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现场管理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又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

第一篇:现场管理论文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方式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人们对建筑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工程必須保证其质量才能符合现代建筑界发展的理念。而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现场施工的技术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现场施工时,要严格把控施工技术,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以达到房屋建筑更久的使用寿命和造型的美观。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方式。

【关键词】房屋建筑;现场管理方式;施工技术;探索

施工技术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直接关系,在工程项目当中,必须要重视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施工单位应科学合理地运用技术管理方式,灵活地采用新技术与设备,进而推进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增强施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有关房屋建筑现场的施工技术

1.1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和浇筑

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要专门的技术人员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技术来进行的,要保证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精通,岗前进行培训,了解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并能及时解决。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其配合比进行配置,避免加水过多影响质量;还应严格控制温度,避免温度力的产生影响混凝土质量,减少阳光直射和避开潮湿环境。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也应该遵守程序,一步步进行,另外在浇筑完成后,要对现场做好保温工作。

1.2有关钢筋工程的技术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是以其上部钢筋的构造为基础的,而在加工钢筋制造的过程中要先完善好基础设施,其中包含:钢筋加工棚、相关的钢筋加工机器等。这些都要求技术人员通过相关的技术培训才能上岗,然后再利用各种取样试验对钢筋进行加工,以达到对钢筋加工的高质量要求。不仅如此,还要确保成品的分类堆放以及货物的清点核查和发放工作,这些相关的管理内容都能加强对钢筋的制作加工。在钢筋连接处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技术不同,比如:梁主筋要采用闪光对焊技术,柱子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技术。在钢筋制造加工时要按照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遵守道德规范原则,对施工中加工完成的钢筋进行编号和有关的分类管理。为了在施工中减少工作的重复率,要提前把要用到的钢筋进行归置,先用的放上面,后用的放下面,避免一次次的重复搬运。钢筋在运用到房屋建筑施工之前,要保证钢筋的清洁,所以要事先对运用到的钢筋进行检查,发现泥土、浮绣或油污要及时清除。还要加强对钢筋调直工艺的技术操作,避免弯曲。严格控制钢筋表面伤痕的面积,钢筋长度要结合使用情况长短搭配,优先断长料,这样才能有效利用钢筋,使其利用率得到提高,节约原料。另外要保证钢筋绑扎的间距、位置以及尺寸准确,在进行绑扎技术时要根据相应的施工图纸要求进行,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在工作结束之后,还应该调整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1.3有关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问题

有关模板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过程中,有着极其稳定的性能,并且有着很大的承载力。应用模板工程技术能对绑扎技术和浇筑技术起到铺垫,但是模板缝容易出现漏浆胀模现象,施工时应该留意此情况的发生。在安装模板支架时应该考虑到是否有倾覆情况的发生。如果梁和板的跨度大于4米时,要对建筑模板起拱。关于模板在建筑设计方案中没有明确规定时,其起拱高度应占全长的千分之一到百分三。在施工技术过程中涉及到的垂球,这个可以检测模板在安装完之后是否垂直,检测过关才能将其固定。在安装梁模板时,要用底模板顶住梁模板两端,这样才能起到固定的作用。还应该提前配置好墙板节点的模板,这样不仅能保证建筑物的美观,还能保障其断面尺寸。

2、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措施

2.1加大对物料的监管力度

整个工程项目中,大量资金都用在购买物料上,物料材质直接影响建筑设施的好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大对物料的监管。严格掌控物料进货渠道,选取物料材质时进行走访,了解每一种用途物料的价格、质量,检测是否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确保具有全部生产合格证书方可购买,选取的材料要符合建筑物整体风格,结合当地温度湿度综合考虑。在使用规则上,制定相应管理条例,准确记录物料进货数量、取用总量、仓库剩余总量,做到每一步都清晰明了。并且,要选择高素质公正的管理人员,避免出现徇私贪赃等恶劣事件。

