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明创建工作制度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员工行为的准绳,通过制度和观念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文明创建工作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乡镇文明创建工作制度

“创建特色体育乡镇”探讨

摘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农村体育的现实问题,在分析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特色体育乡镇”的设想。“特色体育”是乡镇体育的一个良好载体,是发展我国乡镇体育的绿色通道。创建特色体育乡镇,能够通过具有特色的项目带动乡镇群体活动的持续开展,形成以镇区为中心的“磁场”,向周边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乡镇;特色体育

Key words: town; distinguishing sports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这就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根本问题。对此,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把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安邦定国的大事来抓。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民的强身健体,就没有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村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和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乡镇体育,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积极寻求发展乡镇体育可循之路,对于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对于促进农村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LL]

1 目前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客观评价我国的农村体育,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总体上看农村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体育在增强农村居民体质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我国农村体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还不尽如人意。

所谓低水平,就是现阶段我国农村无论是人均体育场地,还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以及组织化程度,与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从体育场地设施来看,我国现有60余万个各类体育场馆,其中占国土面积的16.5%和人口的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比重为79.8%,而占国土面积83.5%并拥有70%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却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中国社会体育调查结果报告》)。场地设施的这一分布结果导致“乡村缺乏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从城乡体育人口结构来看,调查表明,我国城镇中有51.23%的人口在1996年参加过体育活动,农村人口参加过体育活动者仅占28.97%(2004年6月24日,中国体育报),而农村人口远高于城市人口,农村居民中体育参与者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人口,且随年龄增长,差距不断加大。

所谓不全面,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尚未解决,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事业相对滞后”(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摆脱了贫困,农民逐渐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是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体育和健身的观念相对滞后”(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毋庸讳言,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必然导致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落后于城市。

所谓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体育意识、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科学指导等方面较为突出”(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汇报工作)。这是一个客观存在,这种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2 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它又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这个大的系统中,体育与其它社会活动如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农村体育也是如此,它所生存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它的发展。已有实践表明,经济、文化、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经济因素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经济对群众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等方面。经济制约着体育经费投入水平。通常,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和社会投入体育的经费就越多,反之亦然。尤其是在我国,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在农村乡镇体育事业经费投入是不按比例进行的,当他们的经济效益好时,资助体育的积极性便高,当他们自己都入不敷出时,投入体育的资金便少。经济制约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水平。体育场地设施尤其是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很大。但是农村乡镇的经济现状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拿出很多资金修建大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缺少场地器材,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体育需求。贫困地区,当地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们脱贫致富,在此项根本任务之前,根本不可能把发展体育运动摆在议事日程上。

2.2 传统文化因素

许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绵延千百年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对群众体育活动内容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们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乃至体育健身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2]

2.3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素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是处于由政府管理型体制向政府与社会结合型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群众体育管理系统由群众体育政府系统和群众体育社会系统共同组成。在农村,由于群众体育社会管理系统极不健全,影响很小,所以,强化政府职能对于发展农村群众体育事业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乡镇体育的上级业务指导机构,县级体育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促进乡镇体育的发展。“领导重视"是影响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人们有切身体会。如果乡镇的领导喜爱体育、重视体育,体育工作的一些困难就容易解决,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乡镇体育开展得有声有色的,往往是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的。作为管理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人的作用举足轻重。农村乡镇体育活动需要有人组织,否则就无法开展。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乡镇连管理、组织文体活动的专干都没有,更无法谈论管理水平的高低了。在现有的文体专干中,也有一部分人因为从事基层文体工作条件差、地位低、待遇差而缺乏积极性。没有文体(体育)专干以及管理水平较低已经成为限制乡镇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因素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同为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与群众体育存在密切关系。学校是培养体育意识和学习体育锻炼方法最重要的场所,学生时期掌握的体育技能、养成的体育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学校体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一名体育人口,与此同时,学校体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体育骨干。但是有不少农村学校仍然存在严重的“重智轻体"倾向,体育场地设施落后,体育教学可有可无,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学生所受到的体育方面的教育少而又少,以至于一些农村学生中学毕业了却连最基本的体育技能都不具备。竞技体育的竞赛和表演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观赏性和激励性的活动,无论是亲临现场还是对目荧屏,都已成为群众余瑕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仅昭示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丰富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还可普及体育知识,传播体育技能,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激发人们的体育热情,动员人们参与锻炼,从而推进群众体育发展。在农村,农民群众现场观看高水平体育比赛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很多竞技体育项目不可能也不适宜在农村开展,竞技体育对于农村体育所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远未发挥得像对城市的那样充分。

3 创建特色体育项目,促进农村体育可持续深入发展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重点已从县逐步转移到乡镇。因此,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是当前农村体育事业乃至全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地方乡镇由于其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相近,历史背景和地域背景相通,人际交往的方式相融,丰富的地域文化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整合力,大大有利于人们的交往流动。因此,要进一步搞好农村体育工作,以乡镇为“龙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怎样来建设乡镇体育呢?正如以上分析,农村体育的发展直接受到它所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农村体育的发展不能靠等待,而应该积极寻找农村体育特性及其发展规律。根据有关材料和实地考察表明:创建特色体育项目,是促进乡镇体育的可持续深入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据对全国153个乡镇的调查,其中,19.60%的乡镇拥有特色体育项目。特色体育项目不是乡镇唯一开展,但是乡镇群众爱看、爱打的“流行项目”,是乡镇群众体育活动的龙头项目,拥有比其它项目更多的参与者和较高的水平。特色体育项目的形成是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的一个标志。是乡镇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它不仅能在形式上把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而且能建立起心理沟通的渠道,有效的促进人们的交流合作,提高乡镇居民的综合素质,增强乡镇社会经济建设的文化底蕴。特色体育是乡镇体育的一个良好载体,是发展我国乡镇体育的绿色通道。创建特色体育乡镇,能够通过某个项目带动乡镇群体活动的持续开展,形成以镇区为中心的“磁场”,向周边农村地区“辐射”,促进乡镇体育活动的开展。这种模式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体育人才和骨干队伍的资源优势,集中有限的财力,办群众看得见的实事。同时,乡镇体育各具特色有利于促进某一地区群众体育活动呈现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局面,促进乡镇间的体育交流。创建特色体育乡镇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体育审美活动,对于组织和丰富乡镇居民的闲暇生活,提高乡镇居民的体育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以特色体育为突破口,形成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农村体育新格局,为提高乡镇的知名度,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能起到积极作用。

