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整体设计

2023-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教学整体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运用实践

摘 要:在高中阶段,生物课程内容具有碎片化与冗杂性的特点,在特定阶段内容,学生需要吸收的课程知识内容较多,再加之并未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整合,使得学生生物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由此,整体向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但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部分生物教师将整体化教学片面理解为知识内容的整合教学,并未将知识内容、情境、单元目标等方面出证有机整体,进而导致单元整体化教学设计存在明显的机械化与功利向特征,难以适应新课改的教育需求。对此,本文将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运用实践进行探析,旨在通过提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与科学性的方式,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系统化与结构化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运用实践

单元整体设计主要是指以“整体教学”理论为支撑,围绕多项学科构成要素,致力于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设计理念。于高中生物而言,单元整体设计主要是指以生物课程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以单元整体概念体系为核心所构筑的教学活动与安排。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结构化与系统化的特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概念解释与问题解决的能力,充分体现高中生物课程整体性、开放性以及实用性的价值。但是,由于基础框架把控偏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生物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存在局限性。对此,本文将从构成要素与运用实践出发,对高中生物教学单元整体设计进行探析,推动高中生物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1、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单元整体设计主要包含三个要素与七个环节,其中“三要素”主要是指“教学”、“学习”以及“评价”,“教学”即生物核心素养培养过程,“学习”即学生核心素养成长过程,“评价”即以“核心素养”为原点的点评过程。“七环节”主要包含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单元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活动设计、单元学习活动以及教学活动评价。其中“教学内容分析”侧重于生物单元教材内容的核心主题进行挖掘,“学生学情分析”侧重于对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能力与学习状态进行把握,“教学目标确定”侧重于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向进行探索,“教学活动设计”侧重于对单元整体教学课堂各项活动进行细化,“单元学习活动”侧重于学生自主活动的挖掘,“教学活动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进行点评。通过强化对“三要素”与“七环节”把控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生物教学结构性的提升。

2、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运用实践

2.1重视顶层设计优化

顶层设计主要包含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情分析以及单元学情分析,属于课程活动的准备环节。以“分子与细胞”为例,从教材本身出发,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细胞”、“细胞分子”、“细胞构成”、“物质输入输出”、“能量供应利用”以及“生命历程”等多方面内容,由此可见,该单元内容以“细胞”为核心主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为基本架构,“细胞分子”与“基本结构”则是重要分支,“物质输入输出”与“能量供应利用”则是“细胞”的细化,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候,教师可以以“生命历程”与“基本结构”为外在框架,对细化内容进行讲授,以提升课程整体性。此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生物知识架构进行了解,笔者倾向于通过测试的方式直接了解学生生物学习能力,于“分子与细胞”课程而言,笔者布置了“整合课程脉络”的预习作业,并在课堂上提问,用以了解学生的单元整合的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参考对课中教学环节进行优化[1]。

2.2优化课程活动设计

课程活动设计主要包含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活动设计、单元学习活动等方面,是单元整体教学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以“稳定与调节”为例,从教材出发,该课程主要包含“人体”与“植物”两个元素,其中“人体”的占比更大,本文将着重探析“人体”课程内容,设计流程如下:首先目标确定,笔者班内学生的生物学习状态良好,对“人体”的学习兴趣偏高,針对于此,笔者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提升学生知识结构系统性的提升;其次流程设计,笔者先引导学生对“课程脉络”进行把握,以“人体”知识框架进行梳理,即“人体”主要涉及细胞环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多项内容,在基础框架把握完成之后,笔者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细胞环境”的动态化视频,将“细胞生活环境”作为课程重点,并融入“分子与细胞”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提升学生知识框架的连贯性,此后,笔者组织了自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神经调节”的脉络知识进行梳理,并接入于“人体”框架知识之中,用以促进学生单元知识脉络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2]。

2.3落实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属于单元整体课程设计的总结收尾环节,以“细胞工程”为例,在课程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在“细胞工程”课程中的态度与行为进行评价,从鼓励的角度出发,指出学生的可进步之处,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补足,推动学生快速成长。于“细胞工程”课程而言,笔者还采用测试评价的方式,通过布置“单元脉络”梳理任务,引导学生以“细胞”为主题,以“分子与细胞”、“细胞环境”以及“细胞工程”为元素,构建知识框架图,用以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思维,降低学生的知识记忆难度。在知识框架图完成之后,笔者对构图质量进行直接评价,对学生框架图的缺失部分进行“一对一”指导,用以保障班内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整体性的提升,推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对此,在落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以“整体”为出发点,对教材知识的核心主题进行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顶层设计、活动设计以及评价涉及等进行优化,以达到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价值的目标,促进学生知识梳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海芳. 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运用策略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1(35):98-99.

[2] 张洋. 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 魅力中国,2021(16):181-182.

[3] 张钰莹.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0(16):349-350.

