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学科技园发展创意产业对策研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持续的创新能力需要创新文化作为坚强后盾,创新文化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作为其发展的源头和关键,创意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解决就业问题、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战略选择[1]。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创意,更重要的是它还依赖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而大学科技园作为创新资源集聚的场所,与大学、企业、中介机构、政府等密切协作,在集聚政策资源、市场资源、大学资源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空间和软环境,更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新兴企业提供了创新创业的综合服务平台[2]。因此,大学科技园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诸多优势和条件,不但拥有发展创意产业深厚的文化资源沉淀,而且在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软硬件基础设施、政策扶持等方面也形成了较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本文将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结合在一起,探讨通过科技园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和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也发展迅速,创意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持续增加,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速崛起,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东部发达城市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典范。但是创意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创意不足、产业发展缓慢、管理不力等三个方面。首先,创意不足是创意产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造成我国创意产业创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意人才。创意来源于创新者对日常思维的挑战,再借助于科学技术,将创新者的智慧和灵感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因此,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目前缺乏创意人才是制约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进展缓慢,整个产业规模较小的问题。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多个,其中资金问题是关键性问题。赚钱得先有钱,融资困难是制约创意企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主要包括在创业初期缺乏启动资金、发展过程中资金紧张难以实现设备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等等,这些都阻碍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再次,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问题还体现在管理方面。在创意领域,我国虽然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文化信源和信息资源,但是没有形成整体合力,缺少有效地配合,缺乏竞争力。文化创意的环境建设仍需加力。

二、大学科技园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大学科技园建立在大学丰富的科技资源基础之上,实现了大学优势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作为推动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与服务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创新型国家、省份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高新区二次创业的知识技术源泉。因此,大学科技园拥有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集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和创新环境于一体,能够为创意产业发展搭建有效地创新平台。大学科技园的特点及其特有优势加快了包括知识、技术、信息、人才、资本在内的创新要素之间的流动,提高了创新系统的整体运作效率,有效搭建起了创新成果和技术应用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大学科技园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拥有雄厚坚实的服务基础和丰富的服务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创意企业提供政策信息、管理咨询、产品孵化、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支持。因此,依托大学科技园扶持发展创意产业,有着其它形式无法替代的优势,也更有利于创意产业更大规模、范围和程度的发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园区特色不鲜明,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不突出[5]。对于大学来说,大学科技园是依托自身优势学科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社会化职能的扩展,因此在规划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方向时,不会刻意把创意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对于入驻科技园的企业来说,更关心的是园区环境、房屋租金及税收的优惠政策,关于园区的发展特色和重点产业,企业并不过于在乎。因此各地大学科技园之间并无明显差别,没有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产业优势;对于政府来说,重视的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GDP增长速度,这种追求短期效应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园创新能力的发展。(2)科技园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程度不深。要把创意转化为生产力,不仅依赖于创意本身,更要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在大学科技园孵化体系下培育的高技术企业,其文化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程度仍处于浅层融合,无法做到文化创新引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新。(3)优势资源整合不够。大学科技园拥有政策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环境优势,但这些优势资源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还未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

三、依托大学科技园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

(一)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与储备

大学科技园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谷、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创业开放示范实验室等创新创业服务区,为创新创业的学生团队提供免费的创业场地、办公设备和电子仪器设备,并为其配备技术导师和创业导师一对一辅导,在提高学生文化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突出科技园“创业苗圃”的服务功能,重点孵化创新团队和项目。同时充分依托科技园现有的资源平台,为学生创建实习实训基地,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推动文化科技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培育重点文化科技企业

依托学校的文化科技项目、相关专业和园区优势产业,加强区域交流和合作,全面深化文化科技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从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加强科技企业的文化建设两方面入手,培育重点文化科技企业。

(三)探索多部门合作联动机制,促进科技园与学校的良性互动

加强大学、企业和政府三者间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探索多部门间的合作联动机制,加快文化创意成果的市场转化,提升成果的产业化效率。

逐步完善科技园运营机制、科技成果遴选及评价机制、知识产权管理及使用机制、校内外资源开发及利用机制、股权投资及融资机制和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创新模式等,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并适当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大学科技园与学校的良性互动。

(四)健全创意产业孵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聚集政、产、学、研、金、介、贸等优势资源,拓宽科技园孵化服务内容,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导师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为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建立孵化体系内部天使投资网络,引入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机构及金融机构等,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企业、成果持有人与投资机构的三方合作。

摘要:创意产业是依靠发挥创造力,将文化、科技、信息高度融合的高附加值产业,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学科技园作为创新资源集聚的场所,拥有大量的知识和技术资源,具有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诸多优势和条件。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科技园现有孵化服务体系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依托大学科技园发展创意产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对策

参考文献

[1] 殷小菡,曹芳洁,孙希华.基于POI数据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2):210-219.

[2] 熊德明,张宏岩.青海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9(20):21+27.

[3] 李晓溪.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4.

[4] 邵翃恩.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初探[J].上海工艺美术,2018(4):81-83.

[5] 陈柏霖.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的人才培养及启示[J].青年记者,2015(35):98-99.

[6] 于洪铃.大学科技园文化和科技融合问题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4个光响应曲线数学模型在大麦中的应用比较下一篇: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