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预防婴儿肥胖

2023-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五招预防婴儿肥胖

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预防婴儿肥胖

一项研究调查显示,母乳喂养的婴儿在上学年龄的超重、肥胖比例明显低于没有母乳喂养的婴儿。专家表示,母乳喂养可以使孩子日后患肥胖症的风险降低30%。

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这些物质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发展、行为能力。对婴儿智力发育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儿的精神发育指数明显高于非母乳喂养儿。

母乳喂养可以为婴儿提供免疫调节,降低患特应性皮炎、哮喘、炎症性肠道疾病、腹腔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率。这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非常的有利。

另外,现在也有不少家长在对婴儿喂养的过程中会使用配方奶粉。目前市面里的配方奶粉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所以建议宝宝食用最接近母乳的羊奶粉,如法婴特等。而且在使用配方奶粉喂养婴儿时,应注意减少婴儿的热量摄入,同时多多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

一般建议从新生儿开始就实行母乳喂养,至宝宝6个月大后,再开始添加辅食。多早或过晚的添加辅食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不利的,这一点需要加长们引起注意。

第2篇:肥胖预防

“肥胖症的危害及预防”——慢病知识讲座

长沙市芙蓉区修业学校

卫生室

一、肥胖症: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肥胖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文明病"之一。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资料统计,我国肥胖儿童占儿童总数10%~12%,肥胖儿童的人数近年较之过去已增长了5倍,且仍然以每年7%~8%的速度迅速增长,这种状态实在令人担忧,肥胖不仅对儿童心肺功能产生损伤,也是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的危险因素。而且严重阻碍着儿童心肺功能。

二、肥胖的危害:

1.肥胖可能导致少年儿童呼吸困难,更加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严重的甚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着后每次呼吸之间的间隔时间延长,造成缺氧,长期脑乏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胆固醇和脂肪酸过高,血脂也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能力较差,易患呼吸道感染,还容易导致一些"成年疾病"年轻化,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

3.食物中的苯丙氨酸过多,常引起氨基酶的不足,从而使大量氨基酸堆积在脑细胞中,形成“脂肪脑”,影响脑细胞活动,致使智力落后于同龄人。还因为肥胖儿童青少年体内脂肪过多,耗氧量比正常人高出30%~40%,体内氧气“入不敷出”,具体表现无精打采,容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学习效率致使成绩下降。

三、怎样预防肥胖:

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鼓励小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体内多余热量的消耗。

合理安排好小学生的生活作息,饭后不要立即睡觉、看书、看电视,白天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地睡觉和久坐不动等。千万不要用控制饮食的手段来达到让孩子减轻体重的目的。

要让小学生了解肥胖的害处,分清肥胖不是壮实、壮实不是肥胖,更不是越胖越健康。

控制饮食,调整食物成分,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合理,保持需要、消耗的平衡,每次进餐不宜过多,少给儿童吃甜食,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主要预防中度肥胖。

第3篇:预防超重和肥胖

预防超重和肥胖

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身体内的一种能量代谢性障碍,是由于膳食能量摄入过多,活动消耗能量过少,生活、饮食方式不良,加上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体重过重现象。肥胖者的体重过重,本质上是由于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尤其是皮下脂肪在腰、腹、臀部及躯干、四肢的堆积等造成的。

肥胖有两大类:一类是单纯性肥胖,占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绝大多数。另一类叫“继发性肥胖”,只占儿童青少年肥胖的1%以下。

要明确某位儿童青少年否肥胖,必须依靠医学诊断,比较复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依靠专家制定的标准进行筛查。但是,筛查出的“肥胖”,实际上是一种肥胖状态,换言之,肥胖症和“肥胖状态”是不同概念。真正意义上的肥胖症,通常已存在、或即将发生由肥胖而引起的并发症,是一种从医学角度需进行减肥治疗的病理状态。

肥胖可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儿童期、青春期、青壮年期和中老年期等任何年龄。儿童青少年学生发生的肥胖,和成人肥胖有共同的发病规律,但也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1.身体的脂肪主要储存在四肢和躯干皮下,而中老年肥胖大多表现为向心性分布,主要在内脏周围。

2.儿童青少年肥胖者只要采取积极的饮食、运动、改变生活方式等干预措施,能比成人取得更快、更满意的效果,不过也更容易复发。 什么是超重?它和肥胖是一回事吗?

我们平时经常把超重和肥胖混在一起说,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超重,指体重超过正常值,但程度较轻,没有肥胖的各种并发症,所以它是介于正常体重和肥胖之间的一种状态。

既然超重不是肥胖,为什么营养专家们很重视它呢?因为无论从正常体重到超重,从超重到肥胖,从轻度肥胖到中、重度肥胖,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连续过程。因此,提出超重的概念,就是起到一个“肥胖的一级预防线”作用,让人们通过经常监测体重的变化,及早意识到肥胖的潜在发展危险,从而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由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主要是用各种筛查标准来评价超重和肥胖,所以经常会碰到怎样正确认识超重的问题。尤其是男生,在超重者中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肌肉发达、骨骼粗壮、身体壮健,所以这种“超重”属于正常的、良好的体质状态;另一种是肌肉和骨骼发育属中、下水平,超重的体重中,有相当部分是身体脂肪过多堆积的结果,这是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的。正确判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只能靠有经验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专家,或者临床医生。是否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对采取何种干预措施,有重要的影响。 肥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肥胖儿童的体内蓄积大量脂肪。那些堆集在肩、胸部的脂肪,妨碍呼吸肌发育;堆集在心脏周围的脂肪,抑制心肌收缩能力;堆积在腹部大网膜上的脂肪,将膈肌抬高。这些都使人体最重要的生理机能—循环(心血管)和呼吸(肺)机能发展受阻。

肥胖可以影响身体的所有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主要不良表现有:

1.影响呼吸。肥胖儿胸部活动受限,出现呼吸浅速,肺泡换气不足,肺活量低于正常儿童青少年;并出现小气道功能阻塞。肥胖儿童易打瞌睡;重度肥胖儿童白天昏昏欲睡,夜间有睡眠性窒息发作,都是肺泡换气不良、肺功能下降的表现。时间长了可形成低氧血症,影响发育和学习。

2.影响血液循环。中、重度肥胖患者可在低氧血症基础上,继发红细胞增多症,面色发绀,严重时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3.影响体温调节。皮下堆集较多脂肪,使体表皮肤不能自然蒸发水分,也不易向外界辐射热量。所以,肥胖儿多怕热、多汗,较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发生中暑和虚脱。