2.2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企业需要为施工人员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加强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及培训,加大安全知识推广和宣传的力度,让所有在基层的施工人员都能接触到安全教育知识,在具备专业技术的同时,把安全意识也带到工作中去。首先聘请专业人员集中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施工人员标准化、程序化、专业化的施工操作,同时将安全意识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绝对不能让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作业。其次,针对不同技术工种进行专门的安全讲解,因为工作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纯理论性的安全讲座理解不够透彻,为防止后续工作中的麻烦,可以分配落实到各部门,各部门继续分配人员到各组,现场实际操作安全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每个人要找准自身定位,充分意识到安全施工、严格管理的重要作用,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各司其职,从而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地完成作业。

2.3实现工程建筑现代信息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施工逐渐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建筑公司应该重视现代化科技的应用,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确立符合建筑特色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不仅要对施工机械实现信息化管理,而且要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拓展其他领域,如管理方式信息化、生产流程信息化,发挥先进技术在企业施工中的优势,从而达到在同行企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结语:

房屋建筑的施工不仅要重视现场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同样需要关注施工现场管理的作用。通过采取合理的管理手段,为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继超.试论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J].四川水泥,2015.

[2]孙中伟.关于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5.

作者:王良

第二篇: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方式

摘要:为了全面提升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水平,要整合现场施工要点,建立健全合理可控的施工技术模式,维持管理效果的基础上,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综合效果优化予以支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内容,并对具体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出全面转型的趋势,为了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要求,要整合具体技术内容,配合完善的现场管理方案,为施工技术把控工作的落实予以支持。

一、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

(一)现场搅拌和浇筑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时非常关键的环节,针对非预制式施工区域,要采取现场混凝土处理,因此,就要确保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具备专业的操作知识和水平。要结合施工现场环境情况进行温度的调控处理,配合相应的温度调控手段减少应力产生的几率,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实时有效,也能为房屋建筑现场混凝土处理工序的最优化提供保障。

(二)钢筋工程技术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筑上部构造钢筋加工工艺非常关键,要维持钢筋制造加工合理性,就要按照标准化流程完成具体技术操作,设置钢筋加工棚,并且配备完善的钢筋加工机械设备。

第一,要指派专业人员进行钢筋加工质量的检验分析,并且,要完成成品挂牌、分类堆放等一系列操作工序,保证钢筋制作加工的质量效果,为综合提升现场施工技术水平予以支持。

第二,针对建筑结构中梁主筋结构,一般是采取焊接技术完成操作,此时,要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和具体施工设计标准落实对应的操作工序,维持加工流程的合理性。一般而言,柱子的主筋要利用电渣压力焊技术,因此,要结合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具体标准维持技术流程的科学性,将加工技术和绑扎技术进行融合,减少技术不当或者是操作不到位产生的影响。

第三,钢筋应用前要对其进行洁净度的检查,去除油污、泥土以及浮锈等杂质,完成圆盘钢筋调直等基础操作工艺内容,避免局部弯曲、小波浪形等情况对其安全应用产生的影响[1]。

第四,绑扎技术应用环节中,要最大程度上依据施工设计图纸的具体标准落实工作,确保被绑扎的钢筋尺寸、间距参数以及位置情况都更加精准,并且在绑扎操作结束后落实混凝土保护垫层处理工序,提高钢筋结构位置的准确性,也能有效避免钢筋建材变形、位移或者是塌陷。

(三)模板技术

对于房屋建筑施工项目而言,模板施工环节是非常关键的模块之一,要保证模板的承载能力,确保其韧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都能满足房屋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

一方面,模板技术应用环节中,要保证安装的稳定性,落实防倾覆的临时性固定装置,保证混凝土梁结构和板结构跨度在4m以内时对应的取拱操作落实到位。

另一方面,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柱模板安装操作前若是有中线弹出,则施工人员要将柱模板厚度钉直接固定在对应的框架结构上,从而保证固定效果符合標准。

除此之外,模板施工技术环节中,要确保拼接缝的严密程度满足标准,减少漏浆等问题对其后续应用效果造成的影响,保证房屋建筑工程外观质量和断面尺寸最优化[2]。

二、房屋建筑现场管理建议

房屋建筑现场管理工作中,要整合具体管理要求和管理框架内容,从根本上打造完整且合理的管理平台,提高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基本效率,也为整体控制水平的最优化奠定基础。