作者:张永超

第2篇: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运用策略探究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知识讲授式的教学形式,通过对学科的整体筹划、关注学科整体组织系统、注重知识结构建构,将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系统的科学框架结构,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结构间的孤立、分裂的局面,让学生在整体观瞻、系统梳理、深度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实现学科知识系统的有效梳理,实现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 单元整体教学 策略探究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单元组合形式,不仅可以为教师所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同时也对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借助本单元的教学来帮组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素养,已经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师所共同面临的问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当前的单元整体教学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要想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价值,教师必须加强对新型教学手段的探究,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单元整体教学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开展的内涵

单元整体设计是突出了关联思考和整体设计的教学思想,需要教师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一类知识以单元为视角进行整合处理,并通过对教材相关联知识的整体梳理,帮助学生实现对生物知识的整体建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将教材进行归类整理,促使相关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生物素养的形成。

(二)单元整体教学开展的意义

1.体现教学整体性

在单元整体教学覆盖的生物学习环境下,能够打造整体性强的学习内容。在主要体现上,是将教材中相似、相近的文本材料划入同一学习单元中,并非直接按照课程顺序进行讲解。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了解、接受知识,并从整体层面建构知识内容。此外,单元教学的实施,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二次整理,形成更加符合学生需求、更具整体性的知识体系。

2.体现教学高效性

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法,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在课堂实践中,需要先以概述方式介绍单元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大体的学习印象,使其能够带着疑惑、好奇进入下一学习环节,避免学生出现“缺乏学习头绪”的现象,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在同一个学习主题单元内,每一章节的生物課程都可以呈现出统一的知识背景,为学生深入地认知、学习提供了有利支持,在体现了学习拓展性、系统性的同时,能够大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体现教学自主性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支持下,高中生拥有且掌握了更多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在教师围绕某主题整理和概括单元课程时,能够帮助学生抓住单元下文本的共性特点,便于学生自主寻找和发现学习重点和难点,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学生经历自学过程后,教师可以提高单元内容讲解的深度,引导学生自主对比教师讲解、学生自学的内容,通过对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这样,学生在潜意识中就容易模仿和学习整个过程,反复地进行自主思考、独立学习,成为自主型学习者。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单元整体教学本身具备特殊的过程。首先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学的内容与价值,例如在开展“细胞物质输入输出”这部分知识教学时,该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是细胞,而很多生物知识都可以用细胞来解释,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从相关的课时内容出发,在全面掌握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加以设想。考虑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关于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原理,并且也明白生物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如何借助不同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法知识进行巩固,以此来促进学生数据分析与读图能力得以提升。在实际教学中要问学生不同的问题,借助问题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生物膜结构的探究过程,进而增强学生对流动镶嵌模型相关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在阶段性目标的帮助下,学生还可以利用图表与文字等工具深化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最终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之后,教师还可以按照课时的不同去设计相应的问题及内容。总之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必须要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对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加以精心设计,确保所提出的问题具备逻辑性,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好地感知到生物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运用策略

(一)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需要科学分析与树立课程内容,将问题情境加以彰显,引导学生能够对生物知识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贴切的生物知识话题与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对生物概念产生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学习与掌握。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对生物知识产生持续性的探究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知识框架的有效拓展与构建。比如说教师在设计必修一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重点分析与整理相关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对“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过程”产生深刻的理解。需要认识到,该单元课程知识如果知识对核心概念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势必会导致学生对该章节掌握的学习兴趣被打消,学生的科学意识养成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鉴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为学生列举当前对社会以及人们生命健康产生恶劣影响的新冠病毒例子,为学生直观地演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细胞与病毒结构之间的差异,即:病毒是没有细胞膜与细胞核的,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但是病毒因为具备蛋白质外壳,因此能够实现广泛的传播与渗透。通过列举新冠病毒这一案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单元整体课程知识的学习中,进而构建起系统性的学习架构,学生对生命科学这一生物知识也会产生深刻的认知,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开展单元探究实践活动,行动中见真知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从而对生物原理做到科学的理解与解释,这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是相契合的。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从大概念视角出发,科学设置单元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概念的引领下,对生命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实践,在具体的单元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模型与建模的方法进行教学,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以感性为基础促进理性的发展。如《细胞的结构》一章的内容时,可通过合作探究,设置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概念图对知识进行总结,通过模型构建等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动手又动脑,在快乐地学习新知识的氛围中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要适当地开展生物史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知识的出现和发展历程,养成良好的生物意识,正确利用生物知识看待世界,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来龙去脉会有更为直观和清晰的认识,这就有助于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当中对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之美,从对科学史的辩证讨论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逐步获得受用终身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三)融入信息媒体,促进教学生成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从而让学生能够对生物各个单元间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做到深层次的掌握,对于各个生物知识与概念存在的关联也能够做到很好地探究,学生也可以在生动形象的生物知识体系中,对生物学科产生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例如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由于部分实验内容较为复杂,对具体的实验条件提出较高的要求。针对这种状况,高中生物教师可接力信息技术模拟生物实验,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应实验的理解。在实际的授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设置相应的模拟实验。以“碳循环中的温室效应形成原因及危害”为例,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模拟温室效应的形成,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危害。与此同时,教师可让学生发表观看信息实验的看法,促进学生社會责任感的形成。再比如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一些生活事例引用到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最终取得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首先,教师将本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照片,应用到电子课件中,并提出导学问题:“为什么人们在大量运动之后往往会感到饥饿?”其次,邀请学生谈一谈饥饿感的生产原因,引出关于能量供应的讨论。教师将学生发言整理到一张表格中,通过智慧课堂系统分享给每一名学生。再次,引导学生对比本章知识的目录对之前所提出的猜想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与对比活动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单元整体设计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是保障学习效果的关键,因而,结合学生的兴趣体验,融入丰富的活动、媒体等资源,让学习的过程在形象生动的学生体验的过程中,得到精彩呈现,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在对学习活动有效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魏昱.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