4.削弱身体的应激能力。肥胖诱发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应激能力普遍较差;年龄越小,肥胖程度越高,应激能力越差。具体表现在:(1)对冷热环境变化的应激能力低下;(2)抗感染能力差,易感冒;(3)皮肤感染性疾病多;(4)不能耐受麻醉和外科手术;等等。

儿童肥胖对成年后的危害

成年人的肥胖,是许多成年期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成年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2型糖尿病、许多与激素有关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即使是肥胖儿童,有相当部分实际上已经有身体上的病理变化,发现的证据有:(1)肥胖儿童大约有40%已存在脂肪肝。(2)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成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在肥胖儿童中已相对比较集中。(3)青少年时期被检查出的中、重度肥胖者,成年后出现上述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对危险度,和那些儿童时不肥胖者比,为6:1左右。(5)伴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血糖明显升高,而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下降,有很多重度肥胖的儿童,实际上已经患上了2型糖尿病。但是,他们还没有产生多尿、多饮、尿糖、消瘦等症状,容易被忽视。(6)肥胖促使月经初潮过早出现,而伴随肥胖的初潮提前,是成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肥胖

了解自己是否超重、肥胖,还是体重正常,主要依靠生长发育和营养专家制定的筛查标准。有两类标准。

一类是我们在“防治营养不良”节内提到的“身高别体重”标准。使用方法同上。校医根据我们每个人的年龄、发育阶段找到相应的标准表, 即可根据我们各自的身高和体重,评价是超重、肥胖,还是体重正常。这些标准的评价比较麻烦,但目前许多学校的校医室已经使用计算机来评价,十分方便快捷。

另一类标准叫“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是新近由我国生长发育专家根据我国6~18岁儿童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制定的。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使用这类标准,评价方法比“身高别体重”标准更方便、准确,尤其适用于同学们进行自我评价和监测。

“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中,相同年龄的男女生,判断超重和肥胖的界值不同。(见表)

*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北京.

所谓BMI,是英文名字body mass index的缩写,中文叫“体重指数”,是根据公式(体重kg/身高m2,也就是单位千克的体重除以身高(米)平方)来计算的。BMI不仅计算简便,而且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能较准确反映身体成分的指标,而且不受不同群体、种族的影响,能方便地进行比较。

评价时,根据自己的实足年龄。对照BMI标准,凡高于“超重”、“肥胖”界值点的,分别属于超重和肥胖状态。和被筛查出的营养不良一样,真正要肯定是否存在肥胖症(属于疾病),还需要接受医学临床检查。 合理控制饮食

合理控制饮食,是控制体重的最基本措施,目的是减少过多的热量摄入。 “合理控制”不等于单纯性节食。单纯节食只能达到控制体重的短期目的,在方式上常是难以接受的,对正在旺盛生长的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将产生深远不良影响。

对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膳食调整,应当由儿童肥胖门诊的医生根据体检和膳食评价结果,开膳食处方,为肥胖儿童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既保证充足的营养素摄入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又能够适当降低每日能量摄入。膳食处方一般是将能量摄入设计成比维持体重所需能量(膳食能量推荐摄入量,见“营养知识部分”的“能量和营养素需要量”)少300~400千卡/天的能量。每天限制300~400千卡的能量摄入,每周可以使体重减少300克~400克。 膳食组成应强调平衡膳食的原则,保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要达到每日的需要量,同时减少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控制饮食的儿童青少年只要注意下面几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低能量的过多摄入:

1)减少高脂肪和油炸食物(高能量密度食物:如肥肉、蔗糖和巧克力)

2)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

3)白水代替其他甜饮料

4)不改变家庭膳食结构,只去掉高脂肪食物、油炸食物和甜饮料

5)减少在外就餐次数

6)注意用小碗盛饭 防止运动创伤

肥胖儿童青少年在通过有氧运动来减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创伤和事故。除有氧运动本身的预防措施外,还需注意肥胖者身体方面存在的一些弱点,采取相应措施:

1.耐热性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内脏周围和皮下脂肪较多,对炎热的外环境适应能力比一般人差。当身体运动产热时,身体不易散热和出汗,常引起体内环境温度升高,出现头痛、心慌、眩晕等不良反应,易导致中暑或意外事故发生。因此,在运动时要注意穿松颈、宽袖、宽身和棉织物等有利散热、出汗的衣裤;尽量避开日间高温时间,运动环境中要保持一定的空气对流;增加休息次数,注意勤饮水,补充水分。夏季运动时,最好随身带一些防暑、清凉的药品,防止中暑。如果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高,最好选择游泳,这是对肥胖青少年最适宜的有氧运动方式。

2.呼吸应变力弱。越是肥胖,呼吸机能的应变能力越弱,运动开始后越是容易出现胸闷、气憋、呼吸急促等现象。肥胖青少年提高呼吸应变力,一般需要8~12周,比一般同龄者长3倍。重度肥胖青少年甚至需要20周以上的适应时间。 因此,肥胖青少年的有氧运动,不但起步应比正常体重者低,循序渐进地增加负荷,而且只要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应坚持进行,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运动前,要作充分的扩胸、伸展活动。运动时衣领要放松,少女胸罩不要扣得太紧。步行时要抬头、挺胸;做操时多做些仰卧起坐、深呼吸、站立直膝(以双手交替)触碰脚趾等动作,以尽快提高肺的通气功能。

3.下膝关节负荷过重是影响肥胖青少年坚持进行有氧运动的关键。由于身体长期负荷过重,运动时易发生皮肤擦伤和跌坠伤,膝关节和腰部的拉伤和扭伤也较多见。因此,有氧运动起始阶段一定要认真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应穿适合于步行、慢跑的运动鞋。运动场地要平坦,走路、跑步的姿势要正确。沿公路步行、跑步时尽量走路边的沙土地,因为坚硬的公路路面很容易造成足弓的疲劳和损伤。如果发现膝、腿、腰有酸痛现象时,可以适当地改变运动方式,如游泳、骑车等。 控制体重的“情景转移法”

还有一些行为学家建议采用“情景转移法”进行体重控制,主要针对减重初期青少年两餐间常有的一种难以克服的饥饿感。此时大多不是真的饥饿,而是心理作用,且在无聊时特别强烈。较好的克服办法是,利用该儿童较喜爱的某些娱乐和活动,实现情景转移,而且通过活动方式多消耗一些能量,例如:

