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生态文明工作总结

2022-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自身的成长方向,一步步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镇生态文明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乡镇生态文明工作总结

生态文明视野下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推行,乡镇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也给乡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下,乡镇企业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对策,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通过找准自身定位、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动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选拔出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者,以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乡镇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一方面表明了党和国家治理环境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环境治理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一、生态文明观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生态文明观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治理,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大城市,雾霾问题、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出行和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乡村地区,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一些乡镇企业缺乏环保意识,企业所产生的废水、废气肆意排放,土壤、河流受到了极大的污染,农村的人居环境受到了极大影响。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这也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已经把治理环境放在了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生态文明观提出的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物质生活的丰富,更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上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在新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民意,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不仅为我国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方向,更理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更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执政党。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

(一)乡镇企业的成立和快速发展时期(1984—1988)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推行,农村的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也首次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央做出了兴办乡镇企业的决策部署,乡镇企业也于1984年在农村开始全面推行。乡镇企业的出现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开启了乡村工业化的进程,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曲折发展时期(1989—1991)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乡镇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乡镇企业分布较为分散,对于工业化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第二,生产结构和种类较为单一,资源的重复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经济效益较差。第三,缺乏环保意识,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第四,由于自身所處环境的局限性,企业的负担较重[2]。针对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国家在1989年开始对乡镇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治理整顿。在这期间,乡镇企业经历了波浪式的曲折发展过程。

(三)高速增长时期(1992—1997)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我国南方地区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使中国人民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谈话中,他对于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在邓小平看来,乡镇企业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有制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随后不久,中央也明确提出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这也是对于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和农村经济体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此后,乡镇企业又开始了快速发展时期。

(四)调整、改革、发展时期(1998至今)

到20世纪末期,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样,乡镇企业在这场竞争中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党中央也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求乡镇企业进行“第二次创业”,具体举措就是要求乡镇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寻找新的出路,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次关于乡镇企业的改革创新,不仅使乡镇企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对日后乡镇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新时期我国乡镇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较为严格的环保标准。而乡镇企业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乡镇企业设立的初衷是解决农闲时期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因此,乡镇企业在成立之初对于环保问题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而且乡镇企业处于距离城市较远的乡村地区,各种政策措施也并不能够及时传达落实,并且上至企业的管理者下至普通工人,由于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普遍没有太多的环保意识。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能耗高,污染防治的能力差;而且大多数乡镇企业分布在农田、河流附近,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也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二)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产品屡见不鲜。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由此可见创新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的乡镇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制约,所从事的都是一些加工类的行业,技术含量较低,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并且乡镇企业的很多机器设备都是由自己制造,因此生产出的产品很多都达不到标准,这也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缺乏专业人才

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大多都是乡村的农民,他们既缺乏相应的技术,并且受教育程度也较低,因此也就没有相应的制度观念。大多数乡镇企业的领导者既没有相应的企业管理经验,也不懂市场规律,更缺乏相应的法律概念。并且这些领导者大多数都将乡镇企业的工作当成是在农闲时期的一种谋生手段,对于企业也没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也不能够将企业引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乡镇企业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薪酬、发展前景的限制,因此也不太可能吸引到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来到企业就业,而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机制,很显然,大多数乡镇企业的领导者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也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相应的政策与基础设施不足

地方政府对于乡镇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这也是乡镇企业不能够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原因。乡镇企业对于当地经济的带动能力有限,因此,无论是从政策还是资金上,政府对于乡镇企业的支持都十分有限,并且对于企业的发展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大多数乡镇企业不能够正确找到定位,也没有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并且乡镇企业由于处于乡村,大多数地区交通不便,不能够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获得的信息也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企业的厂房、设备等也明显老化,这些都不能够有效吸引外部资金的注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解决乡镇企业所面临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找准自身定位

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找准自身定位至关重要。乡镇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其发展道路势必与一般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乡镇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乡镇”这一最显著的特征,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发展之路。如果脱离了这一发展方向,那么乡镇企业的发展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乡镇企业在发展的過程中应该因地制宜,把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作为一个突破口,逐步实现从无牌到有牌再到名牌的提升。对于其产品,无论从注册、设计、包装,还是宣传方面都要重视起来,大力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最大程度地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新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乡镇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首先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表明党和政府已经将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战略高度。乡镇企业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事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党和政府要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将振兴乡镇企业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

(三)加快推动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

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乡镇企业由于其自身条件所限,缺乏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不足。并且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大背景下,乡镇企业作为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因此,乡镇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技术条件,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发展道路。同时也应该明白,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因此要循序渐进,准确把握好方向,分清轻重缓急,更要与国家的经济政策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乡镇企业在新时期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四)选拔出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者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关键因素在“人”。乡镇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遇到较大的困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乡镇企业的管理者缺乏担当意识,缺乏开拓精神,没有能够将企业带入到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来。因此,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管理队伍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成长在农村,对于农村的情况十分了解,并且也非常热爱这片土地,他们敢闯、敢拼、敢尝试,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将家乡发展得更好,乡镇企业在这样一批人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好。

五、结语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和政府对于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3]。因此,乡镇企业的未来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出一份重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何兴华.振兴乡村的探索及其启示[J].建筑师,2016(5).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作者:贾书浩

第2篇: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中国乡镇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

摘要:本文以“中国21世纪示范镇”昆山市淀山湖镇为案例,揭示了中国乡镇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指出以生态理性引领经济理性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实践的新理念,将科技强镇、文化亮镇、生态立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进生态文明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的新路径,站在全球前沿高起点地推进生态文明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的新境界。

关键词:中国乡镇;生态文明;实践路径;淀山湖镇

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从书斋的理论探索到行动,将顶层设计与乡镇基层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的新的历史时期。乡镇是中国农村的基本单位,在中国整个行政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乡镇政权组织承担着在辖区内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管理事务的职能。鉴于中国是由众多乡镇编织而成的农业大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乡镇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生态治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乡镇治,则天下安。推动中国乡镇以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的一个重大战略。本文以“中国21世纪示范镇”——昆山淀山湖镇为案例,突出说明,以生态理性引领经济理性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实践的新理念,将科技强镇、文化亮镇、生态立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进生态文明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的新路径,站在全球前沿高起点地推进生态文明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的新境界。

一、以生态理性引领经济理性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的新理念

如果说美国海洋学家蕾切尔·卡逊1962年问世的《寂静的春天》表明了西方发达国家生态理性的觉醒,并以生态理性逐渐终止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的经济理性的话,那么这个过程经过了差不多200年的历史,而中国积极主动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乡镇,如昆山淀山湖镇在发展中自觉地意识到经济理性的弊端,主动地用生态理性匡正和引领经济理性,选择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道路,并在199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中国21世纪示范镇,则不过用了20多年的时间。说明生态理性开始在中国觉醒,生态文明实践在中国大有可为。淀山湖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关系。用生态理性引领经济理性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实践的新理念。

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替代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长期以来缺吃少穿的农民为了很快致富,走上了快速发展经济的道路,在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各级领导和群众的首要价值追求的态势下,经济理性成为甚嚣尘上的社会意识,严重地贬抑了生态理性。苏南各个乡镇形成了你追我赶发展工业的态势,形成了乡村工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格局。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一度占据了经济的大半壁江山,犹如魔术师一样呼唤出了巨大的物质生产力。

当人们在赞叹乡镇工业所创造的巨大财富时,同时也惊讶地看到,乡镇工业走的是非绿色的发展道路,是资源环境遭到削弱和破坏,经济无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为代价的发展道路。这种只是注重经济理性,忽视生态理性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以资源来换取经济效益,以环境污染来替代成本的弊端,由于片面追求乡镇工业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以及乡镇工业经济的总量,忽视了资源、环境的承受力。乡镇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的噪声、光污染等,都对当地水质、大气、土壤以及居民的生存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和影响。

危机也蕴涵着转机。乡镇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下降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中人本价值的凸显与经济价值优先的观念冲突,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之间的矛盾与张力,引起了一些优秀的乡镇领导者对于发展价值的思考。正如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主任杜德利·西尔斯所说:“在讨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时,我们必须驱散笼罩在‘发展’一词周围的迷雾,并更准确地界定它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设计出富有意义的目标或指标,从而有助于改进国内或国际政策。”[1]促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的价值还体现在人文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如果过度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诸如影响发展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就会出现非人道和非伦理的发展。这一深刻反思,促使他们逐渐告别长期起支配地位的经济理性领先的发展模式,选择生态理性引领经济理性的发展模式,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道路。

昆山淀山湖镇是一个因湖而名、因湖而兴的生态环境优美的乡镇,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聘请了全国著名的生态文明专家来把脉指导,确定了全面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将生态理性引领经济理性的发展战略。因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而进入国务院的视野。该镇作为中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示范工程中的唯一代表被列入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阐明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20章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第二部分涉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容,第三部分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第四部分涉及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该书指出:“农村小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淀山湖镇是苏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新近崛起的较为发达的乡镇之一。该小城镇建设特点和发展模式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乡镇,走的是一条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绿色旅游业、发展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在小城镇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建筑与自然和谐的综合发展之路。”[2]42

根据淀山湖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示范工程”这一框架作为2000年至21世纪的奋斗目标是必然的,它也是中国大多数乡镇未来要走的一条道路。它的重要意义不仅是使一个镇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受益,而是以淀山湖镇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示范工程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小城镇建设。[2]42

《中国21世纪议程》对淀山湖镇设定的总目标是:“将淀山湖镇建成一个优雅、和谐并具有大自然气息,社区功能协调、环境舒适,交通便捷、经济繁荣的水乡绿色小城镇。”[2]39具体方案目标为:“建立配套的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类住区功能;改善人类住区的环境;改善和提高居住条件、逐步在全镇范围内建设小康型住宅群;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第三产业,利用淀山湖镇已建的旅游度假区的优势,发展绿色旅游业,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完善师资和人才培训计划。”[2]43

