,议课可以在“最近可能区”里建议。

在“最近可能区”建议的议课策略,借鉴了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 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老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是在建议时“看人说话”,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有的是新教师,教学常规还很不熟悉,课堂纪律可能是有效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有的老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有的教师则可能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另外的教师的主要目标又是教学创新和特色形成。显然,对新任教师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而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如果议课的建议集中在课堂常规和教学管理,则可能被授课教师嗤之以鼻„„“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

另外,“最近可能区”不仅指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最近可能区”,也指其它外在条件的“最近可能区”。比如在农村,在缺乏信息技术条件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就可能遭到参与者白眼。在包班教学,工作时间压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在任何一个环节花太多的时间都不现实。因此,在提出增加教师工作时间的任务——“做加法”之前,应该先帮助教师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减下来——“做减法”。 专题五 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1、观课议课中的“慈心”和“慧眼”指的是什么?

答:慈心首先是爱自己之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其次是有一颗爱学生之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有了慈心,我们就更容易发现问题。

慈心生出慧眼,慧眼是指用心教育学生,发现教育假设——教育实践——教育效果之间

6 的联系和关系,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关于学,关于教材等方面的新的认识,并改进教育实践,以谋求更理想的效果。

努力修炼慈心和慧眼,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而优秀的科研型教师。

2、观课议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观课议课可以促成专业引领。

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十分渴望得到专家的引领,或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或观摩名师的示范课,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裕时间,教学经费紧张,没有外出机会等原因而无法成行,只能看专家的课堂实录,观看的名师录像课,只能学习专家的授课模式,学习名师的教改经验,而无法与专家、名师直接、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这样缺乏专家的“零距离”引领,效果是有限的。如果能够依托本土人力资源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有效进行专业引领的“土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就能使大部分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或新任教师在观课议课活动中,通过“传、帮、带”,使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以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使专业引领落到实处。

(2)观课议课可以促进同伴互助。 很多教师认为在同一个学校呆久了,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趋同现象,在过去的听评课中,你的意见我的意见都差不多,结果是大家觉得在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意思。而现在的观课议课是在“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由于“土专家”的参与,使不同的观课议课对象有了不同的视觉、经验和信息,而多样的、丰富的视觉与信息更有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学,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成人学习者,既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也需要用他人的资源来丰富自己。如果教师彼此真诚交流、平等对话、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反复追问、逐渐明晰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分享集体智慧,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就能达到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3)观课议课可以促使自我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的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收获。当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时,教师也许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既有专家的智慧,也有成为专家的机会。但是在过去的听课时,大家总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总是忙着记录,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板书、学生的回答,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怎样展开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况且说话的、接电话的、打瞌睡的大有人在。到评课时,把普通话准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符合新课程理念等大话、套话撂出来了事。既没有反思意识,也没有反思习惯,更没有反思能力。现在的观课议课,就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为了能在议课时“议”出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和思考,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观课时就必须进行反思。要反思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是怎么想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效果和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要反思假如我来执教,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要反思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议课后还要善于捕捉新问题,在模仿与同伴互助中进行再创新。

第7篇:有效观课议课

《有效观课议课》作业思考题

专题一理解观课议课

1、你理解“观课”与“听课”、“议课”与“评课”的不同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观课与听课的区别:

(1)观课与听课比较,固然听课也涵盖了观察,但“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我所谓的“观”夸大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专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2)观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看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题目,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往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夸大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往观察课堂的。

(3)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题目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题目,进步议课效益;听课评课往往是随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前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

(4)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由于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题目,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

(5)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题目;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的最后。

议课与评课的区别:

(1)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题目、发表意见。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作课教师在评课活动中“被评”的地位和失语的状态。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同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定,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题目„„” (2)议课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同等地交流,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课的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优点。

(3)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课的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题目,而且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题目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全

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4)议课夸大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进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议课则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而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

2、为什么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答:“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鉴定”和“评价”。对课进行鉴定并非没有价值,但它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只是对课分出等第的赛课,分出等第来,评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而平常的教研活动并非为了分出等第,而是为了研究,为了改进。基于研究和改进的目的,更有效的方式是“议”。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往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评”的危险在于课不仅仅是课,它是开课教师的心血,课里有开课教师的梦想和期看,课被评判意味着心血被评判,理想、信念、追求被评判,日常教学生活被评判。对一节课的否定,可以看成开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被否定,它可能导致这位老师今后的成上进步被否定。面对这样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只用“欣赏宽容的目光”,只说好话,只说鼓励的话,但这样的好话又不能起到教学研究的真正作用,不能达到帮助参与者改变的真正目的。在两难的处境眼前,尽管我们“如履薄冰”,但也难免“心头布满愧疚、后悔和难过”的时候。

不能简单地“评”,还在于课堂具有“模糊不清”性。佐藤学说:“在某种态度看是完满的实践,在另一种态度看来往往是全盘否定的。这样,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了尽看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也难以猜透的谜,我们只能不断接近,只能说“可能这样更好,更理想”,永远也无法说“我读懂了课堂,教学就是这样的,就应该这样办”。因此,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眼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从这种意义上,我们都缺乏评定和裁决的资格。 专题二预备观课议课

1、为什么要提倡“进行有主题的教学研究”?