• 吃饭时把自己应吃的饭和菜放在一个餐盒里,其余东西不吃;

• 等长辈们都上桌后再开始吃;

• 除非特殊情况,不一个人先吃;

• 暂时不参与家里准备饭菜的过程;

• 将吃剩的菜放入冰箱储存,决不为解决剩菜、剩饭而多吃;

• 不参与别人谈论吃喝的话题;

• 和朋友相聚时尽量不用会餐方式,用唱歌、打球、郊游等方式代替;

• 会餐时,尽量与那些诱人的食品保持距离;参加宴会时,每夹一口菜就放一次筷;结束时先于别人离开;

• 饭前等候时,全神贯注做一些自己有浓厚兴趣的活动或娱乐;

• 感到无聊时,可以进行户外锻炼,或做些家务劳动;

• 在冰箱、碗柜等处贴上一些勉励自己的警语,如:“祝你减重成功”,“少开冰箱不乱吃,节食减重促健康”;

• 肚子不饿的时候才跟爸爸妈妈去采购食品;

• 逛商店时,不在五光十色的小食品前逗留。 控制体重不能靠流汗

减重过程会出汗,但决不是为了减重而出汗。所以,减重不能依靠流汗实现。

减重过程为什么会出汗?因为当身体进行一定强度、持续一定时间的活动时,肌肉充分动员,全身新陈代谢活跃,大量产热,导致体温上升,须通过出汗来散热,使体温维持正常。但是,若因为运动→流汗,运动→减重,就此理解成只要流汗就是正在减重,那就错了。流汗只是维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它和减重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换言之,减重可能流汗,也可能不流汗;相反,流汗可能是因为运动,也可能因为其他和减重无关的物理、化学因素。出于“流汗帮助减重”的误解,有些青少年受人误导, 用故意升温的办法,人为促使身体大量流汗。下面列举的,就是其中一些不正确的作法:

• 故意在温度和湿度都很大的环境下活动;

• 通过高温蒸汽浴、“桑拿浴”或“芬兰浴”,使身体大量出汗;

• 有氧锻炼时,故意穿上不透气外套,希望籍此多流汗;

• 套上皮裤子,希望阻断身体的自然散热,使体热主要以出汗方式散发。

上述方法因身体大量出汗而导致体重下降,是必定无疑的,但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却非常大。体重下降,充其量只是一种暂时性脱水,所减轻的体重和体脂的减少没有直接关系。身体补充水分后,体重会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大量出汗的不良后果则是:使血液容积显著减少,体内环境失去平衡。严重时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中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即便流汗是因为正常的有氧运动引起的,也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其不良后果。例如:

• 每次有氧运动后都应及时补充水分。大量出汗后最好喝些运动饮料,帮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使身体内环境保持稳定。

• 有氧运动时尽量少穿衣,衣衫的颜色宜浅,透气性要好(最好是纯棉制品),防止大量的体热集聚体内无法散发,人为造成流汗太多。

• 有氧运动不能在烈日爆晒下进行。

对减肥初缺乏有氧锻炼经验的青少年,尤其那些重度肥胖者,要注意在活动强度、持续时间方面的循序渐进。活动中,最好有成人保护和指导。象蒸汽浴、桑拿浴等,本身是良好的生活、休闲内容,只是不应指望靠它来减重。如果能将它其和有氧运动(如游泳)结合,可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什么是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所占比例不足1%,但同学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单纯性肥胖才能应用下文将要介绍的科学控制体重的措施。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患继发性肥胖,首要的任务是尽快查找原发病因、明确诊断,否则贸然采取体重控制措施是有害的,甚至可对健康和生命产生危害。继发性肥胖的原发病因大多属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有的有明显的遗传或代谢性疾病,有的是由于后天的某些疾病或创伤造成,也有的是由于治疗疾病的药物引起的副作用造成。一般来说,继发性肥胖都伴有其他疾病或创伤。 肥胖是怎么发生的?

肥胖看似简单,实际上导致其发生、发展的原因非常复杂,整体而言,儿童青少年肥胖是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肥胖是由于吃的食物能量大于身体消耗的能量,过多的能量转变成脂肪而造成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胖、有的人不胖,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肥胖是在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不良生活行为(生活方式)的共同影响下发生的。遗传是肥胖发生的内因,不良生活行为是外部条件。研究发现,如果父母都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大约在70%以上;父母中有一个人肥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为50%;父母都不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则低于30%。可见遗传对肥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除了和遗传有关外,肥胖还和生活行为有很大关系。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肥胖者并不多见,肥胖的孩子就更少见了。那么,为什么我们孩子的超重肥胖率会在近年来如此急剧地增加呢?难道是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们中国人的遗传基因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吗?不是!遗传基因要发生改变,需要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即使是有遗传因素的存在,也只有在适宜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雨水环境中(环境因素诸如不合理的饮食行为等),才会“滋生”出小胖墩儿来。由此看来,环境因素是肥胖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主要有:

(1)能量摄取过多,消耗减少,导致摄取能量超过消耗能量的不平衡状态,多余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蓄积于脂肪内。特别是当摄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时,能引起丘脑下部腹内侧核饱食中枢的饱食感阈值增高,儿童不知不觉大量进食,形成肥胖。

(2)不良的饮食行为方式,如暴饮暴食、喜食油炸食品,家庭不良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等。

(3)不良运动行为,尤其缺少体育锻炼。

(4)不健康生活行为,如看电视时间过长,学习负担过重导致长时间静坐等。

(5)心理、情绪因素、喂养不当、病后康复过程中能量摄入过多等,也对肥胖的发生、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 肥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危害

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关注肥胖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的不良影响。日本学校保健学会近年来发出号召:学校护士应将每年1/3以上的心理辅导、咨询工作量放在肥胖学生身上,理由是肥胖对儿童的心理负面影响很大。心理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我形象扭曲,阻碍个性正常发展。青少年处于心理“离乳期”,加上正在逐步建立自我意识,所以特别注意自我形象。由于体型臃肿、行动不便,肥胖青少年在集体活动、体育竞赛中明显处于落后和被动地位,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胆祛、退缩,缺乏上进心。肥胖,还使少数青少年产生“自惭形秽”感,怕出头露面,招人取笑,参加集体活动也不积极。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为集体争光的愿望,却又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这种矛盾心理作用下,性格慢慢变得孤僻、内向。

2.心理、情感自我封闭。在强烈的自惭形秽感作用下,许多肥胖少年将自己闭锁在封闭的环境里,在言情小说或网上寻找乐趣。久之,因自闭而抑郁,因抑郁而导致悲观厌世,极少数甚至产生自杀意图。

3.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许多肥胖儿童青少年不甘忍受长期的忽视、冷落和歧视,奋起反抗;但这种反抗常以错误的方式表示,如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反社会行为发生。

肥胖容易发生在哪个年龄段的儿童?