4 “创建特色体育乡镇”的基本要求

根据对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创建特色体育乡镇”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4.1 强化政府职能,提高领导认识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对此,《宪法》和《体育法》都作了明确规定。在当前的条件下,强化政府职能于发展乡镇体育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搞好体育工作,乡镇政府应把体育事业纳入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经常研究体育工作,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农民体育协会以及老年人体协等,由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参与领导;建立文体站(或体育办)等机构,配备文体(体育)专干,关心、支持、督促他们的工作;保证一定的体育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不断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体育活动和比赛形成制度,才能使“创建特色体育乡镇”活动落到实处并向纵深发展。

4.2 “特色体育乡镇”的发展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保证

发展乡镇体育事业,一些人财物方面的基本条件必不可少。乡镇政府每年的体育事业经费应该列入年初计划,保证落到实处,并逐年有所增加。要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在现有条件下,建议以镇(或乡机关所在地)为基地逐步建立农村体育活动中心,集中力量搞好活动中心的硬件建设,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农村体育场地数量,保证农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举行体育活动的需要。

要依靠社会力量,拓宽经费来源。在目前的广大农村,社会办体育的力度还很小,但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办体育的潜力将增大,为此,应充分挖掘潜在的能量,广泛寻求乡镇企业、个体户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的帮助,扩大经费来源。对有意投资申办申请特色体育产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应大力支持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利益回报。

4.3 “特色体育乡镇”的建设要培养和发挥体育骨干作用

县级体育部门对乡镇具有业务指导职责,应经常深入乡镇检查督促工作;定期对文体专干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壮大骨干队伍;经常举办以乡镇为参赛单位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以活动促工作;为乡镇之间、乡镇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友谊比赛牵线搭桥。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和妇联的优势,通过举办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来带动和促使人们参与体育锻炼。

4.4 “特色体育乡镇”的建设应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作用

学校体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校体育的极端重要性。基于此,应不断加大学校体育的管理力度,促使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按照教育和体育部门制定的标准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保证经费投入,配备足够的胜任的专兼职体育教师,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除开设常见的田径、大球类课外,就是要结合地方体育特色项目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一技之长,这对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坚持锻炼并成为群众体育活动的骨干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如果乡镇想利用学校的人财物力资源开展活动,学校应给予支持配合。

5 小结

5.1 客观评价目前我国的农村体育,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总体上看农村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5.2 实践表明,经济、文化、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5.3 要进一步搞好农村体育工作,以乡镇作为“龙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创建特色体育乡镇”,是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体育可持续深入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5.4 “创建特色体育乡镇”要集中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目前情况下必须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应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

[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 http://www.sport.gov.cn/.2003-07-11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http://www.sport.gov.cn/.2006-07-26

[3]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http://www.sport.gov.cn/.2006-07-12

[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 http://www.sport.gov.cn/,2006-03-20

作者:徐东锋

第2篇:生态乡镇创建之浅谈

摘 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生态乡镇建设的步伐,以党的十八大为指针、以创建新农村为载体,弘扬生态理念,倡导绿色文明,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加强乡镇环境整治,积极推进生态乡镇建设,实现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关键词:生态乡镇;生态创建;生态文明;农村环保

一、生态乡镇创建的基本情况

(一)生态乡镇创建的基本概念。生态创建主要是对受到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然规律,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生态乡镇创建的背景。党的十八大同意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二、生态乡镇创建的原则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在进行乡镇生态创建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加大污染防治的力度,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全局观念,统筹规划,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和各地特点,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从各乡镇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合理引导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生态产业,把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攀比。通过规划编制,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三、生态乡镇创建的指标体系

(一)机制健全。建立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成立以乡镇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二)基础扎实。达到本省(区、市)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指标一年以上,且8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地)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编制或修订乡镇相关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级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两年以上。

(三)政策落实。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近3年内未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草原地区无超载过牧现象。

(四)环境整洁。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等问题基本得到控制。

(五)公众满意。乡镇环境保护氛围浓厚,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

四、生态乡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欠账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一是农村环保设施比较滞后。部分乡镇、村仍没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饮用水源地未采取防护措施。二是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加剧。化肥、农药无序大量施用,绝大多数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倾倒至河渠,对区域内土壤和地下水、地表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思想认识不深,农村环境面貌亟需改善。许多乡镇机关干部对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群众生态文明意识亟待提高。

(三)資金投入严重不足,整体效益无法显现。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在整合水利、交通、能源、林业等专项资金方面力度不大,资金使用十分分散,导致生态创建整体成效不够明显。

五、生态乡镇创建的措施

(一)统筹规划,加强领导。一是结合国家生态乡镇的相关指标要求,由各级政府、各部门代表共同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二是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实施计划并报县市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政府对实施质量和进度进行跟进,并根据实施计划与各乡镇签署目标责任书。

(二)加强督导,严格考核问责。由与农村工作有关、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督导团,负责为各县市区提供创建规划、技术支持、解决实际问题及协助生态乡村的评选活动等。

(三)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统筹乡镇创建资金,各级政府按照行动方案纳入财政预算,并保障资金落实到位。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结合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融入生态村镇创建,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四)因地制宜,形成各地生态特色。生态乡镇的创建需要尊重并从村民对村庄发展的自身需求角度出发。对基础条件一般的乡镇村,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首先从一些花钱少、需求大、能见效的事情入手,与扶贫和产业发展等项目衔接,从经济发展角度着力推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互利共赢的良性互动。

(五)广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加大对干部群众的培训和宣传力度,采取走访座谈、宣传培训、学习参观、工程示范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生态创建工作宣传力度,从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习惯入手,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切实维护农民的各项环境权益,逐步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M].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

[2]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S].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

[3]胡志刚.打造和谐人居环境 创建绿色美好家园[J]农场经济管理,2015

[4]张鹤丹.河北省乡镇生态环境规划技术体系研究——以霸州市东杨庄乡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2013.

