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教育,改善大学生追慕虚荣的消费心理

2023-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国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大学生以其开放、多样、时尚的消费方式影响着消费潮流。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经济为大学生的消费奠定了基础,多元的消费环境使得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在彰显个性、表现自我、敢于尝试的消费行为背后,存在着攀比、爱慕虚荣等不良消费心理。红色教育是促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正确价值观和树立正确消费理念,改善追慕虚荣消费心理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充分挖掘红色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积极影响,对引导我国消费市场,促进青年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

(一)追求个性化、时尚化消费心理膨胀

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加之社会媒体的宣传,当代大学生接收越来越多的信息,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消费模式也更加多元。大学生不再像以往只满足于生活和学习的消费,他们热衷于购买能体现自己个性,体现潮流发展的物品,选择时尚化的消费方式。他们崇尚自由,彰显个性,消费是他们表现自己思想和选择的途径。因此,与众不同的消费方式及消费时商品的品牌和效应是他们首要考虑的,这种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选择导致消费心理膨胀。

(二)追求超前消费和奢侈消费

很多大学生受到广告媒体和超前消费理念的影响,在消费时不时尚不买,不是品牌不买。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开支主要来自家庭,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他们会采用信用卡消费或分期消费。他们选择提前消费和分期消费一方面源于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另一方也是满足自己追求时尚、追求品牌的奢侈消费心理。这种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促生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导致享乐、炫耀、爱慕虚荣心理的产生。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多元、开放的社会为国外消费主义思潮提供生长的土壤,大学生受到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改变了以往的消费观念和对金钱的态度,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追求商品的品牌化、奢侈化,以及商品附加值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大众传媒和网络的盛行,让大学生更加热衷于追求时尚化、个性化消费方式,把消费当成炫耀和展示自我的手段。

(二)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家庭和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养成有重要影响。现如今,很多的家庭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却忽视对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当孩子出现不健康、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时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学校作为文化的聚集地和传播地,校园消费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形成。大学中缺乏科学、系统的消费引导,使得攀比奢侈消费等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盛行。

(三)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

大学生现阶段的特点对其消费有直接影响。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寻求自我发展和走出真正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人生价值有强烈的追求,但又缺乏辨识能力。一方面,他们要寻求群体的认同,寻找归属感,在消费中“从众性”较强;另一方面,他们又要追求个性、时尚,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大学生的这种特点使得他们在各种消费思潮和媒体的影响下,很容易形成追慕虚荣、攀比奢侈的消费心理。

三、红色教育对引导大学消费心理的意义

(一)红色教育有助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的作风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中出现攀比奢侈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娱乐、消费上,放在互相攀比满足自己虚荣心上,失去了大学生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刻苦奋斗精神,这种攀比、爱慕虚荣的现象违背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红色教育中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红色教育中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都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精神的典范。

充分挖掘红色教育中所蕴含的精神,对改善大学铺张浪费、奢侈消费的消费行为和攀比、爱慕虚荣的消费心理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勤俭节约作风的培养。

(二)红色教育是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有效途径

很多大学生受到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把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和大肆消费作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们不断追求欲望的满足,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严重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消费主义思想导致大学生失去拼搏进取、刻苦努力的精神,变得爱慕虚荣,物质至上,有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消费欲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红色资源中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挖掘其中的传统价值,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是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有效途径。

(三)红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力量的源泉,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感。红色教育蕴含着走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正确的价值引领;蕴含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廉洁奉公、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精神;蕴含着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榜样力量。这些价值引领、革命精神和榜样力量对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崇高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正确生活观、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崇高品德和优秀人格的形成。

四、红色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应拓宽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渠道

良好规范的社会消费环境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消费观的基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因此社会应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拓宽红色资源对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渠道,采用多种宣传模式,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作为对消费理念有引导作用的大众媒体,应充分发挥消费舆论引导优势,利用网络、杂志、媒体等着力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采用开辟专栏、网页等形式,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融入渗透到大学生日常消费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改善追慕虚荣等不良消费心理。

(二)学校应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融合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消费观的主阵地,学校应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与日常教育的融合,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首先,学校应注重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融合。高校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中鲜活的人物事迹、震人心弦的历史事件,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传统美德和科学的消费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实际行动。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营造理性的校园消费文化。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网络、校内建筑等入手,发挥校园文化的隐形教育功能,培育大学生科学高尚的消费理念,改善攀比、追慕虚荣等不良消费心理。再次,学校应积极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革命老区勤工助学、观摩红色景区、红色社团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抵御不良消费思想的影响,自觉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大学生应加强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应加强对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消费观自我教育。首先,大学生应对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精神有良好的认同,学习传统精神中有关消费文化和消费理念的精华,提升自我消费水平。其次,通过对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善于把握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制定科学的消费计划,适度理性消费。再次,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大学生应懂得珍惜和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感恩父母和他人的付出,远离不良思想的侵蚀,摒弃爱慕虚荣的心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大学生群体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大学生多样、个性、时尚化的消费方式, 反映着大学生的生活和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大学生呈现出从众、追求时尚、攀比、追慕虚荣等消费心理,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影响。红色教育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有重要作用, 依托红色教育, 多渠道、多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红色教育

参考文献

[1] 吴越.新时期传播媒体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 2017 (5) :67-68.

[2] 张红霞, 李子嘉.论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3) :68-71.

[3] 高军龙, 寇荷超.“中国梦”视域下增强大学生红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J].武夷学院学报, 2015, 34 (4) :89-93.

[4] 胡建, 冯开甫.红色资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 (1) :100-103.

[5] 高宏利.“90后”大学生消费观及教育路径[J].当代青年研究, 2013 (2) :47.

上一篇:创新社会实践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下一篇:高职学生单招入学动机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冲突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