(一)完善准备工作

房屋建筑现场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多、涉及项目较为广泛,因此,在实际管理环节中,要确保准备工作充分完整,从而提升整体控制水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留存,维持房屋建筑现场管理的平衡性[3]。

首先,要确保施工设计图纸的规范性,要在设计前有效落实现场勘查工作,并且联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集中校验,保证技术交底工作落实到位,从根本上提高设计环节的科学性,才能为后续施工提供良好的指导建议。

其次,要拟定科学且规范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各个环节都能满足现场需求,避免不务实的工作内容对整体施工管理产生制约作用。

最后,要提升现场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并且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开始前针对现场管理方案细节进行集中的培训,指导其明确全方位现场管理工作的意义和重点[4]。

(二)原材料管理

原材料质量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最后成效,因此,要确保施工操作时原材料的质量效果符合预期,所以,在原材料管理方面要落实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第一,要对原材料的供应商、质量等级以及产品合格率等进行集中的检查分析,避免过期原料或者是假冒伪劣产品对整体施工效果产生的影响。

第二,针对施工中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则要立刻停止使用,并且追溯原材料来源,及时止损的同时,要避免同类型材料继续进入施工现场,保证材料质量满足标准后才能开展相应作业。

第三,要对原材料进行现场科学化管理,避免阳光曝晒、雨水冲泡等问题对其质量造成的影响,所以,要及时关注施工地区的天气情况,及时做好防护措施,有效提升原材料现场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水平[5]。

(三)施工环节质量监督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过程中,要将质量水平和安全效果作为关键,依据验收要求实现动态化分析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确保施工环节质量监管流程的科学性,并且维持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水平的最优化。

首先,对楼地面和门窗施工环节予以管理,要保证相应施工环节都能满足施工设计标准的具体条款,并且严格落实设计标准和规范施工,针对一些特殊施工区域则要采取针对性处理的方式。比如,卫生间区域要做好防水处理,并且保证排水坡度能满足规范要求。

其次,门窗材质的选购也要结合设计标准,确保门窗工程能按照设计内容有序开展,减少任何形式的“偷工减料”,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水平。最关键的是,要选取耐腐蚀性和强度较好的门窗材料,配置对应的防风条结构,减少墙体和门窗之间的缝隙,保证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效果。

最后,要落实规范化成品保护机制,在施工现场要指派专人进行成品保护和监督管理,避免其他错误操作对成品质量产生影响,最后配合动态验收监管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房屋现场施工管理的质量[6]。

(四)优化竣工验收

施工单位要结合技术文件,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完成验收工作,并及时针对问题和情况完成记录,只有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验收结果通过,才能进行工程技术备案。而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区域要重新处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环节非常关键,施工部门要重视现场技术处理要素和管理框架,践行现代化施工技术应用控制流程,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促进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良.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方式探索[J]. 中国房地产业,2017(20):117.

[2]李志军.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剖析[J]. 砖瓦,2021(2):137-138.

[3]丁玲.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 环境保护以及节能降耗控制措施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2021(4):238-239.

[4]代华伟.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及质量控制的探讨[J]. 广西城镇建设,2021(3):82-83,92.

[5]李小艳.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 建材与装饰,2021,17(15):139-141.

[6]潘巍.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控制研究[J]. 建筑·建材·装饰,2021(18):29-31.

作者:袁德斌

第三篇:5S现场管理法

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又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

1955年,日本的5S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后三个S,也就是清扫、清洁、修养,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了1986年,日本的5S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日本式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行下,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提高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改善现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

根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有的企业在原来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安全(Safety),即形成了“6S”;有的企业再增加了节约(Save),形成了“7S”;也有的企业加上习惯化(Shiukanka)、服务(Service)及坚持(Shikoku),形成了“10S”,有的企业甚至推行“12S”,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5S”里衍生出来的,例如在整理中要求清除无用的东西或物品,这在某些意义上来说,就涉及节约和安全,具体一点例如横在安全通道中无用的垃圾,这就是安全应该关注的内容。