[2]李润洲.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8(7).

[3]李学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生物单元设计整体优化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7(6).

作者:王海芳

第3篇:基于单元整体设计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摘 要: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应试化、碎片化、表层化问题,忽视单元的内在联系和语法在情境中的实际运用。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法教学为解决传统教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探索单元整体设计视角下的语法教学思路及方法,促成学生的一体化学习,实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单元整体设计;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一、引言

英语语法作为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然而,传统语法教学偏重应试,过于重视语法结构、规则的学习,忽视在语境中使用语法,忽视语法本身的语用特征和表意功能,这种脱离语境的简单操练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针对这一语法教学的局限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提出,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倡导兼顾语法的形式、意义和功能,即“语法知识的使用不仅要做到准确和达意,还要做到得体”(教育部,2020)。因此,语法学习需要符合新课标的语法教学观,在一个整体统一的主题语境下进行,从单元目标出发,制定语法学习的目标,兼顾语法的形式、意义和运用三个维度的内容。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单元整体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整个单元看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内容,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充分考虑单元各部分的内在关系,对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统筹安排,整体化设计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作业,以清晰的整体思路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高。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对于英语学科教学而言,意义之大,已经不言而喻。首先从单元目标出发,整体处理单元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是学生整体语言能力的提升。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下,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教师可以整合各部分内容,同时,也能进行增补、调整和取舍,用于辐射、拓展、延伸到更大的范围,实现知识的迁移,开阔视野和眼界,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

三、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法教学思路与方法

1.整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

梅德明、王蔷(2018)认为,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最基本和完整的单位,每个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编排的。以上海教育出版社新版英语教材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My Space”为例,本单元探讨了住房和居住空间,以及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一主题,主要包含六个不同类型的板块,阅读和互动部分(Reading and Interaction)讲述了一个生活在伦敦的21世纪家庭体验“回到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实验的故事,探讨特殊历史时期的空间环境;在语法部分(Grammar Activity)文本中,两名中国青少年分享了他们对于家中房间的看法,重点学习使用定语从句关系副词描述房间特征;听力和口语部分(Listening and Speaking)呈现了一个电台节目,节目中专家就共享空间和责任义务发表了看法,随后,学生讨论制定家庭规则,分享共享空间责任;写作部分(Writing)包含一篇杂志文章,内容是一名青少年描述他的卧室,以范文为蓝本,指导学生开展描写卧室的写作;文化聚焦部分(Cultural Focus)向我们呈现了一座历史悠久的英式城堡,感受异国古建筑文化;最后,视频部分(Video)探讨了英国家庭四十年来消遣方式的改变,体会空间活动变迁。基于单元内容,将本单元各课时和语篇主题进行了梳理,通过整理,深入解读单元内容,提炼出单元核心学习主题:通过了解特殊历史时期空间、自我生活空间、异国建筑文化,认知空间概念,描述空间特征,明确空间责任。

2.以主题语境为引领,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方面应该达到的程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在教学中起着导教、导学及导评的作用。单元整体目标下的课时教学目标应从不同维度设定,规划进阶式目标,每一分课时教学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单元整体目标而搭建的基石,分课时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支撑,不可分割。围绕“My Space”单元主题语境,基于单元核心學习主题,设计出语法板块课时教学目标,即:

(1)理解对特定空间的喜好,掌握定语从句关系副词用法;

(2)运用定语从句关系副词描述如何改善特定空间;

(3)探究设计如何用定语从句关系副词解说理想空间。

在进行本单元语法教学的时候,基于单元主题语境,创设真实的情境,以语篇为依托,将定语从句相关知识点与居住空间主题进行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话题,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根据单元核心主题和课时目标,设计语法教学活动

(1)导入环节 (Pre-learning)

活动一:

借助Reading and interaction中The 1940s house语篇内容,制作微视频,视频解说词采用定语从句概述“20世纪40年代之家”社会体验实验,在单元语境下呈现定语从句语法功能,复习关系代词的用法。

The reading passage describes an experiment which is called The 1940s House. The family whose name is Hymers took part in the experiment. There was no central heating that they could use in the house. Twenty-first century labour-saving devices which was necessary immediately disappeared. As a result, Lyn Hymers who was 50 years old had difficulty doing domestics chores. Despite many challenges, Lyn whom the family depended on still missed the life in the 1940s house because they grew closer.

