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023-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浅谈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

摘 要:随着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使中小型企业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但由于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抵抗风险能力差,在融资方面往往会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全面地了解,发现了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从这些方面入手,提出了解决融资困难的对策,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同时也为现代企业融资创造了新的方向和发展环境,使中小型企业不断扩充规模,增加内部实力,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融资

目前对于融资问题的研究正在逐渐丰富,学术界的学者也开始意识到中小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的重要性,所以都开始的各自的研究,为现代的中小型企业融资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和理论基础。本文基于这些背景下,进一步分析了目前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关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加快企业融资的步伐,促进中小型企业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同时本文的研究也为现代融资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不断更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型企业是我们国家目前重点关注的企业类型,因为大型企业一般已经发展成熟,有了一定的根基,在规模上和发展模式上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中小型企业也不同,实际的实力比较弱,发展也尚不成熟,同时往往会被国家和政府忽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濒临破产倒闭的局面。中小型企业一直以来都面对融资困难的问题,这不仅仅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同时也进一步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现代企业一般以银行贷款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但是面对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查制度和限制条件,使大量的企业无法达到要求而放弃融资,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下面呢,本文将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加以分析。

1.融资成本较高

随着商业贷款利率的不断上调,以及需要承担评估费、担保费、登记费等额外附加费用,使中小型企业融资处于两难的境地。目前中小型企业至少需要拥有百分之十二的利润空间才能够承担相应的融资风险,对于现代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并不是大部分企業都能够承担起这么大的风险,但如果不进行融资,企业发展缓慢,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环境,同时企业内部的资金链也有可能出现断裂,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所以,中小型企业面对这样的压力,很难选择,也促使企业很难快速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方面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成本问题,这也是相对于其他大型企业比较弱势的地方,企业内部的资金环境与大型企业都无法比拟,企业品牌和信誉在一定程度上也较为落后,很难得到外界的支持,有因为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比较少,使中小型企业很难解决融资成本问题,从而阻碍了融资的顺利进行。

2.缺乏融资渠道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和经济结构逐渐成熟和完善,不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中小型企业,并且逐渐壮大和发展起来,这就导致了各企业需要面对内部的资金储备问题,对融资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目前融资方式比较多,不再是单一化形式,一般采取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以及金融租赁等等,虽然融资方式有多项选择,但是融资的审查资格要求比较严格,在实际融资过程中,能够通过风险投资或上市等方式获得相应的企业运营资本的企业少之又少。而民间借贷的体制尚不完善,缺乏正规地管理,信誉度也达不到相关标准,中小型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所以,一般的中小型企业都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要的融资方式,这说明了目前中小型企业缺乏融资渠道,实际可操作性的选择比较狭窄。

3.银行贷款面向中小型企业比较消极

目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银行对融资企业的各方面限制和要求比较多,对于企业资本、发现空间、抵抗风险能力、企业信誉等因素都需要一一审查,在确保都符合条件的基础上才会提供贷款资格,而这些方面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往往会出现欠缺,一些企业可能在某个方面不能够满足条件而被迫放弃贷款,所以,严格的限制条件导致中小型企业很难贷款成功。就目前的统计来看,实际获得贷款的中小型企业只占有银行贷款总额的百分之十,即便是短期贷款,也只占有总额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这足以表明目前银行贷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十分困难,也体现出银行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度不够,态度比较消极,没有完全认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潜力,同时也不愿意承担较高的风险,对相关企业的内部情况和具体发展前景了解也比较少,信息收集只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忽视中小型企业的内在潜力,这都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1.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和不规范

现代的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是家族性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水平相差比较悬殊,专业性水平较差,同时内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和不规范,导致管理不善,管理人员也比较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如果企业对财务管理相对不够重视,往往会造成“黑箱”现象,而且公库与私库之间的界定不清晰,造成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会计也会出现出纳不分的现象。企业内部的账目不清楚,则导致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不会透明化,必然会很难进行银行贷款。所以,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规范,是目前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只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采取相应的制度措施和管理措施,使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透明化和正规化,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小型企业顺利融资。

2.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能力弱

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在成立初期,自身的资本储备都比较缺乏,短时间内也很难扩张,生产能力长期处于比较弱的状态。对于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的中小型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储备基础和各方面条件才能够顺利贷款,而企业却缺乏相应有价值的担保物,内部的资产也比较少,尤其是信誉度与大型企业相差甚远,诸多原因使中小型企业无法顺利获得贷款资格。一般的大型企业相互之间能够进行生产或者其他项目的合作,而中小型企业很难得到比较有实力的企业支持,无论从内部的条件状况来看,还是与外界的合作来看,都使企业很难获得融资的条件,体现出目前的中小型企业融资前景并不是十分可观。

3.缺少政策支持

我国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政策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金融政策方面的内容缺少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一般银行都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目前的资本市场门槛过高,尚未形成特有的专门针对现代中小型企业的服务体系和金融产品,信用担保机制也不完善,即便多个地方已经建立了专门的贷款业务,但是要求的资格比较高,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很难真正使用到这些业务,同时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政策也比较少,过于忽视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关注,不仅仅在必要的时候没有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基本的优惠政策等也逐渐消失,中小型企业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及融资阻碍,很难独自承担和解决。所以,无论从国家的角度,还是市场的角度,都缺少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型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1.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使信息透明化

中小型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针对财务管理问题,是目前融资困难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制度应该加强建设,从内部提高管理水平、成本结算、资金持有量等信息都需要不断完善,加强企业客户的信用管理。与银行贷款交易时,应该在健全相关机制的同时,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性,银行进行交易评估看重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财务状况,为了减少银行业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需要向银行提供真实全面的财务信息,向银行表明企业的健康状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向银行申请贷款。企业如果申请贷款成功,一定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健康运营,时刻关注项目的利润和应收账款,及时向银行还清贷款,这样能够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有利于今后与银行再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