5S的应用范围

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改善现场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思维方法,使企业能有效地迈向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活动。

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日本产品品质得以迅猛提高行销全球的成功之处。

第四篇:现场管理研究概况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从现场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角度入手,介绍了现场管理各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情况,包括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主要理论流派等信息,对现场管理历史演变进行分析和梳理,对现场管理理论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汇总。

关键词:现场管理 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

一、现场管理的产生

现场管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现场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该阶段也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主要代表人物为泰勒、法约尔、韦伯和厄威克。现场管理理论形成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见表1。

1903年《工厂管理》的出版和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版是现场管理理论形成阶段的标志性成果[1]。《工场管理》的出版标志着人类对现场管理的研究由实践层次上升到理论层次,《科学管理原理》中的科学管理理论是最早关于企业管理的理论,被认为是现场管理的起源[2-3]。泰勒等人对现场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管理。工作定额原理是对全体员工针对制定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培训,设定较高的定额。标准化原理是让工人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为了实现让工人完成更高的工作定额的目标而将工人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加以标准化[1]。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侧重于高层管理理论,主要观点包含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从整个组织的角度考察了现场管理,书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首先是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第二是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法约尔非常重视对现场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认为可以通过管理和教育使工作人员学会组织管理从而提升生产效率;第三是劳动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14条原则,即①劳动分工;②权利与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人员的报酬;⑧集中;⑨等级制度;⑩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最后是管理五要素问题,包含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2]。

韦伯对现场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场组织活动方面,是对泰勒和法约尔理论的补充[2]。韦伯认为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需要把组织中的全部活动进行划分,分配给组织中的各个成员。按照原则划分后的每一职位都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形成能够提升现场工作效率、在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体系的理想体系[1]。

厄威克对古典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重新整理了现场管理理论,提出现场管理八项原则。八项原则的内容是:①目标原则;②相符原则;③职责原则;④组织阶层原则;⑤控制广度原则;⑥专业化原则;⑦协调原则,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一致推动工作;⑧明确性原则。现场管理八项原则的提出对后续研究具有借鉴作用[4]。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组织理论之父”对泰勒和法约尔的理论进行补充,研究主要集中在现场组织活动方面

林德尔·厄威克1891-1983年《组织八项原则》深入研究古典理论,重新整理了现场管理理论

二、现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现场管理理论的发展

现场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是“行为科学”的产生,早期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和罗特斯伯格(现场管理理论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见表2)。行为科学即对现场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和产生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生产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预测、控制和调节,提高劳动效率。行为科学理论的成功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此早期“行为科学”也称“人际关系论”[1][5]。

1933年梅奥在《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中正式提出自己对于霍桑实验结果的观点,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霍桑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3]。据此,梅奥提出以下观点:①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經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罗特利斯伯格是通过“霍桑试验”而诞生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阐述者,他作为梅奥的助手参加“霍桑试验”,对“霍桑试验”的成功起到很大作用。并且罗特利斯伯格通过“霍桑试验”完成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认为企业经营环境是一个包含着“技术组织”与“人的组织”两个相关因素的“社会体系”。

代表人物年限代表作品意义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年《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霍桑实验行为科学的奠基人,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标志着现场管理理论的发展

弗里茨·朱利斯·罗特利斯伯格1898—1974年《管理与工人》、《管理与士气》、《组织中的人》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早期人际关系理论的归纳总结者

(二)现场管理主要理论流派

现场管理作为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和发展已趋于成熟。目前两大代表性观点为“一线管理中心论”和 “现场低成本改善永恒论”,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托马斯·艾伯·斯和日本学者今井正明。现场管理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见表3。

托马斯·艾伯·斯从现场管理作用角度出发研究现场管理,认为现场管理中的一线管理者是管理的核心,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扮演包括领导者、助手、受过训练的管理人员等多方面角色,一线管理者也需要掌握包括人际关系处理、工作绩效等多方面的管理技能。他们既可以是领导者和决策者,也可以是生产中的操作工人或助手,能够通过沟通协调技巧、领导魅力、价值取向等能力实现管理作用[1][6]。