活动二:

通过分析与单元主题语境相关例句,导入关系副词Where, when及why用法,概括关系副词的规则和含义,体会使用关系副词描述特定空间。例句呈现如下:

The 1940s House was a place where a modern-day family took part in a social experiment.

The hole in the garden reminded the family of the time when they needed to have a place to take cover.

The strong family bond and the spirit of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are the main reasons why they loved that house.

【设计意图】

从相关单元主题语境已学语篇出发,复习关系代词,引出关系副词,体会理解关系副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连续递进的主题语境中探究学习语法知识,有助于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

(2) 学中环节 (While-learning)

活动一:

阅读并理解Grammar activity语篇“My favorite room”,提问以下问题,重点关注如何使用关系副词描述对空间的喜好。

T: Why does Zhao Ping think the worst and messiest room in their apartment is her brother’s bedroom?

S: Because Zhao Ping’s brother simply treats it as a place where he can throw his stuff all over the floor.

T: Why is the living room Zhao Ping’s favourite room?

S: Because it’s a lot tidier than the other rooms and much more comfortable and the piano is the main reason why Zhao Ping loves this room.

T: Why does Wang Wei think the kitchen is warmer and friendlier than the other rooms?

S: Because Wang Wei’s dad is always cooking there—that’s the reason why it’s warmer and friendlier than the other rooms.

T: When does Wang Wei feel free to read the science fiction books?

S: Summer is the time when he is free to read the science fiction books.

活动二:

列出文中使用关系副词描述空间喜好的例句,分析例句,指出先行词,关系副词及定语从句部分,概括关系副词的使用规则。

My brother simply treats it as a place where he can throw his stuff all over the floor.

The piano is the main reason why Zhao Ping loves this room.

Wang Wei’s dad is always cooking there—that’s the reason why it’s warmer and friendlier than the other rooms.

Summer is the time when he is free to read the science fiction books.

【設计意图】

通过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含有所学语法知识的文本,感知语法结构,归纳语法规则,理解和体会使用该语法知识的语境。

(3)学后环节 (Post-learning)

活动一:

阅读 “Building up smart home devices in my room”一文,运用关系副词When, where, 及why描述如何改善特定空间。

Building up smart home devices in my room

The thought of building up smart home devices in my room started when I saw a TV programme about home-made robots: that was the moment _________ (when) I fell in love with technology.

It’s easier to wake up if it’s bright, and this is the reason _________ (why) I built a special device. It can open the curtains at the time _________ (when) I wake up. I’ve also set up a special light control device that will turn off the lights at times _________ (when) I’m not in the room. There is a simple reason_________ (why) I created this device: to save electricity.

I often read blogs _________ (where) people discuss smart home devices. Thanks to them, I’ve learnt about ways of gathering data with my devices. I’ve also downloaded lots of useful software that helps me control the things in my room.When I grow up, I want to work for a company _________ (where) I can develop new technology. That means I need to study hard!

活動二:

小组合作设计“My Ideal Space(我的理想空间)”方案, 运用定语从句知识撰写空间解说词。

以下为学生创作成果示例:

My Ideal Space---Capsule Apartments

I was inspired at the time when I saw pictures of some homeless college students who run out of money to pay the rent. Enhancing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living space and solving housing problem are the two reasons why I build up capsule apartments. Though capsule apartment is small, it has units where each resident enjoys an independent bathroom, kitchen and separate sleeping and studying quarters. Bigger ones even have space where the resident can park their bikes. I’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moment when the resident moves to the capsule apartments. Definitely, they will feel happy since it is a place where the heart lies.

【设计意图】

基于单元主题语境,设计开放性合作任务,置身真实情境中,内化目标语法知识的运用,促使语言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也迎来了新挑战,传统教育理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中学生对语法的学习需求。语法教学既不可忽视用法、规则的讲解和练习,又要加强语法意义维度的学习,考虑在真实的语境中综合运用语法的能力。单元整体设计视角下的高中语法教学,要求在统一的、整体的、连续的话题语境下,有效地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把握单元情境场合,思考交际中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何种意义及如何得体地表达观点。通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挖掘单元主题意义,设定单元整体目标,将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转化为关联的、一体的深层运用,学生在掌握语法规则和结构的同时,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认知,实现知识的迁移创新,提升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梅德明,王蔷. 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3]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 [J]. 课程·教材·教法,2013

[4]王蔷,孙薇薇,蔡铭珂,汪菁.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学外语教与学,2021

[5]范文慧.单元整体视角下英语语法教学的探索[J].中学外语教与学,2021

[6]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 第一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江昱明

第4篇: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经验谈

正如林培英老师所说的:“从必修

一、必修二到必修三是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我认为的确如此。必修一和必修二重在讲解理论知识,而必修三则更偏重于把必修