2.健全抵押担保的体制

目前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抵押担保能力比较低,一般企业向银行申请一定额度的贷款时,由信用担保部门提供相应的担保,但是我国的信贷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型企業的信贷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该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贷款审批、授信以及信用评估等制度;其次,担保机构应该制定相关的资本补充制度,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从而扩充企业的实力,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相关扶持政策,对有发展前景、管理规范、制度比较健全的担保机构提供支持,进一步加强担保机构的体制建设,引导担保机构逐渐走向成熟,使企业具有一定的担保能力和条件,解决融资困难问题。

3.政府增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从企业内部展开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工作,加强内部管理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国家和政府也应该提供相关的政策进行扶持,首先,应该建立专项基金,主要由中央预算部门进行详细地安排,主要采用贷款贴息或者无偿贷款等方式,同时政府应该投入部分资金作为风险投资资金,逐渐拓宽资本投资的来源和渠道,进一步引导境外资本以及民间资本的投入,从而提高风险投资的规模,使中小型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中小型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应该得到政府的普遍支持,而政府也需要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帮助中小型企业进一步发展,无论是提供资金支持,还是技术支持,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企业摆脱困境,充分发挥企业的内在潜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尽一份力量。从此我们能够看出,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企业自身需要重视的问题,同时也应该在良好的国家政策环境下健康发展,我国政府不应该把发展重心全部放在大型成熟的企业发展上,应该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关注,不断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快速发展的空间和条件,这样才能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不论如何,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体现出了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突起的企业大部分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品牌,往往打破了固守陈规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是新一代经济发展中的新兴力量,但是,由于企业规模比较小,其内部的各方面实力也比较弱,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很难使企业长期稳定地运营下去。银行贷款作为目前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企业的评估和审核也比较严格,一般小型企业很难达到要求,从而使企业无法顺利获得贷款资格,如果融资出现问题,那么急需资金充实的企业往往会面临倒闭的危机,所以,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困难,这不仅仅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同时也是由于政府提供的相关政策不完善,尚未给中小型企业创造融资条件和空间,使中小型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稳定地发展。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清楚地发现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方面需要完善的内容,为现代企业提供了借鉴和依据,进一步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谭雪枫.浅谈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J].商,2014,11:156.

[2]唐婧妮,黄朝晓,覃宇环.中小型企业融资税收政策: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0,10:223-225.

[3]李丽滢,马相红.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小型企业融资[J].商场现代化,2010,31:98-99.

[4]欧阳昕.浅谈中小型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结合某小型商贸企业案例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1,21:23.

[5]连佳佳.新融资优序理论与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经济师,2011,12:29-30.

[6]张涵.浅谈国内中小型企业融资发展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6,18:82-83.

作者简介:肖楠(1995- ),女,满族,籍贯:辽宁省锦州市,辽宁理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读本科生

作者:肖楠

第2篇: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根本原因在于资金的短缺,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发生给中小企业融资蒙上了更多的阴影,突出表现在融资渠道狭窄,主流融资结构存在壁垒,服务信息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的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本文重点对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至关重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凸现出来。在央行频繁上调准备金率和利率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障碍。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文主要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融资途径不畅通

从内源融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不尽人意。一是中小企业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二是现行税制使中小企业没有税负优势。三是折旧费过低,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资金来源有限。资金难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外源融资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三种渠道。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方面并不畅通。

2、融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严重依赖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比重小。单一的融资结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并且在外源性融资中,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主要表现为银行借款;在以银行借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

3、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渠道狭窄

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通过商业性的贷款,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应该包含很多方面的如:项目融资,并购融资,债券或是股票的融资等,但是这些都尚未在中小型企业中没有的到很好的使用,究其原因是因为对这些的要求都太高,中小型企业很难达到要求,这就造成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

2、主流融资结构存在壁垒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贷款方面的违约率是比较高的,并且商业银行的回报率相对较低,这就使得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型企业,这也就造成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度日益加大,使得中小型企业向银行贷款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使得中小型企业很难发展壮大。

3、中小型企业的服务信息不健全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教育等相关的一些结构,然而这是中小型企业最需要的部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然而这需要职工及管理层的共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此外还需要政府提出一些帮助,建立一些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突破金融危机造成的融资困境,单纯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实力是难以做到的。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1.政府扶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其特殊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立法机关和政府都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特殊的支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组织支持、法律保证系统、财政支持系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为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作法。

2、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中小型企业在拓宽融资渠道上需要做到:第一,盘活民间的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民间流动的资金是很大的,若是将民间的资金盘活,这将帮助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难题;第二,建立中小型企业资本市场根据一些调查发现中小型企业的直接融资占据资金来源的很小的比例,这就需要使得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并且对中小型企业的上市门槛应该有所下降,并且对资本的推出机制要进行完善。只有市场活跃了,这样将会帮助中小型企业更好的发展。

3、提高中小企业总体素质

提升中小企业总体实力。首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经营管理者应熟悉金融政策。学习金融知识。运用现代金融知识结合自身条件。争取合适的融资方式。其次,企业要把握产品经营生命周期,在产品市场饱和之前及时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健康的发展。延长企业生命周期。

同时,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第一,应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杜绝假报表、假合同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第二,应强化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披露意识,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注重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意识。注重树立诚实守信的中小企业形象。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对于优化整个社会的资金资源的配置。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猛.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和对策[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

作者简介:林兵(1972—),男,河南信阳人,经济师,哈尔滨投资专科学校投资管理系金融学,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世界史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现在工作于哈工大集团。

花彤(1990- ),河南信阳人, 新乡医学院毕业,现工作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林兵花彤

第3篇:浅谈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摘要: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可谓理论领域长期探讨的问题,尽管各方对策多多,却未从实质上得以解决。文章以阐述当前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

伴随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位置的逐步提升,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亦愈来愈被社会各界重视。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家发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政府亦在积极实施多种手段来化解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可是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却未从实质上得以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可谓理论领域长期探讨的问题,尽管各方对策多多,可至今中小型企业也未真正打破融资难的格局。

一、当前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现状

分析当前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现状有助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中小型企业的直接融资途径较少

