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话诗词

2023-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端午节话诗词

诗词话端午

唐诗宋词话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国人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端午节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代诗人留下许多华丽诗篇。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月五日》 (唐)梅饶晨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南乡子(端午)》 (宋)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如梦令》

(宋)范成大

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 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

休雨。休雨。 明日榴花端午。

《点绛唇》

(宋)张孝祥

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 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 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 宜欢聚。绮筵歌舞。 岁岁酬端午。

《南歌子》

(宋)郭应祥

生世逢端午,齐头五十番。

一番须作一般看。

又听竞船箫鼓、沸江干。

不用丝缠臂,休将艾插门。

及时蒲黍漫登盘。 只恐岁华催促、鬓毛斑。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南乡子(端午)》 (宋)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如梦令》

(宋)范成大

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 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

休雨。休雨。 明日榴花端午。

《点绛唇》

(宋)张孝祥

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 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 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 宜欢聚。绮筵歌舞。 岁岁酬端午。

《南歌子》

(宋)郭应祥

生世逢端午,齐头五十番。

一番须作一般看。

又听竞船箫鼓、沸江干。

不用丝缠臂,休将艾插门。

及时蒲黍漫登盘。 只恐岁华催促、鬓毛斑。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第2篇:古风传千年 诗词话清明:清明诗词采撷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照《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意思是指,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清明节的得名便源于24节气中清明这个节气,从日期来推算,则是冬至后第108天。而在古代,冬至后105天是寒食,这一天需要禁火,吃冷食,所以又被称为“冷节”。现在这两个日子对我们而言,寒食和清明这两个节气已“合二为一”统称为清明节了。但在古人的眼里,这个时节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相关的诗句和文献,粗略统计相关诗词数以千计,小小查询一番还是能找到一些古代风俗传承的痕迹,至少,在古人眼里,清明节对他们而言显然是很重要的。清明节诗句里为何下雨天里欲断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若提清明,杜牧这首描写自己在清明雨天里问路寻酒的诗当属流传最为广泛的代表。在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希望买酒焦愁,牧童却指着远方杏花村。聊聊几句画面尽显,不过诗歌背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地方值得分享:到底清明时节下雨是好事儿还是不好呢?从节气来判断,清明一到,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光就农业耕种而言,雨天里劳作显然会更辛苦,所以,我以为有农务的古人们定然不喜欢在有繁重耕种事情的清明时节下着绵绵细雨的。清明同时也恰好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对于小孩子来说难得一遇的节假日里碰上了下雨天恐怕没几个孩童会高兴吧。既然说到了赏花,清明时节恰逢繁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但这漫烂春花却最怕连日阴雨,一不小心,春雨一过,便是“绿肥红瘦”的样子了。所以,在清明踏青赏花的好时节里,人们肯定也是不愿意遇到下雨这样天气的。至于暮春时节,宿醉后的李清照曾是这样跟我们描述着雨后花落的悲伤也再次佐证了我的观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虽然有语云“春雨贵如油”,但我依然觉得,在清明时节,如果遇到了下雨天,人们的心情肯定是需要喝两杯才能解解愁的。诗句中清明节场景要素有哪些?李清照对于惜春的感情除了那首流传很广的《如梦令》外,还有首《浣溪沙》也提及了一些女儿家在清明时节会做的事情:荡秋千。“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宋代女词人里,觉得春雨打落花瓣的场景令人惋惜的不止李清照一人,还有吴文英,她在《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里可是直接哭了起来:“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玉靥湿斜红。泪痕千万重。伤春头竟白。来去春如客。