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描写月亮的古诗

2022-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古诗描写月亮的古诗

高考古诗阅读题与高中古诗教学的契合点

摘要:本文以2011—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古诗阅读题为研究对象,解读高考古诗阅读命题的考查内容,进行古诗教学的再思考,以期更准确地把握高中古诗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高考古诗阅读题;高中古诗教学;教学策略

古典诗歌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巨大作用,所以它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高考语文的重点考查对象。纵观近十年全国Ⅰ卷高考古诗阅读题,我们发现高考命题与语文教学在诗歌鉴赏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又彼此独立。本文通过寻找命题和教学的契合点,以期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高考古诗阅读题和高中古诗的选文

从2011—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古诗阅读题中不难发现命题选文有以下特点:时代以唐宋为主,唐代5次,宋代4次,不详1次;作者多是熟悉的名家,如晏几道、陆游、岑参、李白、欧阳修、李贺和陈与义等;作品多是名家的陌生作品,不过2020年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则是作者和作品都显得陌生化,这种情形值得注意;体裁以诗词为主,诗中律诗出现6次(七律4次,五律2次),五言古诗1次,词中小令出现3次;题材多样,但以写景即事抒怀为主,出现6次,咏史怀古(2011年)、思乡怀人(2012年)、边塞征战(2015年)和题画诗(2019年)各出现1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古诗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必修2、3、4各选有一个单元的古诗词作品。必修2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涵盖《诗经》、楚辞、乐府等;必修3是唐代诗歌,有乐府、歌行、近体诗等多种体裁;必修4是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从选文上看,基本呈现出古诗词的重要发展演变历史;题材力求多样化;体裁以诗中的七言律诗,词中的小令、长调为主;选文大多是唐宋熟悉的名家作品。

综上,高考古诗阅读和人教版必修高中古诗,在选文上存在联系。两者相同之处:选择的作品唐宋居多;注重律诗和写景抒怀的考查。两者的不同:首先高考诗歌作品“陌生化”,而教材选择的是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品;其次高考诗歌中宋诗非常重要,比如2020年全国2卷和3卷分别是王安石和陆游的七言律诗,但教材中宋诗则没有入选,这点需在教学中有所补充。

二、高考古诗阅读题和高中古诗的考查题型

(一)高考古诗阅读题的考查题型

《考试说明》阐释了古诗阅读题的内容:(1)理解诗歌词语的含义;(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3)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高考古诗的命题都是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设置的,万变不离其宗。从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题选文统计中可得出

所以古诗阅读题考查题型以五种题型为基础,形式多样,但考查最多的是诗歌的情感,其次是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不过五种题型有时并不是独立考查的,比如2014年第9题(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就同时考查了情感和表达技巧。

(二)人教版高中必修古诗课后练习题型

课后练习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而文本的重难点也体现在课后练习里。必修教材诗歌单元设置了“研讨与练习”,经整理发现在习题的设计上有六类题型:诵读、语言基础、理解概括、分析比较、拓展和写作,不同的题型切合学生不同的发展等级。

诵读和语言基础题较简单,故不作具体阐述。拓展和写作鉴赏能力层级高,例如,《辛弃疾词两首》练习四从其他诗词中找出“英雄”词语,表达作者怎样情感。这是典型的拓展题。学生在搜集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对课内知识进行了巩固,将视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写作题,要求学生写一小段赏析的短文或者想象的文字,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柳永词两首中第三大题要求对搜集到的离别之苦的诗句,并就其中一首写一篇赏析短文。这两类题型目前高考古诗阅读题还没有出现,但也需注意。

理解概括较为重要,与高考古诗阅读题考查题型切合度高。比如《辛弃疾词两首》练习2:《永遇乐》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这题侧重主旨句、关键句的考查。这也是近三年全国Ⅰ卷高考古诗阅读题的考查重点。2018年(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和2019年(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都是考查尾联的含意,但稳中又求变,增加了作者的评价。2020年(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拓展至全诗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内容更为广阔。

比较分析题型也与高考古诗阅读考查题型切合度高。如《苏轼词两首》练习四这两首词和以前学过的《赤壁赋》都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试将这三篇作品相互比较,看看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全国卷2015年第8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也是典型的比较分析题。它们可以比较意象选取、意境营造、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和风格等,考查形式广泛灵活,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由此可知高考古詩阅读题型与教材古诗课后练习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告诉我们,学会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在高考古诗阅读题中稳中求胜的很好的方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诗歌鉴赏方法内化,并将之运用到不同的诗歌解读中去,让学生面对陌生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时找得到切入点。