针对直接融资来讲,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律,企业发放股票与债券融资需要实现的条件较高。直接融资门槛较高,一般中小企业难以达到。直接融资模式对于一般中小企业来说可望不可及,也不存在现实可操作性。

(二)中小型企业经济实力差,缺少完善的信用担保机构

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现象非常复杂,不但同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相关,也同金融市场成长水平、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与贷款管理系统紧密相关。金融部门为防御金融风险,近些年来大大地缩减了信用贷款数额,绝大多数贷款均要求抵押抑或担保,可当前我国仍旧缺少完善的信用担保制度,中小型企业经济实力差,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易寻到满足要求的担保部门,进而也约束了银行贷款及时融入中小型企业经营当中。

(三)以商业性融资为主的中小型企业面临很多困难

当前,除国有商业银行之外,一部分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小型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这部分中小型金融部门体制灵便、管理层级简单,可很好地为中小型企业服务,可由银行自身的收益视角思考,其并非可能自主地把中小型企业融资置于第一位。商业性融资中小型企业所面对的困难也很多。

二、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一)政府缺乏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

长久以来,我国在政策方面、资金方面、技术方面、人员方面等对大型企业尤其重视同时大力支持,而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够注重。所以,大部分金融部门包含众多中小型金融部门均把主要精力置于大型企业项目方面。大型企业能够借助发行股票模式、债券模式等募集资金,可中小型企业几乎极少在资本市场上取得融资,满足资金的需要。

(二)中小型企业防控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因中小型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技术不够先进、缺少新产品开发能力与创新理念,以及生产效率不高,营销水平很低,市场狭窄,销售波动等因素,致使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而伴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强化,各银行广泛构建了贷款责任追究机制,信贷工作者压力增大,中小型企业因信贷风险很大,银行对其贷款愈加谨慎办理。

(三)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内部组织与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内部存有如下几方面问题:1.成员与成员之间产权不清;2.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3.董事会、监事会形如虚设;4.财务制度不完善、不规范;5.财务管理混乱,决策手段缺乏合理性。6.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带有盲目性,创新能力弱,被市场所约束。

(四)现有融资体系对中小型企业长期融资不利

银行为了强化本身风险的管理,提升经济效益,通常均制定了贷款的评价标准。针对资本不多、财务信息不全面、不可靠、风险出现可能性很大的中小型企业来讲不易达标,各商业银行于贷款方面大部分凭借抵押和担保贷款为主。抵押物凭借不动产为主。中小型企业大多数没有办法拿出银行规定的抵押物,可担保公司需要的担保手续费不低,导致企业融资成本超高,企业亦不可能轻易借助此种贷款模式。

(五)缺乏给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的社会专业担保机构

因中小型企业通常信用受经营状况左右,财务报表真实度不确定等因素,商业银行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必须应经办抵押与担保手续,可中小型企业一般很难寻到具备能力的大型企业替其担保,进而导致抵押困难。近几年,尽管构建了一部分信用担保部门,可我国当前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同现实需要之间有着很大距离。

三、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对策与建议

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融资问题。由于资金没能及时到位,部分中小企业坐失良机,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一)完善中小型企业资金支持体系

完善中小型企业资金支持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1.建立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拓展直接融资新途径。不仅要发展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而且要发展基金市场。为勉励与支持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能够考虑确立风险投入基金与产业投入基金,引领闲散的民间资本多途径、多模式地融进风险投资基金与产业投资基金,并且鼓励风险投入基金与产业投入基金往中小型企业投资。2.改进当前中小型企业间接融资体系。要拓展商业银行的融资途径;针对农村信用社基于清理、整治、规划的前提下,要准许同时激励民间资金参股,同时确立以乡镇及私营企业以及农民为重要服务对象,让农村信用社变成真正意义方面的合作金融组织;针对城市中小型商业银行,要取消各项无助于中小型银行发展之轻视政策。

(二)政府要强化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

政府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针对中小型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在金融系统中的弱势愈来愈显著,此则决定了政府要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予以积极支持。政府应多出台相关增大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构建中小型企业创业基金,重点支持劳动就业类型中小型企业之创业活动。引导中小型企业参与公平竞争,进而使中小型企业朝着规范化、健康方向发展。

(三)建立中小型企业融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应构建一系列适宜国际惯例的中小型企业信用评级定类之理论方法与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估指标系统。并且,政府主管机构应强化管理。严格规范信用评估中介部门的信用评估行为;完善中小型企业资信调查系统。

(四)构建各级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系统可由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三级机构构成。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在较大程度方面是因信用风险较大,银行不愿为其予以贷款支持。若政府可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予以担保,则中小型企业此种融资困难可得以较好的化解。

(五)发挥优势,创新手段,拓展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型企业要顾及到本身发展的现实状况,同时依据国家财政、金融、信用等方面政策,有效发挥各方优越性,借助一切可能的渠道,不断地创新出符合本身发展现实状况的融资举措。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票据融资。票据借助流通转让,实现中小型企业管理之直接融资。2.发展融资租赁。作为中小型企业一种融资途径,企业借助融资租赁的模式取得运行条件所耗资的成本会远超于银行直接贷款的模式。3.保险融资。保险公司经办的中小型企业贷款保险,能够转移银行的一些风险,提升赔偿比例,提升银行向中小型企业放贷的信心,也定会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4.吸收创业投资。创业投资符合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参与和分期投资的特点,不但是最适应成长型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模式,并且也给予了中小型企业于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支撑,此是传统融资模式无法相比的。

四、结语

总之,化解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全局,要求政府、企业、银行以及社会等各层面密切配合,实施积极手段,共同解决。若克服此一难题,并非只是资金量的支持,愈加要提升企业本身融资能力与信誉度;重视金融体系的不断创新,排除金融抑制;改进政府调理宏观经济之职能,加大制度供给与金融扶持,培养良好的社会信用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毅.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3).

[2]郭菲.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2(26).