淀山湖镇以“和谐自然,示范未来”作为建设中国21世纪示范镇的理念,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色青山,将绿色作为该镇发展的特色和重大价值追求,着力打造“新江南特色镇”,经过淀山湖镇人民同心协力的努力建设,国务院对于淀山湖镇作为小城镇规划及示范工程所确立的各项任务都超额完成。目前,在小城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淀山湖镇获得了“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园林小城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等称号。以生态理性引领经济理性的发展战略使淀山湖镇赢得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2012年,在昆山市争当基本实现现代化排头兵的征程中,淀山湖镇又独树一帜地提出了争当生态现代化排头兵的口号,唱响了“绿色淀山湖,生态现代化”的进行曲,继续为全国乡镇经济的绿色发展当好生态现代化的示范镇。

二、 科技强镇、文化亮镇、生态立镇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实践的新路径

将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用生态理性引领经济理性,在中国乡镇生态文明建设中,就要围绕绿色发展的价值追求,将科技强镇、文化亮镇和生态立镇作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将乡镇基本现代化看作是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整体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

乡镇推进经济现代化需要依靠科技来强镇,在乡镇生产力发展中,要始终依托科技进步促进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凭借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功能来强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是从总体性和宏观性层面而言的。科技又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资源和环境发展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相反,对于资源和环境导致巨大负面影响的科技就是第一破坏力。基于这一认识,淀山湖镇将科技强镇的认识定位于以绿色科技强镇,在招商引资中,改变传统的做法,高起点招绿色产业,在全国乡镇一级率先创立航空科技园。引进了神州数码、唯品会、普洛斯等现代服务业项目。通过大力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科技,推进循环经济,增强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确保让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为山水增色,让山水为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添彩。晟泰集团长期以来坚持以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生产范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达到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注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走出了一条新型乡镇绿色工业化发展道路。

乡镇推进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需要依靠文化来亮镇,特别需要依靠绿色文化来亮镇。文化是乡镇发展的强大软实力。拥有“中国民间艺术(戏曲)之乡”以及江苏省农村小戏创作基地美誉的淀山湖镇,户户爱看戏,村村有剧场。高质量组织群众文化艺术节、春秋戏曲周、全民健身月,定期举行体育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全年举办百余场广场文艺、送戏下乡进社区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如火如荼,改变了农村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俗。大力发展促进人民群众亲近自然和爱护自然的绿色文化,既是全面小康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需求,更是凸显地方特色、打响生态现代化品牌的客观要求。坚持文化亮镇,就是形成政府搭台、百姓唱戏、自编自演、寓教于乐、民众参与、普及繁荣的文化发展特色。通过建设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特别是充分发挥绿色文化活动对人的熏陶和审美作用,极大地提升市民的人文素质,促使他们更加热爱自然环境,积极主动地建设生态文明,也推动了环境伦理学、环境教育学等的发展,促进了市民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行为方式以及绿色消费方式的养成。

乡镇推进生态现代化,就是坚持生态立镇,将生态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乡镇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乡镇就没有立足之地,何谈发展?在一个自然资源恶化和生态环境糟糕的乡镇,不可能吸引到人才、资金和技术。推进乡镇生态现代化,就是为乡镇的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等各项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为了做好生态立镇这一大文章,淀山湖镇围绕“蓝天、碧水、绿地、休闲”,大力实施“引湖入镇”工程,用足“湖”资源,做好“水”文章,增添“绿”特色,将湖光美景融入城镇建设之中,还生态于人民群众,进一步优化现有公园的功能和景观效果。改造了农民康乐公园和街心公园,加快推进了环湖景观带建设,将环湖大道建设成为集亲水、观景、旅游、防洪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带,以多栽树、多绿化的“绿色银行”、景观建设等为抓手,加大了绿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提升绿化量和景观层次。现在,当人们来到集水乡风貌、田园风光、欧陆风格于一体,兼具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现代时尚功能的淀山湖镇,都会发出“这里的空气有点甜”的赞美声。

科技强镇、文化亮镇、生态立镇“三位一体”,构成了乡镇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系统。科技强镇、文化亮镇、生态立镇是一个既有侧重点和各自内涵要求,又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强有力地推进中国乡镇生态文明的深入发展。

三、站在全球前沿推进生态文明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实践的新境界

中国乡镇率先实现的基本现代化,既是瞄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追赶式的现代化,又是一种摒弃其消极因素和吸取其积极成果的超越式的现代化。昆山作为全国百强县,已经处于经济全球化和生态现代化的最前沿,有利于引进、吸纳、模仿和借鉴西方文明包括生态文明的积极成果,使中国县域和乡镇的生态文明能够跻身于世界前沿并对全球产生示范价值。

淀山湖镇整合中西方生态文明理念,结合本乡本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借鉴西方公民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实践的做法进行生态治理,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推进生态现代化,走出了一条既有中国乡镇本土特色又吸取了全球优点的生态文明道路。

科学的规划对于乡镇生态文明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不注重规划所出现的拍脑袋决策,在全国乡镇具有普遍性,这也是中国乡镇生态文明建设难以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弊端,是影响生态文明实效的一个重大原因。

淀山湖镇广纳博采发达国家生态现代化小城镇的先进理念,聘请英国JTP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按照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镇”的要求,加快完成镇总体规划修编、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及滨水生态商务社区概念城市设计。做好沿湖、沿河、公园等区域景观规划,包括景观绿道规划设计。与此同时,还将聘请德国生态工程协会进行生态治水和生态湿地等方面的概念设计,加强环境综合整治,针对重要区域进行环境专项治理。实施自然村落整理、滨水生态商务社区河道绿化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污水管网铺设等工程。突出主要路段、交通节点、主题公园开展绿化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环湖大道景观带,打造生态建设亮点,提升环湖大道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影响力。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民的广泛参与。乡镇生态文明建设也只有得到公民的广泛参与,才能纠正由于政府和企业本身所固有的官僚性和经济理性而出现的“生态治理失灵”现象,从而将政府在生态文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企业在生态文明中的社会责任和积极作为,公民社会在生态文明中的主力军作用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推进生态文明发展的强大合力。淀山湖镇将生态文明教育引入社区、学校和家庭,促进市民确立有利于生态环境美化的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方式,全面建设管理有序化、工作信息化、服务体系化、生活文明化的新型社区。由于政府重视、企业的积极作为和公民的广泛参与,成功创建“江苏省园林小城镇”。所有的社区都全部成功创建苏州绿色社区,全镇行政村全部通过省级卫生村复查,所有的村都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在淀山湖镇,政府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行政职能;企业在行使社会责任中更加突出生态责任,坚持绿色发展、主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自觉呵护环境,注重发展绿色科技,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习惯;公民爱护环境,关注生态,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将乡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来做,从而达到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有机融合,是淀山湖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做法。淀山湖镇立足提升环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促进环湖区域由单一发展高端房地产业向生态服务业融合转变,加快发展以神州数码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会务会展等项目,以研祥科技为龙头的生态研发、网络体验、科技企业孵化等项目,以旭宝高尔夫球场、大自然国际游艇会、梦莱茵帆船俱乐部、航空俱乐部为依托的高端商务旅游、康体养生等项目,以滨水国际社区为依托的高端生态居住项目,实现了生态科技人才集聚、电子商务集聚、生态研发集聚、高端生态环保产业的集聚,使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淀山湖镇还将生态农业作为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优势产业来抓,着力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坚持走园区化、基地化、特色化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在“优质、高效、生态”上下功夫,将生态农业打造成为生态品牌,重点吸引观光、休闲、生态型农业龙头项目,大力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了一大批生态农业特色品牌,做到了打响一个生态农业品牌,带动了一个生态农业产业,富裕了当地一方百姓。

参考文献:

[1]杜德利·西尔斯.发展的含义[M]//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47.

[2]方世南.风水宝地淀山湖——中国21世纪示范镇[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方世南顾剑

第3篇:江西省推进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为深入了解江西省乡镇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通过对全省12个典型水生态文明乡镇的现场调研与问卷调查,从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等3个方面,总结了目前江西省在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中的实践措施,分析了目前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江西省进一步开展和推广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提供吏撑。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现场调研;问卷调查;江西省

中图法分类号:TV213 文献标志码:A DOI:1O.15974/j.cnki.slsdkb.2019.09.012

1背景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根据水利部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西省水利厅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着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自江西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取得了一定建设成果,获得了相关经验。相关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及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方面,温天福等[1]结合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节约和水文化等6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江西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和经验,总结了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为江西开展水生态文明“市一县一乡一村”四级联动建设提供技术引导;莫明浩等[2]在分析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建设实践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归纳为自然生态型、产业开发型和安全保障型3种模式,为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丁慧君等[3]通过专家咨询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景观和水文化共6个方面选取了25个指标,初步构建了江西省莲花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该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陈胜东等[4]在充分考虑区域间生态文明基础的异质性和兼顾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南经济、环境、人居、制度、文化五大建设领域3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设区市和县两级分区分层评价,从而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及进程评价提供技术方法;占少贵[5]在分析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并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制度5个方面,构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方法以及生态文明指数模型对江西省及11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李争等[6]基于“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型构建了3个子系统共24个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11个地市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各地市进行了排位。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胡小飞[7]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研究江西省的生态补偿机制,采用生态当量法评价江西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定各地市生态补偿优先级及补偿额度,应用碳足迹、水足迹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并综合江西省“谁补偿谁,补偿多少,如何补偿”3个基本问题的研究结果,提出构建江西省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促进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的建设。此外,卢小祁[8]对江西省南昌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昌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主要问题,如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欠佳、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欠缺、产业结构欠优、节能减排降耗形势严峻、环境临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城镇化过快等,并结合南昌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南昌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综上可见,目前针对省级、市级、县级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较多,却鲜有报道针对乡(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对江西水生态文明乡镇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工作的经验,分析了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下一步建设思路,以期为江西省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参考。

2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概况

江西省水利厅立足江西省情水情,坚持“節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于2014年6月在全省开展了县、乡(镇)、村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活动,着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并制定了一套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2015年8月,江西省水利厅印发《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赣水发[2015]2号)。2016年1月,江西省水利厅以2016年1号文件印发《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2016-20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将着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365行动计划”。

在水生态文明试点乡镇建设中,江西省水利厅遴选生态基础条件较好、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认识比较到位、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作为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乡(镇),重点在保障防洪安全和饮水安全的基础上,综合治理水环境,普及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9]。2014年组织开展22个试点和5个自主创建乡镇建设;2015年组织开展26个试点和12个自主创建乡镇建设,2016年组织丌展3个自主创建乡镇建设,2014-2016年共计启动了68个省级水生态文明乡(镇)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工作,目前已通过验收并授牌20处。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为水生态文明县、村建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为江西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3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实践

