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端午节作文

2022-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话端午节作文

如何写好看图写话作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作文;观察;想象;重点

15—0116—0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看图写话则是小学低年级作文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作文形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看图写话,在小学低年级段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作文呢?

一、仔细观察,理解图意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画,能够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了解图画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真正理解图意。比如,学生在看单幅情景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整体观察。一般情况,画面上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和事物画得比较大,清晰明了,在观察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看清图上画了些什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什么人或者动物,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动作怎样。在整幅图画中,所有的背景内容都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所以学生一定要搞清楚主题内容与背景内容的关系,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整幅图的中心思想。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也可以是从远到近,从四周到中间,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事物。遇到多幅连图时,则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顺序、聯系、变化、发展。多幅图主要是情节图,在看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来观察。比如,整体有几幅画,讲的是什么事,然后逐一看每幅画,观察每幅画之间的联系,说说每幅画上有什么,人物在干什么。最后思考这几幅图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写好看图写话的关键就是要认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领会图画所表达的意思。观察得越细致,对画面的理解就越透彻。

二、联系实际,合理想象

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在观察之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平铺直叙、淡而无味,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就图写图。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提问、给定词语或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支点。不管怎样的图画,它的场景都是静止的、无声的,所展现的内容是一瞬间的,也是很有限的,留给观察者想象的空间是非常丰富的。在观察图画时,教师要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想象,把图画中的事物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把头脑中贮存的与此有关的记忆表象调动出来,使图画中的事物在头脑中变成活生生的东西,让人物活起来,让画面动起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图画描绘出来。在描述时要把故事扩展得具体、形象、完整,使其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符合实际,结构更加完整,层次更加清楚。但是,看图想象也要力求百花齐放,从“异”字入手,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因此,应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

三、表达清楚,突出重点

仔细观察是看图写话的前提,合理的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观察清楚了,想象合理了,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仔细观察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观察也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单幅图的重点往往是图中的主要人物及图画所表现的特定环境、景色特点,观察就该抓住这些深入细致的思考,作全面的分析、研究,如,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周围环境的特点,周围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等等。多幅图的重点往往是要交代清楚事情的经过,观察时就要注意图上发生的变化,几幅图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出可能发生的事情、结果,最后抓住特点,合情合理地想象,将事情有顺序地写出来。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只有抓住了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描写,次要内容进行粗略、概括描写,才能为重点内容服务,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然而,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具体思维占优势,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写起话来常是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有语病。所以教师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开始的时候不应要求过高,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编辑:马德佳

作者:杨金媛

第2篇:小学看图写话作文教学分析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自己写作,才能让他们整体把握写作框架,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特别是“看图写话”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素,通过自己的描写手法描述出来。本文就从“看图写话”作文教学出发,围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写话教学”相对于普通的写作文体来说,更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让学生从图画中看到地点、主题、人物、时间以及发生的事件等,才能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写作出一篇完整的作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引入“新题材”是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新时代的教学趋势。教师要推出崭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发现图画中的细节。

一、注重“看图写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为了让他们学会自主写作,展现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教师首先要注重“看图写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看图写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按照“从总体到部分”或者“从远到近”“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保证头脑中形成一个总体的写作框架,写作出有条理的文章。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融入到写作中的素材,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从日常的元素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元素需要在细节之中体现,细节之处有真情,“看图写话”需要学生入情入境地观察,身临其境地感受,以更好地发现画的“眼睛”,写作出与图像内容一致的作文。“细节决定一切”,学生学会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就会有不同的新发现。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为学生展开想象“活”画面,利用各种图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单调、呆板的画面充实丰盈起来。

二、引入“看图写话”的教学实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刚看到一幅图画时,不能急着写作,可以先對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让他们用“生动和连贯”的语言描写图片内容。比如下图,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完整地叙述图画中展现了什么“人、物”,以便后期能有“条理性和连贯性”的写作。有的小学生虽然能说出图画里的人物,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仍然“前言不搭后语,啰嗦重复甚至还有语病。对于这部分同学,教师可以让他们先观察,再想象,写作时必须有头有尾,条理清楚,保证语言的规范和严谨。

图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和活泼乱跳的孩子。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老人和小孩的表情?”“他们正在做什么?小孩和老人之间可能发生的对话”等,都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掌握作文题材选取技巧。对于写作基础稍差的同学,我们要循循善诱,予以肯定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了写作的自信心,就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活动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小孩递给老人出一颗苹果,可能会说“奶奶,这苹果给您吃,您辛苦了!” 《尊老爱幼》《亲情的温暖》等都可以作为作文的题目。

