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2022-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历史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生理学期中考试成绩和试卷质量分析

【摘要】目的:对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期中考试成绩和试卷质量进行分析,了解试卷质量和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成绩统计分析和试卷分析原理与方法对试卷成绩、难度、区分度、信度进行评价。结果:生理学期中考试成绩呈正偏态分布,总体分数偏低,平均成绩22.58分,标准差4.97;试卷总体平均难度系数0.58;试卷平均区分度0.30;试卷信度0.74。结论:生理学期中考试试卷信度较好,考试可信、有效,试卷整体区分度良好。但学生成绩整体偏低,试卷总体难度偏大,难度分布不够合理,难度较大题目比例偏高。

【关键词】生理学 成绩分析 试卷质量分析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7JY-Y-009);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FE467(-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760212)。

生理學是医学高等教育重要基础医学课程之一,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1]。该课程具有逻辑性强,机制复杂,内容抽象枯燥等特点;学生普遍反应难学,因此生理学也是教与学难度最大课程之一[2]。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与质量重要手段,是反映教与学水平的客观量度[3]。分析考试成绩和试卷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可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反馈信息[4]。本研究运用成绩统计分析和试卷分析原理与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期中考试成绩和试卷质量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学生生理学课程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生理学期中考试试卷55份进行分析。试卷满分40分,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40题,涵盖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一至四章内容。

1.2 方法

应用SPSS 13.0 软件,依据教学测量学原理和方法对考试成绩和试卷质量进行分析。成绩分析评价指标有平均分、标准差、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试卷质量分析指标包括难度、区分度、信度。

2.结果

2.1考试成绩的一般情况

学生平均成绩22.58分,标准差4.97,最高分34分,最低分13分,及格率41.72%,优秀率3.64%。对考试成绩做正态性检验,结果P=0.200,并结合直方图进行综合分析(图1),发现学生生理学期中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峰度系数-0.361<0,表明该总体成绩分布与正态分布相比较为扁平,为平顶峰;偏度系数0.259>0,表明总体成绩略呈正偏态分布,即低分略多。学生生理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数段频数分布见表1。

2.2 试卷质量分析

试题难度:试题难度系数分布见表2,其中,容易题目共13道,占32.5%;难度适中题目共15道,占37.5%;难题共12道,占30%。本试卷总体平均难度系数为0.58。试题区分度:试题区分度系数分布見表3。40道考题中有15道考题(37.5%)区分度优秀,4道考题(10%)区分度良好,7道考题(17.5%)区分度尚可,14道考题(35%)区分度差。试题信度:本试卷卡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为0.74。

3.讨论

3.1 考试成绩

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生理学期中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学生考试成绩主要集中在19-24分,总体分数偏低;平均分较低,仅为22.58分;及格率较低,仅为41.72%。综合以往教学经验,分析出现上述结果原因可能是由于课程难度大,考试难度大,学生学习情况欠佳。提示在今后教学中应适当降低试卷难度并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3.2试卷质量

难度和区分度是判断试题质量重要指标,用于衡量考生能力程度,通过一次考试将不同程度和不同能力学生区别开来[5]。难度是指测试题目难易程度,用难度系数p表示,且0≤p≤1。本文使用公式P=M/W计算各题难度系数,其中M表示全体学生某题平均分,W表示该题满分分值。试题难度系数在0.7以上为容易题,0.4-0.7为中等难度题,0.4以下为较难题或难题。鉴于课程考试有别于入学考试,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内容掌握程度,难度系数可适当偏高,试卷难度宜控制在 0.6-0.8[1,6]。本次课程期中考试试卷平均难度系数是0.58,整体难度偏大。当统计每道题得分情况,分析题目难度时发现,此次考试难题比例高达30%,而中等难度题目所占比例仅为37.5%。提示在今后考试中应适当降低难题比例,增加中等难度题目比例。本次期中考试内容包括前半学期生理学课程所授章节,即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逐题分析难题时发现,12道难题中有6题出现在血液循环一章,具体涉及泵功能、静脉、微循环、调节4个知识点。提示在今后生理学教学中应加强上述薄弱环节授课,教师应通过多途径、反复强化学生对血液循环相关知识点理解。