[3]李海亮.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浅论[J].市场论坛,2013(06).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农村商业银行)

作者:吴加芳

第4篇: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来源:遮天吧 http://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融资困难这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同样存在,并且更加突出,目前已成为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而找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所在,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找到有效可行的解决办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机构;风险;信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融资困难这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同样存在,并且更加突出,目前已成为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积极研究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重视。它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困境

中小企业为了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必须保持经营灵活、变化快捷的特点,因而在时间和数量上对资金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一次性融资的量较小但发生的频率较高,不仅融资的复杂性加大而且融资的成本代价较高。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市场需求不旺,生产规模有限,难以承担高额负债成本,因此十分重视自有资本的积累,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资金来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进行融资。但一般来说,当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单靠企业内部积累难以满足全部资金需求,还需通过企业外部融资来解决。由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重要渠道,但企业的资产规模是企业能否获得银行贷款的决定性因素。据浙江银监局调查有56.1%的中小企业贷款申请因无法落实抵押担保而被否决,另外亲友借贷、民间借贷、职工内部集资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导致企业规模受到限制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可以从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

1.信贷歧视

当今社会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成分(国有制)歧视”。中小企业获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在当前银行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有支配地位。国有银行主管部门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往往顾虑重重,生怕中小企业赖债而使自己难脱干系。相比较而言,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即使出呆账,也不会承担很大的政治风险。这导致了国有银行的“逆向选择”,即宁愿向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贷款,也不愿向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贷款。

2.缺乏通畅的直接融资渠道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企业的孵化器, 具有向社会筹资, 促进产权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 虽然我国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之后不断补充和发展,但是它对

(一)纺织、服装;

(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等公用事业;

(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土木工程建筑;

(四)交通运输;

(五)酒类、食品、饮料;

(六)金融;

(七)一般性服务业;

(八)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抑制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等行业有限制性。因此它是不完善的,我们还需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很困难,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是国有独资公司或两个国有以上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这一规定使得以自然人为发起人的中小企业一下被拒之门外;同时《公司法》又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额6000万,股份公司净资产额3000万,这样一来,就是具备发行主体发行条件的中小企业也是只有少数企业才符合这一条件,这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条件就十分苛刻, 根本无法通过这种融资方式来融资。

3.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比照国际经验,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都采取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并有相应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保险。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这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担保的机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各国的经验证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但需要政府、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也需要社会中介组织从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我国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较晚,且较少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直接开放;新成立的一些商业性较强的中介机构,服务收费高昂,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二)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信用低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观念淡薄。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部控制机制,不能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报表,加大了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风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欠息,逃债,赖债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中小企业整体信用不良的局面,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2.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

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从目前总体上看,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多集中在竞争性领域,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仍然处于一个较低层次,相当一部分小企业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依靠大企业来料加工维持经营,有的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上投入不足,产品生产周期较短,经营行为短期化,市场竞争力不稳定,其生产经营存在较大的风险。

3.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在确定贷款对象时容易作出逆向选择。而逆向选择现象的产生,恰恰是因为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银企双方在对企业状况的了解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目前,金融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比较容易地获取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信息。

4.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

在我国,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提供抵押、质押等担保,信用贷款只在极少的场合对极少的企业适用,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信用贷款。而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又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厂房设备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等问题,因而寻求担保又遭遇重重的困难。所以,中小企业在抵押、担保贷款方面成功概率极小。

五、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思考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需要企业、国家、金融部门、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一)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树立社会信誉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内部管理,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中小企业要想解脱融资困境,必须从自身做起,重塑良好形象,提高资信程度。首先,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推动中小企业改革,使其获得最大的自主权,真正成为自主经营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提高信誉,改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不断提高社会信誉,增强重合同、守信用的自我约束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坚持信誉第一的原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自身的信用程度,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形象,增强银行贷款的信心,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

通过提高中小企业的的整体素质从而改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的看法来解决商业银行在信贷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成分(国有制)歧视”的问题。

(二)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许多融资渠道与政府的政策法规有重要联系。风险投资的资金及配套服务的支持对私营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发展可以起到相对较大的作用。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更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的分阶段管理参与的性质无形中形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严格激励机制,同时也给予了中小企业在管理上、技术上的支撑,这是传统融资方式是难以发挥的。我国早在10年前就已经建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相应立法滞后。像风险投资在我国早已开始实践,但至今也没有风险投资基金法。立法上的滞后严重影响着风险投资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我国有许多政策法规不仅直接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某一方面,而且还有可能对其他方面的融资行为产生基础性的影响。此外,民间的借贷行为也可能会因为公开契约无法得到保护而转入地下。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在法律、法规上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视同仁,并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础,全面制定《中小企业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社会信用管理基本法》、《风险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以此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为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建立多元化金融体系,创新借贷机制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把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对银行来说,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可以分散金融经营风险,降低成本,防止贷款过度向大企业集中而潜伏信贷风险。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贷款难,首先难在担保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时的担保问题,从而保证贷款的顺利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由发展互相担保和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组成。

3.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商业银行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分支行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合理落实各级行的贷款审批权。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权,各商业银行应适当下放。 4.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商业银行对经过贷款审查、评估,确认资信良好,确实能偿还贷款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对评定为本行优质客户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

(四)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服务

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通过政策设计和引导,调动金融部门的积极性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通过招商引资,为中小企业引进外资,搭建好舞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扮演好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当好企业的参谋,不搞行政指定,把决定权留给企业,从而真正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六、结束语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传统问题,我们不应当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应当以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它,不仅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加大倾斜力度,而且也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对策。借鉴国内、国外的良好经验,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拿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中小企业提高自身融资能力,也需要国家主导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也需要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条件下的信贷市场创新,只有相关各方协调利益、互相合作,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第5篇: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小企业的现状,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银行;借贷;政策

有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民营企业吸纳90%以上劳动者就业,成为就业主渠道之一。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中国经济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严重的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来看融资的定义。国内大部分人对融资的定义有两种 : 一是资金融通 ; 二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从融资主体角度,可将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又包括:资本金,折旧资金,存留利润,发行股票;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间接融资又包括:发行债券、其他企业资金、民间资金(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外商资金;直接融资包括:银行信贷资金、给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典当)、商业信用。另外,发行股票也是属于间接融资。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