今井正明从现场管理改善出发研究生产现场管理,认为任何的生产现场都普遍存在着无条件的、永恒的低成本改善的问题。任何现场都可以通过消除Muda(浪费)、标准化和环境维持(主要指的是5S)这三种途径实现低成本改善[6]。

三、现场管理发展趋势和展望

(一)现场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智能化的推进,企业面临新的社会发展环境,许多领域的企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顾客越来越高的标准和需求,企业想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被淘汰,需要做出改变。企业现场能否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智能化等手段的应用促使现场管理的模式发生变化,现场管理的重点和方式也随之改变。传统的现场管理工作方式、管理工具已经渐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要求,不能够满足新的需求。因此,许多企业的现场管理模式逐渐朝着智能化方向进行发展,为解决一些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提供了路径,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企业现场管理改进建议

1.引入信息技术,注重人员培养。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推出,加速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然而在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着现场管理方式落后、现场管理人员素质、职业技术人员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致使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差距[1]。

因此,企业现场管理应加快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用现代化先进管理手段改进现场管理方式。与此同时,企业也应当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定期培训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从管理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出发进行现场改进。

2.采用柔性化的生产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满足顾客愈加多样的需求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柔性化的生产方式是一种可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适应能力更强更加的灵活多变,能够帮助企业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提升企業的竞争能力。

3.企业需加强对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视。目前很多企业对现场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工作执行意识不强,现场管理手段落后,对企业现场的工作氛围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更新现场管理手段,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可对现场管理进行评价,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从而改进。

四、总结

本文通过阅读现场管理有关文献,对现场管理的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介绍了现场管理各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情况,包括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和意义等信息,并对针对企业现场管理改进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后续现场管理的相关研究起到借鉴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景元.企业现场管理历史沿革与发展态势[J].中国质量,2007(08):8-11.

[2]田锁林.基于顾客体验的商业银行营业厅现场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秦宇锐.基于“6S”的漳泽发电分公司生产检修现场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4]沙巍.M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现场管理改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5]黄沛.西方行为科学人本主义管理哲学评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23-24.

[6]陈军波.现场管理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

[7]王兴璜.企业现场管理新趋势探析[J].工厂管理,1997(11):38-39.

[8]王东.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执行力提高策略研究[J].化工管理,2019(11):81-82.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作者:安宣霖 李欣蕾

第五篇:5S现场管理问题初探

摘要 5S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所谓现场,就是指企业为顾客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以及与顾客交流的地方,现场为企业创造出附加值,是企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本文主要对5S现场管理问题、注意事项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5S现场管理 活动 实际问题 误区 5S管理注意事项

一般而言,5S管理不佳的企业,往往是问题发生、浪费频频的源头,因此管理不容易走上正规,而透过5S管理的推行,可以将这些问题透明化并加以解决。所用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合理化的工具,也是一种培养人才的途径。

5S管理核心是什么呢?首先是对现场进行流程设计、科学布局及人性化的安排,为员工的每个行为或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方便员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每个行为或操作;继而通过各种定位、定量的标识、流程细化,指导所有员工规范每个行为或操作;最后通过引导、监督和奖惩,让每个员工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执行,继而养成良好习惯,提升素养。

1 企业推行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应景作为,参悟肤浅。尽管5S活动推行多年了,但表象化现象客观存在,组织各层次间存在应付现象,主要问题有以下因素:一是理解不透,生搬硬套。日本推行的5S管理主要建立在流程之上,而我们的企业生产状态、环境与之有较大差距,生搬硬套既不合时宜也影响了现场的生产需求;二是企业没有依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全面推行标准作业,缺乏标准化作业基础上的与之相适应的5S管理机制;三是5S活动推进简单化。在与职工交流中许多人依然认为5S活动就是环境保洁,为深入推进该项活动带来了思想、行为的阻力。

(2)活动推进只为完成任务,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身建设需要。由于认识缺陷导致活动不能常态化,把活动与生产任务完成割裂开了,背离了活动的初衷。