调查研究采取查阅文献、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从68个省级水生态文明乡(镇)中选取12个乡镇作为调研对象(见表1),其中试点和自主创建乡镇均6个。问卷调查以乡镇居民为对象,围绕水安全、水文化、群众参与度、群众满意度等设计问题11个,每个试点乡镇发放问卷50份,共计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68份,收同率为94.7%,其中有效问卷551份,占总发放问卷的91.8%。

通过问卷调查,梳理试点和自主创建乡(镇)的建设情况,从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等方面总结不同乡镇的主要做法。

3.1水安全方面

水安全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水安全体系主要包括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3个方面。

在防洪安全方面,随着全省持续实施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防洪安全水平逐渐增强,调研的12个乡镇,近年均未出现水库事故。如戈坪乡镇36座小型水库已经全部完成除险加固,计划于2020年全部完成Ⅲ类山塘除险加同。双林镇小(一)、小(二)型水库及山塘防洪设施运行正常,且均符合设计标准。

在供水安全方面,12个乡镇均已普及自来水。如双林镇的集镇新建自来水厂于2018年投入使用,实现了集镇生活用水全覆盖,目前集镇自来水普及率为98%。九龙山乡建有集镇自来水厂,该乡现有居民3029户(8679人),集镇600多户已实现自来水全覆盖。

在生态安全方面,调研的乡镇均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灌排体系,并在水系连通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双林镇近1333hm2(2万亩)耕地灌排体系完整、畅通,灌溉保证率达75%以上;双林镇绿地覆盖率达35%,水域面积比率达18.4%,水系全连通程度非常高,基本为活水。

3.2水管理方面

3.2.1节约用水

节约保护水资源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调查中发现,12个乡镇均采取了相应的节水措施,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合理分配乡镇用水总量,如推行“一户一表、计量入户”,普及生活节水器具;积极推广低压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加大对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推动高耗水企业改造升级等。

3.2.2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处理及规范化养殖

调研的乡镇在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面均采取了大量措施,如马埠镇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力度;在居住点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采用“组收集、村中转、镇运输处理”的方式集中处理。龙虎山镇全面开展库区养殖拆除工作;制定镇村两级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

3.3水文化方面

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到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程度及满意程度。图1为被调查者年龄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了解程度关系,图2为被调查者年龄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满意程度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中,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比较了解”的占比最大,“非常了解”的占比最小,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程度逐渐降低。从图2可以看出,各年龄段中,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满意”的占比最大,且随着年龄增长,“非常满意”的比例逐渐降低。

4存在的问题

4.1水安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水利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水生态文明建设包括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等8个方面[10]。水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落实,实施内容包括了水利建设的各个方面工作,内容相对广泛。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调研的乡镇均建设完成了集镇供水工程,基本解决了居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但乡镇内仍有部分村庄尚未通自来水,同收的有效问卷显示有19.79%的居民家中供水为个人打井取水。因此,仍需要在未来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区域内所有居民的饮水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有57%公众认为乡镇水生态环境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化肥农药、禽畜养殖、生产养殖等造成的污染。虽然调研的各乡镇均采取措施对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进行了处理,并采取规范化养殖措施,但这些污染行为仍在小范围存在,且对已造成的污染尚未进行有效修复。因此,需进一步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建立健全水安全体系。

4.2节水型社会建设任重道远

目前,各试点乡镇在新建项目推广上实施“节水、节电、节气”等节能措施,在集镇区域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但由于多年来区域農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不足,部分农田灌溉渠道尚未进行硬化处理,农田灌溉保证率及灌溉用水效率较低,生产生活用水利用系数仍有增长空间,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巩同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仍需要加大力度。

4.3水文化的引领作用不够突出,水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把生态文明理念融人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重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人到各项工作中。日前,各试点乡镇政府围绕水文化、水生态保护、节水宣传已开展大量工作,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但与水生态文明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有关“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关丁节水、亲水、爱水、护水的宣传工作及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水文化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公民节水、保水的意识较为薄弱,节水主动性、自觉性不强;企业水生态文明意识需要进一步普及。

5有关建议

根据上述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内容和工作开展情况,建议江西省在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5.1转变建设理念,突出建设重点

水生态文明建设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在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中,应结合乡镇规划、乡镇定位和乡镇功能,突出重点,尤其是与生态建设相适应的水生态环境、水景观和水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发挥传统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注重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工作,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措施,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对区域和流域水生态文明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

5.2推进多部门联动机制

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繁杂,技术难度较大,涉及多部门,很难剥离出来单独创建,因此多部门合作和多部门推动是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要求[11]。应充分依托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以水利部门为牵头单位,调动其他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水利部门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和对接,使其他职能部门能够认识、理解和接受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内容,并配合政府完成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

5.3探索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多元投资模式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历时长、内容多、投资大的系统工程,仅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要依靠社会资金支持。应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广泛开辟资金渠道,通过建立并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化投入、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市场机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于经营性项目,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招标、采购或BOT、TOT、BT和PPP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个人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6结语

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为水生态文明县、村建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在现有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应转变建设理念、突出建设重点,同时以水利部门为主体,推进多部门联动机制,并探索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的多元投资模式,从而实现水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省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温天福,周祖昊,赵楠芳,等,江西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分析[J].中国水利,2017(4):7-9.

[2]莫明浩,王辉文,袁芳,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实践与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7(4):12-14.

[3]丁慧君,刘聚涛,袁桂香,等.江西省莲花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江西水利科技,2014(3):165-170.

[4] 陈胜东,孔凡斌.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研究: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鄱阳湖学刊,2015 (4):39-52.

[5]占少贵.江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D].南昌:南昌大学,2015.

[6]李争,朱青,花明,等,基于PSR模型的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4(12):249-252,258.

[7]胡小飞,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标体系和西省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5.

[8]卢小祁,南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5,(12):170-172.

[9]刘聚涛,方少文,吴海真.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8-9.

[10]刘聚涛,方少文,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探讨[J].江西水利科技,2015,41(5):324-326,344.

[11]詹卫华,李柏文,钟林生,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框架性构想[J].中国水利,2013,(23):24-26.

收稿日期:2019-03-21

基金項目: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KT201535)(KT201741)(201819YBKT27)

作者简介:史尚,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节水灌溉、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E-mail:281431992@qq.com

通讯作者:王兴,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节水灌溉、水生态修复、水利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E-mail:Wangxing.3@163.com

作者:史尚 王兴 罗文兵

第4篇: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按照“突出特色、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以天上王城景区为中心、沿线林果园区为基点连成一线,突出旅游资源和林果资源特色,不断加大对旅游沿线的改造提升,带动了全镇旅游特色村和生态农业旅游的强劲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生态高效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镇主要通过以下措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今年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启动之年,工作中,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会议精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各项重点工作纳入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来,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指标量化、措施硬化、考核强化,全面协调、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健全组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争创“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以实施“五位一体”工程为载体,开展“三高三强”活动,深化“三级联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落实“四民主一考核”,为建设生态和谐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强化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措施,完善制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制,将党建工作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通过村级组织的落实来体现,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通过严把“三个环节”(即:严把宣传引导,依法选举,民主权利)、突出“三项重点”(即:突出公平、公正、公开,突出选拔农村能人党员,突出搞好选举督查),圆满完成了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女性委员职数均有了较大的改善,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抓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保障。目前,全镇达到“五个好”标准的村18个,占60%;村“两委”成员中“三高三强”型人员125人,比例达到85.6%;达到“八有”标准的村10个,占30%。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促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为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通过报纸、电视、文艺演出、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重要意义,共悬挂横额105条,张贴标语8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组织干部群众到外地实地参观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带来的好处,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全镇上下创建生态文明乡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创建活动,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加快发展,促农增收,为加强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物资基础。立足农民增收,依托林果资源优势,不断探索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按照“建基地、抓服务、促发展”的思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大做强林果产业,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以林果资源为载体,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推进了农业“三化”进程,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奠定物资基础。

第5篇:乡镇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XX镇认真贯彻XX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XX书记提出的“宣传好、发动好、实施好、效果好”的要求,积极推进我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目前,X条创建村累计义务投工X个,清理沟渠X条X㎡,整洁公共场所X㎡,清理卫生死角X个,清理淤泥X吨,较好地改善了创建村人居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机构责任落实。为加强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200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和卫生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跟踪监督工作。各有关村委也分别成立了以支书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有关工作。同时,印发了《XX镇200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措施。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挂点领导共同抓的工作责任,将镇副科级干部分成X个组分别挂一个创建村,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对完成创建任务的,镇给予奖励,对不完成创建任务的挂点领导和相关村委不能参加年终评奖考核。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使各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使工作组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抓宣传发动到位。X月X日,我镇召开了全镇创建生态文明村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创建工作,会上,镇委书记XX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确定我镇重点创建村X个:XX、XX。一般创建村X个:XX、XX、XX、XX、XX、XX,各工作组分别到责任创建村召开群众动员会议,走家串户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做法、好处,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如XX村委会XX村对创建生态文明村热情高涨,该村部分农户已经由村小组统一规划进行改厕。今年,该村争取进行创建生态文明村,村民对创建工作出谋献策,与工作组一起进行科学规划。

(三)抓环境卫生整治。我镇抓住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全力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通过引导,X条创建村都组织了村民群众进行义务投工,大抓环境卫生整治,确保生态文明村创建有序开展。如XX村创建工作组针对该村垃圾乱堆乱放的陋习,在工作中,做到边规划,边整治环境卫生。组织村民大搞村内卫生环境,清理卫生死角,并在村边规划出合理的地方,进行垃圾集中堆放,填埋处理。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优先规划好垃圾屋的选址,一改过去村内垃圾乱堆乱放,臭气熏天的现象。该村前面有条排水圳,由于平时部分村民乱投垃圾、杂物,淤积阻塞,成为臭水沟。开展创建活动中,该村村民自觉进行义务投工,对排水圳进行全面清淤疏通,潺潺清溪取代了原有的臭水沟。经过村内、村边的卫生大整治,XX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XX村创建工作在完成科学规划了篮球场、文化室设施后,也大力掀起卫生环境大整治。特别在X月X日,我县组织万名共产党员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和县创建挂点单位党员干部一起,全村村民齐动手,进行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清理沟渠、清进卫生死角、整治公共场所。县单位党员干部的义务劳动,大力支持创建活动,进一步调动了我镇群众对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积极性。