一、必修二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一个区域,去分析和解决某一区域具体存在的某一个或几个环境问题或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必修三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必修三教学上的最大要求是要让学生形成一个学习的方法,且要把这个学习方法和技能迁移到不同环境、不同区域,去分析、解决这一区域存在问题的方法,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我赞成专家们的观点,即在进行必修三案例教学时,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要全盘抛弃、太过自由使用。因为,教材提供的案例,毕竟比教师自己开发的案例要典型的多,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通过课本案例的分析研究,使学生学到一套研究区域地理的方法、方式,然后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到其他区域,去分析、解决该区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在近几年必修三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使学生掌握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再穿插上自己开发的学生身边的案例,通过知识与方法的迁移,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身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地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问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课本中的教学案例,来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出现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问题,在学生掌握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再穿插上自己开发的案例“高密市的城市化”让学生探究学习。我首先出示两幅图片:分别是1978年和2008年的“高密市城区平面图”,让学生对比两幅图,探究回答如下问题:

(1)高密市城市化的表现;

(2)高密市城市化出现的原因;

(3)根据你的观察,请列举实例说明高密市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4)作为一名高密市公民,请为自己家乡解决城市化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的建议。

通过引用自己开发的、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探究学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了分析、解决区域问题的方法,而且也确实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5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一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阳老师)

1教学目标

重点:举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 难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归纳分析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后,基本掌握了地壳物质循环、地质作用与地形变化、大气环境、水循环和洋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具备了基本的地理阅读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但还需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 难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归纳分析

4教学设计思想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节课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为例。这节课选用的是东北的三江平原为区域背景,通过三段材料和三个问题的设计,讲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的故事,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巧妙的融合到这个案例当中,采用视频、图片和材料相结合,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赋予了课堂生机。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入] 首先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走进三江平原湿地”,让学生对湿地有一个初步了解。通过优美的画面,配以附有磁性的男低音,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在视频播放到1分23秒时暂停。再用课件展示5-6张三江平原的景观图片,教师同时可以简单介绍下湿地的概况: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脏”、“生命的摇篮”、“物种的基因库”、“鸟类的乐园”,是无数生命乃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让学生对湿地有个感性认识。

[进入新课]今天这节课就以三江平原湿地为案例,来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出示材料一和三江平原的位置图] [矩形标注: 三江平原] 材料一:三江平原,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 这里气候冷湿,年平均气温 2.2℃,在10月末地表水即出现季节性冻土。区内河流纵横,地表径流缓慢,自然植被以沼泽化草甸为主,土壤主要为沼泽土、草甸土、黑土,土质肥沃。湿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共有脊椎动物近291种,高等植物近500种,是天设地造的自然珍迹。

出示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试着从地形、气候、水文(河流)、植被和土壤五个方面,描述三江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师指点学生,根据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并从材料中挖掘信息,讨论完成: 三江平原湿地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 气候: 。 水文(河流): 。 土壤: 。 生物(植被): 。

三江平原湿地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气候:气候冷湿,年降水量较丰富

。 水文(河流): 河流众多,河网密布 。 土壤: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 生物(植被): 沼泽草甸为主,植被覆盖率高 。

[师承转]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河流)、生物(植被)、土壤五大要素组成,描述某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即从上述五个方面来描述。那么,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来讲,这五个要素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

[出示活动] 试画一幅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联图?并以三江平原为例,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师指导学生画出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河流)、生物(植被)、土壤五大要素的关联示意图(如上图),并以三江平原为案例,叫学生探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形对河流(水文)的影响: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地貌对植被的影响:沼泽广布,水生植物众多

气候对土壤的影响: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 土壤对植被: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 气候对河流的影响: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量小。 河流对土壤的影响:河流众多,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土壤肥力高。

[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河流)、生物(植被)、土壤五大要素组成,它们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 [师讲解]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人口稀少。与我国广大农耕区相比,三江平原的开发历史比较晚,到1949年只有耕地40万公顷。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决定大规模开垦“北大荒”。 数十万支边青年、地方干部和解放军官兵,投身到“北大荒”开发中,在特定历史时期里,创造了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他们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相继在三江平原建立了一大批国营农场。 [出示材料二及问题] 材料二: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野生动物繁多。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与此同时,三江平原大片湿地遭到破坏。湿地面积由上个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骤减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87亿立方米地表水也随之消失,致使三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遭到破坏后,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相互讨论,师点拨:

[师归纳总结]可见,在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改变。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第二个表现: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对“北大荒”过度的开发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原来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湿地面积缩小了80%,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危险。为了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1999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出示材料三及问题] 三江平原地区过度的开荒,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但也使“北大荒”的部分湿地消失,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999年黑龙江省决定停止开垦“北大荒”,实行 “退耕还湿”工程,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截止2011年,黑龙江省基本完成三江平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 2002年三江自然保护区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3、三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整个三江平原乃至整个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哪些积极影响?(生讨论回答,师点拨订正) 植被(生物):植被覆盖率增加动植物资源增多。