有调研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6~8岁男生最高,其次是10~12岁男生,再次是6~9岁女生,共同组成肥胖儿童的“高发人群”。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生理原因。6~8岁男女生处于青春发育前夕,10~12岁多数开始青春发育。这一阶段身体将快速增长,需要提前或及时准备大量能源。每个人的脑中,都有个名叫“下丘脑”的部位,内有两个控制饮食中枢,作用完全相反。一个是“摄食中枢”,使劲提供饥饿信息,激发你多吃;另一个是“饱食中枢”,提供“已吃饱,别再吃了”的信息。在其他年龄,两个中枢作用平衡,饿时吃,饱了就不吃。但在青春发育前夕和早期,第二个中枢的限制食欲作用自动放松,默认你多吃。吃得太多,人会胖,但在青春期快速生长掩护下,这种胖一时看不出来;一旦被发现,可能已很胖。这一生理现象,男孩的表现尤其明显。

第二,心理原因。此时儿童心理尚未充分发育,不能辨别哪些食物有营养。一些食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能量适中,而另一些则光有能量,营养价值不高。儿童青少年行为的自控能力差,如果主要根据口味来选择进食的品种和数量,明明已经吃饱喝足,却依然狼吞虎咽,就容易导致膳食能量摄入过多。

第三,家庭社会因素。小学生的自我意象未分化,通常不注意自我体像;生活必须依赖父母,在饮食、行为方面受成人的影响很大。即使有些妈妈已发现孩子很胖,准备帮他/她,也常因爷爷奶奶的坚决反对而作罢,因为后者强烈的传统观念,依然认为白白胖胖的孩子更健康。许多学校的营养教育时有时无,大众媒体也很少向他们提供防治肥胖的知识。在孩子肥胖的发生、发展方面,社会和环境不良影响作用往往更大。 控制体重应采取五大综合措施

美国专家在长期指导儿童青少年体重控制的实践中,总结出一条经验: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让学生首先学习科学知识,来促进态度转变和建立健康行为。为方便学生记住,他们归纳了五项体重控制措施,并把它缩写成一个英文单词“Learn”(学习);这五个字母分别具有下列涵义:L代表生活方式(Lifestyle)的改变。E代表锻炼(Exercise),即有氧运动。 A代表态度(Attitude)的转变,即提示青少年要真正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性,下定科学决心进行体重控制;也反映出只有当具备了正确态度,才能将行动持之以恒,真正实现科学的体重控制的目的。R代表人际关系(Relationship),当体重控制活动真正获得父母、教师、同学、亲友们的理解和支持后,方能取得实效。N代表营养(Nutrition),提示应选择营养丰富而能量较低的食物。当然,上述解释按字母排列进行,不根据先后顺序来决定其重要性。这个名词取得好,它不仅概括了科学控制体重的精髓,而且确如词意所表达的:儿童青少年进行体重控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有氧锻炼是进行科学控制体重的重要措施

有氧运动,是指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节奏的运动,对青少年控制体重有特殊功效。慢跑、快走、游泳、有氧体操、爬山、爬楼梯等都是良好的有氧运动方式。这些运动在进行前,最好由体质专家根据你的身体现状、运动能力等,专门设计合理的运动处方,训练时应在医生监护下进行。盲目、不合理的短期快速减肥,不但达不到效果,反可因运动停止后的体重反弹,使肥胖程度加重,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综合行为疗法多以家庭为基础进行,也可先通过学校组织的减肥夏令营活动,掌握正确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技能,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努力。

从我国目前环境条件看,步行和慢跑两种形式最切实可行。两者可分别选用,也可从步行开始,逐步过渡到走和跑交替进行。但是,无论步行或是慢跑都比较枯燥,所以当肥胖儿童青少年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后,可能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频繁地变换各种有氧运动;另一种是在身体素质改善后,转而采取比较剧烈的运动方式,如打球。从改善体质状况看,这些变化无可非议,但对控制体重来说有不利影响,因为它们都不符合有氧运动的基本条件:前者不能保持活动的规律和节奏性;后者则不能持久进行。

当肥胖青少年在从事有氧运动时,他/她能消耗的能量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是时间,时间越长,消耗越多;第二是速率,速率越快,消耗越多;第三是自身的体重,体重负荷越大,在同样的时间和强度下消耗越多。有氧运动的目的是减少体脂肪,故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被消耗能量的数量。在同样的运动强度下,有氧运动的时间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不过,安排时间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如果肥胖青少年体力达不到要求,宁可降低运动强度,也不要随意缩减时间。运动时间过短,达不到通过运动来消耗能量的目的。二,当步行、慢跑时间超过50分钟,骑车时间超过30分钟时,计算运动时间时应延长15分钟。原因是,随着有氧活动的持续进行,身体开始消耗能量。但这一消耗过程不是在停止运动后立即停止的,而将延迟15~20分钟左右时间。 改变饮食行为的方法

行为学家非常注重改变饮食行为在科学减重中的作用。他们归纳的下列一些饮食行为方式,在指导青少年体重控制中被证明非常有效,如:

• 只在固定的地方(如饭桌旁)吃东西,无论正餐或小吃;

• 坐着吃;

• 吃饭时不看书看报,不看电视;

• 吃饭时不和伙伴说笑、打闹;

• 吃饭的速度尽量放慢,细嚼慢咽。时间紧时宁可少吃些,也不狼吞虎咽。

这些做法的目的,是保持自己对膳食定时、定量的警觉性。因为在专注于“吃”且细嚼慢咽的过程中,能明显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摄入。细嚼慢咽,还能增加饱食感。因为进食后血糖的浓度是逐步上升的,大约10~15分钟后才能达到高峰。吃得太快时,血糖还没有升高,已经摄食很多了。 减重不能靠药物