人瘦绿阴浓。日长帘影中。”养在深闺的女儿家们在自家后院荡着秋千赏着花自然不是清明节场景的全部,程颢在《郊行即事》便很直白地交代了晴朗天气的清明时节会做另外一个事情:踏青。“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而瞿佑,则把荡秋千和踏青这两件事都写进了他的《清明即事》里:“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游丝到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满院晓烟闻燕语,半窗晴日照蚕生。秋千一架名园里,柳丝今日向东风。”除了瞿佑,王磐在《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也把秋千带进了他的踏青场景中:“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当然,除了游乐,在清明时节,其实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那便是扫墓祭祀,原本最应该写下来,但因为气氛太过沉闷,所以,放在了中间。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里把扫墓过程描写得非常详细:“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而高启则非常直白地感叹着扫墓这件事:“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除了下雨落花和扫墓祭祀会让古人们心情沉重外,有时候就因这时节也会给他们带来无限的遐思,孟浩然便是其中之一。在他的《清明即事》里,漂泊在帝都长安的他坐在空荡荡的大堂里,即使眼前是无限春光,蝴蝶成双嬉戏的场面也没办法让他高兴起来:“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除了孟浩然,诗圣杜甫也曾在寒食节里写下过《小寒食舟中作》表达着即使落魄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相比之下孟浩然的愁绪也就显得小家子气了点:“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一代帝王眼里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朝这个方向去寻觅,我找到了两位君王曾经在清明时节留下过墨宝。他们风格各具特色,稍微梳理下来我发现他们在清明时节所做的诗词也和世人对他们的评价蛮匹配,就这两首他们笔下和清明相关的诗词来讲,我看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南唐后主的忧愁提到君王诗词代表,南唐后主李煜显然是皇帝中在诗词方面成就最高的一位。作为杰出的词人,李煜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代词人和词评家所认可,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道尽了他亡国后的悲伤,一直流传至今。在清明时节,结合自身遭遇,李煜把感伤春景、怀忧自伤的情怀都表达得淋漓尽致:“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唐明皇笔下生动的清明场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一首《长恨歌》功不可没,这让人们都忽略了其实李隆基是有几分才情的一位皇帝。虽然和李煜在诗词方面的造诣相比自然有差距,但一首《初入秦川路逢寒食》还是能让我们看出这位风流皇帝的文采。在他的笔下,唐朝时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要做些什么都被记录了下来,不论画面还是场景都非常丰富,特别是男子踢着足球,女生荡着秋千的画面非常鲜活: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去年余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现代大家笔下的清明你可知道?除去熟悉的名家和皇家笔墨,现代大家笔下也曾有过关于清明的记录:老舍先生在《内蒙即景》里描述了清明时节的内蒙古是怎样的风光:风卷荒沙暗九天,摇摇土屋浪中船,孤灯白日昏如夜,已过清明未下田!还没踏进《围城》的钱钟书先生则在《牛津春事》里描绘了关于清明节的异国风貌:“不见花须柳眼,未闻语燕啼莺。开户蒙蒙细雨,故园何日清明。微阴未必成雨,闲日殊宜踏春。风和小出衣减,时复轻寒中人。关窗推出明月,入幕想无东风。一夜春来底处,胆瓶杏蕊舒红。晦雨无鸡叫旦,朝晴有鸟喧春。熙熙想有同乐,百啭难觅解人。何必冶长解语,不须师旷知音。入耳忻然有喜,即犹已会於心。”最后,用《红楼梦》曹雪芹在元宵节里的一个灯谜作为结尾,大家不妨也来猜一猜,在文中这灯谜打的又是和清明节有什么关联的事物呢?“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熊猫新闻客户端

阿糖

报道责任编辑:严珊

第3篇:端午节话粽子

端午节食粽是我国南北各地许多民族共有的习俗。此俗源远流长,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晋周处《风土记》。关于这一习俗的来源,我国较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根据主要是《续齐谐记》上的一段奇特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不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患,当以楝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其实,吃粽子并不是端午日独有的风俗。《太平御览》引《风土记》载:“俗有菰叶裹糯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也说:“夏至节日吃粽,周处谓之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塞楝叶,插五彩系臂,谓为长命缕。”可见那时不只端午吃粽,夏至日也吃,梁代徐君倩写了一首《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从这首诗里可以了解到六朝时有除夕守岁吃粽子的习俗。湖南湘西苗族夏历正月初一,湘南八月十五,溆浦五月十五至今仍保留吃粽过节的习俗。