湿地面 气候:

调节气候能力增强,湿度增加,气候适宜 。 积增加 土壤:

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肥力增强 。

水文(河流):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净化水中污染物能力增强。 。

[小结]可见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第三个变现。

[承转]为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1999年果断停止开荒。坚决禁止占用林地、草原、湿地开垦耕地,不准破坏一亩原始沼泽,以保护好现有的湿地,并建立了三江平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把“北大仓”又变成“北大荒”。那现在的北大荒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观看视频]继续刚开始的视频,放到3分30秒。让学生看看美丽的三江平原现状。

[结束语]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脏”、“生命的摇篮”、“物种的基因库”、“鸟类的乐园”,是无数生命乃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规范人与自然的互动准则,树立和谐共生的理念,保护湿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绿化祖国山青水秀千秋美 平衡生态人杰地灵万物春 横批:保护湿地

[课后巩固,同时为下节课作准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平原土壤主要为沼泽土、草甸土、暗棕壤和黑土,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因此,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简析三江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

气候冷湿,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草类植物生长茂盛,有机质来源多; 地形平坦,沉积作用明显,土层深厚;河流众多,携带大量泥沙沉积。

第6篇:整体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整体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运用整体式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整体教学法英语教学研究

1.整体教学法的定义

整体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整体”为工具,利用“教学整体”的知识性与功能性相统一的特征,规范学生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体验人生,把握科学知识,控制学习进度,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构建能力素养,形成科学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法,也可以表述为: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工具,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工具,开展自主、有序、高效学习的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来理解这一定义呢?结合理论与实践,本人认为,整体式语言教学中的“整体”至少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

一、语言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整体;第

二、学得与习得是统一的整体;第

三、语言的知识、技能和运用是一个整体;第

四、全方位吸纳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 整体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整体教学理念是中学英语教学思想的语言学基础,而整体教学方法是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基础方法。

2.1语言是多要素的综合体。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结构,即语音、词汇和语法,而是结构、功能、话题的综合体;语言又与文化融为一体。

2.2听说读写四项言语技能是相联互动的。语言交际凭借声音,必涉及听与说,凭借文字则涉及读与写。听与读是信息输入,说与写为信息输出。可见,在母语习得与学习的过程中,听说读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2.3语言交际能力是多维要素的复杂综合体。这些要素有语言知识、言语技能、文化知识、认识能力、情感因素、文体知识、交际策略、甚至还有副语言知识等。在语言交际中,多种要素同时参与共同作用,才使交际得以实现。在语言实践中多种要素发生作用,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外在的语言交际学习才会内化为语言交际能力。

2.4语言交际不是单一的语言行为,而是多因素构成的综合性行为。构成语言交际行为的要素除语言行为外,还有语言交际时的场景、交际的参与者和交际方式。场景包括交际行为的自然环境、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涉及话题和交际意图。语言交际时有语言的参与,也有思维和情感的参与,有时还会辅以体态动作。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完整的交际行为。

3.整体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1词语整体教学。词语的整体性特点一方面表现为词的语音、词形、语义和词性等语法作用结合为一体;另一方面表现为习语的整体性,构成习语的多个单词不可从习语整体中割离出来。在词语教学中,务必将其音、形、义和语法作用同时展现,展现的最好方式是使用句子,并置句子于语境之中。

3.2句子整体教学。句子是音、义、语法及话语功能构成的整体。

句子整体教学以句子为一个语言单位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句子结构,同时学习语调、节奏、意义和话语功能。学会句子后,如有必要,可再分离出词语进行词语

整体教学。句子整体教学对于英语初学者尤为重要。

3.3语篇整体教学。语篇往往由许多句子构成,它是一个大语言单位,也是语言的最高层单位,所以我们不可能象学习一个句子那样一口把它“吞”下去,必然要将其切成细块才可以一口口吃下去。因而,语篇整体教学只是语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体部分,实际教学中必须按“整体—部分—整体”模式进行,从“整体”开始,以“整体”结束。

3.4单元整体教学。现行中学英语课本以单元推进,每个单元一个话题,话题统帅单元内的功能和结构内容。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应掌握单元内的话题语言材料、功能项目和语法内容,并能在该单元范围内和水平上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以话题为纲,以功能结构和运用任务为目,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3.5功能—结构—话题整体教学。这是语言知识教学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功能—结构—话题整体教学应在教语言功能时结合语言结构,教语言结构时结合语言功能,同时又与话题相结合。话题总与语篇相联系,语篇又与文章体裁相联系,所以功能—结构—话题整体教学必然与语篇及体裁相结合。功能—结构—话题整体教学思想可以贯彻在词汇教学、句型教学、语篇教学以及单元教学中。

3.6语言交际行为整体教学。这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直接手段。实施交际行为整体教学,必然要把对话和课文视为一个整体性交际行为,而不仅仅是一个语篇整体,所以学习一个语篇就是学习一个语言交际行为或语言交际事件。因此,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自然、真实的交际行为的特点,使真实语言交际行为的各个因素都发挥作用。