有些青少年对减重存在急于求成心理,有的则嫌控制饮食的方法太受罪,运动则太辛苦,常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但是,对正在旺盛生长的青少年来说,控制体重不能靠药物,这是科学减重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国内外市场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减肥药品,作用良莠不齐。无论是中西药,真正有一定减肥作用的,原理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调整人体新陈代谢,使能量的消耗过程加快;(2)降低脂肪的合成速度,干扰它在身体中的储存;(3)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有些根据科学原理制成的药物,可以用作成人的减肥辅助手段,但不能取代全部减肥过程。对儿童青少年,则迄今还没有一种“减肥药”能实现既能使能量处于负平衡,同时又保证营养素充分摄入,还能促进肌肉发达、体质增强作用的药物。有些减肥药主要通过腹泻和抑制食欲。依靠腹泻来控制体重是极其有害的,而且无实际效果。有些药能抑制食欲,主要通过阻遏大脑皮层和下丘脑、以及下丘脑的饥饿中枢、饱食中枢等之间的神经冲动联系。这样,青少年本来就不成熟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将出现紊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过程。这种减重的后果可能有:有的青少年无法支撑日常生活和学习需要,不得不放弃减重;有的肥胖青少年在短时间里食欲下降,饥饿感消失,但不久后各摄食中枢间的正常神经冲动被打乱,食欲变得更无法抑制,老有难以忍受的饥饿感,以至在短时间内体重和体脂肪迅速反弹,反而变得更胖。

不能靠牺牲睡眠来控制体重

预防青少年肥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不要睡懒觉。但是,减重不能靠牺牲睡眠,减少应有的睡觉时间来实现。有些肥胖青少年确实存在“懒- 睡- 胖”的因果关系。有些青少年喜欢睡懒觉;在休假日甚至吃了睡、睡了吃,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化在睡觉上。睡觉过多,能量消耗减少,是这些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一旦真的胖了,身体负荷增加,稍加活动即气喘吁吁,所以干脆少动或不动,休息时间大多在沙发上、床上渡过;平时,午睡过长、早上不肯按时起床的现象也比其他青少年明显。过多的睡眠必然会挤占体力活动的时间,这就是他们的肥胖程度越来越严重的原因。因此,在减重开始前应对一日生活制度作一个合理安排;减重过程中再经过逐步的适应,将睡眠时间调整到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的水平。应该说,这是为不同年龄青少年规定的睡眠时间底线。为了避免休息日因无所事事而睡懒觉,在周末来临前,就应预定好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但是,对肥胖青少年来说,应避免走上另一个极端,即过度剥夺睡眠时间,用少睡觉、少休息方式来减肥。这同样非常有害。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尤其在青春期突增阶段,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分泌水平比白天大3-4倍。少睡觉,激素分泌不规律,会造成生长速度减缓,身高潜力不能发挥。胰岛素的分泌节律也与睡眠有关。睡眠不足,由胰岛素主导的蛋白质合成也受干扰,对肌肉、肌力发育有不利影响。有些青少年考试期间,睡眠太少外加精神紧张,确实会变瘦,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瘦”。此时脂肪量确有下降,但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调控能力、新陈代谢水平的下降更明显,对旺盛生长的青少年非常不利。更何况,睡眠不足会引起身心疲劳,记忆、思维、创造力全面下降。总之,依靠剥夺睡眠时间来减肥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第4篇:儿童肥胖的预防措施

首先,要避免过度饮食,培养正常的饮食习惯。在幼儿时期,家长尤其不要过度喂养。正确的做法是按照孩子的年龄大小,合理安排每天的饮食,尽量让孩子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吃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当孩子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时,要取消餐间点心,让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

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力活动。除了要注意饮食控制外,更要增加运动量。例如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孩子喜爱的运动,比如舞蹈、乒乓球、游泳等。据济南汇泉青少年培训学校王校长介绍,“往年很多家长在暑假期间只给孩子选择一些如绘画、书法、外语、作文、奥数等静态兴趣班。现在很多家长意识到文化课学习、特长培养和体育运动缺一不可。为了和素质教育接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我们也专门设立了个性化的暑期托管班,专门把文化课学习、特长培养和体育运动做了最佳搭配,保证了孩子充足的学习量和运动量,培养、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孩子有一个快乐、健康的暑假。”另外王校长提醒广大家长,当孩子体重超重时,除了要注意饮食控制外,家长还应该给孩子制定学习和运动同步的暑期方案,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暑假期间,天气较为炎热,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整天看电视、玩电脑、吃零食,最容易变成小胖墩。对肥胖儿童的父母来说,尤其要注意以身作则,有意识地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合理饮食的好榜样,决不要督促孩子快吃、多吃。

多喝果汁喝水,少喝甜饮料。均衡饮食,肉也要吃但是要多吃蔬菜。不要暴饮暴食,少食多餐。不要吃完饭就等坐在电视机旁,少看电视多运动。儿童减肥不宜学成年人节食,不宜快速减肥,不宜忽视孩子的感受,不要那其他孩子来做比较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第5篇: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肥胖

教学目标:

1、 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2、 了解各年龄阶段易发胖的知识。

3、 了解预防肥胖的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预防肥胖的预防方法。 教学准备:

上网搜集关于儿童肥胖及预防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近年来,小学生肥胖的人数呈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小学生肥胖是因内分泌失常、神经系统疾病、长时间服用激素药物或遗传等因素引起之外,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生活习惯造成的。

揭示课题:预防肥胖

二、 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1、 小学生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养素的数相对要比成年人高。如果饮食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就会出现营养问题,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

2、 肥胖对健康有以下影响:

(1) 增加负担,使人感到活动不方便。肥胖者一般又不愿意活动,结果肥胖更加严重。 (2) 增加心脏负担,造成缺氧。

肥胖的人得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的危险性明显大于体重正常的人。

(3) 引起心理问题。肥胖的孩子往往成为同伴取笑、捉弄的对象,容易产生心理 上的问题。 一项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小学生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成年人才患的病。专家指出,“成人病”提早光顾孩子,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学习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家长、学校等各方面应该采取措施,让孩子健康成长。

三、 小学生如何预防肥胖。

有关医学人士分析,营养过剩、运动不足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课业负担的日渐加重,学生们的双休日被各种培训班挤占,体育课则常常被其它课取代,室外活动时间少得可怜,运动越来越少,运动量远远跟不上身体成长的需求。

青少年如何预防肥胖?