[5]康琼.江泽民环境保护思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3

[6]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中央党校.2011

[7]姚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的实践和认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

[8]冯新春.小城镇生态建设与文明生态村创建要和谐发展[J]小城镇建设.2005

作者:李洁 沈琳

第3篇:生态文明视野下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推行,乡镇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也给乡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下,乡镇企业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对策,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通过找准自身定位、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动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选拔出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者,以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乡镇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一方面表明了党和国家治理环境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环境治理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一、生态文明观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生态文明观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治理,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大城市,雾霾问题、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出行和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乡村地区,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一些乡镇企业缺乏环保意识,企业所产生的废水、废气肆意排放,土壤、河流受到了极大的污染,农村的人居环境受到了极大影响。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这也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已经把治理环境放在了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生态文明观提出的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物质生活的丰富,更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上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在新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民意,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不仅为我国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方向,更理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更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执政党。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

(一)乡镇企业的成立和快速发展时期(1984—1988)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推行,农村的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也首次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央做出了兴办乡镇企业的决策部署,乡镇企业也于1984年在农村开始全面推行。乡镇企业的出现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开启了乡村工业化的进程,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曲折发展时期(1989—1991)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乡镇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乡镇企业分布较为分散,对于工业化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第二,生产结构和种类较为单一,资源的重复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经济效益较差。第三,缺乏环保意识,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第四,由于自身所處环境的局限性,企业的负担较重[2]。针对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国家在1989年开始对乡镇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治理整顿。在这期间,乡镇企业经历了波浪式的曲折发展过程。

(三)高速增长时期(1992—1997)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我国南方地区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使中国人民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谈话中,他对于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在邓小平看来,乡镇企业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有制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随后不久,中央也明确提出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这也是对于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和农村经济体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此后,乡镇企业又开始了快速发展时期。

(四)调整、改革、发展时期(1998至今)

到20世纪末期,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样,乡镇企业在这场竞争中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党中央也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求乡镇企业进行“第二次创业”,具体举措就是要求乡镇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寻找新的出路,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次关于乡镇企业的改革创新,不仅使乡镇企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对日后乡镇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新时期我国乡镇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较为严格的环保标准。而乡镇企业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乡镇企业设立的初衷是解决农闲时期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因此,乡镇企业在成立之初对于环保问题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而且乡镇企业处于距离城市较远的乡村地区,各种政策措施也并不能够及时传达落实,并且上至企业的管理者下至普通工人,由于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普遍没有太多的环保意识。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能耗高,污染防治的能力差;而且大多数乡镇企业分布在农田、河流附近,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也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二)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产品屡见不鲜。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由此可见创新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乡镇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制约,所从事的都是一些加工类的行业,技术含量较低,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并且乡镇企业的很多机器设备都是由自己制造,因此生产出的产品很多都达不到标准,这也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缺乏专业人才

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大多都是乡村的农民,他们既缺乏相应的技术,并且受教育程度也较低,因此也就没有相应的制度观念。大多数乡镇企业的领导者既没有相应的企业管理经验,也不懂市场规律,更缺乏相应的法律概念。并且这些领导者大多数都将乡镇企业的工作当成是在农闲时期的一种谋生手段,对于企业也没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也不能够将企业引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乡镇企业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薪酬、发展前景的限制,因此也不太可能吸引到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来到企业就业,而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机制,很显然,大多数乡镇企业的领导者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也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相应的政策与基础设施不足

地方政府对于乡镇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这也是乡镇企业不能够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原因。乡镇企业对于当地经济的带动能力有限,因此,无论是从政策还是资金上,政府对于乡镇企业的支持都十分有限,并且对于企业的发展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大多数乡镇企业不能够正确找到定位,也没有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并且乡镇企业由于处于乡村,大多数地区交通不便,不能够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获得的信息也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企业的厂房、设备等也明显老化,这些都不能够有效吸引外部资金的注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解决乡镇企业所面临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找准自身定位

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找准自身定位至关重要。乡镇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其发展道路势必与一般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乡镇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乡镇”这一最显著的特征,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发展之路。如果脱离了这一发展方向,那么乡镇企业的发展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乡镇企业在发展的過程中应该因地制宜,把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作为一个突破口,逐步实现从无牌到有牌再到名牌的提升。对于其产品,无论从注册、设计、包装,还是宣传方面都要重视起来,大力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最大程度地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新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乡镇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首先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表明党和政府已经将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战略高度。乡镇企业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事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党和政府要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将振兴乡镇企业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

(三)加快推动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乡镇企业由于其自身条件所限,缺乏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不足。并且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大背景下,乡镇企业作为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因此,乡镇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技术条件,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发展道路。同时也应该明白,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因此要循序渐进,准确把握好方向,分清轻重缓急,更要与国家的经济政策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乡镇企业在新时期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四)选拔出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者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关键因素在“人”。乡镇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遇到较大的困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乡镇企业的管理者缺乏担当意识,缺乏开拓精神,没有能够将企业带入到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来。因此,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管理队伍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成长在农村,对于农村的情况十分了解,并且也非常热爱这片土地,他们敢闯、敢拼、敢尝试,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将家乡发展得更好,乡镇企业在这样一批人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好。

五、结语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和政府对于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3]。因此,乡镇企业的未来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出一份重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何兴华.振兴乡村的探索及其启示[J].建筑师,2016(5).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作者:贾书浩

第4篇:乡镇年度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总结

2015年,乡坚持以“为民办实事”为重点,抓党建,谋发展,惠民生,重点做好创市县先进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在了市县前列,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好评。具体如下:

1.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进展情况。乡2015年的重点和亮点工作是,打造沿沧盐路景观带,其中,、于庄子村分别投入200万元;瓦仓村投入100万元。采取的措施:一是主要领导现场调度。节省了从设计到施工的时间。二是在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周边村和单位的想法。解决了多年来村积水问题;实现了沧盐路两侧整洁美观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做好垃圾清运和环境保护。绿化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花池2个,种植冬青5万株,种植竹柳白蜡1万株;垃圾清运全部完成,清理残垣断壁20余处,清运垃圾600余方,建垃圾集中堆放池3个,摆放垃圾桶50个;美化项目已全部完成,粉刷墙壁5万平米,铺设花砖3000平米,徽派砌墙主体建设全部完成,共600米,下一步,增加书法绘画等形成文化氛围;设施完善项目已完成,太阳能路灯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排水管道铺设全部完成,共1500米,已填埋完毕。