三、针对高考诗歌阅读题特点的古诗教学策略

高中古诗教学是有效应答高考诗歌阅读题的基础,因此要提高高考诗歌阅读题的答题质量,首先要提高高中教材古诗教学的质量。

(一)加强学生知识积累,构建完整知识系统。

在教学中,立足教材,重视文本,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具备完整的诗歌鉴赏体系。其实选入教材的古代诗歌单元在知识点的编排上有一定的脉络可寻。

比如《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展現的是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的典型写法。《咏怀古迹》与《马嵬》《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诗词详细展示了学习咏史诗的思路:先弄清史实(人物、史实、典故)→体悟感情(颂扬、批判、同情)→分析意图(史实与诗人的连接点)→分析手法(用典、对比、烘托)。表达技巧虽然一直是难点,但也有迹可循,各有侧重:《诗经》两首侧重比兴和重章叠句、《归园田居》侧重白描,《望海潮》侧重点染铺排、《雨霖铃》侧重虚实、《永遇乐》侧重用典等等。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多积累并将之细化,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举一反三,那么一定能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诗歌教学方法通常是:通过朗读,把握节奏;运用想象,感受意境;联系背景,体悟情感。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课堂可以进行创新教学。

比如李清照两首词的教学,以课后练习一第3问为主线,同时教授两首词,并分别从时令、时间、景物和行动四个方面作具体比较归纳,效果非常好。这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了两首词的异同点。在学习了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让学生自己讲授。因为这首词与《水龙吟》的学习重点(用典)是一样的,所以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轻松而又高质量地完成教授任务。《定风波》是缘事抒怀,又恰逢学校联考结束,于是让学生仿写《定风波·考试》。学生作品风格多样,或幽默风趣,或意气风发。

(三)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将学生的答卷整理分析,发现学生失分主要原因有思想情感不理解、思路分析不清晰、语言表达不简洁、答题形式不规范等。因此在诗歌相关训练中有意识加强以下几方面内容:

1、强化主题

近三年高考诗歌阅读题侧重对诗意的理解,因此读懂诗歌才是王道。那么如何读懂呢?可以注重两步法。第一步: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需注意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第二步: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可以从标题、注释、意象和关键词等方面把握。比如2020年14题A项说“与外界不通音讯”明显错误。由标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中“和”“见寄”“次韵”就可看出是皮日休先写诗给诗人,诗人以此诗作为回答。再比如2018年14题B项,考查的就是关键字“穷”的理解,古代的“穷”不是贫穷而是人生不得志的意思。

2、认真审题

有很多学生的答案出现问题不匹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在答题之前,没有认真审题,没能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2015年《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第8题出现了以下答案:本诗描写了塞外的严寒,连年风雪,春风不到;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大雪纷飞,春风从来都没有来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塞外的严寒。从这两份答案可以看出,学生在答题时根本没有注意到题干的要求(比较景物描写的角度),答非所问。这样失分非常严重,所以做题的第一步审题一定要认真。

3、规范答题

对于诗歌阅读题,要拿到好的分数,还要规范答题。规范答题,是要懂得运用相关术语准确表达。像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术语必须烂熟于心才能得心应手。同时还需注意分点作答,一目了然。

总之,高中古诗教学如何更好承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使命,需依据高考古诗阅读题的方向,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高考古诗阅读题绝对不是高中古诗教学的唯一指向。高中古诗教学还要关注到学生对古代诗歌审美鉴赏情趣的发展,更好地传承优秀经典文化。

(作者:姜凌志,安徽省无为中学教师)

[责编尹达]

作者:姜凌志

第2篇:描写月亮的古诗词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之一);“绿槐阴转小栏干,八尺龙须玉簟寒。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秋月,每每与露、霜等物象共处:“白云映水摇空城,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冬月又总是与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衬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宋·赵葵:《雪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的另一首《月夜》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出了一幅妻子儿女月下思亲图,从而,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此诗堪称望月怀远之代表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在中天,遍地洒满清辉,于是,诗人们生发出奇想,托明月将自己的思亲之情捎给远方的爱人或友人:“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有首《绝句》:“美人揽明月,盈手以瑶华。欲赠离居者,徘徊秋汉斜。”此诗写美人用手揽起月光想赠给客居异地的心上人,可又不知如何赠送,为此,她徘徊不定,想象更是奇特大胆,与唐代诗人李冶的诗句“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明月夜留别》)有异曲同工之妙。