外国也有吃粽子的习俗。亚洲一些国家,如朝鲜、日本、马来西亚,也和我国一样在夏天吃粽子。而在一些拉美国家,如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等国,则是在圣诞节吃粽子。圣诞节前包粽子是家里的一件大事,以家庭主妇为主,一家大小齐动手,要包出几百个粽子,留着慢慢吃。每当十二月二十四日午夜做完弥撒后,全家便围在一起吃粽子。

我国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粽子不仅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粽子的种类很多,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

从粽叶上看,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一两公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辅料的内容,则是最能凸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我国各地的粽子,不同的地方由于地域、风俗不同粽子也就有许多差别。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蘸白糖来吃。

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3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后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替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黏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曰“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两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为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枣儿粽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镶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馅子,甜而不腻。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网友们,端午节即至,你们包好粽子了吗?(有借鉴)

第4篇:端午节话屈原演讲稿

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倍受楚怀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张却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使得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第5篇:中秋未到话月饼的诗词

1、李白家的月饼

床前明月光,有饼没包装。举头望明月,低头闻饼香!

解读:这没包装的饼肯定是平民化的散装冰糖麻饼之类的,其实还真好吃。小时盼过中秋节,就是那麻饼的香味想起来叫人流口水。估计你今日闻着那香味,回味的就是儿时的美梦吧?

2、杜甫家的月饼

细草微风岸,今年送礼多。何物能摆阔?月饼最出色!

解读:算你有眼光,找到了最佳礼品。估计你还是费了几番心思的,跑了很多超市、精品礼品店之类的吧?唉——要送礼也不容易啊!

3、柳宗元家的月饼

无权鸟飞绝,没钱人踪灭。品饼蓑笠翁,独过中秋节!

解读:你当年没辉煌过,咋会有如此感叹?

4、苏轼家的月饼

明月几时有?举饼问青天。不知天上饼,能卖多少钱?

解读:人说“天下乌鸦一般黑”,至于天上嘛,可能要好些。我想至少都是二般三般黑吧。同理可证,天上月饼至少也应卖二三般的钱吧。

5、徐志摩家的月饼

悄悄的我收了,正如你悄悄的送,我挥一挥衣袖,来年你还送不送?

解读:悄悄地送,悄悄地收,怕啥嘛?人情往来正常事,何必羞羞答答?就算饼盒装现金装金银珠宝,就算有人看见,谁会把你手中饼盒打开来看?还不就是明明白白一合饼而已。你只是要小心检查,别把堆积如山的饼乱丢给喂猪的,或乱送给穷亲戚什么的,以免把可爱的金钱珠宝和着那一番好意给糟蹋了。顺便提个醒,如果要品一品那美味,小心里面夹有钻石之类的异物,一是别被咯着牙了,二是小心被卡住喉咙了。至于明年送不送,何必想那么多?今朝有饼今朝香甜,管他明年是继续悄悄收,还是牢中画饼充饥度日如年。小徐呀,你的目光太远大啦,别去考虑那么多哟!

6、琼瑶家的月饼

我有一块月饼,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送饼之人能懂。饼外情深义重,饼内目的重重。迎来送往惧无踪,徒留一帘幽梦!

解读:美女呀,你真的是樱桃小口啊?你不看看今日之月饼,不就是比樱桃大不了多少的吗?这样的月饼才真的是珍品呢!那么大一丁点儿,还要“谁与共”,一口就下肚肚了耶!别那么浪漫好不好?

提前祝所有活跃的 、沉默的、 热情的、 深沉的 、玩酷的 、耍赖的、 在线的、隐身的朋友们中秋快乐!

第6篇:粽叶飘香话端午

梅村中心小学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

“端午节”是我国极富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为进一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认同、喜爱传统节日,让学生亲近祖国传统文化,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将中华民族的气节教育、节气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梅村中心小学在节日来临之际,利用班队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会等,在校园内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魅力,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同学们在传统文化中进行了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

通讯员:杨猛

梅村中心小学

2014.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