1、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各年龄阶段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

2、饮食清爽: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

3、加强运动: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使体形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

4、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每餐不要太饱,合理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

5、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到一定作用

四、总结。

第6篇:控制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让全民了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

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糖尿病骤增是何因

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密切相关,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除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缺陷外,主要是患者自身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糖尿病可以说是———

“吃”出来的疾病:在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民的主粮按计划分配,鸡鱼肉蛋凭证供应,当时糖尿病的发生率极低。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粮和副食品都很丰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人们机体营养过剩,内分泌功能失调,严重诱发了糖尿病。

“闲”出来的疾病:现代生活使人们的活动量大为下降,如以车代步,以电梯代替登高,以家用电器代替家务等。另外,大多数人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条件,运动量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运动量不足不仅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还会减慢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降低肌肉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率,以及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因此,闲逸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烦”出来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以严重扰乱机体的内分泌功能,由此,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如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剧烈,若当事人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则很容易因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有关调查表明,糖尿病是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发病率具有高年龄、高收入,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低体力活动等特点,而且这些因素都分别是糖尿病独特的危险因素。

为有效地遏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关键在于对广大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糠尿病危害知识的宣传,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进而主动地和糖尿病魔作斗争。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对高危人群进行选择性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因子的危害程度,防止发生糖耐量降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二级预防是指预防糖耐量减低者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三级预防是要尽可能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根据上述,搞好群众性的糖尿病防治,

一、二级预防才是明智之举。具体应做到:一是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蛋白质、脂肪、糖份的摄入。有些人担心多吃脂肪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而相应地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恰恰为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二是要增加活动量。运动能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抑制肥胖,减轻体重,改善脂肪代谢,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和转运。三是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遇到不舒心的事要冷静对待,妥善处置,切忌情绪急躁、烦恼不安。四是要定期检查身体,进行血糖、尿糖检测,发现糖耐量减低时,更应积极加强预防。五是一旦发生糖尿病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纠正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并采用有效药物积极进行正规治疗。

糖尿病 的预防知识

2Ⅰ型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

目前用于Ⅰ型糖尿病前期治疗的药物有烟酰胺、免疫抑制剂、胰岛素、单克隆抗体以及光照 射治疗等。 (1)烟酰胺: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DNA分解是Ⅰ型糖尿病的病因。由于DN A的破坏,用于D NA修复过程的多聚酶活性增加和NAD消耗增多,使用于胰岛素合成的NAD含量下降。烟酰胺 作为NAD前体,可以增加胰岛素合成,降低高血糖。高浓度的烟酰胺可抑制多聚核糖合成 酶(PAOPRP)活性,有利于DNA修复。同时,烟酰胺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可减少胰岛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对胰岛β细胞DNA的破坏损伤作用。

1 国外一些资料证实,烟酰胺对Ⅰ型糖尿病前期有预防作用。有人对14名Ⅰ型糖尿病高危 儿童口服烟酰胺 (每日150~300mg/岁)治疗,另8名高危儿童作对照不予烟酰胺治疗。随访2年后,对照组8例 中7例发生糖尿病,平均发病时间17个月,而治疗组14例无1例发生糖尿病。烟酰胺对早期Ⅰ 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尚未肯定,有人报告烟酰胺可减少胰岛β细胞破坏,加强β细胞再生, 增加胰岛 素与C肽水平,延长缓解期,保护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的残存功能,使胰岛素平均治疗剂量 明显减少。 烟酰胺治疗的剂量尚不一致。一般认为应按25~50mg/kg·d分次口服,大多数病人 对烟酰胺能够耐受,但部分人可出现面色潮红、头痛、转氨酶轻度升高、胃肠道反应等。 (2)免疫抑制剂:如应用环孢霉素等,详见前文《糖尿病的治疗》一章。

(3)胰岛素:动物实验证实,胰岛素治疗能够延迟胰岛炎的发生和发展。对临床前期糖 尿病鼠注射胰岛素,可抑制其β细胞内淋巴细胞浸润和糖尿病的发生,外源性胰岛素还可阻 断体 内的自身免疫过程并使残存的β细胞休息。因此,糖尿病前期给予胰岛素可延缓其自然病程,起到预防作用。但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应用胰岛素可促使胰岛素抗体的产生, 而诱发高胰岛素血症等。

(4)单克隆抗体:激活T细胞介导β细胞免疫破坏的证据,支持抗T淋巴细胞治疗早期Ⅰ 型 糖尿病的潜在可能。单克隆抗体(MoAb)已经用于新诊断的Ⅰ型和Ⅰ型糖尿病高危患者。初步 结果表明疗效不肯定。

(5)光照射治疗:将患者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用甲氧补骨脂素发出的紫外光照射4~5小时 , 然后再输入体内。有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年胰岛素用量和HbA1C稳定,然后恶化。 与氧自由基清除剂合用于糖尿病前期的防治,可能效果更理想。

目前,国外正在开展烟酰胺、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光照射等对临床前期Ⅰ型糖尿病治 疗的多中心、双盲或随机对照研究,我们希望有令人兴奋的结果出现!

四、糖尿病三级预防 (一)糖尿病三级预防目的

1预防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 毒、感染等。

2积极防治慢性并发症:关键是对新发现的糖尿病及IGT患者尽早和定期检查,明确有无大血管病变 (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脑卒中、间歇性跛行、足坏疽等)及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肾病) 。

措施是早期积极控制血糖至基本正常,因高血糖既是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是大血管 病变的危 险因素。同时要认真控制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大量饮酒等不利因素,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合理,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及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 (二)糖尿病三级预防措施

糖尿病三级预防主要是严格控制糖尿病,目前主要有下述措施:

1综合治疗糖尿病:主张按现代综合治疗的五大原则,积极控制糖尿病病情。 2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

二)Ⅰ型糖尿病一级预防

Ⅰ型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其一级预防措 施有:

1避免接触对胰岛β细胞有损害的化学物质: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等对胰岛细胞有毒性作用。

2新生儿及婴儿早期不吃牛奶:新近一些研究发现新生儿 喂食牛奶者Ⅰ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牛奶蛋白刺激儿童产生抗牛血清抗体有关。据推测抗牛血清抗体对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宿主β细胞表面 蛋白起抗原抗体 反应,可诱发Ⅰ型糖尿病。

3积极预防并治疗病毒感染:有人在新发Ⅰ 型糖尿病患者血中检测出柯萨基B4病毒、腮腺炎 病毒、巨细胞病毒及风疹病毒的抗体,或者从死者胰岛中分离出上述病毒,提示某些病毒感 染可 触发Ⅰ型糖尿病。