(一)首先,内源融资方面,自有资金不足,处于创业起步阶段资金积累少。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人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在中小企业目前筹资的首选方式中,48.41%的企业选择利用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这表明,相比于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外源性融资来说,内源融资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也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作为筹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把内源融资主要通过企业自筹和向关系人借贷两种形式,自筹通常表现为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向职工集资;向关系人借贷。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平均每户注册资本才100 多万元。在内源融资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陷于非常困难的境

地,内源融资的比例过低,只有企业融资总额的30%左右。如不能转向外源融资,别说是进行企业扩张,连维持生产经营都成问题。

(二)在外源融资方面,间接融资基本集中于银行贷款,但中小型企业或得银行贷款金额有限。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其间接融资过分集中于银行贷款。但目前我国银行方面未能真正起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过分的注重于敛财,强调风险,对还贷风险较高的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控制太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金额非常有限,从而陷入重重困难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我国银行信贷投入量相对较少,且在投向上偏向国有企业;

2、我国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在操作技术上存在许多漏洞;

3、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其资产结构特点、金融机构在抵押物上的偏好及政府行为的不协调,使得抵押担保贷款不足、抵押担保难以落实;

4、为我国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不健全、势力弱、服务滞后;

5、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较大,并且缺乏信用观念。

(三)在外资融资的直接融资方面,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从股权融资来看,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能问津。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 万元,并要求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且连续赢利。因此,平均每户注册资本100多万元的广大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资格争取到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指标。从债券融资看,目前我国企业的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大企业都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资金,规模小,信誉等级相对差的中小城市企业就更不用说了。靠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来解决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现实。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皆有,但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企业自身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以家庭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由于经营者自身的问题,许多企业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化管理不规范。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由于银行对其

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银行不愿冒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二)股票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作用有限

证券交易所建立的中小企业版实际上只能解决部分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等没有太大帮助的。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都将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象搞科技型企业那样成为高收益、高成长的企业。

(三)国有银行惜贷严重

国有银行惜贷的原因,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定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将可能成为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而中小企业也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如此一来,银行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银行由于缺乏有关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此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企业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意为资金需求小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公司的治理建设

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还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用人方面任人唯亲,家庭成员占据重要的管理岗位,决策上独断专行。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导致银行和投资者不愿意向其贷款和投资。

鉴于此,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改造,解决家庭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的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

(二)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对于进入成熟期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最为关注和期盼的莫过于能够及时获得银行贷款。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无论其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如何,银行信贷融资始终是中小企业的主要来源。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承担起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强化和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

另外,还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互助性担保制度。再者,还有几种融资路径,如发展融资租赁业,推行资产证券化,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等。

总之,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越来越迫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借鉴国外现有的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只有这样,我国中小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我国经济才能日益强大

[参考文献]

[1]杨令芝,周艳.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7(4)

[2]周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南方金融,2007(4).

[3]黄东坡.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问题探讨.财务与金融,2008(4)

[4]顾丽文,廖乙.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中国证劵业协会网站

第6篇:浅谈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缺失;担保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中小企业受到银行的广泛

关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执法环境,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环境;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征的间接融资市场体系;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直接融资市场。

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中小企业受到银行的广泛

关注。

一、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可行性

(一)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为其提供了更多的金融资源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的72.3%,不仅雇用了全国75%的城乡劳力、每年新增就业机会80%,且每年创造的增加值约占GDP的70%、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外贸出口的60%及全国利税总额的40%。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银行如果忽视中小企业这一客户群体,就会丧失丰富的金融资源和新的利润增长空间。

(二)流动性过剩为支持中小企业提供了可能

大型优质企业对间接融资的依赖性逐步减弱,流动性过剩、息差缩小和贷款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过去那种依赖规模扩张,依靠存贷款利差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受到了挑战。而相当一部分产权清晰、管理科学、技术含量高、盈利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却面临着融资难问题,为有效解决流动性过剩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三)风险管理的要求

使得支持中小企业成为现实

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在优质大客户市场上的过度竞争已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效应,信息不对称及多头贷款带来的管理风险不断加大。这就迫使银行不得不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和细分,那些资质良好、发展看好的中小企业由于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难度小,自然成为商业银行减少信贷风险的必由之路。

(四)国外先进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国外已经或早已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专门支持本国的中小企业,不但活跃了经济、解决了就业压力,而且较好地实现了银企双赢,它们还把触角伸向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如韩国中小企业银行在中国的第二个分行已经在沈阳挂牌。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原因

(一)企业信用缺失、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健全,存在着许多

漏洞和缺陷,在信用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社会信用秩序混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小企业信用度也不例外地出现大量银行贷款逾期收不回来,成为呆账、坏账,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断

增加,金融的系统风险加剧;企业之间三角债务链久拖难解,甚至拖垮、拖死了部分企业;商业交易中大量的欺诈行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屡禁不止;资本市场中欺骗瞒报,虚假信息披露和恶意炒作不乏其例。

(二)间接融资渠道受限

一是中小企业缺乏贷款担保,中小企业关系简单,一般没有上级部门和其他单位为其解决担保问题,加之其自身抵押品不足,即使银行认为其有发展潜力,往往也因担保上的技术性问题受到贷款限制性条款的制约而爱莫能助。

二是我国一直缺乏向中小企业融资倾斜的金融政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警示和国内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日益严格,信贷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增量贷款普遍要求

投向“双A级”以上

企业。中小企业受资产规模、竞争实力等的约束,一般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外源融资日益困难。三是银行贷款终身责任追究制,使得信贷部门在放贷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基层信贷经理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信贷权力上收,掌握中小企业“软信息”的基层行没有贷款权力,只有推荐权、贷后维护权,却要承担100%的收贷收息责任。贷款一旦