月夜,诗人们遥望明月,自然会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并以此为题吟诗遣兴。嫦娥,也作姮娥、恒娥,系神话故事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取得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奔上月宫。在众多吟咏嫦娥的诗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是一首耐人咀嚼的佳作: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诗写嫦娥独处月宫,孤寂凄凉,长夜不寐,她应悔恨当初不该偷吃不死之药奔月。古今学者大都认为此诗有寓意,至于有何寓意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思人,或以为是悼亡,或以为是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等等。笔者以为,对此诗有何寓意,解诗者大可不必像科学家那般论证坐实,还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不是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写嫦娥悔恨的还有李商隐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应断肠”(《月夕》),宋代诗人晏殊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明代边贡的《嫦娥》也写得很出色: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此诗由望月联想到嫦娥在月宫的孤寂,进而将天上与人间联系起来,突出嫦娥与人间两相忆这一中心,欲露还藏.似淡实美。

月出月落,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废寝忘食地探索之,试图找到科学的答案,诗人们则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咏之问之。李白的《把酒问月》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题下有诗人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系诗人应老友贾淳之请所作。全诗紧扣一个“月”字,突出“把酒问月”的主旨,共有四问:明月几时有?月,夜晚由于东海,白日隐入云间,又是怎样归落东海的呢?月中白兔为何年复一年地捣药不止?寂寞孤独的嫦娥与谁为邻?但诗中皆问而不答。一是无法作答——前两问尚属未解之谜;二是无须作答——后两问涉及神话故事,读者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寻答案。最后,诗人由问月而慨叹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从而,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此诗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宋代大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一词的发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是化用了此诗的开头两句。

一言以蔽之,月亮美,古代的咏月诗也美;月亮是永恒的,诗人咏月也是永恒的。

2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6、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2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9、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3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3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我国古代吟咏月亮的诗句可谓举不胜举:

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儿童眼里十五的月亮就象一个又大又圆的白盘子,形象鲜明.诗人通过月亮的圆与缺表达出人间的聚与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王齐愈的<人妒月圆频,频圆月妒人>则以新奇的拟人手法表达出渴望团圆的心情.

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使人融入那种朦胧缠绵的相约之爱中.

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出秋季雨后树林中那种空明澄澈的意境.

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视角地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博大,星星落了,天地更加广阔,月光一层层的向前涌动,就象那汹涌澎湃的大江.

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依然是那个月亮,可时光却一去不复返了.

读米蒂的<钩月挂,绮霞收,蒲南人泛舟;娟娟何处,烛明眸,相望独倚楼>使人感到凄迷和惆怅.

所以,我还是更加喜欢苏东坡的<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 咏月诗句

白兔:“此时瞻白兔,真欲数秋毫。”(杜甫)

玉兔:“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贾岛)

金兔:“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卢仝)

蟾兔:“三五月正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兔魄:“慈乌夜夜向人啼,几度纱窗兔魄低。”(范椁)

兔轮:“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元稹)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贾岛)

蟾宫:“鲛宝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李俊民)

清蟾:“已饶瑞英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范成大)

明蟾:“永夜凉风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刘基)

玉蟾:“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李白)

半蟾:“西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李白) 桂月:“桂月危悬,风泉虚韵。”(庾信)

桂宫:“白兔如嫌冷宫,走入杏花坛下井。”(高启)

桂轮:“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方千)

桂魄:“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

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雨楼。”(张正见)

月魄:“日轮庄霜戈,月魄悬雕弓。”(高适)

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 宝镜:“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李朴)

金镜:“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王沂孙)

玉镜:“冰含玉镜考寒在,粉傅仙阁月色多。”(郑谷)

水镜:“柔只雪凝,圆是水镜。”(谢庄)

冰镜:“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孙平仲)

飞镜:“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

玉盘:“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

玉环:“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白居易)

玉轮:“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骆宾王)

玉钩:“娥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鲍照)

玉羊:“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刘孝绰)

玉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

玉鉴:“仰头看月见新鸿,形影霜飞玉鉴中。”(梅尧臣)

冰鉴:“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元稹)

冰轮:“昨夜忽已过,冰轮始觉亏。”(朱庆余) 素娥:“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于风铃语夜长。”(范成大)

银钩:“一曲银钩晓,宝帘挂秋冷。”(王沂孙)

琼钩:“琼钩半上,若木全低。”(庾信)

碧华:“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李贺)

圆景:“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似繁。”(曹植)