2.经济建设情况。今年全部财政收入任务为2890万元,预计到年底可完成29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是4.8亿元,预计到年底可完成5亿元。目前我乡的大部分企业发展态势平稳,特别是沧兴商砼、幸福湾、沛然公司、亚泰塑胶等重点企业对财政增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特别是利用好东绕城和石黄高速东出口的交通便利,对开发区和现代四厂的下游企业招商,多家韩国、台湾的汽车配件生产厂家有了投资意向。

3.环境建设情况。2015年,乡抓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全乡24个村中的17个村建立了垃圾处理机制,其中杨桥、张牛庄、瓦仓、施堤、孙佛庄等5个村实现集中存放,专人清扫、简单填埋,另外12个村有专人清扫。形成了比较成熟垃圾清运做法,村出资租用土地,建垃圾池,雇人清扫清理,村民自行将垃圾放到垃圾池内集中堆放。在沧盐路两侧4个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及重点地段摆放垃圾箱50个,建垃圾集中堆放池3个,每年集中清理垃圾2000方。

4.维护社会稳定情况。2015年,乡没有发生超级访和集体访,特别在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和国庆节期间保持乡情村情稳定,同时,解决好董辛庄、高辛庄等村不稳定问题,协调好东绕城和廊沧高速两项重点工程中群众占地补偿问题,保障了工程顺利施工。主要做法:实行乡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领导信访问题包案工作制,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把信访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继续落实好信访稳定工作“二四六八”工作法;继续实行农村群众矛盾处理工作机制,健全信访责任制度,加强纠纷排查和信访督查、督办工作,变被动受访为主动下访,责任到村,责任到人,包村干部主动到村了解村民诉求、解决矛盾,把各大节假日期间定为全乡农村矛盾集中解决期,

5.党建工作情况。2015年,乡党委以为民办实事为重点,抓好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继续保持市县党建示范带地位。做法如下:一是对标学习。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好“四有一提升”工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进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先后带领村干部到XX县大鹁鸪留村、黄骅小堤柳村和海兴赵毛陶村现场看、实地学,掀起了我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高潮,建成施堤、张牛庄两个快速发展的典型村;建成了杨桥、孙佛庄两个发生巨大变化的典型村,培育了瓦仓、三里堤、踅庄子、于庄子等四个赶超村。二是分批推进。完成全乡24个村的第十届换届选举工作。在选举工作中,继续推行“五知五行”工作法,按照上一届村委会工作情况和选举经验,对24个村调查摸底,按难易程度分成4个批次推进。对重点村,难点村集中精力解决。集中化解曹庄子、马士庄等5个村的矛盾纠纷,解决高辛庄、董辛庄等两个家族矛盾问题。三是台帐管理。全力建好台账、查实台账、算细台账,把台账目标责任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党员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利用台账管人、用人、培养人,促使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作风不断改进,

6.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以孙佛庄村为主,乡提供大力支持,正在谋划建设沿南排河景观带。踅庄子村的哈哈腔申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传承和发扬。全乡24个村都有文艺队,主要组织形式是农闲时排练,节日期间为本村村民义务演出。2015年全年,各村的广场舞活动更加活跃,全乡广场舞队达到50余支,成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2015年5月,乡瓦仓村和彭店村的美联谊广场舞队获县二等奖。全乡24个村均有村规民约,已实施使用。

xx乡xx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全村共有村民425户,居民1600人,耕地2980亩,党员43名,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其中交叉任职两人)。 xx村是xx乡重点培树的优秀党支部和村委会,党建及民生等各项工作出色,被村民称赞为:有一个好支部,有一个好支书,进而形成了好的村风、村貌。

近年来xx村党建工作卓有成效。全体党员齐心合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党员干部在民生方面出义务工1000余人次。很好的诠释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信条,确保中国共产党这面旗帜,在人民心中永远不倒。让人民永远相信,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福祉的政党,就是带领人民大步前进奔向幸福新生活的政党。在党建方面的一系列成功工作,也给xx村带来了莫大的荣誉。2004至今,连续十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支部、先进村集体;2009年被评为XX县政德建设先进党支部;2010年,县委组织部在xx村召开了全县的“十佳党支部书记论坛”。在论坛上,于元森作为“县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之一,做了典型发言。向其他兄弟单位介绍了自己的成功做法及工作经验。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让群众心甘情愿的跟党走,不但要求党员干部懂政治,讲团结。更重要的是会发展,能给群众树立一个发展的典范,创造一个发展的平台。所以xx村今后的党建工作当中,计划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训,以提高其自身素质,保证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及更好的起到模范带头做用。,

xx村十分重视发展民生事业。从两委班子组成之日起,就达成了一个一致的目标。那就是每年都要办好一件民生方面的事。目标是这样定的,班子也是这样做的。2015年我们完成的民生工作如下:在村口新建村民休闲娱乐花园广场一处投入20万元;入村公路两侧,新装路灯20盏;沿街景观墙五百米投入20万元;疏通排水渠3000米投入8万元;维修原有砖路800米投入7万元。

一年来,市住建局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文明办的指导帮助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超一流,重点工作创特色、行业管理树形象,效能建设争十佳”的工作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做文明职工、建文明单位、创文明行业、树文明新风系列活动,促进住建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业务工作成效显著