(3)原设计缺陷及资金瓶颈,影响了现场整改。由于在设计初期就存在着工艺、人力等问题缺陷,“小马拉大车”运行导致现场整改阻力重重,加上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一,现场整改资金成为也成为约束瓶颈,但推进5S活动的要点告诉我们,实施5S管理就是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发现流程设计上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再投入。

(4)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多少年来存在的问题现在依然突出,一有检查,全家忙活,检查结束后从领导到职工思想上、行为上就松了下来,到许多现象故态复萌,最终进入了恶性循环。

2 推行中存在的误区

(1)概念理解误区。5S是日语中:“せいり(整理)、せいとん(整頓)、せいけつ(清潔)、せいそう(清掃)、しつけ(教养)的日文字母的第一个拼写字母,它们的发音读法分别是:seiri,seiton,seiso,seiketsu,shitsuke,这五个单词罗马拼写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见表1)。

而现在许多人经常讲的6S管理、7S管理其后缀的“S”基本都是英文单词,所以属于概念上模糊。我们倡导创新理念、创新方法,但并不是在5S后面简单地加上几个S就万事大吉了,严格起来可能有的企业连3S的要求都不具备。

(2)现场认识误区。一是问题认识。5S管理强调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误区是等问题出现了才去解决、防范;二是时间认识。5S管理体现在快速反应,应时解决上,是全天候、全方位的连续性作业,误区是有时间就做一做,没时间就放一放;三是坚持认识。5S管理注重工作务实,在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影响员工的行为,误区是浅尝辄止、急功近利。

由于对5S管理的认识参差不齐,所以会经常听到诸如:“5S活动就是打扫卫生”、“生产任务紧,没有时间搞”、“劳民伤财,没有实际用途,反正还会脏”、“整理整顿并不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我们在很多年以前已经实施5S了”等等许多牢骚、质疑的话。

(3)5S管理推行切入点不准。为职工提供优美的工作环境,这也是职工共同的梦想——在安全、舒适、明亮、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5S管理是基于现场的管理,方法上相对比较简单也易于记忆。也正因为认识上的简单化,导致推行往往进入误区,应该遵从5S顺序整改。

3 实施5S管理的注意事项

(1)把握实施要点:一是正确的价值意识。这是5S活动的第一步,区分现场物品要和不要的标准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原采购价值;不要不等于扔掉;换个位置可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二是正确的方法。三定:定点、定容、定量、(三分:分区、分架、分层)+ 三要素:场所、方法、表识 + 技术:流程科学、物流方便。三是明确岗位责任制。四是考核制度化。五是行为长期化。

(2)明确现场5S角色分工。管理层的角色:培训支持,让所有员工知道什么是5S,理解5S的重要性;资源支持,让所有员工有每日开展5S活动的时间以及成立5S小组;参与支持,积极参加5S活动,及时响应红单,认可员工的努力。

员工的角色:学习5S知识;积极参与5S的实施并提供建议;养成5S荣誉感;建立自主管理理念。

(3)5S的推进程序——PDCA循环。一是要实现良性循环关键在A阶段。二是完成一次循环最终还要闭环。

(4)“5S”活动评价。首先制定评分标准表,包括办公室评分标准表和现场评分标准表。考核中采用缺点先记录描述,然后再查缺点项目、代号及应扣分数的方法,这样评审人员不必为查核项目一一寻找,浪费时间。评分开始时频度应较密,每日一次或连日一次,一个月作一次汇总,并以此给予表扬和纠正。

(5)评鉴公布及奖惩。评分委员会应该于评审的当天将评分表交到执行部门,由执行部门作统计,并于次日将成绩公布于公布栏。奖惩活动以“月”为单位实施竞赛,取前两名,发给锦旗和奖金,对于成绩落后者可以适当予以罚金,不过这只是形式而并非最终目的。

总之,“5S”管理是一项效果十分明显的活动,它不仅创造了一个清洁、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消除了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浪费,而且大大减少了机械故障、延误生产的问题。因此“5S”活动是企业现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保证质量和交货期的重要手段,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各级组织应给予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 盛利祥,唐建荣.中小企业实施5S管理初探.管理观察,2008(16).

[2] 陈晓涛.企业5S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3).

作者:亓金燕

上一篇:项目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项目管理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