区分度(D)是一种评价试题效用高低参数。不同档次学生对授课知识掌握程度可由区分度反映。区分度指数值可用高、低分组法计算得出,即区分度指数=高分组难度系数-低分组难度系数(取得分最高前27%考生作为高分组,而得分最低27%学生作为低分组),D取值范围在-1~1之间[7]。试题D≥0.4表示试题区分度好;0.3≤D<0.4 表示试题区分度较好,不需要修改或小修即可;0.2≤D<0.3 表示试题区分度尚可用,但需要修改;D<0.2 表示试题区分度差,应删除或需要大幅修改[1]。本试卷整体区分度0.30,区分度良好,说明改试卷基本满足试卷命题要求。本次期中考试试卷中65%以上试题区分度均在0.2以上,说明绝大部分试题质量尚可,但仍有少数试题有待修改完善。

试卷信度是描述试题对考生成绩可靠程度的定量指标,信度越高说明考生受偶然因素影响程度越小,可以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考生学习水平。实际测量中有多种不同度量方式。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系数来度量,取值范围0-1,一般认为大于0.9信度为优,0.7-0.9较好,低于0.7为不合格[5,6]。本试卷信度为0.74表明试卷信度较好,此次考试结果可以信赖,能够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通过对生理学期中考试进行试卷分析可知本试卷信度较好,考试可信、有效;试卷总体难度偏大,难度分布不够合理,难度较大题目比例偏高;试卷整体区分度良好。因此,在今后考试工作中应总结经验慎重把握试题难度。

参考文献:

[1]陈桃香,石俊枝,万瑜等.生理学考试成绩分析与试卷质量评估[J].基础医学教育,2016(10):788-790.

[2]黄丽娟.医学生对生理学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分析[J].基础医学研究,2014(10):807-809.

[3]宋军,刘银梅,沈跃平等.2004-2006级医学本科生部分课程成绩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75-76.

[4]赵电红,董美丽,刘立婷等.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临床药物学期末考试成绩和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6):67-69.

[5]石武祥,章丽娟,杨庭仕.大理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10):1835-1837.

[6]田晓华.基于SPSS的一次物理试卷分析[J].中学物理,2018(19):41-45.

[7]张彩彩,胡爱华,王晗等.生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及主观试题质量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37):70-73.

作者简介:

米鍇,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理学教学与科研。

边慧,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理学教学与科研。

作者:米鍇 边燕 姜博奥 李娇 边慧

第2篇:初中数学期中期末测试卷的制作与评价

当前,我国的考试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教学性考试,即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考试;二是测量性考试,即检测学生能力发展状况的考试;三是评价性考试,即综合教学性考试与测量性考试的特点,结合平时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的实际,实行全方位的考试。众所周知,初中举行的期中、期末测试是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于是,数学期中期末测试卷的制作便成了我们研究的焦点。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我们应该怎样创新初中数学期中、期末检测卷的命题制作呢?本文试从命题方向、命题原则、命题设计及评价等方面作出探讨。

一、初中数学期中、期末测试卷的命题方向

新课程改革的数学教育目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课程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根据这一目标与要求,笔者认为:对期中、期末数学检测卷的设计,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首先从初中数学教育目标的角度看,检测卷的设计必须具备趣味性、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其次从初中数学教育的要求这一角度看,检测卷的设计又必须注重能力分层性,并且要注重不同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方法的设计;再次,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期中、期末检测卷的命制不可同日而语,应该分别以不同的思路进行命题制卷。期中测试卷应该以教学性考试的形式,结合校本教育的特征及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进行命题;期末测试卷应该以评价性考试的形式,以县区或多校联合为单位,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统一命题制卷。

几年来的实践初步证实,根据初中数学期中、期末检测卷的命题方向进行命题制卷,对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我们一致认为,只有根据这一命题方向进行初中数学期中、期末测试卷的命题,才能真正达到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二、初中数学期中、期末测试卷的命题原则