出现风险,客户经理不仅收入甚至工作都要受到影响,而且基层行的领导也会受到责任追究。信息、标准与责任的不对称,使基层行和信贷员对中小企业存在“恐贷”的心理。

四是历史上沉痛的教训,使银行对中小企业存在戒备心理。

五是银行对中小企业市场缺乏深入研究。银行在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业务流程等方面,存有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随着全国金融行业经营层次的提升,各金融机构工作重心逐步上移,许多

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逐渐失去部分市场和原有的竞争优势。

六是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许多

误区。对市场的深刻变化认识不到位,把中小企业等同于“散小差”客户,把中小企业等同于“落后”。在客户拓展上“视而不见”或者“看不上眼”。

(三)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一是资本市场的规模限制。我国的资本市场从其产生之日起,股票发行额度和上市公司选择就受到规模限制,如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这些硬性条件是现阶段中小企业达不到的。即使目前新设计的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全面开放,但其设置的门槛仍然较高。因此,对零散、科技含量低的中小企业而言,参与社会直接融资仍然是条难以逾越的坎,而对企业债券的发行更是望尘莫及。

二是中小企业之间的直接融资受自身规模限制,流动资金和闲置资金少,直接融资难度大;中小企业与民间个人之间的直接融资额度小,风险大,难以达到企业融资要求

,而且容易

产生不安定因素。

(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一是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市场前景不明朗。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的限制,客观上处在为大型企业配套的地位上,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大企业提供的融资、担保、优先采购和预付款等方面的帮助。金融机构也无法借助完整的企业组织链条来发挥融通资金的作用,只能分别向大、中、小企业贷款,

导致社会信用资源紧张。

二是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许多

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落后,管理不规范、账物混乱,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和制度,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带来了较大风险。

三是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无法达到商业银行的要求

。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存在较大风险,过不了贷前调查关。四是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存在道德风险,为达到融资目的,披露虚假信息欺骗银行或者融资对象,使其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五)部分地方的中小企业还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自主经营的空间较小,发展潜力受限,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心。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执法环境,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环境

一是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形成,促进资本的流动和重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有效防范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类交易风险,扩大对外开放和信用交易规模,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心。

二是净化执法环境。进一步强化《合同法》、《破产法》、《担保法》等有关法规的执法力度,硬化企业还贷机制,严格保护并落实中小企业转制过程中的债务,坚决抵制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消除银行与企业间的信用障碍。

三是进一步完善有关金融法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完善政策法规,创造公平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机构,规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及融资措施;规范中小企业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职责、资金来源、运作方式;规定政府组织管理机构、政府扶持的方式以及政府扶持的经费预算等;确定各类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低比例和融资方式,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以中小企业为信贷重点。

四是强化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建设。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应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应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

(二)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征的间接融资市场体系

一是重新评价当前的中小企业。银行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的乡镇企业和城市个体经济,如今已被许多

拥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企业内在潜力大的中小企业所替代;那种旧时“一年办厂、两年停产、三年破产”的气息衰微的中小企业形象,已被现时许多

“一年投产、两年拓展、三年销往海外市场”的中小企业所重塑;过去中小企业的能力仅限于“第三产业”拾遗补缺,如今中小企业正向

一、二产业迅速扩张。

二是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第一,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特点,确定金融扶持的重点、融资的最低比例和融资方式,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资产核算等项服务,对资信良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中小企业推广使用商业汇票、信用开证,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以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要求

。第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和队伍建设,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内部环境。第三,分类指导,因地因户制宜,突出重点,大力拓展优质成长型客户。一要

完善中小企业业务管理体系,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管理体系和业务运作体系。二要建立行业授信和区域

授信制度,构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快速处理机制,成立中小企业信贷中心,实行专家审批制度。三要建立健全风险定价、独立核算、贷款审查激励约束、人员培训和违约信息通报等制度,全面提升中小企业业务的经营管理水平。四要调整贷款审批权限,实行统一授信、分级管理,把效率和效益贯穿于信贷工作始终。三是创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应积极筹建信贷担保体系,从制度上为银行规避金融风险,也为中小企业贷款创造必要的条件,当担保放款总额超过担保公司自有资金一定额度时,必须进行再担保,以分散担保风险。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保险制度,通过设立贷款保险机制,可分散或适当转移风险,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

(三)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直接融资市场

一是放宽股票上市条件,应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融资,股票市场应放宽上市主体成分的限制,真正向中小企业打开绿灯,特别是对具有发展潜力和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二是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要积极申请创业板上市,扩大融资渠道。

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理顺企业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限制,扩大发行额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债券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

四是开辟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筹资渠道。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可采取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科研及高校等多家联合组建的方式,资金来源除自有资金外,可开展如信托存放款、投标、财务担保、债券、租赁、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等业务取得。同时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风险投资的产权交易市场,以利于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促进风险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探索建立在合法基础上的民间筹资方式,使居民储蓄存款自愿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第7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历来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今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小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担保机构作用难以发挥,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六项机制”建设落实不够,企业自身贷款能力下降,等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一、地方政府要努力打造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良好社会环境

1、研究制定有利于扩大中小企业信贷的激励政策。针对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放贷面临的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要认真予以研究,处理好银行市场化经营与政府政策性扶持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台有利于扩大中小企业信贷的扶持政策,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当前尤其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撬动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我省已经出台的微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激励银行增加小企业贷款的作用尚嫌弱,要尽快改进完善,并能有所突破。还可以研究出台对中小企业的技改贷款予以贴息的政策,既能引导企业的技改投入,又能激励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支持。各市、县政府可以学习借鉴浙江的做法,在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对增加中小企业贷款额的商业银行进行奖励等方面有所作为,以充分调动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目前,实力较强的担保公司要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加强与银行的合作,扩大担保贷款倍数,可像浙江那样扩大到8—10倍;实力较小、组建后未开展担保业务的公司当务之急是要增加注册资本,把公司的实力做强,具备担保能力,尽快开展业务。加快建立省级再担保公司,为部分目前资本实力较弱的市、县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分散担保行业风险。进一步做好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评级试点工作,逐步形成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大胆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我省中小企业面广量大,主要集中在县域农村范围。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而广大农村地区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必须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