二、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部分村工作行动不快,进度不平衡;部分村经济薄弱,资金筹集难;个别创建村存在观望情绪,使创建工作开展较慢。

三、下阶段工作

下半年,我镇创建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按既定规划进行改水改厕,铺设巷道硬底化。建设环保娱乐设施等创建工程。为使创建工作按期达标,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工作如期完成:

1、强化工作责任制。各村工作组必须明确职责,落实

责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创建工作按照目标任务完成。

2、强化资金筹集。运用各种形式、方法、筹集资金,发倡仪书,争取社会及有关单位支持,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之,不拘一格,筹集资金和物资,确保创建项目顺利进行。

3、强化与县挂点单位的联系,争取支持。各村要认真实际行动投入创建活动,平时多与挂点单位联系汇报进度、争取物资、资金支持,共同搞好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XX镇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X年X月X日

第6篇:乡镇生态文明调研

**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材料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近年来,结合省市县的各项布置和要求,**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镇各项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新**的道路上前进探索,全镇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现重点汇报我镇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 水污染防治全面覆盖

1. 实施清水工程,以河养河长效管理

自2014年起,着力实施清水工程,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狠抓河道整治,着力解决脏、堵、臭和水面污染现象,全镇15个村全部顺利通过验收。所有通过验收的整洁河道迅速按要求落实“河长制”,“以河养河”承包方以及保洁员进入河道长效管理,确保“河清、坡绿、水通”。并由各村定期对所管护的整洁河道实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清水工程效果。

2.加大投入促进黑臭水体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不断推进东区、西园污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行,2016年完成人民路,老204国道,晓星

1 段污水管网的建设,海古路、胜利路、安海路管网在建,总长度约8公里。积极启动老204国道与353省道两处提升泵的建设,待泵站建成运行我镇东区、西园污水即可并入城北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二是提高城镇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对所有建成和在建的城镇集中居住区实现雨污分流改造。实施城镇集中居住区截污治污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并接受环保局监控。三是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我镇已建成**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两处生活污水处理厂,根据县级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计划到 2020年实现全镇行政村村部所在地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覆盖率达 90%以上,目前我镇建设方案已拟定。

3.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水体健康

一是严格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镇会同各村, 组织实施农田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科学划定河道周边拦截区,全面推广氮肥深施、测土配方施肥、分段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有效减少氮磷向周边水体的迁移, 减轻河道污染负荷。二是保证生态养殖杜绝违规违法添加。对全镇养鱼农户使用的饲料、鱼药等投入品进行检查,严禁在饲料中添加不符合国标和禁用的各种添加剂和违禁使用的鱼药,确保河水以及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与5亩以上养殖户签订安全责任书。对全镇的重点养殖大户40余户进行多次抽检,均未发现使用国家禁止的投入品。

2 4. 加强水系沟通,推进河道清障工程

实施省级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及拆坝建桥(涵)工程,

15、16年共完成拆坝建桥99座,17年计划完成15座。全镇范围内

一、二级河道完成清理沉船40条,水利站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巩固

一、二级河道网具沉船清理成果。各村组织全面清除

三、四级河道网具沉船。确保河道水清流畅。

二、 固废处理防治结合 1. 秸秆禁烧禁抛常态化运行

按照“属地管理、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原则,坚持秸秆禁烧禁抛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全面防控与重点督查相结合,坚决遏制露天焚烧和乱抛秸秆的现象,出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实施意见和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考核办法,并从镇财政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这项工作。多年来双禁工作取得全面胜利,秸秆全量还田率达97%,我镇连续多年评为全县秸秆禁烧禁抛先进单位。 2. 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应用和处理

一是加强种养、利用、治理结合提高利用率。通过“户用蓄粪池+田头调节池+大田利用”的模式,建成1479个蓄粪池、中转池。通过蓄粪池调节畜禽粪便与大田利用。综合利用之余的畜禽粪便由畜禽粪便处理中心为农户、养殖大户进行拖运和处理,并引导养殖户与种植大户达成合作利用协议。二是推进畜禽粪便能源化利用。我镇积极鼓励和推进沼

3 气项目,推动沼气发电并网。鼓励农户参与沼气池项目,并建成100立方沼气池14座;10立方沼气池823座;已并网发电沼气池一座,在建并网发电沼气池2座。三是推进有机肥厂健康运行。鼓励有机肥厂积极收购养殖场畜禽粪便,利用畜禽粪便及农田废弃秸秆生产有机肥。**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年使用畜禽粪便3600吨,沼气渣12000吨,秸秆12000吨,年产有机肥达5万吨。 3. 工业固废进行分类处理

工业固废的处置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外销或者处理。由于我镇的产业特色,一般主要为渣、灰、泥等,一般可通过外销手段进行处理,也可与相关有资质的处理单位签订处理协议。危险废物必须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处理。通过填埋,焚烧,压滤或者其他措施实现无害化,本着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变废为宝,杜绝出现二次污染。

三、 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 1.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一是增加垃圾收集设施。垃圾收集设施的配备要求由原规定6-8户配备一个修改为每80米配备一个垃圾设施,进一步加大破旧垃圾设施的维修和跟换要求,各村根据新要求迅速组织增补、更换到位。二是增加垃圾中转房数量。村根据需求增加配备垃圾中转房个数,做到垃圾中转房做到门前硬质化有挡风墙和简易门做到不随风漂。三是拟增加建设垃

4 圾分拣中心。根据县要求拟于我镇建设占地五十亩的建筑垃圾分拣中心一座,目前已选址两处,待城管局确认。 2. 完善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收运体系

镇根据各村人口数量出台各村垃圾日收集量任务(每人每天0.5公斤计算),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采取“组保洁、村收集、 镇转运、县集中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由保洁员收集农户垃圾,垃圾车集中拖运至群益、贲集两座垃圾压缩中转站进行压缩,每座中转站平均日中转量40吨左右,运转至县处理单位对压缩后垃圾进行集中处置。

3.做好人员、制度以及经费保障

一是保洁、督查人员的配备和管理。严格按县保洁员配备要求进行“公开、公平”竞争上岗,全镇共配备保洁员143名。按2—3个村配备一名专职督查员的要求,全镇配备专职督查人员5名。制定督查员、保洁员考核办法,严格落实责任。二是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置纳入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和村庄环境整治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统一标准的原则。三是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考核和各项设施的配备。

四、 环境政策调控及环境执法

1、 将环境保护纳入考核

一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全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占6分,实行倒扣分制。二是出台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和村庄环

5 境整治考核办法,安排“以奖代补”资金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环境长效管理。三是实行村月度百分考核。村每月按百分值考核,考核分为共性考核和专项考核,根据集中考核结合日常考核来结算保洁员的工资。

2、 实施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

我镇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属地管理、责任到人;各有侧重、差别监管,强化基础、提升能力”原则,建立完善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无缝衔接、责任到人的网格监管体系,以镇长***任镇级网格负责人,相关分管负责人与部门、单位负责人担任监管人员,村级网络负责人为村长,监管人员为本村负责环保工作人员担任。

3、 积极相应环保政策狠抓落实和执行

高度重视环保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效果,常抓不懈。一是县“两减六治三提升”工作动员会召开后,我镇迅速按照会议精神部署落实,成立“二六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组织实施。二是积极推进燃煤锅炉关闭改造工作。2016年县下达我镇关闭改造锅炉任务数10台,在我镇广泛宣传发动基础上,另有8台锅炉主动申报关闭改造,18台锅炉改造全部完成,完成率达180%。2017年锅炉改造名单初步确定,并提前做好宣传发动待县统一部署执行。三是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整改绝不手软。全镇77家违法违规建设

6 项目全部按照相关整改要求完成整改。

4、 严格防控、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一是加大监管力度。以网格化监管为抓手,对网格内有环境影响的各类建设项目和污染物排放、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工地道路扬尘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焚烧垃圾和秸秆烟尘污染,以及其他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等,开展日常巡查和现场监管,及时制止、处置各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涉嫌环境违法的,及时向上一级网格报告。二是加大处罚力度。对不听劝阻,屡教不改的违规人员由环保部门,依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予以处罚,2016年共处罚和谈心违规人员14人。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上报环保局进行处理,2016年我镇2家企业被责令停产,并处以罚款。

五、 提升社会环境意识

1. 加大宣传力度,将环保理念深入至基层

一是将环境保护宣传纳入考核。要求村设立环境保护宣传栏并及时更新宣传栏宣传内容;固定宣传标语不得少于10条;每月至少召开两次广播会;每月在各类媒体完成各项报道。二是通过各类法制宣传活动,将环保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贯彻。借助党员普法活动、环境保护宣传周、法制宣传日(周)等活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树立群众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提升环保知识。三是在全镇范围内中小学开展环保宣传

7 和实践活动。各中小学设立环保宣传课堂,培养环保意识,鼓励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 2. 畅通环境信访、举报路径

2016年,我镇通过各渠道(包括到县镇信访机构上访、网站网帖、公共热线以及环保局公布的举报电话)共受理环境信访82件,信访数量较前几年略有增长。所有信访件均及时到村、到户、到企业进行处理,做到100%办理,100%回复,化解处置率100%。 我镇将继续拓宽群众信访渠道,增加微信举报平台等有效措施,落实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的奖励措施,鼓励社会公众自发监督企业环境行为。充分利用《海安日报》、海安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专项行动工作动态彰显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惩戒违法行为的决心和态度,有效构建政府与群众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的平台。

我镇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基层环保人员力量薄弱;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村种养殖业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环保理念宣传力度不够等。我镇将就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加强引导、严格执法,以“二六三”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工作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发展三者协调统一。