三、加强“看图写话”的内容,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看图写话的四步曲——“看、想、说、写”,这是写作的一般规律,也是每个学生需要掌握的写作步骤。对于同一幅图画,有些孩子说得生动完整,可“妙笔生花”,而有的孩子却“难以下笔”,甚至产生畏惧的心理,不愿意动脑筋思考,更不愿意写作。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加强“看图写话”教学,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引导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写作训练活动。教师要发现学生闪光点,用艺术性的评价语言,鼓励孩子们建立写作信心,促进其发展进步。

对于基础阶段的看图写作,我们可以编一首儿歌,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一看环境和人物,动作表情看全面”要求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图画中的人和物,不遗漏任何重要的情节;“原因经过加结果,事情过程才算完”指导学生详细地记录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避免作文记流水账;“多读善思强内涵,才思灵动文采显”则是要求学生语句要连贯,多使用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感染力;“若想下笔如有神,全靠读书破万卷”则是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以便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总而言之,“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学生明白了图画中的事物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时间和地点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写出一篇完整优秀的文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传授学生“看图写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实际中引入“看图写话”的教学实例。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加强“看图写话”的教学,从本质上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吴霜

第3篇:低年级写话教学之图形作文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则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写作成为了一件苦差事,失去了“文以载道”的人文精神。因此,改变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而“画自己喜欢的画,写自己想说的话”则是一种新鲜而有趣的表达方式。用童心画作文,用童心写作文,为写话与习作架设了一座桥梁,让学生跳出“写作文就是痛苦”的怪圈,以活泼的形式刷新“痛苦的经历”。

一、单一线条起步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写话的起步阶段。因此,培养他们爱说、爱写的习惯便成为教学的当务之急。

例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曲线,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并用一句话把它介绍出来。这样,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有的说,像一条正在爬行的蛇:有的说,像连绵起伏的群山:还有的说,像奥特曼打怪兽时发射的强烈冲击波。

有了这些富有创意的想象,还怕学生不爱写话,写不好话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让学生进行想象。

二、单幅图形想象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之后,教师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作出更加具体的要求。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画一个圆,要求学生在圆上添几笔,让它变成一件物品,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件物品的特征。这样,学生的兴趣高涨,尽情发挥想象。如:

我在圆上加了几笔,它就变成了奶奶的好帮手——眼镜。奶奶有了它就眼不花、手不乱,能织衣、能穿针,做什么事都方便了。(罗芷真)

我在圆上加了几笔,它就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穿着黑色的衣服,走起来好像在踢正步一样,特别威武。剐看它个头小,但它可是动物界的大力士,能搬运比它身体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东西呢!(刘雨涵)

我在圆上加了几笔,顿时,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圆的肥皂泡满天飞舞。在阳光的照射下,泡泡泛着七彩的颜色,美丽极了。瞧,它们多像一个个顽皮的飞向遥远天空的精灵,带去对蓝天白云的问候。(张梓汉)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

三、组合图形提升

当学生掌握了用单幅图形写话的“窍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自由组合,发挥想象,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自由组合,编成故事。学生都很乐于接受这种写作形式,奇思妙想流诸笔端:一片美丽的森林里长着一棵茂盛的大树,可有一天,树干和树冠却闹翻了。这一天,天气晴朗,树干还在沉睡,树冠却已经醒了。一只小鸟飞到树冠上说:“树冠哥哥,瞧,你多漂亮,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树冠开始并没有在意,可是小鸟竟唱了起来:“树冠哥哥多漂亮,绿叶油油像大伞……”树冠有点儿心动了,他说:“小鸟弟弟,那树干呢?他漂亮吗?”小鸟听了,瞪起眼睛瞧了瞧树干唱牙:“树干是个丑八怪,灰灰的身子真难看。”树冠听了,心想:“树干那么难看,我才不搭在他身上,真恶心。”第二天,树冠就离开了树干。没过多久,离开树干的树冠就干枯了,被大家捡去当柴火烧了。

教师除了给学生一定的图形作为写话依托外,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绘画、自由写作,这样学生就能拥有一支像马良一样的“神笔”了。

作者:欧阳小夷

第4篇:关于端午节作文话端午

文秘助手()之关于端午节作文:话端

关于端午节作文:话端午

看到满街的条幅,听到粽子的叫卖声,读过网络上铺天盖地有关屈原的贴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而明天的端午节,只是城里人亲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摊小贩赚钱的契机,是商家推销自己的良策,与屈原无关。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作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家乡人每年的四大节日之一。根据农活完成情况的不同,家乡人又把端午节分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乡起初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农村与城市亲友网络的扩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儿都在这一天回家来过端午节,于是有亲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这一天当成他们的端午节了,后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以此作为端午节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说了。而那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里都请有长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长工或短工都还在为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有些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过端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慰劳一下那些长短工们,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他们卖命,同时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途径,以此博得乡邻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即使家乡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这一天依然与屈原无关。