3.7学得与习得综合教学。在学校环境中学习外语其本质是学得,但课堂外语教学应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吸取习得的有利成份,把学得与习得结合起来,形成互补,有利于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

3.8言语技能综合训练。语言教学离不开言语技能训练,在某种意义上,语言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所谓综合,就是听说读写相互结合。对话教学听与说结合,阅读教学读与写结合,结构教学说与写结合,听力训练中结合“说”,写作教学中也可结合“说”,甚至可以四者结合。

3.9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综合教学。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聋子”和“哑巴”大量存在,就是因为忽视了言语技能的训练。当然,言语技能训练若脱离语音、词汇、语法、功能与话题,则失去了具体内容,成了无本之木,无法有效地进行。因而在进行语篇教学时不能只讲解语言知识,而应通过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新的语言点。

3.10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综合教学。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理想的英语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学与用的界限。

3.11语言与文化综合教学。中国人用英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会影响交际,所以,语言教学必须结合文化教学。语言融合了文化,这一特点确定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也是“融合”性的。

3.12语言与思维综合教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实现。语言与思维如一张纸的两面,结成一体难分难离。概念与词之间、命题与短语或句子之间、命题之间的关系;单句并列句或复杂句之间、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与语篇之间的关系,无不体现出语言与思维水乳交融。所以,语言与思维综合进行教学是自然成立的。

总之,语言运用有多种要素同时参与,那么英语教学也应有多种要素同时参与。“整体教学法”合乎语言运用的客观实际,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值得大力研究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赵涛.英语教学法[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8

[2] 杭宝桐,丁昌佑.中学英语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张媛,蔡明.教学方法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

1高中英语新教材是按单元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每一个单元内设置一个topic(即交际项目或话题),单元内的四课都是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又相对独立成篇,构成一个有机的单元整体。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备课时要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正确把握单元内各课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各课时的教学内容,科学地分解单元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单元内各课时自身的特点,形成听、说、读、写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包容、层层推进的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法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为教师用好新教材探索一套科学而又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

第7篇: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见附件

二、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工学结合、职业行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2.公共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

3.对于学生素质培养,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要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4.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

5.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6.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项目选择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7.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8.课程考核设计要突出突出能力目标,考核要全面和综合评价,要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项目涵盖学生能力、知识、态度。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体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三、说明

1.批准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

2.课程类型。表述为**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

3.授课对象应表述为**专业*年级学生。公共课可表述某大类专业的*年级学生,也可为全院*年级学生。

四、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权重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准确,能体现工学结合

6

课程基本信息清晰,明确。

5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可观测、可检验。

8

体现能力本位思想,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合理,理论部分必需、够用;

6

课程内容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或职业资格证书标准。

6

教学内容模块选取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项目设计顺序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6

课程内容由职业活动为导向,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

7

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实现教学做一体。

8

能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以学生实践为主线的学习活动。

6

项目设计能激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合理。

6

能力训练项目或任务,符合教学目标,项目选取与安排合理。

6

项目实施效果可检验。

6

第一堂课的设计能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和期待,使学生对课程有整体印象。

6

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6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6

注:此标准仅适用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供参考。

第8篇: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是对教学实施的预想。只有科学艺术的教学整体设计,才能使学生醉心于学习,积极探索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之外,还要精心设计教法,即搞好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科学艺术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从五方面着手,下面就以历史和语文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说明。

一、精设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篇,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新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让学生愉悦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导语的设计可遵循“激发兴趣,设置悬念,触及重点,创设气氛,切记??嗦”五个原则。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导语,都要短而精,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感召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例如,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内容枯燥,然而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导语设计:“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旅游看看两宋的经济,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我紧接着问学生:“我们带什么钱币去啊?是人民币吗?”这个问题把学生强烈地吸引住了,都积极地去看书思考。这则富有感召力的导语设计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好的导语对课堂教学,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学习心理上对学生起着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对导语的设计要非常精心,这是实施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的关键。

二、巧妙过渡,衔接自然

课堂上,教师巧妙的过渡语可为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思维导向,使不同的内容之间衔接紧密、自然连贯,让学生感觉主线鲜明,整体性强。所有课堂教学应仔细推敲过渡语,这样做不仅使教师讲得顺畅,学生听得明白,还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仍以上面提到的七年级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例,在学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过渡语:1.我们先去宋朝的田间地头看看农业情况如何?2.参观了农业再去看看手工业,看看能买点什么纪念品?3.再去看看商业大城市和海港好吗?从上面的教学设计看,整个课堂教学沿着过渡语,明晰了内容,合理推进,自然得体,使得所有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方法灵活,注重实效