8

第7篇: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方

农村在zz城市圈中占有较大比重。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建设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乡风文明的社会产义新农村,是武汉城市圈农村区域“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省发改委指导下,我镇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xx镇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镇情

xx县xx镇位于xx的中东部,大别山主峰xx的西南脚下,是进入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门户镇。版图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1个林场、1个社区,总人口x万。XX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x亿元,农民人平纯收x元。镇区距县城x公里,距武英高速大别山出口x公里,距天堂寨景区x公里,武英高速接连线与罗九生态二级红色旅游路在此交汇。xx物华天宝。这里风光秀美,x、x、x三座高山顶天立地,义水河、汤河、横河三条河流贯穿其中。镇区建有大别山旅游驿站。西线义水河沿线大气别致,是连接县城与大别山景区的景观廊道——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线进士河沿线景色迷人,有湖北省内独一无二的森林漂流——进士河漂流,有日出水量x吨的汤河温泉。土地肥沃,是xx的传统粮仓、重要的板栗和畜牧生产基地。xx人杰地灵。北宋平定西夏名相x,被康熙追封为“医圣”的明代医学家x,董必武亲自为之题墓联的“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的近代方志学家x,均出生于此。近年来,随着xx大别山旅游开发的蓬勃兴起,xx镇开始了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工作。

(二)必要性

、改善农村环保状况的需要。随着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推行,农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广大农村的绝大多数地方,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垃圾污染问题。随意乱丢乱倒,没有垃圾清扫机制,更没有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房前屋后、池塘、河沟等成为垃圾倾到堆放地,尤其是不可降解塑料垃圾遍地都是。二是污水污染问题。生活污水乱排乱倒,人畜粪便直排。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生活垃圾、污水及过量的化肥、农药等,形成了庞大的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工业污染。一些作坊式的乡镇企业环保设施和手段跟不上,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物难以得到有效处理。

2、改变农村村庄面貌的需要。近年来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打工经济的兴起,xx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基本实现了楼房化。但由于机制上的原因,有新房无新村,农户屋里漂漂亮、屋外乱糟糟。建设无序,道路不畅,公共设施不配套,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村庄面貌。

3、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广大农村还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业格局,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农村内部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不高,农民缺乏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守着金饭碗受穷的现象比较普遍。

4、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需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得到削弱。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在增加。迫切需要创新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体制机制,找准着力点,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农民参与,建立农村社会专业组织,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诸如环境卫生、村庄整治、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等方面的问题。

5、建设“两型”乡镇的需要。农村社会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织部门。没有“两型”农村,就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两型”城市圈。以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为抓手,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农村模式,建设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的新农村,为武汉城市圈广大农村“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可行性

、有良好的禀赋条件。一是区位条件好。毗邻县城,背靠大别山主景区,县城至xx的二级公路、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武英高速连接线交汇,交通区位得天独厚。二是资源条件好。全镇有水田x万亩、旱地x万亩、山林x万亩。沿河连片大田大畈土地肥沃,旱涝保收。山林面积大,人均近x亩。板栗等特色农业突出。生态优良,河流交汇,环境优美,有漂流景区和温泉,有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适合发展乡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名人文化游。

2、有坚实的工作基础。从1999年开始,xx县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乡村自然湾落为单位,在全县广大农村开展了“村立新观念、培养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营造新环境、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垸落”创建活动。重点是实施“五五工程”建设:一是“五小”改造,就是农家户户建成“五位一体”的小猪圈、小牛栏、小厕所、小沼气、小杂房,一揽子解决农村乱搭乱建附属建筑的问题。二是“五通”配套,就是湾湾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使村庄与外界实现全方位的高速联通。三是“五园”开发,就是农户湾前屋后建好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药园、小花园,使湾落内的生态经济与环境美化完美结合。四是“五治”固本,就是大力开展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把它作为创建工作“强身健体”之根本。五是“五到户”服务,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到户、科技知识到户、村规民约到户、法律常识到户,致富信息到户,在走村入户中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生态文明湾落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改变了xx农村面貌。早在XX年6月份,省委宣传部和文明委在在xx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时任省委副书记的xx同志,把xx“生态文明垸落”创建成果概括为三句话:“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人们生活在绿色之中,农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xx镇地处xx腹地,在生态文明湾落创建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涌现出了枫树湾、胜利湾等一批有影响的典型生态文明湾落。

3、有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机遇。XX年2月省委、政府确定,初期范围包括xx县8个县市,围绕“红色的大别山、发展的大别山、绿色的大别山、富裕的大别山”这一总体目标,成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从财政、国土、交通、水利、农业等10个方面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按照“3年明显变化、5年大变化、10年跨越式大发展”的要求,确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林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小城镇建设以及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等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按照上述“四个大别山”的总体思路,湖北将把试验区建成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成全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按照省市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部署,xx确定并启动了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河东新农村建设、北丰河城乡一体化试点、丰太旅游开发、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等五个试验区建设的“点中点”。其中,xx新农村建设、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等两个“点中点”涉及到xx镇的10个村、近一半的版土面积。

二是宏观发展战略机遇。试验区建设与城市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和政策的叠加,给予了xx镇强劲的发展动力。黄冈市委、市政府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把xx定位为“绿化发展的先行区”。新一届xx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固生态理念、壮生态农业、兴生态旅游、强生态工业、建生态城镇、树生态文化”的30字工作方针,坚持按照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生产生活低碳化、民居与环境生态化的“四化”要求,将xx初步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民主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经济示范县,提出了建设“大别山最具特色的生态经济示范县”的奋斗目标。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争创全省旅游名镇的奋斗目标,确定了“生态兴镇,旅游兴镇,以旅游开发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所有的这些都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是大别山旅游开发机遇。随着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天堂寨4A景区的成功创建、试验区“点中点”建设的深入推进、xx旅游央视广告的投放,xx大别山旅游日渐升级,旅游氛围日渐浓厚,游客接待量大幅上升,给xx镇的群众带来思想观念的巨大冲击和旅游开发的巨大带动。

(四)前期工作

、上级领导和部门重视支持。xx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统筹全局,坚持以旅游视角谋划全局,坚持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整合领导力量、涉农项目资金,向试验区“点中点”倾斜。xx镇作为河东新农村、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两个“点中点”覆盖乡镇,作为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旅游名镇创建乡镇,作为xx大别山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领导力量和政策支持。全镇x个行政村,有县级领导挂点、县直部门住点的村达到x个,包括县委书记xx同志、县委副书记xx同志都亲自挂村住点。县财政部门在省级农业开发项目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我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县环保局将我镇x个村,列为农村环保项目实施村上报到国家环保部,已经得到批复。县国土局XX年在我镇安排土地整理项目资金x万。县水利局在我镇安排小农水项目x万元。县农业局在镇安排大棚蔬菜项目x亩,药材项目x亩。县建设局的危房改造项目、县能源办的沼气建设项目、县交通局的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县林业局的绿化项目、县发改局的水厂改造项目、县水利局的安全饮水项目、县体育局的农村体育设施建设项目等,均向我镇倾斜和集中。

2、试验工作已经启动。

(1)省级生态乡镇和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已经启动。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准备于XX年上半年组织申报。XX年11月18日,镇人代会通过了《关于争创旅游名镇的决议》,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已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共识,群众的旅游意识、环保观念大为增强。

(2)垃圾设施系统开始建立。全镇配垃圾处理车x辆,建封闭式垃圾池x个,购置垃圾桶x个,改造垃圾填埋场x处,建三格式化烘池x个。

(3)连片整治和生态文明湾落建设效果突出。从XX年7月份开始,在x、x、x三条主干道x公里公路沿线,开展了大规模的村庄连片整治行动和生态文明湾落创建工作。到XX年7月底止,共计编制了x、x、xx个村、x个自然湾落的建设规划,并根据规划要求开展了大规模的连片整治;按照统一的外观和功能设计,启动了三条主干道沿线x多户农户的立面装修改造,一批农户具备旅游“农家乐”标准;拆除了三条主干道沿线及湾落内乱搭乱建的猪圈、牛栏、厕所、小卖部等建筑物x多个;全镇新增初步达标的生态文明湾落x处。

(4)景观绿化取得进展。沿x主干道沿线及重要湾落,新栽高档绿化苗木近x万株。

(5)旅游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进士河漂流已于6月下旬顺利试运行,日均游客接待量超过x人,周末更高达x人以上。全镇新建农家乐x家。全镇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x多人。汤河温泉开发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动工前的准备工作。

(6)生态休闲农业开始起步。正在开始实施的大别山松乐生态农业园项目,近期核心区建设3000亩,中远期幅射周边1万亩。项目的总体功能定位为:以农业生产为肌理,以农业观光旅游为纽带,将项目建设成为以有机大米和茶叶生产、加工为主要功能,兼具农耕文化的休养闲旅游、高附加值农产品开发与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此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开发效益,是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观念、经营模式,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有益探索。

3、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已有新突破。

(1)村庄环保机制的创新。磙石坳村的樟树湾是一个集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乡庄旅游示范点于一体的一个自然湾落,共有54户农户,经过一年来的建设,村庄面貌大为改善,但环境卫生管理是个难题。今年初,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樟树湾成立了环保理事会,具体责任环保宣传,清洁卫生检查,垃圾桶管理,安排人员轮流值班清运垃圾,以及安排清洁大扫除等集体活动。

(2)产业开发机制的创新。一是成立各种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原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养猪专业社、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二是成立旅游协会。今年根据旅游发展特别是漂流火爆后的实际情况,镇里牵头组织了旅游服务协会。三是开展“城乡手拉手,和睦一家亲”旅游结对活动。由旅游服务协会牵头,对镇域内基础条件较好,适合接纳城里家庭休闲居住的农户建立档案,而后选择大中城市家庭与之结对,打“干亲家”,把农家变成城里人的“第二老家”。四是探索专业化、生态化生产,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的产业开发模式。松乐生态农业园项目一次租地x亩,中远期x亩,生产有机大米及其它绿色食品,可以来到农业开发的一场革命。

(3)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需要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如何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是个难点。在松乐园项目开发过程中,汪家咀村一组农户成立了土地经营协会这一群众组织,以协会这一组织形式与企业谈判,并保证了今后有一个固定的渠道和协商的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4)建设投入机制的创新。一是整合政策资金办大事。“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酒”,渠道不变,各记其功,有效增强了项金的使用效益。这在我们的村庄整治、点中点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二是政策项目资金撬动农民投入。象我们的农户房屋装修改造项目资金,每投入1元钱,带动了农户投资3元钱。三是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本。进士河漂流项目老板直接投入资金XX多万元,带动农户农家乐等配套项目投资金800多万元。松乐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老板计划投资10285万元。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方案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乡风文明的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这一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大理念,突出生态家园、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三大重点,着力探索环境保护、产业开发、土地经营、农村发展投入四大机制,为武汉城市圈“两型”山区新农村建设作出有益的探索。