在测试卷的命题制作过程中,除需要明确命题方向以外,还必须遵循一些命题制卷原则。笔者认为,期中测试卷应遵循趣味性、基础性、循序渐进性、能力分层性、导向性等命题制卷原则;期末测试卷则应遵循趣味性、基础性、循序渐进性、实践性、区域性、指导性和创新性等命题制卷原则。具体来说,这些命题制卷原则各有不同的界定。

趣味性原则——卷面排版设计美观大方,试题内容浑然有趣,不是呆板的知识解答。

基础性原则——试题内容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思想方法为主干而体现。

循序渐进原则——试题的难度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逐步深入。

能力分层原则——在试题内容的呈现方法上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收获”,因而对同一问题可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解答。

导向型原则——试题内容即要体现知识重点的导向,又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的指导。

区域性原则——根据本地区学生的学习现状,在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上作出合理界定后进行命题。

实践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情况构造实践型问题。

创新性原则——主要体现为试卷命题形式的创新和学生创新思维的检测试题的设计。

指导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作为指导,既为教师的教学作指引,又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作引导。

当然,在实际命题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在同一套试题设计中都体现出上述所有命题制卷的原则,但是,如果我们充分运用这些原则去进行试题设计,那么所制作的测试卷必定是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最具可操作性的试卷。事实上,我们的实践已初步证实了这一点。

三、初中数学期中、期末测试卷的命题设计与评价

初中数学测试卷的命题设计方式多种多样,各种题型千奇百怪,多姿多彩。不管怎样,万变不离其宗,在这里,笔者设计了一种评价模型,以作向导,抛砖引玉吧。

1.初中数学期中测试卷的评价模型设计

(1)卷面设计:美观大方,温馨优雅,排版整洁。

说明:卷首用大号美术黑体字突出试题名称,用黑体仿宋字突出各大题的题型,并用“精心选一选,你一定能选准”代表“选择题”,用“认真填一填,你肯定能填对”代表“填空题”,用“细心解一解,你终究会成功”代表“解答题”。用笑脸图案表示各大题的题号,一个笑脸图案表示第一大题,两个笑脸图案表示第二大题,三个堆垒的笑脸图案表示第三大题,依此类推。在每个小题处,可根据题目内容设计激趣图案。

(2)内容设计:共设三大题(选择、填空、解答)26小题。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30分,填空题30分,解答题4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说明:期中检测命题必须是在本校本年级各班统一了教学进度、确定了知识检测内容后才能实施命题制卷的。我们规定:第一大题为选择题设10个小题,第二大题为填空题设10个小题,第三大题为解答题设6个小题。其中,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题设计一个不需仔细考虑便能答出的基础问题,第2、3小题则是要求稍加思考或推算才能答出的问题,第4、5、6、7小题是基础知识的各种体现或综合性问题,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或推算,第8、9、10小题则是知识的简单应用,需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命题。第二大题的命题思路与第一大题相同,只是在难度上稍加一等。第三大题的第1小题通常以考察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或基本操作能力为目的命题,如计算题、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画函数图像等等;第2小题以考察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指导其数学学习方法为目的进行命题,如阅读理解题等;第3小题为逻辑推理题,如代数推算题,几何证明题等;第4小题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命题,如几何作图题、动手制作后再作解答的实践问题等;第5小题以考察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目的命题,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所学知识要点而编制应用题;第6小题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命题,这种题型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难度,找准知识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口,创造性地设计问题。

(3)阅卷设计:期中检测阅卷以科任老师跟班阅卷为基本形式,在条件(时间和人力充足、办公环境统一)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年级组统一流水阅卷。

(4)评价设计:分两种方式进行评价。一是科任教师自身进行评价,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评价自己的教学情况;二是年级组进行总体评价,既对本年级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又对老师们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良。