围绕住建职责,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规划方面。完成市西部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开发区及羊三木总体规划、完成城市色彩及高度控制、综合防灾等各类专项规划4个,全年办理规划条件共68项,总规划面积约150.4公顷。完成选址24项,选址意见书13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36项,建设工程审计方案审批37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37项,建筑工程规划核实20项。招投标管理方面,全年报建项目110个,总投资15.7亿元,其中公开招标46个,邀请招标6个,直接发包58项,公开招标率达到100%。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方面,全年审批施工许可项目53个,预储农民工工资3500万元,发放农民工工资520余万元。质量监督方面,积极推行监督工作标准化、信息化,全年共下发整改通知46份,停工通知16份,量化考核违规人员120人/次。积极引导企业创优意识,共有6项工程申报省结构优质工程。安全生产方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共下达《停工整改》11份,《隐患整改》38份,量化计分15人次,已验收通过市级文明工地3个,省级文明工地4个。建筑节能方面,共完成审查备案34项,共76.92万平米,其中绿建一星备案面积达23.52万平米,创历年新高,节能专项验收24项,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及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工程达标率均为100%,同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6万平米。档案管理方面,全年完成7个工程约400余卷档案整理、录入,完成15个项目约30万平米的综合验收。建筑造价管理方面,整理发布材料市场信息价3200条、材料市场综合价1100条,完成最高限价备案39件,培训造价员240人次。房屋交易方面,完成各类登记业务1.54万宗,其中办理各类房产登记业务3100宗,抵押登记业务4200宗,预告登记业务8100宗。危房检查方面,完成对学校、商场、娱乐场所、医院、老旧危楼等旧民居检查,涉及建筑面积6.4万平方。产权管理方面,手工整理档案2.2万余份,协助检查,纪检、法院等部门办理案件986起;产权注销登记47份;期房提取档案963卷;查询档案4.5万次;提取利用档案6.2万次。物业管理方面,完成对全市物业公司骨干培训,全年归集物业维修资金3000万元。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市住建局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市住建局宣传思想工作意见》、《宣传教育工作意见》、《法制教育工作计划》、《机关学习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行业思想道德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对加强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机关科室都严格实行周五课堂学习制度,先后开展了“创先争优”、“筑住建坚强堡垒、展窗口先锋形象”、学习党的十八大、“三严三实”、“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专题活动,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住建”等学习调研活动3次,多次开展以党性、党风、党纪和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开展各类法制讲座近10期,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了《城市房屋征收管理条例》、《城乡规划法》、《地震法》、科学发展观案例教材等系列读物,组织各种知识测试6期,要求干部职工撰写心得体会文章达1200余篇,完成读书笔记50余万字。同时,对局图书室、大厅、走廊、活动室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完善了文化教育设施。局专门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陆续开展了义务植树、清扫垃圾、爱心早餐和交通志愿者等活动。成立了一支帮扶队伍,分别与我市5名家庭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在生活、学习、思想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健全了新闻外宣组织网络,实行各单位宣传报道信息定期报送制度,通讯报道员能够勤于学习、研究探索,不断提高宣传报道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提升了住建系统的对外形象。

三、强化科学管理,推进效能建设

以“机关效能建设推进年”为抓手,开展为企业提供101%服务专项行动,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企业,召开座谈会,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办实事40多件。产权登记与交易服务中心推行亲民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制定服务标准,积极服务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向全社会公布住建局窗口单位的服务承诺和投诉电话,制定了包括《住建系统“五不准”》在内的数项软环境和行政效能建设制度。以办理信访投诉为平台,主动服务到企业、社区、乡镇,办理信访投诉20多件。在行政执法和综治工作方面,我局开展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服务对象,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全面符合《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平安单位、平安工地、平安征收的创建力度,未发生一起建筑安全事故和本系统职工违法犯罪事件,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四、创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一是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积极开展文明科室、优质服务示范窗口、优质服务明星、服务标兵、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委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创优评优活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二是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组织参加了新区第二届全民运动会,并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组织奖。2015年元旦,组织举办的“住建系统元旦晚会”,邀请施工企业代表、设计院代表等参加。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了XX市防灾知识竞赛、市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增加了凝聚力。三是开展帮贫扶困捐款献爱心活动。开展“博爱一日捐”等活动,3年来,住建系统累计捐款10万余元。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局机关党员干部主动深入联系羊二庄镇王家院村开展就业帮扶和城乡结对帮扶活动。

五、加强领导,凝聚班子合力

一是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实行党委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创建组织网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创建格局。党委将文明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创建目标进行量化,把文明创建活动与各项工作的硬指标一并列入年终目标考核之中,做到文明创建活动等工作一起计划、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有力推动了创建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是注重理论学习。局党委始终把加强思想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理论、业务素质和领导能力放在第一位。结合实际制定机关学习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坚持中心组学习和中心组成员写读书笔记制度,并结合局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开展了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学述法”活动、调研活动和机关干部在职自学活动。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

三是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局党委一直高度重视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分工。专门制定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分解任务,在明确业务工作责任的同时,明确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责任目标。党委与下属各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形成了“人人有责任、层层有人管、事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年组织集中学习4次,班子召开反腐倡廉工作会议2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1次,开展巡查活动1次,听取各科室负责人专题汇报2次,领导干部上党课1次,进行廉政谈话1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干部作风得到了很大提升。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的相关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一年来,我局以创建文明单位为载体,党建精神文明、综治法制、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等工作成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离上级的创建标准仍有差距,存在很多不足。为此,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建设,落实各项措施,把创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5篇:乡镇文明创建工作制度

为了有力推进我乡文明创建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经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特制定如下文明创建工作制度:

一、组织领导制度

1、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

2、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三个文明”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建立健全文明创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年度工作细化、量化,层层分解,签订责任书,落实到各相关单位,形成严格监管、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的管理机制。

3、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各项制度,把文明创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4、建立文明创建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和各种教育活动阵地建设的投入,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二、分工负责制度

1、建立文明创建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任务、明确责任、 明确奖惩。

2、主要负责人总揽文明创建工作,负责总体决策、组织、指挥、落实工作;班子成员负责职责范围内的文明创建工作,并对主要的活动任务实行分工包干,负责落实。

3、乡创建办是文明创建领导组织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文明创建工作,并抓好具体任务的贯彻落实。

三、会议制度

1、每季度召开一次文明创建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及时总结情况,研究决策,制定措施,促进工作有效开展。

2、每季度召开一次文明创建工作动员(推进)会,对文明创建的任务措施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广大干群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文明创建工作中。

四、检查督导制度

1、每月一次对文明创建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对重要工作活动及时检查、抽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2、强化社会监督,聘请群众代表、人大代表作为社会监督员,对文明创建实施全面监督。

3、设立举报电话、意见投诉箱等设施,接受群众监督;采取调查问卷、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4、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包干重点活动,对文明创建进行督导督查督办。

五、办公室职责

1、根据上级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制定年度计划,安排阶段性工作,并组织实施。

2、调查了解和掌握文明创建情况,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对文明创建工作和创建活动的指导,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

4、对文明创建负有督促、检查责任,协同有关部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搞好法制教育、环境卫生管理,开展移风易俗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及其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工作。

5、对文明创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协调处理解决。

第6篇:乡镇文明创建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镇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巩固提高文明单位建设成果,继续争创市级文明镇,树立小坑镇的良好形象,优化小坑环境,加快小坑镇各项事业建设步伐,促进小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镇发展大局,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时代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在巩固成果、提高水平、拓展深化、增强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二、小坑镇自然概况