(二)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原则。试验区最大的优势是“试”。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制约,针对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寻找规律性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动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类生产要素的潜力,把资源转变为资本。

2、科学谋划、统筹考虑的原则。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科学谋划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的总体思路,统筹谋划生态家园、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以保证方案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3、继续传统、提档升级的原则。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以生态文明湾落建设为基础,但又是仅仅生态文明湾落的复制。生态文明湾落以自然湾落为单位,探索“点”的问题;生态文明乡镇以乡镇为单位,探索“面”的问题。生态文明湾落建设重在村庄整治,初步解决面貌的问题;生态文明乡镇既要解决面貌的问题,更要探索环保的问题。生态文明湾落建设重在发展湾落经济,生态文明乡镇建设还在发展镇域经济。生态文明湾落重在探讨庭院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乡镇建设重在探索农村绿化发展的问题。

4、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群众的三者关系。政府的职能不能缺位,市场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群众才是创业的主体。政府是创业的指导和服务者,主要起规划、宣传、组织、引导作用,不可大包大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市场的生产要素配置功能。

5、项目带动、试点先行的原则。发挥项目对各类资金的吸附功能,以项目资金带动民间资金。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骨干项目引导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效应,分类办好各类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6、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全镇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以及进度安排表,在坚持项目带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每年完成若干项重点工作任务,积小变为大变,积量变为质变,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

(三)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生态文明示范乡镇改革试验的总体目标是:

、生态家园建设目标:(1)农村“五小”改造,“五通”配套,“五园”开发,村容整洁,美观大方;(2)初步建立起适合山区农村特色的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3)镇区建设提档升级,房屋外观统一装修改造;(4)通过省级生态乡镇达标难收。

2、生态产业建设目标:(1)生态旅游取得长足进步:漂流产业做强做大,年接待游客x万人次;温泉开发两年内建成,年接待游客量x万人次;城乡手拉手旅游结对家庭200对;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量x万人次;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明显上升;通过省级旅游名镇达标验收。(2)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镇耕地面积绿色生态种植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基本实现清洁养殖。(3)生态工业建设:镇域工业排放达,达不到标准的关停并转。

3、生态文化建设目标:(1)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文化活动开展更加普及和经常,社会文明意识显著增强,初步建立起文明、积极、健康、和谐的农村乡风文明。(3)通过省级文明乡镇验收。

三、具体方案

(一)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

、生态家园建设方案。

(1)镇区龙头建设。按照山水休闲旅游小镇的目标定位,加大镇区建设力度。三年内新增镇区人口1000人,扩大镇区规模2平方公里,建成3条标准示范街道,对镇区房屋按照统一规划设计进行立面装修改造,对镇区河道进行整治并修建拦河坝,初步完善镇区道路、停车场、市场、管网、厕所等配套设施,夺取黄冈市城建的大别山杯。

其中,XX年完成镇区规划修编和修建性详规的编制。XX年完成x大道两侧及葆心小区北区土地出让并启动房屋建设,XX年建成。XX年启动x大道、x大道、x南路3条示范街建设,XX年基本完成。XX年启动镇区南部温泉城开发项目,XX年试运营,XX年正式运营。

(2)连片村庄整治。抢抓点中点建设、进士河漂流开发、连片整治机遇,加强沿线、连片村庄整治。重点完善x、x、x河沿线30公里村庄整治,以创建高标准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为推动力,深入推进全镇的生态文明湾落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村庄湾落建设水平。

其中,XX建成示范点10个,XX年新完成示范点x个,XX年新完成示范点10个。其中,XX年x村x湾要通过省级“宜居村庄”的达标验收,并培养2个省级“宜居村庄”创建湾落。

(3)建立垃圾处理体系。

①镇区改造完善现在垃圾处理场;沿街再布垃圾桶50个;垃圾清扫由每天一次改为两次;定时定点收集垃圾。

②根据山区居住分散、路程较远、不易集中的特点,农村大部分自然湾落,垃圾处理采取“户保洁、湾收集、就地处理”的原则,根据垃圾不同类别实行填埋(不可降解物,建小型填埋场)和集中回田(人畜粪便、桔杆等)等办法处理;对集中居民达x人以上、交通较为方便的村庄,不可降解垃圾处理实行“户保洁、湾收集、镇运转”的办法处理。

建立农村社会环保机构,发挥群众的自主管理作用,成立镇环保理事会、村分会、自然湾落小组。各级环保组织的职能为宣传环保政策,普及环保知识(包括垃圾分类、桔杆利用等),日常检查评比,垃圾处理机制运行等。镇理事会、村分会主要起牵头指导和具体督导作用。自然湾落环保小组则具体负责本湾环保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和实施农户自洁制度、责任分区制度、农户值班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环保活动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垃圾桶、垃圾池、中转站、填埋场等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由政府补助资金解决。镇政府全额补助镇理事会运转经费,差额补助村分会、湾小组运转经费。村委会要列支分会运转经费,差额补助湾小组运转经费。受益群众缴纳的会费湾内收取、湾内自求平衡,主要解决垃圾清运费用,弥补环保小组运转费用的不足。

XX年成立镇环保理事会,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先成立磙石坳村分会并办好樟树湾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在XX年创建的x个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予以推广。

XX年在新创建的x个生态文明湾落中予以推广,并大面积推行。

XX年全镇范围内基本建立起农村环保体系。

(4)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①镇区污水处理。a.完善镇区老街排污管网,新建葆心北区、密斋大道排污管网,XX年完成。b.建设3个公共厕所,XX年完成。c.镇区新建房屋,全部建设三格式化粪池。d.积极申报日处理能力x吨的污水处理站,XX年完成申报,力争XX年立项建设。

②农村污水处理。根据山区居住分散的特点,农村以自然湾落为单位,统一建立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采取生物净化方式处理。提倡新建房屋建水冲式厕所、三格式化粪池。对老住房实施改水改厕、建沼气池。

(5)加强绿化美化建设。

①镇区绿化工程。编制镇区绿化专项规划,XX年启动并开始实施,包括老街北端绿化、密斋大道绿化、沿河左岸绿化小游园改造及北端新建、沿河右岸绿化建设与改造,XX年完成。

②自然湾落绿化。分湾分片栽种花果结合的绿化树木,从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开始,与示范点建设同步。XX年至XX年每年栽种x万株。

③河堤、道路绿化。以风景树、果木树为主,采取承包经营方式进行。XX年冬季开始启动,以汤河公路绿化为试点,力争三年内每年绿化河堤、道路x公里。

④植被修复。对近年来因道路建设、城镇建设、矿山开发形成的裸露山体,借鉴高速路建设的模式,进行植被修复。XX年开始试点,三年内每年修复x处,总面积达到x平方米。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①交通建设方面:XX年完成罗大公路xx地段4公里的二级公路建设,并动工兴建镇区x大桥;XX年投资x万元,对x公里的x公路进行升级改造;XX年投资x万元,对x公里的x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每年修建通村水泥路x公里,每年修建生态文明湾落内部水泥道路50公里。立项申报打通镇区北端循环线的大河、小河大桥。

②三年内对镇区供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满足镇区发展的需要;XX年完成x河x人安全饮水项目;同步解决生态文明示范湾落的安全饮水问题;突出解决重点村的安全饮水问题。

③解决农村边远地方供电卡口问题,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三年内每年新增农村变台x个。

④解决部分地段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不到位的问题,XX年前突出实现漂流景区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

2、生态产业建设方案。

①发展生态旅游业。

a.加强重点项目建设。XX年完成全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XX年旅游驿站主体建成,XX年投入运营。XX年进士河漂流顺利试漂,经过不断完善,XX年开始进入品牌打造、规范化经营阶段,并启动景区创A工作。汤河温泉开发XX年确定开发主体及开发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XX年开工建设,两年内建成投入运营。

b.建立旅游管理服务机制。成立镇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由镇长任组长,管理、协调旅游开发工作。成立政府主导、业主参与的旅游服务社会组织,对外进行旅游推介,对内承担旅游接待服务资源的规划、开发、整合、培训、认定和服务等职能。

c.开展“城乡手拉手、和睦一家亲”城乡旅游结对活动。XX年建立结对农户的资格认定、档案库建立等基础工作,XX年9月份举行启动仪式,先期结对x户,XX年再发展x户,到XX年达到x户。加强结对农户的标准化建设,由旅游服务协会实行星级管理。

d.加强农家乐建设。XX年新建农家乐x家;XX年新建农家乐x家,其中在x村新建一个接待能力x人以上的骨干农家乐;到XX年全镇餐饮总接待能力达到x人以上,基本能够满足漂流客人本地就餐的需要,同时成为大别山旅游的重要餐饮地。加强农家乐的标准化建设,由旅游服务协会实行星级管理。

e.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发动农户大力发展土特产品,家家户户加工土特产品。XX年内引进扶持1家土特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质量,幅射带动农户土特产品加工。

②发展生态农业。

a.特色农业开发。XX年开始,每年新发展药材基地x亩,每年新增规模养殖生猪x头,每年新增规模养鸡x万只;三年内新发展大棚蔬菜x亩,新发展林果基地x亩,新改造低产板栗园x万亩。

b.有机农业开发。XX年开始,三年内有机稻面积达到xx万以上,在此基础上推广,力争有机稻面积占水田总面积x%以上。同时推广有机茶、有机水果、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生产。

c.休闲农业开发。把有机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农业开发新模式。XX年开始在xx村以松乐园建设项目为试点;XX年新发展示范点x处,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到XX年全镇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达到x个。

d.改善生产条件。XX年开始实施土地整理、农业开发等项目,三年改造耕地xx亩。XX年开始实施小农水项目,改善防洪灌溉条件,三年累计投资达到xx万元。

③发展生态工业。

a.工业企业的环保达标。XX年开始对现在工业企业、矿山,实施环保升级达标工程,XX年实现全面达标、清洁生产。

b.严把工业企业新建关。严把新上工业项目的环评关,坚决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禁止新上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3、生态文化建设方案。