文科要讲的内容往往是庞杂琐碎的,因此教师要把诸多教学内容巧妙的组织起来,以科学艺术的手段组合,这将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一堂课如果没有科学艺术的整体设计,从头至尾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进行平推式的教学,其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力,学生烦腻。所以,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教学手段的灵活艺术性,才能使学生走上一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来选择教法。只有针对教材、学生实际设计出的教学发方案才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结合起来设计教法。一般来讲,一个单元乃至一堂课可能是一种教法为主,也可能是两种或者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顺利完成教学目的的,便是好的教法。

进行科学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师还应注重实效性,切不可在形式上一味追求,如果不顾教学效果生硬搬用某种教学模式,效果必定不好。教师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离开教学目的去追求教学形式的方法,不仅无益于教学质量,而且还会浪费教学时间。

四、选作练习,课外延展

当内容学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整理课堂所学知识,把零散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内容,并复习巩固。为巩固强化效果,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运用,教师应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进行练习是促进转化能力的中间环节。练习题可选用课后的,也可以另外编写习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习题或写读书笔记。

课外延展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完成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它是拓宽学生知识领域的一条途径。例如,《土地的誓言》一文,作者抒发了对故土的热爱眷恋之情。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故土之思的诗句,还可以写个以故乡为话题的片段。这样紧跟教材,同步练习,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练习题及课外延展内容,教师必须检查、讲评,将完成的情况及时向学生反馈,激励好的,纠正错的。

五、科学板书,增强效果

板书设计使教师用准确凝练的文字、生动的图示等对教学内容所做的概括,它是落实教学目的的艺术手段之一。板书便于学生加强记忆、理解、巩固有关知识,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特点。所以,好的板书能提高教学质量。

不管使用何种板书,一切以便利教学为前提。好的板书设计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学的眼睛。所以,教师必须设计具有审美价值的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起到增强教教学效果,开拓学生智力的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整体设计关系到教学的难与易、简与繁、成功与失败,所以课堂教学整体设计必须用心。相信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更多更好的教学整体设计会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责编 张翼翔)

第9篇:体育舞蹈整体教学设计

《体育舞蹈》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1.课程性质

体育舞蹈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舞蹈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体舞竞赛为线索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以体育舞蹈中的双人华尔兹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人际交往培养为目标进行设计。包括体育舞蹈运动概述,体育舞蹈运动规则,华尔兹舞蹈的步伐,姿态,乐感,手型以及身体素质练习等。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标准的相关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本门课程主要是以体育竞赛引出华尔兹双人舞蹈训练,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体舞竞赛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以教授舞蹈过程为基础,展开华尔兹舞蹈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观察、考察、实践、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给师生以创新的空间。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培养一切从实践而来,尊重科学的理念;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训体育舞蹈的综合素质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28学时。 3.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体育舞蹈运动的规则,认识体育舞蹈的重要性,理解体育舞蹈的艺术内涵,掌握华尔兹舞蹈的基本步法,具备担任小规模体育舞蹈竞赛裁判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提高人际交往的素质,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3.1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流畅的完成基本舞步 ●具备创编体育舞蹈的能力

●能够组织小规模的体育舞蹈竞赛 3.2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积极进取、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培养文明礼貌和社交能力 3.3素质目标

●学生初步掌握华尔兹的起源与发展、认识交际舞的基本礼节 ●学生掌握对体育舞蹈正确动作的评价能力 4.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 学时

理论

1、体育舞蹈运动概述

2、体育舞蹈运动竞赛规则

华尔兹

1. 华尔兹组合动作

2. 步伐、手型,握持、姿态,乐感

身体素质

1. 力量、耐力

2. 灵敏、速度

3. 柔韧练习

5.实施建议

5.1立体化教材编写

(1)本课程教材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式内容体系,构建以任务引领和专业能力培养以及身体素质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

(2)教材编写应以专家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分析为依据,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课程思想,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热爱与追求,鼓励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并应为教师留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的空间。

(3)教材内容应凸显实践性、应用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不求体系的完整性,强调与岗位业务相吻合,并使学生易学、易懂、易接受。

(4)教材提倡图文并茂,增加直观性,有利于初学者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持续性。 5. 2教学建议

(1)精讲多练、做学一体。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同时通过组织学生互相观摩,和切磋 (3)注重技能训练及重点环节的教学设计。每次活动应使学生上一个阶梯,技能训练既要有连续性又要有层次性。

(4)要结合本课程的特色,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5)场馆最好增加镜面幕墙,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纠错 5. 3教学评价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 过程考核

体育舞蹈

理论

序号

考核 项目

考核内容及要求 (评分要素)

配分

评分标准

检测结果

1

体舞概述

2

华尔兹起源发展

3

体舞运动规则

华尔兹

1 步法

10

2 协调性

3 乐感

4 姿态

5 节奏

10

身体素质

1 力量

2

速度

3

柔韧性

小计

70

学生评测/平时成绩

30

合计

100

5.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开发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充分利用场馆优势,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舞蹈比赛,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综合素质。

(3)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课程资源库平台调用选择合适的素材和资源,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上一篇:煤矿一通三防措施下一篇:护理服务质量总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