2.初中数学期末测试卷的评价模型设计

(1)卷面设计:可与期中检测卷的设计相同。

(2)内容设计:共设四个大题(选择、填空、解答、体会)31小题。总分120分(其中选择题30分,填空题30分,解答题40分,体会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说明:第一大题选择题设10个小题,以最基础的问题入手逐步加深,但不能出现难度较大的问题。第二大题填空题也设10个小题,以基本概念或基本运算入手,逐层加深,但不能出现高难度题。第三大题解答题设6个小题,可从基本方法、实践操作、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去设计试题。第四大题数学学习体会题设5个小题,可采用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命题,也可以用写数学日记的形式命题。如①我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填喜欢或不喜欢);②我对数学学习的原因是;③在本期的数学学习中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④我以后应该怎样克服本期的缺点改进学习方法 ;⑤我对数学老师的教学建议是 。

(3)阅卷设计:分年级组交换流水阅卷。

(4)评价设计:设教学性评价与综合评价两种形式。测试卷的分值分两个部分,即100+20=总分(120),其中试卷前面100分为教学性评价的依据,总分为综合评价的依据。教学性评价由教研组组织评价,综合评价由学校教务处组织评价。评价结论以量化形式或者评语形式予以公布。

一份期中或期末数学试卷应当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既重视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又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更注重学科自身特点,抓住主干与本质,突出思想与方法,重视理解与应用,体现内容的时代性,渗透试题的教育性,达到有效评价初中数学教学之目的。

(作者单位:衡山县实验中学)

作者:刘广林

第3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学情分析

一、考试成绩基本情况

七年级参加考试22人,及格19人,其中80分以上8人,70—79分5人,60—69分6人,不及格3人,平均70.6%,合格率86.4%,优良率36.4%,学困率9.09%,极差率4.55%。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1、历史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学情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6、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

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4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质量分析

教 师:乔 艳 霞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级227班平均分68.5,优秀率8.5%,及格率为85%;七年级226班平均分70.2,优秀率9%,及格率为71%。七年级228班平均分75.1,优秀率12%,及格率为72,1%八年级223班平均分73分,优秀率15.2%,及格率为80.2%。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

时 间:2016年12月3日

第5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0-11-21 19:03:49|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五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列举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32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8小题: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B,这是由于学生对甲骨文发现的贡献没有弄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14小题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陷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四小题第

2、3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又如第31小题,要求学生结合谈谈对应当如何考试的看法,这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许多考生在答经过时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简略,一笔带过。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9小题第3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不少学生举的例子不恰当。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历史作为中考学科已经几年了,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第一,从初二年级的成绩来开,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间,这说明了有的学校、有的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造成差距较大,为初三年级的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第二,从初二年级的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学校一定要给初二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兼职教师也可参看练习册的学习目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

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6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一、试卷分析

这是一次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考试。本次考试的内容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分析、理解、综合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试题共分两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从这次期中测试的成绩来看,执教八年级2班,学生总体上考得比较正常,由于前期有针对性督促检查部分学生复习,有一定效果,最大的收获是消灭了不及格现象。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虽然合格率100%,但与同年级其他班级相比优分率不高,试卷满分为60分,48分以上为优分。该班48分以下学生较多,说明该班基础差或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较多。

就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易错题主要有第一大类的第

8、

12、

13、

15、22小题。第二大类的第31题中第3小题、第32题中的第2小题、第33题中的第3 小题。

就考试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主要在第

8、

12、

13、

15、22小题失分较多。第8 题从提供的表格中得出阶级结构变动,地主阶级被消灭,从而得出造成这一变动的直接原因是土地改革的完成。第

12、13题实际上是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的时间。第15题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的主要标志之一浮夸风。第22题是通过1974年春联与1980年春联反映社会现象的比较,突出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方面还需要加强。

2.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在第31题中第3小题、第32题中的第2小题、第33题中的第3 小题失分较多。第31题中第3小题1979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这“圈”的含义即指邓小平建立经济特区。第32题中的第2小题考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学生误为其他会议上制定。第33题中的第3 小题考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还需要再下功夫。

就教与学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对教材阅读、理解、分析不够透彻,教师课堂讲的较多,补充的较多。导致学生课本内容不太熟悉,课堂练习时间较少。

尽管在复习过程中,对部分学生的复习进行了检查督促,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查的不力,订的不紧。过多依赖学生的自觉性。

2.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被动,方法呆板。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说明有不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马虎。

二、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怎样处理,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等都是每一堂课需要反思的。

(一)反思内容

教师平时的授课,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具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时间和内容分配的是否合理?内容讲解是否过多,是否需要对课外的内容作适当补充?