家乡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称正端午。顾名思义,这一天才是家乡人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因为到这一天为止,家乡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农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为了纪念他们播种的辛苦,为了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他们便借用了这个传统的节日,只是赋予了它暂新的内涵罢了。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因为在这一天,姑娘女婿都携着子女回娘家过节,其实也没有谁作出一个什么规定,只是大家都这样,于是便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后来在家乡便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端午节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与屈原无关了。

家乡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称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说到这一天为止,家乡的端午节才算过完了。据说之所以有这个末端午之说,一是为了与早端午相呼应,二是照顾那些田多劳少又无力请工的人家,他们往往在正端午这一天还在地里劳作,等到他们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过完了,于是他们便在五月廿五这天过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车吧,只是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但亲情依旧,庆祝的心情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为端午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只是,这样的端午节,依旧与屈原无关。

从早端午到晚端午,家乡的端午节足足要过二十一天,而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廿四过小年开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灯送年为止,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乡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便大声呼吁,乡亲们啊,端午节的战线再不能拉长了,否则就要超过春节了,那还成什么体统呢,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啊!到这时,才遏制住了端午节继续发展的势头,否则,家乡人一定会把端午节弄得比春节还要隆重。由此可见,端午节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只因家乡的端午节象征着播种,象征着希望,所以仍然与屈原无关。

其实家乡并不叫端午节,他们叫过端阳,就如他们把春节说成过年一样。尽管说法不同,但实际意义却是完全一样的。过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难过年年过,那么过端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条苦难的长河,偶尔在长河中拾起一小瓣精致的贝壳或者到银河采撷到一丁点星光,以此来点燃乡亲们播种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为一种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只是,过了这些节日之后,他们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在他们求索的空隙中,忙里偷闲度过的这样的端午节,真的与屈原无关。

第5篇: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五月端午话屈原

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五月端午话屈原

每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第6篇:小学生端午节作文600字:五月初五话端午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600字:五月初五话端午

转眼间,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是我国把端午节首次例为国家法定假日,以此来发扬传承此节日,端午节一是纪念屈原,二是通过通过包粽子,插艾叶来驱毒消灾,现在商家也准备打一场“粽子战”。

端午,一开始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时因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义却遭排挤、流放,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担,所以在江边,愤然抱起大石头跳江了,江边的渔夫们看见了,立刻划着船去打捞,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将包着竹叶的米团抛入江中,所以演变到今天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绑成一个近三角的形状,馅有许多,如蜜枣、绿豆、红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么,都可以包,可以说“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当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时,你又没有想到怎样包粽子吗,现在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几个小时,用二张青绿的叶子叠加在一起折成一个锥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里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胀开,然后把上面的口用青叶合拢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有细绳绑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可现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节也没有时间去包,还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这个节日,推出了许多品牌、品种的粽子,如现煮现买的粽,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冻粽,真是应有尽有,它们比味道、比品种、比价格,谁都想乘这个传统节日赚一把。好了不说了,吃粽子去了。

第7篇:写话端午节包粽子案例

写作源于生活

作文自古以来对学生对老师对家长来说都是一个难题。现在的学生写作文大多是千篇一律,要么模仿,要么编造,脱离自己的生活,不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素材。因此一到作文课,学生是人人叫苦,因为没有内容可写。最近一次作文课要求写一个节日及节日里难忘的一件事。因为刚学过《端午节的由来》,加上即将迎来端午节假期,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情境为学生提供可写作的素材。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端午节都要吃粽子。谁会包粽子,而且包得有特色又好吃,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包粽子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是怎么包的啊?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自己包粽子的过程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你们都学得不错,老师现在就想吃你们包得粽子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包什么样的粽子,都有什么口味,包得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包得过程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包得什么口味什么样子,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平常需要思索很久的同学马上就动笔写了起来。)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再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本次教学选用了学包粽子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先以“老师要到包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包粽子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过程,然后借口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

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第8篇:端午节话屈原演讲稿

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倍受楚怀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张却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使得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第9篇:粽叶飘香话端午

梅村中心小学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

“端午节”是我国极富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为进一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认同、喜爱传统节日,让学生亲近祖国传统文化,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将中华民族的气节教育、节气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梅村中心小学在节日来临之际,利用班队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会等,在校园内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魅力,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同学们在传统文化中进行了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

通讯员:杨猛

梅村中心小学

2014.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