通过建立新型金融组织,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的试行和推进,受到中小企业的广泛欢迎。但我省金融创新的步伐总体偏慢,截至目前,村镇银行才开业2家,小额贷款公司才开业12家,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主要是在盐城一地作了些探索,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必须大胆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和突破,加快试点,稳健发展,规范运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

4、扎实搞好银企对接。政府出面,通过向金融机构推介中小企业、举办中小企业融资洽谈等多种形式,构建银企对接平台,创造合作机会,是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做法。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不断深化这方面工作,积极加以改进和完善,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鼓励和引导银企合作,实现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让行业协会凭借“行业代表”的身份筑路铺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5、建立和完善征信体系。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需求信息及风险信息收集难度大。因此,政府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组织相关部门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社会征信系统和运行机制,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和信用信息的采集面,尽可能详细地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年审情况、纳税情况、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个人银行信用记录、对外担保、法律诉讼、履约情况等信息,方便金融机构查询,提高市场透明度,这样既便于银行全面了解情况,防范信贷风险,也对企业自觉履约形成约束,有利于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6、帮助中小企业完善融资抵押条件。要尽快研究建立集体所有土地的评估、交易和登记制度,促进集体所有土地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帮助部分中小企业解决由于集体所有土地限制难以实现抵押的问题。针对许多中小企业有房产但没有产权证的问题,要尽快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办证,盘活这些沉淀下来的资产,从而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抵押服务。政府部门要敢于大胆创新,如工商部门可推出股权质押办法,房管部门可创新在建工程作抵押办法。另一方面,要规范贷款抵(质)押物的评估、登记程序,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对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要给予政策优惠,降低收费标准,以减少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7、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工作,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省和各地应建立健全企业上市引导、扶持和培育工作机制,制定企业上市激励机制,重点加强赢利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券,政府要研究解决好集合发债的担保问题,建议省财政设立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补贴资金,降低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成本。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

1、提高认识,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战略性业务。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中小企业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重要作用的高度看待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精神,积极落实银监会关于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中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我省中小企业资源丰富,金融需求旺盛,为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金融机构要结合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自身信贷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确立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

2、用足政策,扩大贷款规模。最近国家已将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继出台了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大幅度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信贷政策,各金融机构要用足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确保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幅不低于本机构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长幅度,增量不低于上年。江苏居民储蓄率高,民间资金潜力大,各金融机构要在全力组织存款的基础上,把贷款规模做大,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3、积极创新,千方百计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加快信贷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为客户开发从资金融通、风险规避到财务管理、资产保值增值等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将业务品种覆盖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贸易融资、物流运输、工程建设、厂商联动等各个方面。加快抵押方式的创新,适当放宽抵押资产的范围,尝试采用企业无形资产、股权、项目权益、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等多种抵押方式,

积极探索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和抵押制度,探索实行集体林权、海域使用权担保方式,为中小企业扩大抵押贷款提供方便。创新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与担保机构合作的限制性条件,增加合作的担保机构数量,放大担保倍数。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承保的中小企业贷款,要下放审批权限,并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积极发展表外业务,创新集合发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资本市场业务,帮助优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4、开展优质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要进一步细分市场,扩大客户群体。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创新能力强、产品有竞争力、信用记录良好、经历宏观调控逐步走向成熟的优秀中小企业,要大力拓展;对市场前景好而目前遇到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要依据政策给予贷款重组、展期等多种形式帮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要量身定做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优化信贷业务运作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行贷款“一站式”审批,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5、深化“六项机制”建设,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一要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特色支行(或专业支行)等专业机构,专司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职能。二要安排专门的贷款计划,向中小企业倾斜,保证资源配置,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三要对有条件的基层行进行合理授权,尽量简化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批程序,减少贷款审批层级。四要注重对从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员工的专业化培训,提高信贷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五要逐步建立风险防范与正向激励并重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尽职免责,不尽职问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标准,明确对中小企业授信专业审批人和客户经理的免责条款,设定合理的中小企业坏账容忍度,为经营单位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设置新增中小企业授信户数、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等指标,使中小企业信贷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其业绩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六要在金融机构内部定期通报违约信息,以防范风险,改善信用环境。

三、中小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1、注重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要着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切实做到有借有还、按期还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

2、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要自觉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3、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实行转型升级,使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要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银企对接活动,扩大了解,增进互信,求得共赢。

第8篇: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非单纯的融资困难,既是其经营出现困难导致资金紧张等现状的反映,也是现阶段我国乃至全球经济调整中诸多矛盾的综合体现。

1、受制于我国直接融资不发达、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长期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缺乏直接融资手段。中小企业规模小,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合格抵押担保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2、与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有关。此外,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等传统制造业,且很多为高耗能或高污染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3、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对中小企业经营及融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外部市场萎缩,出口销售放缓,这对江浙粤等出口依存度高、中小企业较多的沿海地区影响相对突出。企业盈利下滑,一方面自身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也制约其通过银行获取贷款的能力。

第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建议

1、商业银行要通过市场化机制做到扶优限劣、有保有压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积极提升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一是保持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二是针对中小企业开发专门化的金融服务,根据中小企业贷款时间急、金额小、用信频、期限短等特点,主动建立起有别于大型企业贷款的中小企业信贷流程和管理制度。

2、银行监管部门应适时适当地提高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鼓励银行建立健康而前瞻的风险文化。

3、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其自身需要加快转变粗放发展模式,适应结构优化要求。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环保要求提高、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多因素影响下,经济结构调整压力更多集中到劳动密集型的下游中小企业。这些问题单靠增加贷款不能完全解决,还需要其他支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政策配合。

4、运用综合手段构建长效机制完善金融体系。一是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二是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步伐,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并创新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手段和信贷产品,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覆盖率。三是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四是加快推进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担保机构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地方担保体系。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五是加大对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也要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财务制度,增强信用观念,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满足融资需求的良好条件。

第9篇:浅谈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

2010-04-10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股市和楼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可以说2008年对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开发商都是非常艰难的一年。伴随着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显现和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的双重打击,大小房地产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局面,房地产行业更是有了“百日巨变”一说。