(二)反思学生

我们现在关注“常态课堂”,对学生而言,“常态课堂”就是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课堂常规,上好每一堂课。同样一个班级,同样一个课堂,同样一个老师,为什么学习成绩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对课堂学习的关注程度不同。抓实“常态课堂”,首先要强化课堂常规,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学生是否有学习热情?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简单地说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学生该懂的懂了没有?学生该做的做了没有?学生该想的想了没有?学生该说的说了没有?

课堂教学一定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始至终都精神饱满地、主动地投入学习、参与活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才能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三)反思教学

教师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上课有无激情?能否调动学生?师生是否互动、融洽?教学任务有否完成?都是值得教师反思的。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关注常态课堂,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教师一要以本(课本)为本,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分析、归纳学习要点,熟读教材目录,熟记大事年表。

教师二要以生(学生)为本,在照顾多数学生的同时,分层次要求,特别是哪些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这些学生一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要不断改进授课方式,要给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

加强复习过程的督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系统掌握。上复习课,教师不能只就题讲题,而应该纵观全局。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分析的问题教师决不代劳。复习要有专题,找出各个知识“板块”各部分的联系。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不应只局限于识记,而要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连点成线。要让学生学会理清历史线索,这对学生识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理清历史线索更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础。

第7篇: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共四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35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从试题的难易的坡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如开卷第一个小题是学生们都很熟悉的鸦片的输入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告诫我们要远离毒品。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适当。从难度上,试题比较适中。没有怪题、偏题。

二、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共20个选择题,分值为40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32分左右,错误的主要是

4、

12、

14、18小题,原因如下,第4小题学生从条约中提炼出的有效信息就很有限,所以造成学生出错;第12小题学生对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关系理解不透彻;第14,18小题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

第二大题为判断题,学生识别能力不强,不会判断,从历史知识中提炼不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第30小题出错的学生也比较多,学生没有理解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 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第1是历史人物的名字出现别字,错字的比较多;第2是对“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的内在联系”掌握的不够全面,失分的学生较多;第3是对自由发挥的问题把握不住要点。

第四大题是问答题,有三个小题,第33,34题是关于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过程,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在“怎样看待辛亥革命”的问题上,这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不能答出正确答案。

总体来看试卷出现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不够。

三、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第一,从八年级的成绩来看,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5---10分之间,这说明了学校有的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第二,从八年级的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第三,学校一定要给八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

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8篇: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概况

本套试卷分选择题(40分),辨析改错题(12分)、列举题(11分)、材料题(25分)、活动与探究(15分)。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二、试卷特点

1、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如秦的统一,汉武帝的大一统。

2、试题角度新颖,表现在材料题上,如25题的(4)假如你是一位当时的官宦子弟,你可以在什么地方读书?,26题的(3)综合性较强。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如:26题的第一,三小题。

4、

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如对屈原的考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材料题第26题引导学生关心时政。

6、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人物,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我校实行的是闭卷考试,主要从以后的课好上的角度考虑的。从考试结果上看来,整体情况正常,单选题及格率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是能够掌握,但由于知识面大且容量多,学生对各课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识点易混淆。

2、材料题失分较为严重,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对课本知识的识记模糊不清丢三落四 2)、材料题语言运用、组织不过关,书写潦草,语文素养较差。从卷面上看,东拉西扯、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字迹潦草、文不对题、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连篇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非历史素养问题所反映出的是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差,基本素养欠缺。

四、关于应对措施的思考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不是老话套话,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我现在才深刻领会到其重要意义。我校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能力。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2、知识与能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能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带来能力的飞跃。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3、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近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问题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质。

4、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5、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

上一篇:读伊索寓言下一篇:渣土运输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