①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镇文化站建设,提高其文化服务功能。镇区新区规划中,充分考虑文化娱乐场地建设,XX年开始实施。XX年开始,与创建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同步,配套建设一批体育、健身器材。

②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

a.大力开发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提高地方文化底蕴,服务旅游经济。XX年开始,分步实施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挖掘保护工程。建立纪念园万密斋墓区,整修xx故居,修缮xx、xx墓。搜集整理xx斋、xx、xx历史资源,编辑出版相关传记、作品集。加强我镇历史文化名人的宣传。

b.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发展省非遗项目--东腔戏剧团排练剧目,带徒习艺,从XX年开始镇政府每年给予一定补助。待旅游驿站建成、旅游集中后,争取在驿站进行演出。扶持发展狮子舞、龙灯舞、采莲船、蚌舞、大头舞、莲湘等民俗歌舞,组织演出队在节庆日巡游表演并举办旅游专场演出。

③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扶持民间剧团、文化表演团队建设,使之成为农村节庆日、婚丧嫁娶等表演的骨干队伍。扶持文艺创作、摄影等农村文化社团建设。引导指导中心村、中心湾落组建健身舞蹈队、民间舞蹈队等。完善村村通工程,实现农户广播电视、网络的全覆盖。到XX年,全镇文化表演团队达到5支,农民舞蹈队达到10支。

④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十星级”农户评选活动。成立农村道德协会,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制。把星级农户创建活动与星级农家乐、星级农村“第二老家”创建活动相结合,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弘扬新风正气,倡导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全民文明素养。

⑤创建省级文明乡镇。XX年启动创建工作,XX年申报验收。

(二)重点项目及投资预算

、生态家园建设项目。见附件一。

2、生态产业建设项目。见附件一。

3、生态文化建设项目。见附件一。

(三)改革试验总投资及渠道分析

此项改革实验包括生态家园、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三大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试验,投资巨大。仅仅重点项目直接投资就达到x亿元(见附件一)。其中,基础设施部分主要依靠政策性项目投入,经营性项目投入靠市场融资,群众直接受益部分以奖代补。为推动改革试验项目的整体推进,需要扶持改革试验引导资金x万元。

四、支撑保障

(一)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已将我镇列入大别山试验区点中点建设区域,从领导力量上给予了倾斜。镇党委、政府把改革试验工作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以此统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立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分年度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人员,层层分解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本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实现,改革实验工作出成果。

(二)政策保障

享受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各项政策,享受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扶持政策,享受xx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别山试验区点中点建设的扶持政策。同时,加强向上的汇报和联系,积极争取省市县发改、环保、住建、国土、林业、农业、水利、旅游等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三)资金保障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建立投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种化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改革试验资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用好用活政策性资金,突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政策性补助资金引导、示范、撬动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的引导作用、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经营性开发资金,引导农民投资解决一家一户的问题。

(四)机制保障

建立严格的检查督办机制,确保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奖优罚劣。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政策性补助资金更多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发放,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工作创新机制,每项工作任务,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力求从体制机制上、思维方式上、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突破,向创新要办法、求效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镇域内各部门之间、干部之间协调联动,形成改革试验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8篇:石门镇创建市级文明生态乡镇自查报告

石门镇地处临沭县最南部,苏鲁两省三县交界处,225省道纵穿境内,全镇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下辖29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人口5.3万,17500户,党员2210名,党委成员7人,专职政工干部10人。截至2009年9月底,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3.2亿元,销售收入3.1亿元,利税187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00万元,出口总额8万美元,国税收入440万元,地税收入285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2元。石门镇先后获得“淮海名镇”、“山东省新型乡镇”、“市级文明生态乡镇”、“平安临沂建设先进乡镇”“平安临沂建设模范乡镇”、“市级信访工作先进乡镇”、“临沂市„五个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

一、镇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今年以来,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千亩天河农业生态示范园一处,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一处,即乌鳢生态养殖示范园。今年10月份,又在西泉子埠村引进金香梨种植项目,第一期种植规模就达到200亩,并以此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群众增收致富的示范项目。切实抓好了天河千亩生态示范园建设和高档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继续做好小麦直补、农机具补贴,尤其是小麦良种补贴、推广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用科技手段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农户中积极推广新能源利用,1至9月份全镇已新发展专业村3个,新挖沼气池565个,完成“一池四改一利用”农户160多户。大巡会和金岭两个村的省级沼气池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镇驻地以西的大山头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全省唯一一处得到国家发改委立项资金扶持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目前已经动工兴建,一期工程的受益面达到八个村庄,1.1万多人,水厂有望年底建成。

二是加大投入,狠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去年投资50万元完成金岭县级土地整理项目,打大口井15眼,打塘坝10座,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投资230万元完成全长8.9公里的“胡羽路”改造工程,使苏鲁边界交通条件显著改善,方便了两省群众生产生活。今年以来,荞麦涧和梅花涧等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总投资887万元;新沭河培堤石门段工程完成一期总投入2300多万元;总投资230万元的小冲、东新庄两处县级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后期综合开发,旨在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引导发展规模种植;目前镇里正积极筹备在东南埝、小冲村两处申报新的县级土地综合项目。三是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发放粮食直补、小麦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共计500万元。“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顺利完工,目前全镇50个自然村已全部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四是加大镇工业集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招商引资搭建起良好的平台。

五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培植三个亮点(有色金属、碳化硅、花生米购销加工)大力实施“311工程”,不断扩张民营经济总量。今年以来全镇新发展规模以上企业3家,个体私营企业12家,个体工商户185户。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00万元。上半年重点抓好了华星纸业二期工程建设、华飞家俱和鲁南家具两处综合超市建设;下半年以来重点做好大山头水厂的规划及施工建设、华星纸业二期工程设备安装的收尾投产和格林特电气公司的开工建设。

二、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今年以来,石门镇按照各级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部署和要求,立足本镇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打响攻坚战、持久战,取得了明显成效。

石门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工作区、乡建、土地、工商、财政、执法中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督促调度检查日常工作。实行脱产干部包村制度,采取每周一调度,现场听汇报的方式督促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并多次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会,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城镇建设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发展,完善功能配套,把镇驻地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联系省设计院完成了镇详细规划,依法拆除违章建筑355处,涉及235户,拆除面积达到18000多平米,投资85万元对镇驻地四纵四横道路进行改造建设,硬化道路2000米,整修道路3000米,铺设人行道板3500平米;高标准、高质量对镇文化广场、机关院内和省道两侧进行绿化、美化,新增绿化面积5200平米;统一规范制作沿街广告牌(匾)236块,清理野广告、小广告、即时贴1000余处,统一色调粉刷墙立面16000平米,清理垃圾1.2万余吨,投放铁皮垃圾箱15个,购买叉车一台,与县垃圾清运公司签订长期转运合同。并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形式,把集贸市场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实行专人承包专人管理,基本改变了占道经营,环境脏乱差的局面;以交通干线为轴线,辐射扩展,重点确定了刘棠、西石门等五个村为示范村,以点带面,掀起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高潮。截止目前,全镇村居共拆除旧房620间,违章建筑365间,新增绿化面积11000平方米,垒砌下水道5000米,安装路灯230盏,垒砌垃圾池186个,清理草垛615个,粪堆521个、垃圾堆458个,成立保洁队伍30支,共有保洁员200名。同时,重点抓好大巡会和金岭两个村的省级沼气池建设项目,新建沼气池326个,完成了2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继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石门镇小城镇管理办法》后,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保障、责任考评奖惩、综合监督、社会参与四大机制。并分别与沿街各商户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中队和保洁公司的管理与监督,以使我镇环境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从而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下一步,石门镇将认真做好检查与总结,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本镇存

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措施,完善制度,使全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再见新成效,努力打造市级精品园林小城镇。

三、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盘活文化资源,打造旅游重镇。制订了科学详细的发展目标,积极盘点辖区内的荞麦涧大汶口文化遗址、陈官庄周汉墓群、大官庄清代地主庄园、石门夜雨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扩展自己的发展范围和机遇,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建活文化设施,打造发展平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到青岛、烟台、郯城、邳州等地实地考察,聘请专业人员,结合石门实际,依托子路公园高标准,高起点予以规划。目前已建成集公园、文化广场、影剧院、文化站为一体的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其中文化广场占地8000多平方米,文艺大厅舞台长36米,宽12米,可供大型娱乐团体演出,并配备各种健身器材供群众休闲娱乐,影剧院占地12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就座。综合文化站按照“五室一校一场一中心”的标准,建立了展室、文艺排练室、图书阅览室、游艺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健身室及农民夜校。活动中心设有篮球场两处,羽毛球场一处,乒乓球4套。目前总投资已达180万元,另外还建成了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一处,已有12个村街成立了文化大院,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美化了乡镇环境,又提升了石门镇的对外形象,切实保障来我镇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我镇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建好文化大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今年以来,已建成刘棠、西石门农村社区、金岭、吴棠等12个村级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综合能力素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突飞猛进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将矛盾纠纷、信访突出问题、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隐患等涉及和谐稳定全局的问题列入预警范围。在各村居、单位、企业设立人民建议征集信息员、派驻平安特派员,广泛收集掌握各类影响稳定的深层次、预警性的信息,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早发现早处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60余处。紧抓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一是以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年创建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行计生优质服务工作。二是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清理治理活动,以清扫进站尾子,出生婴儿性别比治理,节育手术、社会抚养费欠帐户清理、追外逃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集中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加大村民自治力度,在全镇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周密部署,广泛动员,以“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为主题,以“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建设和美新石门”为实践载体,在全镇党组织中开展“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决策落实”,在党组织负责人中开展“争当科学发展带头人、争做人民群众贴心人”,在广大党员中开展“科学发展我参与、我奉献、我受益”等活动,学习气氛浓厚热烈。特别是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体制机制,增强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的危机感,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将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党员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素质、拓展能力的重要机遇,切实抓紧抓好,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党的基层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努力争做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的忠实执行者,为推动石门科学发展,促进“和美新石门”的建设努力奋斗。