小坑镇位于XX区东北部27公里处,北毗邻XX县,南接XX县,地处三县交界之要冲。省道251线和344线贯通全镇,交通便利。面积151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5977人。

三、2014-2015创建工作规划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引导小坑镇形成适应时代需求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为。

1、大力开展弘扬新时期时代精神活动

在全镇开展“弘扬新时期时代精神,助推小坑经济发展”的主题活动,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新时期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全镇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广泛开展市情、区情和镇情教育活动

根据市文明办有关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展示我镇的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在我镇开展“知情况、提素质、促发展”的市情、区情和镇情教育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爱乡热情,积极投身全镇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中去,推动形成全镇干群思想同识、目标同向、创业同心,干事同步的生动局面。

3、精心组织“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文明利益进万家”,“勤俭节约,共创和谐”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4、组织开展“温馨小坑”志愿服务活动

在全镇开展爱心帮扶,应急救援、公益宣教、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活动,引领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时代新风。

(二)以“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共建共享”为宗旨,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创建市级文明镇为目标,全力带动其他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群众化、活力化。

1、巩固提升文明镇创建成效

按照“目标不变,标准不变,力度不减”的要求,在全镇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对照文明镇创建细则要求,进一步完善文明镇创建长效运行机制,增强创建活力,不断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村环境面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构建良好公共秩序,围绕文明理念塑造、文明交通倡导、文明生态共建、文明服务提升、爱心文化弘扬、文明乡风培育六工程,让全镇人民在参与中养成文明习惯,在活动中提升文化素质,为争创江苏省文明镇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启动新一轮群众性系列创建活动

将创卫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有机结合,启动新一轮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创建工作,充分利用镇属单位、部门及学校等阵地,广泛开展好农民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创建活动信息报送,培植亮点,提升创建档次。

3、激活精神文明创建“细胞”

加强镇机关作风建设,把提升机关工作人员文明素质,以优良的党风和政风带动民风,引导全镇各行业单位,窗口部门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在村、社区开展“美好家园我建设,小康生活我享受”的共建共享活动,制定文明服务公约,建立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环境卫生整洁,深入开展诚信经营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镇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巩固提高文明单位建设成果,继续争创市级文明镇,树立小坑镇的良好形象,优化小坑环境,加快小坑镇各项事业建设步伐,促进小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镇发展大局,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时代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在巩固成果、提高水平、拓展深化、增强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二、小坑镇自然概况

小坑镇位于XX区东北部27公里处,北毗邻XX县,南接XX县,地处三县交界之要冲。省道251线和344线贯通全镇,交通便利。面积151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5977人。

三、2014-2015创建工作规划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引导小坑镇形成适应时代需求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为。

1、大力开展弘扬新时期时代精神活动

在全镇开展“弘扬新时期时代精神,助推小坑经济发展”的主题活动,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新时期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全镇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广泛开展市情、区情和镇情教育活动

根据市文明办有关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展示我镇的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在我镇开展“知情况、提素质、促发展”的市情、区情和镇情教育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爱乡热情,积极投身全镇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中去,推动形成全镇干群思想同识、目标同向、创业同心,干事同步的生动局面。

3、精心组织“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文明利益进万家”,“勤俭节约,共创和谐”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4、组织开展“温馨小坑”志愿服务活动

在全镇开展爱心帮扶,应急救援、公益宣教、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活动,引领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时代新风。

(二)以“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共建共享”为宗旨,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创建市级文明镇为目标,全力带动其他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群众化、活力化。

1、巩固提升文明镇创建成效

按照“目标不变,标准不变,力度不减”的要求,在全镇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对照文明镇创建细则要求,进一步完善文明镇创建长效运行机制,增强创建活力,不断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村环境面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构建良好公共秩序,围绕文明理念塑造、文明交通倡导、文明生态共建、文明服务提升、爱心文化弘扬、文明乡风培育六工程,让全镇人民在参与中养成文明习惯,在活动中提升文化素质,为争创江苏省文明镇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启动新一轮群众性系列创建活动

将创卫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有机结合,启动新一轮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创建工作,充分利用镇属单位、部门及学校等阵地,广泛开展好农民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创建活动信息报送,培植亮点,提升创建档次。

3、激活精神文明创建“细胞”

加强镇机关作风建设,把提升机关工作人员文明素质,以优良的党风和政风带动民风,引导全镇各行业单位,窗口部门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在村、社区开展“美好家园我建设,小康生活我享受”的共建共享活动,制定文明服务公约,建立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环境卫生整洁,深入开展诚信经营活动。

(三)以提升农民素质,建设文明乡风为抓手,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通过多种途径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理想信念、健康知识、文明礼仪教育和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培训、教育有道德、有文化、懂礼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拓宽创建活动载体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在各村(居)开设宣传栏,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抵制和反对“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等丑恶现象,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日,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外延,在各村、居开展活动,普及环保理念,培育生态文化,提高农民群众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发现、选树“和谐农家”和群众中的道德楷模,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结合农村不断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导各村(居)完善村规民约,提高知晓率和履约率,努力增强村(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四自”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着力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继续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送”活动,更好地服务群众,利用农家书屋,拓宽群众知识面,利用村健身活动中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利用有线电视传播现代文明,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发掘镇村特色优秀文化资源,大力加强文化广场建设,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四)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关工委以及广大“五老”人员作用和优势,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进一步创新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模式与工作载体,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的开展。

3、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进一步加大网吧管理力度,优化回络环境,净化荧屏声频,开展“打黄扫非”集中活动,组织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4、开展“我们的节目”主题活动 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点,引导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与健康的生活情趣。

第7篇:创建文明乡镇工作总结

英都镇创建泉州市文明乡镇工作总结

中共英都镇委员会、英都镇人民政府

(2008年3月)

2006年以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十七大精神,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深化年”活动,围绕“一二五”工作思路,明确责任,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建设切实加强。2007年新办工业企业9家,申鹭达集团入选“中国科技名牌”500强,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6047.2万元,比增 43.1%;工商税收2041.08万元,比增14.37%;合同利用外资697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232%,实际到资140万美元,完成计划的28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30万元,比增27.8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210元,比增13.5%,各项经济指标按时序进度完成;五件实事即英东公路英都路段、农业水利设施、金英小区三期工程、溪子桥至霞溪大桥路灯工程、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设件件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各项任务走前列,率先完成,阀门基地强力推进,成效显著,得到干部群众好评,招商选资目标管理考核全市第一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7 “招商选资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三农工作先进单位”,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乡镇”。主要措施和成效有:

一是重点项目建设、项目落地扎实推进。按照“五个一”的工作要求,加强领导,精心运作,加快恒阪阀门基地建设进度。恒阪阀门基地完成征地2200亩,其中首期1200多亩,完成“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二期400多亩正在进行土方平整。英都至东田公路英都路段6.4公里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并完成主干道2座桥梁、 1

主干道1.5公里及支干道1公里水泥路面铺设。抓好3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福泉集团完成标准化钢结构铸造厂房和加工厂房的建设;华英阀业、英特凯阀门等也正在加快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草山坪长毛兔基地办公宿舍楼、兔舍和道路等设施基本完成,并开始试投产养兔1万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项目落地,强化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得到推进。英特凯、宏达特种等5家企业正在落地建设。

二是招商选资富有成效。围绕阀门基地建设,积极造大引资声势,组织参加“中国泵阀、水暖交易会”、“中国水暖五金交易会”,举办基地入驻企业集体开工奠基仪式,并通过中央、省、市电视台以及《中国卫浴报》等媒体对基地优势、政策优惠的宣传报道,提高阀门基地的影响力,增强基地的吸引力。开展“回归创业”工程,多方做好动员,引导在外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加大对重点地区的招商力度,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浙江等阀门产业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并在温州设立招商联系点,采取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积极引进大中型阀门企业入驻发展。今年来新引进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2.38亿元,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后劲。

三是企业发展提质增量。老厂抓技改,新办抓投产,效益企业壮规模,龙头企业创品牌,因厂施策,壮大总量,提升品位,争创名牌。今年来,新办工业企业9家,新增规模企业2家;企业纳税超600万元1家、超200万元2家、超100万元2家;福泉集团“宏浪”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申鹭达集团被授予“泉州市百家工业重点企业”称号,被列为我市的上市后备企业,“申鹭达”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中国科技名牌”500强。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开展技术改造项目3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英侨阀门开发的双阀杠杆浮球式蒸汽疏水阀被省经贸委员会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

平,申鹭达水暖技术开发中心被评为泉州市级技术开发中心,英侨阀门有限公司获得省高新企业,奥美斯公司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抓好申鹭达集团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加快企业改制上市进程。

四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扶持建设新山芦柑、天马山果林科技园、草山坪长毛兔等特色农业基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改旧建新步伐,荣星河滨新村完成5幢别墅主体建设;霞溪宝峰安居工程完成20幢房屋建设,16户60人搬迁入住;良山高茹造福工程完成7幢房屋建设;投入500多万元,完成村级水泥路面铺设16.9公里。坂头村帮扶项目,完成村办公场所改造及办公设备添置、养殖场建设,铺设村级水泥路面1.5公里。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成立英都镇保洁服务中心,规范镇区环境卫生整治;投资60万元的垃圾中转站即将竣工;投入40多万元,架设英仑公路路灯2.5公里,亮化交通主干道,美化农村环境。加强农业水利基础建设,抓好冬春修水利,实施霞溪洪塘内、龙江石牛、仕林苦湖3个山围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林柄后水库水位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工作。加强地质灾害整治,完成龙江、坂头2个村的地灾点居住户搬迁。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组建50人的应急分队,为护林员、应急队员购买人身保险,抚育建设防火林带13公里,种植速生林、毛竹1300多亩,完成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防火材料汇编。抓好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到免疫率100%;全面完成农业普查工作任务。推进农村“文化低保”工程,利用闲置校舍和文技校,加大对农民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200名、转移620名。英东村被评为全市“2006-2007年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霞溪、荣星村是我市2006—2007“家园清洁行动”达标村,并分别被评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三等奖。

五是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并进。计生工作围绕“打基础、上水平、摘黄牌”目标,抓实常规工作,抓好清欠活动,强化流动人口清查、性别比专项治理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计生工作水平,顺利实现摘牌目标。坚决落实环保责任制,认真做好电镀企业搬迁相关工作、污染源普查等。加强土地跟踪巡查和动态管理,严厉打击“两违”行为。优化办学条件,加快英都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建设,完成霞溪中心小学教师宿舍楼、幼儿园建设,大力支持南安三中争创一级达标中学。投入200万元,完成英都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设。落实民生保障工程,关心帮助特困群体,落实发放152户367人最低生活保障金21.27万元;多方筹资,帮助建设4户“二女”户、2户残疾人、6户地灾户、7户危房户安居工程。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宣传,抓好坪山、杏塘、紫山、坂头、仕林等5个“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成立镇村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所站。大力推进综治平安建设,组织开展打击“两抢一盗”、虚假信息诈骗和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加大投入,强化宣传访视,完善治安防控网络,设置“全球眼”视频监控点10个,加强镇村巡逻队建设,组建专兼职联防队16支88人,支持山区村购置警用麾托2辆和联防队员器械服装,加强治安巡逻、设卡,确保社会安定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责任制,抓好以“三合一”厂房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地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力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党报党刊征订、全国农运会捐资、新农合等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市前列,率先完成任务。无偿献血、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征兵等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与进步。文明创建有新的成效,霞溪村获得福建省2003—2005文明村称号,申鹭达集团有限公司、华英阀业有限公司获得南安市2004—2006文明单位称号,英都中学、芸林小学、西峰小学获得南安市2004—2006文明学校称号,国

土资源所、广播电视站、农村合作银行英都支行获得南安市2004—2006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六是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党政成员自觉摆正位置,领悟角色,分工协作,增光补台,维护大局,核心坚强有力,班子团结务实,富有活力。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活力。围绕“五个好”目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村级班子“回头看”,圆满完成工会、共表团、妇联、计生协会、科协等群团组织换届。巩固和发展“50100”计划成果,完成申鹭达、福泉、丹鹰等3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规范发展党员“五项制度”,壮大党员队伍,今年来共发展党员35名。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聚合力。深入学习贯彻“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巩固和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广泛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以及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向李云华同志学习的活动,开展“创一流业绩、迎接十七大”纪念建党86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健全完善任务与奖惩挂钩考评办法,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进一步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团结干事创业的合力进一步形成。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形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廉政规定,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按照“速度、质量、安全、廉政”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做好行风评议、行业纠风工作,规范提高政务村务等公开工作水平,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严肃查处违纪案件,风正气顺的良好氛围形成。