4筛选易感者,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前瞻性研究已证明,胰岛细胞抗体( ICA)、胰岛素抗体(IAA)和64kd蛋白抗体在临床Ⅰ型糖尿病发病前10年就已存在,Ⅰ型糖尿病发病前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早期第一时相 胰岛 素释放减少。这些检查可用来筛选Ⅰ型糖尿病前期病人,筛选应集中在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第 一代亲属如兄弟 、姊妹及子女等,他们较一般人群发生糖尿病危险性高10倍,但95%~97%可不发生糖尿病 。 另一方面,80%~90%Ⅰ型糖尿病患者并无第一代糖尿病亲属,故筛查的价值较低,对ICA、I AA及64 kd蛋白抗体阳性者,可采用自由基清除剂烟酰胺治疗,亦可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

总之,由于Ⅰ型糖尿病涉及发病过程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一级预防还处于研究、探 索阶段,工作投入要慎重,更不要引起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误解。

三、糖尿病二级预防 (一)Ⅱ型糖尿病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筛选和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IGT)者,找出早期干预治 疗的 最有效方法,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大规模人群筛选Ⅱ型糖尿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不主张广泛开展,但良好设计的流 行病学调 查对了解不同居民糖尿病及IGT患病率、发病率和自然病程,制定公共健康计划,有重要价 值。 糖尿病中心及各省、 市协作区,可先将少数和有条件的地区、大企业、机关单位和县、村医疗单位组成防治网,进行人群筛选、调查,继而有组织地进行防治。

1筛选的对象和方法:

(1)筛选的对象:为25岁以上人群,反映率不少于85%。特别是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父母 、子女、兄弟、姊 妹中的肥胖者,有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巨大儿生育史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者及50 岁以上人群进行筛选,收益较大。 (2)筛选方法:禁食10~12小时,于早晨空腹食入100 g馒头或米饭(指100 g面粉或 米),并 用200~300ml水协助于10分钟内吃完,餐后2小时用One TouchⅡ型微量血糖计测指尖血糖, 若血糖为61~138 mmol/L(110~249 mg/dl),均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若餐后 2小时指尖血糖≥139 mmol/L(250 mg/dl),数天后用100 g标准面粉或米做成的早餐代替75g 葡萄糖的标准OGTT,测静脉血糖,若高于139 mmol/L,则诊断糖尿病。如果上述两部分人数不是 调查人数的5%,则适当降低血糖水平,使做OGTT的人数达5%。筛选用餐后2小时血糖而不用空腹血糖,是因为空腹血糖会遗漏不少糖尿病,特别是IGT患者。 2IGT干预治疗:是二级预防的关键。

根据国外及国内大量研究,IGT的特点是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的患病率较正 常人显著增多。虽然糖尿病的患病率国外较国内高,但大量研究发现,中国人IGT的发病率( 每年约10%)较国外高(每年25%)。对IGT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治疗,可使其年发 病 率减少30%~50%,抓紧IGT防治,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又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因此,IGT干预治疗是糖尿病二级预防的重点。

对通过人群调查诊断的IGT患者,进行有组织有分工的随访观察及干预治疗,以进一步 研究 IGT自然病程、IGT发展为糖尿病的规律,找出最大限度地减少IGT发展为糖尿病的干预治疗 方法,努力使IGT者OGTT较为正常,不但可以预防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变,而且可以减少 高血压、冠心病、肥胖、脂代谢紊乱及脑血管病的发生。

对新发现的IGT患者,根据肥胖与否将其分为二组,即肥胖IGT组和非肥胖IGT组,前者 在饮食控制的 基础上,分别加运动、二甲双胍、拜糖平及中药治疗,后者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分别加上述 药物治疗,与同组不治疗者作比较,观察IGT的转归情况。要求5年随访率达90%以上,分别于

1、

3、5年进行标准的OGTT复查,对照组每年随访一次,饮食、运动治疗者每3~6个月随 访一次,药物治疗者每月一次。随防与检查内容包括:时间、体重、血压、服药情况(是否按时、按量服药,副作用)、餐后2小时尿糖、运动和饮食变化等。若餐后2小时尿糖?斠?上,查餐后2小时血糖,若≥111 mmol/L(200 mg/dl)又无应激情况,复查OGTT明确是否 已发展为糖尿病,如确定,则按糖尿病治疗。

IGT者干预治疗措施: (1)饮食控制及减肥。 (2)运动治疗。

(3)服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025g,每日3次。 (4)服用拜糖平,50mg每日3次。

(5)使用其他药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如有机铬制剂等。 (二)Ⅰ型糖尿病二级预防

Ⅰ型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些筛选试验以发现临床前期和早期Ⅰ型糖尿病,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使临床前期Ⅰ型糖尿病避免或延缓发展为临床期Ⅰ型糖尿病,或使早期Ⅰ型糖尿 病缓解。由于Ⅰ型糖尿病发病 率很低,采用大规模筛查收益较小,故Ⅰ型糖尿病二级预防远不如Ⅱ型糖尿病二级预防意义 重大。 1Ⅰ型糖尿病前期筛查:

Ⅰ型糖尿病二级预防,首先应进行临床前期Ⅰ型糖尿病筛查。筛查试验有两类,一类是免疫学指 标如ICA、IAA、抗GAD抗体(谷氨酸脱羟酶抗体)等,另一类是HLA基因分型。其中,ICA 是敏感性、特异性、重复 性、可行性均较好的指标。但多次筛选试验似乎更适合Ⅰ型糖尿病的预测,因为任何一种指 标的敏 感性或特异性均达不到100%。ICA、IAA

3 和抗GAD/64kd抗体反映了Ⅰ型糖尿病的不同方面,如 果将它们联合 检测,则对提高疾病的预测性更具有价值。目前还没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学指标与HLA分 型联合应用对Ⅰ型糖尿病的预测准确性更高。 Ⅰ型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

目前用于Ⅰ型糖尿病前期治疗的药物有烟酰胺、免疫抑制剂、胰岛素、单克隆抗体以及光照 射治疗等。

(1)烟酰胺: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DNA分解是Ⅰ型糖尿病的病因。由于DN A的破坏,用于D NA修复过程的多聚酶活性增加和NAD消耗增多,使用于胰岛素合成的NAD含量下降。烟酰胺 作为NAD前体,可以增加胰岛素合成,降低高血糖。高浓度的烟酰胺可抑制多聚核糖合成 酶(PAOPRP)活性,有利于DNA修复。同时,烟酰胺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可减少胰岛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对胰岛β细胞DNA的破坏损伤作用。