第9篇: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不仅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也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序社会结构的重要载体。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助力“强·富·美·高”新x、实现“美丽X”梦想,笔者在X镇“和美小康镇”的号召下,深入X镇各个街道乡村,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以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对X县X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干部群众中发放了x份问卷,基本了解了X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状况,笔者在调研基础之上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形成了此次调研报告。

X县X镇位于X县东南方向,是一座山青水秀、风景迤逦、物产丰富的小镇,是闻名遐迩的“水晶之乡”、“鱼米之乡”。经过农业文明雨露的滋养、工业文明风雨的洗礼,X镇现在迎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为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号召,落实X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X镇党委政府切实采取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仔细比照县委县政府的各项指标,严格要求,扎实推进,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此外,由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对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社会人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全盘考虑、立足长远、攻坚克难、奋发图强,实现

X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常态。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结合X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深入的问题原因分析,提出促进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X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目前,X镇生态文明建设以全镇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为重点,以镇区、主要道路、出入口为突破点,分工到村、责任到人、检督集合、奖惩分明。现在,全镇已清除村庄“三堆四乱”x万余处,清除垃圾x万多立方,栽植树木x万余棵,绿化面积x万多平方米,新建水泥路x公里,铺设沙石路面x公里,改厕x户,修建垃圾池x座,疏通下水道x千米,清理沟渠、河塘x条。注重生态环境整治同时,X镇也在着力发展绿色农业,草莓园、农家乐、桃林山庄等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绿色农业生态格局逐渐形成。

经过近些年的绿色农业发展和村庄环境整治,X镇的生态文明建设已见成效。全镇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镇村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乡镇公共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基本实现了

X镇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工作也是稳步推进,X镇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省三星级旅游示范乡镇、省创新型试点乡镇等荣誉称号。

此次问卷调查中,为切实了解X镇生态文明建成效,笔者提出了“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如何?”的问题(如附录所示),设置的选项分别为:非常好、比较好、不好、不清楚,调查结果显示(如图x-x所示):选择非常好的占x%,比较好的占x%,不好的占x%,不清楚的占x%,满意度达到了x%,比全市生态文明满意度调查平均值高出x%,总体上还是体现了民众对X镇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的肯定。

(A.非常好;B.比较好;C.不好;D.不清楚)

图x-x:X镇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如何?

二、X镇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X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应该认识到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要求,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未完全解决,绿色资源要催生绿色产业,需要的是“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X镇“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现在仍处于薄弱环节,我们应勇于发现问题,敢于面对,朝着“美丽X”的目标奋勇前进。

(一)X镇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x.部分干部责任意识缺位,工作面貌有待提升。政府是公共事业的管理者,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是公共管理者的重要责任。X镇生态文明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否是政府责任缺位?如图x-x所示,笔者设置了选项: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干部责任意识缺失;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企业配合力度不够;偏重生态建设,忽略文明制度建设;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存在,积重难返;其他。其中只有x%的人选择了“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而选择“部分干部责任缺失”占到了x%,通过走访,笔者了解到村民反映主要是一些村支部领导班子没有负起责任,存在不作为现象。

(A.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够;B.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C.部分干部责任意识缺失;D.企业配合力度不够;E.偏重生态建设,忽略文明制度建设;F.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G.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存在,积重难返;H.其他)

图x-x:目前X镇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偏重生态建设,文明制度建设尚需强化。生态文明是人类保护环境而取得物质成果与文明成果的总和。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图x-x所示,受访村民在“目前X镇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x%选择了“偏重生态建设,忽略文明制度建设”,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没有建立或落实环境保护的长效保障机制,所以在“您对X镇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调查中有x%的人选择了“干部一时兴起,难持久”,从侧面体现了X

镇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需要有一套完善、长远的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X镇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x.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环保宣传亟待加强。村民是乡镇生态环境建设、文明制度建设的主力军,是村庄环境整治的最大受益人,同时也是促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推动力,因而,X镇生态环境整治离不开当地百姓的公共参与。相反,如果百姓不能传播正能量,反而破坏环境,也将损害X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笔者在此次“身边影响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良现象”的调查中,分别设置了如下选项(如图x-x所示):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畜禽粪便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湖泊、河流);乱搭乱建;其他。其中选择最多的是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水污染(湖泊、河流),分别占到了x%和x%,高于全国此类污染平均值的x%。通过访谈,笔者从村干部和群众那了解到,水污染主要是村民长期将生活垃圾、禽畜粪便投入河中,进而造成了湖泊与河流的污染。由此可见,村民环保意识的缺乏影响到了X镇周边环境的美化。

(A.生活垃圾随意堆放;B.农业污染(化肥、农药);C.畜禽粪便污染;D.空气污染;E.噪音污染;F.水污染(湖泊、河流);G.乱搭乱建;H.其他)

图x-x:身边影响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良现象

(二)X镇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x.群众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没有消除,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乡镇村民身边的生活垃圾、水污染等现象,与村民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走访中,笔者发现很多村民居住地不远处就有垃圾池等垃圾处理设施,可是为了省事、方便,就直接将垃圾投入河中或者随手扔向住所屋后。在“X镇生态文明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谁的责任”的调查中(如图x-x所示),笔者设置了政府管理不善、企业不配合、村民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清楚四个选项,其中

x%的居民认为生态文明出现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可现实生活中还是避免不了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惯性。通过走访,笔者经过探究发现:乱扔垃圾现象的出现,是垃圾处理设施离住所过远或者数量过少。是村民已经长期养成了随手扔垃圾的习惯

(A.政府管理不善;B.企业不配合;C.村民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D.不清楚)

图x-x:X镇生态文明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谁的责任?

x.责任考核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职责监管出现漏洞。制度是行为的规范,是组织运行的基础,是科学管理的保障,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与监管,组织效率和执行力也将受损。X镇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令群众较为满意的成果,据调查,有x%的村民对生态建设的成果表示满意。然而在“文明制度建设仍缺乏哪些方面”的调查中(如图

x-x所示),笔者设置了如下选项:环境保护法、水法等法律制度;公众参与、奖惩机制等政策制度;土地资源管理、使用等行政审批制度;目标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督查制度;环境投入、生态收益、利益分配等经济制度;其他。其中却有x%的村民选择了“目标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督查制度”,这说明我们部分村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责任缺失。缺乏较为完善的目标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督查制度的约束,没有严厉的责任追究惩处制度,则难以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A.环境保护法、水法等法律制度;B.公众参与、奖惩机制等政策制度;C.土地资源管理、使用等行政审批制度;D.目标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督查制度;E.环境投入、生态收益、利益分配等经济制度;F.其他)

图x-x:X镇文明制度建设仍缺乏哪些方面?

x.文明制度执行力显弱,公众参与不够积极。X镇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执行保障措施和制度,然而笔者在走访各村支部书记后了解到,很多制度很有约束性,对基层干部的政策执行力也有很好的督促作用,但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完全落实,奖惩等制度的约束力就被削弱了,不利于生态建设成果的维护。在“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的问卷调查中(如表x所示),有x%的人选择了“生态文明包含生态建设与文明制度建设”,这从侧面说明了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此外,生态建设需要公众参与,文明制度同样也需要公众广泛的政治支持,文明制度得不到群众的响应、支持与配合,文明公约、社会规范就无法正常运行,因而也就无法为生态文明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即生态环境整治

生态建设重于文明制度建设

包含生态建设与文明制度建设

不清楚

x%

x%

x%

x%

表x: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单选)

三、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纵观X县,X镇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较高水平,但生活垃圾污染、水污染的形势却依然紧迫,节能减排压力也持续增大。希望

X镇能以此次X县“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突破“瓶颈”,完善制度,加快“美丽X”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为此,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就X镇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环保宣传,完善基础设施

一要加大舆论宣传,营造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当前,我们很多群众对我们X镇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不是很了解,如表x所示,有x%的人了解一点,而真正了解的不到x%,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广播、海报、横幅、宣传册等多种宣传形式,营造村庄环境整治的强烈氛围,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乡镇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二要强化垃圾房与垃圾中转站作用,加强管理、使用、维护,建立顺畅的垃圾清理机制,不定期开展垃圾清扫巡查行动,切实做到垃圾日清日结。三要加大投入,增加垃圾处理设施的数量。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村庄,则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环境维护工作进度;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了解一点

不清楚

x%

x%

x%

x%

表x:您了解X镇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吗?(单选)

(二)落实考核机制,强化干部责任意识

首先,加强督导考核力度,不断释放整治效果。成立由纪委牵头的督查组,每天进行督促考核。对村庄环境整治进行实时拍摄对比、资料整理、效果通报。实行“一天一汇报、一天一检查、三天一评比”的督导措施,严格奖惩制度,把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对行动快、效果好的村庄和干部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取得成效。其次,强化组织安排,形成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采取定目标、定任务、定进度、定人员、定责任的办法,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村和相关站所,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作用,各部门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协同作战,全力配合。在全镇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生态建设,兼顾文明制度建设

一方面,要推动文明制度建设,制定环境保护的目标体系、总量控制、公众参与、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政策制度、经济制度、行政制度。做到村庄生态建设有规有矩、长效运行。真正将文明制度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相辅相佐,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制度的作用,从而为乡村“绿水青山”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要坚持生态建设,常抓不懈。配备专职人员队伍,配置专用设施设备,对重点区域实行公开招标,专人承包负责卫生管理。各村按照常住人口比例或每个自然村不少于x人的标准配备村组保洁人员,组建清扫保洁队伍,满足清扫清运工作正常运行的需求,确保村庄环境管理落到实处。

四、结论

习总书记在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面对生态文明建设,X镇也是干群一心。近年来,X镇经过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迎国检”公路环境整治,已初步树立起“和谐X”、“文明X”、“美丽X”的良好形象。针对目前存在的部分干部责任意识缺位、村民环保意识不强、文明制度建设迟滞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制度考核,提升干部的责任意识、上进意识、忧患意识;强化环保宣传、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和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农民参与环保的活动力、战斗力、凝聚力;统筹生态建设与文明制度建设,树立文明典范,用制度保障生态发展的科学化、优质化、常态化。从而推动X镇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实现X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常态,让我们的“水晶之乡”更加澄澈晶莹!

上一篇:学校教学业务工作计划下一篇:加强征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