答: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学心灵》中说:“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四周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四周,透过聚集在它们四周并尝试往理解它们,我们成为求

知者、教师和学习者。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由于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来凝聚,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伟大事物”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

2、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有何意义?课前说明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的意义:

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题目,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促进议课深进和深刻。

一般来说,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先容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

二是在议课主题下先容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三是要先容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参与者带着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想法来观察和研究课堂;它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授课老师采用迎合听课老师口味和习惯的教法,促进教师更加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专题三有效观课

1、观课时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往”?

答:“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串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回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2、“站在做课教师的角度想一想”与议课效果有何关系?

答: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

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预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纵、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专题四有效议课

1、你如何熟悉和理解议课中的“倾听理解成全”?

答: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往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态度和心情感同身受。《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恕”道,也就是“同在共行”。

有谁不渴看表现和实现自己呢?现在需要你先放弃自己的表现,把舞台让出来,先让他人表达,激发他、启发他,让他在自我发现中享受成功和快乐,从而赢得自尊和自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是立人,启发他而不是改造他,让对方享受成功的快乐和荣耀,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修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仁道,需要我们共同修炼。

2、为什么议课时要“在‘最近可能区’建议”?

答:在“最近可能区”建议的议课策略,鉴戒了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老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是在建议时“看人说话”,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有的是新教师,教学常规还很不熟悉,课堂纪律可能是有效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有的老师教学中的主要题目在于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有的教师则可能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另外的教师的主要目标又是教学创新和特色形成。显然,对新任教师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而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假如议课的建议集中在课堂常规和教学治理,则可能被授课教师嗤之以鼻„„“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

专题五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1、观课议课中的“慈心”和“慧眼”指的是什么?

答:有慈心首先是爱自己之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

科研型教师;其次是有一颗爱学生之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慈心生出慧眼,专心教育学生,用教育假设――教育实践――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关于学,关于教材等方面的新的熟悉,并改进教育实践,以谋求更理想的效果。

2、观课议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观课议课可以促成专业引领。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十分渴看得到专家的引领,或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或观摩名师的示范课,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裕时间,教学经费紧张,没有外出机会等原因而无法成行,只能看专家的课堂实录,观看的名师录像课,只能学习专家的授课模式,学习名师的教改经验,而无法与专家、名师直接、同等的对话和交流。这样缺乏专家的“零间隔”引领,效果是有限的。假如能够依托本土人力资源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有效进行专业引领的“土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就能使大部分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或新任教师在观课议课活动中,通过“传、帮、带”,使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以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使专业引领落到实处。

观课议课可以促进同伴互助。很多教师以为在同一个学校呆久了,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趋同现象,在过往的听评课中,你的意见我的意见都差未几,这时候的同伴互助是“萝卜煮萝卜,还是萝卜味儿”,结果是大家觉得在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意思。而现在的观课议课是在“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可以比喻为“萝卜炖肉”。由于“土专家”的参与,使不同的观课议课对象有了不同的视觉、经验和信息,而多样的、丰富的视觉与信息更有利于全面熟悉和理解教学,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成人学习者,既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也需要用他人的资源来丰富自己。假如教师彼此真诚交流、同等对话、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反复追问、逐渐明晰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实现上风互补,分享集体聪明,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就能达到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课议课可以促使自我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的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收获。当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时,教师也许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既有专家的聪明,也有成为专家的机会。但是在过往的听课时,大家总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总是忙着记录,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板书、

学生的回答,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怎样展开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况且说话的、接电话的、打瞌睡的大有人在。到评课时,把普通话正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符合新课程理念等大话、套话撂出来了事。既没有反思意识,也没有反思习惯,更没有反思能力。现在的观课议课,就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为了能在议课时“议”出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和思考,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观课时就必须进行反思。要反思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是怎么想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效果和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要反思假如我来执教,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要反思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议课后还要善于捕捉新题目,在模仿与同伴互助中进行再创新。

第8篇:观课议课反思

观课议课活动反思

何家坊小学何伟

今天,是实行“观课议课”的第一次活动,安排了两节课,一年级语文和二年级数学。首先安排的是说课,在传统的听评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课前交流太少,导致听课教师和讲课教师之间的隔阂。虽然在活动前一再强调教师说课时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内容准备,但从所执教的教师的说课中,仍然感受到了沉重的传统说课的气息,深深再次感受到了教育作为传统性很强的事业,要改变一些东西的困难。对于“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准备怎样去评价学生”等方面,教师显然准备不足,这恰是暴露了老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的不足之处。因为平时教师听课前不会有太多的时间交流,所以此环节可以考虑安排在讲课前几分钟面对学生进行。

议课的过程要比想象的好。提前安排了一个学科的骨干教师负责引领整个议课进程,这一方面弥补我自身不是对所有学科都专业的弊端,更给了教师更大的空间,也希望通过此使一线教师在平时能够使观课议课成为习惯。在议课的过程中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不要面面俱到,要针对一到两个专题进行讨论;二是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对课的好坏进行评价的办法,每个人要针对讨论专题提出自己的策略,以让参与的老师获得更多的教学可能空间。在讨论更好的策略时,要以真正的教学目的为导向。在争论中,老师自己得到了很多。“我得到的都是经过我自己反思而来”,如果老师在议课后有这种感觉而不是强行灌输,我想,应该达到了议课的目的。

刚刚起步,要做的还有很多,但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上一篇:人民论坛电子版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