第3篇:描写山水花鸟长江黄河月亮四季的古诗词

诗中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诗中水 :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诗中花: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中鸟: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中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诗中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诗中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中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诗中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诗中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4篇:描写山水花鸟长江黄河月亮四季的古诗思念的诗句:

诗中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中水 :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中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中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中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中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中秋: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中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离别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惜时、劝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爱国类: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5篇: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

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的雄浑情景与浩瀚气势。通读全诗,我们会很容易发现本诗是写诗人垂暮之年漂泊的凄苦景况。而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以乐景抒哀情。

2、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是诗人哀思的借托,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此诗前两句写出了一幅残阳暮日的悲壮情景;后两句则写出了一幅明星弯月的凄清景象。这两幅景象虽美,但一个“可怜”揭示了诗人真实的情感。暮时风景固然壮阔,然已近黄昏;夜时情境纵然美丽,独无人欣赏。以美景写哀景,哀意之深实在难以言喻。月在此,早已不可与诗相分离了。

3、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的出现,常常将诗人的内心悲苦上升到一个极高境界。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人用“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极度悲凉的情景,令人读到此句便感伤万千,月在此,功不可没。

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全是诗人在船舱里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所有这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此情此景,使诗人越发感到凄凉难耐。

其它咏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的诗词不还有很多: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明月夜,“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等。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这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本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而人非。本诗表面上看写月夜的美景与对李广老将军的推崇之情,实际上,诗人以李广自喻,抒发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广一样的丰功伟业,但却因为小人的陷害而无所作为的无奈与悲凉之情。月在此,成了跨越时空的见证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年年如此,人物代代无究已,诗人从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

苏轼《前赤壁赋》中有:“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新月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她!情由景生,景由情变。人心好,景色美;人心灰暗,景也灰暗。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对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绘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诗词。

五、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月的文化探源

1、从文化渊源上看,月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中国民间有赏月的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动之一。据有关专家考证,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至唐代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至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节日里有祭月、拜丹、赏月、吃月饼之俗。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

2、从月亮的亮度和质感上看,月光虽明亮,但与太阳的光辉相比,她仍然显得有些清幽,不像太阳那样让人感到温暖,有时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凄清、悲凉。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春山的清幽与雅致,烘托出清幽宁静的意境。又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何等的凄惨悲凉,读到此句便让人感伤万千,月在此,功不可没。

3、从月亮的特征来看,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方,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和这一特性有关的,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看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如出一辙,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再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借这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来传达自己对朋友的一片真心,通过诗人的艺术想象,无知的月亮,就这样成为了李白与王昌龄心灵之间的纽带。

4、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又如“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等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弯弯的月牙儿的残缺形象与夫妻别离、飘散的孤苦形象交互辉映,摧人泪下。

第6篇:描写冬天的古诗关于描写冬天的古诗大全

我国古代有很多诗歌都是描写冬季的景物,其中就有柳宗元非常著名的《江雪》。冬天是一个洁白的世界,描写冬天多数都会描写冬天的雪。描写冬天的诗句有哪些?古典文学网给大家总结了以下这些描写冬季的经典古诗。

描写冬天的古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冬夕》

【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冬夜答客》

【唐】鲍溶

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

学耕不逢年,稂莠败黍禾。岂唯亲宾散,鸟鼠移巢窠。

独见青松心,凌霜庇柔萝。壮日贱若此,留恩意如何。

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

《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负冬日》

【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冬夜》

【唐】白居易

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

冷落灯火暗,离披帘幕破。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风雪中作》

【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描写冬天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2、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3、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

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5、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6、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唐·刘驾《苦寒吟》

7、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8、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玉:喻白雪。

9、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10、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

11、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3、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4、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15、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17、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18、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19、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2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

22、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3、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24、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25、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26、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

2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

28、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29、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

30、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王安石

3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3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3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3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3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3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3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3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4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41、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42、北风其喈,雨雪其霏。《诗经·邶风·北风》

43、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44、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45、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46、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下一篇:描写冬天的诗句大全|关于描写冬天的古诗100句上一篇:有关冬天的词语|关于冬天的词语大全

第7篇:描写乡村的古诗或现代古诗[推荐]

(1)描写乡村的古诗或现代古诗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绝句二首(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维《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唱乡村的歌曲

《小背箩》

吴雁泽《再见了 大别山》

蒋大为《北国之春》

阎维文《一个美丽的传说》

李双江《草原之夜》

胡松华《马铃儿响来玉鸟唱》

宋祖英《蝴蝶泉边》

(3)画乡村的画

上一篇:结核病防止工作计划下一篇:成长的故事650字作文