第8篇:创建文明乡镇工作总结

x镇地处安义县的西南端,距县城11.5公里,全镇人口1.7万,辖6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幅员面积6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809.4亩,其中水田24416.4亩,旱地2393亩。

近年来,我镇高扬艰苦创业、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全局,紧紧围绕“产业大镇、特色新镇、生态绿镇”这一目标,突出招商引资和财税工作两条主线,紧扣文明新村建设、社会稳定、和谐创业三个主题,进一步创新发展举措,提高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在新的征程上谋求新一轮快速发展,致力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争优进位。XX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税费改革先进单位”,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被市、县列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连续三年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中获一等奖,16个单项奖中获得12项。

一、主攻开放型经济,实现品牌强镇

近两年来,我镇始终坚持开放型经济主战略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

1、做大做强科技园,唱响农业新品牌

江西安义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

我镇后,镇党委政府始终以工业化理念来谋划农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科技园。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园的龙头作用,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事蔬菜生产。目前,科技园的蔬菜在国际国内市场已打出了“江西菜心”品牌,全镇共影响和带动70户农民走出了传统耕作模式,走上了蔬菜生产致富之路,园区辐射效应初步展现,为扩大园区规模奠定了基础。

2、搭建招商平台,优化投资环境

xx要实现快速崛起,一要突出财税工作,确保经济运转;二要强化发展外向型经济,主攻工业,夯实发展后劲。为此,镇党委政府在抓好财税工作的同时,搭建好招商平台,壮大招商队伍,优化投资环境,把亲商、安商、富商摆在比招商更加重要的位置,多方寻求,广开门路,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收客商,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感动客商,以更加过硬的举措留住客商,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招商,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先后引进了江西工业经济总部城、江西文汇投资有限公司、江西省兢博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和西安交大863高科技项目。

二、主抓特色农业,打造产业大镇

xx属丘陵地带,山多地广,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资源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思路,强势推进“一村一品”工程。

1、做大精品果园。xx镇有两大特色果业基地,一是塘下的水果基地,二是新福的黄花梨基地。新福村的南方早熟梨在XX年南昌市小麻山杯梨王大赛中,获得了金奖。为此,我镇紧抓这一商机,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经济。今年,在新福村集中连片栽种翠冠梨3000亩,同时,将粗放、空散果园,向果业能手、大户集中,并鼓励一批年青、敢闯、眼界宽、有知识、有作为的农村青年从事果业生产,开拓果业销售网络,实现果业丰收、果农增收双赢目标。

2、建造绿色银行。毛竹基地是市公安局对塘下村的扶贫项目,也是塘下村打造一村一品的主导项目。毛竹的投入少,收效快,打造好了,就是未来的绿色银行。有利于增加村民的收入,增强集体经济,真正使扶贫项目由输血型向造血型功能转变。

3、打造观光农业。依托科技园的强大影响力,多方位实施农业开发项目,积极推进500亩花卉苗木基地,实施6000亩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现代化农业观光带的形成与发展,全力打造xx生态观光农业

这张品牌。

三、主抓城镇品位,创建特色新镇

有城镇才能聚人气,有人气才能激活财气。加快小城镇建设,是镇党委政府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1、扩建新集镇,聚集人气。按照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总体规划,在完成xx镇十字街建设和xx客运站项目的同时,启动了广场、旧镇政府办公楼及牛市等新城建增量扩容建设,盘活了存量资产,拉开了集镇建设框架。在集镇建设上做小巧文章,做特色文章,提升xx新形象。同时鼓励农民离土不离乡,来集镇发展,来集镇经商,聚集城镇人气和财气。

2、建设新农村,辐射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工作部署,也是农村今后发展的方向。我镇的文明新村建设,是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抓好规划为先导,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整治赃乱差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按照“点上抓示范,面上抓提高,整体抓推广”的工作思想,努力打造好“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思想道德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我镇完成了塘下村孝诵组文明新村建设

,在风格和品味上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好评,这给我镇进一步打造好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信心和干劲。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孝诵文明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启动好上边、茅店、西庄村的文明创建,以整体提升我镇的文明村建设水平。

3、打通大动脉,公路成网。两年来,我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向下筹资筹劳,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全方位筹措资金,大力推进村组公路建设。目前,全镇硬化村级公路总里程达150公里,硬化率居全县之首,实现了村级公路村村通、组组通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拉动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范文大全网(fanwen.glzy8.com)!

第9篇: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按照“突出特色、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以天上王城景区为中心、沿线林果园区为基点连成一线,突出旅游资源和林果资源特色,不断加大对旅游沿线的改造提升,带动了全镇旅游特色村和生态农业旅游的强劲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生态高效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镇主要通过以下措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今年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启动之年,工作中,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会议精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各项重点工作纳入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来,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指标量化、措施硬化、考核强化,全面协调、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健全组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争创“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以实施“五位一体”工程为载体,开展“三高三强”活动,深化“三级联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落实“四民主一考核”,为建设生态和谐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强化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措施,完善制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制,将党建工作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通过村级组织的落实来体现,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通过严把“三个环节”(即:严把宣传引导,依法选举,民主权利)、突出“三项重点”(即:突出公平、公正、公开,突出选拔农村能人党员,突出搞好选举督查),圆满完成了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女性委员职数均有了较大的改善,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抓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保障。目前,全镇达到“五个好”标准的村18个,占60%;村“两委”成员中“三高三强”型人员125人,比例达到85.6%;达到“八有”标准的村10个,占30%。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促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为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通过报纸、电视、文艺演出、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重要意义,共悬挂横额105条,张贴标语8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组织干部群众到外地实地参观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带来的好处,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全镇上下创建生态文明乡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创建活动,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加快发展,促农增收,为加强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物资基础。立足农民增收,依托林果资源优势,不断探索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按照“建基地、抓服务、促发展”的思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大做强林果产业,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以林果资源为载体,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推进了农业“三化”进程,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奠定物资基础。

上一篇:人开展扶贫工作情况下一篇:如何做幸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