国外一些资料证实,烟酰胺对Ⅰ型糖尿病前期有预防作用。有人对14名Ⅰ型糖尿病高危 儿童口服烟酰胺 (每日150~300mg/岁)治疗,另8名高危儿童作对照不予烟酰胺治疗。随访2年后,对照组8例 中7例发生糖尿病,平均发病时间17个月,而治疗组14例无1例发生糖尿病。烟酰胺对早期Ⅰ 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尚未肯定,有人报告烟酰胺可减少胰岛β细胞破坏,加强β细胞再生, 增加胰岛 素与C肽水平,延长缓解期,保护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的残存功能,使胰岛素平均治疗剂量 明显减少。 烟酰胺治疗的剂量尚不一致。一般认为应按25~50mg/kg·d分次口服,大多数病人 对烟酰胺能够耐受,但部分人可出现面色潮红、头痛、转氨酶轻度升高、胃肠道反应等。 (2)免疫抑制剂:如应用环孢霉素等,详见前文《糖尿病的治疗》一章。

(3)胰岛素:动物实验证实,胰岛素治疗能够延迟胰岛炎的发生和发展。对临床前期糖 尿病鼠注射胰岛素,可抑制其β细胞内淋巴细胞浸润和糖尿病的发生,外源性胰岛素还可阻 断体 内的自身免疫过程并使残存的β细胞休息。因此,糖尿病前期给予胰岛素可延缓其自然病程,起到预防作用。但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应用胰岛素可促使胰岛素抗体的产生, 而诱发高胰岛素血症等。

(4)单克隆抗体:激活T细胞介导β细胞免疫破坏的证据,支持抗T淋巴细胞治疗早期Ⅰ 型 糖尿病的潜在可能。单克隆抗体(MoAb)已经用于新诊断的Ⅰ型和Ⅰ型糖尿病高危患者。初步 结果表明疗效不肯定。

(5)光照射治疗:将患者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用甲氧补骨脂素发出的紫外光照射4~5小时 , 然后再输入体内。有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年胰岛素用量和HbA1C稳定,然后恶化。 与氧自由基清除剂合用于糖尿病前期的防治,可能效果更理想。

目前,国外正在开展烟酰胺、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光照射等对临床前期Ⅰ型糖尿病治 疗的多中心、双盲或随机对照研究,我们希望有令人兴奋的结果出现!

四、糖尿病三级预防 (一)糖尿病三级预防目的

1预防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 毒、感染等。

2积极防治慢性并发症:关键是对新发现的糖尿病及IGT患者尽早和定期检查,明确有无大血管病变 (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脑卒中、间歇性跛行、足坏疽等)及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肾病) 。

措施是早期积极控制血糖至基本正常,因高血糖既是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是大血管 病变的危 险因素。同时要认真控制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大量饮酒等不利因素,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合理,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及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 (二)糖尿病三级预防措施

糖尿病三级预防主要是严格控制糖尿病,目前主要有下述措施:

1综合治疗糖尿病:主张按现代综合治疗的五大原则,积极控制糖尿病病情。 2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

李光伟:因为糖尿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个是遗传造成的,一个是环境造成的,遗传没有办法,是父母带来的,但如果是有遗传倾向的人,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你要特别特别注意。最注意的是什么呢?注意别长得太胖就行了。

这是从遗传上来说,从环境上来说就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吃饭,一个是活动,饮食总的量要控制,再有就是油不能太多,现在我们家里吃菜放的油也太多,到饭店里菜都泡在油里,这些都不是健康饮食。红烧肉现在基本上没人吃,你看台湾的电影,爸爸吃了红烧肉,儿子晚上说谁吃红烧肉了?都不行,但我们中国大陆还要吃红烧肉。你要说半年吃一次,可能还没太大问题,如果每周都吃一次红烧肉,就是不得了的问题,所以肥肉,甚至包括植物油吃太多都不行。有人说全世界最近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为什么糖尿病这么多?就是因为食物油太便宜了,廉价的食物油连最穷的国家都可以享受,所以全世界的糖尿病就越来越多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饮食里的油是非常非常多,

4 我们中国人的烹调习惯其实不是特别好,油炸的东西太多,要不放那么多油就不好吃,包括家庭里食用油放得太多,这是要特别注意的。还有就是快餐,快餐偶然吃吃还行,如果经常吃快餐的人,身体就好不了。因为快餐是外国的垃圾食品,快餐是不能老吃的。

还有一个就是活动,年轻人能走路就走路,能骑自行车就骑自行车,能爬楼梯就爬楼梯,尽量别一出门就坐电梯,一出门就坐汽车,这些都不是好习惯。原来洗衣服我们都是用搓板,现在没有人用搓板了,半自动都没人用,都是全自动。所以大家的活动越来越少,吃的越来越好。从这两个方面来说,要合理饮食,适当增加运动。

说的合理饮食是什么?有人说,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在那儿摆着不让我吃,我的生活质量太差了,尤其是那些老工人,老工人说我前半辈子吃了那么多罪,什么好吃的都没吃,现在好不容易有吃的了你不让我吃,活着没意思。实际上中国人观念的改变,中国人是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一有钱先想到改善生活,就是吃饭。但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跟你说,你想吃点儿什么就吃点儿什么,想喝点儿什么就喝点儿什么吧。你说这是好话还是坏话?如果自己说,我生活太好了,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可是别人,尤其一个病人你跟他说这个话,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好象是没多少日子了。所以你好好想想你就知道随便乱吃东西不是健康的。

所以现在我们第一要健康,第二要快乐,第三要长寿,没有健康就没有快乐,但是你要光长寿了没有快乐也不行,有人说如果你把他的寿命延长了但没有快乐,这是给他的地狱,天天遭罪,吃的也得别人管,尿也得别人管,长寿对他有什么意义?所以要健康、长寿、快乐,只有这种人才对社会有贡献,他心里头也有一种满足感,对你的家庭、社会,对你自己全都有好处。

所以说实际上人家这种观念的改变是非常非常重要,国外甚至有人说,肥胖的人是对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估计不足。就是说,一个高层的人不允许自己肥胖,因为他有很多的社会责任,他对家庭有很多责任,他一胖,将来身体有问题会影响一大堆人,害一大堆人,所以他的观念就是这样,高度责任感,他不想自己长胖。但有人不控制,只顾他自己,饱了口福就完了,美食倒是有了,但是把健康丢了。就是说要美食和健康兼顾,这种才是真正好的健康观念。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