2008~2009年,我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推出了庞大的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伴随着这个刺激计划而生的是巨大的银行贷款规模,2009年1~1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21万亿元,同比多增加5.06万亿元。流动性的增加使房地产企业再一次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行为,使得土地市场上“地王”频现。从缺钱的2008到“地王”频现的2009,巨大反差背后的关键因素是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手段、融资能力的问题。

一、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现状

房地产融资就是房地产资金的融通,是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密切结合的产物。房地产融资也是指在房地产开发、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所进行的筹资、融资及相关金融服务的一系列融资活动的总称。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有着投资周期较长、投资规模较大等特点。在开发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涉及资金安全的问题,其中主要有3个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买地阶段、建设阶段和销售阶段。这3个阶段也是房地产开发的重要节点,所以,房地产开发与资金链密切相连。

(一)融资方式

我国房地产市场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98年住房商品化和房屋制度改革以后,房地产市场发展很快。房地产金融伴随着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房地产融资方式主要是:

1.以银行信贷为主

在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房地产信贷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占房地产融资比重57%的私募债权绝大部分直接来源于银行,占房地产融资比重40%的私募股权中的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许多公开报道也指出,我国7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自银行。这些巨大的银行资金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企业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配合使用后,对我国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房地产开发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的模式也有很多缺点,并不是最优的结构模式。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1)对于开发商而言,贷款受政策影响比较大,且贷款的门槛越来越高。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十几年间,房地产市场与信贷政策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调控房地产的背后,基本上都有银行的身影。随着2007年底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和央行121号文件的出台,使得房地产开发商们想从银行获得贷款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也逼迫开发商们逐步改变以往的融资方式,建立多种途径的融资方式。

(2)对于银行而言,至少存在着以下两种风险:

第一,呆坏账风险。房地产开发行业由于存在着开发周期较长、前期投资较大等因素,属于高风险行业。尤其是其中的商品房,因具有使用和投资的双重性,决定了其有可能存在投机行为。以上因素的存在,使得银行贷款出现违约甚至出现坏账的情况的几率相应的增加了。

由于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并不发达也并不完善,使得银行无法使用如证券化的方式来分散这种风险,而只能将风险集中在自己身上。

第二,成本增加风险。在中国几万家房地产企业中,企业资信良莠不齐,开发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在我国还没有发达的评估市场和评级市场的时候,如何对这些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评估,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现阶段只能由银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来进行评估,这势必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

(3)对于政府而言,如果大量的房地产融资都是来源于银行系统,必然会增加对房地产调控的难度。尤其是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已经形成很大规模的情况下,会使得政府在调控的时候左右为难,也会使调控政策加大成本,并延长政策的显现时间。如果大量的房地产融资都来源于银行系统,会增加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银行系统是一个国家经济、金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银行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国家的经济将有很大的风险。

总而言之,房地产由于其特殊性,如果融资过度依赖于银行系统,风险还是存在的。

2.企业上市融资为辅

我国的资本市场开展的比较晚,到现在不过近2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房地产商上市融资可谓是一波三折,经历了发展、被停止、再发展3个阶段。在我国A股市场刚刚起步的几年里,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相继上市融资。之后,随着房地产泡沫风险的增加,证监会等部门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曾一度停止了对房地产企业上市申请的审批工作。再之后,伴随着我国商品房的出现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加之我国资本市场自身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大门在2007年又重新向房地产企业打开了。最近几年,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断升温,国内大型房地产企业纷纷上市融资。这种“上市融资——用融来的钱买地——再用买来的地融资”的方式,已经被许多业内人士看做推高土地价格的一种重要因素。

房地产企业在境内上市融资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一些房地产商也积极寻求境外融资途径。最近一例是2009年11月恒大地产成功在香港市场上市。但无论在哪个市场上市融资,能够成功融资的企业从数量到规模,都无法与银行贷款相比较。

3.个别企业能够涉及到其他融资方式

除了银行贷款和上市融资两种方式外,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使用的其他方式可谓是少之又少。仅有个别企业使用过如债券、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典当融资、金融租赁、过桥贷款以及信托融资等方式。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冲击,中小企业的日子非常难过,特别是对于资金需求量较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融资难更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国家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融资问题的政策,这些政策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对于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适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融资方式及发展方向

鉴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在上述的几种融资方式中,我国应该大力推进房地产企业直接融资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难题;另一方面也能降低银行的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笔者认为应该优先发展以下几种融资方式。

1.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起源于美国市场,虽然中途经历了一段低谷,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房地产市场上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并且不断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在我国香港周边的主要金融市场,像日本、新加坡等地都已经开始发展REITs交易。REITs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两大明显优势:

第一是其自身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ITs本身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和变现性;REITs

使资金专业化经营管理;REITs能加速房地产的资本积累;REITs使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分散;健全的REITs流程监控机制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第二是REITs的运用在商业地产上有以下几种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融资的物业范围(下转50页)(上接47页)广;可融资金额巨大,资金来源丰富;分散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风险;融资总额相对较高;融资方式灵活;可选择长期获益;节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

2.债券

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极不平衡,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债券应该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但目前的状况是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还非常有限,而且以国债为主。可喜的是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强调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融资比例”后,国务院及其他相关部门多次强调了发展债券市场的重要性。今后的债券市场应该是房地产行业的主战场之一。

债券的优点主要有:(1)不会有失去公司控制权的危险。(2)债券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节省成本。(3)债券方式比较灵活,有长期、短期、可转换债等。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必然还将高速发展一段时期,房地产企业也必然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机遇的背后,房地产企业融资仍将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融资难仍将成为阻碍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房地产企业应该积极从自身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出发,克服困难,了解成熟市场的发展状况,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抓住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不断创新,努力突破这一发展瓶颈,为我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云馨)

参考文献:

[1] 决策资源集团房地产研发中心.地产融资十二方案[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张健.房地产企业融资:实务·政策·常见问题[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中英文的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档案数字化加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